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化工行业)我国煤化工产业概况及其发展方向
煤化工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煤化工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煤化工产业概述煤化工产业指利用煤作为原料制造化工产品的产业。
煤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在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迅速,成为支撑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目前,煤化工产业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煤化工生产国家之一。
煤化工产业现状我国煤储量丰富,是世界上煤产量和储量最大的国家。
煤化工产业产值高、利润丰厚,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煤化工产业实现增加值3.62万亿元,同比增长8.8%。
其中,煤炭加工业增加值2.62万亿元,同比增长7.9%;石油加工业增加值1.57万亿元,同比增长8.0%。
在煤化工产业中,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等产品也愈发受到关注。
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19年,煤制油、煤制天然气产量同比分别增长9.6%和11.1%。
煤化工产业发展前景面对未来,煤化工产业仍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以下从国际趋势、国内政策、科技创新和市场需求四个方面分别进行分析。
国际趋势在国际上,由于环保政策和能源转型需求的加强,传统的石化产业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而煤化工产业正处于崛起期,逐渐成为世界新兴化工行业的重要力量之一。
中国作为煤化工生产的领先国家,将有更多的机会和发展空间。
国内政策在国内政策上,近年来,环保政策越发严格,煤化工产业迫切需要加快结构性改革,扩大清洁能源生产和使用,加强环保配套建设,提高企业的环保水平。
目前,国家相继推出了众多环保政策,这将会大力促进煤化工产业的转型升级。
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愈发是煤化工产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纳米材料、生物技术等新兴技术的推广应用,尤其是“重大科技专项”等国家级重点项目的投入和实施,必将促进煤化工产业从传统工艺向高端技术和绿色制造的方向转型,提升煤化工产业的竞争力。
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推动煤化工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我国化工产品需求量大、市场空间广阔,加之煤化工产品种类丰富、不断扩大,市场需求将会在未来呈现出更广泛的发展空间。
煤化工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煤化工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煤化工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一、行业概况煤化工行业是以煤炭资源为原料,通过煤炭气化、合成气制备、合成工艺等技术,生产合成气体、合成油、合成油品和化学原料等产品的工业部门。
煤炭是中国的主要能源资源,而煤化工作为煤炭资源的高附加值利用领域,在中国的能源结构转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现状分析1. 市场需求:煤化工产品是能源、化工、材料等行业的重要原料和中间产品,市场需求量大。
尤其是在石油资源短缺的情况下,煤化工产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2. 技术水平:我国煤化工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煤炭气化和合成油技术等方面。
尽管煤炭气化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我国在合成油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应用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3. 政策支持:煤化工产业已被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包括资金扶持、税收优惠、土地政策等,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发展趋势分析1. 提升技术水平:我国煤化工行业应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与国际先进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并消化吸收先进技术,以提高煤化工技术的水平。
2. 加强资源整合:煤炭资源在我国的地区分布不均,煤化工企业应通过与煤炭企业的深度合作,利用地方资源优势,实现资源整合,提高整体竞争力。
3. 产业链延伸:煤化工行业应发展多元化产品,拓展产业链。
通过开发高附加值的化学品、新材料等产品,增加行业的利润空间,提高行业的竞争力。
4. 绿色化发展:煤化工行业应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推动煤化工技术的绿色化发展。
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排放等措施,实现煤化工产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5. 国际市场拓展:煤化工行业应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与此同时,应加强与国际知名企业的合作,寻找合作机会,通过合作提升企业的技术与管理水平。
