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的注意事项
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心血管疾病是指影响心脏和血管的各种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肌梗死等。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为了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本文将就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探讨。
一、健康饮食健康饮食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环节。
首先,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如动物内脏、奶油等。
其次,保持膳食均衡,摄入适量的蔬菜、水果、全谷物和低脂肪乳制品。
此外,限制盐的摄入,避免高钠饮食,以减少高血压的风险。
同时,适量饮水,保持水分平衡,有利于血液的稀释和流动。
二、适度运动适度运动有助于心血管系统的健康。
坚持每天进行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可以增强心脏和血管的功能,降低血压、血脂和血糖水平。
此外,长时间久坐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要保持活动,避免长时间静止不动。
三、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对心血管健康有很大的危害。
吸烟会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血栓形成和动脉硬化,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因此,戒烟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关键措施之一。
同时,过量饮酒会导致高血压、高血脂等,增加心脏负荷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要限制酒精摄入量,遵循适量饮酒的原则。
四、保持健康体重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过多的体重会增加心脏负荷,引发高血压、高血脂等问题。
因此,保持健康的体重对预防心血管疾病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内,可以减少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
五、减少压力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持续的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等会导致慢性应激反应,增加心血管负荷,损害心脏和血管的健康。
因此,要学会处理压力,通过适当的方式缓解压力,如锻炼、休闲娱乐等,保持心情愉悦,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六、定期体检定期体检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每年定期进行身体检查,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包括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的检测。
心血管疾病护理

心血管疾病护理心血管疾病是指心脏和血管系统的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等。
这些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因此护理工作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心血管疾病护理的重要性及护理注意事项进行探讨。
一、心血管疾病的护理重要性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它不仅让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损害,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和死亡。
因此,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护理是至关重要的。
1. 生活方式管理心血管疾病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是不良的生活方式习惯,如不健康饮食、缺乏运动、吸烟等。
因此,通过帮助患者进行生活方式管理,包括指导合理的饮食、适度的锻炼以及戒烟戒酒等,可以显著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
2. 药物治疗和监测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药物治疗是必不可少的。
患者需要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监测。
护士需要对患者的用药情况和药物反应进行记录和评估,并及时与医生沟通。
3. 疾病管理教育心血管疾病的管理需要患者积极主动参与,了解自身疾病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护士需要提供相关的疾病管理教育,包括病情的解释、治疗方案的说明、并发症的预防等等。
通过教育,患者可以更好地掌握自我管理的技能,降低疾病复发和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二、心血管疾病护理注意事项1. 监测生命体征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非常重要。
