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外交部发言人吴建民励志演讲稿
吴建民:去掉一个最字,赢得一片掌声

弱国心态的反映。几年前有个提法:北京奥运会是最好 的一届奥运会。你说要把北京奥运会办成史上最好的一 届奥运会,你实际上就把别人否定了。好
不好应该由人家说,我在国外听到这种说法很不赞成, 就给有关部门提意见了。” 2005年,一位中央 领导召集一帮老大使开会,听了吴建民
的建议后觉得有道理,就把“最”字拿掉了。 吴 建民接着说:“2004年亚洲杯期间,日本队赢球了,我 们某些人烧人家国旗和汽车,大声喝
倒彩,骂人家‘小日本’,这很不好,没有道理,太狭 隘了。” 孔子曰:“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 闻,益矣。”我觉得吴建民是个求真务
实的人,见多识广,敢于直言。 丹麦大使讲了一个 令人感慨的故事 谈话很投机,我有意转了话题说: “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创伤,第二
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三万名犹太人在上海得到了中国人 民的安全庇护,使他们从欧洲纳粹法西斯残暴的大屠杀 中逃离出来,请您谈谈中华民族的包容性
地问何以见得?他说:“唐山大地震期间,北京的老百 姓住在大街上的防震棚里,还在唱京戏、拉二胡、打扑 克。他们碰到灾难不气馁,那么艰苦都没
有磨灭乐观的生活态度。” 吴建民博学多才, 平易近人,在国际事务中善于交朋友,传播中华文化, 外国朋友喜欢和他讲心里话。一度中国和苏
联一样商品短缺,购物需要排长队。一个法国人问道: “吴大使,你发现苏联人排队和中国人排队有什么不 同?” 他一时回答不上来,机智地反
在承认别人的存在,合理地与人交流。中华民族要寻找 与世界的共同点,要有广阔的胸怀。中国正在崛起时举 办这届奥运会,不要太在乎得金牌的多少
,需要看重的是奥运会时全世界都会来看咱们中国,直 接来中国的人有上百万,还会有几十亿双眼睛通过电视 来聚焦中国,看中国在崛起时究竟是一个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优秀的外交官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代表我国政府发表关于外交事务的演讲。
在此,我愿就我国在外交领域的努力与成果与大家分享,并展望未来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首先,我想强调的是,我国一直秉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外交理念。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外交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我们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一、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我国始终把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放在外交工作的首位。
我们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在南海问题上,我国坚持和平解决争端,推动“双轨思路”,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二、深化同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我国周边外交政策始终坚持亲诚惠容,致力于与周边国家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
我们积极参与区域合作,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深化与东盟、中亚、南亚等地区国家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三、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我们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
