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和解析)

合集下载

黑龙江2021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黑龙江2021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龙江2021年⾼考语⽂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现代⽂阅读(24分)(⼀)论述类⽂本阅读(本题共3⼩题,9分)阅读下⾯的⽂字,完成1-3题。

松⽵梅与中国⽂化风⾻①松、⽵、梅是中国⼈所喜爱的⾃然事物,也是中国⼈所推崇的⼀种⼈格精神的象征。

这种⼈格的象征物,既是中国⽂化精神的体现,也是中国⽂化的⼀种独特的表达⽅式。

②中国⾃古以来便有将⾃然⼈化的传统。

这个传统,既可能源于古⼈与⾃然和谐相处的经验,⼜与中国古代哲学和⽂学的影响有关。

中国古代哲学讲天⼈合⼀,物我同⼀,所以⾃然事物就容易被⼈格化。

中国古代⽂学重托物⾔志,以物喻⼈,所以⽤⾃然事物作⽂化和⼈格的象征,也就成了⼀种修辞⼿法。

这种⼈格化的⾃然事物,在植物界,松、⽵、梅被称为“岁寒三友”,已是⼈尽皆知的常识。

③传说苏轼被贬到黄州,有个地⽅官去拜访他,问他⼀个⼈在这⼉是否感到寂寞,苏轼指指门外说,我这⼉有“风泉两部乐,松⽵三益友”,何寂寞之有。

⼜传说爱梅成痴的林逋终⽣不娶,以梅为妻,以鹤为⼦,所谓“梅妻鹤⼦”,都是典型的例证。

④中国⼈喜爱松、⽵、梅,固然离不开观赏其外在形象,但更多地却是欣赏其内在品格。

这种品格虽然古⼈对之有不同的提炼和概括,但如松的枝⼲如铁、岁寒后凋,⽵的中空外直、宁折不弯,梅的凌霜傲雪、⽟洁冰清等等,却是⾃魏晋以降中国⼈所推崇、所提倡的⼀种风⾻。

这种源于先秦儒者“浩然之⽓”的风⾻,在中国古代曾⽤来评品⼈物、鉴赏书画,后来⼜⽤于论⽂,成了⼀个重要的⽂学理论范畴,对推动历代诗⽂⾰新,起了重要的作⽤。

⑤由松、⽵、梅这些⾃然事物所体现的风⾻,在中国⽂化传统中之所以显得如此重要,⾸先是出于中国⼈遵循天道的积极进取的⼈⽣态度,所谓“天⾏健,君⼦以⾃强不息”是也。

故古⼈主张养“浩然之⽓”,培植⼀种强旺的内在精神,以应对⼈⽣的各种艰难困苦,成就⼈⽣的各种事业,这是中国⽂化讲风⾻的精神源头。

⑥与古代不同,现代中国⼈所讲的风⾻,⼀⽅⾯固然有古代⽂化的精神传承,另⼀⽅⾯,也有现代⽂明的影响和现代精神的浸润。

模拟高考语文试卷2021(含答案)

模拟高考语文试卷2021(含答案)

模拟高考语文试卷2021(含答案)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选项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A. 李白B. 林黛玉C. 杜甫D. 王维2. 下列哪个朝代不属于中国历史的“上古”时期?A. 夏朝B. 商朝C. 唐朝D. 秦朝3. “四大名著”指的是哪四部作品?A. 《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B. 《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聊斋志异》C. 《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封神演义》D. 《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儒林外史》4. 下列哪个成语典故出自《史记》?A. 破釜沉舟B. 背水一战C. 草船借箭D. 指鹿为马5. 下列哪个诗人被誉为“诗仙”?A. 杜甫B. 白居易C. 李白D. 王之涣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2021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

2021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

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考试模拟试卷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每个时代都需要英雄典范的精神力量。

