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为何能创史上最繁荣时代
宋朝商品经济繁荣的原因

宋朝商品经济繁荣的原因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宋朝期间,商品经济
发展繁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之一。
宋朝商品经济繁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政府的政治结构比较完善,政府的管理体系得到了改进。
宋朝的官员职权分明,
舆论自由,政治稳定,经济管理改革也逐渐展开,这都有利于市场的发展。
二是宋朝的贸易环境比较活跃,国家实行宽松的外贸政策,鼓励外商来汴京投资贸易,逐渐形成了与两宋外国贸易联系的海上航线,东边游牧民族之间的贸易也活跃起来,兴起
了丝绸之路贸易,推动了宋朝商品经济的繁荣。
三是宋朝出现了一些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新思想,宋朝新思想家们提出了改革财政、发
展农业、拓宽外贸等一系列观点,这一思想指导了宋朝的经济发展。
四是宋朝的军事政策也非常重视商品经济的发展,在胡人入侵之后,在军事和外交上
采取了宽厚的政策,创造了宋朝繁荣的良好外交环境,有利于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
五是医药、造船业和农业等新技术的发展及水沟疏浚等一系列技术进步,让宋朝商品
经济发生了重大改变,使生产力大大提高,有利于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
总之,宋朝商品经济的繁荣,主要是由于宋朝政府的改革,加上宽松的外贸政策,新
思想的指导,军事外交宽厚政策,以及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共同作用,这些都为宋朝商品经
济的发展构成了良好的环境。
历史趣谈:宋仁宗赵祯:细数中国第一仁君的那些善政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宋仁宗赵祯:细数中国第一仁君的那些善政导语:由于被宋朝羸弱的名声连累,宋仁宗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出名,但却是资深史学家公认的真正担得起“仁”字的明君。
民间传说“狸猫换太子”的太子由于被宋朝羸弱的名声连累,宋仁宗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出名,但却是资深史学家公认的真正担得起“仁”字的明君。
民间传说“狸猫换太子”的太子就是他。
首先是有“仁心”。
他吃饭的时候吃到砂子,故意盖着碗,不让人看见。
皇后问何故,他说这事要泄露了,御厨估计就要遭罪了。
晚上批阅奏章,突然觉得饿了,想喝一碗羊肉汤,皇后要去弄,他又制止,说今天要是喝了这碗羊肉汤,以后御膳房就会形成定例,每天都会杀一头羊来准备着,太浪费了。
他年少的时候刘太后垂帘听政,有当武则天的野心,少数趋炎附势之徒大加造势。
后来他亲政,这些人相继被告发,他不当回事,反而擢升了部分有真才实学的人。
他的仁心到了什么程度,后宫嫔妃刘氏给他戴了绿帽子,他愤怒至极,但下不了杀手,只是把她打发到尼姑庵出家了事。
其次是讲“仁义”。
宋仁宗严格遵守了宋朝“不杀上书言事者和士大夫”的祖训,大量提拔有识之士甚至是异见人士。
大文豪苏轼在进士考试卷里面举例说有人传言皇上沉迷歌舞,不关心百姓疾苦。
主考官认为苏轼道听途说,污蔑皇帝,要严加惩处。
宋仁宗看了之后说,一个读书人有这样进言的气魄,应该提拔。
四川有个秀才写反诗,鼓动成都太守独立。
太守吓得赶紧抓了秀才。
宋仁宗说,这不就是泄泄愤嘛,给个官给他吧。
胸怀至此。
他想给自己的老丈人搞个官职,结果被包拯极力反对。
包拯拦着他不让下朝,口水都溅到他的脸上。
他没有办法,只能屈服。
包拯不仅没有受到打击,还得到了重用。
在他的治下,欧阳修、狄青、包拯、司马光、王安石、富弼、韩琦、文彦博、曾公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上最“好人”的皇帝,创造了最繁华的时代!

