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西宁市生态旅游资源开发

浅析西宁市生态旅游资源开发
浅析西宁市生态旅游资源开发

2011届毕业生:存档号:

毕业论文题目

浅析青海乡村旅游的发展

专业: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

班级:景区09(01)班

学生姓名:布音白力格

指导教师:张晓兰

完成时间: 2012年5月

浅析西宁市生态旅游资源开发

【摘要】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是旅游业的基础。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包括高山、峡谷、森林、火山、江河、湖泊、海滩、温泉、野生动植物、气候等,可归纳为地貌、水文、气候、生物四大类。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包括历史文化古迹、古建筑、民族风情、现代建设新成就、饮食、购物、文化艺术和体育娱乐等,可归纳为人文物、文化传统、风情风俗、体育娱乐等四大类型。生态旅游资源是:以生态美吸引游客,为旅游业所利用。在保护的前提下,能够产生可持续的生态旅游综合效益,具有较高观光,欣赏价值的生态旅游活动对物,可供生态旅游者感知、享受、体验自然生态功能与价值的资源。

Abstract: tourism resources is the prerequisite of tourism development, is the foundation of tourism. Tourism resources mainly include natural tourist resources and tourist resources of the human landscape. Natural tourist resources including mountains, canyons, lakes, rivers, forests, volcano, beach, hot spring, wildlife, climate, landform, hydrology, can be classified into four categories, biological climate. Tourist resources of the human landscape the modern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achievements, eating, shopping, arts and culture, sports and entertainment, can be summarized as humanitarian scenery, cultural traditions, customs, sports and entertainment in four categories.

Ec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s : taking ecological beauty attracts tourists, tourism industry by. In the premise of protection, can produce sustainable ecological tourism integrated benefit, have a high appreciation of the value of tourism, ecological tourism activities on the matter, for ecological tourist perception, experience, enjoy the natural ecological functions and values of the resources.(把底纹去掉)

【关键词】生态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开发

Ec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s tourism resources

【引言】

生态旅游,就是让游人在良好生态环境中或旅游游览,或度假休息,或健康疗养;同时认识自然,了解生态,丰富科学知识,进而增强环境意识和生态道德观念,更自觉地关爱自然,保护环境。

生态旅游是一种对环境保护负有责任的旅游方式,它同传统旅游形式的本质区别在于生态旅游必须具有促进生态保护和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特点。因此,生态旅游又要有目的地提高旅游景区的旅游环境质量,使人们在享受、认识自然的同时,又能达到保护自然的目的,从而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其根本宗旨就是贴近自然、保护自然、维护生态的平衡。生态旅游必须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强调在维护良好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开展旅游,生态旅游不能把生态消费摆在首位,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因此,必须要保持旅游区域内的环境质量和保持生态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有序发展,保持好优异的自然环境。

目录

摘要........................................

第一章:青海省旅游资源的概况................... 1.1青海省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

1.2青海省的旅游资源......................... 第二章:西宁市旅游资源的概况................

2.1西宁市的地理位置.........................

2.2西宁市生态旅游资源....................... 第三章:生态旅游资源概述.....................

3.1生态旅游的定义...........................

3.2生态旅游的特性...........................

3.3生态旅游资源的分类....................... 第四章:西宁市生态旅游资源的发展............

4.1青海发展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优势.........

4.2加快我市生态旅游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第五章:生态旅游开发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致谢:....................................... 参考文献:...................................

第一章:青海省旅游资源的概况

青海位于中国西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周边分别与甘肃、四川、西藏、新疆四省毗邻。总面积72.12万平方千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7.5%,居全国第四位。因境内全国最大的内陆湖—青海湖而得名,简称青,省会西宁市。

青海作为“世界屋脊”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雄浑奇异的安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著称于世,其阳刚气势和恢弘壮美与南国风光迥然不同,但其旅游景点保留了经雕饰的原始风貌,给人以神秘、纯正的感觉。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造就了这里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实为人们旅游和消夏避暑的理想之地。

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之地,素有“三江源”之称。风光旖旎的青海湖,闻名的青海湖鸟岛,黑颈鹤的栖息之地隆宝滩自然保护区,高原野生动物的王国可可西里,被誉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有“青海高原西双版纳”美称的循化孟达国家植物自然保护区,以察尔汗盐湖为主的盐湖群以及广阔的草原牧场和洁白的雪山高峰,形成了青海高原独特的自然风光。

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的塔尔寺,有青海“小故宫”美誉的瞿昙寺,乐都柳湾古墓群,集彩绘、砖雕、石刻、油塑、图案、建筑艺术于一体的“热贡艺术”,以及丛多的藏传佛教寺院和嘛呢石刻、岩画等,构造了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青海民族的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形成了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土族和撒拉族风情尤为独特。此外,西王母神话传说,日月山与文成公主,骆驼泉与撒拉族的由来等青海独有的历史典故,形成了神奇的文化旅游胜境。

1.1青海省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

【地貌】

青海省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均海拔3500米,绝大部分为高原山地,地势起伏,山峰高俊,呈现西南高原而东北低。北部是阿尔金山祁连山脉,南部有唐古拉山脉,著名的东昆仑山脉横贯中部。这些高大的山脉将青海分割为柴达木盆地、共和盆地、河湟谷地和青南高原四大块。青南高原处在青藏高原的腹心地带,平均海拔4200米。东昆仑山主峰布喀达坂峰、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峰

、啊呢玛卿山主峰啊呢柳峰、祁连山主峰岗则吾结峰以及横断山峰贡嘎山峰,在青藏高原北部群峰中,称青藏高原“五岳”,它以雄伟挺拔、壁立千仞、冰川倒悬而著称于世,形成了一幅奇特壮美的高原自然景观。

【气候】

青海省境内气候属于典型的高原大陆气候:低温,干燥,多风,缺氧,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空气密度度小。年平均气温-5.7℃~8.5℃,七月份平均气温为5~20℃,是一年之中的最热季节。东部河湟谷地,年平均气温3~9℃,为全省的暖区;青南高原,年平均气温-6~-4℃,为全省的冷区。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左右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占全省面积的1/3,柴达木盆地是我国最为干旱的地区。青海的气候特点是;冬长无夏,春秋相连。

1.2青海省的旅游资源

青海旅游资源丰富,绚丽多姿的自然景观与风情万种的人文景观令四方游客心醉神迷,流连忘返。这里既有坦然无限的高原,又有巍峨的高山和起伏的丘陵;既有奔腾交错的江河,又有星罗棋布的河泊。奇山秀水纵横分布,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一幅幅奇异壮观的高原美景。青海山多、水多、动物多,得天独厚的壮丽风光赢来了世人的惊叹和赞颂,观山望水,让人魂牵梦萦。省内的三江源、昆仑山,祁连山、阿呢玛卿山、青海湖、塔尔寺等地都蕴涵着许多独一无二的旅游资源,带着远古的记忆纯粹的自然本色,展现出卓然于世的风采。【中华水塔---三江源】

生命来自海洋,文明源于水滨。河流作为陆地上主要的淡水资源,是陆地上最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占全国水量0.01%的淡水支持了全球6%的生命。

青南高原发育了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世界著名的大江大河,这三条河流哺育了中华民族及中南半岛数千年的文明史,以母亲河享誉海内外。从东海之滨及湄公河平原仰望世界屋脊,三条江河宛如一座水塔以巨大的落差奔流而下,所以三江源有“中华水塔”、“东亚水塔”之美称。三江源区,因自然条件特殊,使高原特有生物种类丰富。这里有高等植物近千种,有动物270余种,成为高寒地区的生物研究

基地。然而,三江源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现在已经出现了草原退化,沙化,水土流失日趋严重的现象,使三江源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形势。2000年8月由江泽民同志亲笔标写得“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纪念碑,在三江源中心地带的玉树结古镇附近的通天河畔,碑体顶端两只巨手,象征着人类要用勤劳的双手保护“三江源”。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目前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也是生态环境最为敏感的地区。

【中华万山之祖---昆仑山】

昆仑山东西长约2500米,海拔为2500~6000米,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具有“万山之祖”,“亚洲脊柱”、“龙脉之祖”的地位。

昆仑山云海茫茫,超凡脱俗,藏语称之为“阿玛尼木占木松”,即祖山之意,汉文典籍则赋予它“国山之母”的尊称。昆仑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自从盘古开天地,它就贯通华夏文化,历经悠悠五千年历史长河,一直被视为淡黄子孙的族脉所系,并基于此而创立了中华两大神话体系之一的昆仑山神话体系。许多神奇的故事或根植昆仑,或情系昆仑,或源出昆仑,世世代代流传下来,使这里成为从古至今万丛向往的圣地,昆仑山体系庞大,雪峰林立而气候多变,自古以来各民族先民不断与高寒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相协调、相适应,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求生存、求发展,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精神财富。

