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分光学吸收光谱
非分光紫外 紫外差分吸收光谱 区别

非分光紫外紫外差分吸收光谱区别
《非分光紫外紫外差分吸收光谱的区别》
非分光紫外(UV)和紫外差分吸收光谱是两种常见的光谱技术,它们在分析物质结构和性质时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虽然它们都属于紫外-可见光光谱领域,但它们在原理和应用上存在一些明显的区别。
非分光紫外光谱是一种用于分析物质中的电子跃迁的技术。
它可以提供有关化学物质中非共价键的信息,因此在化学、生物、制药和环境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这种技术通过测量吸收或透射光的强度来确定物质的吸收特性。
非分光紫外光谱在确定物质的浓度、纯度和化学反应中的动力学过程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反,紫外差分吸收光谱是基于原始和参考光谱之间的差异来分析物质的技术。
它通过同时测量样品和参考溶剂的吸收光谱,然后计算两者之间的差异来获取有效的样品信息。
因此,紫外差分吸收光谱通常用于分析混合物、反应溶液和多组分体系,并确定其中各种组分的浓度和成分。
综上所述,非分光紫外和紫外差分吸收光谱在原理和应用上存在显著差异。
前者主要用于分析电子跃迁,后者则用于分析原始光谱和参考光谱之间的差异。
选择适合的光谱技术取决于分析的具体要求和样品的性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差分光学吸收光谱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2

推荐指数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直射太阳光差分吸收光谱 3 多轴差分吸收光谱技术 3 差分吸收光谱技术 2 对流层 2 大气光学 2 垂直柱浓度 2 no2 2 车载多光路差分吸收光谱 1 误差来源 1 被动多轴差分吸收光谱技术 1 苯系物 1 红外doas 1 紫外差分吸收技术 1 相关性 1 环境污染监测 1 温度波动 1 污染物监测 1 水汽测量 1 氯气 1 氨 1 气象条件 1 气溶胶廓线 1 气体检测 1 机载 1 整层垂直柱浓度 1 排放源 1 平均滤波算法 1 差分斜柱浓度 1 差分吸收光谱 1 对比 1 夫琅禾费光谱 1 多项式拟合 1 多轴差分吸收光谱 1 垂直分布 1 吸收截面 1 发光二极管 1 区域污染物输送 1 北极新奥尔松 1 光谱重建 1 光谱学技术 1 光纤光学 1 光学测量技术 1 交通排放 1 云 1 乙炔气体 1 o_4斜柱浓度 1 o4 1 no_2整层垂直柱浓度 1 no_2 1 no2测量 1 max-doas 1
2009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科研热词 差分光学吸收光谱 非均相形成 被动差分吸收光谱 环境监测 特征吸收结构 烟羽 源 测量 污染物监测 污染源 气象要素 气体检测 检测限 机动车限行 最小二乘 探测限 成像光谱仪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 差分吸收光谱系统 差分吸收光谱(dsas) 差分吸收光谱 差分吸收光游 差分光谱吸收 实时预测 大气污染物 大气光学 反演 双光纤光栅 动态bp算法 光谱学 二维成像 hono elman网络
环境监测中的光谱分析技术考核试卷

9.在环境监测中,使用Cavity Ring-Down Spectroscopy (CRDS)技术主要用来检测:( )
A.气体浓度
B.液体浓度
C.固体表面特性
D.光谱吸收特性
10.下列哪种光谱技术常用于土壤重金属元素的快速检测?( )
A.原子吸收光谱技术
B.原子荧光光谱技术
C. X射线荧光光谱技术
1.请简述光谱分析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并列举至少三种光谱分析技术及其主要特点。
2.光谱遥感技术在水体监测中有重要作用。请说明光谱遥感技术如何用于识别和监测水体的污染,并讨论其优势和局限性。
3.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原子光谱分析技术。请阐述LIBS技术的工作原理,并分析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潜力。
A.叶绿素吸收指数
B.植被指数
C.地表温度
D.水体指数
14.关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技术的描述,以下哪项是正确的?( )
A.需要复杂的前处理
B.只能分析固体样品
C.具有高空间分辨率
D.对环境样品无破坏性
15.在光谱分析中,以下哪种情况不会导致光谱信号衰减?( )
A.光程增加
B.溶液浓度降低
C.光谱仪的镜头污染
A.金属元素分析
B.非金属元素分析
C.稀土元素分析
D.有机物分析
3.以下哪些是近红外光谱分析的优势?( )
A.无需样品预处理
B.快速分析
C.成本低
D.可以分析固体、液体和气体
4.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拉曼光谱的强度?( )
A.样品浓度
B.激光功率
C.光栅分辨率
D.温度
5.光谱遥感技术中,哪些波段可以用于监测水体的污染程度?( )
差分吸收光谱FFT+FT频谱细化方法研究

