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常用技术导则、规范及标准

合集下载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是一种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政府监管环境影响的重要手段。

它的宗旨是让社会能够更好地认识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以及改善环境质量,减少对人类健康和自然环境的危害。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要求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项目必须提交一份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该报告应详细说明项目可能会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并提出合理的环境管理建议。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内容还必须包括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范围和方法、环境影响的原因和程度、详细的环境影响分析结果、环境管理建议等。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还要求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项目必须由一家专业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完成,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应该具备资质,有能力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行业技术人员必须具有该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还要求环境影响评价必须按照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进行,强调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是为了改善环境质量,保护人类健康和自然环境,更好地实施环境保护政策而设定的。

任何项目建设都必须遵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确保项目建设和环境保护
两者的统一,以维护人类健康和自然环境。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EIA)是指在规划、建设、改造、拆除或停止使用某一项目前,对该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系统评价的一种环境管理工具。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是指对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技术方法、评价标准和程序要求进行规范和指导的文件,是保障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科学、规范、有效开展的重要依据。

本文旨在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进行梳理和总结,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一、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1. 技术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应明确规定评价方法和技术要求,包括评价范围、评价对象、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和评价程序等内容。

评价方法应科学、合理,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项目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同时要考虑当地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

2. 评价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应明确规定评价标准和限值要求,包括环境质量标准、环境容量限制、环境影响预警值等内容。

评价标准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能够保障环境质量和生态平衡,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3. 信息公开。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应规定评价过程中的信息公开要求,包括公众参与、信息公开和环境信息公开等内容。

评价过程中应充分听取公众意见,保障公众知情权和参与权,提高评价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二、环境影响评价标准。

1. 项目范围。

环境影响评价标准应明确规定项目范围的划定和界定要求,包括项目边界、影响范围、敏感区域等内容。

项目范围的确定应综合考虑项目性质、规模、地理位置、环境敏感性等因素,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2. 环境指标。

环境影响评价标准应明确规定评价指标和监测要求,包括大气、水、土壤、生物、噪声、振动等环境要素的监测内容和标准限值。

评价指标应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可比性,能够客观反映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

3. 风险评估。

环境影响评价标准应明确规定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要求,包括环境风险评估、灾害风险评估、应急预案编制等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第一章环保标准体系熟悉环境标准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1、环境标准分类:国家环境标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国家环境基础标准)、地方环境标准(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环保部标准。

1-1、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是一定时期内衡量环境优劣程度的标准;是环境质量的目标标准。

1-2、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以及适用的污染控制技术,并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对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和产生污染的各种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是对污染源控制的标准。

1-3、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为监测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规范(采样、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等所作的统一规定。

环境监测中最常见的是(分析方法、测定方法、采样方法)。

1-4、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为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对用于量值传递或质量控制的材料、实物样品,制定的标准物质。

标准样品在环境管理中起着甄别的作用:可用来评价分析仪器、鉴别其灵敏度;评价分析者的技术,使操作技术规范化。

1-5、国家环境基础标准:对环境标准工作中,对(技术术语、符号、代号、图形、指南、导则、量纲单位、信息编码)等作的统一规定。

1-6、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未作规定的项目,(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1-7、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已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机动车船大气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须报经国务院批准。

熟悉我国现行的环评技术导则的体系构成及其应用范围:2-1、环评技术导则组成:规划环评技术导则(总纲、专项…、行业…)、建设项目环评技术导则(总纲、专项…、行业…)。

