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输血制度流程 ppt课件

合集下载

2024年临床输血规范管理ppt课件

2024年临床输血规范管理ppt课件
2024/2/29
输血相关文件应至少保存10年 ,以备后续查阅和统计分析。
对于涉及医疗纠纷的输血事件 ,相关文件应长期保存,并作 为法律依据进行处理。
18
05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Chapter
2024/2/29
19
输血技术规范概述
2024/2/29
输血的定义和目的
输血是指将血液或血液成分通过静脉途径输入患者体内, 以补充血容量、改善循环、增加携氧能力、提高免疫力等 。其目的是治疗疾病、挽救生命。
信息化管理
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输血全 过程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和安全性。例如,建立电子病历 系统,实现患者信息快速准确核 对;应用条形码技术,确保血液 制品正确无误地输入患者体内。
2024/2/29
22
06
临床输血伦理与法律问题
Chapter
2024/2/29
23
临床输血的伦理原则
在输血过程中,应确保患者的安 全,避免不必要的伤害,如输血 反应、感染等。
对于急需输血的患者,医生可直接联 系输血科进行紧急配血和输血,但需 在事后补办相关手续。
输血审批
输血申请单需经过上级医生或输血科 医生的审批,确保输血必要性和合理 性。
2024/2/29
8
输血前检查与评估
01
02
03
患者身份核对
在输血前,护士需核对患 者姓名、性别、年龄、住 院号等基本信息,确保输 血对象准确无误。
处理输血不良反应
在出现输血不良反应时,医护人员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同时,应及 时向医院相关部门报告,并进行详细记录和调查分析,以便总结经验教训并改进临床输血 的规范和管理制度。
加强培训和宣传

术中输血制度与流程培训.pptx

术中输血制度与流程培训.pptx
回执去血库取血。
4.需要输注血浆的,核对血 型,与血库联系了解库存血 浆情况后,开具血浆申请单 送血库。 5.麻醉科与输血科在输血期 间对于突发问题随时保持有 效的沟通,及时采取必要的 措施,保证输血安全和疗效。
04 Part four 围术期输血指南
浓缩红细胞
用于需要提高血液携氧能力,血容量基本正常或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病 1 血红蛋白>100g/L 的患者围术期不需要输红细胞。 2 以下情况需要输红细胞: a 血红蛋白<70g/L; b 术前有症状的难治性贫血患者:心功能Ⅲ~Ⅳ级,心脏病患者(充血性 心 力衰竭、心绞痛)及对铁剂、叶酸和维生素 B12 治疗无效者; 3 术前心肺功能不全和代谢率增高的患者(应保持血红蛋白>100g/L 以保 证足够的氧输送); 3 血红蛋白在 70~100g/L 之间,根据患者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 增 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是否输红细胞; 4 临床工作可按下述公式大约测算浓缩红细胞补充量。浓缩红细胞补充 量 =(Hct 预计×55×体重—Hct 实际测定值×55×体重)/0.60。
术中输血制度பைடு நூலகம்流程
Hello may,A new month brings new atmosphere, can put all the troubles and bad luck behind, brave face new life. Hello may,A new month brings new atmosphere, can
申请用血必须抽取受血者血液3mL以上,连同申请 单送输血科以进行交叉配合试验用。如果用血量超 过4U以上,标本须酌量增加。
受血者配血实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一天内的, 逾时需重新抽血;一次输入3个献血者血液的受血者, 如仍须输血,必须重新抽血做交叉配合试验。

2024版年度术中输血护理操作ppt课件

2024版年度术中输血护理操作ppt课件

术中输血护理操作ppt课件•术中输血概述•输血护理操作流程•输血过程中观察与记录要求•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目录•器械消毒与废弃物处理规范•术后随访与效果评价术中输血概述01CATALOGUE输血目的与意义补充血容量,提高血压手术过程中患者可能因失血导致血容量下降,输血可以及时补充血容量,维持正常血压。

纠正贫血对于术前存在贫血或手术过程中失血较多的患者,输血可以迅速纠正贫血,改善患者全身状况。

补充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对于凝血功能障碍或血小板减少的患者,输血可以补充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减少术中出血。

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症急性大量失血、贫血或低蛋白血症、重症感染、凝血功能障碍等。

