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海绵城市建设设计导则—文字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青政办〔2016〕111号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正文:----------------------------------------------------------------------------------------------------------------------------------------------------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青政办〔2016〕111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精神,推进我省海绵城市建设,经省政府同意,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将海绵城市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科学规划、统筹实施,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提升城市水源涵养能力,缓解雨洪内涝压力,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构建和谐宜居的城市生态环境。
(二)基本原则。
———生态优先、安全为重。
充分发挥城市原始地形地貌和植被、土壤、水体的作用,综合采用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实施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切实提高城市排水、防涝、防洪和防灾减灾能力。
———规划引领、因地制宜。
突出城市规划的引领调控作用,科学编制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并将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的要求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综合考虑城市自然地理条件、水文地质特点、生态保护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因地制宜地合理确定海绵城市建设的范围、项目、技术路径和要求。
———政府引导、社会参与。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调控引导作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等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广泛参与海绵城市建设。
市城乡建设局关于加强建设工程海绵城市专篇(章)设计及施工图专项审查的通知

市城乡建设局关于加强建设工程海绵城市专篇(章)设计及施工图专项审查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沈阳市城乡建设局•【公布日期】2020.05.29•【字号】沈建发〔2020〕56号•【施行日期】2020.05.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市城乡建设局关于加强建设工程海绵城市专篇(章)设计及施工图专项审查的通知各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图审查机构:为进一步落实《沈阳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试行)》《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试行)》和《沈阳市建设工程海绵城市专篇(章)编制深度要求(试行)》等相关规定,加强《沈阳市海绵城市设计施工图审查要点(试行)》执行刚性,强化施工图设计海绵城市专项审查环节,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一、按照《市城乡建设局关于印发<沈阳市建设工程海绵城市专篇(章)编制深度要求(试行)>和<沈阳市海绵城市设计施工图审查要点(试行)>的通知》(沈建发〔2020〕24号)要求,自2020年3月23日起,我市和平区、沈河区、皇姑区、大东区、于洪区、浑南区、苏家屯区、铁西区(含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沈北新区范围内所有建筑与小区,道路、广场和停车场,公园绿地、城市水系等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均应按照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
二、建设单位要按照海绵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的原则,在组织设计单位编制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规划方案、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施工图设计时,依据《沈阳市建设工程海绵城市专篇(章)编制深度要求(试行)》编制海绵城市专篇(章),随主体工程一起报相应主管部门履行审批程序。
三、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指标,其中:一是新建建筑与小区项目,建设单位或设计单位报送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时,需提供自然资源部门出具的地块规划条件,施工图审查机构按照地块规划条件中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要求执行;二是开展“多规合一”空间协调的老旧小区改造、道路、广场、停车场、公交场站、公园绿地、水系治理等项目,建设单位或设计单位报送施工图设计文件时,需提供市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提出的海绵城市空间协调意见,施工图审查机构按照空间协调时提出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要求执行;三是未开展“多规合一”空间协调或没有市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出具的海绵城市空间协调意见的老旧小区改造、道路、广场、停车场、公交场站、公园绿地、水系治理等项目,施工图审查机构按照建设项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表中相关要求执行。
海绵城市技术导则

道路工程海绵城市设计要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道路工程海绵城市设计要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问题。