2-2、专项环评技术导则两种形式:环境要素(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生态环环评技术导则)、专题(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湖南省环保局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第一讲环境保护标准体系 com 国家环境标准体系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 1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或控制标准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国家环境基础标准 2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3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com 我国现行的主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种类及其应用范围 1《环境影响评价导则总则》HJT21-93 2《环境影响评价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 3《环境影响评价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 4《环境影响评价导则声环境》HJT24-1993 5《环境影响评价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 6《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HJT130-2003 7《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131-2003 8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T169-2004 com 国家颁布的主要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8918-2002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71-2001 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 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12 各类标准之间的关系一国家环境标准与地方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地方标准的制定执行上地方环境标准优于国家环境标准执行二环境功能区和环境质量标准之间的关系环境质量一般分等级与环境功能类别相对应高功能区环境质量严格低功能环境质量要求宽松一些 12 各类标准之间的关系三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之间的关系环境质量标准是环境质量的目标是制订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主要依据之一污染物排放标准是实现环境质量标准的主要手段措施四跨行业综合性污染物排放标准与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之间的关系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即有行业性排放标准的执行行业排放标准没有行业排放标准的执行综合排放标准第二讲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2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一工作程序 1准备阶段主要工作内容为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主要的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和评价工作等级编制影响评价大纲 2正式工作阶段主要工作是进一步做工程分析和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 3环境影响报告编制阶段其主要工作是汇总分析阶段工作所得的各种资料数据给出评价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或报告表编制二工作等级划分 1划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依据建设项目各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主要按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进行划分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主要包括工程性质工程规模能源及资源的使用量及类型污染物排放特点如污染物种类性质排放量排放方式排放去向排放浓度等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主要包括自然环境条件和特点环境敏感程度环境质量现状生态系统功能与特点自然资源及社会经济环境状况以及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引起现有环境特征发生变化的范围和程度等国家或地方政府颁布的有关法规包括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2环境影响评价不同等级评价的详细程度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可将上述各单项影响评价划分为三个工作等级例如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等等依此类推一级评价最详细二级次之三级较简略各单项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详细规定可参阅相应的导则一般情况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包括一个以上的单项影响评价每个单项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不一定相同环境要素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噪声土壤与生态人群健康文物与珍贵景观以及日照热放射性电磁波振动等三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 1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的要求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全面概括地反映环境影响评价的全部工作文字应简洁准确并尽量采用图表和照片以使提出的资料清楚论点明确利于阅读和审查 