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生态旅游资源分类

四川生态旅游资源分类
四川生态旅游资源分类

四川生态旅游资源分类

生态旅行资源的分类是依照生态旅行资源的共性与个性,按一定目的和需要进行集合归类的一个科学划分。

一、分类原则

相似性和差异性原则:同一级同一类型旅行资源,必须具有共同的属性,不同类型之间应具有一定的差异。

逐级划分原则:旅行资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能够分为不同级不、不同层次的亚系统。

不同标准原则:不同级不或不同系列的类型划分,能够采纳不同的标准;不同级不的类型划分不能采纳相同的依据,对每一类型直截了当划分次一级类型。

二、分类标准

参照国家关于旅行资源分类标准(GB/T18972—2003),依据旅行资源本身的某些具体属性或关系进行分类。由于旅行资源的属性、特点及事物之间的关系是多方面的,因而分类的标准也是多方面的,人们能够依照不同的目的要求选取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常见的标准有属性、功能特点。

三、四川生态旅行资源分类

(一)按资源属性分(见表1)。

1.生物景观。

要紧包括森林、草原、草地和野生动物栖息地等。四川地处亚热带,气候温顺潮湿,生物资源极为丰富,物种数量名列全国之冠。四川有10000余种高等植物,其中珙桐、银杏、水青冈、莲香树、白辛树、大叶柳、桫椤等85种被列入国家级重点野生植物爱护名录。四川还拥有100余种包括国宝大熊猫在内的珍稀动物,1259种野生脊椎动物,其中兽类和鸟类约占全国的50%,属于国家爱护的有140多种。目前,共建立野生动植物和湿地等各类型自然爱护区163个,其中国家级21个、省级66个。

2005年,四川草地面积15.22万平方公里,占幅员的31.36%。川西北高原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目前,红原—若尔盖大草原观光、塔公草原风情游、理塘赛马节、西岭雪山滑草等旅行产品已初具规模,进展潜力庞大。

四川野生动物栖息地分布广,自然爱护区多。目前已建立大熊猫栖息地自然爱护区35个(包括卧龙、唐家河、蜂桶寨、王朗等);川金丝猴栖息地自然爱护区7个(包括九寨沟、白水河、喇叭河等);白唇鹿栖息地自然爱护区10个

(包括巴塘、白玉、天全、木里、汶川、松潘等地);黑颈鹤栖息地自然爱护区3个(包括若尔盖、红原、松潘等地)。

2.地文景观。

大地构造运动塑造了四川壮美的山河,元古代晋宁—澄江期至新生代喜山期的“造岩”或造山运动,使四川发育并储存了千姿百态的地质地貌生态旅行资源。

四川由四川盆地和川西高原两大地貌单元组成。四川盆地由成都平原、盆中丘陵、盆东平行岭谷、盆周山地等地貌单元构成;川西高原由高山、极高山、高原面、山原面等几种地貌单元组合。

山景:有贡嘎山、四小姐山、西岭雪山、雪宝顶、二郎山、夹金山等数百座高山险峰景观;有峨眉山、青城山、千佛山、龙门山、华蓥山、天台山、螺髻山、龙泉山、瓦屋山、光雾山等名山胜地。

峡谷:有金沙江虎跳峡(四川)、大渡河峡谷、雅砻江峡谷、彭县银厂沟峡谷、旺苍盐井沟峡谷等雄险奇秀的峡谷风光。

喀斯特地貌:兴文石林、兴文大漏斗、彭县葛仙山峰丛等地表岩溶地貌景观独树一帜。洞穴景观有旺惨白龙宫、江油白龙洞和佛爷洞、北川猿王洞、筠连仙女洞、兴文天泉洞等碳酸盐岩溶洞景观玲珑剔透,安县龙泉砾宫等碎屑岩洞穴规模宏大。数以百计的溶洞分布于四川盆地周边山区。

丹霞地貌:安县罗浮山、兴文丹山等异彩纷呈。

峭壁悬崖:安县鹰嘴岩、旺苍大红岩、南江城墙崖、彭县南天门等雄壮壮观。

四川是一个多元化结构的地质体,造就了许多不同的地质景观。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三大类岩石齐全,许多地质现象、构造形迹、古生物化石差不多上生态旅行开发的宝贵资源。

奇特的构造形迹:龙门山推覆构造遗迹——彭灌飞来峰群,是金汤弧形构造带上的紧密倒转褶皱山地;康滇南北向构造带上的中国第二高峰——贡嘎山(海拔7556米);龙门山、龙泉山新构造造山运动夹持成都地块下陷,形成了成都盆地等地质构造形迹,奇特壮观。

古生物化石:自贡恐龙、安县睢水海绵生物礁等闻名世界,三叶虫、珊瑚、菊石、贝壳、鱼、硅化木、炭化木等化石品种繁多。

奇石艺石:水晶、玛瑙、石英、萤石、红柱石、十字石、石榴子石、蛇纹石、菊花石、钟乳石、绿柱石、红玉、白玉、花岗石、大理石、藻石岩等数以百计。

灾难地质景观:有茂县叠溪海子、西昌邛海等地震遗迹,茂县周仓坪大滑坡等。

到2005年底,四川已有1个世界地质公园,11个国家级地质公园,具有开发潜力的有72处(要紧包括地质地貌地质遗迹及景观29处,典型古生物化石地质遗迹8处,典型地质灾难地质遗迹3处,典型水文地质遗迹18处,典型矿山地质遗迹及采矿地质景观5处,典型地层剖面典型岩石地质遗迹9处)。

3.水域风光。

四川地势起伏绵延,江河纵横交错,气候潮湿,降水充沛。有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众多支流1400多条(绝大多数属长江水系),四川号称“千河之省”,流域面积在5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343条。湖泊水库无计其数,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有数十处。

1)大江大河:长江、金沙江、雅砻江、岷江、大渡河、青衣江、沱江、嘉陵江等河流风光各有特色。

2)沟壑溪流:四川水系发育,沟壑纵横。有的沟床潭池相嵌,有的流水飞流跌宕。彭县银厂沟、崇州九龙沟、汶川七盘沟、绵竹清水河、旺苍龙潭沟等大小溪流风光旖旎。

3)湖泊海子:天然湖泊1000多个,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有数十处(泸沽湖、邛海、叠溪海子、马湖、龙池湖、木格措、五须海、长海、新路海等)。大小水库6672座(其中大中型水库107座),如二滩、龚嘴、黑龙滩、朝阳湖、三岔水库、槽渔滩、升钟水库、继光水库、龙泉湖等。

