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分吸收光谱技术测量误差的原因

合集下载

浅谈分光光度计误差形成原因

浅谈分光光度计误差形成原因

浅谈分光光度计误差形成原因摘要分光光度分析的原理是根据物质对于不同波长的光波具有选择性吸收的特点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遵守朗伯—比尔定律。

分光光度计的入射光为连续变化并具有一定波长的单色光,它通常利用棱镜或光栅分光来取得单色光,使单色光连续地依次通过溶液,并测量该溶液对每一波长辐射的吸收,就可以得到吸收光谱曲线。

为了有效控制测量过程中产生的误差,需要对分光光度计误差的产生原因和控制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分光光度计;波长误差;杂散辐射影响测量准确度的因素诸多,可以从仪器测量所依据的原理入手。

依据光吸收定律测量物质溶液的浓度时,分光光度计得到的直接结果是溶液选定波长入射光的透射比。

透射比是由每一被测物质光谱特性决定的。

因此,它与波长检定点的选择、单射仪狭缝宽度及零点的调节、透射比准确度及光谱带宽影响有着直接联系。

由于物质在不同波长下有不同的吸光系数,因此波长的正确性直接影响仪器的准确度。

波长的正确性需要通过光度计的波长误差表示,而波长误差是光度计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

波长误差为波长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其实质是仪器波长指示器的波长读数与单色系统实际给出的波长值之差。

检定分光光度计波长误差虑的误差来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波长标准带入的误差;波长结构的误差;波长调整带入的误差。

1波长为使分光光度计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人射光的波长应根据吸收光谱曲线,以选择溶液具有最大吸收时的波长为宜。

这是因为在此波长处,摩尔吸收系数值最大,使测定有较高的灵敏度,同时,在此波长处的一个较小范围内,吸光度变化不大,不会造成对郎伯—比耳定律的偏离,使测定有较高的准确度。

当波长测量点位于被测样品尖锐的吸收峰上或于较陡的斜坡上时,波长的较小偏移将会引起光度测量值的较大变动。

例如:751型分光光度计,其仪器的分光系统采用的是非线性色散棱镜、波长与棱镜转角不呈线性关系。

一般来说,波长越短、折射率越大,则偏向角越大、色散率越高。

为此要得到相同的光谱强度,狭缝宽度要随波长而改变。

烟气紫外差分光谱法原理干扰因素

烟气紫外差分光谱法原理干扰因素

烟气紫外差分光谱法原理干扰因素
烟气紫外差分光谱法的原理是利用吸收分子在紫外到可见光段的特征吸收来研究大气层的痕量气体成分。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受到一些干扰因素的影响,包括:
1. 颗粒物散射:烟气中的颗粒物会对紫外光产生散射作用,从而影响差分吸收光谱的测量结果。

2. 气体浓度波动:烟气中气体浓度的波动可能会影响紫外差分光谱的测量精度。

3. 仪器误差:紫外差分光谱仪本身可能存在误差,如光路准直、光强稳定度等,这些因素会影响测量结果。

4. 环境因素:温度、湿度、压力等环境因素的变化可能会影响烟气的成分和浓度,从而影响紫外差分光谱的测量结果。

为了减小这些干扰因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在采样时尽可能减少颗粒物进入采样系统。

2. 采用在线校准方法来修正气体浓度波动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3. 对紫外差分光谱仪进行定期维护和校准,以确保其测量精度。

4. 在采样时记录环境因素,以便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量误差影响因素分析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量误差影响因素分析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量误差影响因素分析摘要:随着我国科学研究的发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量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在食品安全、材料科学、环境保护等方面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由于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对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研究者必须进行误差分析,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减少这种误差。

本文对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量的工作原理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解决方法,以供同行借鉴。

关键词:测量;误差;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引言本文简要介绍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的基本原理,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

实验结果显示,原子吸收光谱可以对微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进行有效的检测,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提高测定的准确度,必须进一步探索各种因素对仪器的影响,并对其进行改进,以期对有关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要想得到精确的测定结果,使其更好地发挥其功能,就必须对引起其测量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光谱又被称作原子吸收光谱,它是一种可以分析各种金属元素的仪器,在实际使用中,它是以物质的基态原子蒸气为基础进行辐射的,它的灵敏度高,可靠性高,因此被广泛地用于测定微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在实际使用中,主要使用了石墨炉和火焰两种原子吸收光谱。

