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不退位减法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二章《不退位减法》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二章《不退位减法》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章《不退位减法》教案学子佳音教育为了帮助学生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一、复导入教师通过快速算术题的比赛引入复环节,帮助学生回顾已学知识。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奥运金牌榜情境图,引导学生提出减法问题,并梳理出三个不退位减法问题,以此作为学生探究的基点。

同时,教师让学生感受爱国主义教育。

三、探究算法,明确算理教师让学生自选问题,分组探究,并尝试列式。

随后,回顾加法笔算方法,尝试列出竖式。

教师利用圆片帮助学生理解圆片在不同数位上的含义,并利用圆片进行算术计算。

最后,学生进行组内交流,全班反馈。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学生可以借助圆片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并在情境中体验减法计算的价值,在探究中培养迁移类比推的能力,同时感受爱国主义教育。

各组摆好后,组内分别进行讲解。

2)这个问题很重要,因为它关系到我们的未来。

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因为它与我们的未来息息相关。

3)我们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完成这项任务,因为它很复杂。

由于任务的复杂性,我们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完成它。

4)在会议上,他发表了一个演讲,但是没有得到很多的反响。

他在会议上发表了演讲,但并未引起太多反响。

5)这个计划需要经过一番讨论和修改,才能最终确定。

这个计划需要经过讨论和修改后才能最终确定。

6)这篇文章有很多拼写和语法错误,需要进行仔细的校对。

这篇文章存在许多拼写和语法错误,需要进行仔细的校对。

二年级上册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不退位减》

二年级上册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不退位减》

2024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不退位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学生能够正确运用竖式进行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并得出正确的结果。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培养其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练习和反思,总结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规律,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其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其数学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运用竖式进行计算。

三、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不退位减法中借位与不退位的区别,正确进行竖式计算。

四、教学资源•教学课件或黑板•小棒、计数器等辅助教具•练习纸、铅笔等学具五、教学结构设计1.复习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复习整十数减整十数及一位数减一位数的减法,为新课学习做铺垫。

•创设生活情境,如购物找零、比较数量差等,引出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需求。

2.初读课文识记生字•如果教材中有相关文字描述,指导学生阅读并识记与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相关的生字词汇。

3.整体感知理清层次•通过观察例题,引导学生整体感知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结构。

•帮助学生理清计算步骤和思路,明确不退位减法的计算规则。

4.教学活动•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尝试用竖式进行计算。

•教师演示:教师用竖式演示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强调对齐数位和正确计算。

•学生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目,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5.总结拓展•总结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

•拓展其他类似的减法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

六、板书设计《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不退位减》一、不退位减法概念- 两位数减两位数,个位与个位相减,十位与十位相减- 被减数每一位上的数都大于或等于减数对应位上的数,不需要借位二、竖式计算步骤1. 对齐数位2. 从个位开始减3. 计算结果三、例题演示- 展示例题计算过程四、练习题目- 列出几道练习题七、课后反思•反思学生在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计算过程中的表现,是否掌握了竖式计算的方法和步骤。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二章《不退位减法》教学指导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二章《不退位减法》教学指导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章《不退位减法》教学指导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减法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运算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数学符号:“-”的含义和运用。

2. 不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

3. 练题和题解答。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3.1 教学重点1. 帮助学生理解“-”符号的含义和运用。

2. 引导学生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2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减法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引导学生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运用于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本章教学采用以下方法:1. 示范教学法:教师通过示范演示不退位减法运算步骤,引导学生模仿并掌握。

2. 合作研究法: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通过合作解决减法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情景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情景设置,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和动力,提高研究效果。

五、教学步骤5.1 引入新知教师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回顾加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然后引出减法的问题。

5.2 讲解减法符号和运算法则教师简单明了地解释“-”符号的含义和运用,并教授不退位减法运算法则。

5.3 示范演示不退位减法的步骤教师结合实例,示范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步骤和思维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和模仿。

5.4 个别辅导和小组合作练教师根据学生的水平和程度,进行个别辅导,并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解答题,加深理解和巩固记忆。

5.5 提出应用问题教师通过提出生活中的应用问题,引导学生将不退位减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研究的实用性。

六、教学评价本章的教学评价主要采用以下方式:1. 练题评价:通过布置和解答练题,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

2. 情景评价:观察学生在情境设置中运用不退位减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

3. 课堂表现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评估学生的研究积极性和态度。

七、教学资源1.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

2.2.1不退位减法(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2.2.1不退位减法(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2.2.1不退位减法(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运用。