DOAS法定量分析污染气体浓度的基础理论是Lamber--
收稿日期:2020-06-24,修订日期:2020-11-0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174078),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E2019502089),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
(2017MS145)资助
作者简介:贾桂红,女,1977年生,华北电力大学机械工程系讲师
FFT
------ FFT+FT
0.10
0.015
0.05
0.010
0
0.005
-0.05 ------ 1------1------ 1------ 1 0J-----1---------- 1---------- 1
280 290 300 310 320
0.06 0.07 0.08
Wavel;'%)是随波长的变化快速变化$由被测气体
的窄带吸收特性决定;“慢变”<%)随波长作慢变化$可以
通过多项式拟合得到。光学密度;%)减去“慢变”<%)得到
“快变%)$即差分吸收光学密度。当被测波段只有一种
吸收气体时$根据式%)计算出被测气体的浓度$见式%)
c= —7
%)
%)
i=1
关键词 差分吸收光谱法;频谱细化;连续细化傅里叶变换分析(FFT+FT)
中图分类号:O433 文献标识码:A
DOI: 10. 3964/j. issn. 1000-0593(2021)07-2116-06
引言
差分吸收光谱法(Differential Optical Absorption Spec troscopy, DOAS)由U. Platt提出,该方法可以最大程度 去除烟尘颗粒等影响,实现污染气体排放的在线连续监测, 因而在固定污染源烟气实时在线监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 用23#°
差分吸收光谱技术测量误差的原因

差分吸收光谱技术测量误差的原因
差分吸收光谱技术是一种用于测量物质溶液或气体中的特定化合物浓度的方法。
测量误差可能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仪器误差:差分吸收光谱技术需要使用光源和光谱仪等设备进行测量,这些设备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例如,光源可能有波长偏移或强度波动,光谱仪可能有波长校准不准确等问题。
2. 样品制备误差:差分吸收光谱技术需要将待测溶液或气体样品与参比样品进行对比测量,样品的制备过程中可能存在误差。
例如,样品的浓度准备不一致、溶解度问题、样品容器对光的吸收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测量误差。
3. 光路误差:差分吸收光谱技术使用光路进行测量,光路中可能存在光束发散、反射损失、传输损耗等问题,这些会导致光强的损失或变化,进而影响测量结果。
4.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对差分吸收光谱技术测量误差也有一定影响。
例如,温度变化导致光源、光谱仪等设备的性能改变,湿度变化导致样品中的水分含量变化等,这些都可能影响测量误差。
5. 数据处理误差:差分吸收光谱技术需要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数据处理的误差也可能引入测量误差。
例如,峰的分析误差、背景校正不准确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测量结果的偏差。
综上所述,差分吸收光谱技术测量误差主要包括仪器误差、样品制备误差、光路误差、环境因素和数据处理误差等多个方面。
为了提高测量精度,需要注意这些因素并进行相应的校准和控制。
浅谈差分吸收光谱技术及在大气监测领域中的应用