石墨法测定的样品体积很小,灵敏度很高,但是在特定的测量中,它的样本体积很小,测量的准确度也很低。

用火焰法原子吸收光谱仪对样品进行分析,其准确率高,可用于30余种元素的测定。

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量误差的影响因素分析2.1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影响因素通过对原子吸收法的分析,发现它是利用测量元素的谐振辐射,利用单、双束、多波道和双波道等多种方式来分析和研究微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中的杂质。

另外,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进行元素分析时,必须采用空心阴极灯。

笔者分析了影响火焰 AFS测定精度的主要原因。

光谱仪误差原因分析

光谱仪误差原因分析

对于光电光谱仪来说,误差的产生主要来自以下五个方面因素的变化:(1)人:操作员的质量意识,技术水平,熟练程度及身体素质。

(2)设备:分光计的精度,光源的性能及其再现性,氩气系统的稳定程度(包括净化能量、压力、流量等),试样加工设备及电源稳压系统的精度和所有这些设备的维护保养状况。

(3)试样:欲测试样成份的均匀性,重复性,热处理状态及组织结构状态。

标准试样及控制试样成份的均匀性,成份含量标准的可靠性以及其组织结构与欲测试样的组织结构的同一性。

(4)分析方案:标准曲线的制作及其拟合程度,操作规程(包括仪器参数的选择,干扰元素的修正方式等),以及试样的加工工艺。

(5)环境:分析室的温度、湿度、照明、噪声和清洁条件等。

以上这五个方面的因素通常称五大因素。

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大小,都能说明分析结果数据的正确程度并对其可靠性进行评价,也就是说,分析结果的可靠程度的大小应取决于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总和。

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从光电光谱仪分析的角度进行研究。

1)系统误差系统误差在数次分析中常按一定的规律变化和带有一定方向性重复出现。

即一次分析中出现的系统误差的大小和正负,与另一次或几次同样的分析所出现的系统误差的大小和正负是相同的,在光电光谱分析中,我们可以根据系统误差这种有规律的特点来探讨以下这种误差产生的原因。

A、组织结构:金属合金分析时标样(包括控样)与分析样品的热处理过程和组织结构的不同,矿石分析时,人工合成标样与天然矿石样品组织结构不同。

B、第三因素干扰:可能有欲测因素干扰谱线重叠现象,也可能由于第三元素存在引起蒸发,激发方面的影响导致谱线强度的改变。

也有可能由于所采用的干扰修正系数不当造成修正过量或不足而影响测定结果。

C、标样或控样的标准值出现偏差。

D、仪器标准化处理不当(除日常进行标准化外,更换透镜,对电极和氩气时,对分析仪器一定要进行标准化)或校准曲线拟合不当或曲线斜率发生变动。

E、氩气纯度,压力,流量以及分析室的室温超出规定范围,或狭缝位置偏移仪器规定值。

分光光度法没有调零,产生的偏差

分光光度法没有调零,产生的偏差

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常用的光学分析方法,用于测定溶液中物质的浓度或者颜色的深浅。

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偏差,其中之一就是没有进行调零所产生的偏差。

本文将就分光光度法没有调零产生的偏差进行分析,以及如何避免和解决这些偏差问题。

1. 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分光光度法是利用物质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或透射特性来确定其浓度或颜色深浅的一种分析方法。

具体原理是利用比色皿中的溶液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线,根据光的强度变化来推断溶液中物质的浓度或者颜色的深浅。

2. 分光光度法的步骤常见的分光光度法操作步骤包括:准备样品溶液、设置光谱仪参数、调零光谱仪、测量吸光度值等。

3. 分光光度法没有调零的偏差在进行分光光度法测量时,如果没有进行调零,可能会出现以下偏差:- 由于光谱仪与样品之间存在一定的基线漂移,没有调零会导致测量值相对于基线出现偏移,影响数据准确性。

- 分光光度法常常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例如光源的波动、温度的变化等,没有进行调零会使这些外界因素对测量结果产生更大的影响。

