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素材人物篇:钱钟书
钱钟书谦逊的例子

钱钟书谦逊的例子
钱钟书是一位非常谦逊的学者,他的谦逊例子有很多。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
1、在一次与编剧孙雄飞和导演黄蜀芹的谈话中,孙雄飞向钱钟书及其夫人杨绛讨要他们的菱并请签名题字。
钱钟书微笑着将《围城》一书摊开,将毛笔微蘸墨汁,然后称孙雄飞为“兄”,并在扉页上写下“雄飞兄存览”五个字,作为他们一段文字之交的纪念。
2、对于年轻人,钱钟书一向以友相待,不摆长者和老师的架子。
王水照曾师承钱钟书,不敢说自己的本领“如孙悟空所谓自家会的”。
一次见面对钱钟书说:“我是您的学生,有‘文’可证。
当年我的进修计划和您的审批意见俱在,白纸黑字。
”钱钟书听了大笑:“给你写的题签,特地盖上我的印章,已经表示咱们的交情了。
”但事后写信,钱钟书仍以平辈待之,称王水照为“贤弟”“贤友”“吾兄”。
这些例子都表明了钱钟书的谦逊和友善,他不仅学问渊博,而且品格高尚,值得人们敬仰和学习。
2020中考作文素材人物篇:钱钟书_描写人物的作文

2020中考作文素材人物篇:钱钟书◆对钱,他姓“钱”但看得很淡一、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邀请钱老讲学,开价16万美金,交通、住宿、餐饮免费提供,可携夫人同往,钱钟书却拒绝了。
英国一家老牌出版社,得知钱老有一本写满了批语的英文大辞典,派人远渡重洋,叩开钱府的大门,许以重金,请求卖给他们,钱老却说:“不卖!”二、钱钟书担任中国社科院院长期间,有一次,给他开车的司机撞伤行人,找到钱老想借医疗费,钱老问明情况,说:“需要多少?”司机答:“3000元。
”钱老说:“这样吧,我给你3000元,不算你借,不用还了。
”三、1991年,国内18家省级电视台联合拍摄《当代中华文化名人录》,钱老被列入第一批的36人中,他也婉言谢绝了。
当得知被拍摄者会有一笔酬金时,钱老莞尔一笑:“我都姓了一辈子钱,难道还迷信钱吗?”乃至后来《围城》被拍成电视连续剧后,电视台付给原著者万余元稿酬,钱钟书也执意不收。
◆对名,钱钟书看得更是淡泊一、钱钟书也许是当代中国少有的几个真正意义上的“隐士”。
知其名者多,慕其名而想拜见、求教、采访、索字等等的人更多,但钱钟书终日闭门读书写作,谢绝应酬,见过他的人可谓少之又少。
他博人精深的学问博得了海内外学术界的景仰,有人统计,《管锥编》、《谈艺录》共涉及几千种书。
二、法同著名作家西蒙·莱斯曾说:“如果把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的话,钱钟书是当之无愧的。
”还有一位外国记者说:“来到中国,我只有两个愿望:一是看看万里长城,二是见见钱钟书。
”一次,一位英国女士来到中国,因为太钟情于《围城》,所以给钱钟书打电话想拜见他,钱钟书在电话里说:“假使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不错,又何必要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三、他也从不做寿。
钱钟书八旬初度,家中的电话一度闹翻了天:学界同仁、亲朋好友、机关团体,纷纷要给他祝寿。
他所在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还准备为他开一个纪念会或学术讨论会,但钱钟书一律婉拒。
对这类活动,他早已有言在先:“不必花些不明不白的钱,找些不三不四的人,说些不痛不痒的话。
不追求名利的作文素材

不追求名利的作文素材1:钱钟书终生淡泊名利当代大学者钱钟书,终生淡泊名利,甘于寂寞。
他谢绝所有新闻媒体的采访,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的记者,曾千方百计想冲破钱钟书的防线,最后还是不无遗憾地对全国观众宣告:钱钟书先生坚决不接受采访,我们只能尊重他的意见。
80年代,美国著名的普林斯顿大学,特邀钱钟书去讲学,每周只需钱钟书讲40分钟课,一共只讲12次,酬金16万美元。
食宿全包,可带夫人同往。
待遇如此丰厚,可是钱钟书却拒绝了。
他的著名小说《围城》发表以后,不仅在国内引起轰动,而且在国外反响也很大。
新闻和文学界有很多人想见见他,一睹他的风采,都遭他的婉拒。
有一位布什国女士打电话,说她读了《围城》探测切想见他。
钱钟书再三婉拒,她仍然执意要见。