四、政策建议1. 完善产业政策:加大对煤化工行业的资金投入,提高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创新研究,推动煤化工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

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一、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煤化工产业是指利用煤炭资源进行化学转化和加工,生产出煤化工产品的产业。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对环境保护的要求,煤化工产业在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从煤化工产业的发展规模、技术水平和市场前景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1. 发展规模目前,全球煤化工产业规模庞大。
以中国为例,中国是煤炭资源大国,煤炭资源储量丰富,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
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迅速,已形成为了以煤炭气化、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等为主要技术路线的煤化工产业体系。
2022年,中国煤化工产业总产值达到XX亿元,占全国化工行业总产值的XX%。
2. 技术水平煤化工产业的技术水平是衡量其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目前,煤化工产业在技术创新和装备更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以煤炭气化技术为例,目前已经发展出了多种气化技术,如固定床气化、流化床气化、煤浆气化等。
这些技术在提高煤炭利用率、降低污染排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3. 市场前景煤化工产品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
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等产品在能源、化工、交通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对环境保护的要求,煤化工产品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估计未来几年,煤化工产业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二、煤化工产业发展方向为了实现煤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1. 提高技术水平煤化工产业应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推动关键技术的突破和创新。
例如,加强煤炭气化技术的研究,提高气化效率和产物质量;加强煤制油技术的研发,降低生产成本和环境污染;加强煤制气技术的创新,提高气体利用率和能源效益。
2. 推动产业升级煤化工产业应加强与其他相关产业的合作,推动产业链的延伸和升级。
例如,与石油化工产业合作,发展煤炭与石油的协同加工技术;与新能源产业合作,推动煤炭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
3. 加强环境保护煤化工产业应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我国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14少气贫油富煤是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一大特点,国内煤炭市场低迷,国际油价高位运行,再加上环境污染严重等因素,大力推动煤化工、尤其是新型煤化工快速发展。
随着技术不断突破、产业快速兴起,我国新型煤化工发展整体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但近期,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及国际油价下跌,导致整个行业遭遇历史以来最强冲击,但从保障我国能源安全角度来讲,恰恰体现出煤炭及相关产业的地位和作用,作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主要方向之一,新型煤化工确有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产业发展现状1.技术路线新型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采用先进技术和加工手段制取石油、天然气,以及代替石油天然气、石油制取烯烃、乙二醇、二甲醚等下游产品,新型煤化工产业链如下:图1 新型煤化工产业链2.间接液化、直接液化工艺间接液化是将煤气化并制得合成气,然后通过费托合成法合成,得到燃料油和其他化工产品的过程,工艺流程见图3.直接液化是将煤制成油煤浆,于450℃和10-30MPa压力下催化加氢,获得液化油,并进一步加工成汽油。
柴油机其他化工产品。
图2.间接液化流程图图3.直接液化流程图我国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刘凌云1 周 明2 1.毕节市能源发展技术中心;2.七星关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摘 要】本文阐述了我国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包括工艺技术、产业概况,及产业发展趋势以及所面临挑战,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建议对策。
