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风能资源分布统计报告
中国有效风力资源分布

中国有效风力资源分布调查
中国风力资源十分丰富。
根据国家气象局的资料,我国离地10米高的风能资源总储量约32.26亿千瓦,其中可开发和利用的陆地上风能储量有2.53亿kW,50米高度的风能资源比10米高度多1倍,约为5亿多kW。
近海可开发和利用的风能储量有7.5亿kW。
中国有效风能分布图
根据图中国风力资源分布状况图,我国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以下地区:
(1)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丰富带,风能功率密度在200~300瓦/米2以上,有的可达500瓦/米2以上,如阿拉山口、达坂城、辉腾锡勒、锡林浩特的灰腾梁等、可利用的小时数在5000小时以上,有的可达7000小时以上。
这一风能丰富带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三北地区处于中高纬度的地理位置有关。
(2)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包括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等省(市)沿海近10公里宽的地带,年风功率密度在200W/m2米以上。
(3)内陆个别地区由于湖泊和特殊地形的影响,形成一些风能丰富点,如鄱阳湖附近地区和湖北的九宫山和利川等地区。
(4)近海地区,我国东部沿海水深5米到20米的海域面积辽阔,按照与陆上风能资源同样的方法估测,10米高度可利用的风能资源约是陆上的3倍,即7亿多千瓦。
我国风力资源分布与电力需求存在不匹配的情况。
东南沿海地区电力需求大,风电场接入方便,但沿海土地资源紧张,可用于建设风电场的面积有限。
广大的三北地区风力资源丰富和可建设风电场的面积较大,但其电网建设相对薄弱,且电力需求相对较小,需要将电力输送到较远的电力负荷中心。
海上风电资源丰富且距离电力负荷中心很近。
随着海上风电场技术的发展成熟,经济上可行,发展前景势必良好。
世界及中国风能资源分布

中国风资源பைடு நூலகம்布
中国风能资源较丰富省区10m
省区 内蒙古
风能资源 10;000kW
6178
省区 山东
风能资源 10;000kW
394
新疆
3433
江西
293
黑龙江
1723
江苏
238
甘肃
1143
广东
195
吉林
638
浙江
164
河北
612
福建
137
辽宁
606
海南
64
世界及中国风能资源分布
一 全球风资源总体介绍
地球上的风能资源十分丰富;根据相关资料统计;每年来自外层空 间的辐射能为1 5×1018kWh;其中的2 5%即3 8×1016kWh的能量被大气 吸收;产生大约4 3×l0l2kWh的风能;
地区
北美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
西欧 东欧和独联体
中东和北非 撒哈拉以南非洲
美国风资源分布图
南 美 洲
澳 洲
三 中国风资源分布状况
根据全国风能详查和评价结果;我国陆上50m高度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大 于等于300瓦/平方米的风能资源理论储量为73亿千瓦; 风能资源丰富和较丰 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两个大带里; 第一是三北东北 华北 西北地区丰富带; 第二是沿海及其岛屿地丰富带; 另外在一些地区由于湖泊和特殊地形的影响; 风能也较丰富;成为内陆风能丰富地区;
30
4188
20
1056
11
243
6
29143
27
风能资源受地形 的影响较大;世界风能 资源多集中在沿海和 开阔大陆的收缩地带;
8级以上的风能 高值区主要分布于南 半球中高纬度洋面和 北半球的北大西洋 北
我国太阳能、风能资源分布

新能源行业形势及我国太阳能、风能资源分布情况能源是国民经济重要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
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有赖于提供能源的多少。
从历史上看,人类对能源利用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从而促进生产力大大发展,甚至引起社会生产方式的革命。
如18世纪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以蒸汽代替人力畜力,在一次能源的消费结构上转向以煤炭代替木柴的时代,开始了资本主义工业革命。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电力逐步代替蒸汽作为主要动力,从而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
到了20世纪50年代,随着廉价石油、天然气大规模开发,世界能源的消费结构从以煤炭为主转向以石油为主,因而使西方经济在60年代进入了“ 黄金时代”。
据世界能源会议统计,世界已探明可采煤炭储量共计15980亿吨,预计还可开采200年。
探明可采石油储量共计1211亿吨,预计还可开采30~40年。
探明可采天然气储量共计119万亿立方米,预计还可开采60年。
当今世界对能源的消费数量急剧增加,人们感到常规能源的开发和供应已难以满足社会对能源的需求,能源危机的阴影笼罩着整个世界。
显然,如今能源不足对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很大的。
赖以生存的主要能源供应不上,经济发展就要减慢,甚至停滞,人民生活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所以,能源是保证社会稳定和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
不仅如此,能源问题还是当今世界影响政治形势的一个重要问题,1990年的海湾战争就是一个典型。
可见,能源问题已成为当今人类社会的热门话题之一。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带来了能源消费量的急剧上升。
自1993年起,中国由能源净出口国变成净进口国,能源总消费已大于总供给,能源需求的对外依存度迅速增大。
煤炭、电力、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在中国都存在缺口,其中,石油需求量的大增以及由其引起的结构性矛盾日益成为中国能源安全所面临的最大难题。
面对日益紧迫的能源形势,寻求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而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则是能源可持续发展最为直接和有效的形式。
全国风能资源详查和评价报告 概述 范文