昆仑山是青海高原群山的代表,而构造青海高原另外一道重要骨架的祁连山也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自然风光著称于世,在历史上是一座与昆仑山齐名的山脉。

【八宝之地---祁连山】

祁连山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距西宁市288千米,以盛产鹿饵、鹿香、蘑菇、大黄、金、银、铁、铜“八宝”而闻名,故县城所在地的名“八宝镇”。古丝绸之路南线经于此,有“青海北大门”之称。周围森林茂密,物产丰富,自然景观优美。奇特的高原地貌和独特的自然景观极其观赏价值,是至今为止原始生态环境保存最为完整的地区之一。

祁连山——这座古匈奴语种的“天山”,山高接天,山岭与峡谷相

间,雪峰于冰川接连,终年积雪不化,气候阴冷高寒。祁连山的自热环境复杂多样,地理景观垂直变化十分明显。海拔在2800米以下的河谷地带,气温暖和,青稞、油菜、小麦、马铃薯等农作物被大量种植。尤其是每年七月份,麦苗吐绿,油菜花盛开,远远看去一片金黄夹着一片青绿,漫无际涯,铺向天边,形成了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祁连山脚下的门源县也因此有了“门源油,遍地流“的美誉。

【魂牵梦萦---青海湖】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面积为4300平方千米,周长360千米,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湖水最深处为30米,湖面海拔3196米,是世界上高海拔大型湖泊之一。青海湖距西宁市约150千米。

青海湖是一年四季景观各异:春天,数万只候鸟从千里之外的南方纷纷飞来,在青海湖岸边生息;夏、秋季节,青蓝色的湖水碧波荡漾,天水一色,青海湖犹如青南高原上的蓝宝石,湖中鱼游鸟翔,辽阔的青海湖畔到处是五彩缤纷的野花和金黄的油菜花,这是草原上有飞腾的马群,有牛群、还有白云般滚动的羊群,蔚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蓝天、白云、碧海、百花、绿草和牛羊绘制成一幅青海湖神奇迷人的美丽画卷;进入隆冬季节时,湖水冰冻,到处是一片冰雪世界,湖西北的泉湾,栖息有千余只大天鹅,给隆冬的青海湖去带来了勃勃生机;三月中旬以后,青海湖开始解冰,冰块相互挤压塌陷,不时地发出巨大的轰鸣声。青海湖盛产湟鱼,湖畔草原上盛产蕨麻(人参果),湟鱼是受国家保护的名贵水生动物。蕨麻是一种营养品,可作礼品。

【黄教圣地---塔尔寺】

塔尔寺坐落于湟中县鲁沙尔镇的莲花山中,距西宁市中心28千米,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造人宗喀巴的诞生地,为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丛林之一,它是一组融藏汉建筑艺术为一体的大型古建筑群,现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占地面积40余公顷。寺内殿宇相连,错落有致,气势宏伟。

塔尔寺不仅是佛教圣地,也是一座藏汉文化的艺术宝库。寺内珍藏的艺术精品,绚丽多姿,久负盛名。酥油花、堆绣、壁画、木雕、艺术,之称塔尔寺艺术“四绝”.寺院内有显宗、密宗、医学和时轮四大经院,是传授和研究佛教哲学、伦理藏医学和天文历算的高等学府

之一。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青海省的明牌旅游景点之一。宗喀巴的诞生于现塔尔寺大经瓦殿处,相传在诞生时其剪挤带滴血之地,数年后长出一株菩提树,树枝茂盛,有十万片叶子,每片叶子上显示出以尊狮子吼佛像。宗喀巴离家藏学法期间,大师母亲香萨阿切思儿心切,让人硝去自己头上的一溇白发,其意让儿子回家一趟。宗喀巴为佛教事业决议不返,给母亲消去用刺破鼻子的鲜血绘制而成的自画像和狮子吼佛像各一幅,并在信中写道:“若能在我出生地点用为胎藏,修建一座佛塔,就如同和我见面一样”。第二年,香萨阿切与信徒按宗喀巴旨意,用石片推成一座聚莲塔,这是塔尔寺最早的建筑物,也是塔尔寺第一座宝塔。后在塔旁建很多佛殿,既先有塔,后才有寺,人们就称之为“塔尔寺”。

第二章:西宁市旅游资源的概况

2.1西宁市的地理位置

西宁市青海省省会,坐落于青海东部湟水河畔,是青藏高原的东部门户,它有2100多年的历史,是闻名唐蕃国道、丝绸之路南线青海道的必经之道。西宁市海拔2261米,是世界高海拔城市之一,素有“高原古城”之称。西宁现辖四个区(城东、城中、城西、城北)3县(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湟中县、湟源县),面积7665平方千米,人口200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1/4,坐标为东经101°49′17〃北纬36°34′3〃地势由北向南倾斜,西北高,东南低,东西狭长,形似一叶扁舟。湟水及其支流南川河、北川河由西、南、北汇合于市区,向东流经全市。

西宁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七八月份,西宁地区平均气温12~19℃,凉爽宜人,温度适宜,是理想消夏避暑旅游胜地,被誉为“中国夏都”现被评为国家优秀旅游城市。近几年来,每年夏季在这里举办的“中国郁金香节”和“环青海湖国际自行车赛”,已成为享誉海外的知名品牌,吸引着丛多的国外有人前来观光。

2.2西宁市生态旅游资源

西宁是一座有着两千一百多年历史的高原古城,古称西平亭,曾是汉后将军赵充国屯田的地方、南凉的都城、唐蕃古道的咽喉、丝绸南路的要道、青藏高原通向中原的门户、河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自古就是一颗璀璨的“高原明珠”。北山烟雨——西宁古八景中遗留最完善的一景,面对自然界这神奇的造化,你会在一刹那间万念俱空。千百年的风剥雨蚀和鬼斧神功,造就了这或状如层楼迭起,或如宝塔凌空的奇峰。西宁市区风景名胜的青海省博物馆、西宁东关清真大寺、南山公园、虎台、文化公园、北山土楼观、西宁园林植物园等地都蕴涵着许多独一无二的旅游资源。

【青海省博物馆】

青海省博物馆坐落于西宁市城西区新宁广场东侧,是我省一座具有现化功能的大型博物馆。青海省博物馆有9个展厅,占地面积17000平方米,主楼建筑面积208000平方米。整体建筑采用传统的中轴对称

手法,具有浓郁的民族和地方特色。博物馆内设有“青海史前明展”、“青海民族文化展”、“藏传佛教艺术展”等展厅,馆藏文物3000余件。与博物馆相映成趣的新宁广场,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是目前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广场,这里经常举行各种大型活动。

【西宁市东关清真大寺】

西宁东关清真大寺位于西宁市东关大街,它同西安的化觉清真寺、兰州的桥门清真大寺和新疆喀什的哎提尕清真寺并列为西北地区四大清真寺,西宁东关清真大寺始建于明洪武年间,至今有600多年的历史,该寺建造雄奇,坐西面东,具有我国古典建筑和民族风格的建筑特点,雕梁彩檐、金碧辉煌,大殿内宽敞、高大、明亮,可以同时容纳3000多穆斯林进行礼拜。殿内和整个大寺处处都显得古朴雅致,庄严肃穆,富有浓郁的伊斯兰特色,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山公园】

南山公园是近几天来新建的一座公园,占地面积53公顷。园内以青海云杉、祁连圆柏、油松、青杨为主形成人工森林景观,中心地带以牡丹花为主的百花园和人工瀑布五彩水景构成南山公园的特色景观。每逢农历就九月九重阳节,人们纷纷登上公园西北部的凤凰台,西宁城景则尽收眼底。凤凰台下的南山寺,古香古色,来此求神佛者络泽无绝。

【虎台】

虎台位于西宁市城西区虎台小区。十六国时期,割据河湟地区的南凉小王朝曾经以西平为都。南凉的第三代君王秃发为了向周围炫耀武力,命人运土建了一座“高耸入云”的将台,当时台高九丈八尺,共有九层,气势雄伟。高台建成后,它以其太子武台的命名为“武台”,病调集十万兵马在台前进行了规模宏大的阅兵式。后在唐太改为现名名。

【文化公园】

文化公园位于城西苏家河湾湟水河畔,占地16公顷,是目前西宁市最具现代化气息和文化氛围的一处园林,与2001年10月建成并开放。内设文化广场区、文化展览馆、儿童游乐区、江河源文化风景区等。音乐广场是公园的主景区,广场中心设有一座多功能齐全的大型音乐