文学作品对当代英雄的书写彰显出文学对理想人性的不懈追求。

今日之中国让我们踌躇满志,伟大的时代需要英雄的书写,更需要塑造符合时代特征和历史潮流的英雄人物。

新时期以来虽然有不少主旋律题材作品试图延续英雄叙事,但英雄叙事失语的情况时有发生。

人们期待着新时代英雄的出现,不断重新解读新英雄主义的时代内涵。

英雄书写在我国有丰富的历史经验与丰厚的文学传统。

从历史经验看,中华民族有着英雄书写的悠久历史,崇尚英雄始终是中华民族精神建构的一局部。

从文学传统看,对于英雄主义的阐释和书写,几乎贯穿于20世纪不同历史时期的文本创作。

新时期以来,在改革大潮和时代主题的引领下,一批新英雄形象纷至沓来,如?乔厂长上任记?中的改革英雄乔光朴,?新星?中的改革先锋李向南等。

然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创作开始呈现出彰显个体化的倾向,琐碎、平庸的烦恼人生成为作家关注的焦点,作家沉迷在光怪陆离的个人“碎片化〞记忆中不能自拔,英雄叙事随之日渐式微。

英雄书写的渐行渐远,让文学的地位和价值遭受疑心。

塑造符合时代精神的英雄人物,赋予其全新的文化自信和文化价值,实现英雄在当代的“唤起〞和“鼓舞〞目标,不但意义重大,而且是时代的需要。

重新梳理当下英雄书写的意义和必要性,重构国人精神图腾的英雄形象,既是这个伟大时代的召唤,也是从文艺角度重构精神指引、充实国人的精神世界的重要途径。

那么,作家如何在新时代准确树立起代表“民族脊梁〞的新英雄的新形象?新时代的英雄书写,基调应该是昂扬的、向上的,也应该是深沉的、审美的。

文学作品中的英雄形象,理当有现实生活的根基,从人民群众中间走来,同时在做人做事上又给读者以心灵的震撼和精神的指引,彰显出灵魂的高贵和精神的力量。

同时,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英雄。

不管是保家卫国的战士、手术台上救死扶伤的医生,还是勤于钻研的科学家、默默清扫街道的清洁工,他们都在朝着伟大梦想努力奔跑,都是时代的追梦人。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绝密★启用前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1~3 BDC(每题3分)4.①论证方式:运用了驳立结合的论证方式,首先批驳了旧有的唯物论的不合理性,然后提出了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的观点。

②论证方法:运用了因果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马克思以前的唯物论不能了解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的观点。

运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引用了列宁的话论证了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的观点。

(每点2分,答满得4分)5.①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在实践中进行理论创新与发展。

②坚持用人民的实践检验真理,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③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创新为真理发展的动力。

(每点2分,答满得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6~7 AC(每题3分)8.从人物形象角度评点:①埋头苦干、不做空谈的实干家形象;②为民请命、扶危救急的侠义形象。

从人物形象塑造方法的角度评点:①正面描写(可从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细节等方面分析)。

②侧面描写:可以从学生表现、环境烘托等方面分析。

(每点1分,答满得4分)9.①从人物塑造上,使墨子不计名利,为民请命的形象特征更加鲜明。

②从主题表现上,深化了小说主旨,突出了真正的英雄默默无闻甚至被人误解的沧桑感,深刻揭示了真正的英雄是孤独的。

③从艺术效果上,在诙谐幽默中引人深思,余味悠长。

(每点2分,答满得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10~12 CDC(每题3分)13.(1)临颍县西边的葛岗村风俗最不好,沈近思替葛岗村建立了私塾,教授村里儿童学习,亲自教授、督促学子。

(“俗”“课”“躬”各1分,大意1分,答满得4分)(2)我之所以含垢忍辱,苟且偷生,情愿被囚禁在粪土一般的牢狱之中,是因为痛惜自己的心愿尚未完全实现,平平庸庸而死,而文采不能在后世的人们中显露。

2021年山东新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1年山东新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1山东新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后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电影《少年的你》热映,引发了观众关于原著小说抄袭与否的热烈讨论,“融梗”一词也随之进入大众视野。