海绵城市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发展理念,强调将城市规划设计与水资源管理相结合,通过构建具有自我调控、吸收、净化和利用水资源的城市系统,实现城市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
道路作为城市的基础设施之一,在海绵城市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道路工程海绵城市设计以道路建设为主要切入点,通过科学的设计和施工,使道路具备吸水、透水、蓄水和净化水质的功能,达到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目的。
本文将重点探讨道路工程在海绵城市设计中的重要性及相关设计要点,旨在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推动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和推广。
文章结构部分是对整篇文章的框架进行简要描述,让读者了解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和主要内容安排。
在道路工程海绵城市设计要点的长文中,文章结构部分可以包括以下内容: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海绵城市的概念和背景,解释为什么海绵城市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如此重要。
接下来,将重点讨论道路工程在海绵城市设计中的关键作用,并探讨道路工程在实现海绵城市理念中的具体实践。
最后,将总结道路工程海绵城市设计的要点,以及未来发展的展望和结论。
整篇文章将围绕这些内容展开,深入探讨道路工程在海绵城市设计中的重要性和具体要点。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道路工程在海绵城市设计中的重要性,并详细介绍道路工程海绵城市设计的要点。
通过对海绵城市概念的理解和对道路工程在城市设计中的作用的分析,希望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海绵城市设计理念,认识到道路工程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性,并掌握道路工程海绵城市设计的关键要点。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更好地参与和推动海绵城市的建设,实现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双赢。
2.正文2.1 海绵城市概念海绵城市是一种能够像海绵一样吸收、储存、渗透和净化雨水的城市。
海绵城市设计说明

海绵城市设计说明XXX1.Implement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policies of XXX at the nal and local levels。
and XXX laws。
ns。
and standards.2.Based on the guidance of the overall urban planning。
nal planning。
and drainage special planning。
propose specific measures for the project pla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Guidelines for XXX" (trial) and the XXX.3.Make full use of the terrain。
divide the drainage area according to the terrain。
XXX.e gravity drainage as much as possible to ce XXX.5.Arrange drainage XXX with the road system planning.6.Strive to achieve good social。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XXX.e high-quality。
low-priced。
XXX.e n and XXX methods as much as possible to XXX rainwater.9.The surface water in the XXX hours.XXX of site development on the natural XXX rainwater.Policy Basis and Adopted Standards1."XXX Guide and Low-Impact Development XXX (Trial)" (Nanjian Project [2014] No。
青海西宁绿地系统规划文本

目录第一章规划总则第二章规划目标与指标第三章市域绿地系统规划第四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与布局第五章城市绿地分类规划第六章相关绿地规划第七章树种规划第八章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第九章古树名木保护第十章分期建设规划第十一章规划实施措施第十二章附则第一章规划总则第一条规划编制依据1.0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1.0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86年颁布,1998年修订);1.0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04《城市绿化条例》(1992年);1.05《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发[2001]20号;1.06《城市绿地分类标准》(2002年)1.07《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1993年]84号;1.08《国家园林城市评选标准》(2000年);1.09《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2001]192号;1.10《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1.11《青海省绿化条例》[2001年6月];1.12《西宁市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条例》[1995年];1.13《西宁市绿线管理实施办法》宁政办[2003]195号;1.14《西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15国家及青海省其它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第二条规划期限《西宁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期限为2001—2020年,其中:近期至2005年,中期至2010年,远期至2020年,远景指2020年以后20至30年。
