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园林植物景观

合集下载

西湖园林植物景观艺术

西湖园林植物景观艺术

西湖园林植物景观艺术西湖是目前我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中唯一一处湖泊类文化遗产。

西湖申遗的规划人、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所长陈同滨说过“西湖就是‘天人合一的杰作’”。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西湖园林植物景观艺术,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西湖园林植物景观艺术西湖植物景观,是西湖作为世界遗产的核心价值。

本书在阐述西湖1000多年来悠久历史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60多年来西湖植物景观营建中的基本理念、原则和配置的艺术手法,对植物景观的空间组织、季相变化以及群落结构等一一作了分析。

这是风景园林界多年来少见的对风景园林实例进行植物景观全方位的透视解析。

本书由著名风景园林学家施奠东先生任主编,前后耗时八年,近10万的文字和700多张精美的照片做到图文并茂,相得益彰,展示了西湖植物景观的无穷魅力,为风景园林界的教学、科研及设计、施工、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西湖园林植物景观艺术》施奠东主编的《西湖园林植物景观艺术(精)》系统总结了西湖植物景观的历史渊源,以及六十多年来植物景观营建中的基本理念、空间结构、四季花景、、植物多样性与景观多样性和主要公园、景点景观营造的经验。

全书图文并茂,具有可读性、可赏性和实用性,为风景园林设计、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者提供了很有价值的资料。

杭州西湖植物景观设计特点1、师法自然,雕琢无痕。

师法自然一直是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和营造的关键理念。

杭州风景园林工作者遵循各种园林植物自身生长发育的规律和对周边生态环境条件的要求,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在杭州天造地设的湖光山色大风景中,巧妙借用西湖及周边的真山真水,合理汲取乡土和地域风情,使西湖周边公园的植物景观很少有人工雕琢痕迹,达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

在师法自然理念的影响下,杭州西湖的植物景观采用生态自由式的布局,以植物景观为主导,以园林统帅建筑,置身西湖的湖光山色,能够使人真切感受到步移景异的变化、绵延起伏的空间、幽闭深藏的景态和曲径通幽的道路,这些由植物主导的景观虽为人工雕琢,却看上去自然可爱,浑然天成,可以说,西湖的植物景观真正达到了师法自然的境界,“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工之事”。

中国古典园林--苏州狮子林_OK

中国古典园林--苏州狮子林_OK

2021/8/17
3
狮子林 • 总体布局
园内东南多山,西北多水,
四周高墙深宅,曲廊环抱。长廊
的墙壁中嵌有宋代四大名家苏轼、
米芾、黄庭坚、蔡襄的书法碑及
南宋文天祥《梅花诗》的碑刻作
品。。以中部水池为中心,叠山
造屋,移花栽木,架桥设亭,使
得全园布局紧凑,富有“咫足山
林”意境。狮子林既有苏州古典
园林亭、台、楼、阁、厅、堂、
狮子林 • 近代建筑与古典园林结合 的产物
狮子林自元代以来,几经荒废,几经兴 旺。历次的重修都打上了深深的历史烙印, 反映了当时的历史、文化、经济特征。颇 具争议的是最后一代园主贝润生对狮子林 的重建。清咸丰年间,狮子林年久失修, 叠石亭台坍塌;由贝润生购下重修。植花 木、浚水池,增建燕誉堂、小方厅、九狮 峰、牛吃蟹等景点。园周环以长廊,上置 “听雨楼藏帖”、“乾隆御碑”、“文天 祥诗碑”等碑刻71块。建湖心亭、九曲桥、 石舫、荷花厅、见山楼、人工瀑布等景点, 峰石依旧。又购园东住宅,建族校、家祠, 在修建过程中采用了部分现代的建筑材料, 如水泥、钢筋、彩色玻璃等,修建了部分 西洋风格的建筑,留下了造园上的败笔和 有争议之处。但也很好地保护了原存的建 筑和假山,搜集了大量文物,使一代名园 得现光辉。
二、坡仙琴馆——石听琴室
室分东西两部,东为“坡仙琴 馆”,悬吴云手书额并加跋,旧藏 宋代苏东坡“玉涧流泉琴”,并图
东坡小像,故名。西即“石听琴
室”,昔顾文彬得翁方纲手书“石
听20琴21/室8/17”旧额,加跋悬于宅内。庭
10
中角湖石如伛偻老人作俯首听琴状。
三、拜石轩——岁寒草庐 宋米芾爱石成癖,见怪石即
一片松林,绿溪种樱桃、紫薇、石 榴、梅杏之树,花开四时不绝,落 英缤纷,松荫满径,为园中最幽处, 曲园先生摘司空表圣句颜之曰: “碧涧之曲,古松之阴”。