2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编的内容一总则 A 结合评价项目的特点阐述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目的 B 编制依据 a 项目建议书 b评价大纲及其审查意见 c评价委托书合同或任务书 d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 C 采用标准包括国家标准地方标准或拟参照的国外有关标准参照的国外标准应按国家环境保护局规定的程序报有关部门批准二建设项目概况 A 建设项目的名称地点及建设性质 B 建设规模扩建项目应说明原有规模占地面积及厂区平面布置应附平面图 C 土地利用情况和发展规划 D 产品方案和主要工艺方法 E 职工人数和生活区布局三工程分析报告书应对建设项目的下列情况进行说明并作出分析 A 主要原料燃料及其来源和储运物料平衡水的用量与平衡水的回用情况 B 工艺过程附工艺流程图 C 废水废气废渣放射性废物等的种类排放量和排放方式以及其中所含污染物种类性质排放浓度产生的噪声振动的特性及数值等 D 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综合利用和处理处置方案 E 交通运输情况及厂地的开发利用四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现状 A 地理位置应附平面图 B 地质地形地貌和土壤情况河流湖泊水库海湾的水文情况气候与气象情况 C 大气地面水地下水和土壤的环境质量状况 D 矿藏森林草原水产和野生动物野生植物农作物等情况 E 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温泉疗养区以及重要的政治文化设施情况 F 社会经济情况包括现有工矿企业和生活居住区的分布情况人口密度农业概况土地利用情况交通运输情况及其它社会经济活动情况G 人群健康状况和地方病情况 H 其它环境污染环境破坏的现状资料五环境影响预测 A 预测环境影响的时段 B 预测范围 C 预测内容及预测方法 D 预测结果及其分析和说明六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 A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特征B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范围程度和性质 C 如要进行多个厂址的优选时应综合评价每个厂址的环境影响并进行比饺和分析七环境保护措施的评述及技术经济论证提出各项措施的投资估算列表八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九环境监测制度及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的建议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四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 1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当建设项目的规划可行性研究和设计等技术文件中记载的资料数据等能够满足工程分析的需要和精度要求时应通过复核校对后引用对于污染物的排放量等可定量表述的内容应通过分析尽量给出定量的结果 2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阶段划分 A根据实施过程的不同阶段可将建设项目分为建设过程生产运行服务期满后三个阶段进行工程分析B所有建设项目均应分析生产运行阶段所带来的环境影响生产运行阶段要分析正常排放和不正常排放两种情况对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影响有可能增加较大的建设项目同时它的评价工作等级环境保护要求均较高时可将生产运行阶段分为运行初期和运行中后期并分别按正常排放和不正常排放进行分析运行初期和运行中后期的划分应视具体工程特性而定 C 个别建设项目在建设阶段和服务期满后的影响不容忽视应对这类项目的这些阶段进行工程分析 D 在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所酿成的爆炸火灾中毒等后果十分严重的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事故属风险事故是否进行环境风险评价应视工程性质规模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特征以及事故后果等因素确定按风险评价导则要求进行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或环境风险分析 3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对象及要求一工艺过程物料消耗通过对工艺过程各环节的分析及物料平衡结合同类工程资料了解各类影响的来源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各种废物的治理回收利用措施及其运行与污染物排放间的关系等二资源能源的储运通过对建设项目资源能源废物等的装卸搬运储藏预处理等环节的分析掌握与这些环节有关的环境影响来源的各种情况三交通运输分析由于建设项目的建设和运行使当地及附近地区交通运输量增加所带来的环境影响四厂地的开发利用通过了解拟建项目对土地的开发利用了解土地利用现状和环境间的关系以分析厂地开发利用带来的环境影响五对建设项目生产运行阶段的开车停车检修一般性事故和漏泄等情况时的污染物不正常排放进行分析找出这类排放的来源发生的可能性及发生的频率等六其它情况 4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重点工程分析应以工艺过程为重点并不可忽略污染物的不正常排放简称不正常排放资源能源的储运交通运输及厂地开发利用是否分析及分析的深度应根据工程环境的特点及评价工作等级决定5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方法与特点同类工程的调查与资料分析物料平衡计算法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相互补充五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环境现状调查 1环境现状调查的一般原则 A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点结合各单项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确定各环境要素的现状调查范围并筛选出应调查的有关参数 B 环境现状调查时首先应搜集现有的资料当这些资料不能满足要求时再进行现场调查和测试 C 环境现状调查中对环境中与评价项目有密切关系的部分如大气地面水地下水等应全面详细对这些部分的环境质量现状应有定量的数据并做出分析或评价对一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调查应根据评价地区的实际情况参照导则环境现状的调查内容中所规定的内容适当增删 