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教案:营养器官的生长
初中生物初一生物上册《营养器官的生长》教案、教学设计

3.研究性作业:请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调查并分析植物营养器官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如提高作物产量、防治病虫害等,撰写调查报告。
4.思考题:引导学生思考植物营养器官生长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例如:植物生长过程中,如何合理施肥、浇水?如何解决植物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的重难点:
-植物营养器官生长的原理及其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
-植物激素对营养器官生长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重难点:
-学生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如何准确捕捉植物生长的变化,并进行分析。
-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植物生长现象。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植物营养器官是如何实现生长的?
-植物激素在营养器官生长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
-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植物生长过程中营养器官的变化。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形成共识。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
4.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科技的发展,了解生物技术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应用,提高社会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对新知识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生物学科已有一定的基础,掌握了植物的基本结构和生理功能,但可能对植物营养器官的生长过程和生长原理了解不深。此外,学生在观察、实验等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通过实践活动探究植物生长的奥秘,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6.2营养器官的生长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3.6.2节“营养器官的生长”。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植物的营养器官,包括根、茎、叶的生长过程及其功能。通过学习,学生应了解营养器官的生长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掌握各营养器官的主要功能,能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植物生长现象。
4. 植物生长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阐述营养器官的生长对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性,以及植物生长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5. 营养器官的生长实例:分析具体的植物生长实例,如根的生长、茎的输导作用、叶的光合作用等。
6. 营养器官的生长观察与实验:介绍观察和实验方法,如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分裂、伸长和分化,以及进行植物生长实验等。
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1)植物营养器官的生长过程:学生需要了解根、茎、叶的生长过程,包括细胞分裂、伸长和分化等。
(2)营养器官的功能:学生应掌握根、茎、叶的主要功能,如吸收水分和养分、运输养分、光合作用等。
(3)植物生长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学生需要认识植物生长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提高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 作业反馈:
(1) 在批改学生作业时,重点关注学生对营养器官的生长过程、功能及其应用的掌握情况。
(2) 对于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出,并提供相应的改进建议。
(3) 对于作业中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以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
(4) 针对学生在作业中提出的问题,可以进行集体讲解或个别辅导,以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
板书设计
1. 营养器官的生长过程:
- 细胞分裂
- 伸长
七年级生物上册《营养器官的生长》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的营养器官,包括根、茎、叶的生长过程。
2. 使学生掌握营养器官生长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
二、教学重点:1. 植物营养器官的生长过程。
2. 营养器官生长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三、教学难点:1. 营养器官生长的生物学原理。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营养器官的生长过程。
2. 利用实物、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营养器官的生长。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营养器官的生长。
2. 知识讲解:讲解营养器官的生长过程、基本原理和特点。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植物生长现象,如豆芽的生长、枝繁叶茂的树木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讨论植物营养器官的生长过程和原理。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以及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是否存在不足。
针对问题进行改进,以提高今后的教学效果。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营养器官生长过程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
3. 学生在一周内对所学知识的遗忘程度。
4. 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
八、教学拓展:1. 植物的营养器官与人类的生活关系。
