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

合集下载

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

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

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
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是针对天津市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
指南性文件,旨在保障全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理、水资源管理、环境
保护及城市绿色发展等几个方面实施科学决策,深入开展海绵城市研究,
把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落地实施。

1、加强科学研究,强化城市规划指导,推动城市智慧建设。

加大科
学研究力度,建立海绵城市发展评估机制,完善海绵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建立海绵城市技术标准标准,提升城市建设质量,推动城市智慧建设,实
现城市的智慧化发展。

2、完善水资源管理体系,建立水体治理网络,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实施集雨灌溉和冲洗拆迁尾矿的"双网络"治理规划,建立涵养池和沟
渠网络,保障水资源优化利用,实现小流域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减
少水资源污染。

3、实施节约水循环利用,建立雨水资源回收利用机制。

推进再生水、雨水再利用工程,加强雨水环境的改善,发挥雨水的最大价值,更好地节
约用水,提升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实现全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专篇.pdf

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专篇.pdf

附件1:天津市工程建设标准设计DBJT29-207-2017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专篇(津17WJ-2-1)2017年6月编制说明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建委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津政办发〔2016〕30号)等文件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海绵城市建设的管控,规范我市海绵城市设计工作,保障设计深度和质量,结合我市海绵城市建设推进情况,根据《市建委关于开展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专篇和审查要点编制工作的通知》(津建设函[2017]94号文)要求,编写《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专篇》(以下简称“设计专篇”)。

依据《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 4.1.4条的要求,凡本市辖区范围内规划用地面积大于等于3公顷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应设置设计专篇;用地面积小于3公顷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可不设置设计专篇,但设计说明和设计图纸应参照设计专篇进行编制,提供给施工图审查单位的设计说明、图纸、计算书应完整。

本设计专篇分为房屋建筑工程(建筑与小区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两部分,设计专篇应设于施工图设计说明中,独立成章。

本设计专篇中楷体字部分为方便设计人使用所做的说明,不是《专篇》必须的内容,在具体使用时,请设计人灵活使用。

本设计专篇提供的样式仅供设计人员参考,在具体设计工作中,可根据项目特点对设计专篇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设计专篇使用过程中,其所依据的规范、标准若更新时,设计人应按新的有效版本对设计专篇中有关设计依据等内容进行核查与调整,并按现行有效版本执行。

本设计专篇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调整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反馈给天津市建设工程技术研究所,以供修订时参考。

地址:天津市河西区马场道211号城建大厦,电话:,,网址:主编单位:天津市建设工程技术研究所编制单位: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技术支持: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写人员:赵乐军刘洪海李明吕红亮宋现财陈曦刘琳于德淼刘聪王松熊林张中秀审查专家:孙杰李旭东周鹏阚薇莉田恬项劲松目录第一部分房屋建筑工程(建筑与小区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建委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津政办发〔2016〕30号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建委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津政办发〔2016〕30号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建委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正文:----------------------------------------------------------------------------------------------------------------------------------------------------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建委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津政办发〔2016〕30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市建委《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

2016年3月17日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市建委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建办城函〔2015〕635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加快海绵城市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5%以上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到2020年,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加强城市防涝工作,用10年左右的时间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体系,杜绝内涝灾害的发生。

加强城市面源污染控制,初期雨水截留量满足地方标准并进行有效的处理。

最终形成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全面提高城市的排水防涝和防灾减灾能力。

二、工作任务及分工(一)科学编制规划。

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将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作为刚性控制指标,将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充分纳入,其他道路、绿地、涉水等相关专项规划编制时要保持一致。

在划定城市蓝线和生态红线时,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空间格局,强化绿线管制,确保各类建设项目配套绿化指标的落实。

强化城市竖向空间设计,将城市排涝规划、城市防洪规划充分协调衔接。

调研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实施施工图设计专篇

调研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实施施工图设计专篇

chengcheng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专篇(津17WJ-2-1)2017年6月天津市工程建设标准设计DBJT29-207-2017附件1:chengcheng编制说明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建委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津政办发〔2016〕30号)等文件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海绵城市建设的管控,规范我市海绵城市设计工作,保障设计深度和质量,结合我市海绵城市建设推进情况,根据《市建委关于开展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专篇和审查要点编制工作的通知》(津建设函[2017]94号文)要求,编写《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专篇》(以下简称“设计专篇”)。

依据《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4.1.4条的要求,凡本市辖区范围内规划用地面积大于等于3公顷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应设置设计专篇;用地面积小于3公顷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可不设置设计专篇,但设计说明和设计图纸应参照设计专篇进行编制,提供给施工图审查单位的设计说明、图纸、计算书应完整。