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与施工(4篇)

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与施工(4篇)

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与施工(4篇)目录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与施工(4篇) (1)1论园林植物配置景观的设计 (3)【关键词】植物造景植物配置园林景观设计原则及技巧 (3)一、植物造景的景观基础与环境建设的相互关系 (3)1.植物造景的景观基础 (3)2.植物造景与环境建设关系 (3)二、必须重视和提倡以园林植物造景为主的指导思想 (4)三、园林植物造景的设计原则和艺术技巧 (4)1.设计基本原则 (4)2.植物造景的艺术技巧 (5)四、植物造景的园林设计首先要了解植物 (6)3.了解植物与生活环境、生态环境的关系。

(7)五、植物造景要强调乡土树种的运用和应用 (7)六、结束语 (7)2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的设计策略 (7)1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景观设计应当遵循的原则 (8)2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景观设计的关键问题 (8)3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景观的设计策略 (9)3.1选择 (9)3.2配置 (10)3.3空间分配 (10)4结束语 (11)3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与施工 (12)一、前言 (12)二、设计与施工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重要意义 (12)三、提高风景园林施工管理水平的措施 (13)四、植物景观的设计与施工 (14)4景观设计中园林植物配置原则分析 (16)关键词:景观设计;园林;植物;配置原则 (16)1 景观设计中园林植物配置原则 (16)1.1 季节性原则 (16)1.2 植物层次性原则 (16)1.3 植物多样性原则 (17)2 景观设计中园林植物配置方式 (17)2.1 规则式的配置方法 (17)2.2 孤植配置方法 (17)2.3 群植配置方法 (18)2.4 花群配置方式 (18)3 结语 (18)1论园林植物配置景观的设计【摘要】随着我国风景园林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文化艺术素质的不断提高,特别是新兴的城市,需要创造出环境优美,生态环保的植物景观,这是园林设计师、观规划师共同追求和方向。

银杏在我国历代园林中的应用

银杏在我国历代园林中的应用

私家园林中的银杏
拙政园
拙政园是江南园林的代表,园内布局典雅,充满了诗情画意。园中的古松、古柏 、古松柏类乔木以古松柏为主,古松柏中又以古松最多,古松中又以古松柏林最 多。
留园
留园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园内建筑精美,布局巧妙。园中的古松、古柏、古松 柏类乔木以古松柏为主,古松柏中又以古松最多,古松中又以古松柏林最多。
有净化空气的作用。
调节气候
银杏能够通过蒸腾作用调节周围环 境的气候,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微 环境。
保持水土
银杏的根系发达,能够有效地固定 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06
总结与展望
对银杏在我国历代园林中应用的总结
历史悠久
银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 历史,早在古代就被广
泛应用于园林中。
文化象征
银杏常被视为文化象征 ,代表坚韧、长寿和吉
03
银杏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
公园绿地中的银杏
公园绿地的银杏种植
公园绿地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银杏作为公园绿地的特色植物 ,为人们提供了优美的景观和舒适的休闲环境。
银杏在公园绿地中的功能
银杏在公园绿地中具有遮荫、观赏、防尘等多种功能,同时还能为 人们提供避暑、避寒的场所。
公园绿地中银杏的管理
公园绿地中的银杏需要定期修剪、施肥、浇水等管理措施,以保证 其正常生长和景观效果。
街道绿化中的银杏
1 2
街道绿化的银杏种植
街道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银杏作为 街道绿化的特色植物,能够为城市增添一份宁静 和优美。
银杏在街道绿化中的功能
银杏在街道绿化中具有遮荫、防尘、隔音等多种 功能,同时还能为城市增添一份文化气息。
3
街道绿化中银杏的管理
街道绿化中的银杏需要定期修剪、施肥、浇水等 管理措施,以保证其正常生长和景观效果。

