2020版高考历史新探究大一轮复习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件(含2019届新题)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2020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2020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课题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拓]秦汉以来大一统秦始皇在版图上一统中国,并通过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以及建设道路、驿站等强化统一;汉武帝在思想上一统华夏,秦汉时期大一统格局正式形成。

历代通过怀柔、同化、吸纳异族的政策强化大一统,增进了各地区各民族的国家认同。

[注]秦朝皇帝制度的特征皇位世袭:权力不可转移;皇权至上:地位不可僭越;皇帝独尊:权威不可世俗。

[辩]郡县制最早出现不是在秦朝早在春秋后期,一些诸侯国在新兼并的地区上已不再进行分封,而是改为设置郡、县;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已广泛实行郡县制;秦统一全国后将郡县制推广到各地。

因此,郡县制最早出现不是在秦朝。

[拓]周之失,失之于制,不在于政;秦之失,失之于政,不在于制。

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1.诸侯争霸(1)背景:西周末年,王室衰微,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

(2)表现:各诸侯国为控制更多的土地和人民,相互间进行战争。

2.秦朝统一(1)条件:各诸侯国力图通过兼并战争统一天下,人民渴望统一,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日益强大。

(2)经过: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嬴政自称“始皇帝”,总揽政治、经济和军事大权。

2.中央官制3.郡县制(1)确立:萌芽于春秋战国时期,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2)内容: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

二者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3)作用: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防止分裂和维护统一,奠定了古代大一统王朝的制度基础,政令能顺利贯彻到基层。

其废除了旧贵族的世袭特权,既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三、影响1.军政大事先朝议再由皇帝最后裁决,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决策失误。

2.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把全国都纳入了国家政治体制之中,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大一轮课件(含2019届新题):第一单元 2 第2讲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大一轮课件(含2019届新题):第一单元 2 第2讲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史论归纳】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1)官僚政治: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不能 世袭,官僚政治逐步取代贵族政治。 (2)皇权独尊:皇权至高无上;帝位终身和皇位世袭;“家国同 治” ;皇帝称号和使用的物品都具有专一性。 (3)高度集权:地方绝对服从中央;中央官员以皇权为中心,各 司其职、相互牵制,最后集权于皇帝。 (4)两对矛盾:始终贯穿两对矛盾,一是中央内部矛盾,主要表 现为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二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 矛盾。
命题点二
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
史料实证——官僚政治的确立 史料一 秦朝的三公九卿为官僚政治,职事人员为有才能的文
命题点一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及特点
图证历史——秦朝中央官制的内容及特点
【解读】
依据图片可看出,秦朝在中央官制的设置上和处理
国家政务上分工严密,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分别向皇帝负 责。
【结论】 秦朝中央官制的基本特征
(1)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中央主要官职分工严密, 各司其职,但都围绕着皇权这一中心来设置和运转。中央主要 官职相互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最终军政大权完全操 纵于皇帝一人手中,保证专制君权不致旁落。
【读史指导】 史料从地方管理、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说明秦朝在国家治 理上采取的措施,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特点。
【问题思考】 根据史料,概括秦始皇在国家治理方面有哪些特点。
【提示】 构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郡县制的国家管理体系;
实现了税制、货币和文字的统一;实施统一的法律制度;确立 皇帝是最高军事统帅。
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 这种朝议制度对君主专制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3. “五德终始说” “五德终始说”认为,各个相袭的朝代以土、木、金、火、水 五德的顺序进行统治,周而复始。秦得水德,水德尚黑,所以 秦的礼服、旌旗等都用黑色;与水德相应的数是六,所以符传 长度、法冠高度各为六寸,车轨宽六尺;水德主刑杀,所以政 治统治力求严酷,不讲究“仁恩”和“义” ;与水德相应,历法 以亥月即十月为岁首等。

2020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2讲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件(43张)

2020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2讲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件(43张)