全国风能资源详查和评价报告概述范文引言部分内容如下:1.1 概述在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清洁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和关注焦点。
风能作为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具有广泛的开发潜力和独特的优势。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风能资源情况,并评估其开发利用前景,本报告展开了全国性的风能资源详查和评价。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包括五个部分:引言、全国风能资源详查和评价报告、数据收集与分析、结果与讨论以及结论。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本报告的目的、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全国风能资源详查和评价报告部分将系统阐述我国各地区的风能资源现状;数据收集与分析部分将详细介绍我们采取的数据收集方法和相应结果;结果与讨论部分将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关问题及可能解决方案;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本次报告并提出未来进一步研究方向。
1.3 目的本报告旨在通过全面调查和科学评估,全面了解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状况和利用潜力,并为相关部门和政策制定者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建议。
通过对各地区风能资源情况的详细调查和评价,我们将为推动我国风能行业的发展提供战略支持和技术指导,以实现可持续能源的利用目标,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全国风能资源详查和评价报告在本部分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全国范围内的风能资源情况,并进行综合评价。
通过对风能资源的详查和评价,我们可以了解风能作为可再生能源的潜力和利用情况。
下面是相关内容:2.1 风能资源调查方法为了获取全国各地的风能资源数据,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来进行调查。
首先,我们收集了来自气象局、测量单位以及现有研究论文等公开数据。
其次,我们还进行了实地考察,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地点设置测站并安装风向仪、风速计等设备,以获取更准确的数据。
2.2 风速和风向分析结果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我们得出了全国各地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段内的平均风速和主要风向。
根据这些结果,我们可以判断在哪些地区可能存在较高的风能资源,并确定适合建设风电场或其他风能利用项目的地点。
世界及中国风能资源分布

北美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 西欧 东欧和独联体 中东和北非
撒哈拉以南非洲 太平洋地区 (中国) 中亚和南亚
19339 18482 4742 23049
7876 3310 1968 6783 2566
2209 4188 1056 243
41 18 42 29 32
世界及中国风能资源分布
一、全球风资源总体介绍
地球上的风能资源十分丰富,根据相关资料统计,每年来自外层 空间的辐射能为1.5×1018kWh,其中的2.5%即3.8×1016kWh的能量被 大气吸收,产生大约4.3×l0l2kWh的风能。
全球风能资源分布
地区 陆地面积(km2) 风力为3~7级所占的 风力为3~7级所占的 面积(km2) 面积比例(%)
全球陆上年平均风速分布图
二、全球区域风资源分布
欧洲 欧洲是世界风能利用最 发达的地区,其风资源非 常丰富。欧洲沿海地区风 资源最为丰富,主要包括 英国和冰岛沿海、西班牙、 法国、德国和挪威的大西 洋沿海,以及波罗的海沿 海地区,其年平均风速可 达9m/s以上。整个欧洲大 陆,除了伊比利亚半岛中 部、意大利北部、罗马尼 亚和保加利亚等部分东南 欧地区以及土耳其地区以 外(该区域风速较小,在 4至5m/s以下),其他大 部分地区的风速都较大, 基本在6至7m/s以上。
亚 洲
非 洲
中北美洲 北美洲地形开阔平 坦,其风资源主要分 布于北美大陆中东部 及其东西部沿海以及 加勒比海地区。美国 中部地区,地处广袤 的北美大草原,地势 平坦开阔,其年平均 风速均在7m/s以上, 风资源蕴藏量巨大, 开发价值很大。北美 洲东西部沿海风速达 到9m/s,加勒比海地 区岛屿众多,大部分 沿海风速均在7m/s以 上,风能储量也十分 巨大。
我国风力发电场的分布情况