护士应每日测量患者的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等,并及时记录和报告变化。
这有助于发现病情变化和并发症的迹象,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 温馨的护理环境心血管疾病患者通常需要长时间住院治疗,护士应为他们提供一个温馨舒适的护理环境。
保持室内的温度适宜,床铺整洁舒适,光线柔和等等。
这些细节的护理将有助于缓解患者的身心压力,促进康复。
3. 疼痛管理心血管疾病患者可能会出现胸痛、肌肉酸痛等不适症状。
护士应对患者的疼痛进行及时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准确给予镇痛药物、舒缓按摩等,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心血管疾病防治科普知识

健康答人心血管疾病防治科普知识李君 (凉山州西昌市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四川西昌 615000)心血管疾病发病早期是很难被察觉到的,大多数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现患病时,都已经到了发病中期或晚期。
那么,心血管疾病的防治知识有哪些呢?1预防血管疾病的有效措施(1)合理饮食:控制胆固醇的摄入量。
研究表明,高胆固醇人群的冠心病发病率是正常人群的5倍。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适当的增加维生素C的摄入量,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
维生素C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护血管的作用,同时还能够增加血管弹性;此外,通过多摄入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来增加对血液内胆固醇的吸收,从而降低胆固醇被人体吸收的数量。
(2)科学生活:加强锻炼,每天至少运动1 h。
活动心率不能超过170次/分,并且没有年龄差异。
或运动后身体感到轻微出汗,疲倦为宜,每周至少保持5 d的活动量。
(3)避免精神压力:激动的情绪,失眠,劳累,生活不规律,焦虑,沮丧,这些因素都会引起脂质代谢紊乱。
(4)定期体检:特别是针对于年龄在45岁以上、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过度肥胖以及经常生活不规律的人群。
2吃什么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1)苹果:苹果富含多糖、酸、类黄酮、钾、维生素E 和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非常适合分解体内积累的脂肪,减缓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作。
(2)茄子:茄子富含维生素P。
维生素P是属于黄酮类化合物,在临床应用中能对血管起到软化作用。
同时还能保持血管原有的弹性,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预防毛细血管破裂。
(3)三七:三七可以促进体内血液循环。
定期有规律的服用,能够使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明显降低。
同时,对高血压、中风、高脂血症等心血管疾病有很好的预防作用,是心血管疾病的最佳保健食品。
3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注意事项(1)预防栓塞:在寒冷的冬天,血管(特别是冠状动脉)易于收缩和痉挛,由于血液供应不足,可能导致栓塞,应保持患者时刻温暖。
(2)不宜晨练:睡眠期间人体的神经系统在抑郁和缺乏活力的状态下,如果在早晨突然运动,很容易通过突然增加神经的兴奋性而诱发心血管和脑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防治

经济负担: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和康复需要大量的医疗费用,给患者和家庭带来经济负担
04
心血管疾病的预防
01
健康饮食:低盐、低脂肪、高纤维的饮食
02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03
控制体重:保持正常的体重范围
04
戒烟限酒:戒烟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适量饮酒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
02
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肥胖、缺乏运动、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等。
03
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需要采取综合性措施,包括生活方式的改变、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04
心血管疾病的危害
死亡风险:心血管疾病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01
健康问题:心血管疾病可能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健康问题
02
生活质量下降:心血管疾病可能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提高公众健康意识
加强健康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宣传心血管疾病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03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倡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健康生活方式