• 问题:(1)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问答“郡县之制”的 历史作用,指出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的根本原因。 • (2)根据史料二,你觉得秦代所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有何历 史意义? • [史料导读] • (1)依据史料一中的“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可见郡县制有利 于社会安定。依据史料一的“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可 见郡县制下,任用有才能的人管理百姓,不以血缘分封, 体现了天下为公。 • (2)依据史料二中的“已完成政治上的统一”可见中央集权 制度加强了管理,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依据史料二
• 3.(2014·全国卷Ⅰ·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 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 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 B 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 ) •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 序 •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 度 •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旨在考 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项说法本身是错 误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B项正确,皇帝举行祭天
• (3)社会根源:巩固、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 吸取分封制 的教训,在统一全国后建立该制度,以消除地方割据势力, 维护国家统一。 • (4)思想根源:法家思想奠定理论基础。秦自商鞅变法后, 一直以法家思想为统治思想。韩非子集百家思想,创造了 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权的政治理论,为秦创立该制度奠定理 论基础。
考 点 探 究
探究一
• 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
• 史料一 三公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是“百官之 长”“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秦朝设左、右丞相,以右 为尊;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夫“掌副丞相”,主管监 察。……职事人员为有才能的文武官员,皆受命于皇帝, 各有职分、等级、俸禄,公与私分明,政绩有考课,讲效 率,有升迁,体制划一,组织完备……。

2020年高考一轮复习 政治史 第二讲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41ppt

2020年高考一轮复习  政治史 第二讲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41ppt
√C.废除宗法制度
B.弘扬三纲五常 D.取消分封制度
解析 根据题目中“秦始皇以‘子议父’‘臣议君’不合理为由” 并结合所学可知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核心是皇权至 上,而秦始皇此举之意正是维护皇权尊严,故A项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2018·宜宾模拟)秦汉时期的“九卿”作为国家机关,其职能既包括 了国家事务,也包括了皇家事务。唐代完成了国家事务和皇家事务 的分离,行政和事务的处理也进入了一个更加有序的时代。这反映
针对练2 (2018·益阳高三调研,2)《中国历史十五讲》说:“中国作
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
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
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这一“政治制度”
是指
A.郡县制度 C.行省制度
B.皇帝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表现
1.权力中心——皇帝制度 (1)创立: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自认为德高三皇,功过五帝, 王的称号已不能显示其权势和地位,就把传说中三皇、五帝的 称号合二为一,采用“皇帝”称号。 (2)特征
创制与“皇帝”有关的一系列专用称号,如皇帝自称“朕”, 皇帝
命称“制”,令称“诏”,印称“玺”。“皇帝”成为我国君主专 独尊

皇帝制
权 内容 中央 三
积极
形 影响

消极
精讲点拨
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背景
1.群雄割据 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分封制度遭到破坏,诸侯争霸、 兼并战争频繁,各国竞相变革。 2.大一统 经商鞅变法后,秦国逐渐强大起来,结束了割据混战 的局面,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大帝国。

2019届一轮复习: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2019届一轮复习: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三、影响百代的三大制度
秦 始 皇
1、皇帝制度
皇帝制度有哪些特征
材料1: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 皇帝独尊 号曰“皇帝”,命为“制” ,令为“诏”,自称曰“朕”。 材料2:“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 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皇权至上
虎符是皇帝调发军队的凭证,用铜铸成虎 形,中分为二,右左半符各有金铭文“甲 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12字。发兵 时,必须右左半符验合方能生效。
材料3:“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 皇位世袭 传之无穷。”
2、三公九卿制度
皇帝
丞相 “百官之首” 百官 之首 全国 政务
诸卿 太尉
军务 (虚有其位)
御史大夫 (副丞相)
职掌奏章 下达诏令 兼理监察
三公之间分工明确,互相配合,互相牵制
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皇 帝
御史 大夫
(牵制)
战国时期各国使用的文字
小篆
统一后的货币
战国时期各国使用的货币
圆形方孔钱
(2015·海南)《三国志》称秦始皇 “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 这是指秦朝实行了: A.郡县制 B.分封制 C.井田制 D.宗法制
(2008·江苏)“齐人”“鲁人”“楚人”这 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 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皇帝制 (2007·宁夏)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 之长”,其主要职责是: 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B.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 C.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 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
春秋争霸
东周
战国兼并

从分裂逐渐走向统一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的形成

2019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历史课件:考点0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精品

