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走进小说天地 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_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走进小说天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走进小说天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走进小说天地教学设计一、活动目标1、激发阅读兴趣,扩大阅读视野。

2、能介绍小说人物,叙述自己的读书感受,能写微型小说。

二、活动准备1,广泛收集适于中学生的小说作品.把同学们读过并喜爱的小说作品集合,装订成集,必要时能用简洁的语言对熟悉的小说作品进行简单的演说和介绍.2,图片准备.收集关于小说里的精彩内容插图.并和同学们展示,分享,交流.使小说内容更形象化三、探究展示:1、竞猜歌词,走进小说天地——请听下列影视歌曲,猜猜分别与哪部小说有关。

A、敢问路在何方——《西游记》B、好汉歌——《水浒》C、滚滚长江东逝水——《三国演义》D、枉凝眉——《红楼梦》《红楼梦》主题歌——《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妄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2、讲述故事,畅谈独特感受——①猜猜与下面一副对联有关的一部小说名著和它的作者: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聊斋志异》蒲松龄)②下面这副对联分别是指金庸的哪部作品:飞雪连天射白鹿,(《飞狐外传》《雪山飞狐》《连城诀》《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白马啸西风》《鹿鼎记》)笑书神侠倚碧鸳。

(《笑傲江湖》《书剑恩仇录》《神雕侠侣》《侠客行》《倚天屠龙记》《碧血剑》《鸳鸯刀》)③请写出你所读过的小说名著,比比谁最多?A、每组推选一位代表上台来比。

B、其他组员在下面合作写出来比。

3、评说人物,神游缤纷画廊——根据下列描绘,猜猜他是谁?●他,排行第二,人称二郎。

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身长八尺,浑身上下有千百斤气力,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他勇猛过人,胆大心细,景阳冈打死猛虎,为报仇斗杀西门庆;他有勇有谋,刚烈正直,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

他是梁山泊一名勇猛的虎将,在他的身上,寄托了人民战胜邪恶势力的理想。

他就是——(行者武松)●她很早就死了父母,寄人篱下。

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教学设计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教学设计语文九年级上册

《走进小说天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小说天地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的“综合性学习内容”,通过以往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分析小说的能力,结合名著推荐阅读篇目《西游记》《水浒传》等,其故事家喻户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同学们在熟悉的名著中,了解小说人物的丰富性并掌握一些小说的答题技巧,从而让学生在小说的阅读中感受小说的魅力,陶冶性情,净化心灵。

学情分析:初三的学生已经具有了相关的小说阅读能力,但小说阅读还没有在教材里实践精读方法。

中国古典文学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学生都非需感兴趣,古典小说中的千百个人物形象,有些已经为学生们所热悉,有些甚至深受学生喜爱。

虽然对相关的情节内容,学生已经悉,但是对人物形象的复杂多样性了解不深,把握不准,学过的人物形象塑造的正面和侧面描写两大方式还不能够熟练的运用到小说阅读中去,初三教材里的《水浒传》《三国演义》《偶林外史》《红楼梦》等中的相关内容,涉及到杨志,范进、刘备,诸葛亮等经典人物形象,学生们学习兴趣很高,这课,要带着学生们从人物形象望造的角度了解小说中人物的丰富性,学习并掌握小说阅读理解题的答题技巧。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复习一些小说内容,品赏一些小说人物。

2掌握小说人物塑造的方法。

3培养和提高小说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掌握通过人物的语言、外貌、动作等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人物、环境描写的作用。

2、培养和提高小说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

感受小说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1、通过合作探究,理清小说的脉络,提高分析人物的能力。

2、掌握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

3、培养和提高小说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感受小说的魅力。

教学方法:讨论法合作法探究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请同学们欣赏由小说改编的影视画面,出示视频神雕侠侣画面,欢迎来到小说天地,请同学们回顾小说的概念。

小说是以_____为中心,通过完整的______和_____来反映___的文学体裁。

九年级语文下册 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学习目标:1、通过综合性学习感受小说魅力,大致了解一些国内外优秀的小说作家及作品。

2,通过综合性学习培养阅读小说的兴趣,并提高学生阅读赏析能力。

3,通过综合性学习提高写作水平,并能对小说作品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使小说更具有吸引力。