彩色喷泉;喷泉正前方直立着“西部歌王”王洛宾的雕塑铜像,背面有一座别致的半圆形落天舞台,文化公园每年举办“中国郁金香节“的主会场,一些高档次的文艺演出也在这里举行。

第三章:生态旅游资源

3.1生态旅游的定义

生态旅游是一种在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以自然区域或某些特定的文化区域为对象,以享受大自然和了解、研究自然景观、野生生物及相关文化特征为旅游目的,以不改变生态系统的有效循环及保护自然和人文生态资源与环境为宗旨,并使当地居民和旅游企业在经济上受益为基本原则的特殊形式的旅游行为。它包括三重含义:(1)经历的质量----提供旅游者高质量的旅游经历即享受自然、认识自然、满足旅游者的旅游体验。生态旅游以回归大自然为基调,于是必须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旅游对象物,必须有特定的旅游观赏内容,如优美的自然景观,独特的人文文化等,以满足人们享受自然、认识自然的需求。生态旅游不仅能使旅游者返璞归真,享受大自然,在清新、开阔、洁净的环境中修养身心,而且能够了解、研究特定区域内的自然景观、野生动植物以及相关的文化历史特征,使旅游者从中获得高质量的旅游经历。(2) 资源的质量----保护当地自然、历史和文化资源。生态旅游,就是让游人在良好生态环境中或旅游游览,或度假休息,或健康疗养;同时认识自然,了解生态,丰富科学知识,进而增强环境意识和生态道德观念,更自觉地关爱自然,保护环境。

(3) 生活的质量---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3.2生态旅游的特性

从上述关于生态旅游的定义可以看出,生态旅游具有3个明显的特征:

1)自然性

自然性是旅游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原始自然性。生态旅游的自然性特征包括三个方面:

(1)是指旅游者所到的旅游区域具有独特的自然生态风光,人口相对

稀少,由于受工业化影响程度较低,保存着生态环境的相对原始

状态。

(2)是指在这个区域内具有独特的历史和现实的文化,其生活方式和文化模式保留纯自然原始状态的系统,对于旅游者具有心理文化上的吸引力。因为使旅游者选择去某地旅游的共同心理特征是了解、观察、体验有别于他们本土文化模式的异域文化:第三,指在上述两个内容的基础上设计的特种旅游项目和线路,要体现特定的旅游生态环境特征相对集中、自然地理条件与人文条件和谐相存的要求,项目和线路能够使旅游者体验到过去未曾体验到的心理感受。

2)保护性

现代生态旅游的最大特点就是其保护性。现代生态旅游的保护性体现在旅游业中的方方面面,对于旅游开发规划者来说,保护性体现在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和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旅游产品开发设计上;对于旅游开发商来说,保护性体现在充分认识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将资源的价值纳入成本核算,在科学的规划开发基础上谋求持续的投资效益;对于管理者而言,保护性体现在资源环境容量范围内的旅游利用,杜绝短期经济行为,谋求可持续的三大效益协调发展;对于游客,保护性则体现在环境意识和自身的素质,珍视自然赋予人类的物质及精神价值,保护旅游资源及环境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3)参与性

生态旅游的参与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生态旅游可以让旅游者亲自参与自然与文化生态系统之中,在实

际体验中领会生态旅游的奥秘,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崇尚高雅文化,这也有利于自然与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同时,通过参与来保证旅游者获得与众不同的经历和充分的旅游体验。

(2)生态旅游是旅游者、旅游地居民、旅游经营者和政府、社团组织

及研究人员广泛参与的一种旅游活动。所以,生态旅游还要求旅游者、旅游地居民、旅游经营者和政府、社会组织及研究者广泛参与旅游决策与管理,从而提高旅游决策和管理的科学性、民主性,有利于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3.3生态旅游资源的分类

按照生态旅游资源的属性,可以把生态旅游资源分为自然生态旅游

资源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两大类型。

1)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四类:

(1)地文生态旅游资源,如岩石、矿物、古生物化石、火山、地震遗迹等。

(2)地貌景观生态旅游资源,如山岳景观、岩溶景观、海岸地貌等。

(3)水体生态旅游资源:包括河流、湖泊、温泉、瀑布、海滨等。(4)气候天象生态旅游资源,包括宜人的气候、天象奇观等。(5)生物生态旅游资源,包括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草原生态旅游资源、古树名木与奇花异卉、珍稀动物及其栖息地等。

2)人文生态旅游资源:主要包括两类:

(1)人工自然型生态旅游资源,包括园林生态旅游资源、农业生态旅游资源、森林公园、植物园、动物园(含野生动物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野营地等。

(2)人造文化型生态旅游资源,包括历史文化遗产、民族风情、特种纪念馆和纪念地等。

第四章:西宁市生态旅游资源的发展

4.1加快我市生态旅游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一)进一步做大做强西宁,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证:良好的经济发展基础是旅游业得以发展的重要前提。立足于全省自然资源富集、生态环境独特、民族文化多元化的特点,发挥西宁的比较优势,实施资源转换战略,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突出加工制造业的主导地位,突出农业的基础地位,突出服务业的优势地位,在壮大现有产业的同时,积极培育新的产业支柱,形成特色产业集群、企业集群和知名品牌,扩大经济总量,增加财政收入,增强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城市经济的影响力、带动力和辐射能力,保持对旅游业投入稳定增长;立足于提升高原中心城市的独特风格、生态特色和文化品位,高起点规划城市、高水平建设城市,加快实施“扩市提位”战略,进一步拉开城市骨架,扩大城市规模,完善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增强服务全省和推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同时,进一步加强对旅游产业发展的领导,强化抓旅游就是抓发展、抓旅游就是抓民生、抓旅游就是抓和谐的理念,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全社会的一项系统工

程,举全市之力加快推进。进一步创新体制和机制,不断扩大旅游业的对外开放,以项目为载体,以资本为纽带,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参与我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不断增加投入,做大做强旅

游业。

(二)以旅游业和会议经济为龙头,全力打造旅游品牌:进一步拓展旅游业和会议经济发展理念,充分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的先进理念和成功做法,在加强旅游资源开发建设的基础上,对全市的旅游产业和会议经济统一规划,加强指导和协调,积极培育市场主体,精心打造“天路起点、中国夏都、健康之旅”的旅游品牌和中国夏季会议中心。大力发展特色旅游,围绕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精心打造旅游线路,和全省旅游线路相配套,把西宁周边100公里范围内的景区、景点纳入“中国夏都”旅游圈中,依托自然资源,发展生态旅游、度假旅游和探险旅游;依托文物古迹、文化遗产和民族民间艺术资源,发展特色文化旅游、节庆旅游;利用自然环境和冷凉气候优势,发展会议会展旅游、商务旅游、健康旅游;发挥交通便利的优势,发展自驾车旅游,加快形成以市区为中心,集自然与人文为一体,覆盖两小时通达的旅游辐射圈,把西宁建设成为全省和全国的旅游目的地、旅游集散中心和区域旅游生活娱乐服务区。把发展旅游经济与发展会议经济紧密结合起来,在继续承办和协办好“郁金香节”、“青洽会”、“国际藏毯展览会”、“环湖自行车赛”等赛事会展活动的基础上,将发展会议经济纳入西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日程,精心策划,整体推进,依托“中国夏都”品牌,大力开发会议资源,积极争取申办、组织各种国际性、全国性会议,举办大型展览、文化、体育、经贸等活动,走出一条会议经济的路子,构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和产业支撑。

(三)加大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增强建设旅游名省的支撑能力:围绕高原原始的风貌、古朴的民风、绚丽的文化,紧密结合旅游“六要素”,突出西宁“吃有绿色、住有暖色、行有个色、游有绝色、购有特色、娱有本色”的旅游品牌。以高原特色、民族风味为开发重点,主打无公害绿色品牌,开发地方特色小吃和特色菜肴,重点开发水井巷、莫家街、大众街、文化街等具有青海特色和民族风味的餐饮步行