加强社区干预:通过社区活动、健康讲座等方式提高公众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意识
提高健康素养:提高公众对心血管疾病的认识和预防能力
加强政策支持
制定心血管疾病防治政策,提高防治意识
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防治
演讲人
01.
02.
03.
04.
目录
心血管疾病的危害
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措施
心血管疾病的预防策略
心血管疾病的危害
心血管疾病的定义
心血管疾病是一组涉及心脏和血管的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
心血管疾病的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心血管疾病的危害及其预防措施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致残率高的疾病。
一旦得上这类疾病,自己很难生活自理,给家庭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
病人自己也常常因为拖累了家人,心情不畅,反而影响了疾病的治疗。
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无论是从经济角度、家庭角度,还是从健康角度来讲,唯有预防才是万全之策,高明之举。
早一日预防,早一点安心。
我国每年大约有260多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由于该病是因血液的病变所引起,它对人体的损害是隐秘的、逐渐的,全身性的,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因而被称为“沉默的疾病”,然而它却是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
心脑血管疾病在西方经济发达的国家已经呈现下降趋势,而在我国已成为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头号杀手。
在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病人绝对数已居世界首位。
目前,中老年人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原因及症状应该有所了解,掌握病因、预防发病,及时或定期对身体进行健康检查是应该提倡的,一旦发病应及时治疗。
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最主要的原因为动脉粥样硬化,而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因此预防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是降低血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这样才能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才能延长人类寿命。
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认识自身存在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实行自我保健,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积极地适应社会发展与变革,心有朝霞,胸怀开阔,积极参加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参加健身运动,维持良好的血液循环,以减缓肌肉萎缩,防止肥胖,增强心脏功能。
以心率为例,如按70次/分,如果经过运动锻炼可以减到60次/分,表面看也许与以前没什么差别,只减少了10次心跳;可是在一年间,就减少了550万次心跳。
健身锻炼有益心脏健康,最有益的锻炼项目是大步行走。
身体的局部锻炼(如哑铃、拉簧)则对心脏无甚益处。
其次,戒除不良嗜好与不卫生习惯,保持健康生活规律与方式,有个人的文化兴趣爱好。
预防的关键在于,坚持低脂膳食,改变高脂肪饮食习惯。
据某大城市对33 0万居民饮食习惯调查,近20年来,粮食、薯类、豆类食物从以往占三分之二,下降至占三分之一;而肉类和油脂食品上升近10倍,每人每天平均摄入食物油83克,远远超过了正常需要25~35克的水平。
心脑血管疾病锻炼注意事项

心脑血管疾病锻炼注意事项心脑血管疾病锻炼是指通过有氧运动及适宜的体育锻炼,达到调节心脑血管功能、提高心肺功能和缓解心理压力的目的。
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锻炼是一种重要的康复手段。
下面详细介绍心脑血管疾病锻炼的注意事项。
首先,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
在进行心脑血管疾病锻炼时,应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
常见的有氧运动包括散步、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
这些锻炼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心肺功能,增强心脑血管系统的稳定性。
然而,对于不同的疾病类型和不同的身体状况,适合的锻炼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开始锻炼之前,最好咨询专业医生或康复师,根据个人情况进行相应的选择。
其次,掌握适宜的锻炼强度和频率。
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锻炼的强度和频率也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一般来说,锻炼的强度应保持在中等强度,即保持一定的汗水出现,但不至于感到极度疲劳。
锻炼的频率应视个人情况而定,一般建议每周进行3-5次锻炼。
此外,锻炼的时间也要适宜,一般每次锻炼的时间应控制在30-60分钟,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锻炼强度进行适当调整。
