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结课作业寺庙园林植物景观和植物配置赏析42页PPT

合集下载

寺院园林植物的配置

寺院园林植物的配置

寺庙园林植物的配置寺庙园林主要是指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的园林化环境,也可泛指那些属于为宗教信仰和意识崇拜服务的建筑群所附设的园林。

寺庙园林环境的氛围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植物的营造。

作为中国古典园林四大类型之一的寺庙园林,其植物配置自然遵循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原理与方法。

除此共性之外还有其独特的个性,具体表现在儒道佛对自然的态度、寺庙与植物的关系、寺庙园林植物配置方法与寺庙园林植物选择特点等。

1 儒道佛对自然的态度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在中国思想史上虽然出现过诸多学术流派,而覆盖最广、传播最久、影响最深的是儒道佛三家。

研究这三家对自然的态度,就是把握住中国人对自然态度的关键。

儒学的创始人孔子提出:“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这种从人的伦理道德的观点去看自然,把自然看作是人的某种精神品质的表现和象征。

不论山水、松柏或其他自然现象,只要它同人的某种精神、品质、情操有同形同构之处,都可能为“君子”所“乐”。

这种“乐”显然不是某种功利上的满足,而是精神上的感应、共鸣,是对自然与人之间有某种内在的同形同构的对应关系的发现。

以儒家的眼光看自然,则“山之拱揖也以礼,山之行徐也以和,山之环聚也以谨,山之虚灵也以智”。

植物变成人的品德、感情和吉祥的化身:“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以松柏比喻坚贞的品德。

由这种“比德”思想指引而产生的梅兰竹菊“四君子”和松竹梅“岁寒三友”,以及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爱菊,周敦颐“出污泥而不染”之爱莲,林和靖“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之爱梅等,无不为植物赋予了人格的象征。

道教的创始人老子看到了在自然中一切事物的产生变化都是无意识、无目的的、无为的,但其结果却又都是合乎某种目的的、有序的。

自然并没有下意识地要去追求什么,但它却在无形中达到了一切,从而加以哲学的概括:“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将“自然”提升到老子所极力推崇的“道”的师法对象的高度。

中国古代园林建筑PPT精品课件

中国古代园林建筑PPT精品课件

虽由人作 宛自天19 开
THANKS FOR WATCHING
谢谢大家观看
为了方便教学与学习使用,本文档内容可以在下载后随意修改,调整。欢迎下载!
汇报人:XXX
时间:20XX.XX.XX
2021/3/1
20
8
囗 ↓
围 墙
2021/3/1
→ 假山

水池

花草
树木 9
二、 中国古代园林的组成要素
一、筑山 二、理池 三、植物 四、建筑 五、匾额、楹联与刻石
2021/3/1
10
一、筑山
为表现自然,筑山是造园的最 主要的因素之一。中国古典园 林以表现自然美为主旨,山和 水是造园中两个最主要的因素, 而山又是园林中造景的主要手 段,因此常被誉为“园林的骨 架”。
2021/3/1
16
六、匾额、楹联与刻石
匾额:悬置于门振之上的题字牌 楹联:门两侧柱上的竖牌
刻石:山石上的题诗刻字。园林中的匾额、 楹联及刻石的内容,多数是直接引用前人已 有的现成诗句,或略作变通。
作用:不论是匾额楹联还是刻石,不仅能够 陶冶情操,抒发胸臆,也能够起到点景的作
用,为园中景点增加诗意,拓宽意境。
2021/3/1
17
• 圆明园
2021/3/1
18
三、古代园林的特色
• (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 1、园林的总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然界 的客观规律;
• 2、园林组成要素的形象组合要合乎自然
规律。

• (二)分隔空间融于自然 人
• (三)园林建筑顺应自然
合 一
• (四)树木花卉表现自然
2021/3/1
立体的画作 凝固的音乐

中国建筑史第四章 宫殿.陵墓.坛庙.ppt.Convertor

中国建筑史第四章 宫殿.陵墓.坛庙.ppt.Convertor

第四章宫殿、坛庙、陵墓第一节宫殿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茅茨土阶”的原始阶段——采用茅草盖顶,夯土筑基。