本设计专篇分为房屋建筑工程(建筑与小区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两部分,设计专篇应设于施工图设计说明中,独立成章。

本设计专篇中楷体字部分为方便设计人使用所做的说明,不是《专篇》必须的内容,在具体使用时,请设计人灵活使用。

本设计专篇提供的样式仅供设计人员参考,在具体设计工作中,可根据项目特点对设计专篇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设计专篇使用过程中,其所依据的规范、标准若更新时,设计人应按新的有效版本对设计专篇中有关设计依据等内容进行核查与调整,并按现行有效版本执行。

chengcheng 本设计专篇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调整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反馈给天津市建设工程技术研究所,以供修订时参考。

天津海绵城市实施方案

天津海绵城市实施方案

天津海绵城市实施方案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凸显,城市面临着水logging、
城市内涝、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天津市提出了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方案。

首先,天津市将加大城市绿地建设力度,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

通过增加绿地
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增强城市的水源涵养能力,减缓雨水径流速度,降低城市内涝的风险。

其次,天津市将加强雨水利用和排水系统建设。

优化城市排水系统,提高雨水
收集和利用效率,减少雨水径流对城市造成的影响。

建设雨水花园、雨水湿地等设施,利用雨水资源,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天津市将推动建设蓄水设施,增加城市水体容量。

通过建设地下蓄水池、雨水花园、湿地公园等设施,提高城市的蓄水能力,减少雨水径流对城市的冲击,降低城市内涝的风险。

此外,天津市还将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高城市防洪能力。

优化城市规划,
合理布局城市水系和绿地,提高城市的自然防洪能力。

加强城市水利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城市排水系统畅通无阻,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

总的来说,天津市海绵城市实施方案旨在通过绿地建设、雨水利用、蓄水设施
建设、城市规划和管理等措施,提高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减少城市的水logging和内涝风险,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

这将为天津市的可持续
发展和城市环境改善提供重要支持,也将为其他城市解决类似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天津市建委关于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管理的通知-津建规〔2017〕301号

天津市建委关于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管理的通知-津建规〔2017〕301号

天津市建委关于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管理的通知正文:----------------------------------------------------------------------------------------------------------------------------------------------------市建委关于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管理的通知津建规〔2017〕301号各有关单位:为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工作,改善城市水环境,增强城市防涝能力,利用雨水资源,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建委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津政办发〔2016〕30号),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本市行政区域内房屋建筑、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应加强海绵城市建设和节水设施建设管理,包括项目立项、图纸审查、施工监管、竣工验收、设施移交等环节。

海绵城市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竣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

二、海绵城市建设应当遵循“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安全为重、因地制宜、统筹建设”的原则,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工程措施,对城市原有生态系统进行保护、恢复和修复,并在建设过程中进行低影响开发。

应注重海绵城市建设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有序推进新、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避免大拆大建。

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园区应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相关要求;城市建成区海绵城市建设应强化区域整体治理,结合棚户区和危房、老旧小区、老旧公建、厂房改造及市政基础设施改扩建等有序推进。

三、各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市、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和实施计划,建立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储备制度,编制项目滚动规划和海绵城市新建、改造年度实施计划并报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结合各区海绵城市新建、改造年度实施计划,编制天津市海绵城市新建、改造年度实施计划,统筹全市海绵城市建设有序进行。

天津市海绵城市设计实例分析

天津市海绵城市设计实例分析

48城建规划 P天津市海绵城市设计实例分析文/李爱华 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分院 辽宁大连 116000【摘要】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文件的要求,加强海绵城市建设,并结合天津某项目具体情况进行实例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下沉式绿地【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10.0271、设计概况本工程位于天津市西青区,周边市政设有完善的雨水管网。

为响应落实天津市海绵城市理念 导则,缓解道路积水压力,拟按照海绵城市标准设计本厂区。

1.1 项目概况天津市某项目是天津市西青区的新建项目,主要项目用地技术指标与数据:总用地面积是24383.20m2,可用地面积是23648.80m2,总建筑面积是16971.78m2,地上建筑面积是16941.18m2,地下建筑面积是30.60m2,建筑密度是48.20%,绿地率是20.02%。

1.2 雨水设计概况天津市该项目地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74.9mm(可参照《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附录B)。

