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市环巢湖区域空间资源评价及规划布局研究的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巢湖可行性报告

巢湖可行性报告

巢湖可行性报告一、背景介绍巢湖,位于中国安徽省中部,是中国第五大淡水湖,也是长江流域的重要湖泊之一。

巢湖周边是一个繁华的城市群,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更好地利用巢湖资源,提升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本报告对巢湖进行可行性研究,探讨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如何实现巢湖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二、可行性分析1. 生态环境保护巢湖是一个生态环境脆弱的湖泊,长期以来受到污染和过度开发的影响。

为了保护巢湖的生态环境,应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水质监测、控制排污、恢复湿地等。

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实现巢湖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2. 旅游业发展巢湖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历史,具有发展旅游业的巨大潜力。

通过开发旅游资源,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但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好当地的生态环境,避免过度开发对环境造成破坏。

3. 农业结构调整巢湖周边是一个农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但农业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农田化严重、化肥农药使用过多等。

为了实现巢湖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应该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向生态、绿色、有机的方向发展,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 产业转型升级巢湖周边的产业以传统制造业为主,面临着环保压力和市场竞争的双重挑战。

为了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绿色产业等,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实施方案1. 建立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在巢湖周边建立完善的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定期监测水质、空气质量等环境指标,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保护好巢湖的生态环境。

2. 开展生态修复工程通过开展湿地恢复、植被保护等生态修复工程,恢复巢湖周边的生态系统,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为当地居民和游客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

3. 发展生态旅游业利用巢湖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开发生态旅游产品,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观光,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增加当地经济收入。

4. 推动农业结构调整通过政策引导和技术支持,推动农业向生态、绿色、有机的方向发展,减少农业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环巢湖旅游发展规划报告-(11815)

环巢湖旅游发展规划报告-(11815)

. . .3.4旅游规划3.4.1重估巢湖3.4.1.1规划范围界定本规划范围包括两个层次:(1)规划核心层以巢湖780平方公里水域为核心,包括合肥滨湖新区、巢湖市区、庐江县城以及大圩乡、长临河镇、中庙街道、黄麓镇、烔炀镇、中焊镇、柘皋镇、银屏镇、槐林镇、散兵镇、盛桥镇、白山镇、同大镇、三河镇、严店乡等环湖周边乡镇,面积2600平方公里,是环巢湖旅游发展的主体区域(以下统称“巢湖国际旅游度假区”)。

(2)规划联动层以巢湖国际旅游度假区为核心,统筹考虑巢湖流域及周边旅游资源状况,范围涵盖合肥市区、肥东县、巢湖市、庐江县、肥西县、长丰县以及周边的和县、含山县、无为县等县市,面积12500平方公里,是环巢湖旅游发展的联动区域(以下统称“泛巢湖”)。

3.4.1.2发展背景解读(1)融入“长三角”——融入、对接、转型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时指出:“安徽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

具体说来,安徽要着力建设面向长三角的优质农产品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产业集聚基地、劳务输出基地、旅游休闲五大基地。

凭借区位优势和自身发展,2010年合肥被正式吸收为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会员城市,跻身“长三角俱乐部”,为合肥承接产业转移,分享中国最活跃、中国最大城市经济带内群体增长的要素资源和经济机会创造了条件。

特别是为承接旅游业发展,建设长三角地区观光休闲度假基地创造了条件。

泛长三角区域分工与合作,将为合肥专业资料.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更高层次的区域合作平台和巨大的客源市场。

在此环境下,合肥应积极发挥旅游业作为先导产业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通过进一步完善旅游产品体系和旅游产业体系,提高宣传营销水平,重点培育生态休闲、人文体验、红色旅游等新产品,率先在旅游产业层面实现泛长三角区域分工与合作,积极打造成长三角地区一流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结论】新平台,要求合肥融入长三角旅游发展大格局,与沪、宁、杭等旅游名城等高对接,实现合肥旅游发展的转型升级。