街。坚持合理布局、结构优化的原则,建设一批富有特色、温馨舒适、功能突出的宾馆和酒店,加快改造现有宾馆、酒店,推进创星升级活动,提高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消费需求。加大交通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配合民航、铁路等部门,加快航线、铁路建设,提高其吞吐能力;围绕景区、景点的开发和利用,加强公路网络体系建设,全面实施旅游通达提升工程。以提高旅游运载能力为主,鼓励社会力量加大旅游客运设施的投资力度,重点发展豪华、舒适型客运车辆,形成大、中、小型客车相配套的旅游客车市场。(四)把西宁的旅游纳入全省的大格局,加快西宁的旅游景区开发建设:我们将在全力支持省上统一开发景区景点工作的同时,集中精力抓好西宁的景区开发建设。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运营”的要求,整合资源,加大投入,不断改善景区的旅游配套设施条件,丰富旅游内容,提升旅游品位,尽快把塔尔寺和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建设成为全国乃至世界著名品牌。充分挖掘整理酥油花、唐卡、藏戏等民间民俗艺术,打造体现民族地域特色的艺术精品。依托藏医药文化博物馆和藏药企业,进一步挖掘藏医药文化内涵,打造藏医药文化旅游精品。围绕打造世界藏毯之都,抓好藏毯博物馆建设,不断扩大藏文化的影响力,吸引国内外游客。进一步抓好景区景点的开发,做精做深城区内北禅寺、南禅寺、虎台遗址公园、青唐城遗址公园、东关清真大寺等景点,抓好西宁周边日月山、湟源明清一条街、大通国家级森林公园、湟中群加森林公园等景区景点的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服务功能,突出西宁旅游的原始性、生态性、民族性和文化性。大力开发民族文化、生态和原始风貌观光旅游,把藏族、土族、回族、撒拉族等民族特色文化、民俗风情融入旅游文化建设之中,重点建设一批民族风情园。同时,加快“浦宁之珠”观光塔、人民公园和鲁青公园整合、城南温泉旅游度假村、城北区立体农业生态园等项目建设。积极培育和开发精品旅游线路,形成一批以西宁为旅游起点,环夏都和青海湖风光旅游圈,辐射黄河上游水上明珠旅游带、昆仑文化世界顶级旅游带及青藏铁路旅游线、青藏高原生态旅游区的特色旅游线路。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省内各州地市的合作与互动,走区域旅游联合之路,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加快形成以西宁为中心,辐射全省的

夏都旅游经济圈。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交流与协作,加快建立全方位的旅游产业大开放体系。加强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及周边省区在旅游产业发展方面的协作,共建旅游环线及旅游景区,开拓更大的旅游协作空间。

第五章:生态旅游开发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5.1生态旅游开发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保护生态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不可否认,我市是生态环境保护较好的地区之一。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环保工作必须长抓不懈,不能掉以轻心。如果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不仅生态环境质量会严重下降,使生态旅游无法开展,而且将会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当务之急是保护好现有的生态资源,坚决制止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加大植树、种花、种草力度,尽快提高森林和绿地的覆盖率,力争城市的整体绿化水平有较大的提高。

(2)编制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规划。应对全市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建立从可行性论证-开发规划-监督管理的科学可行的开发程序,坚决反对“一哄而上”的无规划的开发。应建立市政府直接领导下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协调小组,编制具有指导意义的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全市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以指导和协调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工作,制止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不良行为。

(3)法规,加强科学管理生态旅游会不会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是弊大还是利大,这并不取决于是否开发旅游,而是取决于是否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科学的管理。要保护生态环境,就要加强科学管理,而科学管理的基础在于完善的法制。因此开发生态旅游必须有切实可行的法规作保障,并加强对生态旅游区的科学管理,做到“以法兴游”、“以法治游”,杜绝一切破坏环境资源的现象。

(4)突出生态旅游产品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生态旅游成败的关键在于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我市的生态旅游还处于研究探索和起步阶段,生态旅游产品存在着类型单一、档次低等诸多问题。因此,应吸收国内外发展生态旅游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立足本地资源和历史文化优势,大力开发独具特色的半岛型生态旅游产

品,重点开发登山探险游、动植物观赏游、海滨度假观光游、农业观光游和温泉康疗等专项旅游产品。在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中,一是要突出特色,二是丰富生态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以此建立新型的生态旅游市场体系,推动我市生态旅游的发展。

(5)提高参与性,改变单一的观光结构,在21世纪中,休闲度假将取代观光旅游成为旅游的主体。而让游客能亲自参与和亲身体验是休闲度假产品风靡世界的最直接原因。在考虑旅游与生态的关系时,仅仅关注如何将生态资源利用于旅游事业是不够的,还应该掌握生态旅游者的消费心理和兴趣倾向,在提供优美的生态环境的同时,建立起使生态旅游者能够参与的新型观光结构,延长其逗留时间。(6)加强生态旅游研究和人才的培养: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兴的特殊旅游方式,需要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才和服务人才。应利用旅游院校、培训班、专题讲座、学术会议等各种形式及请进人才、派出学习等办法培养一大批生态旅游方面的专业人才,加强对生态旅游理论和规划方面的研究,为我市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致谢:在此论文完成之际,要衷心感谢张老师的悉心指导,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使我明白了许多待人接物与人处事的道理。本论文从选题到完成,每一步都是在张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倾注了老师大量的心血。在此,谨向张晓兰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

[1]王兴斌.旅游产业规划指南[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0:37-44.

[2]保继刚.旅游开发研究——原理、方法、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91-296.

[3]青海省统计局.青海统计年鉴(1996—200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122-123.

[4]中国国家旅游局编.2002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388-392.

[5]李树民等.西部旅游业发展的障碍分析[J].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2:(5):22-24.

[6]魏小安等.旅游强国之路[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10:236-239..

[12] 何强,徐辉.基于模糊数学的旅游资源定量模型探讨.江西社会科学,2001,11(11):53-55.

[7]尹燕.基于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泰山风景区为例:学位论文]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9:1-65.

[8]张林英.韶关市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研究:.广州:华南师范学,2003:1-59.

[9] 李宇宏.黑龙江省望奎县生态旅游系统规划研究与案例分析,长春:东北林业大学,2002:1-113.

1、论文封面是不是王老师给你们的格式?你们的都不一样,严格按王老师给的要求修改。

2、把文章中的下载符去掉,你连参考文献全是下载的

3、你的正文格式也好像不对,段落要有首行缩进2字符。

4、我上次已经给你说过了,把目录上的页码也加上,你还是没改,而且你的目录位置不对,你看看你的课本目录在哪。

5、标题你也没改,看看网上别人写的论文自己改,我要是给你改过来你下次还是不会。

6、论文题目和正文内容不相符,你的题目是乡村旅游,但

里面写的是生态旅游,这是两个不一样的概念,你先搞清楚你到底要写什么在修改。

浅析西宁市生态旅游资源开发

2011届毕业生:存档号: 毕业论文题目 浅析青海乡村旅游的发展 专业: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 班级:景区09(01)班 学生姓名:布音白力格 指导教师:张晓兰 完成时间: 2012年5月

浅析西宁市生态旅游资源开发 【摘要】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是旅游业的基础。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包括高山、峡谷、森林、火山、江河、湖泊、海滩、温泉、野生动植物、气候等,可归纳为地貌、水文、气候、生物四大类。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包括历史文化古迹、古建筑、民族风情、现代建设新成就、饮食、购物、文化艺术和体育娱乐等,可归纳为人文物、文化传统、风情风俗、体育娱乐等四大类型。生态旅游资源是:以生态美吸引游客,为旅游业所利用。在保护的前提下,能够产生可持续的生态旅游综合效益,具有较高观光,欣赏价值的生态旅游活动对物,可供生态旅游者感知、享受、体验自然生态功能与价值的资源。 Abstract: tourism resources is the prerequisite of tourism development, is the foundation of tourism. Tourism resources mainly include natural tourist resources and tourist resources of the human landscape. Natural tourist resources including mountains, canyons, lakes, rivers, forests, volcano, beach, hot spring, wildlife, climate, landform, hydrology, can be classified into four categories, biological climate. Tourist resources of the human landscape the modern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achievements, eating, shopping, arts and culture, sports and entertainment, can be summarized as humanitarian scenery, cultural traditions, customs, sports and entertainment in four categories. Ec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s : taking ecological beauty attracts tourists, tourism industry by. In the premise of protection, can produce sustainable ecological tourism integrated benefit, have a high appreciation of the value of tourism, ecological tourism activities on the matter, for ecological tourist perception, experience, enjoy the natural ecological functions and values of the resources.(把底纹去掉) 【关键词】生态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开发 Ec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s tourism resources

(完整版)绿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绿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近年来,旅游是无烟工业的论断被可持续旅游与绿色旅游所代替。绿色旅游是旅游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依据减量投入、重复利用与再循环的原则使用与利用资源与环境,实现资源利用的高效低耗与对环境损害最小化的经济发展模式。苏格兰的绿色企业计划指出:绿色旅游是一个用来描述旅游部门最佳环境实践的词,它包括经营效率、环境管理、废物、交通以及社会责任与生物多样性等话题。通过认同绿色旅游企业计划的行为准则以及对他们行为的独立审计,使企业承诺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 绿色工业旅游的运作模式:苏格兰绿色酿酒工业旅游的例证 酒厂旅游是苏格兰重要的旅游项目。苏格兰酒厂特别注重塑造绿色形象来吸引游客,即:酒厂环境安静、清新;接待中心是改建与再利用旧建筑而成;生产过程中尽可能使用可再生资源;在生产过程中坚持“3R”原则的循环原则,如:酿酒残余的麦渣在过去一般被遗弃、换东西或卖给当地农民作为动物冬季的饲料,今天通过把麦渣与蒸馏过程产生的酒糟混合形成黑渣(dark grain),广泛用于农业。酿酒过程中

