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奇迹数数世界第一

合集下载

中国自强不息的事例

中国自强不息的事例

中国自强不息的事例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人民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奋斗的精神力量。

自强不息的事例在中国的历史上数不胜数,下面我将从不同领域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展示中国人民的自强不息精神。

一、经济领域:中国的经济发展是中国自强不息的重要体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人民通过自主创新、勤劳努力来推动经济的发展。

例如,中国的高铁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也在全球范围内崭露头角。

中国人民通过不断学习和努力,为国家的经济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科技领域: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也展现出了自强不息的精神。

中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功发射了神舟系列飞船、嫦娥探月工程等。

此外,中国还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中国人民通过创新精神和不断努力,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教育领域:中国人民对教育的重视也是中国自强不息的表现之一。

中国的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教育质量逐渐提高。

中国的高校在国际排名中崭露头角,中国的学生在国际竞赛中也取得了优异成绩。

中国人民通过教育的力量,提高自身素质,为国家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四、文化领域: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国自强不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价值观。

中国人民通过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提高文化自信,塑造了中国独特的国家形象。

例如,中国的京剧、书法、茶道等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在国际上享有盛誉,成为中国的文化名片。

五、环境保护: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也展现了中国自强不息的精神。

中国政府大力推动绿色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生态环境。

中国在减少污染、推广可再生能源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中国人民通过自觉保护环境,为子孙后代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以上只是中国自强不息事例的一小部分,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领域的例子。

中国人民通过自强不息的努力和奋斗,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我亲历了一连串“第一”(随笔)

我亲历了一连串“第一”(随笔)

晓 雪(白族)我亲历了一连串“第一”“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改革开放伟大意义的生动形容和精辟概括。

从1978年12月开始的改革开放,使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和前无古人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开拓进取、气势磅礴的壮丽史诗。

我们创造了过去几千年来没有的一系列奇迹,我们走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我国社会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深刻变化和巨大发展,各条战线、各项事业都捷报频传、蒸蒸日上。

我国的文化建设、文学艺术事业,也都取得了可喜可贺的丰硕成果。

特别是我国各少数民族文学事业的发展繁荣、少数民族作家队伍的成长壮大以及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作家的重视,更是史无前例,举世瞩目。

这方面,作为一个少数民族作家,我感受特别深,我想起自己亲身经历的一连串“第一”。

1979年1月14日至20日,我赴北京参加了改革开放以后的第一次,也是中国新诗史上的第一次有98位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各民族诗人参加的全国诗歌座谈会。

在这次被称为是全国第四次文代会、第三次作代会的“前奏曲”的盛会上,胡耀邦、胡乔木、周扬分别作了解放思想、鼓舞人心的重要讲话,冯至、臧克家、徐迟、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023我亲历了一连串“第一”贺敬之、艾青、白桦、雁翼、韦丘、韩瀚、柯岩、刘章、金近、朱子奇、孙静轩、张光年等诗人都作了激情洋溢、心花怒放的精彩发言。

在1月17日的大会上,我也作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打开诗歌工作的广阔天地》的发言(全文刊于1979年第4期《诗刊》)。

我在会上见到不少老朋友,认识了更多新朋友。

出席座谈会的少数民族诗人,除我之外,还有壮族诗人、我大学时代的老同学韦其麟、蒙古族诗人巴·布林贝赫、维吾尔族诗人铁衣甫江、克里木·霍加、满族诗人柯岩、满锐等。

今日之中国取得的成就和奇迹

今日之中国取得的成就和奇迹

今日之中国取得的成就和奇迹中国取得的成就和奇迹数千年的文明史,铸就了辉煌壮阔的中华历史。

如今,中国继续着自己的历史使命,在全球化的时代中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无论是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中国都在不断创造奇迹,深刻的影响着世界的发展。

一、经济成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历史性跨越,成为世界上最为繁荣的经济体之一。

依靠着对外开放的政策和市场经济机制的不断改革,中国在几十年间取得了高速增长,实现了从以农业为主到以工业为主,再到以服务业为主的历史性转变。

目前,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二的位置。

而在2020年新冠疫情的冲击下,中国还能够在全球经济放缓的情况下表现出稳中向好的态势,为全球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稳定性。

二、科技成就科技是未来的主题,而中国的科技也在通过自主创新迎头赶上,并在这一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2017年,中国的科研经费投入已经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科研投入国。