2. 植物营养器官的生长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3. 植物营养器官的生长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九、教学资源:1. 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与营养器官生长相关的实物模型、标本等。
3. 教学课件、教案、练习题等教学资料。
十、教学建议:1. 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营养器官的生长知识。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提高教学针对性。
《营养器官的生长》第一课时教学案例

讲授新课
能
小 结
师 :用 实 物投 影展 示学 生填 的表 格 ,并 在上 面做 批注 。 教师 进行 明确 指 出 , 便 于培 师 :我 们 已经 了解 了根尖 的 结构和 各 部分 的功 能 ,那 么 根尖 的什 么结 养学 生分 析 问题 , 归纳 总 结 构 和根 生 长直接 有 关 ?根 生长 的部位 在 哪里 ?我 们前 面学 习 “ 细 胞 的 问题 的 能力 。 分 裂和 分 化 ”时 ,知道 生物 生 长依靠 两 个方 面 :其一 细胞 数 目增 多, 生看 图 回 答 :分 生 与 细 其 二 细胞 体积 增大 。把它 应 用于 根尖 的 结构 ,请 同学们 思考 根尖 哪一 胞 数 目增 多有 关 伸 长 区 与 通 过 向 学 生 展 示 多 媒 体 课 区域 与细 胞数 目增 多 有 关 ?细胞 体积 增 大与哪 个 部位有 关 ? 细 胞体 积 增大 有关 。 件 ,学 生很容 易理解根 的生 根 的 生长 主要 师 :回答得 很好 。请 同学们 看 F l a s h动 画:分 生 区细胞 分裂 ,伸 长 区 长主要 是分生 区细胞 的分裂 是分 生区 细胞 细 胞伸 长 。 . 和伸长 I 细胞伸 长的结果 。 的分 裂和 伸 长 学生边 看 边理解 通过 展示 实验 全过 程 , 尽 管 区细 胞的 伸长 师 :接着 研究 根生 长 的部位 在 哪里 ? 学 生们没 有 亲 自操 作 , 但 是 展 示 生物 兴趣 小组 探究 实验 全过 程录 像 :根 的生 长部位 ( 以红豆 幼苗 学 生们 看 到 实验 者 把 红 豆 也清 楚 了根 尖经 过 2 4 h之 为例) 幼 苗 根 的 各部 分 用 油 性 记 后发 生 的变化 , 清 楚 了根 的 号 笔 标 记 出来 ,并 测 量 各 生长 与根 尖 的哪部 位有 关 。 根 的 向地 向水 师 :对 于根 的结 构我 们有 了一定 了解 ,那么 根 的生长 有什 么特 性 吗 ? 部分长 度 , 2 4 h后再测 量 各 通过 F l a s h动 画 能直 观地 向肥 特性 展 示 F l a s h动 画 :根 的向地 向水 向肥 特 性 部分长 度 ,然后 作 比较 。 展示 所学 知识 , 便 于理 解和 师 :根 的这 3种特 性有 利于 植物 吸 收水 和无 机盐 。 生 回答 出部分答 案 记忆 。 师 展 示板 书设 计 学生梳 理 思路 有 条 理 的 板 书 帮助 学 生记 掌握 记忆 。 忆 加深 理解 。 选择 题 根 不 断长 长 的原 因 ( ) 设 计不 同层 次 的习题 , 能 调
6.2《营养器官的生长》 【一等奖教案】 北师版七年级上册

第2节营养器官的生长【教学目标】1.解释营养器官的概念,并说明根、茎、叶的一般功能;2.描述直根系与须根系的形态特征;3.解释环境中水、肥等因素影响根系分布的规律。
4.提高使用显微镜观察的能力。
5.树立参透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重点】植物的营养器官根系根尖,了解根尖的结构与功能及生长变化规律。
植物的营养器官根系根尖,了解根尖的结构与功能及生长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根尖的变化动态。
【教学过程】一、导入:1.复习种子的结构:种皮、胚乳、胚。
(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胚芽进一步发育为叶和茎,胚根发育为根,那它们是如何发生和生长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节营养器官的生长。
(板书:营养器官的生长)二、新课讲授1.植物的营养器官绿色植物的根、茎、叶是植物体吸收、运输和制造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称它们为营养器官。
(板书:营养器官:根、茎、叶)讲解:根从地里面吸收水分、养料等通过茎运输到植物体各个部位,而叶片里面含有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也是有茎运输到各个部位,供植物体利用。
它们都与营养物质有关--吸收、运输、制造,所以称它们为营养器官。
2.根的发生和生长那这些器官是怎样由小长大的呢?首先我们来看看根尖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实现了根的生长。
(板书:根的发生和生长)我们看到:根的发生和生长始于种子的萌发。
萌发种子的胚,总是胚根最先突破种皮,迅速地向下伸长,并逐渐形成根系。
(板书:根系)(画书)我们来看大豆的根系。
(ppt出示大豆的直根系)大豆种子的胚根突破种皮后,一直向下伸长,长成为一条明显发达的主根。
以后,在主根周围陆续生出许多侧根,每条侧根还会发出细小的侧根。
这样,由主根及其反复分枝的侧根形成了直根系。
(板书:直根系)(画书)直根系的植物有大豆、白菜、萝卜等。
(2)须根系有些植物的根并不是直根系,例如小麦。
小麦种子的胚根穿出种皮后,一直向下,不久主根的生长停滞下来,而在胚轴的基部又陆续地生出许多不定根。
七年级生物上册3.6.2营养器官的生长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1.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营养器官的生长,了解了植物的根、茎、叶是如何生长的,以及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并能够在生活中运用起来。
2.当堂检测:
(1)判断题: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根的生长速度最快。()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植物的基本结构,对细胞、组织、器官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他们也学习过植物的生长过程,对植物的生长需求、环境因素等有一定的认识。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七年级的学生对生动、有趣的生物现象充满好奇,他们具有较强的观察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在学习风格上,他们更倾向于通过实验、观察等方式直观地获取知识。
(2)小组讨论
“实验结束后,请大家回到座位上,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实验结果,分析不同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了植物的营养器官生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生活中,我们要关注这些因素,合理照顾植物,让它们健康生长。同时,这也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植物的生长奥秘。”
5.布置作业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提出以下改进措施和建议:
(1)提高课堂管理水平,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2)加强对生长机制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植物生长过程。