环巢湖地区的发展

环巢湖地区的发展

环巢湖地区的发展环巢湖地区的发展摘要:通过对合肥市环巢湖地区概念规划的介绍,对合肥市城市发展战略,城市资源的整合开发,滨湖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建设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探讨。

希望通过理论的深入研究对合肥市城市建设发展起到积极的指引作用。

关键词:巢湖滨水设计规划区域发展战略观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1.简介近年来,作为安徽省会的合肥市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时期。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城市建设与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城市交通等方面的矛盾日益彰显。

寻找新的发展点和发展方试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

回顾历史,合肥市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规划城市建设,到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从建国初的5万人发展成为人口超过330万人的大城市。

由于这段时期合肥城市规模较小,与巢湖缺乏联系要素,巢湖以及巢湖沿岸地区一直未能纳入城市规划建设的范围中来。

直到最近几年,政府开始更加关注合肥市与环巢湖地区的统筹协调发展。

巢湖市划入合肥正是代表着巢湖与其沿岸地区“苏醒”的一个信号。

随即由合肥市政府组织编制了合肥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及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修复与旅游发展规划》将验休闲慢生活,感受最美合肥,这些都可以在“1331”规划中最后一个“1”――环巢湖地区中感受得到。

可见环巢湖地区在区域规划、合肥战略发展规划中的意义非同一般。

由于整个环巢湖地区地域广漠,同质性( Homogeneity)低,各个区段的地形地貌,建设现状,都有较大的差异。

因此需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深入研究。

这种研究过程的意义不言而喻。

正如艾森豪威尔所说的:“Plans is nothing and that planning is everything.”(规划的研究过程是最重要的)。

2.地区概况2.1环境因素(1)环境优势巢湖是我国第五大淡水湖,湖呈鸟巢状,故名“巢湖”。

湖泊面积780平方千米左右,是典型的潜水湖泊。

湖区年均拦蓄地面径流27.8亿立方米。

巢湖作为城市大景观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作为区域内大斑块(patch)的存在,其生态优越性在涵养水源,保持物种的多样性上都有所体现。

巢湖生态旅游气候资源研究的开题报告

巢湖生态旅游气候资源研究的开题报告

巢湖生态旅游气候资源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随着人类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问题日益严重,生态旅游成为了促进文化、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巢湖作为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背景,是国内著名的生态旅游区域之一。

然而,巢湖旅游业的发展还面临着很多问题,比如气候变化对旅游业的影响,如何更好地利用巢湖的气候资源等等。

因此,对巢湖生态旅游气候资源进行研究与分析,有助于加深我们对旅游业发展的认识,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义。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案1、研究背景和意义的介绍;2、对巢湖生态旅游资源的分析,包括自然生态、人文历史、文化旅游等方面的资源分析,明确巢湖生态旅游资源的性质与特点;3、研究巢湖的气候状况和变化趋势,包括气候数据的分析、巢湖气候变化的趋势分析等,并结合国内外类似地区的气候状况,比较分析巢湖旅游气候资源的优劣势;4、分析气候变化对巢湖生态旅游产业的影响,通过对巢湖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预测等方面的研究,揭示气候变化对旅游业的影响和矛盾,分析其产业链的结构和旅游经济的规律;5、总结研究成果,提出巢湖生态旅游气候资源的整合和升级的对策与建议。

三、预期成果和意义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巢湖生态旅游气候资源的发展现状和问题,通过对气候资源的分析和对旅游业发展的研究,提出实际可行的对策和建议,以促进巢湖生态旅游资源的升级和优化。

预期将得到以下成果:1、更加深入地了解巢湖生态旅游气候资源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为巢湖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2、揭示气候变化对巢湖旅游业的影响机制,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对策依据;3、提出巢湖生态旅游气候资源开发的对策和建议,为巢湖生态旅游资源的升级和优化提供科学参考。