2.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不退位减法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不退位减法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2. 教学难点:理解不退位减法的计算原理,熟练进行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复习退位减法,引导学生发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 提问:我们在学习退位减法时,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2. 讲解新课- 讲解不退位减法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 通过具体例子,展示不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

- 引导学生总结不退位减法的计算规律。

3. 练习巩固- 设计不同类型的不退位减法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 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计算心得。

4. 应用拓展- 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不退位减法解决问题。

- 引导学生将不退位减法与其他数学知识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反馈-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学习收获。

- 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日常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不退位减法解决,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 通过课后作业和练习,了解学生对不退位减法的掌握程度,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七、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不退位减法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运用不退位减法的能力。

3. 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合作学习能力。

八、教学资源1. 课本、练习册等教材资源。

2. 网络资源,如教学视频、在线练习等。

3. 学生作品展示,如课后作业、实际问题解决案例等。

九、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个性化指导。

笔算减法—不退位减法(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笔算减法—不退位减法(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笔算减法—不退位减法(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笔算减法中的不退位减法。

一、教学内容我们以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36页例1和第37页的练习为例。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不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不退位减法是指在减法运算中,被减数的某一位小于减数的相应位时,不需要向前一位借位,直接在个位上进行减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不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不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而如何在实际问题中正确运用不退位减法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不退位减法,例如:“小明有23个苹果,他吃掉了5个,还剩多少个?”2. 例题讲解:我会用PPT展示第36页的例1,并详细讲解不退位减法的笔算过程。

例如,34减去12,个位上的4小于2,所以不需要向前一位借位,直接在个位上做减法,得到2。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立即给出一些不退位减法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场练习。

4. 小组讨论:我会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在练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互相学习和进步。

六、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写出不退位减法的笔算步骤,以及一些关键的提示词语,如“不退位”、“直接减”等,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23减去8等于多少?2. 45减去17等于多少?答案:1. 23减去8等于15。

2. 45减去17等于28。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不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如果发现有学生还不太明白,我会个别辅导他们,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同时,我也会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练习题,让他们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刚才的分享中,我提到了教学过程中的几个重点和难点,现在我想对这些重点和难点进行进一步的补充和说明。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2.1 《不退位减》教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2.1 《不退位减》教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2.1 《不退位减》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掌握十以内的不退位减法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能够灵活运用不退位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十以内的不退位减法计算方法。

•难点:运用不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

2.教具:小棋盘、小卡片、数字卡片。

3.课件:准备展示不退位减法的相关图片或动画。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复习1.教师可以通过口算的方式让学生快速回顾十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第二步:引入1.出示不退位减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不退位减法的应用场景。

2.引导学生探讨不退位减法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第三步:讲解和示范1.详细讲解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步骤。

2.通过示范几个例题,让学生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运用技巧。

第四步:练习1.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小组或个人完成,并相互讨论核对答案。

2.引导学生应用不退位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五步:拓展1.鼓励学生设计一些简单的不退位减法问题,与同伴分享并交流解题思路。

2.利用实物进行不退位减法的拓展练习,加深学生对不退位减法的理解。

五、课堂小结1.整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强化学生对不退位减法的记念。

2.鼓励学生勇于思考,提出问题和探索解决方法。

六、作业布置1.布置不退位减法的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不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七、板书设计•不退位减法•计算步骤•例题:10-4=6八、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不退位减法展开,针对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设计了多种教学活动。

通过课堂教学,学生积极参与,掌握了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多加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不退位减法。

笔算(不退位减)(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笔算(不退位减)(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笔算(不退位减)(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 不退位减法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 教学难点:理解不退位减法的计算原理,熟练运用计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教具或者实物,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发现并总结不退位减法的计算规律。

(2)教师示范并讲解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明确计算步骤。

(3)学生分组讨论,交流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3.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一些不退位减法的计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2)学生互相交换练习本,互相批改,互相讨论,纠正错误,提高计算准确性。

4. 应用拓展(1)引导学生运用不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教师出示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运用不退位减法进行解答。

5. 总结反馈(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2)学生反馈本节课的学习感受,提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给予解答和指导。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笔算(不退位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了计算准确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5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5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5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 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时教学内容为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学生将通过学习,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规则,并能熟练进行计算。

教学目标1. 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能够正确进行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

3.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规则。

2. 正确进行计算,避免错误。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展示计算过程和示例。

2. 学生准备练习本和笔,进行计算练习。

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示例,引导学生理解计算规则。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包括不退位的处理方式。