四、深化同大国关系我国坚定维护大国关系稳定,推动中美、中俄等大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我们愿与各国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五、深化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我国始终将发展中国家作为外交工作的重点,坚定支持发展中国家维护自身权益。
我们愿同发展中国家携手共进,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展望未来,我国外交事业将继续秉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为实现以下目标而努力: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二、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推动国际秩序更加公正合理。
三、深化同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四、深化同大国关系,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五、深化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最后,我衷心希望各国朋友继续支持我国外交事业,携手共进,共创美好未来!谢谢大家!。
前驻美大使吴建民

前驻美大使吴建民:中美破裂要出大乱子(1)2010-07-31 12:02:21来源: CHN强国网强国论坛文字大小:大中小中国政府已把南海问题列入国家核心利益,如果继续采取谈判解决的方式,恐怕只能维持现状,中国是否允许“核心利益问题”久拖不决?......他,22岁进入外交界,曾为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领导人当过翻译。
他,作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后第一批常驻联合国工作人员,亲历了新中国外交的破冰之旅。
博学与机智为他赢得了“魅力外交官”的称号。
他便是即将登上山东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齐鲁晚报主办的“齐鲁大讲坛”的著名外交家、前驻法大使、国际展览局名誉主席——吴建民。
国际风云变幻中,正在迅速崛起的中国处于何种境地?中美关系何去何从?南海问题如何解决?针对一系列的国际热点和外交形势,记者28日赴北京对吴建民进行了专访。
国家领导人个人感情影响着外交关系吴建民齐鲁晚报:自1994年至2003年,您在欧洲当了9年大使。
在所接触的外国领导人中,您最欣赏的政治家是哪一位?吴建民:我比较欣赏法国前总统希拉克。
让我最佩服的有一件事,2003年,美国要打伊拉克时,他坚决反对,直截了当地对美国人讲:你要打,肯定会陷入困境。
他还在世界上做了很多游说工作,试图劝阻战争的进行。
这点很不简单。
齐鲁晚报:法国现任总统萨科齐,您跟他打过交道吗?如何评价他?吴建民:我跟萨科齐当面打过交道。
这个人很聪明,他了解法国民众的需求,所以会以高票当选。
但是他跟希拉克总统不同,希拉克总统1932年出生,萨科齐1955年出生,中间差了23年。
另外两人经历也不一样,由于他对中国历史文化了解不够深入,所以在跟中国打交道的过程中,对于中国的一些敏感问题体会不深。
比如前几年,他对西藏问题的做法,就引起了中国老百姓的不满。
齐鲁晚报:在您看来,国家领导人个人的喜好和个性,对国与国关系的发展是否有影响?吴建民:当然有影响,领导人也是人,有自己的个性和爱好。
吴建民逝世,理性务实的外交精神永存

吴建民逝世,理性务实的外交精神永存作者:南牍来源:《华声》2016年第11期6月18日凌晨4时,资深外交官、前驻法大使、外交学院原院长吴建民先生,在武汉讲学期间遭遇车祸,不幸逝世。
消息传来,互联网上哀悼追念声四起,各界人士纷纷表达对这位用一生参与和见证中国外交风云的智者的缅怀,作为外交家的吴建民,作为知识分子、学者的吴建民,其逝世引来如此高规格的民间追念,本身就值得一书。
外交,是国家间的事,往往兹事体大,但在“一定要关心国家大事”的氛围之中,中国人对于国际外交话题的热衷,又异乎寻常。
外交当然不独是外交家的事,同样不仅是中央政府的职权范畴,普通民众对于外交的讨论、关心,很多时候有复杂的民族、历史情感。
于民间外交的公共讨论而言,吴建民先生应该是公众知晓度较高的当代外交官之一,这不仅因为吴先生在外交部、驻外大使任上,以及在卸任公职之后回归学术,都不避讳对外交话题、公共常识的理性发言、独立判断,积极、稳健、专业的外交立场,有助于廓清误解、清醒认知、启迪思考。