4. 如何避免和解决没有调零产生的偏差为避免分光光度法没有调零产生的偏差,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在测量前仔细检查光谱仪的基线,确保没有基线漂移;- 对光谱仪进行适当的校准和调零,消除不必要的误差;- 在实验室操作过程中,注意环境变化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保持实验环境的稳定性;- 定期保养和维护光谱仪,确保其性能稳定。

5. 结论分光光度法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其中没有调零可能会产生的偏差是需要重点关注和处理的。

通过对分光光度法操作步骤和偏差原因的分析,以及对避免和解决偏差的建议,可以有效提高分光光度法的测量准确性和可靠性,符合实验要求。

6. 分光光度法的应用领域分光光度法在实验室、工业生产和环境监测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药品生产中,分光光度法常用于测定药物的浓度以及质量控制;在环境监测中,可以用来检测水体中各种化学物质的浓度,以及大气中的污染物质含量等。

浅谈差分吸收光谱技术及在大气监测领域中的应用

浅谈差分吸收光谱技术及在大气监测领域中的应用

浅谈差分吸收光谱技术及在大气监测领域中的应用差分吸收光谱技术是近年来应用较为广泛的大气监测方法之一,具有高效率、大范围、便于操作等方面的优势,可以用于大气领域的长期监测工作。

为此,本文针对差分吸收光谱技术的原理与技术要点进行分析,并探讨这门技术在大气监测领域中的应用,希望能够推进这种技术在更加广泛的领域应用。

标签:差分吸收光谱技术;大气监测;比尔-郎博特定律前言:近年来,人们在生产与生活过程中给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大,大气污染、臭氧空洞与厄尔尼诺现象逐渐加剧,人们愈发关注环境问题,雾霾及PM2.5对于大气环境的影响也逐渐成为近年来的热门词汇,这种情况下,研究差分吸收光谱技术及其在大气监测中的具体应用,对于探究大气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1.差分吸收光谱技术原理本质上来说,差分吸收光谱技术是利用光谱会被分子所吸收的特性,并根据比尔-郎博特定律中对于不同分子对光辐射区别吸收特点对空气成分与浓度进行判断的一种方法。

当空气或空气池中经过同一束光线时,空气中的不同分子会对光线进行有差别的吸收,会影响光线的波长、强度与光子的组成,被空气分子吸收之后的光谱,同原本的光谱相互对比,即为吸收光谱,此时分析吸收光谱就可以确定空气中某些物质的成分与数量。

一般来说,运用差分吸收光譜技术来监测空气情况,会采用光源、空气池、望远镜设备来进行,由光源发出光束,经过空气池最后通过望远镜来观察,在这一过程中,光线会经过不同的分子吸收与散射作用发生改变。

根据比尔-郎博特定律,光线经过一段分散均衡、厚度(L)一定、密度(C)一定的空气时,透射后的光线强度为I(λ,T,P)和透射前的原光线强度I0(λ)之间的关系为这其中,σ是气体吸收光线谱时的横截面,是一个函数,其种类在于光谱波长、空气温度与压力、空气中分子的种类,其单位为cm2/mole。

空气池中的真实温度与压力,会影响空气吸收光谱的横截面,对光产生散射作用,当空气温度升高18°R,光栅光谱设备就会产生1个像素的位移,当光谱出于室内正常温度或者高温情况下,空气温度与压力对于空气吸收光谱横截面的影响也会对计算带来不利影响,在空气中,光线的强度会随着空气分子的吸收而逐渐衰减,空气内分子对于光子的吸收与散射作用的叠加,其结果如下:这其中,σi是i类型的空气吸收光谱时的横截面;Ci是i类型的空气从空气厚度L中的平均密度;εM是光线的米氏散射系数;εR是光线的瑞利散射系数;A是测量系统与光线波长关系转变较为缓和的结构。

差分吸收光谱法测量大气污染的测量误差分析(精)

差分吸收光谱法测量大气污染的测量误差分析(精)

光第22卷第8期2002年8月文章编号:025322239(2002)0820957205学学报Vol.22,No.8August,2002差分吸收光谱法测量大气污染的测量误差分析周斌刘文清齐锋李振璧崔延军(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环境监测研究室,合肥230031)3摘要:差分吸收光谱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测量大气中微量元素的浓度,尽管该技术利用最小二乘法来反演待测气体的浓度,能够得到很高的测量精度。