5)冰川和沼泽:四川省共有冰川200余条,总覆盖面积510多平方公里,要紧分布于西部高山高原地区,区域内的邛崃山、大雪山等,都有现代冰川广为分布。该地区海拔6000米以上的极高山有将近50座。其中,闻名的有:贡嘎山冰川、雀儿山冰川、夹金山冰川、折多山冰川等。沼泽要紧分布于川西高原的阿坝、红原和若尔盖之间,是我国第二大沼泽地。

6)温泉地热:四川有温泉地热点900多处,其中热水钻孔114个。筠连巡司温泉、旺苍鹿亭溪温泉、贡嘎山药王泉、康定二道桥温泉群、理县古尔沟温泉、广元盘龙温泉、攀枝花红格温泉、理塘东巴温泉、巴塘义茶洛乡热坑(喷气泉)等,差不多上饮疗、浴疗保健、旅行开发的宝贵资源。其中贡嘎山药王泉已列入中国名泉。

7)名泉矿泉:四川有大泉、暗河近3000处,其中已开发或待开发(鉴定)的天然矿泉水80多处,其中绵竹玉妃泉、松潘翡翠泉已列为中国名泉。这些泉水资源将是生态旅行开发的重要资源。

4.气象气候景观。

四川气候类型多样,地域差异大,垂直分异明显。东部盆地温顺潮湿,四季分明;西北高原气候冷凉,日照充足,干湿分明;西南山地气候温顺,日照充足,河谷洪涝。山区气候垂直分异明显,带谱完善,由亚热带过渡到温带直至寒带,

出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点。气候的空间分异造就了景象万千的气象气候景观。

1)云海:四川盆地地势低洼,气候潮湿;盆周山地高峻挺立,烟云缭绕。日照蒸发使水气升腾,汇聚成层,凡在海拔高度3000米以上的山头,均可见茫茫云海覆盖大地。峨眉山、瓦屋山、九峰山、华蓥山、西岭雪山、九顶山等均有云海景观。

2)彩虹:四川盆地常见彩虹。每到夏季雨过天晴,水蒸气散射,天空放射出七彩光芒,形成半圆弧型的长虹。在彭县小龙潭瀑布、旺苍王家小河瀑布等景区,每当阳光照耀到悬挂半空的瀑布时,水雾散射出彩色光环围绕瀑流。

3)佛光:空气流与阳光照耀偶合之时,在森林茂盛之处形成彩色晕环,上小下大并连接成整体,如坐立的佛像,世人称为佛光。峨眉山、瓦屋山、大邑西岭雪山均可见此迷幻奇景。

4)阳光:川西南山地南部干热河谷地区,光热丰富且全年温顺,可开展日光浴等阳光生态度假项目。

随着季节和地理的变化,四川大地出现不同的景色。每到春季山花烂漫,盆中盆周彩色缤纷,龙泉山是闻名的花果山。秋高气爽之时,盆周山地落叶阔叶林带枯萎变态的树叶,出现红、黄、紫、绿等参差错落的鲜艳颜色,形成九寨沟、米亚罗、都江堰龙池等地的红叶秋色。四川西部地区冬季气候冰冷,每年10月至翌年2月,山川银装素裹,雪景迷人。彭县银厂沟、牛圈沟、都江堰市龙池,大邑西岭雪山,峨眉山等风景旅行地都显现出一派北国风光,牛圈沟马松岭还有冰瀑、冰柱、冰帘、冰簇等景观。川西南山地全年日照时数1200~2700小时,专门是攀西地区的阳光生态旅行资源丰富,冬季温顺,是避寒的好去处。

5.其他生态旅行资源。

四川众多大中都市的郊区及乡镇周边地区,分布许多生态环境优美、田园风光专门的农业生态旅行资源。农业生态旅行以农村自然风光、花卉、果木、苗圃、园林等特色农业以及近便的区位条件吸引都市居民前来观光、休闲和娱乐。这些旅行资源对都市居民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拥有广泛的客源市场,能够满足当地都市居民周末休闲度假的需求,如成都周边的农家乐、龙泉桃花沟、郫县农科村、三圣乡花卉、农业旅行示范区等。四川是“农家乐”的发源地,农民依靠庞大的都市居民消费群体,在生态环境好的地点建立起来的“农家乐”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型例子,是对我国生态旅行的一大奉献,实现了日益增长的生态旅行市场需求与生态旅行产品创新的完美结合。

四川许多都市由于生态环境优美,交通便利,配套设施完善,形成一种特色鲜亮的都市生态旅行资源。如都江堰市,紧邻青城山,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是许多省内外游客休闲度假的首选都市。

四川历史悠久,是文化资源大省,有丰富多样的人文生态旅行资源,有与自然环境长期融合成为一体的原生性地域特色文化,如康巴文化、羌族、彝族文化、摩梭母系文化等。这些人文生态旅行资源对旅行者都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奇异感。

(二)按功能特点划分。

1.观赏型。

观赏价值是生态旅行资源最重要的特点。不同的生态旅行区分不拥有部分名山大川、河湖飞瀑、森林草原、险峰奇洞、珍禽异兽、奇花异草等自然景观。这些自然景观展现出强烈的自然美。自然美是由景物美、环境美、气氛美或奇险自然现象共同构成的。一方面供游人观赏,产生美感;另一方面满足游人的猎奇心理,提高观赏爱好。如:峨眉山—乐山、蜀南竹海、瓦屋山、九寨沟—黄龙、四小姐山等都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2.科学型。

科学价值是多种生态旅行资源的又一重要特点。如:自然爱护区是多种学科进行科学研究的基地。那个地点是研究自然环境特点、生物多样性、地球历史等的天然实验室。除供科学工作者、高校师生进行专门研究和教学实习外,依旧向中、小学生以及社会不同文化层次的游人传播自然科学知识、进行自然爱护教育的重要场所。如卧龙自然爱护区、龙门山地质构造国家地质公园、自贡恐龙化石国家地质公园、大渡河大峡谷、海螺沟冰川公园等,均具有科学型特点。

3.探险型。

四川的生态旅行资源中有一些极高山地、冰雪高原、大江大河,如贡嘎山、四小姐山、大渡河、雅砻江等。这些地区目前多属于尚未受到或轻微受到人类活动阻碍的原始区域。在这些地区分不开展登山、漂流等探险活动,能够探究隐秘,也可享受人与大自然拼搏的刺激。探险价值是部分生态旅行资源所具有的特有旅行价值。

4.休闲保健型。

许多生态旅行资源如森林公园,具有一定的保健价值。这些地区有优美的自然景观、寂静的森林环境、清洁的饮用水源、新奇的空气、宜人的气候条件和地貌条件,还有温泉等,为人们避暑、游憨、疗养提供了理想的场所。森林的释氧、杀菌和滤尘功能,无污染或少污染的环境,温泉沐浴的疗效,自然美的景观等,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都有极大的好处。如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龙池森林公园、佛宝森林公园、中国死海、海螺沟温泉等都可开展此类生态旅行活动。

