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复习知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型和试题分布

二、复习重点

第一部分概述

1. 发展史:(1).萌芽阶段:

(2).开拓阶段:1935年,阿姆斯特朗发明了FM方式无线电,是移动通

信中的第一个大分水岭。

(3).商业阶段:

1987年11月18日第一个TACS模拟蜂窝移动系统在省建成并投入商用。

1994年12月底首先开通了G S M数字移动网。

2. 蜂窝小区系统设计目的:频率复用,解决大容量需求与有限频谱资源的矛盾。

3. ITU 通过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主流标准:WCDMAcdma200Q TDSCDMA DECT

4. 移动通信的标准化容:技术体制标准化、网络设备标准化、测试方法标准化。

5. 常用移动通信的应用系统:

(1). 寻呼系统:

给用户发送简单消息(数字、字母、声音)的系统;

通过基站将携带寻呼信息的载波以广播的形式发送到整个覆盖区。每个基

站为了能有最大的覆盖围,就需要采用大的发射功率(以千瓦计)和低的数据速率。

(2). 蜂窝式移动通信系统:

当移动台通话时从一个小区到另一个小区时,移动交换中心自动将呼叫从

原基站的信道转移到新基站的信道上,叫越区切换。

⑶.无绳系统:

简单的无绳系统分为座机和手机两部分。无绳系统是使用无线链路来连接便携手机和基站的全双工系统,是一种以有线网为依托的通信方式。

第一代模拟无绳(CT0,CT1)是模拟系统。

第二代数字无绳系统(CT2)只有单向呼叫能力,不能被叫。

第三代无绳系统(DECT)可实现双向呼叫,漫游及切换功能。

蜂窝移动通信具有自己独立的组网能力,无绳系统强调其接入能力,依附于其

他通讯网(公用网,蜂窝移动网,数据通信网等 )。

2. 了解双工方式

1,

双工方式:频分双工 (FDD )、时分双工(TDD )。

间 * 10 dBW* 10W. lUdll 曲差)

I EgF = 101^( I"

叩E 瓦相甘于1瓦的分旻瓦微、 所以.

10 dliW.

1OW,

IOdEi

< 相对值

绝到■值

Lt* >

第二部分移动通信的传播特性

1.

了解电波的传播方式

1. 电波的传播方式:直射波,反射波,绕射波,散射波。

2. 掌握无线电波的白由传播损耗

【例2 1】 其发射机通过天婚发射出表的的率为工作为如潮也,制攵天雄唾为3・发 射天雄的堰益为2,收发夫统之间的距篱为Uto

L=\.试求搂收天线?M 功率和踣径制新?

癖;已知 — 10W ( q = q = 3『

d =10lun ■ L = 1 * / = 9O0MH£ ♦

4 c 3x]0*

1

A - — ---- ------------ - = - m

J SOOxlO 5 3

搂收天践的接收功率为

RW = RG t G r —

^10x2x3x―_ = 423x10-® W

妃七

I 4HX 10X !0J .

i

自由空间停擂路径揭建为

心勇)=皿音=101g

时|=

3. 了解无线信号的大尺度模型和小尺度模型所指的是什么;

1.

大尺度传播模型用于预测平均场强并用于估计 无线覆盖围的传播模型描述了

长距离接收信号强度的缓慢变

化。主要有:自由空间传播损耗、地面反射损耗、散射损耗、室外传播路径损耗。

(阴影效应、大气折射) 2.

小尺度衰落主要用于信号处理, 描述了短距离或长时间接收信号

强度的快速变化。

(多径效应、多普勒效应)

4. 掌握三种选择性衰落的概念,掌握相干时间、相干带宽、相干距离的概念;

1. 频率选择性衰落:由于时延扩散导致信道对信号中不同频率分量的衰减系数不同。相干带宽:

,信号

1.两个功率之比的量度,用 dB 来表示:

有时也用分贝量度相对某些标准值:

带宽大于相关带宽时,该信号在信道中传输则会产生频率选择性衰落。

2. 时间选择性衰落:由于变速移动引起的频率扩散使得信道在不同的时间对信号的衰减程度不同。相干时间:

1

T =—

C么,当信元周期>TC时,发生时间选择性衰落。

3. 空间选择性衰落:不同空间位置的大线经历的衰减特性不同。相干距离。

第三部分抗衰落技术

1.了解三种主要的抗衰落的技术手段

1. 分集:用来补偿衰落信道损耗,它通常要用两个或更多的接收天线来实现。

2. 均衡:可以补偿信道中由于多径效应而产生的码间干扰(幅度和时延)。

3. 信道编码:通过在发送信息时加入冗余的数据位来改善通信链路的性能。

1.分集是指将接收到的多径信号分离成不相关的多路信号,然后将它们的能量按一定规则合并起来,使接收的

有用信号能量最大,从而提高接收端的信噪比,对数字信号而言,使误码率最小。

2.分集技术:宏分集;微分集分为空间分集,极化分集,场分量分集,角度分集,时间分集。

3.了解接收分集和常见的三种信号合并方式,并知道它们性能优劣

1. 选择式合并的性能;

2. 最大比值合并:每个支路加权因子的大小由各支路SNE分配,SNR大的支路权重大,SNRJ、的支路权重小

以实现最大的SNR ;

各路信号迭加时要保证同相位,因而要求每个支路有放大和调相电路。

3. 等增益合并;

4. 在相同分集重数的情况下,以最大比值合并方式改善信噪比最大,等增益合并方式次之;分集重数M较小时,

等增益合并的信噪比接近最大比值合并,选择式合并所得到的信噪比改善量最少。

4.掌握时间分集和交织

1. 时间分集:利用信号在时间上的独立性发射和接收实现分集。

2. 交织:把一条消息中的比特以非连续方式传送,使突发差错信道变为离散信道,便于利用纠错码消除随机错

误。

①交织深度:交织前相邻两符号在交织后的间隔距离。

交织宽度:交织后相邻两符号在交织前的间隔距离。

交织延退:每个符号从交织器输出时相对于输入交织器时的时间延退。

②交织方法:行列交织,卷积交织,随机交织。

③要求:交织深度大于相干时间。

5.掌握频率分集和扩频/跳频

1.频率分集:利用多个载波信号传输同一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