产生的热水过去被排入河流,现在用于养鳗鱼、小龙虾和种植土豆。酒窖使用的橡木桶是雪莉酒、马德拉酒以及白兰地酒废弃的橡木桶,即使是第二次使用,橡木桶还要使用2~3次,历时30到40年。废弃的橡木桶也被用来做篱笆、酒吧的凳子或用来熏制鲑鱼。 绿色旅游者是苏格兰绿色旅游计划的守护神,他们不断对旅游景区开发中的环境行为进行质疑。游客对酒厂环境质疑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外部环境退化对酒的品质的影响,如大麦中的农药、酸雨对水质、植树造林对水质与水量的影响等;另一类是用铜器蒸馏是否会引发威士忌中铜含量超标、排烟是否污染环境、泥炭采掘是否过量、橡树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排放物管理是否有效等。 绿色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 北京蟹岛度假村以产销“绿色食品”为最大特色,以生态农业为依托,以“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为经营理念。塑造绿色的主要手段就是发展旅游循环经济,保证绿色与循环利用的措施是:不烧煤、不烧油、不烧锅炉,用的是地热、太阳能和沼气,物资能量大循环,基本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 水循环利用:度假村地下温泉出水温度65度,先提供冬季采暖之用,降温后供应客房;水温降到20度就引入鱼塘、蟹池,最后灌溉蔬菜瓜果以及稻田,直至污水进入水处

生态旅游发展模式浅析

I摘要生态旅游(Ecotourism)作为绿色旅游消费,被认为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且必然的选择。生态旅游一产生,便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年增长率达20%-25%。近20年来,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天人合一的游憩方式,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旅游行业的实践,作为旅游业的一种思维革命,正日益受到各国旅游业界和生态学界的重视而风靡全 世界。生态旅游已成为当前世界上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一个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旅游业中最新的国际流行色,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本文浅谈了生态旅游的发展背景与发展模式,从现存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并对生态旅游未来的发展寄予了很大的希望。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依赖于各地的自身背景,与自然资源等先天性还有后天人们的 环保意识与V-J云功等息息相关生态旅游是以生态旅游资源为前提,生态旅游业是各地政府和旅客青睐的产业。生态旅游又保护自然环境又维护当地人民生活,更多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针对现在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环境问题,世界各国都根据各自的国情,开展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只要天时地利人和。生态旅游的发展肯定有非常广阔健康的前景。 关键词: 生态旅游;发展模式;技术创 1引言 当今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及其丰富,水土流失、土壤沙化、森林资源和海洋资源的破坏减少、人口与经济的发展、人口与资源环境的

矛盾日益突出。这些资源问题、环境?1?7?1?7题和生态问题等产生的一系列危机使人们的环境意识开始提高。为了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类开始思考生存方式和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思想应运而生。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传播渗透,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生态旅游是以生态旅游资源为前提,生态旅游业是各地政府和旅客青睐的产业。生态旅游又保护自然环境又维护当地人民生活,更多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针对现在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环境问题,世界各国都根据各自的国情,开展各具特 色的生态旅游。虽然生态旅游的实践在不断地进行,但是针对我国目前的生态旅游开发,许多专家和学者仍存有异议。大多数研究者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应当把生态保护作为既定的前提,把环境教育和自 然知识普及作为核心内容,是一种求知的高层?1?7?1?7的旅游活动。首先,在开发 经营上,生态旅游是科技含量很高的产业,应该在科学技术的密切参与下运作,要求旅游开发者和经营者必须要对所处地区生态系统的特点非常了解,具有生态环境保护的专门知识。其次,在市场方面,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要求参与者具有较高的环保意识。并且生态旅游市场多在偏远、生态系统脆弱地区,这决定了生态旅游消费远远高于一般的大众旅游消费。因此,参加生态旅游的旅游者多是文化程度较高、环保意识强的经济富裕者,与大众旅游形成了明显反差。而目前我国很多生态旅游实践并没有达到生态旅游的本质要求,着重强调了生态旅游

乡村旅游发展前景调查报告

乡村旅游发展前景调查报告 在省、市旅游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县切实抢抓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大好机遇,突出重点打造凤凰谷、菌子山精品旅游景区,整合带动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一、乡村旅游发展优势及前景 (一)发展优势 **位于滇桂两省结合部、中国第三大河流珠江上游。全 县国土面积2783平方公里,辖4镇(丹凤、雄壁、彩云、葵山)4乡(五龙、竹基、龙庆、高良),104个村委会、5个社区786个村民小组,全县总人口38.7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16.86%,是曲靖市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大的县。东与罗平县接壌,南与文山州的丘北县毗邻,东南同广西壮族自治 区的西林县一水相依,西南和红河州的泸西县连接,北倚陆良县。在云南六大旅游片区中,**处于滇中与滇东南两大旅游片区的结合部,是滇东南旅游精品线路中的连接环。 1、交通区位优势。**不仅区位优越,而且交通便捷,距省城昆明174公里,距曲靖120公里,国道324线(高速化)穿越 **境内,省道以(且)马(关)线连通文山、凤凰谷、菌子山两大景区和五龙旅游集镇,师(宗)弥(勒)公路贯通红河州周边县市,形成了较为理想的旅游交通网络,而四通八达连接全县4镇4 乡的乡村公路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完善的交通条件。 2、旅游资源优势。境内群峰叠翠,溪流纵横,?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的真实写照。这里自然风光优美,旅游资源丰富,类别组合好,具有独特性、差异性和唯一性的鲜明特征。菌子山景区享有?天然奇石园、天 然大花园、天然野果园、天然动物园、天然植物园、天然菌 子园?等美誉;凤凰谷景区是?是世界第一高洞,形象逼真的 生命之门,传说中凤凰涅磐的地方,中国唯一生命文化主题公 园?。随着旅游基础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宣传营销力度的

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和谐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和谐发展 论文关键词:生态技术;资源;环境;资源节约;环境友好 论文摘要:生态技术产生具有必然性。生态技术以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为根本目标,能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生产过程的资源和能源消耗,减少生产过程的污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大力发展生态技术。发展生态技术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 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已逐渐认识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是一条弯路,它造成资源和投入的巨大浪费。于是生态技术的概念作为人类反思和重新选择的结果而诞生,并于20世纪90年代在世界上迅速形成了一股潮流。生态技术代表了未来技术发展的一个方向,21世纪将是生态技术崛起的世纪。而通过生态技术的发展,必将从根本上解决面临的生态环境危机,实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使人类步入天人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1 生态技术的历史演进 纵观国际生态技术的发展历程。生态技术发展经历了四个主要历史阶段。早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发达国家由于经济迅速发展,污染情况十分严重。50年代至6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曾发生了多起震惊世界的环境公害事件,使人民生命财产受到损失,引起社会舆论的强烈关注。此后,他们深刻体会到了环境对人类的报复,开始注重和加强环境保护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工作。这一时期开始了专业化研究,不少国家相继建立了相应的研究机构,开展了水、气、固体废弃物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这一时期属末端控制阶段[1]。 到了20世纪70年代,工业化国家开始由对排污口的治理转到以预防为主的轨道上,对区域规划、资源利用、能源改造和有害物质净化处理等多种因素进行了综合考虑,以寻求整体的最优化防治方案,从而避免了局部治理和单项治理的局限性,并且加强了基础性的环境研究。 80年代,工业发达国家开始进入了为追求更清洁的环境而奋斗的新阶段,采取激励措施促进环境保护产业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一些高技术得以迅速物化,环保产业开始进入自动化阶段。 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环境与发展问题成为全球高级会晤的主要议题而列入《2l世纪议程》,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共识。只有把环境因素的考虑贯穿到经济发展中去,使环境污染防治与生产过程一体化,采用能够节约资源、避免或减少环境污染的技术,从经济本身去解决环境问题,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全球性产业机构调整出现了新的趋势,向资源利用合理化、废弃物产生减量化、对环境无污染或少污染方向发展。在这种趋势下,工业化国家在开发新技术、生产高新环保设备和产品的同时,注重“绿色产业”的发展。日本政府把它称为“地球环境产业”,并制定了一个庞大的发展计划。西方发达国家称之为“朝阳产业”和有希望的“输出产业”[1]。 世界范围内生态技术的最新成果大量涌现,许多生态技术不仅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而且在经济效益方面也开始显示出明显优势,表明了生态技术产生具有必然性,具有强大生命力。未来学家罗伯特奥尔森指出:现在人们所认为的先进技术,到2000年后或许就将成为博物馆里的东西,而生态技术将充满生命力。罗伯特·福罗什和尼古拉·加劳布劳斯1989年提出了生态工业园的新概念,要求企业之间产出的各种废弃物要互为消化利用,原则上不再排放到工业园区之外。设在东京的联合国大学零排放研究局负责人波利说:“人们如今不再期望地球提供更多的资源,而是期望地球提供的资源生产更多的产品。”日本京都大学教授植田和弦认为,大部分废弃物都是潜在的资源,在处理废弃物的过程中,人们实际上也浪费了大量的资源。为此,必须推动废弃型社会向循环型社会转变。日本通用设计综合研究所所长赤池学说:“从现在起就必须开展生态产业化工作”。自然界蕴藏着无限的