2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一地理位置建设项目所处的经纬度行政区位置和交通位置位于或接近的主要交通线并附平面图二地质一般情况只需根据现有资料选择下述部分或全部内容概要说明当地的地质状况即当地地层概况地壳构造的基本形式岩层断层及断裂等等以及与其相应的地貌表现物理与化学风化情况当地已探明或已开采的矿产资源情况若建设项目规模较小且与地质条件无关时地质现状可不叙述评价矿山以及其它与地质条件密切相关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时对与建设项目有直接关系的地质构造如断层断裂坍塌地面沉陷等要进行较为详细的叙述一些特别有危害的地质现象如地震也应加以说明必要时应附图辅助说明若没有现成的地质资料应做一定的现场调查三地形地貌一般情况只需根据现有资料简要说明下述部分或全部内容建设项目所在地区海拔高度地形特征即高低起伏状况周围的地貌类型山地平原沟谷丘陵海岸等等以及岩溶地貌冰川地貌风成地貌等地貌的情况崩塌滑坡泥石流冻土等有危害的地貌现象若不直接或间接威胁到建设项目时可概要说明其发展情况若无可查资料需做一些简单的现场调查当地形地貌与建设项目密切相关时除应比较详细地叙述上述全部或部分内容外还应附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地形图特别应详细说明可能直接对建设项目有危害或将被项目建设诱发的地貌现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必要时还应进行一定的现场调查四气候与气象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主要气候特征年平均风速和主导风向年平均气温极端气温与月平均气温最冷月和最热月年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降水量降水天数降水量极值日照主要的天气特征如梅雨寒潮雹和台飓风等如需进行建设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除应详细叙述上面全部或部分内容外还需根据HJ22-2008中的规定增加有关内容五地面水环境如果建设项目不进行地面水环境的单项影响评价时应根据现有资料选择下述部分或全部内容简要说明地面水状况即地面水资源的分布及利用情况地面水各部分河湖[库]之间及其与海湾地下水的联系地面水的水文特征及水质现状以及地面水的污染来源如果建设项目建在海边又无需进行海湾的单项影响评价时应根据现有资料选择部分或全部内容简要说明海湾环境状况即海洋资源及利用情况海湾的地理概况海湾与当地地面水及地下水之间的联系海湾的水文特征及水质现状污染来源等如需进行建设项目的地面水包括海湾环境影响评价除应详细叙述上面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外还需根据HJT2.3中的规定增加有关内容六地下水环境当建设项目不进行与地下水直接有关的环境影响评价时只需恨据现有资料全部或部分地简述下列内容当地下水的开采利用情况地下水埋深地下水与地面的联系以及水质状况与污染来源若需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除要比较详细地叙述上述内容外还应根据需要选择以下内容进一步调查水质的物理化学特性污染源情况水的储量与运动状态水质的演变与趋势水源地及其保护区的划分水文地质方面的蓄水层特性承压水状况等当资料不全时应进行现场采样分析七大气环境质量如果建设项目不进行大气环境的单项影响评价应根据现有资料简单说明下述部分或全部内容建设项目周围地区大气环境中主要的污染物质及其来源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如需进行建设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除应详细叙述上面部分或全部内容外还需根据HJT22 中的规定增加有关内容八土壤与水土流失当建设项目不进行与土壤直接有关的环境影响评价时只需根据现有资料全部或部分地简述下列内容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分布土壤的肥力与使用情况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及其质量现状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水土流失现状及原因等当需要进行土壤环境影响评价时除要比较详细地叙述上述全部或部分内容外还应根据需要选择以下内容进一步调查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土壤结构土壤一次二次污染状况水土流失的原因特点面积元素及流失量等同时要附土壤图九动植物与生态若建设项目不进行生态影响评价但当项目规模较大时应根据现有资料简述下列部分或全部内容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植被情况覆盖度生长情况有无国家重点保护的或稀有的受危害的或作为资源的野生动植物当地的主要生态系统类型森林草原沼泽荒漠等及现状若建设项目规模较小又不进行生态影响评价时这一部分可不叙述若需要进行生态影响评价除应详细地叙述上面全部或部分内容外还应根据需要选择以下内容进一步调查本地区主要的动植物清单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物质循环状况生态系统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以及影响生态系统的主要污染来源十噪声如果建设项目不进行噪声环境的单项影响评价一般可不叙述环境噪声现状如需进行此类评价时应根据噪声影响预测的需要决定现状调查的内容十一社会经济主要根据现有资料结合必要的现场调查简要叙述下列部分或全部内容 A 人口包括居民区的分布情况及分布特点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等 B 工业与能源包括建设项周围地区现有厂矿企业的分布状况工业结构工业产值及能源的供给与消耗方式等 C 农业与土地利用包括可耕地面积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构成及产量农业总产值以及土地利用现状若建设项目需进行土壤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则应附土地利用图 D 交通运输包括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公路铁路或水路方面的交通运输概况以及与建设项目之间的关系十二文物与珍贵景观文物指遗存在社会上或埋藏在地下的历史文化遗物一般包括具有纪念意义和历史价值的建筑物遗址纪念物或具有历史艺人科学价值的占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等珍贵景观一般指具有珍贵价值必须保护的特定的地理区域或现象如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疗养区温泉以及重要的政治文化设施等如不进行这方面的影响评价则只需根据现有资料概要说明下述部分或全部内容建设项目周围具有那些重要文物与”珍贵”景观文或”珍贵”景观对于建设项目的相对位置和距离其基本情况以及国家或当地政府的保护政策和规定如建设项目需进行文物或珍贵景观的影响评价则除应较详细地叙述上述内容外还应根据现有资料结合必要的现场调查进一步叙述文物或珍贵景观对人类活动敏感部分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有它们易于受那些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学的影响目前有无已损害的迹象及其原因主要的污染或其它影响的来源景观外貌特点自然保护区或风景游览区中珍贵的动植物种类以及文物或珍贵景观的价值包括经济的政治的美学的历史的艺术的和科学的价值等十三人群健康状况当建设项目规模较大且拟排污染物毒性较大时应进行一定的人群健康调查调查时应根据环境中现有污染物及建设项目将排放的污染物的特性选定指标十四其它根据当地环境情况及建设项目特点决定电磁波振动地面下沉等项目是否调查 