所谓“融梗”,通常是指网络文学创作过程中汇集各方创意,在作品人物设定、故事套路等方面借用他人智力成果的行为。

有的创作者倾向于用“借鉴”来解释这种行为,有的批评者则指责其实质为抄袭。

“融梗”究竟是不是抄袭?是否应该受到法律惩戒?这些疑问集中凸显网络文学生产传播过程中有关原创与模仿的界定难题。

“原创”是著作权制度的核心概念,和这一概念相连的是现代意义上的作家形象:基于灵感和生命体验,从无到有地进行创作,通过消耗自己的智力劳动,创造独一无二的精神产品。

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关于“作家”和“原创”的认识,在面对互联网时代的类型文学写作时受到挑战。

网络文学生产从发展之初就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模仿和借用,这种现象不能简单理解为法律保护不够到位,在更深层面上是与网络类型文学生产机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比如,类型的决定作用。

类型套路是网络文学的典型特征,包括穿越、玄幻、修仙在内的几十种大类型,不计其数的小类型,是网络文学20年发展的重要收获。

类型绝大多数并非由单个作者独立创造,而是由初始设定出发,经由大量写作者前后相继,才得以陆续展开。

再如,读者前所未有的参与性。

网络作家的工作通常不再是“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思”,而是归属于一个复杂的交流网络。

作者和读者之间存在大量互动,读者反馈至关重要,读者对创作的参与性也大大增强,作者和读者共同汇聚创意,实现类型的创造、更新和进化。

在这样一种创作机制之下,“套路”和“梗”的反复使用常难以避免。

对于类型化的网络文学创作,“融梗”只是关于写作资源使用的经验式描述,本身并不具备道德或法律上的贬义,但这不意味着,抄袭是可以容忍的。

《少年的你》和其他网络文学影视改编作品所引发的抄袭与否的讨论,恰恰提醒我们,网络文学绝不是著作权的法外之地,必须找到一条既能保护写作者合法权益又能保持网络文学创作活力的道路。

2021年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4套(含解析)

2021年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4套(含解析)

模拟考(一)高考仿真模拟冲刺卷A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流浪地球》的票房奇迹,加上此前《三体》的热销,刘慈欣的作品影响巨大,但社会各界的评价却颇有两极分化之势。

刘慈欣的大多数作品都没有精巧的剧情或百转千回的人物感情,更多是直接甩出一个个宏大震撼的设定,靠设定本身为读者带来审美快感。

在他笔下,主人公与他人的情感联结不过是宇宙规律中很小的部分,和人类命运、宇宙洪荒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刘慈欣自称是“一个疯狂的技术主义者”,他坦承自己“喜欢文学因素较少、科幻因素较多的科幻作品,一直认为,透视现实和剖析人性不是科幻小说的任务,更不是它的优势”,甚至有过“把科幻从文学中剥离出来”的激进想法。

在写作的过程中,刘慈欣却逐渐意识到需要保持“科学性与文学性的平衡、思想性与可读性的平衡、作为文学的科幻与作为商品的科幻的平衡”,他后来的作品“正是这些平衡的结果”,这“或多或少地背叛了自己的科幻理念”。

刘慈欣对文笔也并不是没有自觉。

他评价阿西莫夫的文笔,“平直、单色调、刚硬、呆板……几乎所有这类文学上的负面词都可以用来形容他的文笔”,却又话锋一转,表示“这种笔调无论如何是不适合文学的,但却很适合科幻,也使他的小说风靡世界”。

刘慈欣对于他敬仰的阿西莫夫的描述,显然也适用于他自己的文风。

(摘编自冰村《刘慈欣:黄金年代的守望者》)材料二:为什么有人认为科幻小说欠缺文学性?科幻小说描绘幻想世界,我们当然能够发现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某些相似性,但是在细节设置和整体结构方面,幻想世界是超出我们现在的社会结构和人的行为心理的。

一般的小说在进行情节描绘的时候,存在一种天然的便利性,作者不用浪费笔墨在整个世界的构想上,细节的描绘和推陈出新就成了这些小说的长处。

作家也不必为新的人际关系、社会行为、世界结构负责,只需直接去描绘既有世界下细微的情感波澜和社会反应即可。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一参考答案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一参考答案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一)语文参考答案与评分说明1.A(B项,原句为“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史、经济史或文化史研究”;C项,总结历史经验和历史教训都是运河学的社会功能,文中强调要对研究不足的历史教训作补充研究;D项,原义是“没有被系统地总结归纳”。

