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的病理分期

合集下载

内镜医师学病理知识(八)结肠腺癌病理诊断图谱

内镜医师学病理知识(八)结肠腺癌病理诊断图谱

内镜医师学病理知识(八)结肠腺癌病理诊断图谱大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癌。

它是男性和女性第三大常见癌,也是全世界癌症死亡的第三大原因。

结肠直肠癌分为三个主要的解剖区域:右结肠、左结肠和直肠。

图1 高分化腺癌。

大肠腺癌的分级是根据腺体形成的程度而定的。

高分化腺癌为大于95%的腺体形成,占大肠腺癌的15-20%。

腺体往往形成良好,而促纤维增生的间质反应是典型的,但它不是诊断所必须的。

一些高分化的腺癌可能有固有层,所以固有层的存在并不能排除浸润。

图2 中分化腺癌。

中分化腺癌是最常见的结直肠腺癌,占所有病例的60%至70%。

肿瘤累及50-95%的腺体,腺体往往比高分化腺癌的腺体组织更紊乱,并常充满坏死的碎片(“脏性坏死”)。

图3 中分化腺癌伴脏性坏死。

结直肠癌常见腔内坏死(本例所示)。

中分化腺癌典型的腺体分化程度和细胞异型性。

图4 中分化结肠腺癌。

大多数浸润性结直肠腺癌都与促结缔组织增生性间质反应有关(本例所示)。

有些低异型度大肠腺癌也有例外,特别是与炎症性肠病相关的低异型度管状腺癌。

图5 中分化腺癌,本例腺体紧密地排列在一起,但是肿瘤仍然>50%的腺体形成,应该被认为是中分化腺癌。

图6 低分化腺癌。

低分化腺癌的腺体形成<50%。

大约15-20%的大肠腺癌分化较差。

肿瘤可以由肿瘤细胞、浸润巢或单个浸润细胞组成。

低分化腺癌预后较差。

本例肿瘤是以单个细胞的形式浸润的。

图7 低分化腺癌。

分化差的腺癌也可能以不规则岛的形式浸润。

在本例中,肿瘤岛被包埋在结缔组织增生间质中,仅形成局灶性腺体。

图8 低分化腺癌。

低分化腺癌也可以形成肿瘤生长的实性区域。

本例肿瘤显示明显的细胞异型性与拉长的肿瘤细胞。

本例细胞异型性的程度通常大于中分化腺癌,支持低分化腺癌。

图9 胶样(黏液)腺癌。

黏液腺癌约占大肠腺癌的10%。

肿瘤由黏液池和恶性上皮组成;超过50%的肿瘤必须有粘液样结构才能被认为是黏液腺癌。

大多数黏液腺癌是微卫星稳定的(MSS),但黏液腺癌比传统腺癌有更高的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