浅谈差分吸收光谱技术及在大气监测领域中的应用差分吸收光谱技术是近年来应用较为广泛的大气监测方法之一,具有高效率、大范围、便于操作等方面的优势,可以用于大气领域的长期监测工作。
为此,本文针对差分吸收光谱技术的原理与技术要点进行分析,并探讨这门技术在大气监测领域中的应用,希望能够推进这种技术在更加广泛的领域应用。
标签:差分吸收光谱技术;大气监测;比尔-郎博特定律前言:近年来,人们在生产与生活过程中给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大,大气污染、臭氧空洞与厄尔尼诺现象逐渐加剧,人们愈发关注环境问题,雾霾及PM2.5对于大气环境的影响也逐渐成为近年来的热门词汇,这种情况下,研究差分吸收光谱技术及其在大气监测中的具体应用,对于探究大气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1.差分吸收光谱技术原理本质上来说,差分吸收光谱技术是利用光谱会被分子所吸收的特性,并根据比尔-郎博特定律中对于不同分子对光辐射区别吸收特点对空气成分与浓度进行判断的一种方法。
当空气或空气池中经过同一束光线时,空气中的不同分子会对光线进行有差别的吸收,会影响光线的波长、强度与光子的组成,被空气分子吸收之后的光谱,同原本的光谱相互对比,即为吸收光谱,此时分析吸收光谱就可以确定空气中某些物质的成分与数量。
一般来说,运用差分吸收光譜技术来监测空气情况,会采用光源、空气池、望远镜设备来进行,由光源发出光束,经过空气池最后通过望远镜来观察,在这一过程中,光线会经过不同的分子吸收与散射作用发生改变。
根据比尔-郎博特定律,光线经过一段分散均衡、厚度(L)一定、密度(C)一定的空气时,透射后的光线强度为I(λ,T,P)和透射前的原光线强度I0(λ)之间的关系为这其中,σ是气体吸收光线谱时的横截面,是一个函数,其种类在于光谱波长、空气温度与压力、空气中分子的种类,其单位为cm2/mole。
空气池中的真实温度与压力,会影响空气吸收光谱的横截面,对光产生散射作用,当空气温度升高18°R,光栅光谱设备就会产生1个像素的位移,当光谱出于室内正常温度或者高温情况下,空气温度与压力对于空气吸收光谱横截面的影响也会对计算带来不利影响,在空气中,光线的强度会随着空气分子的吸收而逐渐衰减,空气内分子对于光子的吸收与散射作用的叠加,其结果如下:这其中,σi是i类型的空气吸收光谱时的横截面;Ci是i类型的空气从空气厚度L中的平均密度;εM是光线的米氏散射系数;εR是光线的瑞利散射系数;A是测量系统与光线波长关系转变较为缓和的结构。
发动机排放气体浓度差分吸收光谱法测量

发动机排放气体浓度差分吸收光谱法测量
发动机排放气体浓度差分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常用的测量方法,用于测量发动机排放气体中各种成分的浓度。
该方法基于差分吸收光谱原理,通过将测量光束分为两个通道,一个用于引导样品气体,另一个作为参比通道。
样品通道中的气体与参比通道中的气体进行比较,通过测量两个通道中的光强差异来计算气体的浓度。
具体实施中,首先选择合适的测量波长,通常是待测气体吸收峰的波长。
然后,将光束分为样品通道和参比通道,并通过光学元件引导到对应的检测器中。
在样品通道中,引导发动机排放气体,气体中的吸收组分会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线,导致光强减弱。
而在参比通道中,引导一个不含待测气体的气体,作为参照,不会发生吸收。
两个通道中的光强差异就是待测气体的吸收强度。
通过不断扫描选择的测量波长,并记录两个通道接收到的光强,可以得到一个光谱图像。
根据不同气体的吸收特性和已知浓度的参考样品,可以建立浓度与吸收强度之间的关系,从而计算待测气体的浓度。
需要注意的是,发动机排放气体中可能同时存在多个气体成分,需要根据不同的吸收特性选择不同的测量波长,并采用多通道的差分吸收光谱法进行测量和计算。
总的来说,发动机排放气体浓度差分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可靠、准确的测量方法,广泛应用于发动机排放气体分析和环境监测领域。
烟尘烟气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复习考试题大题题库:简答、操作题整理