5.民俗型。

民俗旅行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生态旅行。不同地区的民俗具有专门大的差异性。当地民俗包括当地的文化遗产、居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筑风格、节庆活动等,这些差不多上生态旅行资源的组成部分。旅行区内,一样都居住着一定数量的当地民众,有的区内还分布着少数民族的村寨。区内居民的风俗适应对外界游人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如羌寨风情、彝族风情、泸沽湖摩梭风情等。民俗还包括宗教活动这一重要内容,如藏传佛教、道教等。

四川旅游业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微观环境)

四川旅游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战略研究 四川是旅游大省,旅游产业是其主导产业之一。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四川旅游产业的优势、劣势以及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得出四川旅游产业发展优势与劣势并存,机遇与挑战同在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为四川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提出三种战略:构建大西南旅游经济圈战略、科教兴旅战略和环境优化战略 四川地处西南腹地,位于长江上游,介于东经97°21’~108°31’和北纬26°03’~34°19’之间,北连青海、甘肃、陕西,东邻重庆,南接云南、贵州、西衔西藏,是中国西部最大的市场和物资集散中心以及西南金融中心。近年来,凭借其得天独厚的旅游优势,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已成为四川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和新的经济增长点。2004年全省旅游总收入566.23亿元,相当于同期GDP的8.6%,国内旅游收入达542.3亿元,旅游外汇收入2.89亿美元,2004年全省旅游产业实现增加值280.96亿元;旅游业及带动的相关行业实现增加值842.89亿元,占同期GDP的12.9%[1]。 旅游作为一种产业,由与旅游活动直接和间接相关的多重业务或行业构成,包括旅游产业资源、旅游产业需求主体、旅游供给主体、旅游产品[2]。同时,旅游作为一种产业,必须遵循产业存在和发展的规律;政府和相关部门就必须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以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四川旅游产业的优势、劣势以及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为促进其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战略对策。 1. 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最早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管理学教授在80年代初提出。SWOT分析法也是产业发展战略分析常用的一种方法[3]。图1就是典型的SWOT战略选择图。当研究对象处于第一象限,外部有众多机会,又有强大内部优势,宜采用发展型战略;处于第二象限,外部有机会,而内部条件不佳,宜采取扭转内部劣势,先稳定后发展战略;处于第三象限,外部有威胁,消除劣势可采用紧缩战略;处于第四象限。拥有内部优势而外部存在威胁,宜采用多角化经营战略分散风险,寻求新的机会。 2. 四川省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2.1 资源优势 四川素称中国“风景省”,无论是自然、人文景观还是民俗风情,种类多、品种全,分布广泛,是中国拥有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国家风景名胜区最多的省区。特别是峨眉山、乐山大佛、九寨沟、黄龙、都江堰——青城山、国宝大熊猫、三星堆古蜀文化遗址等,具有垄断性、不可替代性和不可模仿性。通过表1中国及四川省旅游资源统计资料分析可以得出,

四川省旅游发展的空间竞争力分析

四川省旅游发展的空间竞争力分析 摘要:四川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是全国的旅游资源大省,历来就行”天下山水之观在蜀”之说,我们通过对四川的旅游资源进行分类评价,对比不同区域区划中四川所处的区划定位,分析四川省的旅游空间竞争力。 关键字:四川空间竞争力旅游区划 1 四川旅游资源概况 1.1 四川地理环境和区位条件 四川地处中国西部,是西南、西北和中部地区的重要结合部,是承接华南华中、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汇点和交通走廊。 四川盆地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面积17万平方公里,盆周山地海拔多在1000米~4000米之间;盆底地势低矮,海拔300米~700米,是中国地势划分的第二级阶梯上相对凹下的部分;西部是大幅隆起、地域辽阔的高原和山地,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四川盆地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成都平原是中国历史上农业和手工业都十分发达的地区,成了中央王朝的主要粮食供给基地和赋税的主要来源,故称“天府”。四川也是中国动物种类最多、最齐全的地区之一 1.2四川省旅游发展现状 四川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是全国的旅游资源大省,历来就行”天下山水之观在蜀”之说;现有世界遗产 4 处(九寨沟、黄龙、青城山―都江堰、峨眉山―乐山大佛)。列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的自然保护区 4 处,国家 4 A级旅游景区17 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5 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7 处,国家级森林公园25 处,世界地质公园1 处, 国家级地质公园8 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2 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7 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0 座。 “十一五”期间,四川旅游产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旅游总收入增长率、国内旅游人次年增长率、对全国旅游收入贡献率连续多年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速度递增。据统计,四川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34.8%,高于全国23.6个百分点。全省旅游总收入、游客总人次均居西部地区首位,2007年旅游总收入在西部地区率先突破千亿元大关,达1217亿元,成为全国第八个突破千亿元的省份。 1.3 四川省区位图:附图一 2四川省旅游资源分类评价 2.1 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图:附图二 2.2 四川省旅游资源空间格局 四川省旅游资源独具特色,与其他地区比较具有不可替代性。四川地跨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两大地形阶梯,自然环境变化复杂,从亚热带到亚寒带景观齐全,造型地貌种类繁多,生成许多特殊的风景。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资源丰富,且名族特色的旅游资源也独具特色。但四川省的旅游资源大都分布于四川省的东南方,由于交通的原因,使得四川省西南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缓慢,而四川东南部因为交通便利,经济发展快所以带动旅游发展也比较快。所以四川省旅游资源的空间格局大体是东南方发展较快,较集中。而西北方发展较缓慢,分

云南生态旅游资源分类总结

云南生态旅游资源分类总结 一、自然生态旅游资源 (一)陆地生态旅游资源 1、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金殿国家森林公园、钟灵山国家森林公园、棋盘山国家森林公园、小白龙国家森林公园、圭山国家森林公园、来凤山国家森林公园、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龙泉国家森林公园、东山国家森林公园、清华洞国家森林公园、巍宝山国家森林公园、灵宝山国家森林公园、宝台山国家森林公园、龙鱼洞国家森林公园、天星国家森林公园、铜锣坝国家森林公园、五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十八连山国家森林公园、鲁布革国家森林公园、珠江源国家森林公园、五老山国家森林公园、大关天星国家森林公园、西山森林公园 2、草原生态旅游资源:云杉坪、牦牛坪、黄草岭、大海草山 3、荒漠生态旅游资源:元谋 (二)水体生态旅游资源 1、湖泊生态旅游资源:滇池、程海、泸沽湖、抚仙湖、杞麓湖、异龙湖、星云湖、阳宗海、洱海、浴仙湖 2、温泉生态旅游资源:安宁温泉、下关温泉、云县小定西沸泉、龙陵邦腊掌温泉、新滩坝温泉、腾冲热海 3、河流生态旅游资源:金沙江(万里长江第一湾、小江泥石流)、澜沧江(西双版纳橄榄坝)、怒江(三江并流)、南盘江(三江口)、元江、伊洛瓦底江 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 (一)农业生态旅游资源 1、田园风光生态旅游资源:元阳梯田、罗平油菜花、石屏杨梅、蒙自石榴 2、牧场生态旅游资源:迪庆那青波牧场、扎西牧场、丽江甘海子牧场、念瓦洛牧场、小中甸牧场、南宝牧场 (二)园林生态旅游资源 1、中国园林:勐巴娜西珍奇园 (三)科普生态旅游资源 1、植物园:昆明植物园、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丽江高山植物园 2、天然野生动物园:西双版纳野象谷公园、