)2.C(说法过于绝对,原文是说“对运河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3.B(“对运河区域地质构造的研究”属于“运河与区域自然环境”研究。

)4.①首先指明了运河学的研究内容(对象):运河与区域自然环境,运河区域社会(1分);②接着论述了运河学的研究方法及研究特点:运用历史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具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汇集与综合的特点(2分);③最后揭示了运河学的研究功能:文化和社会功能(1分)。

5.①总结、整合、优化博大精深的中国大运河文化,呈现中国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价值;②利用中国大运河文化,发展中国大运河文化产业,振兴中国大运河经济;③输出文化产品,宣传中国优秀文化;④增强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国梦”增添文化动力。

(任答3点,6分)6.D(“也包含了对丈夫的不满”理解错误,铁锁妈只是感到很惋惜。

)7.D(“主要采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理解错误,没有抒情的表达方式。

)8.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读者展现炭河早晨充满地域特色的自然风光,烘托出宁静祥和的氛围。

②引出下文,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以儿童的视角写铁锁看见水鸟后自然想起师傅讲解的课文中的鹳雀,介绍人物关系,并引出下文人们捞炭拉炭,充满了童真童趣。

③突出人物形象。

铁锁由水鸟的等待想到了一家人捞炭的经历,烘托出人们捞炭生活的艰辛,有力地突出百姓们为了生计辛勤劳作的形象。

(任答2点,4分)9.①小说中炭河景物描写语言清新,人物对话用语质朴。

②小说描写了炭河地区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风景,讴歌了炭河沿岸勤劳质朴、互帮互助的美好人性。

③小说通过清新质朴的语言,以自然美烘托温暖人性美,二者交相辉映,表现了作者对炭河及其淳朴民风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021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1(含答案解析)

2021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1(含答案解析)

2021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1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当今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通过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以活化的新形式发扬其深厚内涵,涵养中国精神,滋润现代人生。

不论是为当代中国人更好理解传承民族文化,还是为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都需要我们发挥宏大传统优势,开掘文化资源蕴藏的巨大价值,创造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体验。

数字技术为更好再现文化遗产提供支撑。

文化是一条流淌不息的河流,每个时代都有其特色文化形态,即便那些恒定不变的价值,其表现形式也不断嬗变。

近年,集中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物馆利用数字技术改进展陈方式,优化“用户体验”,强化互动性和参与感,满足观众感知和互动需求,加强对文化遗产的认知。

数字敦煌、数字故宫让我们以新鲜有趣的形式、真实可感的体验徜徉于历史文化场景中,感受传统文化艺术精髓及精神。

故宫通过与动漫、影视、文学及社交平台全方位融合,设计开发产品和数字内容,使传统文化魅力不断传播发酵,推出一批网红产品,数字技术让传统文化以全新方式获得时空延伸,融入生活日常,提升生活品位。

故宫以“跨界”之思和“网红”之势,举办相关文化活动,获得年轻人追捧,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对日常生活的有效融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获得更好传播,还要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

目前这类具有强势文化传播力的文化产品和品牌媒体还比较少,缺乏像动画电影《功夫熊猫》《花木兰》这样叫好又叫座的品牌产品。

有待更新思维模式,重视多元文化背景,找到贴切的表达方法,呈现出既具中国文化深远意味又贴近海外受众审美习惯和对中国元素期待的文化产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国门,在交流互鉴中绽放独特魅力,在多元文化合作与竞争中实现共存共荣,促进人类文明共同进步。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条件借助数字技术提升内容传播的效度、强度和广度。

作为一种战略性资产,传统文化资源如何“活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时代对文化工作者提出的重要课题,还需要我们在国际国内视野中,顺应时代新要求和新趋势,不断实现内涵挖掘与表达创新双向突破,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