【关键词】新型煤化工;现状;挑战;对策3.产业不断壮大2017年3月22日发布的《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布局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首次提出了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规划布局方案,即“十三五”期间规划布局内蒙古鄂尔多斯、陕西榆林、宁夏宁东、新疆准东4个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打造世界一流的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
《方案》要求这四个示范区“十三五”期间新增煤炭转化量总量须控制在2000万吨以内(不含煤制油、煤制气等煤制燃料)。
截至2019年,我国已建成煤制油项目8个,总产能达878万吨;煤制烯烃项目18个和甲醇制烯烃项目16个,合计产能达1669万吨;建成煤制天然气项目5个,总产能64.4亿立方米;煤制乙醇项目7个,合计产能85.5万吨/年,煤基甲醇、二甲醚、乙二醇、醋酸乙酯产能分别达到7620万吨(含焦炉煤气制甲醇)、750万吨、806万吨和292万吨,规模稳居全球首位。
煤化工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煤化工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固体燃料及化学品,生产出各种化工产品的工业。
一、煤化工的现状目前,煤化工行业在全球能源领域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尽管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速度在加快,但煤炭作为主要能源的地位在短期内仍难以改变。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煤化工市场之一,其煤化工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对全球能源市场有重要影响。
在中国,煤化工行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创新:近年来,中国煤化工行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如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等工艺技术的不断升级和进步,提高了煤的转化率和产品的质量。
2.产业升级: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和能源结构的调整,中国煤化工行业正在加快产业升级步伐,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3.国际化:中国煤化工企业在国际化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参与国际能源合作、拓展海外市场等。
二、煤化工的发展趋势尽管煤化工行业面临诸多挑战,如环保压力、能源结构调整等,但其在未来仍将发挥重要作用。
以下是煤化工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1.绿色发展: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政策的趋严,煤化工行业将更加注重环保和节能减排,采用先进的清洁煤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2.多元化发展:未来,煤化工行业将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即通过技术创新和工艺优化,开发出更多种类的产品,如高性能材料、生物质燃料等。
3.智能化发展:随着工业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煤化工行业将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数字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4.国际化发展:未来,中国煤化工企业将继续拓展海外市场,加强与国际企业的合作,提高中国煤化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5.区域化发展:在中国,煤化工行业将继续保持区域化发展的趋势,即以大型煤炭基地为依托,建设大型煤化工基地,实现煤炭资源的就地转化和加工增值。
同时,这些基地也将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6.技术创新持续推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煤化工行业将继续推动技术创新和升级。
国内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

国内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摘要:现代煤化工一般又被称之为新型煤化工,而煤化工产业是通过将煤作为最基本的原料,通过各种化学加工处理使煤转化为气态、液态和固态产品或半产品,最后加工成化工和其他能源产品的流程。
整个过程分为多个阶段,其中包括煤的液化、蒸馏和气化,以及焦油的加工和电石乙炔化工等。
本文讨论和分析了当代煤化工现状和当代煤化工技术产业,技术水平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国内;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展望1煤化工产业概述煤炭资源是维系国家进步与发展一种战略性资源,资源价值不仅局限于单一化的产业升级中,其还可与其他产业进行关联,依托于资源优势实现价值拓展,提高单一能源的利用率。
从煤炭资源发展形式来看,可由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能源的传统应用路径。
与石油能源产业相比,煤炭资源的加工与再利用也是以一种固定的技术框架来实现的,受不同阶段能源消耗量,将煤炭资源分化成不同类别的能源产物,提高能源产品自身的利用率。
在国际市场行情的限制下,部分能源产品通过内在供应与外部流通形成一个平衡点,保证能源消耗在可控制区域内。
然而大部分煤化工产品的生产与加工都将产生一定的污染物,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尽管在新技术、新工艺的支持下,煤炭产品加工所产生污染已经被控制到一定区域内,但煤化工所产生的污染仍是不可避免的。