巢湖市城市总体规划55页

巢湖市城市总体规划55页

巢湖市城市总体规划第一章城市概况一、市域概况1 、地理位置巢湖市位于安徽省中部,濒临长江,环抱巢湖。

市域与合肥、南京、安庆、滁州市接壤,与铜陵、芜湖、马鞍山三市隔长江相望。

全市拥有182 公里长江岸线,是安徽省皖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省会合肥市到南京、芜湖、马鞍山、铜陵等沿江城市的交通走廊。

2 、行政区划巢湖市南北宽约122 公里,东西长约133 公里,全市总面积9423 平方公里,辖庐江、无为、含山、和县四县及居巢区,2019 年底总人口446 万人,人口密度473 人/ 平方公里。

3 、历史沿革巢湖市历史悠久,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共三千多年。

历史上巢湖曾称南巢、居巢、襄安、巢州,至唐武德七年始称巢县,后县名又几经改变,到南宋景定二十八年定名巢县。

1984 年巢湖撤县成立县级巢湖市,2019 年7 月撤县级巢湖市成立地级巢湖市。

殷商时期,巢湖市一带属于南巢之地,周代属巢伯国,春秋时为吴楚交兵之地。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始设居巢县,东汉为居巢候国,皆属庐江郡,三国时居巢县属魏,后因战争破坏遂废。

西晋复置居巢县,仍属庐江郡,东晋南朝时侨置南谯郡,置蕲县,隋时改为襄安县,辖境为今巢湖市和无为县地。

唐初一度置巢州,后废巢州设立巢县,属庐州(今合肥市)。

宋时巢县属于无为郡,至南宋末升为镇巢郡,元初又改镇巢郡为巢州,后又改州为县,隶属无为州。

明代巢县属无为州,清代属庐州府。

4 、地形地貌巢湖市地形南北高,中间低。

市域中部被长江、巢湖两个冲积平原贯穿,南部和北部为山丘岗地。

南北部分用地有东北至西南方向的山脉断续相连,形成了沿江水网圩、沿湖碟形圩、波状平原和低山丘陵四种地貌,其岗地、圩畈、平原的比重分别为12.3% 、48.9% 和38.8%5 、气象水文巢湖地处地球中纬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全市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适中,热量丰富,无霜期较长。

全区年平均气温15.7~ 16.1 °C , 南北差异较小。

环巢湖旅游资源调查分析报告

环巢湖旅游资源调查分析报告

环巢湖旅游‎资源调查分‎析报告一、巢湖景区资‎源概况巢湖风景名‎胜区作为全‎国五大淡水‎湖湖区之一‎,是皖中地区‎的区域生态‎基础和重要‎农渔之乡,是以巢湖辽‎阔水域风光‎为背景,以较为原生‎态的湖岸环‎境为基础,以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为底蕴,以“湖光、山色、岛景、林秀、洞奇、文萃”为特色,以环境保护‎、人文观光、休闲度假、运动体验为‎主要功能的‎环绕大湖类‎、作为城市近‎邻的综合性‎特大型国家‎公园,未来将是全‎国著名的旅‎游度假、休闲疗养胜‎地。

巢湖风景名‎胜区自然景‎观绚丽多姿‎,人文景观底‎蕴深厚,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区位、交通十分优‎越。

风景名胜资‎源构成全,品位高、特色明、容量大。

揽湖光、山色、温泉、溶洞、奇花、朝霞、林海等自然‎景观于一体‎,融名人、故居、名作、古庙、古塔、古墓、古人类文化‎遗址等人文‎景观于一身‎,是不可多得‎的人类自然‎和文化遗产‎。

二、环巢湖资源‎调查基本情‎况为进一步了‎解、开发环巢湖‎地区旅游资‎源,并为环巢湖‎地区发展规‎划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意见,促进环巢湖‎区域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提升环巢湖‎区域形象,塑造环巢湖‎区域国家级‎品牌,从而更好的‎促进安徽省‎旅游产业的‎发展。

为此,在合肥学院‎旅游系郑老‎师的带领下‎成立了五人‎调查小组,专门对环巢‎湖地区旅游‎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并作出相应‎的分析与评‎价。