排水体制为雨污分流,雨水重现期设计标准为2年,采用的暴雨强度公式:Q=q×F×ΨL/S --(1)q=2141(1+0.7562lgP)/(t+9.6093)0.6893--(2)1.3 海绵城市设计目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80;设计降雨量(mm):30.4mm1.4 其他情况目前盛达四支路有一路DN400市政雨水接口,且标高低于本地块雨水排放口,本地块排放雨水基本可以保证。

为长远考虑,缓解市政压力,增大厂院的蓄水性能,拟采用下凹式绿地、采用透水铺装、景观水池等措施实现海绵城市设计要求。

2、下垫面分析对项目建成后的下垫面进行分析,可参照表1。

表1 下垫面分析一览表序号项目面积(m 2)流量径流系数(Ψ)面积×流量径流系数1总用地面积23648.80//2硬质屋面11398.830.859689.013绿地4735.400.10473.544硬质铺装(道路)6058.590.855149.805透水铺装8800.08230.396碎石铺散水575.980.4070.47综合径流系数0.66综合雨量径流系数φ参照《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和《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进行加权平均计算:Φ=(φ屋面F 屋面+φ绿地F 绿地+φ硬质铺装F 硬质铺装+φ透水铺装F 透水铺装+φ水体F 水体)/(F 绿地+F 屋面+F 硬质铺装+F 透水铺装+F 水体)=0.663、主要海绵城市设计指标及落实情况本项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大于80%,雨水年控制量419.64立方米。

海绵城市公园绿地施工技术导则

海绵城市公园绿地施工技术导则

海绵城市公园绿地施工技术导则海绵城市公园绿地施工技术导则是指在建设过程中,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和方法,使绿地具备一定的海绵吸水排水功能,以达到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增加城市绿色空间、提高城市抗洪排涝能力、改善城市微气候等目标。

下面是一些相关参考内容:1. 设计方案:根据具体区域的气候、土壤、地形等条件,确定合适的绿地设计方案。

考虑到海绵城市的特点,需要采用适当的植被和材料,如选择耐旱、耐盐碱的植物,使用透水性良好的材料等。

2. 地表覆盖:在公园绿地的建设过程中,选择透水性较好的材料,如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等,以增加地表的透水性。

同时,可以考虑在地表覆盖层上铺设透水铺装,如透水沥青或透水砖等,以增加地表的透水性,减少水的积聚。

3. 道路排水:在公园道路的设计中,应考虑设置下水道、雨水花园等排水设施,以便将积水迅速排除。

此外,还可以设置雨水花园,将雨水收集起来,在植物的帮助下,进行自然净化。

4. 植物配置:在公园绿地中,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进行配置。

应选择抗旱、耐盐碱、适应性强的植物,以提高绿地的生态效益。

同时,可以根据绿地形状和地势高低的不同,合理布局各类植物,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绿化景观。

5. 地下储水:为了增加绿地的储水功能,可以在公园绿地内设置地下水库或蓄水池。

通过收集雨水或者引入河水,将水储存起来,供给植物使用,并能在极端降雨时发挥缓冲作用,降低洪水的危害。

6. 地下渗水:在绿地设计中,应考虑设置渗水带、渗井等设施,以增加绿地地下的渗水面积,提高地下水的再生能力。

同时,还可以通过设置渗水道、渗水层等,增强绿地地下渗水的能力,减少地表积水。

7. 管网设置:在公园绿地建设过程中,需要合理布置雨水管网和排水管网。

通过设置合适的管道和雨水池,将绿地积聚的雨水及时排除,以防止因雨水积聚引发的洪涝灾害。

8. 监测系统:在公园绿地建设完成后,需要建立起科学可靠的监测系统,及时监测和预警绿地的水文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the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in Tianjin××××-××-××发布××××-××-××实施天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the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in TianjinJ×××-××××主编单位:批准部门:天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实施日期:2016年月日2016年天津I前言本导则是为贯彻落实国务院以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工作要求,根据《天津市建委关于下达2015年天津市建设系统第一批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制计划的通知》(津建科[2015]286号)文件,由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和天津城建设计院有限公司等单位编制。

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工程设计和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和先进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导则。

本导则属于指导性技术文件,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符号;3.规划;4.设计;5.施工与验收;6.附录。

本导则由天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和天津城建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至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天津市和平区营口道239号,邮编:300051)。