吴建民先生毕其一生,都活跃在中国的外交舞台上,也亲历和见证了1949年之后中国外交的几乎所有“关键时刻”、历史阶段,从建政初期“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到改革开放后的和平共处、独立自主、韬光养晦、共谋发展。
应当说,也正是因为全程见证了新中国外交的各个阶段,吴建民先生才有了公众当下所看到的理性、务实的外交观,他也不遗余力地用自己的经历和见识抵抗偏激,启蒙后学、倡导和平。
正如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赵启正所言,吴建民先生是“资深的外交家和伟大的爱国者,同时也是优秀的、不避尖锐问题的新闻发言人”。
事实上,不避尖锐问题,不该只是一名新闻发言人的优秀品质,在数十年的职业外交官生涯中,吴建民先生不辱使命、殚精竭虑,为国家利益拼争,也为和平使命奔走。
卸任公职、回归学术之后的吴建民,不忘初衷,依然致力于公共外交与民间外交的事业,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回归学术的吴建民,于公共事务、民间看法、舆论偏见,都有不遗余力的提醒、批评和再启蒙。
吴建民:一位儒雅和充满智慧的外交家

吴建民:⼀位儒雅和充满智慧的外交家2019-10-23处理国家关系就像交朋友初见吴建民是在2005年国庆节期间,在⼴州的南沙湾,“中欧⽂化⾼层论坛”在那⾥举⾏。
“过去4000年来,⼈类⼀共打了14500次战争。
⼈民⼀直祈求消灭战争,可是达不到。
这种荒唐的打仗的做法,难道不是⼈类需要解决的问题?……今天,‘和平,发展,合作’形成了中国外交的关键词,中欧关系进⼊了历史最好的时期……”坐在主席台上的贵宾――法国前总理⽶歇尔·罗卡尔、西班⽛加泰罗尼亚⾃治政府前主席约尔迪·普约尔、斯洛⽂尼亚共和国前总统⽶兰·库昌、欧洲梅耶⼈类进步基⾦会主席⽪埃尔·卡蓝默、欧洲议会议员让-路易·布朗热等在欧洲具有重要影响的政治家,还有中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等,点头,微笑,⿎掌。
⽽让我倾⼼佩服的还有⼀点,将近⼀个⼩时的讲演,纵论中外古今,吴建民全部是⽤法语讲的。
有⼀⼩会⼉,我特地关闭了同声传译,虽然语⾔听不懂了,但从他那温⽂尔雅的发⾳⾥,听出了他为中国争取国际理解和⽀持的坚韧不拔的努⼒。
会场外的吴建民风度翩翩,服饰清雅⽽考究,⽬光专注⽽礼貌,说话真挚热情,颇有君⼦⽓质,个⼈魅⼒⼗⾜。
我注意到,⽆论是在正式场合,还是在餐厅⾥、⾛廊上;⽆论是⾯对外国政要、巨贾名流,还是对待中国的后⽣学⼦、⼯作⼈员,他都⼀视同仁,握⼿时专注地看着对⽅的眼睛,接过名⽚马上认真地看,有时还拣重要的念出来,以⽰尊重。
⽆论多累,他总是把⾃⼰的精神调整到最佳状态,把⼀副兴致勃勃的好⼼情传递给别⼈,让⼈感觉到置⾝于灿烂的阳光⾥。
吴建民的外交理念和他做⼈的信念相⼀致,就是⼈要有许多朋友,真诚相待,将⼼⽐⼼,在困难中互相帮助。
如果你⽼是跟别⼈吵架,得罪⼈,就等于在⾃⼰前进的道路上设置了许多障碍,对发展不利。
处理国家关系应以“和谐”为上,要善待⼈不要逞霸耍凶,要对话不要对抗,要韬光养晦不要锋芒毕露。
他说,过去世界上有好多⽭盾没处理好,给⼈民带来了多少灾难啊,假如把它们统统“化”掉呢,可以少死多少⼈!年轻时就给总理当过翻译的吴建民,深得的⾔传⾝教。
“中国不做自私大国”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前驻法大使吴建民谈中国的外交政策

在我 与欧洲政治家聊天 中发现 , 欧洲债 务危机 的形成根 源是政治体制 , 民粹主义在欧 洲泛滥 , 每次大选前为了讨好老 百姓 , 上台后会大量满足他们 。 国家没有那么多钱 的情况下就 借债 , 此 出现 了欧洲债务危机 。 由 中国 3 多年的大发展 , O 对国
资产 , 美元在 贬值 , 这趋 势是不可 逆转 的。我们至少 应拿 出
一
其实, 从邓小平到胡主席 , 都在强调共 同利益 。 有些人看 不到这一 点是因为他们思想 的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还是以阶级斗争 为纲。 年
轻人以阶级 斗争 为纲 , 回顾历史 , 这是要摔大跟头的。 忘记 了 历史 , 那是可怕的 。
也是 出 口导 向型模 式 。一个 浪 潮接着 一 个 浪潮 , 如果 不是 在 亚 洲 , 们 不可 能 这 么快 。没 有 天 时地 利 ,中 国不 可能 我
发展 。
上 。基 于我 曾经 与欧 美 人 的 一 些接 触 。我 认 为 美 国债 务 、 欧 洲债 务是 这样 形 成的 , 美元 的地位 是世 界其他 国家所 没
际市场依赖很大。 但是现在看到 , 欧美市场吸收我们的产品已
经到了极限了。
再看亚洲 , 吴建 民指出在前不久参加的一次国际会议 , 大
世界就会反对 中国, 那么合作势头也会 中断 。 但这也不表明 ,