四川旅游资源简介

旅游资源简介 是中国多山省份之一。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97.46%,除盆地底部的平原和丘陵外,大部分地区岭谷高差均在500米以上。最低的东部长江三峡,海拔仅70余米,而西部最高的贡嘎山则达7556米,二者相差7400米以上,地表起伏之悬殊,在中国仅、新疆可比。 的气候复杂多变。西部是川西高原,东部是川东盆地。全省高原占地三分之二,面积约为三十六万平方公里,盆地仅占二十多万平方公里。川西包括阿坝、甘孜、凉山三个自治州,毗临青藏高原的东部,俱在海拔三千公尺以上。高山峡谷具垂直气候的特点,高原山区地高天寒,严冬时气温约为摄氏二度至零下二十度,且冬季长达五个半月之久。六月至九月是雨季,十一月至次年三月是旱季。旱季午间气温可达摄氏三十二度。高原有六小时以上的日照,衬托青草绿树,景致优美。 风景名胜区众多 是我国拥有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最多的省区,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全省拥有众多高品味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其中2处世界自然遗产:"童话世界"九寨沟、"人间瑶池"黄龙;1处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佛教圣地"峨眉山-大佛;1处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青城山。共有国家4A、3A级旅游区(点)21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5处,省级风景名胜区73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5处,省级自然保护区45处,国家级森林公园28处,省级森林公园46处,国家级地质公园12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8座,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7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8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7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7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1座,全国农业旅游示28处,全国工业旅游示点8处。如驰名中外的三星堆、金沙遗址等古蜀文化遗迹和蜀南竹海、海螺沟、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四姑娘山、恐龙博物馆等知名景区(点)等。九寨沟、黄龙、大佛--峨嵋山和卧龙4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和“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从高原、山地、峡谷到盆地、丘陵、平原,从江河湖泊到温泉瀑布,从岩溶地区到丹霞地貌,一应俱全,素有"风景省"的美称。尤其是我国三大林区、五大牧场之一的川西横断山区,雪峰卓立,林海苍茫,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岷江汹涌澎湃,奔流其间,形成了许多神秘、险峻的旷世奇观,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 ,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自蚕丛、鱼凫以来至今已有4500余年文明史,水旱从人,物华天宝,号称"天府之国"。现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阆中、都江堰7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0处,有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镇)24座从古代水利工程、古镇民居到名人故居,从寺庙道观、石刻壁画到现代艺术博物馆,从史前遗址到现代建设风貌,应有尽有。南丝绸之路经过往南延伸;三国豪杰在蜀道上演绎了无数故事;举世瞩目的红军长征在川西走过了最艰苦的一段,留下了光辉的足迹。另外,在巴蜀美丽的上,还聚居着藏、彝、羌、纳西等15个少数民族,灯会、花会、转山会、赛马会、火把节,民风民俗丰富多彩,川酒川菜享誉中外,倾倒了无数海外游客。 美食

浅析西宁市生态旅游资源开发

2011届毕业生:存档号: 毕业论文题目 浅析青海乡村旅游的发展 专业: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 班级:景区09(01)班 学生姓名:布音白力格 指导教师:张晓兰 完成时间: 2012年5月

浅析西宁市生态旅游资源开发 【摘要】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是旅游业的基础。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包括高山、峡谷、森林、火山、江河、湖泊、海滩、温泉、野生动植物、气候等,可归纳为地貌、水文、气候、生物四大类。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包括历史文化古迹、古建筑、民族风情、现代建设新成就、饮食、购物、文化艺术和体育娱乐等,可归纳为人文物、文化传统、风情风俗、体育娱乐等四大类型。生态旅游资源是:以生态美吸引游客,为旅游业所利用。在保护的前提下,能够产生可持续的生态旅游综合效益,具有较高观光,欣赏价值的生态旅游活动对物,可供生态旅游者感知、享受、体验自然生态功能与价值的资源。 Abstract: tourism resources is the prerequisite of tourism development, is the foundation of tourism. Tourism resources mainly include natural tourist resources and tourist resources of the human landscape. Natural tourist resources including mountains, canyons, lakes, rivers, forests, volcano, beach, hot spring, wildlife, climate, landform, hydrology, can be classified into four categories, biological climate. Tourist resources of the human landscape the modern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achievements, eating, shopping, arts and culture, sports and entertainment, can be summarized as humanitarian scenery, cultural traditions, customs, sports and entertainment in four categories. Ec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s : taking ecological beauty attracts tourists, tourism industry by. In the premise of protection, can produce sustainable ecological tourism integrated benefit, have a high appreciation of the value of tourism, ecological tourism activities on the matter, for ecological tourist perception, experience, enjoy the natural ecological functions and values of the resources.(把底纹去掉) 【关键词】生态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开发 Ec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s tourism resources

生态旅游及其类型浅析

生态旅游及其类型浅析

摘要 生态旅游近几年来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作为绿色旅游消费,被认为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且必然的选择。生态旅游的类型极多并且是一种依赖当地资源的旅游、旅游对象是原生、和谐的生态系统,生态旅游已成为当前世界上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一个产业。同时生态旅游也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价值的综合体现。发展生态旅游,不仅有利于优化自然生态环境和旅游产品结构,促进资源实现市场价值,而且对提高城市知名度,强化旅游“富民”功能,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浅析了生态旅游的类型以及对我国生态旅游发展趋势及前景进行简要分析,以便更好的发展生态旅游。 关键字:生态旅游生态旅游类型浅析发展趋势和前景

目录 1 绪论 (1) 2 生态旅游的概念 (2) 3 生态旅游现状 (3) 4 生态旅游的类型 (5) 4.1 陆地生态旅游 (5) 4.1.1 森林生态旅游 (5) 4.1.2 草原生态旅游 (5) 4.1.3 荒漠生态旅游 (6) 4.1.4 湿地生态旅游 (6) 4.2 水体生态旅游 (6) 4.2.1 海洋生态旅游 (6) 4.2.2 河流生态旅游 (7) 4.2.3 湖泊生态旅游 (7) 4.2.4 温泉生态旅游 (7) 4.3 人工生态旅游 (8) 4.3.1 农业生态旅游 (8) 4.3.2 城市生态旅游 (8) 4.4 文化生态旅游资源 (8) 4.4.1 宗教生态旅游 (8) 4.4.2 民俗生态旅游 (9) 5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趋势和前景 (9) 总结 (11) 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12)