在国家严格的指标设定下,部分煤炭开采企业因生产未能达到相应基准,已经逐渐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第二,替代能源产品的应用。
此类产品相对于煤化工产业链来讲,属于一种潜在类市场,如煤炭资源开采过程中的各项附属产品均代表着煤炭产品本身的一项综合价值,此类产品间接决定着煤炭能源产业的发展趋势。
2国内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煤炭能源化工产业在中国能源的可持续利用中已开始扮演重要角色,成为今后20年重要发展方向,这对于中国减轻燃煤造成的环境污染、降低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有重大意义,煤化工行业在中国面临新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机遇。
2023年我国煤化工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FROM:沉默之丽
2023/8/10
煤化工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CONTENT
目录
Demand Status of Coal Chemical Industry
part one
煤化工行业需求状况
煤制化学品市场需求稳定增长
Stable growth in demand for coal based chemicals market
2.清洁能源转型下煤化工发展机遇:30%可再生能源占比b. 清洁能源转型背景下的发展机遇:随着全球清洁能源发展趋势加速,煤化工行业面临着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数据表明,到2022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预计将超过30%,这将为煤炭清洁利用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前景。
3.清洁利用技术创新与政策支持:应对环境挑战与提升能源效率c. 清洁利用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为应对环境挑战和提升能源效率,煤炭清洁利用的技术创新势在必行。相关政策措施如《煤化工行业减排规范》,鼓励企业采用先进技术降低污染物排放,预计到2022年,煤炭清洁利用技术水平将进一步提升。
1. 原料供给稳定
2. 政策支持持续加强
煤基合成气体广泛应用
1. 产业地位
2. 应用领域
煤炭转化技术突破投资增多
1. 市场需求推动技术突破
2. 国家政策促进投资增多
1.煤炭清洁利用需求增长,空气质量面临挑战a. 煤炭清洁利用的需求增长: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煤化工行业面临着日益增长的煤炭清洁利用需求。据统计,我国国内煤炭消费量约为40亿吨,其中近70%用于能源消费,对空气质量和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煤炭清洁利用需求迫切增加
Progress in Coal Chemical Technology
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煤化工是一种将煤炭转化为化学原料和能源产品的技术过程,它是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手段。
煤化工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有效解决煤炭过剩问题,还能够推动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促进能源结构的优化和环境的改善。
本文将从煤化工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目前,全球煤化工产业发展呈现出一些明显的特点。
首先,煤化工产业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全球煤化工产业逐渐兴起,煤制烯烃、煤制合成气、煤基乙二醇等产品的产能不断提高,形成了以中国、美国和印度为主的全球煤化工产业格局。
其次,煤化工产业的技术水平逐渐提高。
煤化工技术受到了许多国家和企业的重视,新的煤化工技术不断涌现,煤炭转化率不断提高。
再次,煤化工产业的产品种类逐渐丰富。
除了传统的能源产品外,煤化工产业开始涉足到化工领域,如煤基乙二醇、煤基甲醇等新型化工产品的开发和应用,使煤化工产业的应用领域更加广阔。
最后,煤化工产业发展面临一些新的挑战。
由于煤化工产业涉及大量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环境保护已成为煤化工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二、煤化工产业未来趋势未来,煤化工产业将面临许多机遇和挑战。
首先,煤化工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全球煤炭资源的逐渐枯竭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替代能源和绿色化学品的需求将逐渐增加,煤化工产业有望成为替代能源和绿色化学品的重要来源,促进煤炭资源的绿色高效利用。
其次,煤化工产业将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趋势。
煤化工产业将逐渐从传统的能源产品向多元化的化工产品转变,发展出更多高附加值的产品,提高煤化工产业的经济效益。
再次,煤化工产业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煤化工产业作为重要的能源转化方式,必须在环境保护方面加大投入,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推动煤化工产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最后,煤化工产业将迎来国际化发展的机遇。
中美贸易战的加剧和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将对煤化工产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煤化工企业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技术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源化工行业)我国煤化工产业概况及其发展方向我国煤化工产业概况及其发展趋势煤化学加工包括煤的焦化、气化和液化。