历史上最“好人”的皇帝,创造了最繁华的时代!本文导读:《宋史》记载:“京师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与小儿,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当他的死讯传到洛阳时,市民们也自动停市哀悼,焚烧纸钱的烟雾飘满了洛阳城的上空,以致“天日无光”。
他的死甚至影响到了偏远的山区,当时有一位官员前往四川出差,路经剑阁,看见山沟里的妇女们也头戴纸糊的孝帽哀悼皇帝的驾崩。
宋仁宗赵祯驾崩的讣告送到辽国后,“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时为辽国君主的辽道宗耶律洪基也大吃一惊,冲上来抓住宋国使者的手号啕痛哭,说:“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
”又说:“我要给他建一个衣冠冢,寄托哀思。
”宋仁宗之后,当王安石变法失败,宋神宗赵顼又恢复了祖父宋仁宗赵祯温和的改良做法时,辽国君主急忙召集将领,说:“不许再去边界惹事了,宋朝又回到了仁宗的路上”。
直到700年后,自我感觉甚为良好、看谁都比自己差一大截的乾隆皇帝,也不得不承认:平生最佩服的三个帝王,除了其祖父康熙,另外两个就是唐太宗和宋仁宗了。
宋仁宗是历代帝王中屈指可数的明君圣主,他是北宋第四个皇帝,也是大宋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做了42年。
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陈寅恪言所说的“造极”的“赵宋之世”,主要是指宋仁宗统治时期。
中国古文唐宋八大家之中,光是北宋就占了六家。
这六家(三苏、欧阳修、曾巩、王安石)又都活跃在仁宗时代。
中国的四大发明中,有三大发明——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都出现于仁宗时代。
宋仁宗为何能创史上最繁荣时代?这与他胸怀仁义、宽厚待人的行事风格有关。
雅量能容,士大夫乐园苏辙是大文豪苏轼的胞弟,他们哥俩与其父苏洵,在“唐宋八大家”中就占有了三席。
嘉佑二年(1057年)。
苏辙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
在这次晋级进士的考试中,年轻气盛、心忧天下的苏辙在试卷里写道:“我在路上听人说,在宫中,美女数以千计,终日里歌舞饮酒,纸醉金迷。
宋代文化繁荣原因探析

宋代文化繁荣原因探析宋代(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也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
宋代文化繁荣的原因可以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思想等多个方面进行探析。
首先,宋代政治的稳定和为文化繁荣创造了条件。
北宋时期,政治封建中央集权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各种制度得到完善,使得政治环境相对稳定。
政治制度的也为文化繁荣提供了契机。
北宋王室对文化的重视,特别是赵匡胤、赵昀等皇帝对文人的赏识和宠爱,使得文人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和鼓励,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其次,宋代经济的繁荣为文化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
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农业生产、手工业和商业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城市的兴起和商业的繁荣,使得城市中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得以推动。
商业的发展也为文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使得他们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文化创作。
再次,宋代社会的变革也为文化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北宋时期,社会上士绅地位的上升,士人的地位得到提升,社会等级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士人对文化的崇尚和追求,促进了文化繁荣的发展。
此外,宋代的科举制度也提供了一种机会,使得士人可以通过考试来获得官职,从而提升地位和财富。
这一创造性的制度也激发了人们学习和创作的热情,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最后,宋代思想的发展也为文化繁荣做出了贡献。