旅游资源整合措施

旅游资源整合的措施 1.空间层次整合 将同属于一个较高空间层次的旅游资源整合起来, 形成一个大资源, 建设一个大景区, 扩大规模, 提升档次, 集中力量在一个更广阔的空间里开发产品, 开拓市场。例如北京八达岭长城景区原有分别开发的若干景区, 现在北京市已经开始将它们作为一个“大八达岭”景区做整体开发考虑, 以提升档次, 避免无序经营。 2.共生整合 将具有共生关系的旅游资源整合起来。协调利益关系, 调整开发行为, 限制开发力度, 实现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保障旅游产业的长远发展。例如太湖周边几个地区的旅游度假村由于共生于太湖, 保护太湖生态环境这一共同要求必将促发各地进行资源整合, 实现共同生存, 共同发展。 3.主题整合 在某一个区域内, 根据旅游资源的总体特点和市场状况, 制定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和战略, 确定区域旅游的主题和形象, 借此整合区域内的旅游资源, 使其服从或服务于区域旅游的主题, 形成鲜明的旅游形象, 打造最具市场竞争力的核心产品, 形成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4. 产品整合 将某些不能形成成熟旅游产品或市场竞争力较弱的旅游资源依据某种产品开发理念整合起来, 形成新的旅游产品。改善市场形象, 提升市场竞争力。。5.线路整合 利用旅游资源在区位、交通和功能上的联系, 将分散的旅游资源组织起来, 组成旅游线路整体推出。共享客源市场, 丰富旅游内容, 提高对游客的吸引力和旅行社运作的可行性。 6.龙头整合 利用区域内或游线中已经开发成熟的龙头旅游资源, 发挥其带动作用, 挖掘和整合其辐射范围内的旅游资源, 一方面服务于龙头旅游资源, 完善其旅游服务功能, 另一方面借力开发, 实现区域旅游经济的整体提升或旅游线路的充实。也可以将周边景区与龙头景区直接打包开发, 使之成为丰满、协调的整体。

关于当前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当前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当前生态旅游现状情况 (一)调查显示,在已经开展旅游的保护区中,仅有16%定期进行环境监测工作,有的保护区连一台必须的测量仪器也没有。根据科学监测对游客数量进行控制的保护区仅占20%,一些保护区已出现人满为患的现象。甚至有23%的保护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内从事旅游活动,使原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地域减少,它们的生活空间和养料系统也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这里的动植物死亡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据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对保护区旅游现状调查显示:已有22%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开展旅游而造成保护对象的破坏,11%出现旅游资源退化。 (二)由于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使区域和城郊的一些风景区受到冲击。有的地方在风景名胜区邻近盖工厂、办企业、浓烟滚滚,污水横流;有的景区对名胜古迹随意修葺,在山林古刹安置电器设备,铺设人造大理石、地砖,人工修整痕迹过重,与其自然本色极不和谐;有的景区不顾环境、条件,乱建寺庙、佛像和不伦不类的主题公园等等。这些不仅破坏了风景名胜、古迹文物的原始景观的文化内涵,也对旅游环境的生态格局和风景结构造成了破坏。 (三)风景名胜区环境污染严重 据旅游风景区提供的监测资料显示,这里的水土、大气都有程度不同的污染。噪音、烟尘都超过了规定的标准。大气中含有的有害物质及酸雨等情况比较普遍。湘区武陵风景区中二氧化硫含量高达0.62毫克/米3,超过国家一级大气标准3.68倍;树林大片枯黄,PH值达4.44并出现酸雨酸雾。我国水污染的范围也在扩大,全国135条受污染的城市河段中,52条严重污染,其水质连灌溉标准都达不到,更谈不上饮用标准了。如饮用滇池水源的地区,已成为昆明市传染病和许多疾病的高发区。黄河断流达266天,87%的河段水质达四级污染,尤其是近几个月来,黄河干流中游河段遭到严重污染,水面上漂浮着一层厚厚的泡沫,下面呈酱色的污水散发着刺鼻的异味,鱼已死光,连浇地都不能用,对河南省沿黄河各城市饮用水造成危胁。这是黄河历年来发生的最严重污染。而且是一次流域性污染。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旅游业发展迅速,而又缺乏规划和管理,国民的生态意识较差,可以说旅游游到哪里,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也就到哪里。风景区内生活污水增多,垃圾废渣、废物剧增。驰名世界的黄山、庐山垃圾随处可见,甚至连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游客也留下了各种饮料袋、包装袋等垃圾。致使那里不得不花费巨资去清除。开办旅游的自然保护区环境污染问题也是日趋严重,目前已有44%存在垃圾公害,12%出现水污染,11%有噪音污染,3%有空气污染。 上述可见,在发展旅游与保护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矛盾的关系。那种把生态消费摆在首位,不惜以生态资源的消耗为代价来获取利润的作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走出生态旅游的认识误区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开展生态旅游首先应解决的问题。 二、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生态旅游要持续发展,应是一种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旅游,必须把握适度的开发速度,控制接待人数,增强环境意识,否则,太多的游客会对目的地的环境造成过大的压力,破坏了生态旅游赖以生存的环境,生态旅游也就不可能持续发展。 主要措施: (一)加强森林公园建设,保护森林资源 自然环境是由大大小小的生态系统组成的,必须保持相对平衡。森林是陆地最大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枢纽,对于地上、地面、地下环境有多方面的影响,如果把森林看做单纯的木材生产基地去砍伐,而且是掠夺式的经营,不顾植被具有极为重要的

旅游地理作业 四川省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

四川师范大学 作业题目:四川省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课程名称:旅游地理 2010年11月22日

目录 一、四川省旅游资源概况 (3) 二、四川省主要旅游资源类型分类 (4) 三、四川省主要旅游资源评价 (6) 1.定量评价 (6) 2、定性评价 (8) 2.1峨眉山 (8) 2.11峨眉山的三大价值评估 (9) 2.12峨眉山的三大效益 (11) 2.13峨眉山的六大条件 (12) 2.2都江堰 (14) 2.2.1都江堰的三大价值 (14) 2.2.2都江堰的三大效益 (15) 2.2.3都江堰的六大条件 (16) 四、四川主要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图 (17) 五、参考资料 (18)