再次,注意锻炼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在进行心脑血管疾病锻炼时,安全是最重要的。
首先,要选择安全的锻炼场所,如果在户外锻炼,应注意天气状况,并避免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锻炼,如高温、寒冷、雾霾等。
其次,要注意自我监测身体状况,发现异常及时停止锻炼,并及时就医。
锻炼过程中,如出现胸闷、心慌、呼吸困难等症状,可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加重表现,需要引起重视。
最后,要选择适当的装备,包括合适的运动鞋、透气性好的运动服装等,保障锻炼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此外,在进行心脑血管疾病锻炼时,还有一些其他注意事项。
首先,要根据体力水平选择锻炼的开始阶段。
对于初次进行心脑血管疾病锻炼的人群来说,开始阶段的强度和时间应适当降低,逐渐增加。
其次,要有适度的休息和恢复。
合理的锻炼计划应包括适度的休息和恢复时间,这样有助于减少锻炼对心脑血管系统的负荷,促进身体的健康恢复。
心血管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心血管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1.了解病人住宿有无胸闷、胸痛、心慌气急,并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及时通知医师采取相应的措施。
2.观察生命体征,定时测量心率、脉搏、心律、呼吸、血压3.护士熟练掌握常用仪器、抢救器材及药品的使用4.抢救药品无固定,即定点放置、定人管理、定量供应、定时核对、定时消毒,使其保持完好备用状态5.氧疗护理:一般缺氧病人最医嘱给予吸氧;急性肺水肿病人采取30-50%酒精湿化间断吸氧;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呼吸功能不全者使用面罩加压吸氧或必要时行机械通气6.排泄的护理:鼓励卧床病人多食蔬菜水果及富含纤维食物,养成每日排便的习惯。
连续3天未排便可给与缓泻剂或低压肥皂水灌肠,对危重病人纪录4小时尿量,定时测体重7.生活护理:对心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肌炎等急、危重病人协助其生活起居及个人卫生8.休息及卧床:重症病人绝对卧床休息,病情稳定着逐渐床上活动乃至下床活动,长期卧床者每2小时更换体位,心功能不全者采取半卧位或端坐位9.饮食护理:给予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避免饱餐10.药物护理:掌握心血管常用药物的剂量、方法、作用及副作用,正确指导病人服药11.心理护理:护士应保持良好工作情绪,关心、体贴、鼓励病人,做好充分的解释、安慰工作,避免他人谈论任何另病人烦恼、激动的事,协助病人客服各种不利于疾病治疗的生活习惯和嗜好12.健康指导:1)向病人及家属宣传有关的防治与急救知识2)鼓励病人积极治疗各种原发病,避免各种诱因3)劳逸结合,保证足够睡眠,避免任何精神刺激4)根据不同的疾病指导病人选择不同的饮食,少量多餐,忌烟酒5)病人应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心绞痛护理常规按心内科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执行【一般护理】1.心绞痛发作时立即就地休息、停止活动2.指导病人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紧张,过分悲伤或高兴。
3.应给予高维生素、低热量、低动物脂肪、低胆固醇饮食,适量蛋白质、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少量多餐,勿饱餐及刺激性饮料和食物,避免寒冷刺激,禁烟酒,不饮浓茶、咖啡,多吃蔬菜水果。
心脑血管疾病注意事项

心脑血管疾病注意事项心脑血管疾病是现代社会中常见的健康问题,它们包括了心脏疾病和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等。
这些疾病往往与不良的生活习惯紧密相关,因此,了解并遵循一些注意事项对于预防和控制心脑血管疾病至关重要。
首先,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
建议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减少高脂肪、高盐和高糖食品的摄入。
同时,应选择全谷物食品和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类,这些食物有助于降低血液中的坏胆固醇水平,从而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其次,规律的体育活动对于维护心血管健康同样重要。
建议成年人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或骑自行车。
运动不仅能够提高心肺功能,还能帮助控制体重,降低血压和改善血脂水平。
再者,戒烟和限酒也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
吸烟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而过量饮酒也会增加患高血压和中风的风险。
此外,控制体重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同样重要。
过重或肥胖会增加心脏负担,导致血压升高和胆固醇水平异常。
通过健康饮食和规律运动,维持一个健康的体重,可以显著降低患病风险。
定期体检也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手段。
通过定期检查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可以及时发现并控制这些危险因素,防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最后,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心脑血管健康同样不可忽视。