中国常用园林景观植物名录

中国常用园林景观植物名录

华北南部至长江 树冠圆锥形。树干通 流... 直,基部... 树冠狭圆锥形,树姿优 华南、西南 美 树冠圆锥形,叶态秀 长江流域 丽,秋叶... 长江流域及其以 树冠狭圆锥形,秋叶鲜 南... 褐色 长江流域及其以 胸径达3m以上,树冠在 南... 幼年期... 长江流域 树冠狭圆锥形
醉香含 笑... 深山含笑 - 含笑花 含笑 、... 白兰花 黄兰 木莲 山玉兰 中文名 - 黄玉兰 、... - 优昙花 别名
东南沿海至华中 叶背浅褐色或浅灰色 、... 长江以南地区 长江以南地区 长江以南地区 长江以南地区 华南 树形美丽 树冠浑厚,叶大荫浓
五桠果 - - - - 金边黄 槐... - 酸豆 中国无 忧... - 别名
枝叶茂密,树姿优美 树冠园整,红果可食 枝叶茂密,树形美观 树皮淡红褐色,枝叶茂 华南 密,树... 华南、西南南部 花小而多,黄色,浓 、... 香,花期... 华南 树冠伞形,叶色翠绿 树干挺直,树冠茂密, 华南、云南南部 球形或... 华南、福建、台 树冠球形,枝叶茂密 湾... 花白色,果黄色,果大 华南 皮厚 花白,有香气,果橙红 长江以南各省 或橙黄... 长江以南各省 花白色,果橙黄色 花白色,芳香,夏至秋 华南、西南 季开花... 花白色,6月,芳香果 浙江 倒卵形... 树冠浓密,花白色,花 云南、广西 期夏季... 树冠园伞形,园锥花序 华南 黄白色... 树冠圆球形,树皮青灰 长江以南地区 色光滑... 华南、台湾 华南 华南 华南及滇南 花黄色,4-6月,微香 树冠广阔,花淡黄白 色,春末...
我国东南部至西 花白色,顶生,花期夏 风景树、行道树,木 南... 季。芳... 本花卉 树冠园锥塔形,花白 华中至华南 庭荫树 色,芳香... 树冠圆伞形,花白色, 庭荫树、风景树、行 华南 繁密,... 道树 中国南部 花白色,2~3月,芳香 庭荫树 花淡紫色,浓香,4~5 含笑自然长成圆形, 长江以南地区 月由紧... 枝密叶茂... 花白色,具浓香,5~9 华南 庭荫树、行道树 月 原产喜马拉雅山 花橙黄色,浓香,花期 黄兰在南方地区多种 及... 夏季。... 植于园林... 树荫浓密,花色洁白, 中国东南至西南 园景树 5月开... 花奶油白色,微香,4西南 庭荫树 6月 分布地区 形态特征 景观用途

浅析绵阳圣水寺植物配置及其景观疗法作用

浅析绵阳圣水寺植物配置及其景观疗法作用

浅析绵阳圣水寺植物配置及其景观疗法作用邓思航(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绵阳621010)摘要:绵阳圣水寺具有优越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

对圣水寺中常用植物种类进行统计,以主要的几种植物为例,结合植物本身及其文化内涵进行配置应用分析,探讨寺庙植物配置在景观疗法中存在的作用,将景观疗法与文化治疗相结合,以挖掘寺庙园林在康复景观中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寺庙;植物配置;景观疗法有禅曰:“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法身翠竹乃是一体,般若黄花同是一类。

花草林木自有玄机,芸芸众生皆具禅心。

寺庙园林景观与佛教的思想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佛教文化中的境界可以通过花草树木让人们融合在自然景观园林之中,达到园林设计的至高境界。