学习重难点:学习欣赏小说人物,并展开想像练习写作。

学习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提起小说,大家一定不陌生。

那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人物,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们就像一部部生活的教科书,引领我们了解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陶冶性情,净化灵魂。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小说天地,来重温那难忘的小说世界。

二、听影视歌曲猜小说名称,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走进作家、作品课前我让大家搜集自己读过的小说资料,今天就让大家来展示一下。

我有个想法,今天咱们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看看哪个小组积累的资料多。

四、走进故事欣赏人物我知道同学们所看的小说一部分是通过读原著,一部分是通过影视资料来看的,对吗?同学们在看电视时又是怎样欣赏小说人物的?今天我再请大家看一篇小说——鲁迅先生的《孔乙己》请大家以此为例谈谈孔乙己的人物形象。

请看屏幕。

看完后学生谈体会,教师作总结。

五、有趣的文学想像小说离不开虚构和想像,我们读小说,实际上是随着小说家的笔触,神游于小说所虚构的世界之中。

其实你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尝试来获得,让我们都来试一试!课下写作练习:1、改写《孔乙己》的结局。

2、为你喜欢的小说续写故事。

3、想像当“孔乙己”遇上“范进”时的对话。

4、自写一篇小说。

板书设计:孔乙己↙↓↘人物情节环境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挺好,通过一个活动让学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加大了学生的知识积累,然后以《孔乙己》的视频片段为例来分析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并且最后通过一个写作练习,让学生发散思维,但有一部分学生没有积极动笔,写出自己的作品,可见在语文教学中特别要注意多积累,多练习。

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走进小说天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目标确立依据:(一)课标分析总目标: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2.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3.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

学段目标:1.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阅读)2.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

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口语交际)3.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

(综合性学习)(二)教材分析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活动是“走进小说天地”。

通过“小说故事会”“小说人物大家谈”“展开想象的翅膀”等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回顾阅读过的小说,梳理精彩的情节,体会小说构思的巧妙;选择典型形象,感受鲜明的人物特征;引导学生走进作品,与小说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启发学生思考小说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进而引导学生尝试进行再创作,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学情分析通过本单元三篇小说的学习,初三的学生对小说有一定的基本认识和了解,也喜欢小说中生动形象的人物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具备一定的叙事描写的能力。

学生能基本根据表达的需要,做到文从字顺;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对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比较细致生动,但叙事平淡,情节不够波澜起伏。

因为掌握叙事技巧较少,所以本设计围绕小说的情节梳理精彩的情节,体会小说巧妙的构思,选择典型的形象,让学生走进作品,感受鲜明的人物特征,与小说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思考小说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尝试进行再创作。

2024-2025学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 06 综合性学习 走进小说天地

2024-2025学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 06 综合性学习 走进小说天地

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设计说明通过以往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分析小说的能力,结合名著阅读篇目《西游记》《水浒传》等,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同学们在熟悉的名著中,了解小说人物的丰富性,并掌握一些小说的答题技巧,从而让学生在小说的阅读中感受小说的魅力,陶冶性情,净化心灵。

学习目标1.通过“小说故事会”“小说人物大家谈”等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体会小说巧妙的构思,拓宽阅读视野。

2.能复述小说情节,介绍小说人物,叙述自己的读书经历和感受。

3.以多种方式交流阅读小说的心得体会,提高阅读水平,陶冶高尚情操。

教学重难点1.回顾阅读过的小说,梳理精彩的情节,体会小说巧妙的构思。

2.选择典型的形象,感受鲜明的人物特征。

3.走进作品,与小说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思考小说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尝试进行再次创作。

教学方法诵读法迁移训练法实践法资源与工具(一)资源《西游记》《水浒传》《儒林外史》。

(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学习情境“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是冰心老人有关读书的经验总结。

读小说是非常有益的,小说具有生动的故事、曲折的情节、鲜活的人物、多样的表现手法,就像生活的教科书,引领人们了解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获得极佳的审美体验。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小说天地,感受小说的魅力!学生活动如何理解小小说的构思它们回顾自己阅小说以塑造回顾你阅读选择一人物关系、重新设定人他的他的穿越时空对续写《我的(一)小说故事会。