本导则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主编单位: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天津城建设计院有限公司参编单位: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天津市园林规划设计院、中铁五院集团公司天津分院、天津市交通科学研究院、天津第四市政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天津市勘察院、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生态城、中建新塘(天津)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赵乐军、王秀朵、孙杰、刘建华、高斌、刘星、金文海、周玉明、李波、梁佳斌、王卫红、刘晓蕊、曹雷、赵洪刚、王新岐、张旭滨、李曦淳、宋现财、曾伟、王绍华、舒昕、李旭东、刘小芳、彭晨蕊、王新亮、张高嫄、彭晨蕊、杨一力、何瑾、孙鹏、张蕊、于海明、路清、赵志峰、温伟光、王凯琳、曹美娟、王方、武文龙、刘欣、朱莹、柴成山、韦立、魏莹、刘婷、张旻昱、崔鸿飞、杨文艳、王烨、段秀莉、尚坤、安鹏主要审查人:赵世明、曾捷、阚薇莉、贾海峰、杨宪云、郁片红、王和祥、辛玮光、赵健I目次1 总则 (1)2 术语、符号 (2)2.1术语 (2)2.2符号 (4)3 规划 (7)3.1一般规定 (7)3.2规划目标 (7)3.3总体规划 (9)3.4专项规划 (9)3.5控制性详细规划 (12)3.6修建性详细规划 (12)4 设计 (14)4.1一般规定 (14)4.2降雨参数 (15)4.3技术措施 (18)4.4设施计算 (21)4.5建筑与小区 (25)I 一般规定 (25)II 系统设计 (25)Ⅲ雨水收集与截污 (26)IV 雨水入渗、滞留 (27)V 雨水调蓄 (30)VI 雨水处理及回用 (30)4.6市政工程 (31)I 一般规定 (31)II 系统设计 (31)III 城镇道路 (32)IV 公路(高速公路) (33)V 立交桥桥区(下穿地道) (34)IVI 城市绿地与广场 (34)VII 郊野公园 (35)VIII 市政场站 (35)IX 河道水系 (36)X 人工湿地 (36)5 施工与验收 (38)5.1一般规定 (38)5.2施工 (38)5.3工程验收 (44)5.4功能性验收 (46)本导则用词说明 (48)引用标准名录 (49)附录A 天津市降雨量资料 (50)A.1暴雨分区 (50)A.2设计雨型 (51)A.3暴雨强度查算表 (60)附录B 天津地区多年平均逐月降雨量、蒸发量 (93)附录C 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主要适宜植物名录 (94)附录D 天津市浅层土渗透系数统计 (96)附录E 植草沟曼宁系数确定 (100)E.1曼宁系数N值 (100)条文说明 (102)II1 总则1.0.1为减少城镇开发建设行为对自然水文环境和水生态环境的破坏,将天津市建设成“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缓解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水生态破坏、水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水安全风险、水文化消失等问题,制定本导则。

1.0.2本导则适用于天津市各级规划编制、各类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中海绵城市项目设计、施工、验收管理。

1.0.3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应坚持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安全为重、因地制宜、统筹建设的原则。

1.0.4 在海绵城市有关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与验收中,规划、给水排水、建筑、风景园林、道路交通、桥梁、防洪、等专业应密切配合,相互协调。

1.0.5 海绵城市的规划、设计、建设,应在不断总结最新科研成果和生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新设备。

1.0.6 海绵城市的规划、设计、建设,除满足本导则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天津市现行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12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 海绵城市sponge city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2.1.2 低影响开发(LID) low impact development指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通过生态化措施,尽可能保持城市开发建设前后水文特征不变,有效缓解不透水面积增加造成的径流总量、径流峰值与径流污染的增加等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2.1.3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volume capture ratio of annual rainfall根据多年日降雨量统计分析计算,通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渗透、滞留、调蓄、净化、回用等方式,场地内累计全年得到控制(不外排)的雨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百分比。

2.1.4 年径流污染控制率通过自然方式和人工强化的渗透、滞留、调蓄、净化、回用等技术措施,场地内全年预期得到控制的雨水中污染物的百分比即径流污染物总削减率。

以悬浮物(SS)的削减量计算。

2.1.5 流量径流系数discharge runoff coefficient形成高峰流量的历时内产生的径流量与降雨量之比。

2.1.6 雨量径流系数volumetric runoff coefficient设定时间内降雨产生的径流总量与总雨量之比。

2.1.7 雨水渗透rainwater infiltration利用人工或自然设施,使雨水下渗到土壤表层以下,以补充地下水。

2.1.8 雨水调蓄rainwater detention在降雨期间调节和储存部分雨水,以削减径流峰值和径流污染的措施。

2.1.9 雨水滞蓄rainwater retention2在降雨期间滞留和蓄存部分雨水以增加雨水的入渗、蒸发并收集回用。

2.1.10 雨水储存rainwater storage在降雨期间储存未经处理的雨水。

2.1.11 雨水调节rainwater detention也称调控排放,在降雨期间暂时储存(调节)一定量的雨水,削减向下游排放的雨水峰值径流量、延长排放时间,但不减少排放总量。