钱钟书幽默地对她说:“如果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要一定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1991年报11月钱钟书法家80华诞的前夕,家中电话不断,亲朋好友、学者名人、机关团体纷纷要给他祝寿,中国社会科学院要为他开祝寿会、学术讨论会,钱钟书一概坚辞。
2:居里夫妇视名利如浮云居里夫妇都是世界上知名的科学家,居里夫人是世界上唯一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但他们生活俭朴,不求名利。
各种勋章、奖章是荣誉的象征,或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宝物,可居里夫妇视之如废物。
1902年,居里先生收到了法兰西共和国大学理学院的通知,说是将向部里提出申请,颁发给他荣誉勋章,以表彰他在科学上的贡献。
务请他不要拒绝接受。
居里和夫人商量以后,写了一封覆信:“请代向部长先生,表示我的谢意。
并请转告,我对勋章没有丝毫兴趣,我只亟需一个实验室。
”居里夫人的一位朋友应邀到她家做客,进屋后看见居里夫人的小女儿正在玩弄英国皇家协会刚刚授予居里夫人的一枚金质奖章,惊讶地说:“这枚体现极高荣誉的金质奖章,能得到它是极不容易的,怎么能够让孩子玩呢?”居里夫人却说:“就是要让孩子从小知道荣誉这东西,只是玩具而已,只能玩玩,绝不可以太看重它,如果永远守着它,就不会有出息。
作文素材:钱钟书

[作文素材:钱钟书]作文素材:钱钟书一、钱钟书简介钱钟书(1910-1998)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著名学者,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作文素材:钱钟书。
1933年清华大学毕业。
1935年到牛津大学英文系攻读,后来又到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于1938年回国。
曾先后在多所大学任教。
著有长篇小说《围城》、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等,学术著作方面主要有《谈艺录》、《管锥编》、《宋诗选注》等。
二、人物趣事1、钱钟书出生于诗书世家,自幼受到传统经史方面的教育,中学时擅长中文、英文,却在数学等理科上成绩极差。
报考清华大学时,数学仅得15分,但因国文、英文成绩突出,其中英文更是获得满分,于1929年被清华大学外文系破格录取。
在这一时期,他刻苦学习,广泛接触世界各国的文化学术成果,立志横扫清华图书馆。
当学生时,就被人们视为老师的顾问,他读书之多,中英文功底之雄厚,远远超出了他的同龄人。
2、有一次中文系的一位同学从图书馆回寝室大喊大嚷:不得了!不得了!大家惊问怎么回事,原来这位同学是研究唐诗的,他为了考证一个典故,在图书馆中遍寻未获,正巧碰到了钱钟书先生,便上前请教。
钱先生笑着对他说,你到那一个架子的那一层,那一本书中便可查出这个典故。
这位同学按图索骥,果然找到了这个冷僻的典故,因此他大为惊讶。
3、传说有学生将拼凑的论文交给他,他未置评价,只是将文章内容出处一一列举出来。
4、学习成绩很好,但在生活方面,钱钟书确实有点痴气。
比如,他总分不清东西南北,一出门就分不清方向;穿衣服不是前后颠倒,便是内外不分。
最出洋相的是上体育课,作为领队,他的英语口令喊得相当宏亮、准确,但他自己却左右不分,不知道该怎么办。
口令喊对了,自己却糊里糊涂不会站,常常闹得全班哄堂大笑,自己却莫名其妙。
聪明过人却又时常糊涂,这就是叫人难以捉摸的钱钟书。
5、钱先生的读书笔记,从1936年留学牛津时起始一直做到上个世纪90年代,时间很长。
作文素材:“横扫清华、饱蠹牛津”的钱钟书

作文素材:“横扫清华、饱蠹牛津”的钱钟书1910年11月21日,一代奇才钱钟书先生诞生于江苏无锡一个书香世家。
他的父亲钱基博是一位学富五车、桃李满天下的著名国学大师。
他一岁时“抓周”,第一下就抓到了一本书不放,他的伯父因此给他起名为“钟书”,钟情于书,这个名字好像验证了钱钟书一生都嗜书如命的脾性,也仿佛就是他“平生淡泊,独钟情于书”的“书痴”生活的写照。
在父亲的直接指导下,钱钟书博读群书,精于写作,古文根底非常雄厚。