调查组成员‎由于是学生‎,所以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有限。

同时,调查时间比‎较分散,基本上是隔‎几天才会统‎一去某地进‎行实地调查‎,因为环巢湖‎地区面积比‎较大,所以我们调‎查小组基本‎上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才‎完成此次调‎查。

调查完成之‎后,我们开小组‎会议针对此‎次调查进行‎总结分析,并根据一、二手资料写‎成调查报告‎,这一系列过‎程中我们的‎指导教师郑‎老师参与点‎评、纠正与审核‎,尽心敬业!三、环巢湖旅游‎资源调查分‎析与评价(一)环巢湖旅游‎资源分类概‎况旅游资源分‎类是资源评‎价的前提,是环巢湖地‎区旅游业找‎准发展突破‎口的重要依‎据之一,本文参考国‎家旅游局颁‎发的国家标‎准(GB/T1896‎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中旅游资源‎按8大类,31亚类,155个基‎本类型的标‎准,将环巢湖地‎区旅游资源‎进行分类(见表1-1)。

环巢湖旅游发展规划报告

环巢湖旅游发展规划报告

环巢湖旅游发展规划报告环巢湖旅游发展规划报告一、背景环巢湖是中国安徽省一个著名的天然湖泊,位于县城的东北部,距离合肥市中心仅50公里。

该湖面积为107.3平方公里,最深处达25米,是中国南方地区面积最大、水质最好的淡水湖之一,也是国家级风景区。

在过去几年中,由于全球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环巢湖旅游业也迅速发展,成为当地重要的经济来源。

然而,尽管环巢湖旅游业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巢湖旅游业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旅游资源整合不够充分、营销策略不够优化、旅游服务水平有待提升等。

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环巢湖的旅游资源优势,提升旅游品质,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进行系统性的旅游发展规划。

二、目的这份报告旨在制定一个详细的环巢湖旅游发展规划,为未来十年内环巢湖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指导性建议,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于环巢湖的旅游资源禀赋,规划旅游产品、开发旅游线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环巢湖旅游,并增加游客的滞留时间和旅游消费。

2.建立健全的旅游产业体系,包括旅游企业的管理与培训、旅游政策导向与协调、旅游产品的创新与营销、旅游服务的提升等,以提高环巢湖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

3.加强环保和文化保护,保护环巢湖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并将其融入旅游业的开发中,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旅游品牌。

4.培育环巢湖旅游业的增长动力,鼓励旅游企业创新,吸引更多的投资,提升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增强消费者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三、实施内容1.环巢湖自驾游线路的规划关键内容包括:① 线路设计,力求让旅游者得到全面的游玩体验;② 路线指引,旅游者可以在指定的方式下探索该区域;③ 行程计划,包括时间、路程、景点、餐饮安排等。

2.环巢湖与周边旅游资源的整合关键内容包括:① 与4A、5A级景区合作,推出优惠门票并设计精品游线路,吸引更多的游客;② 在县城及周边地区设立旅游门市,销售当地特产和旅游纪念品,为旅游增加收入;③ 与众多旅行社进行合作,以组团形式为旅游者提供优惠服务。

巢湖市可行性研究报告流程

巢湖市可行性研究报告流程

巢湖市可行性研究报告流程一、研究背景巢湖市位于安徽省中部,是中国五大淡水湖泊之一的巢湖的所在地。

作为安徽省的一个重要城市,巢湖市在水资源、旅游资源、农产品资源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然而,由于城市规划和发展不够科学、环保措施不够完善等问题,导致巢湖市在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等方面存在诸多挑战。