宋代是中国儒家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儒家经典的研究和评注取得了重大进展。
程朱理学的兴起,推动了儒家经典的研究和思想的发展,使得文化繁荣得以推动。
此外,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也为文化的多元性提供了空间,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综上所述,宋代文化繁荣的原因可以归结为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社会的变革以及思想的发展。
这些原因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宋代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北宋经济繁荣的主要原因有什么

北宋经济繁荣的主要原因有什么
北宋时期经济繁荣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生产的发展:北宋时期农业生产得到了显著发展。
主要表现在
两个方面:一是北方迅速推广了种植油料作物,如大豆、菜籽等,使得油
料供应充足,促进了食品加工、制造业等行业的发展;二是推动农田水利
工程的建设,例如金明、永等大型水利工程的落成,提高了农田灌溉和排
水的能力,大幅度增加了耕地的产出。
这些措施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
规模,为经济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手工业和制造业的发展:在北宋时期,由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对农
村工人的鼓励,手工业和制造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主要表现在纺织、制陶、造纸、制盐以及木器等行业。
其中,造纸工艺的突破和油墨技术的进步都
为书籍出版和印刷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推动了文化和学术的繁荣。
4.科技创新和教育的发展:北宋时期,科技创新和教育发展都得到了
重视和推动,为经济繁荣提供了重要支撑。
宋朝聘请了众多著名学者和科
学家,他们的学术贡献和科学发现为社会带来了很多创新。
例如,数学家
杨辉提出了杨辉三角形,物理学家沈括发明了并利用水力机械,使水能利
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同时,北宋时期的科举制度为教育的普及提供
了机会,培养了大批的人才,为经济繁荣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
综上所述,北宋时期经济繁荣的主要原因在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
业和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商业贸易的繁荣以及科技创新和教育的进步。
这
些因素相互作用和互相促进,推动了北宋时期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繁荣。
宋代经济繁荣的原因分析

宋代经济繁荣的原因分析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经济繁荣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分析宋代经济繁荣的原因。
一、农业生产的发展宋代时期,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的发展。
首先,引进了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水乡水稻种植技术,推广了早稻、晚稻双季种植,使得江南地区粮食产量大大提高;其次,细化土地的使用,以土地“分而治之”的方法增加了生产效率,让每块土地都能有效利用;再者,农业工具的改良使得劳动力和时间成本大大降低,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二、商业贸易的繁荣宋代以商贸兴盛而著称,商业贸易的繁荣是宋代经济繁荣的重要原因。
宋代在贸易中受益于地理上的优势,它位于陆上、海上及内河运输系统的交汇处。
随着西方世界的经济繁荣,宋代与西方世界的贸易也日益增加。
汴京的市场规模达到了空前的辉煌,在丝绸、陶瓷、纺织品、食品、药材等方面均十分发达。
三、手工业的发展宋代时期,手工业生产加工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专业技能人才逐渐得到重视。
由于技术的进步,宋代工艺品如瓷器、瓦、木雕、金属器、漆器等在世界商贸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同时,由于宋代国家采用了制造专精商品的方法,生产规模扩大,使得商品的价格得到更广泛的推广以及便利流通从而推动了经济发展。
