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 2017甬DX-13
海绵城市技术导则

宁波市城市设计导则

宁波市城市设计导则(原创实用版)目录1.宁波市城市设计导则简介2.城市设计导则的目标与原则3.城市设计导则的主要内容4.城市设计导则的实施与监管5.城市设计导则的意义与影响正文【宁波市城市设计导则简介】宁波市城市设计导则是一份旨在规范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过程的文件,以提高城市品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该导则是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结合宁波市实际情况制定的,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城市设计导则的目标与原则】宁波市城市设计导则的目标是构建和谐、宜居、安全、绿色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为实现这一目标,城市设计导则遵循以下原则:1.人本原则:以人民为中心,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求,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2.生态优先原则: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3.文化传承原则: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彰显城市特色。
4.创新发展原则:鼓励科技创新,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城市产业升级。
【城市设计导则的主要内容】宁波市城市设计导则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规划:明确城市发展方向、目标和规模,合理布局城市空间,保障城市功能完善和结构优化。
2.城市建筑:规定建筑的高度、密度、风格等,确保城市天际线、街道立面和公共空间等视觉效果优美。
3.城市基础设施:完善交通、绿化、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保障城市运行安全、高效。
4.城市公共服务:优化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
5.城市环境保护:加强污染物排放控制,提升城市空气质量,保护水资源,防治噪声污染等。
【城市设计导则的实施与监管】为确保宁波市城市设计导则的有效实施,政府部门将加强监管,对违反导则要求的行为进行查处。
同时,鼓励市民参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过程,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发展格局。
【城市设计导则的意义与影响】宁波市城市设计导则的实施对于提升城市品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滨水景观空间的防洪与海绵设计探讨——以宁波奉化江西侧(新典路-段塘禊闸段)滨水绿地为例

1.雨水花园主要设置在绿地内,作为净化雨水、 滞留雨水的技术设施;在本项目中布置在地势?11x寸较 低的防洪堤西侧外围市政人行道边,主要收纳与净化 西侧绿地、园路铺装、人行道边红线内非机动车停车 场以及北侧机动车停车场的雨水。
三、防洪堤与景观设计相结合
滨水区域是城市最具活力的动力之源,滨汀景观 带是城市展示良好形象的名片也是市民游憩观光健 身的重要场所。成功地运用滨水空问资源塑造的城市 功能场所,将会提升整个片区的城市环境特色和品 质,成为城市的新特征以及新名片。
本项目面积约7.8万平米,整体呈瘦长型,红线 最窄处21.5米,最宽处121米,项目紧邻住宅区、商 业区,横跨芝兰桥,紧邻新典桥,是海曙鄞奉片区两带 巾的滨江发展带,与南塘河历史人文轴并行,是我市 的重点发展区域。
五、结语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首要原则是满足防洪要求, 解决汛情监测、巡逻需求的必要交通线路。在此基础 上再将“堤”与城市的“景”合理融合,将这条带状绿地 带到城市整个三江六岸绿地系统的规划中去,从而让 水体为城市环境提升所用,为人们户外休闲观光所 用,也为水体自身的循环修复所用。与景观相结合的 防洪堤,不再是视线阻隔的一道墙,城市绿地的竖向 组织也因为堤坝的存在而变得立体和富有变化。
/总第202期/2020/05
院校观察College
滨水景观空问的防洪与海绵设计探讨
——以宁波奉化江西侧(新典路一段塘碘闸段)滨水绿地为例
鄞州区060410#东钱湖地块规划设计要求

3.本地块内西侧为沿山干河沿河标带,需加强沿沿山干河建筑形态及建筑界面、建筑轮廓线设计,并强 调沿河绿带景观和地块内景观的渗透关系.
4.本地块建筑立面须采用相对现代、非古典欧式的建筑设计风格。
5.本地块沿仙秤西路不得设置临街商业店铺.
7.本地块不得采用实体用墙,保证其通透性。
邺州区
本地块的建设必须严格按图表所示,若有改动需征得规划部门认可
规划设计要求
规划设计要求
一、区域位置及条件
本地块位于东钱湖老镇区块,沿山干河(蓝线宽度60米)以东,现状东钱湖公安消防大队以南,城市支 路仙坪西路(红线宽度16米)以西,城市支路紫金北路(红线宽度10米)以北,总用地面积约2. 3607公顷。
1
建筑面积不少于250平方米
2.按相关文件及规范要求落实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社区用房).按规范规定配置内政、消防、供电、供 水、排水、人防、环卫(含垃圾分类收集房)、居家养老、体育设施、物业管理等配套设施。要求配套设施 与本地块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
五、城市设计要求
L本地块开发应与其所在的城市环境相协调,根据外围城市用地功能和道路交通条件,合理进行地块内 建筑和设施布同。
3.本地块建筑需要实施新型建筑工业化,其相关要求按甬政办发[2017]30号及雨东旅政办发[2017]61号文件执行。
4.本地块须落实人防设施设置,相关要求按甬政办发[2018] 101号、甬人防办通[2018]9号、甬东旅人 防办发[2017] 1号文件执行,要求按照计容建筑面积的11$核定人防工程面积。
六、道路交通
1.本地块机动车主要出入口方位如图所示。
2.合理组织车流、人流和车辆停放,妥善处理好地块内部交通组织和内外交通衔接,减少对区域交通的 影响。
海绵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编制研究—以宁波市奉化区为例