寺庙园林中的植物特点与配置方法都决定了它鲜明的个性[1]。

寺庙中的植物可以起到“三化”的作用,即:神化建筑、美化空间、净化空气。

圣水寺中植被丰富,以乔木类居多,其主要植物种类见表1。

以种植频率较高的几种乔木、灌木、草本花卉为例,分析其在寺中的配置应用。

寺庙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之一,在遵循“师法自然”的基础上,又融入了佛教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植物配置特色。

“安静而止息杂虑”乃佛教修行法之一,当人身临幽静安谧自然之境中,便能感受自然之息,参悟自然之意。

寺庙中的植物能创造出这种模拟自然的景观,在景观治疗上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

1绵阳圣水寺概况圣水寺是四川历史悠久的古刹之一,位于四川省绵阳市城西涪江右岸的塔子山风景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因其气势恢宏、栩栩如生的佛雕和优美的寺庙园林景观成为了本地的网红打卡地。

2圣水寺的植物配置表1绵阳圣水寺主要植物种类类型品种乔木类侧柏[]、黄葛树()、木樨[.]、菩提树()、贝叶棕)、荷花玉兰(.)、银杏(.)、樟树[、罗汉松[]、日本晚樱[]等灌木类月季花(.)、山茶(.)、苏铁(.)、杜鹃花()、小叶女贞()、栀子()、叶子花()等草本花卉类睡莲()、兰科(.)、花烛()、海芋[]、万寿菊(.)吊兰[.]、建兰[.]、天竺葵()、鸡冠花(.)等2.1乔木类侧柏[]属柏科侧柏属常绿乔木,树冠广卵形,小枝扁平,色彩凝重肃穆,寿命长,自带古韵。

杭州孤山古典园林植物景观浅析

杭州孤山古典园林植物景观浅析

輦輯
用,种类相比之前更为丰富,同时运用植物名及植物的特性来 命名建筑也逐步增加,如有赏荷花的清远堂;还有赏月与赏花 相结合的香月亭等。另外,当时园林的营造已经开始注意对前 朝园林的保护和利用,西太乙宫内保留了一棵陈朝时期的桧柏。
元明时期,对西湖也不加修整,西湖渐渐变为平田、野阪, 为官吏私家所占有[4]。据记载,孤山旧有广化寺、西阁、玛瑙宝胜 院、竹阁、柏堂、万寿寺、西太乙宫等,并废[5]。
清朝初期是孤山古典园林的鼎盛时期(图 2)。这一时期总 的特点是各大园林的建设都重新兴盛起来。从孤山行宫(图 3) 到庋藏《四库全书》的文澜阁,无不体现了皇家的气势和造园技 术。行宫有八景(图 4)为“四照亭、竹凉处、绿云径、瞰碧楼、贮月 泉、鹫香庭、领要阁和玉兰馆”,八景各有特色,且多数以植物景 观为特色。有以竹子为主题的竹凉处;有观春花的玉兰馆;有利 于夏季避暑的绿云径;有以植物香味为特色的鹫香庭等。吟香 别业为清代西湖二十四景之一,园内周缭石垣,凿有方池。池中 栽荷,景观丰富,为夏季赏荷的好地方。
杏文化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源自对医德皆备之中医高 手的赞美,如“杏林春暖”、“誉满杏林”“杏坛高手”等词语。后 来,杏的文化含义逐渐延伸扩大,所有使人身心健康的地方可 称为“杏林”或“杏坛”,如孔子讲学之“杏坛”。孤山西泠印社, 是文人们进行金石书画等艺术活动的场所。杏分布于西泠印社 外围空间,恰当好处地凸现出西泠印社为陶冶情操、修身养性 的好去处。杏多果象征西泠艺术家及艺术作品满天下,树干挺 拔直立象征文人们的正直品格。
2011(03)
輦輱
11
图 8 孤山后山种植设计
8
9
图 9 孤山山麓种植设计
图 11 孤山梅花
孤山园林是杭州西湖园林典型的代表,具有典型

凤阳龙兴寺建筑空间布局与植物景观营造分析

凤阳龙兴寺建筑空间布局与植物景观营造分析

凤阳龙兴寺建筑空间布局与植物景观营造分析连洪燕,王雪娟,吴燕,成彦丽,夏友勇(安徽科技学院建筑学院,安徽蚌埠233000)作者简介:连洪燕(1982-),女,山东泰安人,毕业于南京林业大学园林与观赏园,硕士,讲师。