一、四川省旅游资源概况 四川省地处我国西南部,面积48.5万平方公,人口8700多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川秀美,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誉。由于大熊猫数量占全国85%以上,又有“大熊猫故乡”之称。自蚕丛、鱼凫以来已有4500余年文明史。旅游资源不仅数量多,类型全,分布厂、品位高,而且许多景现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是独有或罕见的。 四川省有许多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具有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是全国的旅游资源大省,历来就行”天下山水之观在蜀”之说;全省有2处世界自然遗产:“童话世界”九寨沟,“人间瑶池”黄龙:1处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佛教圣地”峨眉山一乐山大佛;1处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一青城山。现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7座:成都、自贡,乐山.宜宾、泸州,阆中,都江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立64处,国家4A、3A级旅游区(点)20处.困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8处,省级风景名胜区67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处.省级自然保护区45处,国家级森林公园25处.省级森林公园51处,国家级地质公园2处:其中广汉三星堆遗址、成都金沙遗址,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桃坪羌寨,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甘孜州稻城亚丁均有申报世界遗产的实力。 四川旅游资源种类众多,无论是其知名度还是特色在全

徐州旅游资源开发以及存在的问题

旅游管理专业 课程论文 徐州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课程旅游规划与开发 专业旅游管理 学生姓名周桐 班级 Z旅游133 学号 1361102323 完成日期 2016年4月

徐州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本文以徐州旅游资源的种类、条件、评价以及区位交通、基础设施为依据,分析了徐州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阐述了徐州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且针对徐州特有的情况及周边地区旅游资源条件、旅游发展状况,借鉴旅游业发展较好地区成功的组织和管理模式,为徐州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出了解决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徐州;旅游资源;存在问题;对策与措施 徐州地处我国东部温带、亚热带交接地带,江苏省西北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徐州历史悠久,古称“彭城”已有6000多年的灿烂历史文化先后有 13 代楚王、5 代彭城王受封于此,拥有 2574 年的建城史,具有大量古文化遗迹。同时,徐州也是旅游资源也很丰富,两汉文化、红色文化和彭祖文化各具特色,自然山水、民俗风情独具韵味,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品位。但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整体的开发,旅游产品的开发也很单一与低层次,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必须通过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来增强徐州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一、徐州旅游资源分类 (一)自然风景类旅游资源 徐州拥有云龙山、九里山、香山等多个大小不同的山体资源以及云龙湖、微 山湖等多个水体资源。还包括徐州国家森林公园以及泉山森林公园等。 (二)历史古迹类旅游资源 徐州历史悠久,先后有 13 代楚王、5 代彭城王受封于此,所以徐州的两汉文化发展独具特色是汉文化的龙兴之地。徐州市内有汉兵马俑、楚王陵、龟山汉 墓等历史古迹旅游资源。 (三)军事文化类旅游资源 徐州是我国东部南北要塞,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素有“五省通衢”与“兵家必争之地”著名。历史上在徐州一带发生的战争多达 400 余起,其中较大规模的战争就有 200 多起,著名的有春秋时期的晋楚彭城之战、秦末的楚汉相争以及现代的台儿庄战役、淮海战役等等。 二、徐州市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一)旅游资源种类丰富 徐州市拥有旅游资源基本类型为 6 类 42 种, 属于丰富级。在 23处一、 二级景区中, 有 15 处为人文景观,8 处为自然景观。 (二)文化特色鲜明 形成了以汉墓、汉兵马俑、汉画像石为主要内容的“两汉文化”;以九里山古战场、淮海战役烈士陵园为代表的“战争文化”同时,以彭祖园、淮海食品城 饮食文化村为代表的“彭祖文化”。 (三)地域组合良好 徐州旅游资源分布相对集中,两汉文化游览区、战争文化游览区、彭祖文化游览区及休闲度假观光区大多集中分布在中心城区,地域组合良好便于游客游览。 三、徐州旅游资源开发的SWOT分析 (一)优势 (1)区位优势明显。徐州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东临黄海,西靠中原是东部沿海地带与中部结合地带,长三角与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铁路、航空业发达,京沪线、陇海线在此交汇,大运河穿城而过,观音机场成为淮海经济区内唯一起降大型飞机的国家一级机场,已形成高速便捷的交通体系。 (2)资源优势突出。徐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11处、市级文物50多处;国家森林公园1处、省级自然保护单位区1

生态旅游资源分类与形象定位

生态旅游资源分类与形象定位 2013年06月13日15:32 来源:《商业时代》2013年第8期作者:刘玉姝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48 摘要:伴随时代的发展,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缓解压力,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而生态旅游在这个全民都注重低碳环保的今天被人们所欢迎。属于绿色消费的生态旅游可以让人们在休闲娱乐的同时,提高人们的绿色消费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另外,也可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日后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和生态效益。本文针对生态旅游绿色消费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提出了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方向。 关键词:生态旅游,绿色消费,发展 课题名称:基于产业融合的黑龙江生态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2524125) 生态旅游不仅仅是一种绿色消费,更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地球只有一个,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而且还具有不可逆的特性,也就是说一旦枯竭,也就意味不能再生,哪怕是人造景观,再生也不能保留原来的文物价值。然而,旅游产业和其他产业相比更加依赖环境和自然资源,这也是旅游产业所独有的性质。在购买产品或者服务时不考虑环境因素的消费者仍旧占了很大一部分,为此,更应该提倡生态旅游这种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的定义 要兼顾两代人的消费需求和安全健康,不能只为满足自己这一代人自身的消费需求和安全健康的要求,就不顾及子孙后代的消费需求和安全健康,为此,作为能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消费就此产生,并为广大人们所接受。未被污染或者有助于健康的绿色产品是消费时的首选,消费的过程中产生垃圾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合理处理垃圾为就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再逐步将原有的消费观念转变珍爱自然、注重健康的消费观念,在休闲娱乐的同时,也是要注重环保,节能减排,让购买绿色产品成为人们的最终选择,实现可持续消费。Reduce节约资源,减少污染;Reevaluate绿色生活,环保选购;Reuse重复使用,多次利用;Re-cycle 分类回收,循环再生;Rescue保护自然,万物共存等方面,便是环保专家概括的绿色消费中的5R。 消费方式的生态化已经成为了主流的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全世界生态环境保护运动的蓬勃发展,各国在联合国环境会议中对将原有的不可持续消费转变为可持续的绿色消费达成共识,将是各国日后的正式发展议程。坚持适度消费、节制消费、消费正义的实现以及坚持可持续消费就是生态消费模式下所提倡的消费活动。过度消费和不足消费都会影响个体基本的生存而且也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因此要结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自然资源承受能力的情况适度消费。始终秉着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和改善生活质量的适度消费,不能因为要满足人们的自身欲望或者对物质生活的追求而过度消费。 消费正义否认消费是一种私人化行为的同时,也否认了消费的纯粹经济性质,但提倡消费活动中的责任及公平意识,强调消费享受和代价之间的公平性。 不论是可持续发展战略还是可持续消费都是以人类为中心的考量标准,考虑人们现阶段的经济活动所包括的消费活动对子孙后代的影响。20世纪九十年代初,罗毕会议上阐述了由布兰抡特女士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及其延伸得到的可持续消费的含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因为随着这一理念进一步阐述及延伸,涵盖的氛围也扩大延伸到人与地球非人类成员、环境之间的关系。不超过维持生态系统承担力的情况下,