海绵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编制研究—以宁波市奉化区为例摘要:通过对奉化区海绵城市现状建设基础和水系统的研究分析;确定了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目标、指标体系及规划策略;明确海绵城市总体布局规划;在此基础上,确定近期重点建设区域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指导奉化中心城区的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更好地落地。
关键词:海绵指标、海绵技术、建设指引、重点区域、行动计划、项目库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water system of Fenghua sponge city;The goal, index system and planning strategy of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planning are determined.On this basis,Confirm the recent implementation plan for key regional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Guid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in the central city of Fenghua.Key words:Sponge index、Sponge technology、Guidelines for construction、Key area、action projects、Project library引言:为了贯彻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落实习总书记提出的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清洁、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的要求,改善奉化市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状况,宁波市奉化区已于2016年开始了《宁波市奉化区海绵城市规划专题研究》,该规划研究是奉化区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开山之作,对于奉化区实施海绵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了进一步指导奉化全域及中心城区的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更好地落地,明确近期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编制了《宁波市中心城区奉化区海绵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基于此项目,本文对海绵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的研究总结,以期能为同类型的规划编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甬政发〔2016〕110号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正文:----------------------------------------------------------------------------------------------------------------------------------------------------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甬政发〔2016〕110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及部省属驻甬各单位:为加快推进我市海绵城市建设,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全省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16〕98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发〔2016〕6号)要求,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切实转变城市规划、建设理念,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结合“五水共治”,推进工程治水向生态治水转变,实现雨水径流由快速排除、末端集中、收纳治污向慢排缓释、源头分散、自然净化转变;充分发挥城市水体、绿地、道路、广场、小区等对雨水的渗透、吸纳和净化作用,最大程度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自然积存、渗透和净化,提升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有效削减径流污染,促进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构建健康完善的城市水生态系统。
二、工作目标和基本原则(一)工作目标。
从2016 年起,中心城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以及有条件实施的新开工项目要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到2018 年,江北区“慈城-姚江”试点区域30.95 平方千米达到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建设考核要求。
到2020 年,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中心城区75%以上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城市建成区25%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各区完成一个15平方千米以上的集中连片海绵城市区域;其他县(市)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要求,实现70%以上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宁波市城市设计导则

宁波市城市设计导则一、导则背景宁波市作为浙江省的经济中心和沿海城市,近年来城市发展迅猛。
为了进一步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和居住体验,宁波市制定了城市设计导则,以指导城市建设的规划和设计。
二、城市设计原则1.可持续性原则:城市设计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建立绿色生态系统,提供良好的空气质量和水资源保护,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和节能环保的建筑设计。
2.人本原则:城市设计应以人为本,注重人们的需求和福祉。
创造宜居的城市环境,提供高品质的公共服务设施和文化休闲设施,提升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和生活品质。
3.文化特色原则:城市设计应保护和发扬本地的历史文化遗产,创造独特的城市景观和形象。
在建筑设计和公共空间布局中融入当地的文化元素,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风貌。
4.灵活性原则:城市设计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未来的发展和变化。
注重城市各个功能区的互相衔接和交流,提供便利的交通网络和智能化的城市管理系统,为城市未来的发展留下空间和机会。
三、城市设计内容1.城市功能区划:根据城市的发展需求,合理划分城市的功能区域。
明确城市的商业中心、居住区、工业区、保护区等各功能区的边界和布局,促进城市的有序发展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2.建筑设计规范:制定建筑设计的规范和标准,包括建筑外观、高度、体量等要素。
推动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的应用,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和环保性能,促进城市的低碳发展。
3.公共交通规划:完善城市的公共交通网络,提供便捷的交通服务。
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使用,缓解交通堵塞和环境污染问题,提高出行效率和居民生活质量。
4.绿化景观规划: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和绿化覆盖率,打造宜居的城市生态环境。
推广生态景观的设计理念,提供丰富多样的绿化设施和自然景观,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5.历史文化保护规划:保护和利用好宁波市的历史文化遗产,提升城市的文化底蕴。
修复古建筑和历史街区,保留传统文化的风貌和特色,发展文化产业,推动城市的文化旅游事业发展。
宁波市城市设计导则