关于生态旅游开发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九**生态旅游开发建设的几点思考 徐宇波 一、九**生态旅游资源概况 九**位于南岭山地**粤边境的**县境内,因环连**粤两省九县并有99座山峰相连而得名。由于特殊的时空因素,九**受人为干扰少,20世纪60年代区内不通公路,1976年建立天然林保护区,1981年3月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6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江西省目前唯一加人中国生物圈的自然保护区。九**主要生态旅游资源如下: 1、地质地貌类:①奇峰秀山:黄牛石主峰位于**粤边境,与广东省相连,海拔1430米,黄牛石把高山风貌与美丽传说融为一体,既有泰山之雄伟,又有华山之险峻,更有**之幽秀。登主峰,看日出,观云海,两省风光尽收眼底,伫立其上,有一览众山小之豪情;②峡谷峭壁:九**的峡谷峭壁以南**最为壮观。一岩体似刀劈陡峻,一溪水自上而下奔腾穿越其中,大树老藤分布其上,构筑出九**区一幅神奇与幽险之画卷;③酒壶耳、狼牙齿:酒壶耳因一巨大基岩突起形象酒壶的耳子而得名;狼牙齿以其山体走势起伏大而险峻著称。 2、水色、气象景观类:①河泉飞瀑:主要有**瀑布、一线泉、三叠泉、大丘田丹霞蛟龙、**大瀑布等众多的河泉飞瀑。虽然流量不大,没有大川壮瀑之气势,却是九**精巧灵秀的神韵魅力所在;②云海日出:独特的地形和多变、湿润的气候,造成了本区壮观的云雾霞光,最迷人之处在于时而似万马奔腾,时而浓雾空朦,时而薄雾如纱的云海之上,一轮红日斜挂,置身其间,犹如仙境一般;③大丘田漂流:大丘田河九曲十八弯,落差平缓,景色曲曲不同,弯弯各异,使您尽览两岸山水长画,享受大自然之美丽。 3、植被时令景观:①春景:九**的春天来得特别早,当北方还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之际,九**已是百花盛开、争奇斗艳、鸟语花香之时。满山绿枝嫩芽随风摇曳,夹着泥土的清香,使人身体上的每一个细胞都舒爽起来,簇簇木莲、木兰、山苍、杜鹃点缀绿树从中,或白、或粉红、或淡紫、或淡黄,微风阵阵,鸟语声声,风景甚是迷人:②夏景:万木葱绿,鸟语花香,空气湿润而清新。外面已是三伏炎蒸人欲死,而在九**却是清凉到此顿疑仙。此时您若携妻带儿到保护区小住,既可避开城市的炎热,又可尽情享受森林氧吧,增长知识,调整身心;③秋景:春花秋实,秋高气爽,这是到保护区旅游的最佳季节,或登主峰,览尽各色景观,或漂流、或观鸟、或森林浴,融入自然,尽情享受;④冬景:九**冬暖夏凉,冬景淡化,而秋韵正浓。枫叶红了,冬候鸟飞回来了,白鹤到小溪边游玩,鹰和鹃在蓝天上翱翔,慢步林间曲径,耳闻群鸟歌唱,与自然融为一体,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之音,洗去尘间一切烦恼。 4、生态景观: 主要包括原生性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壮观的板状根,迷人的附生寄生植物,藤缠树、树抱石、石包树、古滕、老树及年逾千年的红豆杉林等。 5、动物类景观:九**是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在全国设立的两个观鸟基地之一(另一个是长**),九**鸟类资源丰富,种类繁多,组织观鸟,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6、人文景观:婴粟花梯田、土匪洞、防空哨等遗址,王守仁的指挥所,黄牛石的传说,虾公塘的来历,梅花落地的故事,八十三万多金银的埋藏,老庙、古桥、客家风情等。 7、科研景观:包括森林生态研究站、气象站、宣教培训中心等。 二、九**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现状 九**自然保护区自然景观、景点独特,景点、景区相对集中,素有动物乐园,绿色宝库之美誉,连接粤**两省九县,保护区本部有一定规模的基础设施提供餐饮、娱乐和住宿。但九**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较晚,还处在起步的阶段,有诸多的工作有待开展,也面临许多的问题有待解决,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该区欠缺统一规划和旅游资源详细的资料。九**生态旅游区欠缺发展生态旅游的详细规划,有待组织编写高起点、可操作性的详规,以便科学、有序、有度的开发建设,同时,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和发展未来的思考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和发展思路的思考 关键词生态旅游中国前景可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生态环境越来越引起全世界广泛的重视。为了兼顾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生态旅游概念顺势而生。我国生态旅游起步迟,但基础雄厚,发展快,我们应加大投入和策划,让生态旅游在我国普及起来。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 “生态旅游”这一概念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墨西哥专家豪·谢贝洛斯拉斯喀瑞(H.Ceballos-Lascurain)在1983年首次提出来的。生态旅游是指在一定自然地域中进行的有责任的旅游行为,为了享受和欣赏历史的和现存的自然文化景观,这种行为应该在不干扰自然地域、保护生态环境、降低旅游的负面影响和为当地人口提供有益的社会和经济活动的情况下进行。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二中国旅游业现状 随着经济的增长、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工业化却使得我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面临下降的威胁。虽然这些年旅游业价格一再下跌,广大百姓也可以享受的起旅游花费,但是普通的走马观花式的旅游已经无法满足游客需求。现在人旅游的目的更多的在于享受清新、轻松、舒畅的自然与人的和谐气氛,探索和认识自然,增进健康,陶冶情操,接受环境教育,享受自然和文化遗产,所以回归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美景、享受原野风光和自然地域文化的需求无法满足。 然而同时,许多旅游区已不同程度地遭受到污染和破坏有些旅游区的环境和生态污染十分严重,过度的人工开发,过度的谋取暴利,环境已经不堪重负,旅游业的能否进一步发展成了问号。所以只有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转,保护生态环境免遭破坏,让旅游和保护均有收益时,旅游业才能长期可持续发展。 三中国生态旅游现状 1982年,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建立,将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此后,森林公园建设以及森林生态旅游突飞猛进的发展,至1999年初全国已经建起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森林公园近900处。从1956年开始建立第一批自然保护区以来,至1997年底,共建各类自然保护区932处,其中国家级的有124处,被正式批准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有14个。中国共有512处风景名胜区,总面积达9.6万平方公里。在1999年,四川成都借世界旅游日主会场之机推出了九寨沟、黄龙、峨眉山、乐山大佛等景点,开发生态旅游产品。随后,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举办国际森林保护节,推出武陵园等生态旅游区。以湖南和四川为起点,生态旅游逐渐在全国范

西宁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城市发展指导思想 高屋建瓴、把握全局;力求近远期结合、保持弹性;放眼未来、立足现实,坚持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努力促成西宁市经济社会发展新的跨越,保证西宁市经济快速增长,加强城市建设,增强城市竞争力和带动作用,逐步形成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逐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城市建设目标 将西宁建成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桥头堡、发展地区特色经济的主力军、各民族团结互助的模范城、青海人民安居乐业的现代化的美丽家园。 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近期到2005年,中期到2010年,远期到2020年,远景指2020年以后20年至30年。 城市性质与规模 城市性质:西宁是青海省省会,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多民族共同繁荣的高原名城。城市人口规模:2005年达到100万人;2010年达到110万人;2020年达到130万人。 城市用地规模:西宁市远期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控制在98平方米以内,西宁市主城区近期2005年用地规模为96.6平方公里,2010年用地规模为100.3平方