专业方向:园林植物应用。

基金项目: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项目(SK2020A0094)基于空间句法的皖北寺观园林景观特色研究;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项目(SK2020A0096)基于SBE法的皖北城市公共绿地植物景观美学质量评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2010879075)蚌埠市寺观园林景观格局汇集整理与分析研究。

摘要:凤阳龙兴寺建寺历史悠久,为皖北地区著名的寺观园林。

通过实地调研与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查阅,分析了龙兴寺的建筑空间构成与序列、主要建筑形制及布局形态等,归纳总结了其空间布局特征,认为凤阳龙兴寺具有因借地势而建、平面为主次双轴线模式、各类空间井然有序、园林空间具有特色等特征。

寺的观营造方式进行了分析归归纳了主要特‘:植物种类丰富,种植形式多样化,注重视觉景观效果,兼顾佛教文,但同时寺内缺少古树名木,平有。

关键词:龙兴寺;建筑空间;布局;植物景观盪眯卯卑圏恶换弭戦中图分类号:TU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359(2021)03-0005-04D0I:10.16330/ki.1007-7359.2021.03.0021龙兴寺概况龙兴寺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城北,依山而建,北靠凤凰山日精峰,东邻安徽机电工程学校,南接东华路,西依安徽科技学院凤阳校区。

建寺历史悠久,其前身为凤阳皇觉寺[11,1383年(明洪武十六年)由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敕书重建,后屡经毁坏修缮,1981年被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重点开放寺院,国家AAA级风景区,皖北地区著名寺观园林。

作为明代著名皇家寺院,龙兴寺初建时规模宏大,占地多达85hm2,寺内建筑鳞次栉比、宏伟壮丽臥“上自为文记之佛殿、法堂、僧舍之属,凡三百八十一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植物与其他景观元素的相互搭配,是形成园林整体风格的重要组分。

植物有强烈的空间结构特征和建造功能,使植物与寺庙园林其他造园要素一样,成为景观空间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将植物的景观构成要素与寺庙人文环境中的空间构成要素相结合,按人们对植物环境的视觉审美需求,形成在特定寺庙园林空间内植物景观的多种空间类型及组合方式。

南京作为江南地区最主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中国寺庙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南京地区的寺庙发展、演变概括成四个阶段:六朝时期(形成和发展时期);隋唐宋元时期(衰落时期);明清时期(繁荣期);近现代(复兴期);新中国成立以来,南京地区寺庙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1]。

南京寺庙园林从六朝至今,随着造园艺术的日趋成熟,植物景观也逐步形成了蕴涵悠久寺庙文化的特有空间配置模式和空间构成理念。

1南京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的空间类型
寺庙园林包括三种情况:毗邻于寺庙而单独建置的园林;与寺庙同为一体的园林,寺、观内部各殿堂庭院的绿化或园林化;自然风景区寺庙及其外围园林化环境,即郊野地带的寺、观外围的园林环境[2]。

事实上这三种情况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许多寺庙园林是二者或三者的综合。

目前南京地区,范围包括南京城区和周边郊县,仍在开展佛事的寺庙有三十余处,结合南京地区寺庙园林的具体情况,将南京地区寺庙园林分为“寺庙丛林”与“寺庙园林”两大基本类型。

“寺庙丛林”指自然风景区寺庙及其外围园林化环境,包括天然植被林、入寺前引导林、风水林、生产林等,而“寺庙园林”指毗邻于寺庙以及与寺庙同为一体的园林,包括寺园、寺庭、寺径、寺庙入口及外墙周围等园林空间。

2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空间构成
寺庙园林艺术大体可分为两个层面。

一方面,是“形”的设计和创作,包括建筑、山水、植物等造园因素的空间尺度关系、构造或配置艺术,用以“艺术”内容的表达,即“物质空间”构成;另一方面,在与通过艺术布局形成的一系列的景象的组织和安排,由此按秩序地将意念传达给观赏者,从而由“形”转化为“神”的意会,即“精神空间”构成。