2.1.12 超标雨水excess stormwater runoff超出雨水或者合流水管渠设施承载能力的雨水径流。

2.1.13 初期雨水径流initial rainwater runoff,first flush降雨初期产生的含污染物浓度较高的雨水径流,又称初期雨水。

2.1.14 断接disconnection通过切断屋面雨水或场地雨水直接进入市政雨水管道(渠)、合流管道(渠)的径流路径,将径流合理连接到绿地等透水区域或者低影响开发设施,通过渗透、调蓄及净化等方式控制径流雨水的方法。

2.1.15 下垫面underlying surface降雨受水面的总称,包括屋面、地面、水面等。

2.1.16 硬化地面hardened ground通过人工行为使自然地面硬化形成的铺装地面。

2.1.17 可渗透地面permeable pavement-4 cm/s 以及绿地、非铺装地面等。

硬化地面中渗透系数大于等于102.1.18 不透水地面impervious surface硬化地面中由石材、密级配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预制混凝凝土砖等-6 cm/s)的材料铺砌的地面。

渗透系数很小(一般小于102.1.19 透水铺装pervious pavement可渗透、滞留和渗排雨水并满足一定要求的地面铺装结构。

2.1.20 透水路面结构pervious pavement structure分为半透水路面结构和全透水路面结构。

雨水只能够渗透至面层或基层(或垫层)的道路结构体系为半透水路面结构;雨水能够直接通过道路的面层和基层(或垫层)向下渗透至路基中的道路结构体系为全透水路面结构。

32.1.21 植草沟grass swale可以转输雨水,在地表浅沟中种植地被植物,利用沟内的植物和土壤入渗、截留、净化雨水径流的设施,可用于衔接其它各单项设施、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

主要型式有转输型植草沟、渗透型的干式植草沟和经常有水的湿式植草沟。

2.1.22 下凹式绿地depressed green低于周边地面标高,可积蓄、下渗自身和周边径流雨水的绿地。

2.1.23 生物滞留设施bio-retention facility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滞蓄、净化雨水径流的设施,分为简易型和复杂型,一般由植物层、蓄水层、覆盖层、土壤层、过滤层(或排水层)构成。

2.1.24 生态型河道ecological river具有健康的生态系统组织结构、良好的动植物生长条件和多样化生境,对长期或突发的扰动能保持着弹性、稳定性以及一定的自我恢复能力,同时满足防洪排涝要求的河道。

2.2 符号A s ——有效渗透面积;b——暴雨强度公式参数;F ——汇水面积;F0 ——渗透设施的直接受水面积;F i ——i地块汇水面积;F y ——渗透设施受纳的集水面积;H ——调蓄深度;h y ——设计降雨量;J —— 水力坡降;K ——土壤渗透系数;n——暴雨强度公式参数;n a——调蓄池建成运行后的截留倍数;n b——系统原截留倍数;4n k ——填料的孔隙率;P——设计重现期;Q dr——截留井以前的旱流污水量;Q i——调蓄池进水流量;Q o——调蓄池出水管设计流量;Q s ——调蓄池上游设计流量;Q x ——下游排水管道或设施的受纳能力;q ——设计暴雨强度;q c ——渗透设施产流历时对应的暴雨强度;t ——降雨历时;t′ —排空时间;t c ——渗透设施产流历时;t i——调蓄池进水时间;t m——调蓄池蓄水历时;t s ——渗透时间;V ——场地需要控制的径流总量;V1——渗透设施的储存容积;V2——调蓄池贮水量;V3——下凹式绿地的滞蓄容积;V4——生物滞留设施的滞蓄容积;V c ——调蓄池有效容积;V e——各类技术措施控制的径流雨水总量;V p——建设场地外排雨水总量;W j——渗透设施进水量;W s ——渗透设施渗透量;W p——产流历时内的蓄积水量;α ——综合安全系数;αt ——脱过系数;β ——安全系数;5η ―排放效率Ψi ——i类下垫面的径流系数;Ψp ——建设场地外排雨水径流系数;Ψz ——综合径流系数;Ψzc ——雨量径流系数;Ψzm ——流量径流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