3主要的环境现状调查方法及特点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即收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和遥感的方法三种方法的优缺点与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有关的环境现状调查方法的细节可参照相应的各单项影响评价的技术导则六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预测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的基本原则对于已确定的评价项目都应预测建设项目对其产生的影响预测的范围时段内容及方法均应根据其评价工作等级工程与环境的特性当地的环保要求而定同时应尽量考虑预测范围内规划的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 2常用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方法及特点应尽量选用通用成熟简便并能满足准确度要求的方法目前使用较多的预测方法有数学模式法物理模型法类比调查法和专业判断法数学模式法能给出定量的预测结果但需一定的计算条件和输入必要的参数数据一般情况此方法比较简便应首先考虑选用数学模式时要注意模式的应用条件如实际情况不能很好满足模式的应用条件而又拟采用时要对模式进行修正并验证物理模型法定量化程度较高再现性好能反映比较复杂的环境特征但需要有合适的试验条件和必要的基础数据且制作复杂的环境模型需要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在无法利用数学模式法预测而又要求预测结果定量精度较高时应选用此方法类比调查法的预测结果属于半定量性质如由于评价工作时间较短等原因无法取得足够的参数数据不能采用前述两种方法进行预测时可选用此方法专业判断法则是定性地反映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建设项目的某些环境影响很难定量估测如对文物与珍贵景观的环境影响或由于评价时间过短等原因无法采用上述三种方法时可选用此方法 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时期的划分和预测环境影响时段A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按照此项目实施过程的不同阶段可以划分为建设阶段的环境影响生产运行阶段的环境影响和服务期满后的环境影响三种生产运行阶段可分为运行初期和运行中后期 B 所有建设项目均应预测生产运行阶段正常排放和不正常排放两种情况的环境影响 C 大型建设项目当其建设阶段的噪声振动地面水大气土壤等的影响程度较重且影响时间较长时应进行建设阶段的影响预测 D 矿山开发等建设项目应预测服务期满后的环境影响 E 在进行环境影响预测时应考虑环境对影响的衰减能力一般情况应该考虑两个时段即影响的衰减能力最差的时段对污染来说就是环境净化能力最低的时段和影响的衰减能力一般的时段如果评价时间较短评价工作等级又较低时可只预测环境对影响衰减能力最差的时段 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的范围及内容一预测的范围 A 预测范围的大小形状等取决于评价工作的等级工程和环境的特性一般情况预测范围等于或略小于现状调查的范围其具体规定参阅各单项影响评价的技术导则 B 在预测范围内应布设适当的预测点通过预测这些点所受的环境影响由点及面反映该范围所受的环境影响预测点的数量与布置因工程和环境的特点当地的环保要求及评价工作的等级而不同请参见各单项影响评价的技术导则二预测的内容对评价项目环境影响的预测是指对能代表评价项目的各种环境质量参数变化的预测环境质量参数包括两类一类是常规参数一类是特征。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
▪ 非正常工况分析 对建设项目生产运行阶段的开车、 停车、检修、一般性事故和漏泄等情况时的污染物 不正常排放进行分析,找出这类排放的来源、发生 的可能性及发生的频率等。
▪ 宏观背景分析、总图布置方案分析、生态影响因素分析 35
(4)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重点(掌握) ▪ 工程分析重点是通过工艺过程分析、核算,确定污染源
▪ (3)总纲反映环评技术导则的共性部分,是 考试最易触及和案例灵活应用的
▪ (4)但总纲颁布时间早,已不适应目前法律 法规、有关政策和环评技术的要求,现修订中。
23
(一)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1、工作程序 (1)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熟悉) ▪ 3.1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噪声标准值也分为五类。
17
注意:
▪ 同一水域兼有多类使用功能的,执行最高功 能类别对应的标准值(从严要求)。
18
(3)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之间的 关系
▪ 环境质量标准是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的目标和依据;
▪ 两者是环境标准体系的主体与核心内容,集 中体现了其基本功能,是实现其目标的基本 途径和表现。
16
(2)环境功能区和环境质量标准之间的关系(熟悉)
▪ 环境质量一般分等级,与环境功能区类别相对应。 高功能区环境质量要求严格;反之则宽松
▪ 高功高标,低功低标 ▪ 例1: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成三类(一~三类区),空气
质量标准分成三级; 例2:地表水环境质量功能区分为五类(Ⅰ~Ⅴ类),地表
水环境质量基本项目标准分为五类; 例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功能区分为五类(0~4类),区域
37
5、环境现状调查
(1)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环境现状调查的一般原则 (熟悉)
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点,结合各单项影响评价的工作等 级,确定各环境要素的现状调查范围,并筛选出应调查的有关参