1.温习小说的文体知识。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与个人生活。

小说主人公的区分不是以着墨的多少,而是以表现小说主题为依据。

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

小说按篇幅可分:长篇、中篇、短篇及小小说。

小说的故事情节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有的还有序幕和尾声。

小说的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

初中语文_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走进小说天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走进小说天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欣赏、理解小说塑造人物的多种手法,如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

2.学会综合运用小说塑造人物的多种手法,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写好一个片段、写人记事的作文。

学习重点难点:综合运用小说塑造人物的多种手法,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写好一个片段、写人记事的作文。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指导法;实践法;展示法;点评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学习了第二单元的几篇小说,你还记得这几篇小说中哪些人物形象?你还能说出课外阅读的哪些小说中的人物?这些人物形象给你印象最深的性格特点是什么?我们是不是也有了提起笔来描绘我们身边故事的愿望?今天,我们开展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

进一步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而且在写作中学会运用。

二、巩固积累,复习小说知识:学生思考: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主要有哪些?(如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

)三、鉴赏片段,领略精彩:(一)语言描写<1>人物语言描写的对话形式一般有五种:<>(1)提示语在前面如:妈妈轻轻地摸了摸我的额头,心疼地说:“瞧你,这两天人都瘦了。

以后可得注意保暖,不能再感冒了!”(2)提示语在后面如:“瞧你,这两天都瘦了。

以后可得注意保暖,不能再感冒了!”妈妈轻轻地摸了摸我的额头,心疼地说。

(3)提示语在中间如:“瞧你,这两天人都瘦了。

”妈妈轻轻地摸了摸我的额头,心疼地说,“以后可得注意保暖,不能再感冒了!”(4)提示语在两边如:妈妈轻轻地摸了摸我的额头,“瞧你,这两天人都瘦了。

以后可得注意保暖,不能再感冒了!”她心疼地说。

(5)没有提示语,直接引用人物说话的内容这种形式必须在一定的环境里使用。

如:“瞧你,这两天人都瘦了。

以后可得注意保暖,不能再感冒了!”我们在作文时,不要只用一种描述形式,可以几种描述形式交替使用。

这样在表达形式上才不会显得单调。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第四单元《走进小说天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第四单元《走进小说天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九上综合性学习2《走进小说天地》教学设计设计意图2022版课标,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部分,明确提出“阅读表现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古今优秀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学习欣赏、品味作品的语言、形象等,交流审美感受,体会作品的情感的思想内涵,尝试写诗歌,小小说等”。

教学提示中指出“注意整合听说读写,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朗读、默读、诵读、复述、评述等方法学习作品;鼓励学生在口头交流和书面创作中,运用多样的形式呈现作品,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基于此,设定了“通过梳理精彩情节,体会构思之妙;能选择典型形象,把握人物特征;学会合理想象,尝试小说创作”三个学习目标。

通过三个活动“小说故事我来讲”“经典人物大家谈”“想象创编展风采”来达成目标。

通过探究设计情节流程图的方法,体会小说情节设计的巧妙。

讲述小说情节,巩固学生对情节的掌握程度,为第二个活动“”经典人物大家谈”做好铺垫。

这个活动主要让学生掌握制作小说档案卡的方法,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编写小说人物小词典。

在活动三环节,通过活动探究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合理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为学生提供创作的原则,为投稿任务的完成,提供支架。

活动量表的展示,为学生的评价提供依据。

活动准备1.先布置学生回忆自己的阅读经历,将最难忘的一部小说或小说中的某个情节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用流程图画出来。

2.把自己最喜欢的小说人物做成人物卡片,可以描述人物的外貌,性格和与之相关的情节等,也可画出人物的肖像,写出人物故事让大家猜猜他是谁。

3.写作方面,在此次活动的基础上自由选择与小说有关的话题,尝试一次小小的文学创作。

教学目标1.通过梳理精彩情节,体会构思之妙。

2.能选择典型形象,把握人物特征3.学会合理想象,尝试小说创作教学重点:在“小说人物大家谈”活动中感知小说魅力,了解小说中典型人物的形象,为小说主要人物建立档案卡。