2019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历史课件:考点0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精品

(3)地方官制:郡县制
丞相 汇报工作。 ①郡守:承受中央命令,督责所属各县,定期向_______ ②县令、县长:是县的长官,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郡守和县令、县长均由 皇帝 直接任命。 _______ 3.影响 决策失误 。 (1)军政大事先朝议再由皇帝最后裁决,一定程度上减少了___________ 地方政权 直接有效的控制,把全国都纳入了国家政治体制之中。 (2)实现了对__________ 基本格局 ,为历代沿用。 (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___________
帝专制,难以避免决策失误,易导致暴政。
考向预测二: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 2.在秦代,官僚这种政治角色是从分封制下君主的家臣演变而来的,同时设
置官府中掌管薄书案牍的吏胥,辅助官员履行政务。这表明秦代( C )
A.已出现了完整的官僚体系 C.官僚政治的模式已经形成 B.平民政治已取代贵族政治 D.中央文官的地位较为突出
4.秦朝的政治制度与先秦时期相比,实质上是不同的:秦朝政治制度是封建 专制制度下的官僚政治,而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是奴隶制下的世卿世禄制度。
02
第2关 对接高考
考向预测一:秦朝的制度创新 1.《史记》载,秦始皇每天“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而清雍正帝也曾说:“各省文武官员之奏折,一日之间,尝至二三十件,多或至五 六十件不等,皆朕亲自览阅批发,从无留滞,无一人赞襄于左右。”对这种状况的 描述比较准确的是( C ) B.古代帝王“以文书御天下” A.“皇帝之功,勤劳本事” D.“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治逐步取代贵族政治。 2.皇权独尊: 皇权至高无上;帝位终身和皇位世袭;“家国同治”;皇帝称 号和使用的物品都具有专一性。 3.高度集权: 地方绝对服从中央;中央官员以皇权为中心各司其职、相互牵

2020版高考历史新探究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2第2讲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件含2019届新题新人教版

2020版高考历史新探究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2第2讲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件含2019届新题新人教版

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
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东至荥阳,灭二周,置三川郡。”
据材料可推断,郡县制( )
A.由秦王嬴政创立
B.春秋战国已出现
C.全面取代分封制
D.加强了君主专制
解析:选 B。郡县制起源于春秋后期,A 错误,B 正确;秦朝
建立后,郡县制推广到全国,全面取代分封制,C 错误;郡县
【图解历史】
秦朝皇帝制度
【概念辨析】
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
(1)专制主义: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是一种决策方式。 其主要特征是皇帝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专断独裁。 (2)中央集权: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其特点是地方政 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 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 这种朝议制度对君主专制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3.“五德终始说” “五德终始说”认为,各个相袭的朝代以土、木、金、火、水 五德的顺序进行统治,周而复始。秦得水德,水德尚黑,所以 秦的礼服、旌旗等都用黑色;与水德相应的数是六,所以符传 长度、法冠高度各为六寸,车轨宽六尺;水德主刑杀,所以政 治统治力求严酷,不讲究“仁恩”和“义”;与水德相应,历法 以亥月即十月为岁首等。
考纲
秦中央 集权制 度的形 成
高考真题 考查内容
素养立意
战国时期 以考古发现为背景材料,
东方六国 2013·全国卷
与秦国的 Ⅰ·T24
墓葬的变
考查战国时期贵族政治 向官僚政治的转变,考查 时空观念与历史解释的