但是,由于仪器本身的噪声以及测量波段其它气体的干扰等,使得仪器的测量有一定的误差,而且上述因素还决定着仪器的测量下限。

对差分吸收光谱方法的测量误差以及引起误差的原因作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差分吸收光谱;误差分析;环境监测;相对测量误差中图分类号:O433.5+1文献标识码:A1引言差分光学吸收光谱(DOAS)方法最初由[1,2][3]Platt和Noxon等人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该方法是利用光线在大气中传输时,大气中各种气体分子在不同的波段对其有不同的差分吸收的特性来反演这些微量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目前已渐渐成为进行大气污染模式研究和大气污染监测的常用方法之一。

差分吸收光谱方法具有一些传统监测方法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一套差分吸收光谱系统的监测范围很广,可直接监测方圆几平方公里的范围,所以测量结果比点测量仪器更具有代表性;该方法采用非接触方式,在测量时不会影响被测气体分子的化学特性,这特别适合于测量一些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分子和离子的质量浓度,比如NO3、BrO和OH等;差分吸收光谱方法的测量周期短、响应快,并且一台装置可同时测量几种不同气体的质量浓度,这对研究大气化学变化和污染物之间相互转化规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差分吸收光谱方法有很低的测量下限,但是系统的噪声、测量波段的选择等因素对测量结果会有很大的影响,给仪器测量带来较大的误差,本文就对差分吸收光谱方法的测量误差,以及引起误差的原因做一详细的分析。