钱钟书考入清华有一段佳话流传:1929年钱钟书考清华大学外文系时,数学考试极差,考了15分,本应被退回,但因国文、英文两科得了特优(英文还是满分)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是校长亲阅试卷后定夺收下他。
可以说,当年清华大学心胸的宽阔为一代才子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清华藏书之富,在当时各大学来说是数一数二的,清华图书馆书库、书架上的书,经常满满当当的几十万册,中外古今图书无不应有尽有。
对钱钟书来说,进入清华真是如鱼得水。
一入清华,他就以“横扫清华图书馆”的气魄投身书海,开始创造一项又一项“纪录”:读书数量第一;发表文章第一:考试成绩第一;口出狂言第一……钱钟书28岁时被破格聘为外文系教授,这在清华园也是绝无仅有的。
1935年,钱钟书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考取教育部第三届庚子赔款公费留学资格,同年与杨绛完婚,然后共赴英伦留学。
在英国,钱钟书就读的学校是牛津大学艾克赛特学院,牛津的藏书在世界上首屈一指。
为了博览国内不易看到的书籍,钱钟书除了听课以外,日夜埋首于图书馆,孜孜不倦阅读了大量的图书,认真地做了笔记。
两年后,他以精彩的论文《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获得牛津大学副博士学位。
英、法三年的学习,为钱钟书从国学到西学融会贯通,具备现代意识和世界性的眼光,以至后来成为东方睿智学人,名满西方乃至整个世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请从上面这则素材中提炼出一个观点。
2、请运用上面的素材,写一个完整的语段。
要求:①要根据语段中心的需要,适当选用材料,不要大量摘抄故事。
关于写钱钟书的作文

关于写钱钟书的作文他书写了一部经典《围城》,告诫我们:“婚姻是围城,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内的人想逃出来”,却一生一世一双,60年婚姻,跟杨绛先生始终恩爱。
他一表人才,学识渊博,但却傲慢毒舌,狂狷自信。
他便是民国第一才子——钱钟书。
钱钟书是一个学者,亦是一个狂人。
有人称他是民国第一毒舌,和鲁迅一样总是喜欢用语言批判他人,但鲁迅的毒舌是针对敌人,而他的毒舌是针对所有人。
他于1929年进入清华大学,曾放言要“横扫清华图书馆”,1933年他从清华外文系毕业,校方破格留下他他却一口拒绝,称“整个清华没有一个教授有资格充当钱某人的导师”。
在之后的著书立学中,钱钟书更是一逞狂态,白眼视人。
钱钟书之狂不仅见于言语,亦彰于行为,比如不赴江青的国宴,而原因是“我很忙”,比如辞谢美国多所大学的高薪聘请,因为“他们听不懂我钱钟书的学问”,他深居简出,不愿拜访别人,更不愿拜访名人。
孔子日:“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他的狂,狂在才气,狂在学识,狂得汪洋恣肆,狂得令人折服。
其实,钱钟书先生的狂,不是狂妄,而是狂放,是一个具有狂放豪迈性格和率真正直品质的`人。
正如钱钟书先生本人所言:“人谓我狂,不知我实狷。
”狷者,耿直也,不肯同流合污。
这是一种自洁的精神。
即使他以辛辣讽刺的语言对待所有人,但对待杨绛,他却用尽了内心深处的柔情。
品读绝大多数民国才子才女的爱情故事,读到的是痴缠恩怨,和相忘于江湖的悲戚收场。
唯有读钱钟书和杨绛的爱情,读到的是踏实的人间烟火,和相濡以沫的专情初心。
钱钟书在小说《围城》中,辛辣地将婚姻比作围城,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进来。
他写道:“爱情多半是不成功的,要么苦于终成眷属的厌倦,要么苦于未能终成眷属的悲哀。
”刻薄地道尽了男女间的那点心思,他读透人心,深谙人性惯于不知足和不珍惜。
但现实生活中却和杨绛相伴一生,两人共同分担寒潮、风雷、霹雳,共享雾霭、流岚、虹霓,最终筑成了属于她们两人的幸福围墙。
书作文之有关钱钟书的作文

有关钱钟书的作文【篇一:作文素材——钱钟书】民国第一才子——钱钟书先生他潜心读书研究,不好拜客访友,也讨厌、憎恨别人拜访,客来常以病谢,积函多不作复。
因此,在人们心目中,他的形象便越加扑朔迷离,如云中之龙,见首不见尾,时露一鳞半爪,令人想象、神往。
钱锺书非故作高深,故弄玄虚,大学者惜时如金,不借口舌而扬名,不浪掷光阴于交游,此其一;甘于寂寞,不求闻达,此其二。
胡思乱想是别人的事,于钱锺书却无关。