学科核心素养
考纲 高考真题 考查内容
素养立意
秦中央 集权制 度的形 成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PPT文档共19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PPT文档共19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的形成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 这种朝议制度对君主专制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3. “五德终始说” “五德终始说”认为,各个相袭的朝代以土、木、金、火、水 五德的顺序进行统治,周而复始。秦得水德,水德尚黑,所以 秦的礼服、旌旗等都用黑色;与水德相应的数是六,所以符传 长度、法冠高度各为六寸,车轨宽六尺;水德主刑杀,所以政 治统治力求严酷,不讲究“仁恩”和“义” ;与水德相应,历法 以亥月即十月为岁首等。
【问题思考】 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与西周相比,政治 制度有什么变化。
【提示】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中央直接管辖地方,郡守
和县令、县长由皇帝直接任免。
【史论归纳】 权力来源 权力运作 权力机构 收入来源 官吏选拔
贵族政治与官僚政治的区别 贵族政治 “世卿世禄” 官僚政治 皇帝授予 发挥自己的才干和主动性 多个机构相互制约、相互监视, 政府机关庞大 来源于俸禄 等办法产生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第2讲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背景
宗法制 遭到破坏, 1.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衰微,分封制、__________
诸侯争霸、人民渴望统一与政治稳定。 2. 商鞅变法以后, 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政治、 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 3. 公元前 221 年, 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
【图解历史】 秦朝皇帝制度
【概念辨析】 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
(1)专制主义: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是一种决策方式。 其主要特征是皇帝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专断独裁。 (2)中央集权: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其特点是地方政 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 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读史指导】 史料从地方管理、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说明秦朝在国家治 理上采取的措施,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特点。
【问题思考】 根据史料,概括秦始皇在国家治理方面有哪些特点。
【提示】 构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郡县制的国家管理体系;
实现了税制、货币和文字的统一;实施统一的法律制度;确立 皇帝是最高军事统帅。
考纲 秦中央 集权制 度的形 成
高考真题
考查内容 战国时期
素养立意 以考古发现为背景材料, 考查战国时期贵族政治 向官僚政治的转变, 考查 时空观念与历史解释的 学科核心素养
2013· 全国卷 Ⅰ· T24
东方六国 与秦国的 墓葬的变 化
考纲 秦中央 集权制 度的形 成
高考真题
考查内容
素养立意 以梁启超的言论切入,考
(2)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诸卿中奉常、郎中令、宗正、 少府等官职都是为皇帝专设的,是为皇帝私人服务的,国与家 同治。 (3)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官吏选拔和任命集于皇帝手中,代 替了官吏世袭。
史料实证——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史料 秦帝国在地方上废除了分封制,全盘实行自战国以来各
命题点一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及特点
图证历史——秦朝中央官制的内容及特点
【解读】
依据图片可看出,秦朝在中央官制的设置上和处理
国家政务上分工严密,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分别向皇帝负 责。
【结论】 秦朝中央官制的基本特征
(1)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中央主要官职分工严密, 各司其职,但都围绕着皇权这一中心来设置和运转。中央主要 官职相互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最终军政大权完全操 纵于皇帝一人手中,保证专制君权不致旁落。
国陆续采取的郡县制,由皇帝任免地方行政首长。实行土地私 有制,社会成员以统一的田租、口赋、兵役、力役等形式向国 家尽义务。为使帝国境内的经济发展,秦始皇在统一当年就采 取了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以及车轨的措施,并以秦国成文 法为基础,制定和颁行全国统一的法律。在军事上,秦帝国的 三大兵种分属地方和中央两大系统,军权集中于皇帝本人。 ——摘编自段清波《从秦始皇陵考古看中西文化交流》
2. (2012· 高考新课标全国卷· T29)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 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 有力征则有兼并, 兼并多一次, 则专制权高一度, 愈积愈进。 ” 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
命题点二
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
史料实证——官僚政治的确立 史料一 秦朝的三公九卿为官僚政治,职事人员为有才能的文
武官员,皆受命于皇帝,各有职分、等级、俸禄,公与私分明, 政绩有考课,讲效率,有升迁,体制划一,组织完备…… ——摘自《中华文明史· 第二卷》
史料二