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最新)

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最新)

此资料是本人用了一个月时间,对照网校讲义及教材整理出来的,全面而精简,重点突出。

学友们可以结合此资料复习,节约大量时间来复习实务,本次上传只是一部分,完整版共68页。

需要的同学请QQ397048079。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第一章环境标准体系(一)环境标准体系的构成•环境标准体系环境保护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环境保护部标准。

•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地方环境标准是对国家环境标准的补充和完善。

由省、自治区、自辖市人民政府制定。

•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a.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b.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己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机动车船大气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须报经国务院批准。

•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执行上,地方环境标准优于国家环境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

•环境标准与环境功能区之间的关系•环境空气功能区的分类和标准分级•功能区分类:一类区;二类区。

•标准分级;一类区适适一级浓度标准;二类区适用二级浓度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功能区分类和标准值•功能区分类:Ⅰ、Ⅱ、Ⅲ、Ⅳ、Ⅴ类。

•标准分级:五类。

•声环境功能区的分类和标准值•功能区分类:0—4类。

•标准分级:五类。

第二章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熟悉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一般分三个阶段,即前期准备、调研和工作方案阶段,分析论证和预测评价阶段,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工作为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制订工作方案;•第二阶段主要工作为进一步做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第三阶段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的各种资料、数据,给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EIA)是一种系统性的工具和过程,用于评估特定发展项目对环境的潜在影响。

在项目规划和决策过程中,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至关重要,它能够有效地帮助我们识别、预测和评估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应当具有科学性和客观性。

评价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技术应当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此外,导则与标准的制定应当充分考虑当地的地理、生态、社会和经济特点,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评价工作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要求。

其次,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应当具有综合性和系统性。

评价过程中应当综合考虑项目可能产生的各种环境影响,包括但不限于水、土壤、大气、生物多样性、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导则与标准应当明确评价的范围和内容,确保评价工作全面、系统。

另外,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应当具有参与性和透明性。

评价过程应当充分考虑公众和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确保评价工作的公正和公开。

导则与标准应当明确评价工作的程序和要求,确保评价过程公开透明,公众和利益相关方有权参与评价工作。

最后,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应当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

评价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技术应当易于操作和实施,确保评价工作的高效和可行。

导则与标准应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鼓励采用环保技术和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项目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