我国风力发电场的分布情况我国风力发电场的分布情况我国有效风能分布图根据图中国风力资源分布状况图,我国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以下地区:(1)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丰富带,风能功率密度在200~300瓦/米2以上,有的可达500瓦/米2以上,如阿拉山口、达坂城、辉腾锡勒、锡林浩特的灰腾梁等、可利用的小时数在5000小时以上,有的可达7000小时以上.这一风能丰富带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三北地区处于中高纬度的地理位置有关.(2)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包括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等省(市)沿海近10 公里宽的地带,年风功率密度在200W/m2米以上.(3)内陆个别地区由于湖泊和特殊地形的影响,形成一些风能丰富点,如鄱阳湖附近地区和湖北的九宫山和利川等地区.(4)近海地区,我国东部沿海水深5米到20米的海域面积辽阔,按照与陆上风能资源同样的方法估测,10米高度可利用的风能资源约是陆上的3倍,即7亿多千瓦.根据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绘制的全国平均风功率密度分布图,中国陆地10m高度层的风能总储量为32.26亿KW,居世界第一位。
我国陆上实际可开发风能资源储量为 2.53亿千瓦,近海风场的可开发风能资源是陆上3倍,则总的可开发风能资源约10亿千瓦。
也就是说,如果中国的风力资源开发60%,那么仅风能就可以支撑中国目前每年全部的电力需求。
中国的风电资源不仅丰富,而且分布基本均匀。
东南沿海及其岛屿、青藏高原、西北、华北、新疆、内蒙古和东北部分地区都属于风能储藏量比较丰富的地区,而甘肃、山东、苏北、皖北等地区也有相当大比例的风能资源可以有效利用。
我国陆地上从新疆、甘肃、宁夏到内蒙古,是一个大风力带;同时还有许多大风口,如张家口地区,鄱阳湖湖口地区、云南大理等。
这些为风能的集中开发利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到2008年底,中国的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200万千瓦,现在在全世界是位居第四位,装机容量近三年来是连续成倍增长。
中国风能资源分布

中国风能资源分布朱瑞兆我国风能资源的分布与天气气候背景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从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图上可以清楚看出,我国风能资源丰富和较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两个大带里。
1.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丰富带,风能功率密度在200~300瓦/米2以上,有的可达500瓦/米2以上,如阿拉山口、达坂城、辉腾锡勒、锡林浩特的灰腾梁等、可利用的小时数在5000小时以上,有的可达7000小时以上。
这一风能丰富带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三北地区处于中高纬度的地理位置有关。
冬季(12-2月)整个亚州大陆完全受蒙古高压控制,其中心位置在蒙古人民共和国的西北部,从高压中不断有小股冷空气南下,进入我国。
同时还有移动性的高压(反气旋)不时的南下,这类高压大致从四条路经侵入我国。
一条是源于俄罗斯的新地岛,经西北利亚及蒙古人民共和国进入我国,由于是西北向称为西北路径;第二条源自冰岛以南洋面,经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基本上是自西向东进入我国新疆,称为西路经;第三条源自俄罗斯的太梅尔半岛,自北向南经西北利亚、蒙古人民共和国进入我国,称为北路经;第四条源于俄罗斯贝加尔湖的东西伯利亚地区,进入我国东北及华北一带,称为东北路经。
这四条路经除东北路经外,一般都要经过蒙古人民共和国,当经过时蒙古高压得到新的冷高压的补充和加强,这种高压往往可以迅速南下,进入我国。
由于欧亚大陆面积广大,北部地区气温又低,是北半球冷高压活动最频繁的地区,而我国地处欧亚大陆东岸,正是冷高压南下必经之路。
三北地区是冷空入侵我国的前沿,一般在冷高压前锋称为冷锋,在冷锋过境时,在冷锋后面200km附近经常可出现大风就可造成一次6~10级(10.8~24.4m/s)大风。
对风能资源利用来说,就是一次可以有效利用的高质量大风。
从三北地区向南,由于冷空气从源地长途跋涉,到达我国黄河中下游再到长江中下游,地面气温有所升高,使原来寒冷干燥气流性质,逐渐改变为较冷湿润的气流性质,(称为变性)也就是冷空气逐渐的变暖,这时气压差也变小,所以,风速由北向南逐渐的减小。
我国风能资源储量及分布情况