当别人把 战争强加在我们领土上时还不反抗 。自卫 , 是联合 国
家都看到世界存在两种速度 : 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放 陧,
复苏乏 力 , 经济 面临严重危机 ;另一方面新 兴大国在快速增 长, 特别是在亚洲。
开讲啦吴建民励志演讲稿:世界的变化与中国

开讲啦吴建民励志演讲稿:世界的变化与中国今天中国的大发展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世界变了。
第二是地利,什么意思,我们在亚洲。
这是央视电视节目开讲啦中演讲说的一段话,欢迎查阅店铺整理的开讲啦励志演讲稿。
开讲啦吴建民励志演讲稿:世界的变化与中国各位同学:大家好!非常高兴来到这里跟青年人讲一讲世界的变化,当今世界最大的变化是什么?这个变化影响一切,那就是时代变了。
时代变化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时代变化是具体的。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主题,上个世纪很长的时间里面时代的主题是什么?战争,还有革命。
上个世纪很长的时间里面时代的主题是战争与革命,现在的主题是什么?和平发展,对,回答对了。
你们想一想看,时代的主题从战争与革命进入了以和平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这是最大的变化。
那么是哪些因素推动时代主题发生变化的,五大因素。
第一,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
两次世界大战死多少人?加起来一亿多人啦。
那个时候,世界人口二十亿上下,死一亿人死得很多了。
战争教育了人类,所以在二战结束之后成立联合国,这个就是人类的良知啊,打得太惨烈啦,不能打下去了。
第二个因素,推动时代主题发生变化的是核武器的出现。
说当今世界上大家制造出来的核武器当量足以摧毁这个地球若干次,你说这个地球摧毁一次跟摧毁十次有什么差别,摧毁一次还不够吗?二战结束之后,有几次人类曾经走到核战争的边缘,都退回去了。
为什么?哪个疯子要下这个决定,将来一定会被送上人类的审判台!这是第二个因素。
第三个因素就是全球化,这个我们都懂,全球化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谁也离不开谁。
2008年,美国爆发了一场来势凶猛的金融危机,大家想一想,如果这场危机提前四十年,1968年爆发,中国人会很开心啊,中国人会欣喜若狂啊,中国人会说,“敌人一天天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中国人会很开心。
但是2008年这场危机爆发之后,胡锦涛同志说什么,“携手合作,同舟共济”,我们在一条船上。
这场危机没有演变为1929年那场危机的大萧条,这是全人类共同努力的结果。
吴建民大使 讲座

京师公益讲堂——慈善与国际关系中国驻法前大使外交学院院长政协副秘书长吴建民当代中国:思考争论的年代1971-1981驻美/ 联合国:美国人的宪法和体制自豪如今的问题:两党政治走入死胡同政党利益高于一切驻欧15年:欧洲的代议制民主陷入危机主权债务危机:《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政府预算不能超过3%,债务总量不超过60%,政党政治的承诺导致大举借债,金融危机出现时有大问题。
中东:阿拉伯之春:没有节制生育,青年的就业问题,经济长期迟滞。
中国:贫富悬殊、环境问题第一个问题:当今中国的热潮:将历史与现实对比2014-1914-1894:中日关系——英德关系第二个问题:准确认识世界的重要性正确认识世界对国家未来有益。
郑和下西洋与对国际形势的误判:禁海政策。
1946年4月:冷战开始《关于目前国际形势的几点估计》——毛泽东1958年:“敌人一天天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毛泽东1978年11月22-29日:日产公司的劳动生产率是一汽集团的几十倍。
(现在呢?)第三个问题:准确认识世界的关键吴: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发生了变化。
要读《联合国宪章》《国际法则》列宁:战争与革命的时代——邓小平的看法: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五大因素:1. 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的教训2. 核武器的出现3. 全球化4. 资本主义世界的深度改良:殖民体系的崩溃;“第一次分配讲效率,第二次分配讲公平。