综上所述,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导则与标准应当具有科学性、客观性、综合性、系统性、参与性、透明性、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确保评价工作的科学、全面、公正、公开、高效和可行。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
7
第二讲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8
2.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一、工作程序 (1)准备阶段 主要工作内容为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 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主要的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确 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和评价工作等级,编制 影响评价大纲。 (2)正式工作阶段 主要工作是:进一步做工程分析和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 (3)环境影响报告编制阶段 其主要工作是汇总、分析阶段工作所得的各种资料、 数据,给出评价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或报告表 编制。 9
(七)环境保护措施的评述及技术经济论证,提出各 项措施的投资估算(列表) (八)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九) 环境监测制度及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的建议 (十)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4
四、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
1、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当建设项目的规划、可行性研究和设计等技术文件中记载的资料、数据等能 够满足工程分析的需要和精度要求时,应通过复核校对后引用。 对于污染物的排放量等可定量表述的内容,应通过分析尽量给出定量的结果。
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3、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3
1.1.2 我国现行的主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种类
及其应用范围 (1)《环境影响评价导则 总则》HJ/T2.1-93 (2)《环境影响评价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 (3)《环境影响评价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93 (4)《环境影响评价导则 声环境》HJ/T2.4-1993 (5)《环境影响评价导则 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 (6)《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HJ/T1302003 (7)《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131-2003 (8) 《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T169-200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评常用技术导则、规范及标准
2011-2目录
(注:标注红色为必看,其余为选看)
相关导则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T 2.1-93)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 2.2-2008)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 2.3-93)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 2.4-2009)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
·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
·7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 131-2003)
·8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HJ/T 130-2003)
·9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煤炭工业矿区总体规划(HJ 463-2009)
·10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
·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民用机场建设工程(HJ/T 87-2002)
·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 HJ/T 88-2003)
·1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石油化工建设项目(HJ/T 89-2003)
·1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陆地石油天然气开发建设项目(HJ/T 349-2007)·1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城市轨道交通(HJ 453-2008)
·1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农药建设项目(HJ 582-2010)
·1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制药建设项目(HJ 611-2011)
·18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技术评估导则(HJ 616-2011)
下载地址:
.cn/hjbhbz/bzwb/other/pjjsdz/
相关验收技术规范
·1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13号令)
·2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HJ_T 394—2007)
·3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水利水电(HJ 464-2009)
·4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技术规范公路(HJ 552-2010)
·5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石油天然气开采(HJ 612-2011)
下载地址:
.cn/hjbhbz/bzwb/other/hbysjsgf/
环境质量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修改单
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
4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GB9137-1988)
水环境保护标准
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2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
3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
4饮用水标准(GB5749-2006)
5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89)
6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92)
噪声标准
1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2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1988)
3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标准(GB 9660-198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下载地址:
.cn/hjbhbz/index.htm
污染物排放标准
废气排放标准
1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2工业窑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
3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
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1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2中石化工业COD标准值修改单
噪声排放标准
1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
2建筑施工厂界噪声限值(GB 12523-90)
3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22337-2008)
4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GB 12525-1990)
5关于发布《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GB12525-90)修改方案的公告固废排放标准
1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
2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18484-2001)
3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8-2001)
4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2001)
5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2001)
6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18485-2001)
其它标准
1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426-2006)
2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6-1992)
3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2004)
4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 36—1979)
5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10)
6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 T3840-1991)
7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0—2008)
8淀粉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1—2010)
9酵母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2—2010)
10硫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6132-2010)
11铝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5—2010)
12镁、钛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5468—2010)
13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5466 —2010)
14陶瓷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5464—2010)
15铜、镍、钴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5467 —2010)
16硝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6131-2010)
17油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3—2010)
18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6451—2011)
下载地址:
.cn/hjbhbz/index.htm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要求
总则
1) 执行总结
(简要说明项目特点、环评的工作过程及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主要结论)
2) 编制依据
(建设项目应执行的法律法规、相关政策及规划、相关导则、技术规范等)
3) 评价内容、评价因子和评价标准
(明确评价内容、分列现状评价因子和预测评价因子,
给出各评价因子所执行的环境质量标准、排放标准、其他有关标准及具体限值,参照国外标准应按规定程序报有关部门批准)
4评价范围及环境保护目标
(附图列表说明评价范围和个环境要素的环境功能类别或级别,各环境要素环境保护目标和功能及其与建设项目的相对位置关系等)
5) 相关规划和环境功能区划
(附图列表说明建设项目所在城镇、区域或流域发展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生态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或保护区规划等)
6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重点
7) 资料引用
建设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
(图表文字结合,概要说明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组成、主要工艺路线、工程布置及与原有、在建工程的关系);(对所有项目组成和施工期、运营期、服务期满后所有时段的全部行为过程和环境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特征、程度、方式等进行详细分析与说明;并从保护周围环境、景观及环境保护目标要求出发,分析总图及规划布置方案的合理性);(一个表:项目组成表两个平衡:物料平衡和水平衡三张图:总平面装置图、工艺流程和生产工艺图、环保措施工艺流程图)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根据当地环境特征、建设项目特点和专项评价设置情况,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环境质量和区域污染源等方面选择相应内容进行现状调查与评价)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给出预测时段、预测内容、预测范围、预测方法及预测结果,并根据环境质量标准或评价指标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
环境风险评价(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识别、分析情况,给出环境风险评估后果、环境风险的可接受程度,提出具体可行的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明确建设项目拟采取的具体环境保护措施。

环境保护措施的可行性,并按技术先进、适应、有效的原则,进行多方案比选,推荐佳方案);(按工程实施不同时段,分别列出其环保投资额,并分析其合理性。

给出各项措施及投资估算一览表)清洁生产分析和循环经济
(量化分析建设项目清洁生产水平,提高资源利用率、优化废物处置途径,提出节能、降耗、提高清洁生产水平的改进措施与建议)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根据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提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建议和满足指标要求的环境保护措施)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与效益分析结果,提出补偿措施与建议)
环境管理与检测计划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情况,提出设计、施工期、运营期的环境管理及检测计划要求)
公众参与
(给出采取的调查方式、调查对象、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信息、拟采取的环保措施、公众对环境保护的主要意见、公众意见的采纳情况等)
方案比选
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和建议
(包括建设项目的建设概况、建设现状和主要环境问题、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结论、项目建设的环境可行性、结论与建议等内容)
附录和附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