在自主创新方面,中国已经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技术成果。

中国的高铁、5G技术等领域,已经走在了世界前沿。

特别是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已经争夺世界科技领先的位置。

2018年,中国的阅读总量更是超过了全球其他国家的总和。

三、文化成就文化传承历久弥新,也深刻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发展。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文化亦在迎来新的繁荣期。

中国文艺创作成果不断刷新观众认知,如影片《战狼2》的火爆程度,充分体现了国产电影的择贵品质。

中国文化传播能力总体增强,中华文化成为了世界文化的一种重要言说。

总体来看,这样的成就并不能简单的用语言来形容。

它们是多年努力、无数智慧的交织,是中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作为一个大国,中国愿意和其他国家携手合作,分享成果,共同实现繁荣与发展。

相信在文明交流与合作的基础上,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和影响力会更加广泛深远。

《超级工程Ⅱ》观后感(通用5篇)

《超级工程Ⅱ》观后感(通用5篇)

《超级⼯程Ⅱ》观后感(通⽤5篇)《超级⼯程Ⅱ》观后感(通⽤5篇) 细细品味⼀部作品以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观后感了。

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是⼩编为⼤家整理的《超级⼯程Ⅱ》观后感(通⽤5篇),欢迎⼤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超级⼯程Ⅱ》观后感篇1 央视纪录⽚《超级⼯程Ⅱ》⽤最直观的镜头记录了⼀个个震撼⼈⼼的超级⼯程背后的故事,整部纪录⽚介绍了中国的道路、桥梁、港⼝和⾼铁列车中的超级⼯程。

其中,我对⽤世界最长桥和⽆数细节连接北京上海的京沪⾼速铁路这⼀超级⼯程印象最为深刻! 2011年,中国投资2209亿元⼀次性修建的京沪⾼速铁路通车,不仅连接起了中国最⼤的两座城市——北京和上海,沿线所经过的区域,覆盖全国近1/4的⼈⼝,百万以上的城市就有14个,联通了整个环渤海和长江三⾓洲经济带。

每天,350多列CRH380⾼速列车以300公⾥以上的时速在京沪⾼铁上⾏驶着,每5分钟就有⼀辆列车准点发出,⽐⼤部分公交车都要密集。

在运⾏5年后,京沪⾼铁已经运送了4.9亿⼈次,⽽这段1318公⾥的旅途,最快只需4个多⼩时,要让这样的⾼效运转得以实现,需要解决⽆数的难题。

作为⼀名铁路⼯作者,深感⾃豪!中国的⾼速铁路在短短12年内迅速发展,建成了⼀个世界上最⼤的⾼铁⽹络,全程达到2万公⾥,占据世界⾼铁⾥程的60%,让⾼铁真正变成了⼀种⼤众化的运输⼯具,成为越来越多的中国⼈出⾏的⾸选⽅式。

今天,距离不再是点与点之间的物理长度,⽽是以时间的长短来衡量。

路的延伸让⼈与⼈的距离在不断缩短,桥梁也正在帮助⼈们跨越更多不可逾越的天险,成为连通地域和⽂化交流的通道,甚⾄是开启了⼈们全新的⽣活,⽽这⼀切背后,是⼤型设备制造和技术的不断创新,更是国家实⼒不断提升的有⼒证明!祖国的强⼤,值得我们所有⼈⾃豪! 《超级⼯程Ⅱ》观后感篇2 最近看完了由央视纪录⽚频道出品的4集纪录⽚《超级⼯程》。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展:中国2023年回顾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展:中国2023年回顾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展:中国2023年回顾2023年,中国迎来了建国100周年的重要节点。

回顾过去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道路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中国的崛起无疑是当代世界最引人注目的发展奇迹之一。

经济领域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的经济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

2023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了30万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

这使中国有能力为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

同时,中国的民生水平得到大幅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显著改善。

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改革和发展为人民提供了更好的福利保障。

科技与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崛起已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

2023年,中国在人工智能、5G通信、新能源等关键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在技术创新方面从追随者崛起为引领者。

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也大幅提升,为全球创新合作和科技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同样重要的是,中国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扎实推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利用,并加大了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

2023年,中国已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大气污染治理取得突破性进展,水质和土地质量也得到了有效改善。

中国的环境保护行动不仅造福了本国人民,也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方案。

中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展当中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区域间发展差距的拉大等问题仍然存在。

同时,社会发展的不平等也值得重视。

虽然中国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环境保护成果,但一些地方仍面临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加大政策调控和资源配置的力度,以确保发展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回顾过去的进展,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中国仍然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将继续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坚定推动全球化进程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中国将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建国70周年,中国取得巨大发展作文素材