一文读懂:结肠癌的分期和分期治疗

一文读懂:结肠癌的分期和分期治疗

⼀⽂读懂:结肠癌的分期和分期治疗来源:医世象医世象来源:结肠癌的分期 ①原位癌(0期) 在0期时,肠壁的粘膜上可以发现异常细胞。

这种异常细胞可以长成癌症并转移。

0期我们通常称为原位癌。

② 1期结肠癌 1期结肠癌癌细胞从结肠粘膜向基层转移。

在1期结肠癌形成于结肠粘膜内,并向基层转移。

癌症可能已经转移到结肠壁的基层当中。

③ 2期结肠癌 在2A期,癌细胞已经从基层转移⾄浆膜层; 2B期,癌细胞穿透浆膜层,且并未侵犯临近器官; 2C期,癌细胞穿透浆膜层侵犯临近器官。

④ 3期结肠癌 3A期结肠癌:癌症已经从结肠壁的粘膜层,转移到粘膜下层,并可能侵犯肌层,并且同时转移到1-3个周围淋巴结或更多。

3B期结肠癌:癌症从肌层转移到浆膜层或穿过浆膜层但并未侵及邻近器官;癌症转移到1-3个周围淋巴结或淋巴结周围组织或更多。

3C期结肠癌:癌症穿透浆膜层但并未转移到周围临近器官转移⾄4-6个周围淋巴结或更多。

或者,癌症穿透浆膜层转移到周围临近的器官及以上的周围淋巴结或淋巴结临近组织。

⑤ 4期结肠癌 4A期结肠癌:癌症穿透结肠壁并转移到邻近器官或淋巴结。

癌症转移⾄⼀个⾮结肠周围的器官,⽐如肝脏、肺、卵巢或其他远部淋巴结。

4B期结肠癌:癌症穿透结肠壁并可能转移⾄邻近的器官或淋巴结。

癌症转移⾄⼀个及以上⾮结肠周围的器官或转移⾄腹壁内部。

结直肠癌的T描述了癌症在肠壁5层浸润的程度: TX:主要(原发)肿瘤⽆法评估。

T0:没有发现主要肿瘤的迹象。

Tis:原位癌。

癌细胞只存在于上⽪或固有层中,未浸润粘膜层。

上⽪或固有层是结肠或直肠内壁的顶层。

T1:肿瘤已长⼊粘膜下层(即结肠粘膜或结肠内壁下的组织层),但未浸润固有肌层。

T2:肿瘤已经长⼊了固有肌层,这是⼀层较深、较厚的肌⾁层,收缩后会沿着肠挤压内容物。

T3:肿瘤通过固有肌层⽣长到浆膜下层,浆膜下层是⼤肠某些部位外层下⾯的⼀层薄薄的结缔组织,或⽣长到结肠或直肠周围的组织。

直肠癌病理类型和分级分期

直肠癌病理类型和分级分期

直肠癌病理类型和分级分期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病理类型和分级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病理类型是指直肠癌组织的形态特征和组织学结构,而分级则是评估直肠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了解直肠癌的病理类型和分级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并预测患者的生存期和复发率。

本文将介绍直肠癌的常见病理类型和分级方法,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直肠癌的病理类型在对直肠癌进行分类时,根据不同分类标准可以划分不同的病理类型。

直肠癌最常见的是上皮性恶性肿瘤,依据癌细胞的形态及组织学特点分类,可以分为腺癌、腺鳞癌以及未分化癌等类型;具体如下:1.腺癌腺癌是直肠癌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直肠癌的70%至80%。

它的癌细胞形态与正常直肠腺体相似,具有形成腺泡的能力。

腺癌可以分为多个亚型,其中包括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和粘液腺癌等。

乳头状腺癌的癌细胞形成较大的乳头状结构,管状腺癌的癌细胞形成细长的管状结构,而粘液腺癌则表现出丰富的粘液分泌。

这些亚型在组织形态上有所区别,但都属于腺癌范畴。

腺癌的治疗方法与其他类型的直肠癌相似,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

2.腺鳞癌腺鳞癌是直肠癌中的一种混合型癌,它同时具有腺癌和鳞状细胞癌的特点。

在组织学上,可以观察到腺鳞癌中癌细胞既能形成腺管结构,又能形成鳞状角化结构。

腺鳞癌的形成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基因突变和环境因素有关。

腺鳞癌的恶性程度较高,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的特点。

由于腺鳞癌同时具有腺癌和鳞状细胞癌的特征,其生长模式和转移途径可能与单纯的腺癌或鳞状细胞癌有所不同。

腺鳞癌的预后一般较差,患者的复发率较高,而生存期较短。

由于腺鳞癌具有较高的恶性程度,常常需要较为积极的治疗方案,如手术切除、放化疗等。

临床上常常将腺鳞癌归类为高危组别,以便进行更加精准的治疗和监测。

3.未分化癌未分化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其癌细胞无法被明确归为腺癌或鳞状细胞癌。

这种类型的癌细胞具有高度的异型性和细胞增殖活性,表现出与正常细胞明显不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如何看懂大肠癌病理报告

如何看懂大肠癌病理报告

如何看懂大肠癌病理报告目前,诊断癌症的方式越来越多,比如说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切片、活体组织穿刺,甚至是查血等检测方式,总归是要通过病理诊断和影像学检查来综合判断患者的情况,单一的检查往往不能准确的得出诊断结果。

一些患者,在拿到自己的病理学诊断报告后,总想立刻就知道结果,但病理报告中的大部分内容患者又是看不懂的,因为病理报告中往往涉及到了很多非常专业的内容,这会让患者感到迷茫、紧张焦虑。