(3)引入更多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
(4)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内容逻辑关系
1.重点知识点:
(2)填空题:植物的根、茎、叶属于植物的______器官。
(3)简答题:请简述植物营养器官生长的过程。
北师大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营养器官的生长》教案及反思

北师大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营养器官的生长》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营养器官的生长》是北师大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中的一课,也是植物学部分的重要章节之一。
主要旨在让学生理解植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的基本结构、功能及其生长过程,掌握这些器官如何为植物体提供必要的营养和支撑。
教材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植物营养器官的基本特征、生长条件及影响因素,为后续学习植物生殖与发育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植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的基本结构,理解它们各自的功能;掌握营养器官生长的基本过程及影响因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合作探究的能力;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与植物营养器官生长相关的现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爱护植物、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植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的基本结构、功能及其生长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营养器官生长过程中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四、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生物现象充满好奇但缺乏系统认知。
他们对植物的直观感受较多,但对植物内部结构和生长机制的理解较为肤浅。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直观展示和实验探究,引导学生从现象入手,逐步深入理解植物营养器官的生长规律。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1. 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展示植物营养器官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建立直观印象。
2. 实验探究法:设计简单的实验(如种子萌发观察、植物生长条件对比实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3. 小组讨论法:围绕关键问题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观点、交流思想,培养合作精神。
4. 归纳总结法:在探究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营养器官生长的知识要点,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1.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植物从种子到成熟植物体的生长过程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兴趣。
七年级生物上册《营养器官的生长》教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营养器官的生长》教案
学习目的
1、植物的营养器官.根系.根尖了解根尖的结构与功能及生长变化规律。
2、描述直根系与须根系的形态特征。
3、理解叶芽的各部分与枝条的各部分之间的发育关系。
重点
根、茎、叶的结构与功能。
难点
理解根尖和芽的变化动态。
学习方法
讨论法,探究活动法。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根的发生和生长:
系
1、胚根向地下根系
生长系
2、根系的分布还受到环境中等因素的影响
自主学习
活动1、观察根尖的结构
讨论:
1.培养根尖需要满足哪些基本条件?
2.你会用什么方法观测根尖生长速度?你有什么办法测知根尖生长最快的`部位?
3.根毛是由哪部分细胞形成的?根毛的数量.形态和结构有什么特点?可能与根的哪种功能相适应?
4.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根尖的的哪部分?这部分细胞来自哪里?
活动2:解剖观察芽的结构
讨论:
1.根据你对芽的观察,尝试说明芽是枝条的雏形.
2.你所解剖和观察的芽是否与叶芽的形态结构完全相同?
活动3:叶和茎的发生和生长
胚芽发育而成:。
叶芽的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生物教案:营养器官的生长
初一在整个初中阶段很重要,有扎实的基础,会使学习更加轻松。
下面就为您推荐内容营养器官的生长。
希望您学习成绩突飞猛进。
营养器官的生长
目的知识方面1、解释植物体营养器官的概念,并说明根、茎、叶的一般功能;
2、描述直根系与须根系的形态特征,
3、解释环境中水、肥等因素影响根系分布的规律。
能力方面培养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思想教育树立学以致用的观念。
重点根、茎、叶的结构与功能
难点理解根尖和芽的变化动态
关键培养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
教法讨论法。
教具
教学过程师生
互动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
组织教学
课前综艺:种子内的营养成分
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
导入新课
第二节营养器官的生长
根的发生和生长:
直根系
胚根向地下根系
生长须根系
根系的分布还受到环境中水、肥等因素的影响
观察根尖的结构:由顶端向上依次为:
佷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展示挂图
区别比较
学生自学
展示挂图
结合实验活动学习这部分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往往都见过,
所以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适当指导即可。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
根尖各部分结构的特点和功能
叶和茎的发生和生长:
胚芽发育而成
叶芽的结构
芽轴、生长点、叶原基、芽原基
茎的生长、长长、长粗
叶的生长:一般有限,有的较长。
小结:展示挂图
联系生活实际学习
与根对比学习
可适当拓展些有关知识。
提高与发展教学反思
更多内容,请关注查字典生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