公里,远期2020年用地规模为128.4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 本次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为:西宁市区、市域范围内重要的水源地、水源保护区和正在建设的黑泉水库、自然生态保护区以及自然与历史遗产保护范围,以及鲁沙尔镇、多巴镇、甘河滩镇的规划范围,总面积约3930平方公里。 城镇体系规划 城镇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西宁市在各个区域层面,尤其是在海东地域经济中心的作用,协调城镇体系在西宁—兰州、西宁—拉萨两条轴线上的整体功能,建立结构合理、有机扩展的“核心—外围”体系。城镇体系发展建设的重点是:完善市域城镇体系结构,促使“核心—外围”体系的有效生长,建设特色文化和旅游经济职能,促使城市高级职能的强化和主体地位的实现。 城镇体系总体战略目标:建立一个适宜西宁市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等级规模完善、中间布局合理、功能组织协调的城镇体系结构。西宁市市域城市化水平2005年达到55%,2010年达到60%,2020年达到65%—70%。 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以西宁市区、鲁沙尔镇、甘河滩镇、多巴镇为点,以宁果公路、鲁多公路、109国道为线,组成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核心区;以环状核心区作为市域中心,以315国道、兰西高速公路、宁张线等为辐射轴,逐步形成大通桥头、湟源城关等市域次级发展极核;分别以大通桥头、湟源城关为中心,形成众镇拱卫的态势。 西宁市市域形成三大城镇经济区:西宁市—鲁沙尔—甘河滩—多巴,形成环状中心城市综合经济区,范围包括西宁市区、湟中与平安两县,以商贸、旅游、康体休闲、工业、农副产品生产与加工工业为主;以大通桥头为中心北部次级城

构建和谐土地生态环境问题的探讨

构建和谐土地生态环境问题的探讨 【摘要】土地是我们的生存之本,但在实际的利用过程中却存在许多不合理、不科学之处,为实现我国和谐社会的建立,必须将对土地的利用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 【关键词】土地利用;生态环境;城镇化;保护区 一、靖州县自然条件 靖州地处湖南省西南边缘、云贵高原向中穹山区过渡地带的东缘坡地,南北长57公里,东西宽68公里,总面积平方公里,为湖南省总面积的%。地貌特征为东西南三面高,北部低缓,中间为狭长的山间盆地;地形以山地为主,地表侵蚀和切割强烈。全县山区面积12161万公顷,占总面积的%,森林覆盖率78%。 靖州县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降水充沛、光热同步,年平均气温℃,活动积温37~5260℃,无霜期278~291天,年平均降水量1311mm。 靖州水资源丰富,总水量为亿其中地表水为亿地下水亿客水亿多年平均降水量亿人均降水量均高于全国、 全省人均水平,水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靖州县境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石灰石、黄金、金刚石、铁、锰,钒等20余种,尤以金、煤、钒、石灰石、耐火黏土及锰6种矿物储藏多,品位高,工业开采价值大。 二、靖州县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及协调研究 1、靖州县生态环境现状 靖州县由于自然环境条件优越,农业生产发达,矿产丰富,社会经济发展迅速,20XX年全县土地利用率高达%,20XX年全县耕地垦殖指数为%,土地开发利用程度高。但当地土地垦殖率很高,人类活动强度很大,人类活动对各种动植物生存繁衍造成的压力也很大,致使植被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消失,出现比较严重的水土流失。据调查,当地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有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消失、土 地退化、洪涝等几种。 (1)环境污染不容乐观 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靖州县环境质量总体恶化的趋势得到基本遏制。但是,环境形势仍然相当严峻。污染物排放总量还很大,污染程度仍处在相当高的水平,一些地方的环境质量仍在恶化。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在一些地方成为 危害人民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绿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绿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近年来,旅游是无烟工业的论断被可持续旅游与绿 色旅游所代替。绿色旅游是旅游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依据减 量投入、重复利用与再循环的原则使用与利用资源与环境,实现资源利用的高效低耗与对环境损害最小化的经济发展 模式。苏格兰的绿色企业计划指出:绿色旅游是一个用来 描述旅游部门最佳环境实践的词,它包括经营效率、环境 管理、废物、交通以及社会责任与生物多样性等话题。通 过认同绿色旅游企业计划的行为准则以及对他们行为的独 立审计,使企业承诺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 绿色工业旅游的运作模式:苏格兰绿色酿酒工业旅游 的例证 酒厂旅游是苏格兰重要的旅游项目。苏格兰酒厂特别 注重塑造绿色形象来吸引游客,即:酒厂环境安静、清新;接待中心是改建与再利用旧建筑而成;生产过程中尽可能 使用可再生资源;在生产过程中坚持“3R”原则的循环原则,如:酿酒残余的麦渣在过去一般被遗弃、换东西或卖 给当地农民作为动物冬季的饲料,今天通过把麦渣与蒸馏 过程产生的酒糟混合形成黑渣(dark grain),广泛用于农业。

酿酒过程中产生的热水过去被排入河流,现在用于养鳗鱼、小龙虾和种植土豆。酒窖使用的橡木桶是雪莉酒、马德拉酒以及白兰地酒废弃的橡木桶,即使是第二次使用,橡木桶还要使用2~3次,历时30到40年。废弃的橡木桶也被用来做篱笆、酒吧的凳子或用来熏制鲑鱼。 绿色旅游者是苏格兰绿色旅游计划的守护神,他们不断对旅游景区开发中的环境行为进行质疑。游客对酒厂环境质疑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外部环境退化对酒的品质的影响,如大麦中的农药、酸雨对水质、植树造林对水质与水量的影响等;另一类是用铜器蒸馏是否会引发威士忌中铜含量超标、排烟是否污染环境、泥炭采掘是否过量、橡树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排放物管理是否有效等。 绿色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 北京蟹岛度假村以产销“绿色食品”为最大特色,以生态农业为依托,以“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为经营理念。塑造绿色的主要手段就是发展旅游循环经济,保证绿色与循环利用的措施是:不烧煤、不烧油、不烧锅炉,用的是地热、太阳能和沼气,物资能量大循环,基本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 水循环利用:度假村地下温泉出水温度65度,先提供冬季采暖之用,降温后供应客房;水温降到20度就引入鱼

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作者:————————————————————————————————日期:

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旅游管理 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孙钦玲 伴随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的出现,越来越多人呼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随着兴起,为旅游业注入新鲜的血液,成为21世纪旅游的主旋律。在这十余年的快速发展中,也存在很多违背生态旅游本质的问题,有碍于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阐述生态旅游的内涵,揭示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生态旅游是1983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首次提出的概念,他认为生态旅游是观览自然景物的旅行,不应使被观览的景物受到损失。生态旅游作为一种以环境保护为前提的绿色旅游活动,一经提出便引起了各国的重视,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产业。 一、生态旅游的内涵 生态旅游是一种在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以自然区域或某些特定的文化区域为对象,以享受大自然和了解、研究自然景观、野生生物及相关文化特征为旅游目的,以不改变生态系统的有效循环及保护自然和人文生态资源与环境为宗旨,并使当地居民和旅游企业在经济上受益为基本原则的特殊形式的旅游方式。 生态旅游肩负着保护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的重任,开发者、经营者和旅游者三方都负有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对社会其他环境保护有示范教育意义,既融入了人文、环境教育,又保护了自然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使当地的自然资源得以永续发展。通过旅游业的发展,为旅游区筹集资金,为当地居民提供机会,有效发展

论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

论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近年来,生态旅游以其对坏境的关注,对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多重维护得到了广泛地认同,被看做是实现可持续旅游的最佳形式。本人通过旅游实践及相应的专业学习对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对策进行了浅析。 一、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具备许多开展生态旅游的优势, 但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生态旅游特殊专项化与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 就目前我国大众旅游的发展态势而言,其对生态坏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而生态旅游是实现可持续旅游的一种发展模式,比大众旅游更注重对当地自然和文化的保护、更注重对旅游者的教育,消费高于国内大众旅游的消费水平,是高层次的旅游活动。所以从目前我国的形势来看,生态旅游应该是特殊专项化的,但特殊专项化能带来保护资源所需要的大量资金吗?就目前来说我国生态旅游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各个方面都不成熟,开展还受到诸多限制,其接待人数、经济收入是主要的考核指标,恐怕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难以担此重任。所以这就造成了生态旅游特殊专项化与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在这方面的案例依据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张家界武陵源,为了经济利益进行无节制、超容量的开发。(二)生态旅游地差别迥异,认证标准难以统一 在生态旅游泛化现象日益严重的推动下,不少专家学者投身于生态旅游的认证和标准的建立,以期能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通行,通过此认证标准的就是生态旅游景区,打造生态旅游的示范基地,统一规范“混乱”的生态旅游市场。但随着生态旅游的发展,生态旅游标准的发展呈现多样化的特征,认证项目数量急剧增加,但只有少数的国际性标准正在形成和推广。还有很多认证体系是建立在国外经典的认证体系基础上的,但盲目采用舶来发达国家的标准,不利于我国对生态旅游的发展和引导规范。各个生态旅游地的资源特色不同,所认证的重点和核心要素不一,很难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标准。 (三)生态旅游的经营管理模式不成熟 生态旅游的经营管理的主要对象是政府、企业、社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者,构成生态旅游的利益相关者。由于我国的生态旅游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受到很多的限制:我国政府关于生态旅游开发、建设、保障、检测等方面的政策法规尚未建立;企业无论是对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的理论与实践,还是对生态旅游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的培养都没有优化的模式;社区是被动的承受对象,教育培训和参与旅游的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自然保护区的设施设备、环境评价、容量控制等问题尚未解决;我国公民的生态意识还有待提高,对其行