长期的压力和焦虑可能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因此,学会放松和减压,如通过冥想、瑜伽或与家人朋友交流,对于维护心血管健康同样重要。
总之,心脑血管疾病虽然可怕,但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显著降低患病风险。
让我们从今天做起,关注心脑血管健康,享受更加健康和活力的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心血管疾病的注意事项心血管身体超重过多摄入饱和脂肪酸及多不饱和脂肪酸,可导致超重与高血压。
研究表明,体重指数与血压呈正相关,体重每相差 10 千克,收缩压相差约 3.0毫米汞柱(0.4 千帕),舒张压相差约 2.2 毫米汞柱(0.29 千帕),而高血压已知是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有研究对 11 万余名女性进行长达 16年的随访,发现肥胖与超重均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膳食中饱和脂肪酸及钠摄入与脑卒中呈正相关,是人群脑卒中病死率的主要决定因素。
一般而言,脂肪摄入每天不超过 50 克为宜,且饱和脂肪酸所占比例不宜过高。
蛋白质缺乏曾经有调查表明,日本本土人群比美国夏威夷移民人群患脑卒中的比率高 3 倍,两组人群血压水平无显著差异,但夏威夷人群动物蛋白摄入显著高于日本本土人群,且发现动物蛋白与脑卒中呈负相关,动物蛋白可以抑制脑卒中的发生。
但过多蛋白质摄入也导致过量脂肪摄入,并加重肾脏负担。
老年人每天每千克体重摄入蛋白质 1.2-1.5 克为宜,其中至少有1/3为优质蛋白质,如鱼、蛋、奶类、瘦肉、豆制品,食用鱼类蛋白、大豆蛋白可使脑卒中发病率降低。
缺乏膳食纤维美国学者曾经对 30681 名美国健康男性1/ 9调查 4 年,综合所有营养因素分析发现,只有膳食纤维与高血压呈负相关,即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可预防高血压。
有报道,增加每天水果、蔬菜摄入量可降低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
提倡多食用谷类食物,少食用甜食、糖果,多吃粗杂粮、蔬菜、水果等含膳食纤维较高的食物。
盐的危害高血压为心血管病第一危险因素,在中国高血压患病率,北方高于南方。
全国高血压患病率最高的是西藏、北京、内蒙古、河北、天津;最低的是海南。
高血压和食盐摄入量关系密切,摄入量越高,人群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就越高。
与每天食盐摄入量小于 6 克者相比,每天吃盐大于等于12 克的人患高血压的风险增高 14%,大于等于 18 克的人患高血压的风险增高 27%。
中国居民每天食盐摄入量普遍较大,平均在 15-16 克,尤其是北方居民口味重,对高血压的预防非常不利。
诺贝尔奖得主伊格纳罗教授自称有一颗年轻的心脏,他除了强调运动的作用外,还曾特别提及在他的厨房中没有食盐,这一点给人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1 克食盐也就是一个牙膏盖的量,6 克食盐加起来并没有多少。
从心血管病预防角度来说,人们的饮食还是要尽量清淡一些,逐渐减少食盐用量,直到不特别在食物中加盐。
---------------------------------------------------------------最新资料推荐------------------------------------------------------ 食合理膳食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中,合理膳食是十分重要的,患者在饮食上要严格注意以下几点:1.控制胆固醇的摄入量。
研究证明,高胆固醇的人,冠心病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 5 倍。
因此,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少吃动物脑髓、内脏、蛋黄、蟹黄等胆固醇高的食物。
2.控制脂肪摄入的质与量。
饱和脂肪酸能升高血胆固醇,多不饱和脂肪酸则能降低胆固醇,所以在膳食中要控制猪油、牛脂等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3.多吃富含维生素 C 的食物,如:蔬菜、水果。
维生素 C 可增加血管弹性,保护血管。
4.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膳食纤维能吸附胆固醇,阻止胆固醇被人体吸收。
5.限盐。
高盐膳食可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病率,有轻度高血压或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每日 5 克以下,对血压较高或合并心衰者,每日用盐量以 1~2 克为宜。
6.少食多餐,切忌暴饮暴食,晚餐不宜吃得过饱,否则易诱发急性心肌梗塞。
心血管疾病患者,同时还要戒烟限酒,少喝浓茶,并可应用3/ 9以下食疗中药:1.山楂每天吃 1~2 个山楂,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适用于高血压病或兼患高脂血症、冠心病者。
2.大蒜大蒜的有效成分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可降血脂、抗血凝,宜经常食用。
3.海藻、海带实验表明,二者均有降血脂、降血压的作用,可延缓动脉硬化的发展,冠心病患者宜常服食。
4.莲子有安心养神、补益脾肾的作用。
心悸、心烦、失眠、多梦者,常服该品有益。
5.龙眼肉有补心脾、益气血的作用。
6.玉米须玉米须煎水饮服,有将压、利尿的作用。
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改善。
但是有许多人的饮食并不科学,以为大鱼大肉就是生活质量的提高,其实不然。
人的健康状况不同,饮食也应当有所不同。
建议心脑血管病人养成以下饮食习惯。
1.增加纤维膳食膳食中纤维有降低血清胆固醇浓度的作用。