简答题:1、什么是完全抽取法?它有何优点?答:完全抽取法是采用专用的加热采样探头将烟气从烟道中指取出来,经过伴热传输,使烟气在传输中不发生冷凝,烟气传输到烟气分析机拒后进行除尘、除湿等处理,然后进入分析仪进行分析检测。
完全抽取法也叫直接抽取法。
其优点是:①干基测量,可以直接测得干烟气中污染物含量;②由于烟尘和水蒸汽已经从样品中去除,所以分析仪的测量精度高。
其缺点是:①样品气体需要伴热,保温传送(温度保持在140-160°C之间);②样品气体需要降温、除水等预处理;③在高硫分场合有酸冷凝的可能,采样和预处理部件需要防腐蚀;④采样流量较大(一般>2L/min),过滤器易堵塞,需要定期进行反吹。
第一章2、固定污染源连续监测的采样方式主要有哪些?答:采样方式分为抽取采样法和直接测量法两种。
抽取采样法又分为直接抽取法和采样稀释法;直接测量法又分为内置式测量和外置式测量。
3、直接抽取法中的前处理方式和后处理方式的优缺点?答:直接在探头后降低烟气温度低于环境温度并除湿的方式称为前处理方式。
其优点:烟气经处理后能更灵活地选择分析仪;探头后除水,不需要加热采样管。
其缺点:探头后处理烟气对处理系统进行维护时不太方便;可在探头上降温、除湿,使探头变得复杂;传输距离远使样品气体浓度变化,造成测量误差。
在气体进入分析仪之前对烟气进行净化、降温、除湿的处理方式称为后处理方式。
其优点:便于人员检查处理系统。
其缺点:但须使整个采样管保持适当的温度。
4、直接抽取式CEMS中电子制冷器的原理?答:在两个不同导体组成的回路中通电时,一个接头吸热,另一个接头放热,这是珀尔帖效应。
改变输入直流电源的电流强度,就可以调整制冷或制热的功率。
同时通过改变直流电源的极性,就能使热量的移动方向逆转,从而达到任意选择制冷或制热的目的。
5、直接抽取式CEMS中隔膜泵的原理?答:隔膜泵的工作原理是机械冲程活塞或由连续棒移动活塞。
隔膜往复运动,短脉冲方式移动气体,当隔膜上升,气流从下通过吸气阀进入泵的内腔;当隔膜被推下时,吸气阀关闭同时排气阀打开,气体进入采样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差分光学吸收光谱(Differential Optical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DOAS)是一种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用于测量大气中痕量气体的浓度。
其基本原理基于不同气体分子在特定波长范围内对太阳光或人工光源的特征吸收现象,并通过比较测量光谱与参考光谱之间的差异来确定目标气体的浓度。
DOAS技术的工作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光源:使用自然光(如日光)或人造光源发出连续的紫外至可见光谱范围内的光。
光路传输:光线穿过待测的大气层,在这个过程中,气体分子会根据自身的吸收特性吸收部分特定波长的光。
光谱采集:通过望远镜、光纤或其他光学系统收集穿过大气后到达地面或反向散射回来的光信号,并聚焦到光谱仪入口狭缝。
光谱分析:光谱仪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然后进行分光和探测,得到连续的光谱数据。
差分处理:根据Lambert-Beer定律计算并分析每个波长点处的光强变化。
通过对测量光谱和背景/清洁空气光谱进行数学上的差分运算,提取出目标气体特有的窄带吸收结构,消除宽谱吸收和其它非目标气体的影响。
反演算法:应用差分吸收光谱反演算法,解算出沿光路路径上目标气体的平均浓度。
DOAS技术的优势在于:
非接触式测量,不受采样器影响。
可实时检测多种气体,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能够有效抑制背景噪声和多组分混合气体干扰。
适用于远程测量,获取较大区域内的平均气体分布信息。
这项技术广泛应用于空气质量监测、环境污染源排放监测、大气化学研究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