(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
2012·新 梁启超论中 查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 课标全国 国古代专制 集权的发展,隐性考查唯 卷· T29 政治发展 物史观及时空观念、历史 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
命题立意:近几年来,新课标全国卷对本讲的考查较少,属 于低频考点,但试题难度较大、能力立意很强。在备考时, 应熟练掌握历史概念,把握其内涵与外延
C.全面取代分封制 D.加强了君主专制 解析:选 B。郡县制起源于春秋后期,A 错误,B 正确;秦朝
建立后,郡县制推广到全国,全面取代分封制,C 错误;郡县 制是加强中央集权,不是加强君主专制,D 错误。
2.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热播,据史书记载:“至于秦以 一皇帝高出乎公、卿、守、令百僚之上,固若王室益尊,异乎 前轨,然亦事势推迁所必至,非秦君臣处心积虑欲为此以便专 制也。”材料认为秦朝政治制度( A.强化了君主个人独裁 C.承继先秦的分封制度 )
秦朝 。 央集权的封建王朝——______
二、内容 1.皇帝制度 特点 皇位世袭 表现 嬴政自称“始皇帝”, 由子孙传承皇权, 不可转 移 秦始皇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大权;中
皇权至上
皇帝 任免 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_______
皇帝有一系列专用称号: 自称 “朕” , 命称 “制” , 令称“诏” ,印称“玺”等
1. (2013· 高考全国卷Ⅰ· T24)在周代分封制下, 墓葬有严格的等 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 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 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 君王、 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
4.陵寝制度 秦始皇开创的制度,秦始皇时,陵园的布局既继承了秦国的陵 寝制度,又吸收了东方六国陵寝的一些做法,规模更加宏大, 设施更加完备。总体上仿照都城宫殿的规划布置,充分体现了 中央集权制封建皇权的至高无上。秦朝开始在陵区附近设置城 邑,并以陵号来命名。同时,秦延续了建造祭祀建筑的做法。 秦始皇生前就在渭水南面为自己建立了宗庙,设立了神主,并 且在陵侧建立寝宫,摆设衣冠用具以便就近接受日常祭祀。陵 寝制度对以后历代帝王陵园建筑影响是最大的。
皇权独尊
2.三公九卿制度 官职 职责 议政 以“朝议”等方式讨论 国家军政大事,备皇帝 裁决,一定程度上减少 政策失误
丞相 协助皇帝处理 _______
三公 政事;太尉主管军务; 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九卿 中央各重要部门的主管 官员
3.郡县制
直接管辖 (1)全国分为 36 郡,由中央政府______________ 。郡下设县,
【史论归纳】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1)官僚政治: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不能 世袭,官僚政治逐步取代贵族政治。 (2)皇权独尊:皇权至高无上;帝位终身和皇位世袭;“家国同 治” ;皇帝称号和使用的物品都具有专一性。 (3)高度集权:地方绝对服从中央;中央官员以皇权为中心,各 司其职、相互牵制,最后集权于皇帝。 (4)两对矛盾:始终贯穿两对矛盾,一是中央内部矛盾,主要表 现为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二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 矛盾。
自主性,可以决定 受制于皇帝及其代理者;很难 治下的一切 比较简单 来源于领地 产生
由“世卿世禄”制 由皇帝任免,由察举、科举制
家国情怀——秦朝政治制度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影响 史料 自从秦始皇统一了当时的“天下”,中国即成为一个长
期整合的政治体……中国,作为一个政治单元,能够有长期的 凝聚性,固然由于其地理环境自成格局,但也由于国家形态具 备一定程度的稳定性。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解读】
史料说明了秦的统一和制度创新在中国历史上有独
特的地位。秦朝的文明传承和制度创新对中华文明的影响。
【结论】 (1)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巩固和发展, 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 (2)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 济建设以及救灾行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3)在统一的环境下,有利于各民族的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的经 济文化交流。
【误区警示】 不是秦始皇首创郡县制,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已陆续 在新兼并的地区设置郡、县;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 县制。 【轻巧识记】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1.官僚政治 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制基础之上,按照职能和 职位分工、 分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央或地方行政权力体系, 包括有关官僚机构的组织运作与官僚的活动及一套完整的制度 规定。从战国末期到秦朝,伴随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官僚政 治逐步确立,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独特特点。 2.朝议制度 朝议制度是指皇帝临朝听政与朝会的制度。秦汉时期设立了朝 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
解析:选 C。由题干主旨可以看出梁启超是说随着解决历史分 裂问题,专制集权在不断加强,故 C 项符合题意。A 项说法既 不符合题干主旨,也不合乎历史事实;B 项表述错误。D 项表 述错误,小农经济是专制制度的经济基础,儒家思想是其思想 基础,而不是武力夺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