建国70周年,中国取得巨大发展作文素材

第一篇雄关漫道真如铁宣言山河为证、岁月为名,我们即将迎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2019新年伊始,在回顾新中国光辉历史时指出:“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

”“一路走来,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

”站在历史交汇点的深情回望,凝结着对伟大历程的无比珍视,充满着对伟大事业的壮志豪情,给人们以启迪,给未来以昭示。

(一)70年前的中国人,一定无法想象,如今的神州大地,在短短一分钟时间里,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短短一分钟,上海的“魔方—2”超级计算机可完成24000万亿次浮点运算,广东生产5台民用无人机,复兴号高铁前进5833米,移动支付金额近4亿元,2370.7万元的商品进入中国……从江南到北国,从沿海到内陆,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新变化。

一组《中国一分钟》系列微视频,让不少网友感叹,“中国的每一分钟,都在写下奇迹”。

70年前的中国,基础弱、底子薄,是一个占世界1/4人口的贫穷落后的农业大国。

毛泽东曾感慨:“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今天的中国,已今非昔比。

我们在“人均钢铁产量只够打一把镰刀”的基础上建立起世界上最完备的工业体系,在一个“烂摊子”上建立起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今日之中国,已经是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全世界超过2/3的高铁轨道铺设在中国,超过1/3的5G标准必要专利掌握在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稳居世界第一。

早上在西安吃羊肉泡馍、中午到成都吃个火锅,已经成为许多人真实的生活。

从神州陆沉中奋起,于一穷二白中奋进,在“开除球籍”边缘奋斗,中国一路走来,“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二)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

回望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社会主义中国的创业史,愈发可以感受这“三个来之不易”的深意。

我的中国梦作文素材

我的中国梦作文素材

我的中国梦作文素材我的中国梦作文素材:1. 中国的发展成就:- 近年来,中国在经济、科技、教育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

例如,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数十亿人口脱贫的奇迹。

- 中国在科技领域也飞速发展,成为了全球领先的科技创新国家之一。

中国制造2025、人工智能等战略的实施让中国在高科技领域获得了巨大的竞争优势。

2. 教育的发展:- 中国已经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全覆盖,教育资源的平等化程度不断提高。

- 中国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他们在世界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3. 环境保护:- 中国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善环境状况。

例如,限制工业排放、发展可再生能源等。

中国的绿色发展战略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认可。

4. 扶贫事业:- 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里成功脱贫了数以亿计的人口。

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

5. 一带一路:- 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旨在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

该倡议已经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6. 体育事业:- 中国近年来在体育领域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绩,尤其是在奥运会等国际体育赛事中。

中国的体育事业正在蓬勃发展。

7. 文化自信:- 中国文化自信不断增强,中国的文化艺术作品在国际舞台上也有了更多的展示机会。

中国的电影、音乐、文学等领域正受到世界各地的关注。

8. 国际影响力:- 中国在世界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高。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并承担起更多的国际责任。

9. 创新创业:- 中国的创新创业氛围很浓厚,许多有创意的企业和创业者崭露头角。

他们积极推动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10. 社会和谐稳定:- 中国社会的和谐稳定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改善民生、加强社会治理等措施,中国社会的安定已成为中国梦的一项重要目标。

以上是关于我的中国梦的一些素材,通过这些素材,可以展开论述自己对于中国梦的理解和展望。

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表达对中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中国奇迹发言稿

中国奇迹发言稿

中国奇迹发言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中国奇迹》。

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无数的奇迹,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本次演讲,我将以"中国奇迹"为主题,向大家介绍中国近年来取得的引人瞩目的成就。

首先,我想从中国经济的奇迹开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功地走上了一条自主创新、持续发展的道路。

特别是近年来,中国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势头,国内生产总值稳定增长在世界前列。

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贡献了30%以上的世界经济增长。

不仅如此,中国还在科技创新、现代制造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有着全球领先的高铁、电商、支付等核心技术和产业。

其次,我想谈谈中国的社会发展奇迹。

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推动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中国已经实现了全面脱贫,将近14亿人口过上了相对富裕的日子。

中国致力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模范。

同时,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教育、医疗、就业等社会事业也取得长足进步,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的福利。

再次,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也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奇迹。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参与全球事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倡导大国和小国平等相待、和谈解决争端、尊重多样文明等价值观,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同时,中国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为促进亚洲和世界的共同繁荣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最后,中国还在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等领域取得了令人震惊的奇迹。