我国风能资源储量及分布情况内容摘要:内蒙古、东北三省、甘肃、青海、河北、西藏以及新疆等地的风功率密度在200-300W/m2以上,有的甚至达到500W/m2以上,该地带近200km宽,可开发利用风能储量约2亿kW,约占全国可利用储量79%。
我国幅员辽阔,海岸线长,风能资源丰富。
全国900多个气象站对陆地上离地10m高度的资料估算得出:全国平均风功率密度约为100W/m2,风资源总储量约32.26亿kW,可幵发利用陆上风能约2.53亿kW,近海可开发利用风能约7.5亿kW。
陆上风电年上网电量若按等效满负荷2000小时计算,每年可提供电量5000亿千瓦时,海上风电年上网电量若按等效满负荷2500小时计算,每年可提供电量1.8万亿千瓦时,共2.3万亿千瓦时电量。
>《2012-2016年中国风能设备市场分析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我国风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必将在未来能源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
由下图可以看出,我国风能主要分布在四个区域:(1) “三北”地区内蒙古、东北三省、甘肃、青海、河北、西藏以及新疆等地的风功率密度在200-300W/m2以上,有的甚至达到500W/m2以上,该地带近200km宽,可开发利用风能储量约2亿kW,约占全国可利用储量79%。
该地区地形平坦、交通方便、无破坏性风速,是我国最大的风能资源区,有利于风电场的大规模开发。
但,风电场建设过程中必须注意低温以及沙尘暴的影响。
(2)东南沿海地区该地区受台湾海峡影响,由于狭管效应,每当冷空气南下到达台湾海峡风速便会增大。
冬春季冷空气以及夏秋台风都会影响沿海及其岛均,带来丰富风能资源。
我国海岸线长达1800km,岛均多达6000多个,风能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该地区风能丰富带,年有效风功率密度在200W/ni2以上,沿海岛11|弓风功率密度在500W/m2以上,如台山、平潭、东山、南鹿、大陈等,可利用小时数平均在7000-8000小时。
东南沿海地区,海岸向内陆丘陵连绵,风能丰富地区距海岸不到50k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风能资源分布统计
报告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全国风能资源分布统计报告
北京木联能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刘航
该报告依据我公司的全国各省的风资源统计表编制而成。
我国是一个风能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根据全国各省的风资源统计表可以看出,风资源丰富和较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华北和东南沿海、以及内陆高原地区和湖泊河流附近。
以下是地面以上70米高度统计的各地区风资源分布情况。
西北地区风资源丰富地带主要集中在甘肃、新疆、宁夏、青海各省,其中甘肃的瓜州和玉门,新疆的阿拉泰、哈密和乌鲁木齐,宁夏的吴忠、银川和中卫,青海海西自治州的风资源最为丰富。
甘肃的瓜州和玉门地区年平均风速在7.0m/s~8.0m/s。
新疆阿拉泰、哈密和乌鲁木齐风能较好的地带年平均风速可达7.5m/s以上。
宁夏吴忠和银川年平均风速约7.0m/s左右,中卫市相对较小,约6.5m/s。
青海海西自治州的年平均风速在6.3m/s~7.1m/s之间。
东北地区黑龙江的大庆、哈尔滨、佳木斯、牡丹江和伊春等地具有相对较好的风能资源,其中牡丹江地区的年平均风速在7.5m/s左右。
吉林省白城、四平和松原地区的风资源较为丰富,年平均风速在6.5m/s~7.5m/s之间。
辽宁的瓦房店、彰武、康平和法库地区的风资源较好,也是目前辽宁省风电项目比较集中的地区。
内蒙古的通辽、赤峰、锡林郭勒的部分地区风速超过8.5m/s。
华北地区的河北省北部和内蒙古部分地区风资源最为丰富,主要集中在张家口、乌兰察布一带,风速基本在7.5m/s以上,开发价值较大。
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沿海地区蕴含的可开发风能非常丰富。
其中山东的东营、威海、烟台,江苏的南通、盐城,浙江的宁波、台州和舟山,福建的福州、莆田、漳州,广东潮汕、江门、阳江和湛江的海域附近风能资源最为丰富。
山东和江苏沿海年平均风速基本在6.0m/s~7.0m/s,福建沿海地区年平均风速相对较大,基本在7.0m/s~8.0m/s之间。
云贵高原由于海拔较高,又属于暖湿气流交汇地区,风资源比较丰富。
该区域风况较好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云南的楚雄、大理和贵州的毕节、六盘水等地。
其中楚雄和大理地区的风速可达8.0m/s以上。
内陆的一些大型湖泊江流附近风能也较丰富,如鄱阳湖附近较周围地区风能要大,江西九江和湖北孝感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风速能达到6.5m/s。
综上所述,我国的风能资源分布总体呈现北方优于南方,沿海优于内陆的特点,其中西北、东北、华北地区以及东南沿海是我国风资源最为丰富与集中的两个地区,其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内陆地区风资源相对匮乏,分散不集中,但个别地区,如大型湖泊江流、高原等,由于特殊地形地貌的影响,会形成局部风资源丰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