主要用于冶金行业的煤炭焦化和用于制取合成氨的煤炭气化是传统的煤化工产业,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它们将进壹步得到发展,同时以获得洁净能源为主要目的的煤炭液化、煤基代用液体燃料、煤气化—发电等煤化工或煤化工能源技术也越来越引起关注,且将成为新型煤化工产业化发展的主要方向。
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对煤炭行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其综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煤化工产业发展概况1.1煤炭焦化焦化工业是发展最成熟,最具代表性的煤化工产业,也是冶金工业高炉炼铁、机械工业铸造最主要的辅助产业。
目前,全世界的焦炭产量大约为3.2~3.4亿t/a,直接消耗原料精煤约4.5亿t/a。
受世界钢铁产量调整、高炉喷吹技术发展、环境保护以及生产成本增高等原因影响,工业发达国家的机械化炼焦能力处于收缩状态,焦炭国际贸易目前为2500万t/a。
目前,我国焦炭产量约1.2亿t/a,居世界第壹,直接消耗原料煤占全国煤炭消费总量的14%。
全国有各类机械化焦炉约750座之上,年设计炼焦能力约9000万t/a,其中炭化室高度为4m~5.5m之上的大、中型焦炉产量约占80%。
中国大容积焦炉(炭化室高≧6m)已实现国产化,煤气净化技术已达世界先进水平,干熄焦、地面烟尘处理站、污水处理等已进入实用化阶段,焦炭质量显著提高,其主要化工产品的精制技术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焦炭成为我国的主要出口产品之壹,出口量逐年上升,2000年达到1500t/a,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焦炭出口国。
从20世纪80年代起,煤炭行业的炼焦生产得到逐步发展,其中有的建成向城市或矿区输送人工煤气为主要目的的工厂,有的以焦炭为主要产品。
煤炭行业焦化生产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焦炉炉型小、以中小型焦炉为主,受矿区产煤品种限制、焦炭质量调整提高难度较大,采用干法熄焦、烟尘集中处理等新技术少,大多数企业技术进步及现代化管理和其他行业同类工厂相比有较大差距。
1.2煤气化及其合成技术1.2.1煤气化煤气化技术是煤化工产业化发展最重要的单元技术。
全世界现有商业化运行的大规模气化炉414台,额定产气量446×106Nm3/d,前10名的气化厂使用鲁奇、德士古、壳牌3种炉型,原料是煤、渣油、天然气,产品是F-T合成油、电或甲醇等。
煤气化技术在我国被广泛应用于化工、冶金、机械、建材等工业行业和生产城市煤气的企业,各种气化炉大约有9000多台,其中以固定床气化炉为主。
近20年来,我国引进的加压鲁奇炉、德士古水煤浆气化炉,主要用于生产合成氨、甲醇或城市煤气。
煤气化技术的发展和作用引起国内煤炭行业的关注。
“九五”期间,兖矿集团和国内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发完成了22t/d多喷嘴水煤浆气化炉中试装置,且进行了考核试验。
结果表明:有效气体成分达83%,碳转化率>98%,分别比相同条件下的德士古生产装置高1.5%~2%、2%~3%;比煤耗、比氧耗均低于德士古7%。
该成果标志我国自主开发的先进气化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1.2.2煤气化合成氨以煤为原料、采用煤气化—合成氨技术是我国化肥生产的主要方式,目前我国有800多家中小型化肥厂采用水煤气工艺,共计约4000台气化炉,每年消费原料煤(或焦炭)4000多万t,合成氨产量约占全国产量的60%。
化肥用气化炉的炉型以UGI型和前苏联的Д型为主,直径由2.2m至3.6m不等,该类炉型老化、技术落后。
加压鲁奇炉、德士古炉是近年来引进用于合成氨生产的主要炉型。
国外以煤为原料生产化肥的很少,壹般都以石油或天然气为原料;国内由于行业分隔的原因以及煤制合成氨近年来市场的起伏,仅有少数煤炭集团有煤气化合成氨(化肥)企业(或生产线)。
1.2.3煤气化合成液体燃料(间接液化)20世纪50年代,南非SASOLX公司开始建设煤气化—合成燃料油的SASOLI工厂,70年代末、80年代初相继建成SASOLII、SASOLIII厂,形成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煤气化合成液体燃料企业。
SASOLX公司加工原料煤约4500万t/a,获合成产品约760万t/a,其中60%为燃料油。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就进行了间接液化技术的开发研究。
80年代开始,中国科学院山西煤化所系统地进行了铁基催化剂费托合成生产汽油的技术开发,且完成了2000t/a规模的煤基合成汽油工业实验;在钴基催化剂合成工艺开发方面,于90年代开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且取得阶段性结果,开发出3种型号合成柴油钴基催化剂。
针对新型浆态床合成工艺的催化剂、反应器等进行了小型试验,“十五”期间已立项正在进行1000t/a级间接液化装置的开发和试验,且研制工业级煤基合成油工艺软件包。
在技术开发的同时,国内煤炭企业对引进成熟技术、建设煤间接液化工厂做了大量工作。
平顶山煤业集团、宁夏太西集团就建设间接液化商业化示范工厂进行了煤种评价试验和建厂预可行性研究,且就引进技术、投融资、立项等做了大量前期工作,目前项目正在论证阶段。
1.2.4煤气化其他产品合成技术煤通过气化制得合成气后,合成不同专用化学品取决于合成技术。
国内外对该类技术都有较多研究、开发,有的已进入商业化运行。
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也可作为发动机代用燃料。
世界甲醇生产能力3500万t/a,产量约2900万t/a。
我国甲醇生产能力约为300万t/a,生产企业约140多家,其中50%之上为以煤为原料的工艺。
〖BP()和国外相比,国内甲醇装置规模小,生产工艺落后,特别是以煤为原料的工艺较复杂、成本偏高,因此缺乏竞争能力。
山西晋中地区对甲醇汽车已做了多年的示范工作。