3. 示例: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更多示例,帮助学生巩固计算规则。

4. 练习:学生进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计算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分享经验。

6. 总结:教师总结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规则和注意事项。

板书设计1. 板书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2. 板书内容: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规则、示例和练习题。

作业设计1. 练习题:学生完成练习本上的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题。

2. 挑战题:学生尝试解决一些更复杂的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题。

课后反思本课时教学内容较为简单,学生能够快速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但在练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存在计算错误的情况,需要个别指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的练习题和示例,帮助学生巩固计算规则,提高计算准确性。

同时,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经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重点细节:教学难点教学难点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难点是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或技能。

在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教学难点是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规则,并能够正确进行计算,避免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退位减
【学习内容】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8页例1
【课程标准陈述】
能计算两位数的加减法。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学习目标】
1.结合奥运会金牌数的情境,会找条件,能提出与减法有关问题,借助圆片直观学具的操作、交流,理解不退位减法的算理。

2.通过摆圆片、说过程,学会用列竖式计算的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知道差的个位是0时,要用“0”占位,感受到两位数减两位数与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有着密切的联系。

3.通过巩固练习,能比较熟练地列竖式计算10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

【学习重点】
借助圆片直观学具的操作、交流,理解不退位减法的算理。

通过摆圆片、说过程,学会用列竖式计算的方法。

【学习难点】
借助圆片直观学具的操作、交流,理解不退位减法的算理。

【评价活动方案】
1.通过“奥运金牌榜”情境图,在美国和俄罗斯所得金牌数的比较中引出减法算式,来评价学习目标1。

2.通过摆一摆,直观的学具操作,观看直观图的笔算过程,理解笔算减法的算理,来评价学习目标2。

3.通过“做一做”观看直观图写竖式计算和用竖式计算的练习,巩固笔算减法的注意事项,来评价目标3.
【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评价目标1)
同学们,你们知道奥动会吗(知道!)
奥运会是世界规模最大的运动会,每4年举办一次。

我们中国曾经申办过一次,大家想不想看当时的情境(出示图片)
这这真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在这届奥运会上,中国获得51枚金牌,首次位列夏季奥运会金牌榜第一名,现在我们一起看看金牌榜前五名。

课件演示“奥运金牌榜”情境图。

通过看图,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中国51枚、美国36枚、俄罗斯23枚、英国19枚、德国16枚)
二、探究新知
1.根据情境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金牌美国比德国多多少枚金牌德国比英国少多少枚金牌)2.交流算法,理解算理。

各组选题,尝试列式(36—23=)
怎样计算呢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

预设:
a口算,方法:30-20=10,6-3=3,10+3=13
b可能会有学生竖式计算。

重点研究竖式计算的方法。

用竖式怎样算呢拿出数位板用圆片摆一摆,再列式。

学生展示。

(用圆片表示36,再去掉23,观察还剩13。

尝试列竖式。


个位和十位上的圆片代表的含义是否一样(个位上的圆片代表几个一,十位上的圆片代表几个十)
在个位划去两个圆片、十位划去三个圆片,一共划去的数是多少剩下的数是几(划去23,剩下13)
根据列出的竖式全班交流竖式怎么写
谁跟谁对齐(相同数位对齐)
先算什么(先算个位,再算十位)
列算式要注意什么同桌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①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
②遇到结果的个位是0时要占位。

③遇到结果的十位是0时不用写。


三、尝试练习
1.教材第18页“做一做”第一题,根据数位上的圆片计算。

先想一下减法的竖式怎样写(相同数位对齐,然后从个位算起)
在竖式上写出答案后不要忘记再把答案写到横式里。

2.“做一做”第二题,计算结果中的个位和十位有0时的处理。

想:个位上得几怎样写(个位相减得0,结果的个位写0)
十位上得几怎么办(十位相减得0,结果的十位不写0)
四、巩固应用,深化理解
在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大猴子摘了65个桃子,送给小猴子23个后,
还剩下几个桃子应该如何列算式计算我们帮帮他们!注意要写答。

五、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全班交流。

(我知道了减法也可以列竖式计算)
(减法列竖式计算的时候,相同数位要对其,从个位减起)
(我还知道个位相减得零,结果个位上写零;十位相减得零,结果的十位不写零)
大家的收获可真多,希望我们把今天学到的内容不仅可以用到解决数学问题上,还要用它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学习目标检测】
1.笔算。

2.看看蝴蝶下边藏着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