教学难点:展开想象的翅膀,对小说进行续写与改编,并尝试进行小说创作。

走进小说天地反思

走进小说天地反思

《走进小说天地》教学反思“走进小说天地”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中的一个主题。

首先,这实际上是一次小说的读书报告会,因此,因此事先布置学生回忆自己的阅读经历,将以前读过的小说一一列出来,最好整理成一份完整的书目,在此基础上进行活动。

积极向学生介绍好书,引导他们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

其次,注意激发兴趣。

学生或多或少都读过小说,也普遍喜欢这种文学样式,所以进行这一活动比较有基础。

活动时采取一些生动活泼的形式,从讲故事、说电影或者最近正在中学生中流行的小说谈起,使他们能自然而然产生兴趣,对活动跃跃欲试。

最后,本着引导学生以文化为精神食粮,多读书,广积粮,丰富文化积累,提高文化素养,增强语言积淀的原则,以引导学生多读多温习收集的资料,让学生熟读精思,多读课外读物,强化记忆,以达到巩固积累,记忆犹新,最后化为自己的语言文字,真正获得“积累”为目的。

第一,结合九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的特点,照顾学生的写作个性,本次综合性学习,我通过为学生提供几种写作思路,让学生任意选择,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

第二,提供例文让学生阅读,引导学生读中学写,通过范文的引路,使学生学习别人的写作技巧,借鉴别人的写作方法,活化了自已的写作思路,为快速作文做好铺垫。

第三,学生通过快速作文,自评、互评、集体评,一方面能看到自己文章的不足,并能收集意见建议,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由于引导得当,学生讨论还是相当激烈,课堂气氛活跃。

但是还存在诸多不足,比如在开始是有点缺乏互动,分组指导时有些乱,故事情节中语言表达不够准确,时间设计不太合理,缺少一些总结性的语言。

今后还需改正。

经过这次研究性学习,学生走进了小说的天地,扩大了小说的阅读面,广泛涉猎各类文学作品。

文学积累不断丰富,知识与能力得到提高,探究精神得道加强。

在活动中还有待对学生团队的指引,要提高评价的有效性和全面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小说天地•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学设计《走进小说天地•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学设计课题:走进小说天地•综合性学习活动课型:活动类指导类练习类【教材分析】本综合性学习是九年级上册课本第三单元的内容,是以“走进小说天地”作为主题,设计了多项活动,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扩大阅读视野,学习欣赏小说的方法,陶冶性情,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活动有回顾和总结自己的阅读经历,谈一谈自己喜欢的小说故事、小说人物和阅读经历,学习小说的使情节波澜起伏的方法。

【学情分析】初四的学生,都读过小说,也普遍喜欢这种文学样式。

对小说有一定的基本认识和了解,也喜欢小说中生动形象的人物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具备一定的叙事描写的能力,基本能根据表达的需要,做到文从字顺,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对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比较细致生动,但叙事平淡,情节不够波澜起伏摇曳生姿。

因为掌握叙事技巧较少,所以围绕小说的情节,通过学习借鉴大师笔法和练习巩固来学习使文章波澜起伏的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激发阅读兴趣,扩大阅读视野。

2、能用普通话复述小说情节,介绍小说人物,叙述自己的读书经历和感受,尽量做到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过程与方法:1、引导读书方法。

2、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学习虚构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小说的热爱,对文学的兴趣,陶冶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能用普通话复述小说情节,介绍小说人物,叙述自己的读书经历和感受,尽量做到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教学难点】尝试创作小说等小型文学创作。

【教学准备】①布置学生回忆自己的阅读经历,将以前读过的小说整理成一份完整的书目。

②鼓励各小组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此次学习,从讲故事、说电影或者最近正在中学生中流行的小说谈起,使他们能自然而然产生兴趣。

③课前全班同学自由分成学习小组,围绕“走进小说天地”的话题,力求形式多样。

可以编写小说人物词典,可以口头描述这些小说人物的外貌特征、性格特点,可以画出这些小说人物的肖像,让大家猜小说人物,。

④写作方面,在此次活动的基础上尝试一次小小的文学创作。

【教学方法】指导法;实践法;展示法;点评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本次活动展示:主要分为两个步骤:故事比赛、形象竞猜。

第一步:故事比赛:学生分组,在组内讲名人的阅读小说的故事或自己的阅读小说的故事,各小组评选出讲的最好的同学,然后参加全班的讲故事比赛。

第二步:形象竞猜:(一)活动一:从人物形象的经历角度来猜人物。

教师激趣:小说家通过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刻体验,借助超凡的想象力,用语言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下面我们来看几个人物的经历,你猜猜他是谁?他的主要性格特征是什么。

