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中存货发出计价方法
企业会计准则—存货的定义

课程目录
一、存货的定义及分类 二、存货的确认条件 三、存货的初始计量 四、存货的发出计价 五、存货的期末计量 附: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
一、存货的定义及分类
(一)存货的定义
❖存货是指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
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或者为了出售仍然 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或者将在生产过 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或物料等, 包括各类材料、商品、在产品、半成品、产 成品以及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委托代销商 品等。
(二)存货的分类
❖ 1、按存货的经济内容分类,可分为原材料、 在产品、自制半成品、产成品、商品、周转 材料等八类。
❖ 2、按存货的存放地点分类,可分为在库存货 、在途存货、在制存货、在售存货等四类。
❖ 3、按存货的取得方式分类,可分为外购 存货、自制存货、委托加工存货、投资 者投入的存货、接受捐赠取得的存货、 通过债务重组取得的存货、非货币性资 产交换取得的存货、盘盈的存货等。
❖ 采用该方法,有时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单位成本计价,计算繁琐。
❖ 采用该方法,在物价上涨期间,会高估 当期利润和存货价值;反之,会低估当 期利润和存货价值
【例题】假设库存为零,1日购入A产品100 个单价2元;3日购入A产品50个单价3元 ;
❖ 5日销售发出A产品50个,则发出单 价为2元,成本为100元。
(二)通过进一步加工而取得 的 存货
如:成品 、在产品 、半成品 、委托加工物 资等的成本=
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其他成本
◆委托加工存货
❖ 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的存货,以实际耗用的原材料 或者半成品以及加工费、运输费、装卸费和保险费 等费用以及按规定应计入成本的税金,作为实际成 本。
国际会计准则与报表知识点总结

国际会计准则与报表知识点总结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中,国际会计准则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了解和掌握国际会计准则与报表的相关知识,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投资决策以及国际经济交流都具有关键意义。
一、国际会计准则的概述国际会计准则是一套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接受和应用的财务报告准则,旨在提供高质量、透明且可比的财务信息。
它由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制定和发布,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
国际会计准则的目标是确保财务报表能够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这有助于投资者、债权人、管理层等利益相关者做出明智的决策。
二、国际会计准则的主要原则1、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是国际会计准则的核心原则之一。
它要求企业在经济业务发生时确认收入和费用,而不论现金是否收付。
这与收付实现制形成鲜明对比,收付实现制只在现金实际收付时确认收支。
2、持续经营假设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通常基于持续经营假设,即假定企业将在可预见的未来持续经营下去。
如果存在证据表明企业无法持续经营,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将需要做出相应调整。
3、实质重于形式在某些情况下,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可能与其经济实质不同。
国际会计准则要求按照经济实质进行会计处理,而不仅仅依赖于法律形式。
4、可比性和一致性财务报表应具有可比性,以便不同企业和不同时期的财务信息能够进行有意义的比较。
同时,企业在会计政策的选择和应用上应保持一致性,除非有合理的理由进行变更。
三、国际财务报表的构成国际财务报表通常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以及相关附注。
1、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反映了企业在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资产按照流动性从高到低排列,负债则按照到期日的远近排列。
资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如现金、应收账款、存货等,通常在一年内能够变现或被耗用。
非流动资产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投资等,具有较长的使用期限。
负债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有

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有存货是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来说,如何合理、准确地计价存货是一个关键问题。
存货的发出计价方法是指在存货发出时,如何确定发出成本,从而计算成本费用。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存货的发出计价方法主要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和后进先出法。
下面将分别对这三种计价方法进行介绍。
先进先出法(FIFO法)是指在发出存货时,假定最先购入的存货最先发出,剩余存货的成本是最后购入的存货的成本。
这种计价方法的优点是可以使发出的存货成本与最新的采购价格相近,能够反映存货的最新价值。
但是,这种方法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因为它假设最先购入的存货最先发出,导致存货的成本往往与实际情况不符,尤其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会导致存货成本被低估。