寺庙园林艺术是一种多向的时空概念,时间和空间都是决定因素,而植物正是时空概念的最好表达演绎要素。

2.1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空间控制
植物是寺庙园林最重要的造园要素之一。

在视觉意义上,景物所表现出来的形体分别以远、中、近三种不同的距离来衡量其效果的。

寺庙园林空间的远景、中景、近景的划分如前所述,也是由“千尺势”(230~350米)的远观距离和“百尺形”(23~35米)的近观距离来定性其欣赏空间尺度的。

以“千尺为势,百尺为形”的空间尺度原则来衡量寺庙园林空间的植物景观,就是要在“千尺”的远观距离中,以植物的群体或其与寺庙建筑、山石等组织景观,形成群体的植物景观轮廓的空间之“势”,而在“百尺”的近观视距中,突出植物自身的形、色、姿,及其与其他寺庙园林造园要素的配合,形成个体或局部的植物景观细节性的空间之“形”。

寺庙园林景观空间尺度对远、中、近的景观空间构成的调控,产生了平面上的曲折,立面上的起伏和质感,使景象产生层次和自然的节奏。

如《世说新语》所述:“会心处不必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见想,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

”所谓翳然,既隐隐约约之间,就是说园景不必一览无余,要若隐若现,引起对自然美景的联想,得到如置身在宽广的自然间的感受。

“千尺势,百尺形”决定了园林空间的总体布局,但是实现千尺与百尺、形与势之间的自然转换至为关键,尤其是在园林空间中,处理不当,很容易使建筑、山石等形体重叠堆砌,或变换过多,产生混乱无序之感。

在寺庙园林中,往往利用植物景观产生的空间效果来实现远、中、近空间尺度的转换。

2.2植物对寺庙园林各造园因素的景观空间构成
寺庙建筑、寺径、山石、水体、植物是寺庙园林的基本物质构成要素。

植物往往通过与建筑、山石、水体等要素的有机结合体现其生态及艺术等方面的功能。

植物艺术作用主要表现为植物景观空间形式及意境的营造等,直接影响寺庙园林的外貌,体现寺庙文化,是其他造园材料无法替代的。

园林植物景观是以植物为主营造的景观,在面积视野感觉上应以植物为主,但是并不排斥其他园林要素。

与植物天然的特性所不同的是,建筑、山石、水体、园路及小品的色彩、线条可以人为塑造,且十分丰富,选择余地很大,可与植物一起创造出协调的景观,是创造园林植物景观形式美的重要手段。

2.2.1植物与寺庙水体的景观空间构成
寺庙园林中设置的水体,以“放生池”为主兼有其他水体形式。

“放生”善举源远流长,《列子?说服篇》载:“邯郸民正旦献鸠于赵简子。

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

园林中的各类水体,无论是作为主景、配景或小景,都借助植物来丰富水体景观空间,使之更富自然情趣,构筑园林水体景观幽静含蓄的空间基调。

池即放生池,是寺庙园林中最重要的水体形式。

栖霞寺月牙池周边环绕古枫杨,树冠和虬枝伸向池面,倒影生动,颇具画意,植物不仅增加了景观层次,而且结合了钟楼和鼓楼两寺庙建筑创造了生动的水体景观空间(图4);兜率寺前庭的放生池中,种满荷花,其景观是以水生植物取胜的;有的寺庙放生池不种荷花,却在水面上漂着一层翠绿的浮萍或在水池的桥壁上爬满薜荔,更显出寺庙古朴、宁静的气氛。

有的放生池则不种植物,仅养鱼放龟,亦能产生一种有别于植物的动态景观。

河在寺庙的周围常常有河环绕,一方面丰富了寺庙的外环境的景观,另一方面也方便了僧人的生活。

河的两岸多配置以树形优美的高大乔木,如枫杨、垂柳、乌桕、水杉等等,这些植物不仅本身具有很高的观赏特性,而且植物形成的立面很好地组织了河面空间,使整体空间开合有度的、收放自如。