四、政策的促进宋代的经济繁荣和政策有很大的关系。
一方面,“开发土地”政策和“育才政策”激发了百姓的生产热情,并增加了农业产出和智力人才,从而推动了经济的繁荣;另一方面,宋代还推出了深受商家欢迎的钞票与交子,改变了以往的钱银交易习惯,降低了流通成本,提高了贸易活动的效率。
综上所述,宋代的经济繁荣是由农业生产、商业贸易、手工业生产、政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从不同的角度推动了宋代经济的发展。
为何历史学家将宋朝视为中国历史上的中兴时期

为何历史学家将宋朝视为中国历史上的中兴时期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被历史学家普遍视为中国历史上的中兴时期。
这一评价是基于多个方面的原因,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详细探讨为何历史学家将宋朝视为中国历史上的中兴时期。
一、政治方面宋朝政治方面的特点是建立了高度中央集权的官僚体制,统一的行政管理与司法制度,以及完善的考试选拔制度。
这一体制的建立,使得政治上的稳定与各项制度的顺畅运行成为可能。
宋朝通过完善的官僚体制,实现了政治权力的高度集中,有效地统治了国家。
同时,宋朝的政治制度还体现了对文人的重视,通过科举制度选拔人才,为后来的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经济方面宋朝的经济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在农业方面,宋朝推进了水利建设,积极开发水稻种植,使得农业生产水平大大提高。
此外,宋朝还注重发展手工业与商业,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贸易的兴旺。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宋朝的市民阶层得到了迅速壮大,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提供了动力。
三、军事方面宋朝的军事制度得到了改革与强化,军队数量得到扩充,装备也得到了改进。
宋朝注重防御建设,例如修筑了长城和运河等重要建筑,提升了国家的防御能力。
与此同时,宋朝还注重海外航海活动,提高了海权,加强了海军力量。
这些军事上的改善以及外交上的灵活运用,使得宋朝在国际舞台上得到了更多的尊重,保障了国家的安全。
四、文化方面宋朝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巅峰时期之一。
在文化上,宋朝注重教育普及,推行子孙不敢不敬师傅,探讨罪状论,发展了科学技术与哲学思想,并且留下了丰富的文学作品与艺术作品。
宋代文人学士争相应科举制的需求著书立说,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水平,开创了许多文学流派。
同时,宋代还涌现了许多文化名人,如苏东坡、黄庭坚、蔡襄等,这些文化名人的活动为宋朝的文化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综上所述,历史学家将宋朝视为中国历史上的中兴时期是合理的。
中国历史上最繁荣时代 北宋典范皇帝宋仁宗

中国历史上最繁荣时代揭秘北宋典范皇帝宋仁宗导读:宋仁宗(1010年—1063年),北宋第四位皇帝。
身为皇帝,集天下大权于一身,生杀予夺,全在其一念之间。
然而,他并没有胡乱妄为,而是严于律己,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代,甚至为后世皇帝所敬仰。
那么,宋仁宗,他是如何做到的呢?公元1063年农历三月,54岁的宋仁宗去世了,大宋朝野上下莫不哭号,举国哀痛。
《宋史》记载:“京师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与小儿,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当他的死讯传到洛阳时,市民们也自动停市哀悼,焚烧纸钱的烟雾飘满了洛阳城的上空,以致“天日无光”。
他的死甚至影响到了偏远的山区,当时有一位官员前往四川出差,路经剑阁,看见山沟里的妇女们也头戴纸糊的孝帽哀悼皇帝的驾崩。
宋仁宗赵祯驾崩的讣告送到辽国后,“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时为辽国君主的辽道宗耶律洪基也大吃一惊,冲上来抓住宋国使者的手号啕痛哭,说:“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
”又说:“我要给他建一个衣冠冢,寄托哀思。
”宋仁宗之后,当王安石变法失败,宋神宗赵顼又恢复了祖父宋仁宗赵祯温和的改良做法时,辽国君主急忙召集将领,说:“不许再去边界惹事了,宋朝又回到了仁宗的路上”。
直到700年后,自我感觉甚为良好、看谁都比自己差一大截的乾隆皇帝,也不得不承认:平生最佩服的三个帝王,除了其祖父康熙,另外两个就是唐太宗和宋仁宗了。