加权平均法是指在每次发出存货时,根据存货的平均成本来计价。
这种计价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能够平均分摊存货的成本,不会受到价格波动的影响。
但是,这种方法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因为它不能反映存货的实际价值,容易被价格波动所影响。
后进先出法(LIFO法)是指在发出存货时,假定最后购入的存货最先发出,剩余存货的成本是最先购入的存货的成本。
这种计价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反映存货的实际成本,特别是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可以避免存货成本被低估。
但是,这种方法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因为它不能反映存货的最新价值,容易导致存货成本被高估。
在选择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时,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和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
对于价格波动较大的行业,可以考虑使用加权平均法,因为这种方法能够平均分摊存货的成本,不会受到价格波动的影响。
对于通货膨胀较为严重的行业,可以考虑使用后进先出法,因为这种方法能够避免存货成本被低估。
而对于需要及时反映存货最新价值的行业,可以考虑使用先进先出法,因为这种方法能够使发出的存货成本与最新的采购价格相近。
总之,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是企业在进行存货管理时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选择合适的计价方法对于企业的经营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新的会计准则存货的计价方法

新的会计准则存货的计价方法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可以选择使用的存货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
其中,新准则中存货发出成本的确定方法包括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包括移动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取消了后进先出法。
1. 先进先出法:采用这种方法,先购入的存货成本在后购入存货成本之前转出,据此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
2. 加权平均法:根据期初存货结余和本期收入存货的数量及进价成本,期末一次计算存货的本月加权平均单价,作为计算本期发出存货成本和期末结存价值的单价,以求得本期发出存货成本和结存存货价值的一种方法。
3. 移动加权平均法:每次收货后,立即根据库存存货数量和总成本,计算出新的平均单价或成本的1种方法。
选择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将会导致不同的报告利润和存货估价,并对企业的税收负担、现金流量产生影响。
存货的计价方法

存货的计价方法存货的计价方法是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所采用的一种重要的会计方法,它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成本核算和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在实际的会计工作中,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和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以便更好地反映存货的实际价值和成本。
常见的存货计价方法包括先进先出法(FIFO法)、后进先出法(LIFO法)、加权平均法等。
下面将对这些存货计价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和比较,以便企业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存货计价方法。
先进先出法(FIFO法)是指在出售存货时,按照存货先进先出的原则进行成本核算,即先入库的存货先出库,后入库的存货后出库。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存货的实际成本,适用于成本波动较大的行业。
但是,FIFO法也存在着无法反映最新成本的缺点,容易导致存货价值的低估,从而影响到企业的财务报表。
后进先出法(LIFO法)则是在出售存货时,按照存货后进先出的原则进行成本核算,即后入库的存货先出库,先入库的存货后出库。
LIFO法的优点在于能够反映最新成本,适用于成本上升较快的行业。
然而,LIFO法也存在着无法反映存货实际价值的缺点,容易导致存货价值的高估,从而影响到企业的财务报表。
加权平均法是指以存货的数量加权平均成本作为存货的实际成本,即将所有存货的成本加总,再除以存货的数量,得出加权平均成本。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平均分摊存货的成本,适用于成本波动较小的行业。
然而,加权平均法也存在着无法反映存货的实际价值和成本波动的缺点,无法适应成本波动较大的情况。
综上所述,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各有优缺点,企业在选择存货计价方法时需要充分考虑自身的经营特点和实际情况,以便更好地反映存货的实际价值和成本。
同时,企业在实际应用存货计价方法时,也需要严格遵守会计准则和法规,确保成本核算和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更好地进行成本控制和经营决策,实现长期稳健发展。
存货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对企业的影响

存货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对企业的影响【摘要】: 本文从存货的概念入手,首先对存货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进行简单的阐述,然后就选择这一方法对企业利润和纳税的影响、对企业财务分析指标的影响和对企业业绩评价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有效分析,以为企业合理选择先进先出法计价存货提供建议。