宁波市城市设计导则摘要:一、引言1.城市设计的重要性2.宁波市城市设计导则的背景二、宁波市城市设计导则概述1.目标与原则2.主要内容概述三、城市设计分区与规划1.分区划分2.各区发展规划与特点四、城市空间布局与结构1.空间布局策略2.城市结构特点五、城市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1.基础设施规划2.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六、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生态环境保护措施2.可持续发展策略七、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1.建筑设计原则2.城市设计风格与特色八、城市交通与停车设施规划1.交通发展战略2.停车设施规划九、城市公共空间与绿地系统规划1.公共空间规划2.绿地系统规划十、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1.历史文化资源概述2.保护与传承措施十一、城市安全与防灾减灾1.防灾减灾策略2.应急预案与设施规划十二、城市设计与公众参与1.公众参与机制2.合作与协调方式十三、实施与监管1.政策法规保障2.监督管理机制十四、结论1.宁波市城市设计导则的意义与价值2.对未来城市发展的启示正文: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设计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宁波市作为我国东部沿海的重要城市,其城市设计导则的制定与实施对于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宁波市城市设计导则的目标、内容、规划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读,以期为城市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二、宁波市城市设计导则概述宁波市城市设计导则立足于城市发展战略,明确了城市设计的目标与原则,并对城市分区、空间布局、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交通、公共空间、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规划。
其主要内容包括:1.目标与原则宁波市城市设计导则明确了以下目标:构建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具有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品质与居民生活水平。
原则包括: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区域协同、文化传承、创新驱动、开放共享。
2.主要内容概述本导则从城市分区与规划、城市空间布局与结构、城市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城市交通与停车设施规划、城市公共空间与绿地系统规划、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城市安全与防灾减灾、城市设计与公众参与、实施与监管等方面对宁波市城市设计进行了详细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编单位: 参编单位:
批准部门: 实施日期:
宁波市城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建工建筑设计研究院 宁波市气象台 宁波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2017 年 10 月 1 日
3.1 一般规定 ...............................................................................................7 3.2 主要标准 ...............................................................................................7 3.3 建议性标准 ..........................................................................................8
5 设计指引............................................................................................. 17
5.1 一般规定...............................................................................................17 5.2 建筑与小区 ..........................................................................................18 5.3 城市道路...............................................................................................23 5.4 城市绿地及广场 ..................................................................................26 5.5 城市水系...............................................................................................29
宁波市气象台
主要起草人: 主要审查人:
姚 吉 应京强 张稳妥 吴天明 王亦哲 宓益磊 冯华洋 陈发涛 王 坤 丁烨毅 邵建惠 王思思 毛 坤 忻建刚 蔡建明 赵 萍 王贤萍
iv
目录
1 总 则................................................................................................. 1 2 术 语................................................................................................. 3 3 建设标准............................................................................................... 7
4 规划指引..............................................................................................11
4.1 总体规划控制目标与编制要点 ..........................................................11 4.2 专项规划编制要点 ..............................................................................11 4.3 详细规划编制要点 ..............................................................................15
v
8.5 雨水管渠的设计降雨历时 ..................................................................47 8.6 综合径流系数 ......................................................................................48 8.7 初期径流雨水的计算 ..........................................................................49 8.8 土壤渗透系数 .......................................................................................50 8.9 设计调蓄容积的计算 ..........................................................................51 8.10 存储容积的计算 ................................................................................52 8.11 雨水转输量的计算.............................................................................52 8.12 渗透设施计算 ....................................................................................53 8.13 雨水回用量计算 ................................................................................54 8.14 径流雨水水质 ....................................................................................55 8.15 海绵城市设施污染物去除率 ............................................................56
宁波市工程建设地方细则
2017 甬 DX-13
宁波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
Ningbo urban planning & design guideline for sponge city
2017-09-28 发布
2017-10-01 实施
宁波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发布
宁波市工程建设地方细则
宁波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
本导则属于指导性技术文件,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建设标准、 规划指引、设计指引、评估指引、典型设施、相关计算及附录。
本导则由宁波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由宁波市城建 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请各单位在执行过程 中,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以上单 位,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导则引用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 建(试行)》、北京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DB11/685-2013) 及各相关地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中的部分成果,在此一并表示感 谢。
本实施细则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及主要起草人、主要审查人: 主编单位: 宁波市城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 北京建工建筑设计研究院
6 评估指引............................................................................................. 32
6.1 一般规定...............................................................................................32 6.2 现状评估...............................................................................................32 6.3 项目实施前评估 ..................................................................................33 6.4 项目实施后评估 ..................................................................................33
7 典型设施............................................................................................. 35
7.1 技术类型分类与选型 ...........................................................................35 7.2 透水路面................................................................................................36 7.3 生态滤水带 ...........................................................................................37 7.4 植草沟...................................................................................................40 7.5 绿色屋顶...............................................................................................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