在这篇文章中,将以大肠癌为例,教大家如何看懂病理报告。

一、关于病理诊断报告的相关知识你知道多少?病理诊断报告分为两种,一种是快速冰冻病理报告,另一种是常规病理报告。

快速冰冻病理报告是:在手术的过程中,切取部分病灶进行冷冻切片的处理,然后将所得结果呈递给手术医生,以便其能够及时判断所要切除病灶的范围。

常规病理报告指的则是术后对于取下的组织部分进行一系列处理染色观察,然后得出的诊断报告。

本篇文章所阐述的类型即为常规病理报告。

常规的病理诊断报告内容一般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即肉眼观察活检组织的数据,主要观察记录该组织的形态、大小、颜色、以及边缘是否清晰。

第二部分是镜下观察切片的结果,通过观察组织细胞的细胞核、染色质、细胞大小以及间质细胞的形态来判断细胞的正常与否。

第三部分也就是最后一部分,即医生对该切片组织做出的诊断,判断这个肿瘤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

如果肿瘤是良性的,病理科医生往往还要做出预判,提示该肿瘤有无恶性病变的可能;如果肿瘤是恶性的,那么应该在报告中指出该肿瘤的分期,往往会根据它的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分为Ⅰ期、Ⅱ期、Ⅲ期、Ⅳ期。

病理诊断往往是判断癌症是否发生的“金标准”,它能够通过观察组织切片来判断该细胞是否发生病变,还能够判断该肿瘤是属于良性还是恶性肿瘤。

在观察肿瘤是否为恶性肿瘤的时候,影像学学检查往往只能判断肿瘤是否存在,而不能判断肿瘤的性质,因此病理学诊断报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对治疗方案和用药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乙状结肠癌和直肠癌的评分标准

乙状结肠癌和直肠癌的评分标准

乙状结肠癌和直肠癌的评分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乙状结肠癌和直肠癌是常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对于这两种癌症,医学界已经建立了一套评分标准,用于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以指导临床治疗决策。

本文将介绍乙状结肠癌和直肠癌的评分标准,希望能对相关医务工作者和患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乙状结肠癌评分标准1.1 TNM分期TNM分期是乙状结肠癌评估的基础,包括瘤体大小(T)、淋巴结转移(N)和转移(M)三个方面。

根据不同分期,患者会被分为不同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1.2 Dukes分期Dukes分期是英国外科医生Cuthbert Dukes于1932年提出的一个乙状结肠癌分期系统,分为A、B、C三个阶段。

A阶段表示肿瘤局限于肠壁内层;B阶段表示肿瘤侵犯肠壁全层但未侵入淋巴结;C阶段表示肿瘤已经转移到淋巴结。

1.3 派特纳分级派特纳分级是根据肿瘤包膜和淋巴管壁的侵袭情况评分,分为I、II、III三个级别。

I级表示肿瘤包膜和淋巴管壁无侵袭;II级表示肿瘤包膜或淋巴管壁受限侵袭;III级表示肿瘤包膜和淋巴管壁均被广泛侵袭。

1.4 预后评分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分期、合并症等因素,可以对乙状结肠癌患者的预后进行评分。

通常采用的评分系统有Cancer of the Colon and Rectum (CCR) Score、Modified Glasgow Prognostic Score等。

直肠癌也可以采用Dukes分期系统进行评分,用于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同样分为A、B、C三个阶段,根据肿瘤的侵袭范围和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分级。

三、乙状结肠癌和直肠癌的治疗策略除了评分标准外,乙状结肠癌和直肠癌的治疗策略也是十分重要的。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通常采取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

对于晚期患者,还可以考虑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新型治疗手段。

乙状结肠癌和直肠癌的评分标准是指导临床治疗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医务工作者和患者都应该了解相关评分系统,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大肠癌术前分期研究进展

大肠癌术前分期研究进展

大肠癌术前分期研究进展Ξ刘玉金1,陈克敏2,刘林祥1(11泰山医学院放射系,山东泰安 271000;2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上海 200025)关键词:大肠癌;分期;术前中图分类号:R735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7115(2004)022******* 内镜和双对比钡灌肠是大肠癌的基本检查方法,二者能观察肠腔内病变情况,主要用于发现和诊断病变,不能用于肿瘤术前分期。

CT、MRI、内镜超声、PET等影像学技术能评估肿瘤向肠壁浸润深度、周围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情况,可以用于术前分期。

本文综述了各种影像技术对大肠癌术前分期的研究进展。

大肠癌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多发的恶性肿瘤,占恶性肿瘤总发病率的第二位,即使在发病率较少的亚洲、非洲国家,包括我国在内,大肠癌也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胃癌,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