【关键词】:存货存货计价先进先出法一、存货的概念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耗用储存的各种有形资产,包括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委托加工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和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等。
存货范围确认的标准是企业对货物是否具有法人财产权,存货属于企业的流动资产。
企业的存货通常在流动资产或全部资产中占很大比重,因此存货价值的计算直接影响到资产负债表中资产价值的真实性。
由于存货成本与销货成本之间存在着有机联系,存货的计价会直接影响各期和以后务期的财务成果。
因此,正确反映存货期末的价值,对于客观、公允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存货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的概念及特点《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第十四条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先进先出法是假定先收到的存货先发出,或先收到的存货先耗用,并根据这种假定的存货流转次序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
具体做法是,接收有关存货时,逐笔登记每一批存货的数量、单价和金额;发出存货时,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计价,逐笔登记存货的发出和结存金额。
举例分析:假设某企业库存为零,5日购入甲产品300个,单价为1元;10日购入甲产品200个,单价为1.5元;则库存甲产品共计500个,账面价值600元。
25日销售发出甲产品400个。
此笔成本结转,不以库存账面价值的平均数取值,而以最早入库的存货单价取值。
变动后,库存甲产品共计100个,账面价值150元。
从此例可以看出先进先出法的特点:①期末存货价值接近现行市价。
如果各批存货的取得成本比较稳定,则无论对产品成本或销售成本和期末存货价值的影响都不大,但在物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则会使产品成本或销售成本偏低,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库存存货价值;反之会低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库存存货价值。
存货领用及发出的计量

存货领用及发出的计量1.领用、发出数量的计量。
企业的存货,总是处于不断周转过程中的,既有存货的收入,又有存货的发出。
期初存货与本期收入存货之和是一个确定的数额,与本期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成本之和相等。
如果先确定本期发出存货,则期末存货为期初存货加上本期收入存货减去本期发出存货。
如果先确定期末存货,则本期发出存货为期初存货加上本期收入存货减去期末存货。
即:期初存货+本期收入存货-本期发出存货=期末存货期初存货+本期收入存货-期末存货=本期发出存货由此,形成了永续盘存制和实地盘存制两种存货盘存制度。
(1)永续盘存制。
永续盘存制,又称账面盘存制,是指对财产物资的收入和发出,都应根据各种原始凭证,在有关账簿中逐笔进行登记,并随时在账上结出结存数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为:期末结存=期初结存+本期收入-本期发出采用永续盘存制财产物资的明细核算工作量较大,但财产物资的明细账可随时动态反映其增减变化情况,便于对财产物资进行监控和管理,加快资金周转。
另外财产物资的账存数可以对其实存数起监督和控制作用。
通过实地盘点可以发现账实差异,更有利于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
因此,各单位的财产物资一般应采用永续盘存制。
在永续盘存制下,为了保证账实相符,需定期对财产物资进行清查,清查的目的是检查账实是否相符,若账实不符,则应根据实存数调整账存数,以保证账实相符。
此外,要进一步查明账实不符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以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
(2)实地盘存制。
实地盘存制是指平时根据会计凭证在账簿中只登记财产物资的增加数,不登记减少数,月末根据实地盘点来确定财产物资的实际结存数量,作为期末账面结存数记入账簿,倒轧出本期减少数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为:本期减少数=期初结存数+本期增加数-本期结存数采用实地盘存制,财产物资的明细账平时只登记购进成本,对减少及结存不作记录,明细核算工作较简单。
但财产物资的明细账不能随时反映财产物资的增减变化情况,不利于及时提供核算资料,不能随时结转成本。
对新会计准则存货计价方法变更的思考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无论企业采 用先进先出法还是后进先出法,对企业的 影响都有利弊之分。
二、存货计价方法发生变更前的状况 一是存货计价方法采用加权平均法、 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采 用“后进先出法”的计价方法不能准确地反 映期末存货的实际价值,尤其在持续通货 膨胀情况下更为严重。后进先出法按照后 入库的存货先发出的原则计算发出存货和 期末存货的成本,期末存货项目的金额反 映的是最初取得存货的成本,远离存货的 现实成本,背离存货的实际成本,在持续通 货膨胀情况下,会严重歪曲存货的实际价 值。 二是“后进先出法”依据的是后购进的 先发出的成本流转顺序与存货的实际流转 情况基本不一致,而“先进先出法”依据的 是先购进的先发出的成本流转顺序与存货 的实际流转情况基本一致。存货流转包括 实物流转和成本流转两个方面,理论上二 者应该保持一致,但实际工作中很难达到 这种要求。“后进先出法”的假设与实际情 理不符,在实际生活中很难找到存货后进 先出的例子。再者存货的实效性决定了其 存在陈旧贬值的趋势,特别受高新技术影 响的存货,产生存货的积压,会影响存货的 质量,最终影响企业的长远利益。 三是后进先出法和先进先出法两种方 法同时存在,方便了企业任意操纵利润。新 会计准则出台前,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 法两种存货计价方法同时被普遍采用。企 业在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时,改变存货的计 价方法,比如在通货膨胀时期,使用后进先 出法会使企业利润减少;反之,在物价持续 下跌时期,采用先进先出法也会使利润降 低,从而企业达到操纵利润,少交纳企业所 得税。而有些企业管理者为了眼前利益,随 意变更存货计价方法,虚增利润,提高工作 业绩。再者,采用后进先出法,企业可以通 过改变正常的购货方式来操纵当期利润, 应用先进先出法则不存在这些问题。