西宁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作为《西宁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专项规划,在规划时序上比总规晚了整整五年,为保持与城市总体规划统计口径的一致和对应,因而确定西宁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
其中:近期2006-2010年,远期2011-2020年。
第三条规划范围根据西宁市的自然山水地貌,充分尊重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市域研究范畴,着重从宏观的城市生态发展角度来划定绿地系统范围,加强生态城市外围大环境的保护和控制,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海绵城市设计专篇简单说明

XXXXXXXXXXXXX项目海绵城市设计专篇1.现状基本情况1.1项目概况1)建设地点与场地现状XXXXXXXXXX图1 项目实景图2)建设规模XXXXXXXXXXXX,主要功能包括: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详见本说明第五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3)场地地质条件4)场地市政条件5)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图2 项目总图1.2自然条件2. 问题与需求分析3. 目标及原则3.1 设计依据3.2 设计目标3.3 设计原则按照国家相关要求严格进行设计。
基本原则:因地制宜、安全为重、生态优先、景观协调。
1) 因地制宜:结合绿建相关要求,及项目地块总平设计方案,合理布置海绵城市措施,通过适宜本地块的海绵措施组合达到海绵城市相关指标要求。
2) 安全为重:海绵设计充分考虑建筑排水安全,确保建筑本身及建筑排水安全。
3) 生态优先:优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统与低影响开发设施,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和可持续水循环,提高水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能力,维护地块绿化良好的生态功能。
4) 景观协调:LID 设施和景观布置紧密协调,在选用适宜当地生长的植物基础上,既发挥出 LID 设施的功能作用,又实现景观效果的最优化。
4. 工程设计4.1 环境友好的地面铺装场地内的地面和道路等除重载道路外均采用生态透水地坪,不同于传统的不可渗透铺装,此铺装有利于土壤透气透水,还原地下水,在源头阻止污染物,减少地表径流,减少雨水冲积物,减缓洪峰,增加土地水含量,美观经济,有利于实现室外硬质铺装地面透水≥50%的面积比例要求。
除此之外,通过表层下渗水层的过滤,水可以渗透到泥土中。
透水铺装可以发挥以下几点作用:1)在铺装区域分流雨水洪峰;2)让更多的水体渗透到地下;3)提高水质;4)提高土地的使用率,减少只能用于处理雨水的土地。
项目场地内整体铺装设计以暖色系为主,整合建筑与景观的衔接,铺装材料采用耐磨和易于长期维护和耐用的要求,以透水混凝土、石材、透水砖为主,尽量不用磨光材料,保证室外人行的安全。
《海绵城市系统方案编制导则》

CECS XXX:201X 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海绵城市系统方案编制导则Guideline for the Compilation of SystematicSolution of Sponge City(征求意见稿)201X-XX-XX 发布201X-XX-XX 实施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前言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关于印发<2018年第一批协会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协字[2018]015号)的要求,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5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编制要求、编制内容及技术要点、编制成果。
本导则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海绵城市工作委员会归口管理,由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内容的解释。
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研究院标准规范所(地址:上海市中山北二路901号,邮编200092)或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街1号北矿金融大厦805,邮编100044)主编单位: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公司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清源华建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主要起草人:马洪涛吕永鹏王家卓吴连丰郭迎新邓婧许可张春洋李运杰周丹吕梅赵晨辰梁雨雯黄黛诗曾坚王宁刘世龙莫祖澜张格刘鹏飞主要审查人:目次1 总则 (1)2 术语 (2)3 编制要求 (4)3.1 编制原则 (4)3.2 编制目的 (5)3.3 编制期限 (7)3.4 编制范围 (7)3.5 其他要求 (8)4 编制内容及技术要点 (9)4.1 一般规定 (9)4.2 现状及本底条件分析 (9)4.3 排水分区划分与模型构建 (14)4.4 现状问题分析 (19)4.5 目标和指标确定 (22)4.6 方案制定 (25)4.7 保障体系 (35)4.8 与规划设计的承接与传导 (37)5 编制成果 (39)本导则用词说明 (43)引用标准名录 (44)Contents1 General provisions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宁市海绵城市建设设计导则Design Guideline of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in Xining City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2015年12月前言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开发强度逐年增大,大量不透水硬化下垫面取代了原先的自然下垫面,阻断了自然界的水文循环,诱发了“热岛效应”、“内涝”、“缺水”、“雾霾”等城市病。
伴随着社会发展水平和城市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呼声也愈发强烈。
而单纯依靠传统灰色基础设施已无法实现这一诉求。
人们迫切需要一种可持续的城市建设模式来改变城市困境,于是“海绵城市”应运而生。