大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据资料统计,直肠癌Ⅰ期可经手术治愈,Ⅱ~Ⅳ期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4%~78%,27%~33%,5%~14%,而1/4~1/3的新发病例有远处转移,属于Ⅳ期,成为大肠癌预后差的主要影响因素。

近年来,术前、术中、术后辅助放、化疗提高了肿瘤的切除率,降低了局部复发,提高了病人的生存率。

而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要依靠准确的术前分期,因此,大肠癌术前分期对于评估手术切除的可能性、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以及比较治疗效果、估计预后、研究交流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已越来越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大肠癌的影像学分期方法主要依据国际抗癌联盟制定的TNM病理分期标准,此外,Dukes分期法及Astler—Coller改良Dukes分期法也广泛被临床应用,还有我国大肠癌协作组1984年制定的分期标准,列表对照如表1。

表1大肠癌临床病理分期方法对照表UICC2A JCC临床分期T N M Dukes改良Dukes分期法全国大肠癌协作组0Tis N0M0A A A1ⅠT1N0M0T2N0M0B1(侵及肌层)A2(浅肌层)A3(深肌层)ⅡT3,4N0M0B B2(穿透肌层)BⅢT任何N1~2M0C1(肠周淋巴结)C1(T1,2未穿透肌层)CC2(顶端淋巴结)C2(T3,4穿透肠壁)ⅣT任何N任何M1D D 癌肿向肠腔外浸润程度、病变区域侵犯程度和有无远处转移是外科术前最关心的三个方面,也是分期的主要依据,大肠癌患者的生存率主要取决于此。

TNM分期--结直肠癌新分期

TNM分期--结直肠癌新分期

UICC/AJCC第七版TNM新分期--结直肠原发肿瘤(T)Tx 原发肿瘤无法评价T0 无原发肿瘤证据Tis 原位癌:局限于上皮内或侵犯黏膜固有层T1 肿瘤侵犯黏膜下层T2 肿瘤侵犯固有肌层T3 肿瘤穿透固有肌层到达浆膜下层,或侵犯无腹膜覆盖的结直肠旁组织T4a 肿瘤穿透腹膜脏层T4b 肿瘤直接侵犯或粘连于其他器官或结构区域淋巴结(N)Nx 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价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N1 有1-3枚区域淋巴结转移N1a 有1枚区域淋巴结转移N1b 有2-3枚区域淋巴结转移N1c 浆膜下、肠系膜、无腹膜覆盖结肠/直肠周围组织内有肿瘤种植N2 有4枚以上区域淋巴结转移N2a 4-6枚区域淋巴结转移N2c 7枚及更多区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M)Mx 远处转移无法评价M0 无远处转移M1 有远处转移M1a 远处转移局限于单个器官或部位(如肝,肺,卵巢,非区域淋巴结)M1b 远处转移分布于一个以上的器官/部位或腹膜转移结直肠癌解剖分期/预后组别期别T N M Dukes*MAC*0 Tis N0 M0 --ⅠT1 N0 M0 A AT2 N0 M0 A B1ⅡA T3 N0 M0 B B2ⅡB T4a N0 M0 B B2ⅡC T4b N0 M0 B B3ⅢA T1-2 N1/N1c M0 C C1T1 N2a M0 C C1ⅢB T3-4a N1 M0 C C2T2-3 N2a M0 C C1/C2T1-2 N2b M0 C C1ⅢC T4a N2a M0 C C2T3-4a N2b M0 C C2T4b N1-2 M0 C C3ⅣA 任何T 任何N M1a --ⅣB 任何T 任何N M1b - -●Dukes B期包括预后较好(T3N0M0)和预后较差(T4N0M0)两类患者,Dukes C也同样(任何TN1M0和任何TN2M0)。

●MAC是改良Astler-Coller分期。

该分期系统的使用得到了位于美国伊利诺斯州芝加哥的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的授权许可,其原始信息和主要内容来源于由Springer Science and Business Media LLC (SBM)出版社出版的《AJCC癌症分期手册》(AJCC Cancer Staging Manual)(2010年第七版)。

大肠癌试题试题(含答案)

大肠癌试题试题(含答案)