无论别人如何褒贬,钱锺书却等闲视之,1989年《钱锺书研究》编委会成立,他对这事却极力反对,曾向发起人之一、学者舒展抗议:“昆仑山快把我压死了。
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
”又说:“读书人如叫驴推磨,若累了,抬起头来嘶叫两三声,然后又老老实实低下头去,亦复踏陈迹也。
”《围城》是钱先生唯一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现代文学经典。
有论者认为是现代中国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围城》内涵充盈,兼以理胜于情,是小说中的宋诗。
所谓“围城”,如书中人物所说,是脱胎于两句欧洲成语。
英国人说:“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
”法国人的说法是:结婚犹如“被围困的城堡fortressassiegee,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本书的主人公方鸿渐本来不知道有“围城”之说,然而,当他听人说到“围城”,并且经过后来的坎坷,便对“人生万事,都有这个想法。
”“围城”是对一种人生情境的形象概括,也是对一种心理意态的巧妙把捉。
“围城”所描绘的,乃是人类理想主义和幻想破灭的永恒循环。
古往今来,多少人都是从自以为天佑神助开始,而从意识到造化弄人结束。
《围城》中时起时伏,处处申说的,都是理想的不断升腾和一再破灭。
经常是事将成矣而毁即随之,浪抛心力而已。
许多人终身处于“围城”境遇而不察,因此,“围城”完全可以作为人类身处困境、屡遭挫折的象征。
写钱钟书先生的作文

写钱钟书先生的作文提到钱钟书先生,那可真是一位让人忍不住竖起大拇指的文学巨匠。
钱钟书先生的才华,那真叫一个绝!他的,就像一面神奇的镜子,照出了世间种种的荒唐与无奈。
还记得第一次读的时候,我就被那犀利又幽默的文字给深深吸引住了。
方鸿渐的遭遇,让我时而捧腹大笑,时而又忍不住为他叹气。
钱钟书先生就有这样的本事,能把人性的弱点、生活的琐碎,用一种看似轻松,实则深刻的方式展现出来。
但今天我不想只跟您唠唠他的作品,我更想跟您讲讲我了解到的钱钟书先生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儿,这些事儿啊,让我对他的敬佩之情那是又深了几分。
钱钟书先生和杨绛先生的爱情故事,那在文坛可是一段佳话。
他们俩相互扶持,相濡以沫,这感情深厚得让人羡慕。
据说,有一次杨绛先生生病了,钱钟书先生那叫一个着急,平日里不怎么下厨的他,竟然亲自为杨绛先生做饭。
那手忙脚乱的样子,想象一下都觉得有趣。
一会儿打翻了盐罐子,一会儿又差点把锅给烧穿了,可他那份心意,那是比什么都珍贵。
还有啊,钱钟书先生特别爱读书。
家里到处都堆满了书,桌子上、椅子上、床上,甚至连厕所里都放着书。
有时候杨绛先生都忍不住抱怨:“这家里都快没地方下脚啦!”可钱钟书先生呢,总是笑笑,手里的书还是放不下。
他读书的时候,那叫一个专注,外界的一切好像都与他无关。
有一回,家里来了客人,杨绛先生叫了他好几声,他都没反应,最后还是杨绛先生走到他身边,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他才如梦初醒,一脸茫然地问:“怎么啦?”钱钟书先生在生活中也是个有趣的人。
他和朋友们在一起的时候,总是妙语连珠,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
据说有一次聚会,大家聊起了一个严肃的文学话题,气氛正有些沉闷,钱钟书先生突然来了一句俏皮话,瞬间把气氛给点燃了,大家笑得前仰后合,之前的沉闷一扫而空。
而且,钱钟书先生对于学术的态度那是极其严谨。
他写的时候,那可是查阅了无数的古籍资料,每一个观点都要反复考证,容不得半点马虎。
有一次,为了核实一个小细节,他跑了好几家图书馆,找了好多天的资料,这种较真的劲儿,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作文素材人物篇:钱钟书
导读:◆对钱,他姓“钱”但看得很淡
一、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邀请钱老讲学,开价16万美金,交通、住宿、餐饮免费提供,可携夫人同往,钱钟书却拒绝了。
英国一家老牌出版社,得知钱老有一本写满了批语的英文大辞典,派人远渡重洋,叩开钱府的大门,许以重金,请求卖给他们,钱老却说:“不卖!”