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后进先出法较先 进先出法对企业的影响弊大于利。 三、存货计价方法发生变更后的意义 一是存货计价方法取消了后进先出 法,可以避免后进先出法的不具有普遍性 或不能真实反映存货的流转情况。一些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春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新会计准则中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学院成人教育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杨昆昆指导教师成绩2009年6月2日摘要摘要:存货是企业一项很重要的资产,在企业资产总额中所占比重较大,它的积压或者数量过多都会影响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展开。
因此企业选择存货的计价方法直接影响着企业资产价值、产品成本及经营成果的核算。
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会直接影响期末存货价值的确定和销售成本的计算,进而对企业的利润、税收负担、现金流量财务比率等产生影响。
随着我国会计国际化的进程逐步加快,其中新会计准则对存货计价的方法作出新的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取消了后进先出法。
这是我国政府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进行会计体系建设的重要部分,总体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长久发展,也有利于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国际经济活动。
关键字:新会计准则,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应用AbstractInventory is a very important business assets, total assets in the enterprise a larger share of it too much of the backlog or the number of enterprises will affect the normal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activities. Therefore choose the inventory valuation method with a direct impact on the value of enterprise assets, product cost and operating results, accounting. Different methods of inventory valuation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value of inventory at the end of the identification and calculation of cost of sales, and profits of enterprises, the tax burden on financial ratios such as cash flow impact.With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a's accounting and gradually speed up the process, in which the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for inventory valuation methods to the new requirements, enterprises should adopt FIFO method, the weighted average method or the issue of individual inventory valuation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actual costs, the abolition of the backward first-out method. This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accounting system for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whole, conducive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but also conducive to China's enterprises to better participate i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ctivities.Key Words: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issued inventory valuation methods, application目录摘要 (Ⅰ)Abstract (Ⅱ)一、总论 (1)(一)存货概述 (1)1.存货含义 (1)2.存货的基本内容 (1)(二)发出存货计价的依据及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标准 (2)1. 存货计价的依据 (2)2. 存货计价方法的标准 (2)二、发出存货计价方法 (3)(一) 个别计价法 (3)(二)后进先出法 (4)(三)加权平均法 (5)三、后进先出法的取消 (6)(一)后进先出法的概述 (6)1.后进先出法的优点 (6)2.后进先出法的缺点 (6)(二)后进先出法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7)1.常被用作调节利润的工具 (7)2.计算结果受盘存制度的影响 (7)3.“后入库的先出库”存货流动假设的影响 (8)(三)后进先出法取消的原因 (9)1.日常工作量大 (9)2.后进先出法的假设与实际情理不符 (9)3.在通货膨胀下体现谨慎性原则的优势已明显被弱化 (10)4.后进先出法取消的合理性、国际趋同的需要 (10)四、新旧会计准则中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差别 (12)(一)新旧会计准则中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差别 (12)1.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差别 (12)2.