例:河南偃师二里头夏代宫殿遗址、湖北黄陂盘龙城商代中期宫殿遗址、河南安阳殷墟商代晚期宗庙、宫室遗址,证明了夏商两代宫室都处于“茅茨土阶”时期。

二里头和殷墟中区都沿轴线作庭院布置,是中国三千余年院落式宫室布局的先驱。

2.盛行高台宫室的阶段。

春秋时晋故都新田、战国时齐故都临淄、赵故都邯郸、燕下都、秦咸阳等,都留有高四五米或十多米不等的高台宫室遗址。

高台系夯土筑成,台上木架建筑是一种体型复杂的组合体,不是庭院式建筑,再配以灰色的筒瓦屋面,使宫殿建筑进入了一个辉煌的新时期。

3.宏伟的前殿和宫苑相结合的阶段。

西汉武帝时,宫殿与宫殿之间布置有池沼、树木等,富有园林气息。

4.纵向布置“三朝”的阶段。

天子宫室设有处理政务的前朝和生活居住的后寝两大部分。

前朝以正殿为中心组成若干院落。

纵观汉、唐、明三代宫室,其发展趋势:1.规模渐小。

2.宫中前朝部分加强纵向的建筑和空间层次,门、殿增多。

(紫禁城中轴线)3.后寝居住部分由宫苑相结合的自由布置,演变为规则、对称、严肃的庭院组合。

宫殿型庭院的主要特点:严谨的平面布局庞大的空间体量完整的庭院空间森严的等级规范一、唐长安大明宫大明宫平面呈南宽北窄的不规则梯形,宫城周长7628米,宫城占地面积约为明清北京紫禁城的4.5倍,全宫分为外朝、内廷两大部分,是传统的“前朝后寝”布局。

外朝三殿:依次坐落着外朝含元殿,中朝宣政殿和内朝紫宸殿。

含元殿两翼,伸出翔鸾、栖凤两阁,南面正门为丹凤门,从丹凤门到紫宸殿之间纵向轴线长约1.2公里。

含元殿是大明宫中轴线上的第一殿,是举行元旦、冬至、大朝会、阅兵、受俘、上尊号等重要仪式的场所。

殿身面阔13间,深29.2米,面积为1966.04平方米,与明清北京紫禁城太和殿的面积相近。

内廷部分是以太液池为中心,池中有蓬莱山,布置殿阁楼台三四十处,形成宫与苑相结合的起居游宴区。

寺庙园林植物景观

寺庙园林植物景观

园林植物与其他景观元素的相互搭配,是形成园林整体风格的重要组分。

植物有强烈的空间结构特征和建造功能,使植物与寺庙园林其他造园要素一样,成为景观空间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将植物的景观构成要素与寺庙人文环境中的空间构成要素相结合,按人们对植物环境的视觉审美需求,形成在特定寺庙园林空间内植物景观的多种空间类型及组合方式。

南京作为江南地区最主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中国寺庙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南京地区的寺庙发展、演变概括成四个阶段:六朝时期(形成和发展时期);隋唐宋元时期(衰落时期);明清时期(繁荣期);近现代(复兴期);新中国成立以来,南京地区寺庙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1]。

南京寺庙园林从六朝至今,随着造园艺术的日趋成熟,植物景观也逐步形成了蕴涵悠久寺庙文化的特有空间配置模式和空间构成理念。

1南京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的空间类型寺庙园林包括三种情况:毗邻于寺庙而单独建置的园林;与寺庙同为一体的园林,寺、观内部各殿堂庭院的绿化或园林化;自然风景区寺庙及其外围园林化环境,即郊野地带的寺、观外围的园林环境[2]。

事实上这三种情况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许多寺庙园林是二者或三者的综合。

目前南京地区,范围包括南京城区和周边郊县,仍在开展佛事的寺庙有三十余处,结合南京地区寺庙园林的具体情况,将南京地区寺庙园林分为“寺庙丛林”与“寺庙园林”两大基本类型。

“寺庙丛林”指自然风景区寺庙及其外围园林化环境,包括天然植被林、入寺前引导林、风水林、生产林等,而“寺庙园林”指毗邻于寺庙以及与寺庙同为一体的园林,包括寺园、寺庭、寺径、寺庙入口及外墙周围等园林空间。