如天妃宫的护城河,沿岸的柳树、枫杨、构树,加以岸边枝叶婆娑的云南黄馨,形成一条绿色长廊(图5)。

湖寺庙园林中,水体常常也以湖的形式出现。

如栖霞寺的明镜湖、灵谷寺的万工湖(图6)、鹫峰寺白鹭湖、七佛寺前湖等,这些湖多依靠与堤岸的植物景观的结合构筑开阔疏朗的空间氛围。

湖边的植物景观常以植物季相色彩来衬托水体空间景观,灵谷寺万工湖,春季春色明媚,桃红柳绿,枫香、乌桕、榉树、栓皮栎新叶嫩绿一片;夏天接天莲叶,荷风吹皱;秋季绚丽多彩,枫香、乌桕、榉树等等色彩斑斓。

七佛寺前湖位于老山之上,所谓高山出平湖,周围是郁郁葱葱的天然次生林,登上更高的山峰观之,宛如深山密林的一面明镜。

溪涧在寺庙从林中,寺庙的周边常有流出与山峡的溪涧,一般都是水草茂盛、溪上有树荫,溪中有砥石的自然水景,在落差大的地方甚至以瀑布的形式出现。

如灵谷寺的志公殿前溪涧两岸是数株高大乔木,岸边岩石缝隙藤、灌丛生,形成一派自然的景观空间,保持了自然山林的基本情调;在寺庙丛林周边的溪涧在秋冬季节亦有可能是干涸的,如栖霞寺舍利塔后溪涧每到秋冬,便无水流经过,干涸的溪涧配以枯树反而为寺庙增添了几分沧桑、古朴之风。

其他水体在寺庙园林中,还有一些其他的水体形式,如缸、钵、古井等等。

如鸡鸣寺一口栽植了荷花的水缸,毗卢寺观音楼内庭栽植了睡莲的花钵,这些缸和钵别具一格的配置活跃了寺庙园林的空间环境。

在寺庙中水体还会以井的形式出现,如静觉寺古井周围墙体爬满了薜荔,毗卢寺六朝辟邪古井与古黄杨的配置,创造了“堂内听经古杨点头护真谛,楼前献瑞枯井涌泉说妙法”的意境。

2.2.2植物与寺庙其他要素的景观空间构成
古人云:“山,骨于石,褥于林,灵于水”,“花间置石,必整玲珑,忌零确叠砌”,“树石中置,须疏密相间,虚实相生,乃得画理。

”在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空间中,可以利用堆山等手段结合植物配置,营造出“咫尺山林”的效果,或者置石与植物相配,即能成为一幅美丽的图画。

寺庙园林中,山、石有别,其植物配置亦有不同。

山以山林空间经营为重,主要以植物配置衬托山林气氛,植物是山势的重要补充。

石重在表现叠石之美,于假山置石间,点缀屈曲斜倚之树木,披垂纤细虬之藤萝,起到凸显嶙峋、补足气势的作用,如栖霞寺植物与千佛崖石窟(图9),栖霞寺红枫与山石、鸡鸣寺植物与山石(图10)。

另外,阴湿的自然石阶及置石、盘根等处,为了模拟苍石有时宜置以苔藓地衣,足以见植物配置的艺术修养。

照壁、牌坊也寺庙园林常出现的一种造园要素。

自然景色只有在人为艺术的处理后才能升华出其奇妙的意境,而寺庙园林中的照壁、牌坊亭塔等设施正是这种人为艺术的具体表现。

灵谷寺门前的照壁,即划分了空间,又标明了主题,旁边一棵高大的银杏亭亭如盖,掩映下的照壁更显几分禅意;兜率寺照壁周围环绕的马尾松林(图11)。

有些寺庙山门前设置牌坊,它是一种象征性建筑,好比“尘世”通向“彼岸”的门坎。

如图栖霞禅寺牌坊在两排银杏的引导下,游人仿佛通向了佛国胜境。

盆栽和盆景也是寺庙园林中常见的观赏对象,不仅可室内陈列,还可供室外花木增补之用。

许多殿前楼后往往不建花台,而置大小盆景,以供观赏,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如喇嘛庙、栖霞寺(图12)的盆栽。

参考文献:
[1]杨新华等.金陵佛寺大观[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3
[2]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3]章采烈.中国园林艺术通论[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