”法国:占GDP的46%,超过1,0000亿美元进行第二次分配,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5. 解决贫困战争不再是解决问题最有威力的方法。
“世界大潮,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孙中山第四个问题:慈善“庚子赔款”与清华大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外交部发言人吴建民励志演讲稿
原外交部发言人吴建民励志演讲稿:世界的变化与中国
各位同学:
大家好!非常高兴来到这里跟青年人讲一讲世界的变化,当今世界最大的变化是什么?这个变化影响一切,那就是时代变了。
时代变化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时代变化是具体的。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主题,上个世纪很长的时间里面时代的主题是什么?战争,还有革命。
上个世纪很长的时间里面时代的主题是战争与革命,现在的主题是什么?和平发展,对,回答对了。
你们想一想看,时代的主题从战争与革命进入了以和平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这是最大的变化。
那么是哪些因素推动时代主题发生变化的,五大因素。
第一,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
两次世界大战死多少人?加起来一亿多人啦。
那个时候,世界人口二十亿上下,死一亿人死得很多了。
战争教育了人类,所以在二战结束之后成立联合国,这个就是人类的良知啊,打得太惨烈啦,不能打下去了。
第二个因素,推动时代主题发生变化的是核武器的出现。
说当今世界上大家制造出来的核武器当量足以摧毁这个地球若干次,你说这个地球摧毁一次跟摧毁十次有什么差别,摧毁一次还不够吗?二战结束之后,有几次人类曾经走到核战争的边缘,都退回去了。
为什么?哪个疯子要下这个决定,将来一定会被送上人类的审判台!这是第二个因素。
第三个因素就是全球化,这个我们都懂,全球化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谁也离不开谁。
XX年,美国爆发了一场来势凶猛的金融危机,大家想一想,如果这场危机提前四十年,1968年爆发,中国人会很开心啊,中国人会欣喜若狂啊,中
国人会说,“敌人一天天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中国人会很开心。
但是XX年这场危机爆发之后,xx说什么,“携手合作,同舟共济”,我们在一条船上。
这场危机没有演变为1929年那场危机的大萧条,这是全人类共同努力的结果。
第四个因素,西方世界进行了深度的改良。
两重含义,第一重含义,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这个世界被西方几个大国瓜分了,各自都建立了自己的殖民体系。
今天还有吗?西方国家看到民主解放运动的潮流如此汹涌澎湃,看到有些国家通过武装斗争取得了独立,在这个压力下,他们就得必须放弃,所以这些殖民体系荡然无存了。
第二个方面的调整,就内部,我在法国当大使,我说你们法国拿出多少钱来进行第二次分配啊,他给了我一个数字,它占法国gdp总量的百分之四十六。
意味着什么,它有一个庞大的丰厚的社会保障体系,在这样的体制下人能生存下去。
什么时候发生革命,活不下去革命呀,这个时代过去了。
我1996年到日内瓦去工作,跟美国人吵架,那时美国人每年都要搞反华提案,我的办法是把这个反华提案争取必要的票数给它打掉。
我说你说我们不讲人权,我说我问你,你知道中国人为什么起来革命呀,为了人权呀。
1949年之前中国人口五亿四亿没饭吃,没饭吃才革命呀,有饭吃会革命吗,我说我们现在都十多亿人了,大家都有饭吃了,你说人权改没改善,他没有话说,所以你看它进行了深度的改良。
第五个因素,全球化使南北鸿沟在加深。
按照联合国统计,人均每天不到一美元的大概有十多亿人,每天不到两美元的二十多亿人啦,全世界有那么多穷人,当然这个发展的问题突出了。
这五大因素推动时代的主题从战争与革命的时代,进入了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这个是最大的变化。
这个变化对中国有什么影