膳食纤维含量丰富的食物主要是粗杂粮、米糠、麦麸、干豆类、海带、蔬菜、水果等,每日摄入纤维量 35 克45 克为宜。
具有降脂功能的常见食品还有洋葱、大蒜、香菇、木耳、芹菜等。
2.多吃鱼和鱼油鱼油具有明显的调节血脂功能,能够预---------------------------------------------------------------最新资料推荐------------------------------------------------------ 防动脉硬化。
大量摄取富含 -3的鱼油可对心血管疾病有积极的预防作用。
国际营养组织建议:人们每天摄取 2500 千卡的能量,相应的应该摄取 0.61 克以EPA 和 DHA 形式存在的 -3 脂肪酸。
拿国货精品鸿洋神中老年型鱼油为例,每天必须至少服用35 粒700mg 含量为 30%的鱼油胶丸,才能保证人体的基本需要。
3.多吃豆制品大豆里面富含多种人体所必须的磷脂。
常吃豆腐、豆芽、豆腐干、豆油等豆制品有益于人体健康,能够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4.此外应该适当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取量脂肪摄入应严格限制在每日不超过 30 克或占总热量的 15%以下。
胆固醇摄入量每日应该控制在 200 毫克300 毫克以下为宜。
尽量避免食用高胆固醇食品,如动物的脑子、脊髓、内脏、蛋黄、贝壳类(如:蚌)、软体类(如鱿鱼、墨鱼、鱼子)。
铁是使氧气连结在血红素上的重要元素。
在肺部,吸入的氧气同红血球相结合,然后通过血管输送到各个器官。
所以,作为供氧媒介的重要组织部分,一旦供应量达不到需求,就会直接导致血液运氧能力的降低甚至消失,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5/ 9活科学生活 1.加强体育运动每天坚持运动 1 小时,活动时心率以不超过 170 与年龄之差,或以身体微汗,不感到疲劳,运动后自感身体轻松为准,每周坚持活动不少于 5 天,持之以恒。
2.戒烟限酒长期吸烟酗酒可干扰血脂代谢,使血脂升高。
3.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失眠、过度劳累、生活无规律、焦虑、抑郁,这些因素可使脂代谢紊乱。
中老年人不要长期打麻将、下棋,保持心平气和,尽量少生气。
尽量少服用干扰脂代谢的药物如受体阻滞剂、心得安、利尿剂、双氢克尿塞、速尿、类固醇激素等,均可使血脂升高。
积极治疗影响血脂代谢的有关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肾病综合征、酒精中毒、胰腺炎、红斑狼疮等,均可干扰脂代谢。
检定期体检 45 岁以上中年人、肥胖者、有高脂血症家族史者、经常参加吃喝应酬者、高度精神紧张工作者,都属高危对象,应定期(至少每年一次)检查血脂、血压等指标。
保健言前言心血管疾病饮食原则:控制胆固醇:不吃或尽量少吃蛋黄、动物脑髓和内脏以及甲壳类动物,如蚌、螺、蟹等;控制脂肪:不吃或少吃动物油,多吃菜油、花生油、芝麻油、玉米油(油食品)等植物性油脂;控制糖的摄取:不吃或少吃糖果,以及其他含糖较多的食物。
米玉米玉米富含脂肪,其脂肪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最新资料推荐------------------------------------------------------ 亚油酸的含量高达60%以上。
有助于人体脂肪及胆固醇的正常代谢,可以减少胆固醇在血管中的沉积,从而软化动脉血管。
柿西红柿不仅各种维生素含量比苹果、梨高 24 倍,而且还含维生素芦丁,它可提高机体氧化能力,消除自由基等体内垃圾,保护血管弹性,有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
果苹果苹果富含多糖果酸及类黄酮、钾及维生素 E 和 C 等营养成分,可使积蓄体内的脂肪分解,对推迟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发作有明显作用。
带海带海带中含有丰富的岩藻多糖、昆布素,这类物质均有类似肝素的活性,既能防止血栓又能降胆固醇、脂蛋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
叶茶叶含有茶多酚,能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血脂,缓解血液高凝状态,增强红细胞弹性,缓解或延缓动脉粥样硬化。
经常饮茶可以软化动脉血管。
蒜大蒜含挥发性辣素,可消除积存在血管中的脂肪,有明显降脂作用,是主治高血脂症和动脉硬化的良药。
葱洋葱含有一种能使血管扩张的前列腺素 A,它能舒张血管,降低血液黏度,减少血管的压力,同时洋葱还含有二烯丙基二硫化物和含硫氨基酸,可增强纤维蛋白溶解的活性,具有降血脂,抗动脉硬化的功能。
7/ 9子茄子心血管病克星改善微细管脆性;保护心血管、降血压,茄子含丰富的维生素 P,是一种黄酮类化合物,有软化血管的作用对防三七醇以血管质,压、细胞量元量丰用,还可增防止小血管七七可以促进以及三酸甘管类疾病最芹菜芹菜是高这类物质动脉硬化香蕉用香蕉可胞及组织生猕猴桃含十七种元素、维生丰富,长期草莓增强血管的管出血有一进血液循环甘油脂,并可最佳保健食高纤维食物质是一种抗化等都十分可治高血压生长。
用香种以上氨基生素,尤其期食用,可的弹性,降一定作用。
环,预防心可预防高血食品。
物,它经肠抗氧化剂,分有益,并压,因它含香蕉可治疗基酸、果胶其 Vc 和硒含可降血压、茄子低毛细血管[2] 血管疾病:血脂症高血内消化作用常吃芹菜,有辅助治疗钾量丰富,便秘,因它、鞣酸、柠含血脂等症。
管通透性,:经常食用血压、中风用产生一种,尤其是吃疗作用。
,可平衡钠它能促进肠柠檬酸、黄。
防止毛细用,可以降、心血管等种木质素或吃芹菜叶,钠的不良作肠胃蠕动。
黄酮类物质细血管破裂降低血中胆等疾病,是或肠内脂的对预防高作用,并促质,含多种裂,胆固是心的物高血促进种微富含维生素和果胶物质,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溢血有很高临床价---------------------------------------------------------------最新资料推荐------------------------------------------------------ 值,对高血压有一定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