四川省旅游资源基本类型及其分布特点1

四川省旅游资源基本类型及其分布特点 序号:15 学号:2050 姓名:杨波峰班级:工物102 一、四川旅游资源概况 四川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具有品位高、数量多、类型全、分布广的特点。四川地跨四川盆地、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和秦巴山地五大地貌单元,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以多山和多高原为特色。四川的地势:西高东低,西为高原山地,东部为盆地。四川西部被称为川西高原,海拔4000-4900米,东部国四川盆地,海拔250-750米。四川山水名胜、文物古迹、民族风情兼备。四川拥有诱人的旅游资源:历史文化名城46座,国家和省级风景名胜区75处,国家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07处,其中九寨沟和黄龙寺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录”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峨眉山、乐山大佛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都江堰-青城山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四川就占了5个。四川省全省共有国家4A、3A级旅游区(点)21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1处,省级风景名胜区73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5处,省级自然保护区45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1处,省级森林公园46处,国家级地质公园5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5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7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2处。 二、人文旅游资源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泸定桥、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渠县冯焕阙、绵阳平阳府君阙、渠县沈府君阙、成都武侯祠、成都杜甫草堂、雅安高颐墓阙及石刻、峨眉山万年寺铜铁佛像、成都王建墓、乐山大佛、都江堰市都江堰、仪陇朱德故居、通江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自贡西秦会馆、峨眉山市大庙飞来殿、江油云岩寺、成都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广汉三星堆遗址、邛州什邡堂邛窑遗址、珙县僰人悬棺、成都明蜀王陵、江安夕佳山民居、大邑刘氏庄园、梓潼七曲山大庙、泸县龙脑桥、德格印经院、平武报恩寺、新都杨升庵祠及桂湖、泸州大曲老窖池、宜宾真武山古建筑群、阆中张桓侯祠、成都平原史前城址、成都市十二桥遗址、广安县邓小平故居、成都市水井街酒坊遗址等。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乐至陈毅旧居、乐山郭沫若旧居、成都青白江区彭大将军纪念碑、通江红军烈士墓及墓碑、剑阁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石刻、江油红军胜利纪念碑、古蔺太平渡红军四渡赤水遗址、苍溪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渡口遗址、四方面军会师遗址红原红军烈士墓、成都十二桥烈士墓、西昌丁佑君烈

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西峰区旅游业开发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西峰区旅游局 旅游业做为一个综合型产业,因其自身的集成性和“绿色、无烟、创汇”的特点,被喻为吻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朝阳产业、无烟工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强劲的发展势头。近年来,西峰区严格按照国家发展旅游业的总体要求和省市实施开发的战略部署,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掘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文化优势,拓展开发领域,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开发步伐,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改善旅游环境,旅游产业得到长足发展。 一、西峰区旅游局基本情况 西峰区旅游局成立于1999年8月,为科级事业单位,区政府组成部门,现有职工9名,其中:科级以上领导干部4人,一般干部4名,司机1名。下设有二级部门庆阳农耕民俗文化村建设办公室,现有职工11人,其中:副科级领导干部1人。 二、旅游资源及开发现状 (一)资源概况 辖区区现已形成的旅游景点有15个,其中人文类10个,自然风景类5个。在人文资源中,有石窟寺1个,古塔1个,古文化遗址3处,博物馆、文化馆和民俗活动点5个。重点景

观有庆阳农耕民俗文化村、北石窟寺、东湖公园、华夏公刘第一庙、南小河沟、巴家咀水库、老洞仙山等。其中北石窟寺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自然资源独特。西峰位于甘肃东部,总面积996平方公里,人口33万人,境内的董志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黄土层最厚的黄土高原,自古就有“八百里秦川不抵董志原边”之说。黄土风情浓厚。 2、史前文化世界瞩目。发掘于西峰南佐仰韶文化新石器遗址,及出土的红砂尖地瓶是极其珍贵的考古发掘。 3、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西峰是周先祖农耕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和黄河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区内可上溯至旧石器、新石器时代的南佐、仰韶、齐家等文化遗址多达84处,馆藏文物愈万件。在这块土地上,黄帝、岐伯、不窋、公刘、西汉付介子、东汉王符、魏晋傅玄、北魏胡太后、唐代狄仁杰、宋代范仲淹、明代李梦阳、金石书画大家米万钟等都留下了青史可据的人文史话。 4、民间文化积存丰富。皮影、剪纸、刺绣、陇东道情堪称“四绝”,郭沫若誉其为“民间艺术的瑰宝”。出现了何占鳌、祁秀梅、史呈林、王光普等民间艺术大师。民俗专家靳之林对庆阳民间艺术的传承,现在仍呈现广泛的群众性,十分惊讶并赞誉。至今仍有40多个皮影演出戏班常年活跃在民间,这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全区目前从事香包、刺绣、剪纸生产的人数以千计,有20多家专业公司,从事香包等民间工艺品的生产经