2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空间构成寺庙园林艺术大体可分为两个层面。

一方面,是“形”的设计和创作,包括建筑、山水、植物等造园因素的空间尺度关系、构造或配置艺术,用以“艺术”内容的表达,即“物质空间”构成;另一方面,在与通过艺术布局形成的一系列的景象的组织和安排,由此按秩序地将意念传达给观赏者,从而由“形”转化为“神”的意会,即“精神空间”构成。

当代寺观园林分析ppt课件

当代寺观园林分析ppt课件

重 元 寺
上下 一一 页34 页
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
对历史和佛教文化的传承 采用传统伽蓝格局和特色 沿用原有殿阁配置和别院名称
现代传统结合 采用新型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
重 元 寺
上下 一一 页35 页
重元寺的不足


没有摆脱传统建筑的形式,

没有山势地形来聚气水体较少。
景观的空间层次也不够丰富
灵 山 胜 境
上下 一一 页39 页
灵山胜境的不足

部分景观过于追求“大”“奇”“新”,

出现广场空旷,大面积硬质铺装在强烈的

阳光下反光刺眼

建筑新奇而造成传统佛教意境的缺失
上下 一一 页40 页
4.3 现代佛教寺庙园林景观设计的理论总结
现代与传统寺庙园林对比
•传统佛寺神秘感较强,给人以玄深幽远的意味; 现代佛寺开放性较强,给人以阳光、利乐、积 极向上的思想引导 •现代佛寺是在我国传统佛寺造园手法基础之上, 增加了新的血液,有了创新的设计理念 •现代佛寺采取现代的景观规划设计理念和建筑 技术手段
景第 观四 设章 计现 发代 展佛 状教 况寺
庙 园 林
25
4.1 现代佛教寺庙园林的景观的发展
现代佛教寺庙景观设计的特点
•添加了新的建筑材料,如玻璃、钢筋混凝土的 运用 •佛寺园林中的建筑造型简洁,对于直线条的运 用大多取代传统景观中繁琐的纹饰 •更多增加了景区中符合佛教精神的公共设施 •突出现代景观设计元素,如景墙、雕塑的增加 •更人性化的考虑,如为照顾老年人而做的无障碍 设计 •数字化的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引入 •更多运用现代建造技术中声、光、电
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
•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财富迅速膨胀,庞大冗 杂的文化群涌入中国市场

寺庙园林的选址布局及植物配置

寺庙园林的选址布局及植物配置

寺庙园林的选址布局及植物配置寺庙园林植物的象征意义中国古典园林通常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庙园林,其中寺庙园林是指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1-2]。

寺庙园林禀承了佛教(超尘脱俗、恬静无为)、道家(清净无欲、修养内丹)的主旨,庄严肃穆的宗教场所通过园林化而更加赏心悦目,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景观环境,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寺庙园林的选址中国寺庙园林的选址十分注重环境,多选择环境幽静、山林茂密、环境优美的自然山川(便于僧侣清修),且要水源丰富(满足僧侣生活需要),向阳背风,幽隐,交通方便(便于游人、香客通行)。

我国许多寺观依山而建,依据自然条件进行园林绿化,景观风貌优异。

因此,在许多名山名川中保存了大量的寺观,文献上有“天下名山僧(道)占多”[3]的说法。

寺庙园林在选址上还受到中国传统风水学的影响,寺庙多隐于丛林中的幽深之处,三面群山环绕,一面视线敞开,既有神秘的宗教气氛,也有风景园林学和风水学中的围护与屏蔽的特征。

寺庙整体坐北朝南,背靠青山,面临清水,符合中国风水学的负阴抱阳[4]的说法,“山以水为脉,水以山为面”,“山得水而活,水得水而媚”。

背山面水的空间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生态和局部小气候,基本吻合风水学中所说的最佳选址。

佛教寺庙园林来说,这种前朱雀、后玄武的布局观念作为寺庙选址地理环境的基本原则,体现了宗教精神与人工山水的完满结合。

同时,寺庙园林的选址还受到中国古典园林中昆仑、蓬莱神话仙境及壶天和风水佳穴模式的影响。

在特殊时代的环境影响下,人们心目中的昆仑山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神仙居所,一种虚幻的境界,非常人所及,昆仑山已抽象为一个无比高峻且与外界隔绝的理想景观模式。