响,太大了。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领导人毛主席挥之不去的忧虑是准备打仗,1978年三中全会决定把中心工作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中国的大发展是什么时候,大概就是你们成长起来这一段时间,中国大发展最快的是邓小平1992年南巡讲话之后。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时候苏联垮掉了,东欧已经发生了巨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思想还停留在战争与革命时代,那会认为什么?认为这是西方大举进攻的时候,在它大举进攻的时候我们该干什么事情,关上大门,固守阵地呀。
但是邓小平说什么,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
中国的大门不仅没有关上,开得更大了。
从1978年到1991年这么长的时间里,进入中国的外资多少,不到三百亿呀,现在多少,一万多亿呀。
这样一个巨大的成就证明小平的判断是何等的英明,他的根据是什么,时代变了。
时代一变化影响很多东西,邓小平早在1984年就讲了这个话,说,“解决国际争端我们要根据新情况,新问题,新办法”。
邓小平一连讲三个新,绝对不是为了赶时髦,三个新,每个新都有具体的含义。
第一个新,新情况,什么新情况?时代变了。
新问题,什么新问题?1984年距离1997年,1999年临近了,香港澳门回归的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
新办法是什么新办法?一国两制。
单纯要它回来很容易呀,英国驻香港那几个大兵,真要打,不够解放军打。
葡萄牙在澳门连兵都没有,就几个警察,那更不行。
这单纯要它回来,采取一套措施就回来,把香港澳门需要的淡水给它断了就得回来。
可是邓小平讲了几句话,我们外交部(的)人听了之后觉得讲得非常深刻。
邓小平说,”我要回归的香港澳门是保持繁荣稳定的香港澳门,而不是贫困动荡的香港澳门。
”这话讲得多好啊,回来是回来了,外国资本全撤走了,老百姓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天天上街游行,你中央政府有多少钱往
里贴,无底洞!那不是邓小平设想的。
同一篇讲话,邓小平讲到钓鱼岛,南海诸岛的问题,说解决国际争端能不能不用战争的办法去解决。
大家想一想,邓小平是打了一辈子仗的人哦,他不懂得战争的价值?战争能发挥作用?他比谁都懂,但是为什么 (说这个话),我觉得讲到这一点,你不能不佩服邓小平的睿智和远见。
大家看一看,到了21世纪之后,国际关系当中出现一个新的情况,战争在人类历史上曾经是威力无比的,国与国之间出现矛盾怎么办?谈判,谈不拢怎么办?打!一打解决一切问题,大家也就认了。
但是你们想一想,21世纪的两场战争,美国发动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解决什么问题啊?我跑去问美国人,我说,你说这两场战争解决什么问题,美国人一脸苦笑,没解决任何问题。
大家再想一想,中国人想象的战争,鸦片战争之后签了好多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
美国打下阿富汗他敢说,阿富汗好多矿产资源都是我的?没有啊,伊拉克是一个盛产石油的国家,美国人打下来之后,敢说这些油井就是我的?为什么?世界变了。
如果美国人敢这样讲,全世界会骂它强盗!他就站不住。
你想想这个世界跟鸦片战争的世界是不一样了,所以我觉得看到时代变化它带来很多变化。
今天中国的大发展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世界变了。
第二是地利,什么意思,我们在亚洲。
大家知道过去几百年这个全世界的重心在什么地方,在欧美呀,现在这种情况开始发生变化,重心在向亚太地方转移。
为什么会向亚太地方转移,亚洲在起来呀,亚洲国家在崛起的过程当中是相互帮助的,不是相互排斥的。
你看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派了多少人到国外去学习,人家说不许你来?没有啊,所以这种状况,地利对中国的发展非常重要,我们对于这个地区我们要感
恩。
第三是人和,就是改革开放的政策。
没有改革开放的政策,天时地利都没有用。
就是邓小平所开创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我们三十多年是走得很好的。
所以我讲了这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就是世界,今天的中国人必须要看到世界的变化。
世界在变化,对中国的发展是有利的,如果世界不变,中国不可能发展到今天这样。
第二个,看到我们中国,我们中国采取了比较明智的行动,实行改革开放,赶上了这个浪潮,所以中国起来了。
我要开讲,就讲到这里,好,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