新旧准则后进先出法的差别 (12)五、新会计准则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对企业的影响 (14)(一)发出存货计价方对企业会计信息产生的影响 (14)1.存货计价的方法对期末存货价值的影响 (14)2.对本期利润的影响 (15)(二)从不同的角度看发出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的影响 (15)1.从纳税角度看 (15)2.从经营成果角度看 (16)结论 (17)参考文献 (18)一、总论(一)存货概述1、存货的含义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或物料等,包括各类材料、商品、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以及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委托代销商品等。
2、存货的基本内容(1)原材料。
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经加工改变其形态或性质并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各种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燃料、修理用备件(备品备件)、包装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等。
(2)在产品。
是指企业正在制造尚未完工的生产物,包括正在各个生产工序加工的产品和已加工完毕但尚未检验或已检验但尚未办理入库手续的产品。
(3)半成品。
是指经过一定生产过程并已检验合格交付半成品仓库保管,但尚未制造完工成为产成品,仍需进一步加工的中间产品。
(4)产成品。
是指工业企业已经完成全部生产过程并已验收入库,可以按照合同规定的条件送交订货单位,或者可以作为商品对外销售的产品。
企业接受来料加工制造的代制品和为外单位加工修理的代修品,制造和修理完成验收入库后,应视同企业的产成品。
(5)商品。
是指商品流通企业外购或委托加工完成验收入库用于销售的各种商品。
(6)包装物。
是指为了包装本企业的商品而储备的各种包装容器,如桶、箱、坛、袋等。
装主要作用是盛装、装潢产品或商品。
(7)低值易耗品。
是指不能作为国定资产核算的各种用具物品,如工具、管理用具、玻璃器皿、劳动保护用品,以及在经营过程中周转使用的容器等。
其特点是单位价值较低,或使用期限相对于国定资产较短,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其原有实物形态基本不变。
(8)委托代销商品。
是指企业委托其他单位代销的商品。
(二)发出存货计价的依据及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标准1、存货计价的依据日常工作中,企业发出的存货,可以按实际成本核算,也可以按计划成本核算。
如采用计划成本核算,会计期末应调整为实际成本。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第14条规定;各种存货发出时,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方法确定其实际成本。
换言之,该规定取消了原来准则中所允许的发出存货计价采用的“后进先出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的计价方法。
同时还规定:各种存货应当按照取得时的实际成本核算。
2、存货计价方法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判定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标准不同。
因此,在选择存货计价方法之前必须先明确存货计价法制标准。
1)、以历史成本为基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各种存货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核算。
这表明,在持续经营的前提下,我国现行对存货的计价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
历史成本计量是会计计量的基本原则。
当企业将存货用于生产或者用于销售时,面对每次不同的采购成本,如何记录发出存货的单价?是按照平均价格来统一核算发出存货的价格,还是逐一辨认每次发出存货的价格?企业通常根据自己生产经营活动的特点或者财务报表呈报的特殊目的,先择某一种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2)、坚持客观性原则既要如实地反映销售成本,又要如实地反映期末存货的成本。
会计信息必须客观反映企业经济业务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
3)、坚持谨慎性原则谨慎性原则是指在有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出判断时,要保持必要的谨慎性,即不高估资产或虚计收益,对于可能的损失和费用应当加以合理的估计。
谨慎性原则既有利于企业稳健经营和长远发展,又有利于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作出决策时,尽可能规避风险,使风险收益最大化。
二、发出存货计价方法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是指对发出存货和每次发出后的存货价值的计算确定方法,发出存货价值的确定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到销售成本,影响当前损益和有关税金的计算,也直接影响到各期期末存货价值的确定。
由于企业的经营性质不同,经营规模不一,存货收发的频繁程度以及每次收发存货的数量等都有所不同,因而,存货计价方法的选用也可以有所不同。
发出存货成本的计价方法包括: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
(一)个别计价法个别计价法是指每次领用或者发出存货时,查明其入库的实际成本,作为该项存货发出或领用的实际成本。
公式:每批存货发出成本=该批存货发出数量*该批存货收入的单位成本[例2-1]天宇文具店12月份某型号电子词典进货情况见表1表1 天宇文具店进货情况表假定本期销售电子词典600台,其中分别包括:期初存货50台,8日、10日、17日购进的100台、300台、150台,则:本月商品销售成本=148*50+152*100+153*300+156*150=91900元期末存货成=128300-91900=36400元采用个别计价法时,每批购进商品应分别存放并分别登记库存明细账,销售的商品应在专用发票上注明进货单价和批次,以便于核算其进货实际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