化学分析中分光光度法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及消除方法

化学分析中分光光度法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及消除方法

2018年3月J o u r n a l o fG r e e n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第6期收稿日期:2017-12-18作者简介:郝 辉(1967 ),男,工程师,主要从事化学分析测试工作㊂通讯作者:王梦军(1983 ),男,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园林绿化管理及检测工作㊂化学分析中分光光度法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及消除方法郝辉1,李建军2,吴小勇3,杨官成1,王梦军4(1.陕西省地质矿产实验研究所有限公司,国土资源部西安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陕西西安710054;2陕西地矿集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54;3.咸阳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陕西咸阳712000;4.西安市绿化养护管理处,陕西西安710032)摘要: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对利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检测时造成的误差来源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误差消除方法,以期能够为化学实验提供理论参考㊂关键词:分光光度法;误差来源;误差消除中图分类号:T B 9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8)6-0182-021 引言分光光度法是化学检测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1],其主要检测工具是分光光度计,分光光度计主要包括紫外分光光度计㊁可见光分光光度计㊁红外分光光度计以及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通常所说的分光光度计包括紫外(波长范围为200~380n m )和可见光(波长范围为380~780n m )两种,但无论哪种分光光度计均是利用被测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造成光谱能量的损失,而光谱的这种损失量与光程及吸光度值成比例关系㊂因此,利用纯色光入射,通过测定被测物对该光束的吸收程度,利用其吸收量与光程及被测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定性或定量地计算出被测物的含量㊂在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含量时,一般会由于光等因素造成检测干扰,测量结果往往会存在误差[2],文章对化学分析过程中产生这种测量误差的来源进行了分析,可以指导生产实践㊂2 分光光度法误差来源2.1 仪器设计本身无法避免的复色光朗伯-比尔定律成立的条件之一就是以单色光入射,但由于仪器本身的设计,加上自然界中纯的单色光很难获得,所以再高精度的仪器也不能够获取纯粹的单色光,只能获得相对纯的单色光,还带有复色光的性质㊂而朗伯比尔定律在复色光入射时会有正或负的偏离度[3]㊂一般情况下,分光光度计的光谱分辨率会随着仪器灵敏度的降低而升高,因此,只有光谱带宽足够小,被测溶液浓度较低,且入射光为较纯的单色光时,检测才能与朗伯比尔定律较为吻合㊂2.2 入射杂散光造成的测量误差分光光度计的检测虽然在密闭的装置内,但在检测过程中还是会有杂散光入射,这些光处于待测波长光谱带宽范围以外,这些杂散光的入射是造成测量过程中误差的重要来源[4]㊂这些误差主要来源于杂散光,在检测过程中,透过的大部分是杂散光,会造成测量吸光度比真实吸光度小㊂2.3 分光光度计噪声造成的误差一般的仪器都会存在仪器噪声,当仪器噪声过大时会掩盖较弱的测量信号,仪器的噪声与仪器灵敏度有关,仪器噪声叠加在检测信号中,会造成检测结果与原结果发生偏离,从而产生误差㊂2.4 试剂的吸光度造成的误差试剂中的杂质会引起测量时试剂溶液的透光度改变,从而在测量时引起误差,并且这种误差与试剂的纯度有关,可以通过选择纯度较高的试剂来降低误差㊂2.5 测量溶液与比尔定律的偏离造成的误差一方面,是溶液中吸光物质不稳定,在测定过程中,被测物质逐渐发生离解㊁缔合,使被测物质的组成改变产生误差;另一方面,是单色光纯度差引起溶液对比尔定律的偏离,使标准曲线上部发生弯曲,产生误差㊂2.6 测量者引起的误差由于使用仪器不够熟练或操作不当;样品液与标准液的处理没有按相同的条件和步骤进行;读数不够准确等,都属于主观误差㊂3 分光光度计测量时条件对误差的影响3.1 正确选择参比试剂利用分光光度法测量时,主要是通过参比试剂的光强度作为入射光测定被测样品的㊂因此参比试剂的选择非常重要,只有选择合适的参比试剂,才能获得更为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㊂当只有被测物与显色剂的反应产物对光源有吸收作用时,以纯试剂或蒸馏水为参比试剂,当显色剂有颜色,并能够吸收待测波长下的入射光时,以显色剂作为参比试剂,并且空白与样品加入相同的显色剂的量㊂当样品中其他的组分干扰检测结果时,而显色剂没有颜色,则应当将没有加入显色剂的样品溶液作参比液㊂正确地选择参比试剂,有利于减少误差的281郝辉,等:化学分析中分光光度法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及消除方法生物与化工产生,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同时应当注意当所使用的际试剂具有很强的挥发性时,应在检测过程中给比色池加盖㊂3.2合理选择测试波长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被测物时,选择合适的波长才能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选择波长时一般要根据被测物做一个全波长扫描,根据溶液的吸收曲线,选择合适的波长,一般选择最大吸收波长,最大吸收波长可提高测量灵敏度[5],如果最大波长处干扰比较明显,则可以选择其他波长,但需要进行补偿,选择波长曲线较为平坦处对应的波长比较合适㊂4分光光度法检测误差消除方法4.1调节波长及仪器条件分光光度法检测过程中,经常会因为仪器老化,零部件振动,光源老化,环境温度等原因造成实际波长与显示波长不符的情况,会影响检测结果,因此需要不定期的进行波长检测[6],提高仪器本身的灵敏度,减小测量误差㊂分光光度计波长准确度检验一般用干涉滤光片或镨钕滤光片测定仪器的吸收峰值,如果滤光片的检测值与标准值之差超出规程规定,则需要进行波长调节[7]㊂当分光光度计其他仪器条件有变化时,也需要及时调整或者更换,以减小测量误差,满足检测要求㊂4.2选择纯度高的试剂利用分光光度法检测时,无论是显色剂还是其他试剂均会含有影响吸光度的杂质,因此在选择试剂的过程中尽量要选择纯度较高的试剂㊂4.3保证仪器的稳定性分光光度计的稳定性主要包括零点稳定性和光电流稳定性㊂在不受光的情况下将仪器调至零点,此时等待3m