海绵城市是在美国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中国特色的LID技术集成体系,可用于系统解决城市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问题。
海绵城市理念将引导城市建设主旋律由灰色基础设施为主向绿色基础设施和灰色基础设施并重的转变。
目前我国将海绵城市建设提高到国家战略高度,积极推动首批16个示范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工作。
与此同时,指导海绵城市建设的标准规范、技术指南、政策措施、考核办法等工作均在有条不紊地推进。
西宁市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界处,年均降雨量较少,蒸发量大,生态条件较为脆弱,政府部门希望以海绵城市建设为抓手,大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西宁市降水多为中小雨,符合低影响开发设计对雨型的要求。
同时西宁市的主要排水出路为湟水河,河道两侧有较宽的城市绿地,近年来湿地公园建设取得较好成效,因此可以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来完善城市水、绿相依的空间格局,提高水环境承载力和解决城市防洪排涝问题。
目前国家层面已有《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但鉴于西宁市特殊的气候条件和地质条件,并不能将其直接套用。
而目前在国家层面尚没有用于设计选用的该类图集,因此在西宁市大规模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前,迫切需要编制适用于西宁地区的地方技术导则和图集。
受西宁市城乡规划和建设局的委托,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与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组成编制组,承担了西宁市海绵城市建设设计导则的编制工作。
2015年7月,项目组在西宁市针对典型道路、建筑与小区、公园、公共建筑及周边、河道及湿地公园展开全面调研,分析道路及开放空间现状问题及低影响设计可能性,并积极与委托方沟通,收集导则及图集编制的基础资料。
8月,项目组完成征求意见稿,并向委托方进行项目汇报。
会后收集各方修改意见,并针对修改意见在西宁市开展了补充调研。
9月中旬,编制组完成送审稿,并报送西宁市城乡规划建设局,之后,编制组按照建设局各部门初审建议对导则内容做了修改完善。
于11月25日,导则通过了由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的专家评审。
评审会后编制组按照与会专家和政府各部门的意见,对导则的内容作了进一步完善,形成最终成果。
在导则的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此对配合“西宁市海绵城市建设设计导则”的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相关行业和管理部门,特别是为导则调研、编制提供全力保障的西宁市城乡规划和建设局、西宁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西宁市园林局园林规划建设处致以最诚挚的感谢!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西宁市海绵城市建设设计导则编制组2015年12月编制组成员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白伟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注册城市规划师王媛媛工程师高源工程师高菲助理工程师达周才让助理工程师遇琦高级工程师孙晨助理工程师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杨京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罗凯高级工程师吕志成高级工程师汪妍工程师张鸿燚工程师武彦杰助理工程师和坤玲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朱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陈瓯高级工程师张小海高级工程师陈瑞工程师王晓晓助理工程师目录1 总则 (1)1.1编制目的 (1)1.2主要内容 (1)1.3适用范围 (1)1.4编制原则 (1)1.5编制依据 (2)1.6建设途径及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管理要求 (2)2 术语 (4)3 基础资料收集 (7)3.1自然条件 (7)3.2场地汇流情况 (9)3.3设计降雨量选择 (10)4设施设计规模计算 (12)4.1计算原则 (12)4.2一般计算 (12)4.3按照功能分类的设施规模计算 (14)5 西宁市海绵城市建设指标测算 (15)5.1西宁市海绵城市建设总要求 (15)5.2典型道路低影响开发设计指标 (16)5.3城市建设用地低影响开发设计指标 (18)6城市道路低影响开发设计 (19)6.1道路工程雨水系统控制流程 (19)6.2一般设计要点 (20)6.3道路低影响开发设计断面做法 (21)7 建筑与小区室外环境低影响开发设计 (24)7.1场地条件 (24)7.2设计要点 (24)7.3设计系统图 (25)8 公园低影响开发设计 (25)8.1选用条件 (25)8.2设计要点 (25)8.3设计系统图 (26)9 广场及停车场低影响开发设计 (26)9.1选用条件 (26)9.2设计要点 (27)9.3设计系统图 (28)10 大型公共建筑及周边环境低影响开发设计 (28)10.1选用条件 (28)10.2设计要点 (29)10.3设计系统图 (29)11 城市水系低影响开发设计 (30)11.1选用条件 (30)11.2设计要点 (31)11.3设计系统图 (31)12 城市生态系统修复和保育 (32)12.1城市生态海绵体设计 (32)12.2山体植被生态修复 (32)12.3水生态廊道构建 (33)12.4街区地块低影响开发设计 (34)13 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设计 (35)13.1 雨水弃流井 (35)13.2渗透弃流井 (36)13.3环保型雨水口 (36)13.4市政道路结构断面做法 (37)13.5雨水调蓄池(钢筋混凝土) (44)13.6植被浅沟 (47)13.7下沉式绿地 (48)13.8生物滞留设施 (49)13.9雨水塘 (50)13.10雨水湿地 (53)14 低影响开发植物选择 (54)14.1植物选用原则 (54)14.2西宁市低影响开发植物筛选 (55)1 总则1.1编制目的为指导推进西宁市海绵城市建设,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涝能力,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落实西宁市海绵城市建设目标,依据相关法律和规范,制定本导则。
1.2主要内容本导则规定西宁市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设计方法和低影响设施做法,应用范围涵盖城市道路、建筑与小区室外环境、城市广场、各类绿地等。