大肠癌试题一、选择题A1型题1.结、直肠癌改良的Dukes B1期是指:A.癌肿局限于粘膜层B.癌肿侵入肌层而无淋巴结转移C.癌肿穿透肌层而无不淋巴结转移D.癌肿在肠壁内淋巴结已有转移E.癌肿已穿透肠壁,淋巴结有转移2.直肠癌被误诊的主要原因是:A.早期症状不明显B.可疑病例未作直肠镜检C.可疑病例未作直肠指检D.可疑病例未作钡灌肠E.未经常作大便隐血试验3.直肠癌最重要的诊断方法是:A.钡剂灌肠X线检查B.CEA测定C.纤维结肠镜检查D.腹部B超E.直肠指诊4.关于结肠癌,下列哪项是错误的?CA.结肠癌可伴有贫血和发热B.根据肿瘤形态,可分为肿块型,浸润型 .溃疡型C.左半结肠癌以全身中毒症状为主D.结肠癌的血行转移,多转移至肝E.结肠癌淋巴转移首先转移到结肠旁淋巴结5.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时,下列措施中哪项不恰当?DA.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B.注意腹部情况,预计病变严重程度,早插胃管,进行胃肠减压C.稍准备好便手术,先作横结肠造口术,二期再作左半结肠切除吻合术D.胃肠减压后,待梗阻解除便作左半结肠切除术E.急诊作心电图.血生化等检查,应初步纠正酸中毒后手术6.下列哪项不符合左半结肠癌的临床表现? CA.常发生低位急性肠梗阻B. 肠刺激症症状可较早发生C. 常伴有明显贫血D.腹部可扪及肿块E. 常便血7.结肠癌Dukes分期中B期是指 CA.癌达粘膜下层B.癌累及肠壁肌层C.癌穿透肠壁,无淋巴结转移D.有淋巴结转移,仅局限于结肠旁淋巴结E.有淋巴结转移,至系膜和系膜根部淋巴结。

A2型题8.男,45岁,右中上腹持续性隐痛3个月,逐渐食欲不振,消瘦乏力,近1个月来解稀便2-3次/天,贫血。

查:中腹可扪及可移动的肿块,血红蛋白80g/L,大便隐血试验(++)。

首先考虑的诊断是:A.肠结核B.胆囊癌C.结肠息肉病D.克隆病E.右半结肠癌9.女,50岁,右下腹隐痛月余。

查:右下腹可扪及一移动性肿块,钡灌肠示该处充盈缺损,血红蛋白85g/L,大便隐血试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肠癌的病理分期
Dukes所提出的大肠癌分期至今仍被广泛采用,对预后的判断不亚于TNM 分期系统。

全国大肠癌病理学研究协作组综合国内各家意见,以Dukes 分期作为基本框架,制订出我国大肠癌病理分期系统,经实践证明据有临床实用价值。

㈠、Dukes分期系统列表如下:
Dukes A 期---- 癌肿未穿出肌层,无淋巴结转移。

A1期----即早期大肠癌(但不包括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

A2期----癌肿侵入浅肌层,但未累及深肌层。

A3期----癌肿已侵入深肌层,但未穿出深肌层。

Dukes B 期癌肿已穿出深肌层,侵入浆膜层、浆膜外或直肠周围组织,但无淋巴结转移。

Dukes C 期癌肿已发生淋巴结转移(包括早期大肠癌伴淋巴结转移的病例)。

Dukes D期-----癌肿已发生远隔器官的转移(肝,肺等)
根据目前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大肠癌的病理分期,正在由TNM分期逐步取代Dukes分期之势,但不少年资较高的病理学家及外科学专家仍习惯于Dukes分期系统,现将两种分期系统均列出,供协作组成员共同讨论后,再行取舍。

㈡、结直肠肿瘤的TNM分期
TNM分类
T 原发肿瘤
TX原发肿瘤不能被确定
T0 无原发肿瘤的依据
Tis 原位癌:上皮内的或固有膜的浸润
T1肿瘤侵犯粘膜下层
T2肿瘤侵犯固有肌层
T3 肿瘤穿透固有肌层与浆膜下层,或者进入无腹膜覆盖的结肠周围或直肠周围组织。

T4肿瘤直接累犯其它器官或结构和/或穿透腹膜脏层
N 区域淋巴结
NX区域淋巴结不能被确定
NO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 区域淋巴结转移 1 至 3 颗
N2区域淋巴结转移4颗或更多
M 远处转移
MX远处转移不能被确定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TNM分期
O 期Tis N O MO
I期T1 NO M0
T2 NO MO
II期T3 NO MO
皿期T任何N1 M0
T任何N2 M0
W期T任何N任何M1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