中国神话中的另一仙境是海上仙岛,既大海中有三座神山——蓬莱、方丈、瀛洲,实质上是海上昆仑,显示了人们对空间隔离结构和虚无飘渺的虚幻胜境的向往。

随着人们对梦寐以求的仙居环境的向往,神话仙境模式进一步发展,最终转化为壶天和风水佳穴模式的理想化的隐密环境。

中国建筑史园林建筑PPT课件

中国建筑史园林建筑PPT课件
•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园林发展的转折点。
第4页/共66页
第三节 唐宋园林
• 达到了成熟阶段,官僚及文人墨客自建园林或参与造园工作,将诗与画 融入到了园林的布局和造景中。
第5页/共66页
香港志莲净苑&南莲园池
第6页/共66页
第7页/共66页
第8页/共66页
第9页/共66页

南 宋 的 园 林
第24页/共66页
1、片石山房(双槐园)
第25页/共66页
2、 寄 啸 山 庄 ( 何 园)
扬州何园(寄啸山庄)入口
第26页/共66页
第27页/共66页
扬州何园俯视
第28页/共66页
3、个园
第29页/共66页
扬州个园抱山楼
第30页/共66页
扬州个园宜雨轩·个园的主厅,是一座四面厅的变体
第42页/共66页
前湖景区
第43页/共66页
后湖景区
第44页/共66页
第45页/共66页
第46页/共66页
• 昆明湖中建有长堤,堤上建有六桥。以仿照西湖 苏堤六桥。长堤将昆明湖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 湖面建有一岛,岛上建有龙王庙。小岛和昆明湖 东岸之间由一座17道券洞、长150米、宽6.6米 的美丽拱桥相连,此即著名的“十七孔桥”。
第13页/共66页
绍兴青藤书屋外院
海棠花形铺地 (苏州拙政园海棠第1春4页坞/庭共6院6页)
第15页/共66页
南京瞻园曲桥、石矶
影片观摩
《苏园六纪》 120min
第16页/共66页
1、网师园
第17页/共66页
苏州网师园池西亭廊及池南水第1阁8页/共66页
பைடு நூலகம்
计成

中国建筑史课件-园林课

中国建筑史课件-园林课
太湖石 昆山石 宜興石 龍潭石 青龍山石 靈璧石 湖口石 英石 黃石 錦川石 宣石…
分類第三
大山:大型,中型園林 小山:小型園林--“廳山 樓山 閣
山 書房山 內室山 池山 峭壁山” 《園 冶.掇山》
峰石:獨塊/拼掇 獨置 散置 群置
堆疊第四
.假山體量與林總體佈局的關係 .山體的組合與輪廓層次
堆疊第四 .假山體量與園林總體佈局的關係
園林建築的空間處理:
.空間的滲透 .景深的層次 .借景與對景
特殊的建築類型: .亭榭 .畫舫/不系舟 .鴛鴦廳
“鴛鴦廳” 留園 林泉耆碩之館
網師園 濯纓水閣
花間隱榭,水際安亭


.山體的組合與輪廓層次
堆疊第四 ---山體的組合與層次:
峰 巒 谷 澗 絕璧 洞 懸岩 壑 谿 台 水口 駁岸 蹬道 橋 瀑布 花壇
堆疊第四--疊石技巧
堆疊第四--掇山技巧
路徑與洞口: 尋覓
光線的作用 尺度的變化 柳暗花明又一村
堆疊第四
--掇山技巧:三遠 與 四不可
高遠:前低後高,山頭作之字型 深遠:兩山並峙,犬牙交錯 平遠:平崗小埠,錯落蜿蜒
---明.計成《園冶 [十]掇山》
欲知堆築假山的奧妙,還在把握山石型態的規律.
江岸曲折,岩堐逶迤,山巒延綿,老樹槎枒,蒼松傲然…
岡巒 坡法:坡面宜削如平,坡側皴宜勾搭縝密
蒼松蟠郁之麓
水際安亭
借濠濮之上,入想觀魚
山頂層疊下必數重腳 蹊徑蟠曲而綿延
石根宜綴幽篁
石壁露根
垂石影泉 築亭高敞以助勝爾
石之立勢正走勢則斜
野築惟因
蜂腰版橋宜於山河近岫 石壁露根坡陀平迤
«雪山圖 »明.沈周 紙本長卷,縱31厘米,橫1011厘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