试论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_类型和评价体系

试论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类型和评价体系* 袁书琪 (福建师范大学,福州350007) 摘 要 生态旅游成为世界旅游发展方向。国内外对生态旅游资源基本问题的研究还在深化 的过程中。笔者针对我国旅游资源分类和评价新国家标准在长期实践研究中总结经验,提出生态旅游资源的特性,生态旅游资源的分类体系,以及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体系。这些基本问题对于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我国西部地区的旅游发展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关键词 生态旅游资源,特性,类型,评价 中图分类号 Q 1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4890(2004)02-0109-05On the characteristic ,type and evaluatin system of ec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 .Y UAN Shuqi (Fu -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350007,China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2004,23(2):109~113. Ecological tourism has been becoming one of the developing direction of world tourism .T he research on the essence issues of ec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 in our country is still weak .Based on the action of our country 's tourism resource classifica tio n and evaluatio 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ew natio nal standard and the abundant ex perience of long -term practice research ,the author put forw ard the char -acteristic ,class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sy stem of ecology ical tourism resource put fo rward .T he essence issues have special sig nificance to w ester n China whos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relatively weak in our country . Key words ec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 ,characteristic ,ty pe ,evaluatio n sy stem . 1)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R ].北京.2)国家环保局.2002.生态旅游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R ].北京.*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D0310011)。**通讯作者收稿日期:2002-10-09 改回日期:2002-12-10 1 引 言 进入21世纪,生态旅游成为世界旅游发展方向,应当引起旅游学界对生态旅游资源研究的足够重视。针对我国旅游资源分类评价新国家标准,国内外对旅游资源的研究和认识正处在深化的过程中,而对相对较新的生态旅游资源的研究和认识还存在不少问题[2,5]。因此,有必要对生态旅游资源的一些基本问题提出讨论1)。2 生态旅游资源的特性 生态旅游资源是否等同于一般旅游资源,是个有争议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关系到对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和生态旅游景区的建设[3]。迄今为止,我国旅游资源分类体系中,并没有单独列出生态旅游资源类型,旅游资源评价因子只涉及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而未涉及生态价值。生态旅游资源的特性亟待研究。2.1 生态旅游的特性 生态旅游资源的特性取决于生态旅游的特性。 我国正在研制生态旅游管理规范,对生态旅游涵义的界定,是一切生态旅游管理规范的前提2) 。 诚然,迄今对生态旅游的界定,国内外不同看法很多,但共识的成份比较大,且趋同的态势明显[4]。2.1.1 生态旅游的吸引力 从旅游发展的吸引力来看,生态旅游的特点在于依赖人(包括游人)与环境的和谐。这里所谓的环境,主要是自然环境,但也包括与自然环境关系和谐的人文环境。而一般旅游吸引力来自景观美或某种兴趣活动的便利。2.1.2 生态旅游的场所 从旅游活动场所来看,生态旅游的特点是处于环境质量优越的自然环境。当 今地球上纯自然环境已经不多了,且远离人类社会。所以这里所谓的自然环境包括部分人化自然(如人工林地),以及自然环境中的一些乡村社区。2.1.3 生态旅游的目标 从旅游开发的目标来看,生态旅游的特点是侧重生态效益。生态旅游地的开  生态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Eco logy 2004,23(2):109~113 DOI :10.13292/j .1000-4890.2004.0059

浅析四川旅游资源开发论文

浅析四川旅游资源开发 前言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再加上旅游资源的不断优化和完善,就带来了旅游业的飞速发展。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在有些国家或地区旅游业甚至成为经济收入最大的支柱产业。旅游是经济、社会、文化等现象的综合反映,这一特性决定了旅游的发展,必然给旅游地带来经济、环境、社会等一系列积极的影响。目前,我国正在不断的调整旅游产业机制,旅游内容和方式更加的多样化,旅游文化更具内涵,同时旅游也在不断引进高新科技的旅游设施。旅游业促进了相互间的文化交流, 扩大了视野, 提高了文化素养。发展国内旅游业还可以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能刺激旅游者的消费,从而新的消费可以形成和扩大市场。现在旅游业的发展不单是要注意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快感,而是要求我们把眼光放远,旅游对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也是相当重要的 四川地大物博,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新中国成立以后,四川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经过5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20多年的改革开放,四川的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古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说,经过建国后40多年的建设,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个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综合发展的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成了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四川的交通通讯发展迅猛。水陆空交通日趋完善发达,微波、光纤、卫星、程控电话、无线寻呼、图文传真、INI联网等现代通信遍布全省各市、地、州、县及部分乡村,初步形成了现代交通、通信网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各种基础设施的完善,人们观念的转变,信息市场、科技市场、人才和劳务市场、资金和金融市场以及各种物资市场、服务市场、旅游休闲娱乐市场也相应建立。 一、旅游资源简介

乡村旅游资源生开发与整合策略

乡村旅游资源生态开发与整合策略-旅游管理 乡村旅游资源生态开发与整合策略 我国当今的乡村旅游不断发展,但是因为市场机制及法律问题,其旅游开发存在一定的问题,特别是资源开发不合理,当地农民受益少,环境破坏严重等,这些都严重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必要进行资源的生态开发与整合。 一、以生态保护为切入点,从而保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性 乡村旅游发展依赖于旅游资源的保护,因此旅游资源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关系到当地民生与经济,因此,生态旅游资源保护工作是未来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 (一)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乡村有着其独特的自然与人文环境,这是其吸引大量游客的根本原因,自然环境有着明显的不可复制性特征,一旦破坏,很难恢复,因此必须严格保护。 (二)注重田园风光的维护。田园风光是区别城市的重要特色,其乡村性是区域旅游的核心组成,田园风光不仅仅是一种基于农村景观的特有风光,同时也是原始农村生产活动的体现,田园景观在乡村旅游中的经济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同时也是农民生产生活的核心,因此应当全力保护农村的田园风光。 (三)要注重保护乡村村落景观。乡村的文化特色一般通过建筑体现,特别是一些历史悠久的乡村,其建筑是其村落发展的活化石,这也是其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进行重点保护。 二、以当地实际为基础,对地方特色旅游资源进行优化 乡村旅游发展基于乡村特色,而对于地方特色旅游资源的整合是发展乡村特色旅游的基础,也是设计好的旅游发展项目的基础,乡村旅游的特色主要体现

在以下几点: (一)乡村性特征,乡村旅游的灵魂便是乡村,是基于本地风土人情的旅游形式,这种乡村性也是区别名省旅游的主要特征。 (二)文化性,乡村的景观与人文特征沟通构成了乡村的特有文化气息,其与城市的快节奏生活截然不同,虽然也为生计所忙碌,但是乡村有着其特殊的农耕文化气息,同时大部分乡村居民也保持着质朴的特征与闲适的生活状态。 (三)生态性特征,乡村的生态环境优于城市,特别是城市污染越来越严重,很多人开始在周末逃避城市,选择乡村生态旅游。 (四)体验性,乡村旅游资源的优化还应当注重体验性,特别是农耕文化体验及乡土风情的体验,这也是吸引大量游客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以生态文明为基础,注重生态旅游的规划与资源分配 我国乡村旅游经济蓬勃发展,不同地区都开始大力开拓乡村旅游市场,特别是一些城郊乡村及特色乡村,但是这也导致了乡村旅游的同质化,定位不准确,特色化不明显等,因此乡村旅游发展规划还应当注重合理规划与资源合理配置。 (一)注重旅游特色的体现,现有的乡村旅游主要从自然环境与民俗文化环境两个角度体现,这也是乡村旅游的重要资源,不同乡村应该在其中甄别与其他地方的不同,建立特色化旅游。 (二)科学规划,注重资源合理配置,乡村旅游应当建立在严格的规划基础上,特别是在同一个县市区的不同乡镇之间应当采取差异化规划,逐步推进乡村旅游建设。 (三)注重乡村旅游的可持续性,在资源的开发中不可操之过急,而应当充分考虑到保护与发展的均衡,从而保证历史文脉的延续与发展,保证生态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