为了解决巢湖市面临的问题,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巢湖市进行可行性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研究目的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目的在于:1. 分析巢湖市现有的资源禀赋及发展现状,了解城市的优势和不足;2. 探讨巢湖市在环保、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发展潜力,寻找可持续发展的路径;3. 提出可行的发展建议和战略规划,为巢湖市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4. 促进巢湖市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人士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推动城市的发展。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收集相关数据资料,包括巢湖市的统计数据、政策文件、行业研究报告等;2. 进行文献综述,了解巢湖市的历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3. 进行调研,采访巢湖市政府官员、企业代表、专家学者等,了解他们对城市发展的看法;4. 利用定量分析工具,对巢湖市的资源禀赋、环境状况等进行量化衡量;5. 分析研究结果,撰写报告并提出建议。

四、研究内容1. 巢湖市的资源禀赋及发展现状分析- 湖泊资源:对巢湖的水质、水资源供应等进行分析;- 旅游资源:分析巢湖市的旅游景点及旅游业发展现状;- 农产品资源:对巢湖市的农产品产业进行评估。

2. 巢湖市的环保和经济发展潜力分析- 环保问题:分析巢湖市存在的环保难题及挑战;- 经济现状:研究巢湖市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 发展潜力:探讨巢湖市在新能源、水利、环保等领域的发展潜力。

3. 巢湖市可行的发展建议和战略规划- 环保措施:提出巢湖市改善水质、减少污染的建议;- 产业发展:提出巢湖市应该发展的产业及战略规划;- 景观规划:为巢湖市打造宜居环境提出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巢湖市环巢湖区域空间资源评价及规划布局研究的
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划逐渐从单一的空间规划向空间、环境、资源、社会多方面的综合规划方向发展。

城市区域空间资源评价及规划布局,是从城市综合发展全局的角度出发,对城市空间、资源、环境进行评价和规划,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巢湖市环巢湖区是巢湖市的核心区域,也是全市的粮食生产基地和旅游中心。

然而,随着城市化过程的加速,巢湖市环巢湖区的发展面临着空间资源短缺、经济结构单一、环境空气质量差等诸多问题。

因此,对巢湖市环巢湖区的空间资源进行评价和规划布局,对于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该研究的目的主要包括:
1.对巢湖市环巢湖区的空间资源进行评价,全面了解其资源状况、空间布局特点和开发利用潜力;
2.探析巢湖市环巢湖区的发展瓶颈,确定规划优化方向,提高空间资源的利用效率;
3.建立巢湖市环巢湖区的区域空间规划框架,为其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该研究的意义在于:
1.为巢湖市环巢湖区的空间资源评价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2.为其他城市区域的空间资源评价和规划布局提供借鉴和启示,并
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3.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为企业和社会群体提供规划
服务,提高整个社会的幸福感。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1.研究内容:
(1)巢湖市环巢湖区的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2)巢湖市环巢湖区区域空间优劣评价;
(3)巢湖市环巢湖区的规划布局及优化措施研究。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收集和分析巢湖市和环巢湖区的历史、地理、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资料,对相关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
(2)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对巢湖市环巢湖区的市民进行调查,收集市民对城市空间、环境、资源的看法和意见,以补充文献资料的不足;
(3)GIS技术评价法:利用GIS技术对巢湖市环巢湖区资源的空间分布情况进行评价,同时结合多种评价指标,定量测定资源的优劣程度,并提出优化建议。

四、研究进度安排
本研究的进度安排如下:
第一季度:收集和分析相关文献资料、设计问卷并进行市民调查。

第二季度:运用GIS技术和统计分析方法,对巢湖市环巢湖区的资
源现状和空间布局进行评价。

第三季度:对巢湖市环巢湖区地域结构、经济布局、城市规划等方
面进行综合分析和规划布局。

第四季度:撰写论文、进行研究成果的总结和宣传。

五、预期目标
通过本研究,预期达到以下目标:
1.全面评价巢湖市环巢湖区的空间资源,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
科学依据。

2.探析巢湖市环巢湖区的发展瓶颈,提出切实可行的规划优化措施,提高巢湖市环巢湖区的空间资源利用效率。

3.建立巢湖市环巢湖区的区域空间规划框架,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注入新的活力。

4.为其他城市的空间资源评价和规划布局提供借鉴和参考,并为城
市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