二、钱钟书担任中国社科院院长期间,有一次,给他开车的司机撞伤行人,找到钱老想借医疗费,钱老问明情况,说:“需要多少?”司机答:“3000元。
”钱老说:“这样吧,我给你3000元,不算你借,不用还了。
”
三、1991年,国内18家省级电视台联合拍摄《当代中华文化名人录》,钱老被列入第一批的36人中,他也婉言谢绝了。
当得知被拍摄者会有一笔酬金时,钱老莞尔一笑:“我都姓了一辈子钱,难道还迷信钱吗?”乃至后来《围城》被拍成电视连续剧后,电视台付给原著者万余元稿酬,钱钟书也执意不收。
◆对名,钱钟书看得更是淡泊
一、钱钟书也许是当代中国少有的几个真正意义上的“隐士”。
知其名者多,慕其名而想拜见、求教、采访、索字等等的人更多,但钱钟书终日闭门读书写作,谢绝应酬,见过他的人可谓少之又少。
他博人精深的学问博得了海内外学术界的景仰,有人统计,《管锥编》、
《谈艺录》共涉及几千种书。
二、法同著名作家西蒙·莱斯曾说:“如果把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的话,钱钟书是当之无愧的。
”还有一位外国记者说:“来到中国,我只有两个愿望:一是看看万里长城,二是见见钱钟书。
”一次,一位英国女士来到中国,因为太钟情于《围城》,所以给钱钟书打电话想拜见他,钱钟书在电话里说:“假使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不错,又何必要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
三、他也从不做寿。
钱钟书八旬初度,家中的电话一度闹翻了天:学界同仁、亲朋好友、机关团体,纷纷要给他祝寿。
他所在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还准备为他开一个纪念会或学术讨论会,但钱钟书一律婉拒。
对这类活动,他早已有言在先:“不必花些不明不白的钱,找些不三不四的人,说些不痛不痒的`话。
”
◆对书,钱钟书却看得很重
杨绛曾称钱老为“书痴”。
钱宅满室书香,他的客厅与书房合二而一,主要空间都被书柜书桌占据着,两张老式的单人沙发挤在一隅,权且待客。
简朴的房间里最醒目的是大小书柜里占满的书籍:中文与外文、古典与现代杂陈,显示着主人中西文化的贯通。
《围城》的英、俄、德、日文译本也在其中。
他一生都在孜孜读书,乐此不疲。
新的、旧的、中文的、外文的,但凡到手都要翻翻看看,好在供他阅读的书,如富人“命中的禄食”那样丰足,会从各方面源源供应,外文书刊也从未断炊,只要手中有点外汇,他们就张罗着买书,国外出版社的稿
酬,他一般不取现金,而是开出书单子,请对方实物支付。
无论世事如何变化,钱钟书始终安如泰山,锲而不舍地守着他的摊子,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非淡泊无以明志”。
淡泊是一种修养、一种气度、一种智慧、一种境界,钱钟书保持了一颗淡泊的心,摆脱名利的羁绊,真正做到了返朴归真、潜心回归自然。
以上素材可适用主题:淡泊、坚持、钻研、不忘初心、做自己、追求、热爱、静、精神贵族等等。
【2017中考作文素材人物篇:钱钟书】
1.中考写作素材之人物篇
2.2017年中考作文素材人物篇
3.2017中考写作素材人物篇:孔子
4.2017中考作文素材人物篇:邓亚萍
5.2015中考作文万能素材人物篇
6.中考作文经典素材-人物篇
7.2017高考作文素材人物篇:曾国藩
8.2017高考作文素材人物篇:李安
上文是关于中考作文素材人物篇:钱钟书,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