教师示例:他家穷的几乎什么东西都没有,他的妻子自从嫁给他以后,一年连猪油都难得吃上两三回,想去参加考试连盘缠都要向别人借,可是他还是死心塌地的热衷于科举考试,当得知自己金榜题名以后,他竟然欢喜至极而导致发疯。

学生回答:范进。

教师示例:他,排行第二,人称二郎。

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身长八尺,浑身上下有千百斤气力,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他勇猛过人,胆大心细,景阳岗打死猛虎,为报仇斗杀西门庆;他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

学生回答:武松。

学生按照这种形式,说出一个人物经历,同学猜人物。

(二)活动二:从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1填人物,成回目。

2可以竞猜、可以赏析、可以分析人物性格。

示例:学生听读下面的语句,分析人物形象:他受尽了人间苦难。

他的妻子因难产而死。

他曾经多次存钱想买一辆自己的车,但总是落空。

后来有一次顺手牵了几头骆驼卖了,终于买了一辆车。

学生回答。

按照这种形式,学生说情节,学生猜人物。

(三)活动三:根据人物形象所在的社会背景,评价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首先由教师举出例子,学生依据例子完成其他的相关活动:教师举例孔乙己——科举制度造就的可有可无的边缘人。

闰土——三座大山压迫而成的木头人。

学生评价。

教师推荐下列人物:鲁达、林黛玉、香菱、猪八戒、曹操、奥楚蔑洛夫等。

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另外选择自己评价的人物。

作业:阅读《最后一课》《项链》《警察与赞美诗》《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三顾茅庐》,思考这些小说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作者使用了什么方法。

第二课时活动目标:1.激发阅读兴趣,扩大阅读视野。

2.学习让小说情节波澜起伏的写作方法。

3.在学习的基础上,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尝试进行小创作。

教学过程:导入:国王去世了,王后也去世了。

这是故事。

国王去世了,王后因忧伤也去世了。

这是情节故事原本是一张白纸,情节由一个个的缘由,组成一个五光十色的画面。

好的小说,情节都很曲折动人!下面我们看看大师们怎样使故事情节曲折回环、波澜起伏,扣人心弦的。

1.展示:我走过镇公所的时候,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还有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

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

这套衣帽,他只有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

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

最使我吃惊的是,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

教师:这是我们学过的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让故事波澜起伏?学生思考,分析,回答。

示例:设悬念。

布告牌上写的是什么事?今天课前为什么这么安静?老师为什么穿上了只有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的礼服?教师提示:悬而未决避免平铺直叙2.教师:莫泊桑的《项链》中最令你震撼的是那一个情节?学生回答:小说主人公玛蒂尔德节衣缩食,花了整整十年的时间才还清赔偿项链的债务,却在一次偶然中发现自己当年所借的项链是假的。

那只不过是一挂价格低廉的普通项链。

教师:花十年时间偿还的项链,只不过是一挂价格低廉的普通项链,只是被玛蒂尔德误会罢了。

这是误会法。

运用“误会法”要注意有伏笔,才不会使情节突兀。

“你如果在第一幕里边,墙上挂一把枪的话,那么你在后面一定要开枪。

”(契诃夫)从前文找找那把“枪”,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只不过是一挂价格低廉的普通项链而已?学生回答:借项链时,项链是和许多首饰杂放在一起;佛来思节夫人表现得相当大方;买项链时,珠宝店老板“查看了许多账簿”后说:“我只卖出这个盒子”;还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竟没有打开盒子”。

如此等等,无不暗示项链是一挂价格低廉的普通项链。

教师:写文章巧用“误会法”,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会使行文变得摇曳多姿。

从而使文章的结构波澜起伏,满足人们“文似看山不喜平”的审美意趣。

3.教师:世界短篇小说大师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中最令人称奇的情节是什么?学生回答:苏比几次惹事生非,想进监狱得以安身,可他总是“背运”。

当苏比受到赞美诗的感化,欲改邪归正时,警察却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他投入了监狱。

教师:“欧·亨利式结尾”。

在文章情节结尾时突然让人物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教师:“欧·亨利式结尾”的艺术效果并不一定只出现在小说结尾处也会在文章情节中。