宋仁宗是历代帝王中屈指可数的明君圣主,他是北宋第四个皇帝,也是大宋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做了42年。
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陈寅恪言所说的“造极”的“赵宋之世”,主要是指宋仁宗统治时期。
中国古文唐宋八大家之中,光是北宋就占了六家。
这六家(三苏、欧阳修、曾巩、王安石)又都活跃在仁宗时代。
中国的四大发明中,有三大发明——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都出现于仁宗时代。
宋仁宗为何能创史上最繁荣时代?这与他胸怀仁义、宽厚待人的行事风格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身冷汗,认为这是明目张胆地煽动造反,把他缚送京城,请朝廷制裁之。
按照历朝历代的律条,对这个口出不逊、有“煽动造反”之嫌的读书人,即使不按“谋大逆”严惩,起码也得按“危害国家安全”治罪。
谁知宋仁宗对这样的事情,有自己独特的看法。
他就事论事地说:“这是老秀才急于要做官,写一首诗泄泄愤,怎能治罪呢?不如给他个官”。
于是,这个读书人被授予了司户参军的职位。
纵观数千年历史,作为一个封建帝王,宽容苏辙的事,或许有人能做到,但宽容四川秀才的事,恐怕只有宋仁宗做到了。
这说明宋仁宗很理性,能够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使对“煽动造反”的,也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明辨是非,分清是真要造反,还是发牢骚。
然后做出符合事实的判断,做出明智的决定。
高丽王朝,简称高丽又称王氏高丽,是朝鲜半岛封建王朝之一。
918年后高句丽国弓裔王的部将王建推翻弓裔建立高丽国,定都于自己的家乡开京(即今朝鲜开城)。
高丽王朝同建于960年的我国北宋王朝有着密切的友好关系,岁岁向北宋进贡。
有一次,出使北方的使者报告说高丽的贡物越来越少了,要求出兵教训高丽。
仁宗说:这只是高丽国王的罪过。
现在出兵,国王不一定会被杀,反而要杀死无数百姓。
所以最终置之不理,没有去诉诸于武力。
打铁必须本身硬。
宋仁宗不光对其臣民仁慈宽厚,身为九五至尊,他对自己的要求也是非常严格,从不因自己身居高位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史书中记录了他大量严于律己的故事。
有一次,宋仁宗在散步,时不时的就回头看,随从们都不知道皇帝是为了什么。
宋仁宗回宫后,风风火火地对嫔妃说道:“朕渴坏了,快倒水来。
”嫔妃觉得奇怪,问仁宗“为什么在外面的时候不让随从伺候饮水,而要忍着口渴呢。
”宋仁宗回答说:“朕屡屡回头,但没有看见他们准备水壶,如果我要是问的话,肯定有人要被处罚了,所以就忍着口渴回来再喝水了。
”对属下能如此细致入微之体恤,真是一个很有人情味的好领导。
坚持原则善听劝诫据宋人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一〉记载,名臣夏竦死后,赵祯打算给他一个谥号“文正”。
夏竦曾两度担任枢密使(国防部长),并著有文集百卷、《策论》十三卷、《笺奏》三卷、《古文四声韵》五卷、《声韵图》一卷,其中《文庄集》三十六卷等收入《四库全书》。
也算是一个文武兼备的“帝管干部”。
夏竦还知人善任,能任用人才。
范仲淹不得志时,夏竦见他是个难得的人才,在夏竦任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时,保荐范仲淹任副使,使范仲淹与韩琦成为他的左右手。
范仲淹给夏竦写了封《谢夏太尉启》,启中说:“深惟山野之材,曷副英豪之荐。
”不料,负责官员考核的刘原父说:“给谥号是我们主管部门的事,我们挺负责的,你怎能侵犯我们的权利?再说,夏竦也不够格。
”司马光也上书,说:“文正”的称号太高。
于是,赵祯收回成命,同意将谥号改为“文庄”。
皇帝想给大臣一个好听点的“荣誉称号”,要是搁在其他朝代,是非常容易的一件事。
但宋仁宗却碰壁了,而且他再碰壁后从善如流,并没有固执己见。
这说明,宋仁宗十分尊重主管部门的意见,既不越俎代庖,也不刚愎自用。
宋人朱弁的《曲洧旧闻》里载有一个宋仁宗拒吹枕头风的故事。
某日退朝后,宋仁宗回到寝宫,脱下帽子直嚷头痒,让内侍赶紧把专门给他梳头的女官叫来。
女官在给仁宗梳理头发的时候,看到他怀里有文书,就问是甚么事情。
仁宗答说:“最近下雨不止,朝中谏官认为是阴气太盛所致,故上书让宫里裁减嫔妃侍从的人数。
”女官听了以后很不屑地说:“那些宰相和御史,家里多的是歌姬舞女,即使普通的官员,只要官职稍一如意,也会增置歌姬舞女的人数,皇上身边不过就几个人,他们就大喊‘阴气太盛’,要求裁减,难道只许他们自己逍遥快活?”“这个建议必须执行吗?”宋仁宗听后没说话。
女官又问:宋仁宗回答说:“谏官的建议,哪能不执行?”女官仗着自己平时为仁宗宠爱,认为再怎么裁减也轮不到自己,于是赌气说:“如果一定要执行的话,就请皇上先把奴家给裁掉。
”宋仁宗当即站起身,让掌管嫔妃名册的内侍马上携带名册到后花园来,并下令看门者,即使是皇后前来也不准进入后花园。