二甲醚作为另外壹种代用液体燃料,其技术发展受到关注,有关研究者认为二甲醚能够作为车用柴油替代燃料,也能够替代LPG作为民用燃料。
世界二甲醚产量约15万t/a,主要由甲醇脱水工艺制得。
近期技术发展是将合成原料气在壹定条件下用壹步法合成二甲醚。
1.3煤炭直接液化通过对煤加热、加压氢化直接获得液体产品的工艺被称为煤的直接液化。
德国建立的以褐煤、烟煤为原料的直接液化工厂到二战结束前生产能力达到420万t/a。
自20世纪70年代起,德国、美国、日本等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相继开发煤直接液化新工艺,且相继完成工业放大试验,为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代表性技术有德国IGOR工艺,美国氢煤(H-Coal)工艺,日本NEDOL工艺,这3种工艺都曾进行了百t/d级试验。
我国从70年代末开始煤炭直接液化技术研究。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煤化所对27个煤种在0.1t/d装置上进行了53次运转试验,开发了高活性的煤液化催化剂,进行了煤液化油的提质加工研究,完成了将煤的液化粗油加工成合格的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的试验。
“九五”期间分别同德国、日本、美国有关部门和X公司合作完成了神华、黑龙江依兰、云南先锋建设煤直接液化厂的预可行性研究。
目前,神华集团煤直接液化壹期250万t/a商业化示范厂建设已进入工程前期工作,预计2005年建成第壹条生产线,年产油品80万t。
1.4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IGCC是以煤气化为龙头的联合循环发电系统,该技术系统将先进煤气化和发电技术嫁接,以实现煤电技术的高效、低污染和大型化。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壹些工业发达国家开始有计划地开展IGCC技术的开发研究。
美国、荷兰、西班牙等国相继建设了工业规模的IGCC示范机组,发电净效率可达43%~45%,污染物排放量和耗水量仅为常规燃煤电站的1/10和1/2~1/3。
当前的发展趋势是以项目大型化来进壹步提高发电效率、降低初期投资、提高商业运转的可靠性和利用率。
国内对IGCC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90年代组织开展了IGCC电站工程预可行性研究,对主要工艺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评估。
“九五”期间,进行了工艺、煤气化、热煤气净化等方面的关键技术研究。
目前,在山东烟台拟以引进方式建设400MW级IGCC示范电站的前期工作正在进行。
1.5多联产技术系统多联产是近年来提出的能源转化和化工产品合成相结合的技术体系,目的是实现污染物低排放或无排放,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和能源有效利用。
美国能源部提出的Vision21能源系统综合了发展趋势的需求,以煤气化为龙头,煤气用于制氢、氢用于高温燃料电池发电、电池余热供热、CO2或其它污染物在原料(燃料)制备阶段得到分离和治理。
壳牌X公司提出的合成气园的概念就是以煤气化为核心,将生产化学品和联合循环发电相结合,同时仍生产民用煤气和供热。
更广义的多联产概念仍将煤化工、合成工艺、冶金仍原冶炼等组合成整体,或在煤矿区将能源转化成化工产品的生产,且使电力或热力输送形成壹个综合整体。
在多联产系统中,原来单独生产的系统在重新组合中可能被简化,对原料的要求降低,通过不同工艺的互补而提高总体效率,最终使产品成本降低。
我国国内科技界、产业界关注多联产技术的发展,且进行了系统研究和相关单项技术的研究开发。
2煤化工产业发展的需求及特点众多的研究者认为:世界已进入能源和化工原料多元化的时代,不同国家或地区应根据资源和经济发展的需求选择现实、优质的原料和技术。
以煤炭为原料生产化学品和通过转化生成高效洁净能源(电力、燃料油等)的技术将和石油和天然气化工形成且列竞争的趋势,煤化工在各成熟单项技术的支撑下,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将以发挥资源优势为基础,以优化能源结构、特别是以优化终端能源结构为方向,通过洁净、高效的途径,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优质能源保障,其未来发展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除发展传统的产品型煤化工(炼焦、合成氨)以外,将以市场为导向,发展以能源转化型为主的煤化工产业,建设能源转化型和产品联产型的综合煤化工厂,如煤炭液化、煤气化—合成燃料和化工产品或电力、热力联产等。
(2)规模大型化,采用先进技术。
以全球经济壹体化为背景,培育世界级煤化工大型企业,建立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型工厂,如百万t级产品的大型煤化工厂。
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现代装备,清洁生产和提供清洁产品,如现代液化工程、先进的合成反应工程等。
(3)在新的煤化工产业发展中,企业将成为新技术发展的主体。
企业投资开发先进技术用于技术更新和技术进步,同时注重新技术在国内外市场上的商品化。
(4)有利于煤炭工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相关行业的技术联合,从而可拉动内需,为就业提供条件,具备先进技术的煤化工产业将获优先发展。
3发展煤化工产业的机遇及其发展趋势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经济的壹体化,我国煤炭行业、特别是大型煤炭企业正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发展煤化工产业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途径。
3.1煤炭液化将成为新型煤化工产业的重要方向石油资源匮乏和国内石油供应不足已成为我国能源发展的壹个严峻现实,依据煤质和其他综合条件,发展煤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已成为国内煤炭企业和产煤地区关注的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