小说情节中还有哪两个人物有这种让人始料未及的转变?学生回答,示例:有一次,苏比想通过“调戏”一女子来达到进监狱的目的,但这貌似“文雅娴静”的女子却反过来勾搭起了苏比。

又有一次苏比拿走了一位“衣冠楚楚”的顾客的伞,可这伞原本“来路不正”。

他们只是把卑鄙的行径掩藏在美丽的面纱下而已。

“欧·亨利式结尾”在幽默中深刻地擒露了资本主义社会每况愈下的世风。

推荐阅读《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和《最后的藤叶》。

4.教师:《水浒传》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节,由前文我们知道,林冲的性格可以说是有些愚忠的,遇见不平待遇也只会逆来顺受,那么如何让林冲突破自身个性又不显得突兀,作者怎么设计的呢?我们看看林教头怎么躲过了灾祸?又怎么一步步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学生回答,示例:林教头巧遇李小二,李小二又巧遇陆虞侯,草料场巧遇大风雪,大雪恰巧压塌草厅,林冲恰巧来到山神庙暂住,林冲山神庙又恰巧听到了仇人的谈话。

教师:这一连串的巧合让林冲知道了事情的真相。

于是忍无可忍,愤而杀敌,实现了性格上的质的飞跃。

整个情节,连设巧合,环环相扣,推动着情节发展。

巧合法: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碰巧相遇,使矛盾骤起或突然得到解决,从而产生文势起伏的方法。

5.教师:陈寿的《三国志》之《隆中对》中,刘备三顾茅庐只十个字“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而在《三国演义》之《三顾茅庐》中,这五个字被演绎出多少风雅人物!这些人都是谁?在见到诸葛亮之前,为什么写这么多其他人物?学生回答,示例:高明的隐士司马徽容貌轩昂的崔州平作歌吟唱的石广元、孟公威翩翩少年诸葛均踏雪吟诗而来的岳父黄承彦教师:层层铺垫,一波三折。

让读者对孔明先生产生强烈的好奇、期待和仰慕。

教师小结:巧设悬念波澜起,误会突转尤跌宕,回肠荡气以巧合,层层铺垫助曲折。

试试招:他又住进了医院,……要求:运用我们学过的一两种方法,表现现代社会的世态炎凉。

只列出提纲,200字左右。

学生练笔,展示,评价。

示例:他又住进了医院,每次住院对他来说都是难熬的日子,病是老毛病,邻居朋友都见惯不惊,没有几个来看望他的,很是落寞。

可是这次,他有不祥的预感,刚住进来不几天,就有人络绎不绝来看望他,水果营养品堆了一病房,来看望他的人都说着同样的安慰话;更使他惶恐的是院领导还亲自过来问长问短,以示悲悯情怀。

他喃喃自语,看来是不行了!看望他的人愈是宽慰他,他愈是腊月寒天里的心,冷缩了。

这不,在外地当官整年忙得很难回家的儿子都赶了过来,事情不是明摆着的吗?“儿啊,你老实告诉我,我还有多少日子?”儿子俯下身,在他耳边轻轻说:“爸,你说啥呢,院长都说了,你身体无大碍,再住几天就好了。

”他不能自抑:“儿子,你一定也瞒着我,这次这么多人来看我,你那么忙都回来了,我一定是活不了几天了!”儿子再次俯身在他耳边:“爸,我刚调回本地主持工作了。

”作业:时间的脚步一路向前,我们路过各种风景,各种诱惑,我们纠结着,分辨着,选择着,成长着。

有时我们路过幸福,却视而不见,总是等到时过境迁,才后知后觉地黯然追忆一段时光,曾经是那么的暖。

有时我们路过虚假,却信以为真,总是等到身心俱疲,遍体鳞伤才知道心有多么地疼。

有时候我们路过机遇,却不懂把握,等到一切太迟,才追悔莫及。

有时候我们路过梦想,却忘了坚持,待飘然而去,徒留惆怅叹息……以“路过”为题目,写一篇情节曲折的小说。

要求:感情真挚,情节曲折,富有变化。

列出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200字左右)。

板书设计巧设悬念波澜起,误会突转尤跌宕,回肠荡气以巧合,层层铺垫助曲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