不一会仁宗就传下命令,让梳头的女官以下共三十人,尽快携带私人物品从内东门出宫,事情办好之后,马上回奏,速速办好。
当时已是吃饭时间,皇后为了不耽误仁宗吃饭,亲自去督办这件事。
直到接到回奏,仁宗才开始吃饭。
其间,皇后始终不敢问原因,直到饭后喝茶,皇后才小心翼翼地问:“梳头的女官是皇上平日最为恩幸宠爱的人,为何第一个就把她裁减出宫?”仁宗说:“这人劝我不要接受谏官的建议,怎能把她留在左右?”后来,皇后时常以此事告诫宫中的嫔妃宫女,让她们不要乱说话,更不要干预政事,不然就像梳头的女官那样,为皇上所不容。
赵祯的善于纳谏还成全了千古流芳的青天大人包拯。
包拯实在是政治清明的产物。
如果赵祯不清明,不可能有包青天产生的政治环境。
在包拯担任监察御史和谏官期间,他屡屡犯颜直谏,唾沫星子都飞溅到赵祯的脸上,但赵祯一面用衣袖擦脸,一面还是接受了他的建议。
有一次,包拯在朝堂上要拿掉三司使(相当于国家计委主任兼财政部长)张尧佐的职务,理由是他平庸了些。
张尧佐是赵祯宠妃张氏的伯父。
包拯把奏章递上去了,赵祯也有点为难。
最后他想了个变通的办法,就是让张尧佐去当节度使。
没想到包拯还是不愿意,且谏诤更加激烈。
赵祯有些生气地说:“岂欲论张尧佐乎?节度使是粗官,何用争?”包拯的回答更加不客气:“太祖、太宗皆曾为之,节度使恐非粗官。
”赵祯只好罢了。
不管是遭到反唇相讥,还是被喷上一脸唾沫星子,赵祯都很清醒、很民主。
他不认为这样会龙威尽失,凡是能接受的,他就接受;一时不能接受的,他就不理不睬。
但他对提意见者绝不打击报复,有时甚至会安抚有加。
张尧佐最终没能当成节度使。
赵祯回到后宫,对张贵妃“汝只知要宣徽说了一句现在看来还很具政治远见的话:使、宣徽使(史载,仁宗情急之下把节度使说成了宣徽使),汝岂知包拯为御史乎?”人尽其才硕果累累宋仁宗一辈子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变法,因为只有变法才能改变积贫积弱的现象,才能富国强兵。
可是做了长期准备工作的“庆历变法”很快就失败了。
对于皇帝,我们也不能只凭成败论英雄。
这位仁宗皇帝确实是有不少事情没有做成,但是他一辈子认定了一个目标,就孜孜不倦地做下去,这也很不容易。
他还没有亲政,就发现了范仲淹是个人才,总想加以重用。
“庆历变法”失败,他并没有灰心,在侬智高入侵广南州郡之时,他又突破人事制度,力排众议,破格任用士兵出身的大将狄青为统帅,平定了侬智高之乱。
在西北边疆战事不利之时,在南方获得一次大捷,也足以振奋人心。
在狄青受到排挤而去职之后,他又支持包拯在开封府秉公执法,反对权贵横行。
在他去世的两年前,他又重用王安石,任为知制诰,酝酿再来一次规模更大的变法。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知识分子在创造精神财富的时候,特别需要精神上的宽松,仁宗时代是一个知识分子精神上特别宽松的时代,所以文学艺术事业都很发达。
中国古文唐宋八大家之中,光是北宋就占了六家。
这六家(三苏、欧阳修、曾巩、王安石)又都活跃在仁宗时代,宋代官员待遇比较优厚,退休之后能够优游林下,吟诗作文。
这种厚禄制度,使得官员没有后顾之忧,能够安心创作,所以文学艺术,成果累累,能够流传万世。
宋代以科举取士,政府官员都是文学之士,在仁宗晚期,富弼、韩琦、文彦博、曾公亮相继为相,欧阳修参加政事,包拯为枢密院副使,司马光知谏院,王安石知制诰,真正称得上人才鼎盛,君子满朝。
这样的事,历代只有宋代才有,宋代只有仁宗时代才有。
中国的几大发明中,能把整个世界推向近代化的三大发明——活字印刷术、火药、罗盘,都出现于仁宗时代。
公元1041至1048年的仁宗庆历年间,淮南路蕲州蕲水县(今湖北英山县)的布衣毕升发明了「陶活字印刷术」,他是印刷工人出身,自然是无官无职的老百姓。
正因为当时文化事业发达,有大量印书的需要,才促成了这样一件重大发明。
不久,山东农民王祯又发明了“木活字印刷术”,无锡布衣华燧又发明了“铜活字印刷术”。
以后,活字印刷术传入朝鲜、越南,十五世纪传入欧洲,德国第一次用活字印刷《圣经》是公元1456年,比毕升时代晚了四百年。
火药用为武器,首先记载於《武经总要》一书,这是由仁宗时代曾公亮、丁度等人编纂的。
从此,世界就由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
南宋的虞允文在采石矶大破金兵,就曾经使用过霹雳炮。
宋仁宗时代的进士沈括是个博学多才的大科学家,他对天文、历法、物理、数学、医学、音乐无不精通,而最重要的发明,则是用於航海的指南针。
公元1119年,宋代朱彧在《萍州可谈》一书中写到,当时广州的海船出海,遇到阴雨,就用指南针指示方向,这是个世界航海史上最早使用指南针的记载。
沈括在《梦溪笔谈》一书中说:根据他的计算结果,指南针所指的方向是朝南而微微偏东。
他把指南针的偏向,叫做磁偏角。
英国人到了十七世纪才发现这种现象,比沈括时代迟了四百多年。
一个善待臣民,又善于接受谏诤的皇帝,肯定是会赢得朝野热爱的,甚至会得到敌国的敬重。
宋仁宗之后,当王安石变法失败,宋神宗赵顼又恢复了祖父宋仁宗赵祯温和的改良做法时,辽国君主急忙召集将领,说:“不许再去边界惹事了,宋朝又回到了仁宗的路上”。
可见辽国人对宋仁宗赵祯敬畏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