生态自然观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生态自然观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摘要:20世纪之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的生产,消费活动对自然界的巨大冲击带来了事关人类命运的大问题,即生态危机问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必须牢固树立生态自然意识、生态经济意识、生态社会意识, 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善待地球,科学发展,就是要正确对待地球自然系统,特别是要珍惜地球母亲赐予我们的自然资源,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自然观人与自然和谐 1 引言: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与自然的矛盾性质和特点发生了时代性的变化。因此基于此背景下本文提出人类必须理性的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充分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树立现代生态自然观的思想。以这种整体论的世界观,协调当今世界环境、发展的棘手问题,避免人类与生存环境之间关系的恶化,真正达到人与自然的协调进化。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我们应该抱什么样的态度呢? 2 生态自然观: “自然观是人们关于自然界的根本观点和总体看法,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以及处理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方法论。自然观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科学技术发展与自然观形态的历史演替;自然界的本质、存在方式和演化发展;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自然观是时代的产物,是各个时代自然科学理论的结晶,人类的自然观是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并发生形态更替的。[1]”这一点也得到了恩格斯的论述:“任何哲学只不过是在思想上反映出来的时代内容” [2],“随着自然科学领域里每个划时代的发展,唯物主义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3]。 生态自然观的核心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关注人类生态系统的发展。生态自然观强调了自然界的整体性,强调人活动的能动性和人的主导地位,也强调了人和自然的关系的和谐性。第一,生态自然观并非简单回到天然自然观,它既是

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

生态旅游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 ——新郑市龙湖镇泰山村发展模式调研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同时,也可以看到,全国各地城乡之间的差距(包括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消费差距、基础设施的差距、社会事业发展的差距等等)也正在加速扩大,城乡之间的矛盾也越积越深。近年来,党中央之所以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提出要形成城乡一体化的新格局,就是要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实现城市和农村的协调发展。在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的广大农村应如何作为?本文以新郑市龙湖镇泰山村发展生态旅游的实例,进行了调研和探索。现将主要成果报告如下: 一、城乡一体化的背景、内涵及重要地位 城乡一体化的思想,源于上个世纪的欧美发达国家,主要指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使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从而使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空间、政策(制度)等方面逐步实现协调发展的过程。 由于历史上形成的城乡之间隔离发展的影响,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在80年代末期),我国城乡之间的各种经济、文化等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城乡一体化思想受到我国领导、学者和社会群众的普遍重视。继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思想之后,十七大强调统筹城乡发展“必

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八大报告又明确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这充分体现了新时期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也深刻表明党中央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更加清晰、方向更加明确、措施更加具体。 城乡一体化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等多种措施,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旅游的认识 为了更好的建设新农村,提高农村的经济收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需要转变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而生态旅游为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了一种绿色有效的发展路径。 (一)生态旅游以及农业体验生态旅游的内涵 生态旅游,即以有特色的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的旅游,主要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为准则,并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的生态体验、

生态旅游论文(DOC)

生态旅游发展模式浅析Analysis of eco-tourism development model 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旅游管理 班级0208401 学号2010020804032 姓名蔡希庆 指导教师朱恒峰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2011年10月

摘要 生态旅游(Ecotourism)作为绿色旅游消费,被认为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且必然的选择。生态旅游一产生,便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年增长率达20%-25%。近20年来,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天人合一的游憩方式,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旅游行业的实践,作为旅游业的一种思维革命,正日益受到各国旅游业界和生态学界的重视而风靡全世界。生态旅游已成为当前世界上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一个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旅游业中最新的国际流行色,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本文浅谈了生态旅游的发展背景与发展模式,从现存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并对生态旅游未来的发展寄予了很大的希望。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依赖于各地的自身背景,与自然资源等先天性还有后天人们的环保意识与V-J云功等息息相关生态旅游是以生态旅游资源为前提,生态旅游业是各地政府和旅客青睐的产业。生态旅游又保护自然环境又维护当地人民生活,更多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针对现在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环境问题,世界各国都根据各自的国情,开展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只要天时地利人和。生态旅游的发展肯定有非常广阔健康的前景。 关键词:生态旅游;发展模式;技术创新

Abstract Eco-tourism (Ecotourism) as a green tourism consumption,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first to achieve sustainable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the inevitable choice. Eco-tourism a generation, they show strong momentum of development, annual growth rate of 20% -25%. The past 20 years, eco-tourism as a way of Heaven recre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as practice in the tourism industry, tourism as a way of thinking the revolution, are increasingly subject to national eco-tourism industry and the academic and popular attention the world. Eco-tourism has become the world's fastest growing, most dynamic industries and a new economic growth point, the tourism industry in the latest international fashion color, is a beautiful landscape. On this background the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 and development mode, some of the problems from the existing a number of recommendation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 has placed a great deal of hope. Eco-tourism development model relies on its own over the background, and there are natural resources such as congenital and acquired VJ people's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is closely related to eco-tourism and other cloud features is the premise of eco-tourism, eco-tourism is favored by local governments and tourists the industry. Eco-tourism while protecting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preserving people's lives, more of the natural landscape protec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Tourism development now appear for the va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countries in the world according to their respective national conditions, to carry out different features of eco-tourism. . As long as favorable factors. Eco-tourism development will certainly have a very broad health prospects. Keywords:Eco-tourism;Development model; Technology Innovation

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特征和发展前景

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特征和发展前景 下文为大家整理带来的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特征和发展前景,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特征和发展前景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特征和发展前景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特征和发展前景精品源自中考试题在中国,随着政局的稳定,改革与开放的进一步放宽,各种新生事物层出不穷,赚钱的机会 也越来越多,旅游业在其他行业的带动下,也是得到了绝佳机会,获得了蓬勃发展。乡村旅游更是利用自身优势,异军突起。当然,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因仍处于摸索阶段,故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总的来说,前景还是可观的。 1乡村旅游的相关认识 1.1乡村旅游的基本概念 乡村旅游特指在乡村地区开展的,以特有的乡村人居环境、乡村民俗文化、乡村田园风光、农业生产及其自然环境为基础的旅游活动,即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环境旅游范畴,以具有乡村性的人文客体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文化旅游范畴。所以,乡村旅游包括了乡村性的环境旅游和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在某一乡村地区开展乡村旅游活动,活动内容究竟是以环境旅游为主,还是以文化旅游为主,取决于该地区的本质特征。乡村旅游始于法国,其最初的发展是欧美度假旅游发展的一种空间选择。始于一群贵族到乡村度假,品尝野味,乘坐独

木船,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通过这些活动,他们重识了自然,加强了城乡居民之间的交往。后来,各国相继有了乡村旅游。至20世纪80年代后,欧美乡村旅游已走上规范发展的轨道,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越来越大的发展潜力。 2乡村旅游的市场开发 开发农业旅游资源,主要是对农事活动、农村部落、农民生活、农业生态、农业收获物等农村事物进行开发。分析各省的发展农业旅游的条件,包括发展农业旅游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农业特色优势和客源优势等,为区域农业旅游开发提供了依据。进行乡村旅游的开发有多重意义。 2.1乡村旅游开发的意义 它迎合了都市人“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且从另一面也圆了都市人的绿色梦,亦丰富了我国生态旅游的内容;符合我国旅游产品结构化调整的客观要求,是旅游开发形式转型的新探索。 2.2乡村旅游市场特点 就国际市场而言,旅游业市场已发展成熟,已形成了“观光(感知)、度假(享受)、专题(认知)”三合为一的旅游产品复合体。即乡村旅游具有田园观光、休闲度假、自然生态和民俗文化专项旅游的综合功能。 就国内市场而言,因国内旅游市场起步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绝大多数乡村旅游者享受到的是较低价位的消费水准、较低档次的旅游服务和较低层次的精神感受,对旅游景区、农业生产的收获活动和传统节庆活动具有极大依托性。但对自然环境的天然性、纯净性、优美性要求越来越高,对人文环境的古朴、新奇、“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