i n所示透射比的变化为仪器的零点稳定性㊂而在分光光度计测量范围两端向内测移10n m处,仪器调零,在打开仪器光门的情况下盖上样品室盖,调节仪器透射比为95%(数显仪器调至100%),此时等待3m i n 观察到的透射比变化,被称为光电流稳定性㊂仪器的稳定性决定了检测数据的精密度,保证仪器的稳定性,可以减少仪器带来的检测误差㊂4.4减少人为操作带来的误差人为操作不当,会带来检测误差,只有对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并使用有效的标准及作业指导书,或多人操作,以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测量误差㊂在化学分析中,分光光度法是应用最广泛,也是最基础的分析方法之一㊂分光光度法以其检出限低㊁准确度高以及操作简便被广泛使用,但仪器操作不当或者人员的疏忽会造成误差,因此我们在使用分光光度法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减少实验误差,获得更加准确可靠的实验数据㊂参考文献:[1]段传玲,兰静,张宏坤.分光光度法测定大米直链淀粉含量的误差分析[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5(4):129~133.[2]李智玮.分光光度法实验室水质色度测定仪校准方法[J].上海计量测试,2016(1):528~30.[3]钱飞跃,孙贤波,刘勇弟,等.工业废水色度的测定方法研究[J].工业水处理,2011,31(9):72~75.[4]岳琴华.分光光度法系统误差剖析[J].交通环保,1997(5):32 ~34.[5]申燕玲.分光光度计误差来源分析[J].计量与测试技术,1999 (3):26~27.[6]赵辉,谢东坡.紫外 可见光度分析中人为误差的产生及消除[J].周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2):98~99,104. [7]吴海燕.分光光度法观测误差的分析与累积计算[J].饲料工业, 1993(6):48~50.M a i nS o u r c e o fM e a s u r e m e n tE r r o r a n dE l i m i n a t i o n M e t h o d s o fS p e c t r o p h o t o m e t r i cM e t h o d i nC h e m i c a lA n a l y s i sH a oH u i1,L i J i a n j u n2,W uX i a o y o n g3,Y a n g G u a n c h e n g1,W a n g M e n g j u n4(1.S h a a n x iE x p e r i m e n t a l I n s t i t u t e o f G e o l o g y a n d M i n e r a lR e s o u r c e s,X i'a nT e s t i n g a n dQ u a l i t y S u p e r v i s i o nC e n t e r f o rG e o l o g i c a l a n d M i n e r a lP r o d u c t s,T h eM i n i s t r y o f L a n da n dR e s o u r c e,X i a n710054,C h i n a;2.S h a a n x iG r o u p o f G e o l o g y a n d M i n e r a lR e s o u r c e s,X i r a l710054,C h i n a;3.X i a n y a n g C e n t e r f o rF o o da n dD r u g C o n t r o l,X i a n y a n g712100,C h i n a;4.T h eG r e e nC o n s e r v a t i o na n d M a n a g e m e n t o f X i a n,X i a n710032,C h i n a)A b s t r a c t:T h i s p a p e r a n a l y z e s e r r o r s o u r c e s c a u s e db y t h e u s e o f s p e c t r o p h o t o m e t e r i n t h e p r o c e s s o f c h e m i c a l e x p e r i-m e n t.I t a l s o p u t s f o r w a r d am e t h o d t o e l i m i n a t e e r r o r,w h i c h c a n p r o v i d e t h e o r e t i c a l g u i d a n c e f o r t h e c h e m i c a l e x p e r-i m e n t.K e y w o r d s:s p e c t r o p h o t o m e t r y;e r r o r s o u r c e;e r r o r e l i m i n a t i o n38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差分吸收光谱技术测量误差的原因
差分吸收光谱技术是一种用于测量物质溶液或气体中的特定化合物浓度的方法。

测量误差可能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仪器误差:差分吸收光谱技术需要使用光源和光谱仪等设备进行测量,这些设备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例如,光源可能有波长偏移或强度波动,光谱仪可能有波长校准不准确等问题。

2. 样品制备误差:差分吸收光谱技术需要将待测溶液或气体样品与参比样品进行对比测量,样品的制备过程中可能存在误差。

例如,样品的浓度准备不一致、溶解度问题、样品容器对光的吸收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测量误差。

3. 光路误差:差分吸收光谱技术使用光路进行测量,光路中可能存在光束发散、反射损失、传输损耗等问题,这些会导致光强的损失或变化,进而影响测量结果。

4.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对差分吸收光谱技术测量误差也有一定影响。

例如,温度变化导致光源、光谱仪等设备的性能改变,湿度变化导致样品中的水分含量变化等,这些都可能影响测量误差。

5. 数据处理误差:差分吸收光谱技术需要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数据处理的误差也可能引入测量误差。

例如,峰的分析误差、背景校正不准确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测量结果的偏差。

综上所述,差分吸收光谱技术测量误差主要包括仪器误差、样品制备误差、光路误差、环境因素和数据处理误差等多个方面。

为了提高测量精度,需要注意这些因素并进行相应的校准和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