本导则的内容是引导性的,将随着西宁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而逐步完善。
1.3适用范围本导则适用于西宁市中心城区380km2范围内的所有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但地质条件不符合的情况除外。
(1)海绵城市示范区内的建设项目;(2)列入市、区政府投资计划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3)其它用地面积超过5000㎡的开发建设项目。
不符合以上条款规定的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但具备低影响开发雨水综合控制与利用建设条件的,可参照本导则执行。
1.4编制原则(1)安全为主西宁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应特别注意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建筑物、构筑物及道路的安全与正常使用,应综合采用工程和非工程措施提高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消除安全隐患,提高雨水利用效率。
满足85%~90%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常规排水系统1~3年一遇暴雨,超常规排水系统30年一遇暴雨的控制标准。
(2)生态优先场地设计应在满足地块径流总量控制指标的前提下,优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统与低影响开发设施,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和可持续水循环,提高水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能力,维护城市良好的生态功能。
设计中合理选择相应的技术措施:源头减量措施主要有透水铺装、绿色屋顶;分散处理措施主要包括植被浅沟、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调蓄、净化措施主要包括景观水体、湿地;集中调蓄利用措施主要包括调蓄池、蓄水模块。
(3)景观优美低影响开发设计既要考虑雨水的综合管控效率,又要注重与环境良好融合的景观表达,赋予低影响开发设施自然灵动之美。
1.5编制依据(1)《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2)《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GB/T 25993-2010(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4年版)GB50014-2006(4)《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5)《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2009年版)GB50015-2003(6)《公园设计规范》CJJ48-1992(7)《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8)《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GB/T50563-2010(9)《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10)《湿陷性黄土地区室外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构筑物》图集(11)《雨水综合利用》10SS705图集(1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1993(2002年版)(13)《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14)《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15)《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CJJ/T190-2012(16)《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 135-2009(17)《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CJJ/T 188-2012(18)《城镇道路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19)《青海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63/T 1110-2015(20)《青海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63/T 1340-2015(21)《西宁市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条例》(22)《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DB11/685-20131.6建设途径及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管理要求1.6.1建设途径海绵城市建设中城市新区要以规划为引领,严格落实控修规层面的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及指标分解,切实贯彻到各专项规划和场地开发建设中;城市老区要结合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老旧小区更新,以解决城市内涝、黑臭水体治理为突破口,推进区域整体治理。
建筑与小区室外环境、道路、绿地与广场、水系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项目,应以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作为责任主体,落实有关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设计。
城市规划建设主管部门应在建设用地规划或土地出让、建设工程规划、施工图设计审查、建设项目施工、监理、竣工验收备案等管理环节,加强对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及相关目标落实情况的审查。
适宜开展低影响开发的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应在园林、道路交通、给排水、建筑等各专业设计方案中明确体现、衔接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设计内容,实现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