中国的科技发展迅速,已经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航空航天等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

中国的文化传统悠久,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和推广,成为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奇迹的背后,是中国共产党坚强的领导和中国人民的辛勤努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经济有多少个世界第一
(2013-10-31 07:24:01)
(这是我正在写的新书中的一节,发到博客上与大家分享。


用中国在经济发展方面有多少个世界第一,来描述中国今天的强盛程度,也许是相当贴切的。

因为无论对任何好的和有意义的事情,取得第一的成绩都表明在这样一个特定的领域、特定的场合和特定的时点上,你是最棒的。

因此,无论对中国经济的看法如何,只要中国经济发展的哪项指标能够占到世界第一的位置,那绝对是真实地表明中国在这个方面实现了超越和达到强盛的过硬指标。

世界第一工业大国
2010年,中国就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

2010年世界制造业总产值为10万亿美元。

其中,中国占世界制造业产出为19.8%,略高于美国的19.4%;但如果用联合国的统计数字,按2011年年初的汇率计算,中国制造业产值为2.05万亿美元,而美国制造业为1.78万亿美元,那么中国制造业产值高出美国就不只是0.4%,而是高达15.2%。

当然,其实中国比美国高出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美国从1895年直到2009年,已经在制造业世界第一的“宝座”上稳坐了114年,而中国制造业能够在产值上一举超过美国,这无疑是中国的一个伟大“历史性跨越”,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的新纪元。

今天,我们在网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少不更事的年轻人,他们居然发议论说,中国现在的成就没有什么了不起,因为中国有13多亿人,就应当有这样大的制造业产值贡献。

他们实在是太无知了。

所以我们还要给他们算另外一笔账,给他们上一课,让他们知道中国这30多年来创造了怎样令人难以置信的经济发展奇迹。

改革开放刚开始的1978年,中国人口9.6亿,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以上,但工业总产值仅为1607亿元人民币,按当时汇率折算,仅为1074.1亿美元,在
全球排名远落后于人口比中国少得多的美日德英法意加等发达国家,也大大落后于某些快速发展的新兴国家。

但是,到了2010年,在不到两代人的32年时间里,中国的人口仅增长了不到40%,但中国制造业总产值却增长了18.1倍,翻了九番,试问在世界经济史上,有哪个国家能够做到这一点?
再从人均水平看,1978年按当时中国9.6亿人口计算,人均工业产值仅为168.1元人民币(每月只有14元人民币),折合美元为111.9元(每月只有9.3美元);而到了2010年,按此时中国13.41亿人口计算,人均工业产值已达到1528.7美元。

尽管在世界各国排名上,中国的人均制造业产值仍然很靠后,但是在32年时间里增长了13.7倍,番了6番半,仍然是一个让人叹为观止的奇迹。

目前,在世界500种主要工业品中,中国有220种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位。

如果我们要把中国排名第一的所有工业品都罗列出来,那将是让人眼花缭乱且不胜其赘的一大串名单。

因此这里我们只能列出一些大家比较熟悉且对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的一些主要工业品名单(当然,为了让人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我们在一些重要的产品指标上也会列出与1978年相比较的巨大变化):
2012年中国的生铁产量为6.58亿吨,排名世界第一,占全球总产量的59%;与1978年中国生铁产量3479万吨相比,增长了17.9倍,翻了将近9番。

2012年中国的粗钢产量为7.17亿吨,占全球15.5亿吨粗钢产量的46.3%,排名世界第一,超过第2至第20名的总和;与1978年的3178万吨相比,增长了21.6倍,翻了10番半。

2012年中国煤炭产量为36.6亿吨,为全球最大产煤国,产量占到全球总产量的一半;为1978年6.1亿吨的6.6倍。

2012年中国水泥产量为21.84亿吨,排名世界第一,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60%以上;是1978年6524万吨的33.5倍。

2012年,中国的电解铝产量为1988.3万吨,排名世界第一,占世界总产量的65%以上。

2012年中国精炼铜产量582.35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24%,为世界最大产铜国。

2012年中国化肥产量6840万吨,是世界最大化肥生产国,占世界总产量的35%;是1978年869.3万吨的7.9倍。

2012年化纤产量7939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70%;平板玻璃产量7.14亿重量箱,超过世界总产量的50%;工程机械销售总额达590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43%。

2012年中国汽车产量1927.18万辆,连续四年蝉联世界第一,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5%,稳坐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大国的宝座;是1978年14.91万辆的129.25倍。

2012年,中国的造船完工量6021万吨,虽然受全球主要是欧美市场萎缩的影响比上年下降21.4%,但仍位居世界第一位,占到世界总造船量的41%。

2012年中国的彩电、手机、集成电路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出货量的比重分别达到48.8%、70.6%和90.6%。

而在2010年,中国就为世界生产了 68%的计算机、65%的冰箱、80%的空调、44%的洗衣机、70%的微波炉和65%的数码相机。

更不用说,中国早就成为世界第一大服装生产国,第一大纺织品出口国,第一大鞋类出口国,第一大家具出口国,第一大食品生产国……。

更有趣的是,随着黄金投资热在中国兴起,2010年中国还生产了340吨黄金,排名世界第一。

世界第一农业大国
中国的粮食产量世界第一。

2102年中国粮食总产量为58957万吨,根据世界粮农组织(FAO)统计,中国的谷物产量占世界总量比重一直处于世界第一位。

2009年,在全球19种主要农产品中,中国雄居世界第一位的有12种。

中国是世界第一渔业大国,2012年中国的水产品产量为5906万吨,连续23年雄居世界第一,占到世界水产品总量的60%以上。

中国是世界第一养禽业大国。

2012年中国的禽蛋产量为2860万吨,占到世界总产量的45%。

中国是世界第一肉类生产大国。

2012年中国的肉类产量为8384万吨,占世界肉类总产量的27%。

中国是世界第一蔬菜生产大国。

2012年中国蔬菜总产量为7.02亿吨,蔬菜种植面积为3.05亿亩。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早在2007年中国蔬播种面积和产量就稳居世界第一,分别占世界总量的的43%和49%。

中国是世界第一水果生产大国,2012年水果产量24057万吨,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7%以上。

中国的苹果、梨、桃、李和柿子的产量均为世界前5位,尤其是柿子和梨,中国的产量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71.5%和52.9% ;苹果和李子的产量也占世界产量的40%左右。

中国还是全球最大的烟草生产国与消费国,仅烟草生产一项,中国便雄居5个世界第一:烤烟种植面积世界第一、烤烟产量世界第一、烤烟增长速度世界第一、卷烟产销量世界第一、卷烟增长速度世界第一。

世界第一国际贸易大国
2012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3.87万亿美元,超过了美国的3.82万亿美元,首次成为世界第一大进出口贸易国,与1978年的167.6亿美元相比,增长了惊人的230倍。

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大国
2012年,中国外汇储备3.31万亿美元,高居世界第一位。

是居世界第二位日本1.26万亿美元的2.63倍和第三位欧洲0.88万亿美元的3.76倍,同时也是
两者之和的1.55倍。

而34年前的1978年,中国外汇储备仅有1.67亿美元,人均只有1角7分钱美元,泱泱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外汇储备却接近于零。

世界第一外资引进大国
2012年中国吸引外国投资1117.2亿美元,自2003年以来第一次成为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

这也是9年来中国吸引外资总量第一次超过美国。

成为世界最大的外商投资首选地。

而众所周知,1978年中国刚刚改革开放,当时中国吸引外国投资同样几乎为零。

世界第一互联网大国
中国电话用户、移动电话用户居全球第一位。

截止2012年10月底,中国电话用户达到13.76亿户,其中移动用户10.95亿户。

中国宽带及移动互联网用户居世界第一位。

其中宽带互联网用户为1.72亿户,移动互联网用户为7.51亿户,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2.1%。

中国网民规模世界第一,2102年网民已达到5.64亿,其中家庭宽带网民为5.38亿,手机网民为4.2亿(年增率18.1%);微博用户3.09亿,其中手机微博用户2.02亿;而2009年中国的国家顶级域名注册量已达1296万,稳居世界第一的宝座。

中国电子商务参与人数世界第一。

2012年,是中国网络购物狂飙猛进的一年。

这一年,仅淘宝和天猫的交易额就突破万亿元;这一年,中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2.42亿人,远远高于第二名美国1.7亿人的规模;2009年至2011年,中国在网上购物的互联网用户比例就从28%飚升至36%,而到了2012年又进一步飚升至42.9%,成为世界第一,这无疑是中国电子商务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世界第一科技人力资源大国
截至2009年,中国科研院所3775个,中国科技人力资源5100万人,位居世界第一;研发人员总量196.5万人年,居世界第二位;技能劳动者总量突破1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达到2630万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