禁忌症对输血成分过敏、心功能不全或心力衰竭、肺水肿或充血性心力衰竭、高钾血症等。

患者准备血液准备输血器材准备环境准备输血前准备工作01020304核对患者信息,了解患者病情及输血史,评估患者输血风险。

核对血液制品信息,检查血液质量,确保血液安全有效。

准备输血器、针头、消毒液等必要的输血器材,确保器材无菌、无热原。

保持输血环境清洁、安静,减少人员流动,避免交叉感染。

输血护理操作流程02CATALOGUE检查用血申请单是否填写完整,包括输血原因、输血成分、输血量及输血时间等。

确认患者信息与用血申请单一致,避免因信息错误导致输血事故。

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别、床号、血型等基本信息。

核对患者信息与用血申请单按照无菌操作原则,采集患者静脉血样。

核对血样标签与患者信息是否一致,确保血样准确无误。

将血样及时送检,并与输血科工作人员进行交接登记。

采集血样及送检流程根据用血申请单,凭取血单到输血科领取血液制品。

核对血液制品标签上的信息,包括患者姓名、血型、血液成分、血量、采血日期及有效期等。

检查血液制品外观是否正常,如有异常应及时与输血科联系。

将血液制品保存在规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避免剧烈震荡和阳光直射。

01020304领取、核对和保存血液制品010204输血器选择与使用注意事项根据输血成分和输血量选择合适的输血器。

规范输血流程ppt课件

规范输血流程ppt课件
医师签名:
输血疗效评价
_年_月_日_时_分 患者今日复查血常规:RBC:___×10^12/L; HB:____g/L;PLT:____×10^9/L;
APTT_____s;PT____s;患者_______(临床症状)。认为本次输血有效/无效(无效原因 分析________________)
医师签名:
规范输血流程
随着外科手术和创伤救治 医学的快速发展,血源紧张已 经是一个世界范围的难题,我 国的临床血液需求量由十年前 800吨增至2010年的4000吨左 右,今后预计还将以上一年基
数的20%增加。
据媒体和业内人士称:“我国临床 不合理用血达50%以上”。我国血液供 应量远不能满足临床需求量,血液制品 已成为稀缺资源 ,各地频传“血荒”现 象就是当前临床用血形势十分严峻的真 实反映。而异体输血引起的疾病十分严 峻的真实反映。而异体输血引起的疾病 传播又使得人们对输异体想血液制品产 生了很大的忧虑。因此,如何安全用血、
• 2.血小板:血液出库后必须马上输注,以病人能够承受的最 快速度输注。
• 3.新鲜冰冻血浆:血浆融化后必须马上输注,每袋血浆一般 在30分钟内输注完毕。
• 4.冷沉淀:融化后必须马上输注,以病人能够承受的最快速 度输注。
输血速度
输血速度应先慢后快,刚开始输血的10- 15分钟,一般不超过2ml/min,再根据病情和 年龄调整输注速度。一般情况下成人输血 速度为5-10ml/min,年老或心脏病病人1- 2ml/min,婴幼儿及有肺功能障碍者输血速度 宜慢0.5-1ml/min,记性大出血失血性休克时 需快速输血,可达50-100ml/min。
目的:交叉配血用的标本必须代表的是病人当前 的免疫状态,从而保证输血的安全性。

输血管理制度ppt课件

输血管理制度ppt课件
禁止向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上套针头套,也 不要用手毁坏用过的注射器
将用过的注射器直接放到专用的容器中,统一处 理
处理废弃物必须用适当的防护设施,包括乳胶手 套、口罩、防护眼镜、隔离衣等。
输血生物安全管理规程
(3)污染的废弃物应严格按医疗废弃物 处理 (4)意外情况的处理 ①针刺和切割伤 皮肤受到损伤或针刺时,应尽可能挤出 伤口血液,用大量清水冲洗;然后用灭 菌生理盐水彻底清洗伤口处,并使用75% 酒精溶液消毒;最后用防水的敷料包扎 伤口。
临床用血审批管理
7、急诊用血事后尽快补办审批手续 8、对于不符合上述逐级审批规定的,输 血科应要求临床科室重新填写或审核后 方可接收。
输血记录管理制度
输血病程记录管理要求 1、在病历中应有输血治疗前告知和输血 治疗同意书签署相关情况的记录。 2、在病历中记录输血指征、输血目的、 输血方式(自体输血或异体输血)、血 液品种、血型和剂量。决定给患者输血 的经治医师签字
输血记录管理制度
输血病程记录管理要求 3、记录输血过程(输血前、输血15分钟、 输血过程中、输血后至少24小时)患者 一般情况、生命体征、有无输血不良反 应、液体出入量平衡等 情况。
输血记录管理制度
输血病程记录管理要求 4、血液输注完毕,经治医生尽快于24小 时内进行输血后疗效评价,并在病历中 记录。如出现输注无效,应记录原因分 析及处理措施。
输血生物安全管理规程
4、管理程序 临床医护人员管理要求 (1)护士采集血标本前穿戴好工作衣, 戴好防护手套、帽子、口罩;操作时严 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输血生物安全管理规程
(2)加强对注射器的管理
勿将用过的注射器传递给他人 勿将锐利废弃物同其他废弃物混在一起 勿将锐利废弃物放在儿童可以接触到的地方

输血相关制度及流程总结PPT培训课件

输血相关制度及流程总结PPT培训课件

2、将以上检测结果填写在输血申请单上,急 诊用血需在抽取交叉配血标本之前或同时抽取 血感常规及血常规标本送检,并于临床输血申 请单上注明:“已抽血感送检,结果未回”, 因抢救用血用交叉配血标本做血型鉴定。 3、常规首次备(用)血,必须先查病人血型, 再开输血申请单,输血科按规定拒收未填写血 型结果的常规输血申请,特别提醒护理站,首 次输血前血型检测标本不能与交叉配血。贫血而血容量正常的患者,原
则上应输注浓缩红细胞;低蛋白血症者可补充血浆或清蛋白液。
输血适应症
(三)重症感染

全身严重感染或脓毒血症、恶性肿瘤化疗后所致严重
骨髓抑制继发难治性感染者,可通过输血提供抗体和补体
,以增加抗感染能力。
(四)凝血功能障碍

根据引起病人凝血功能障碍的原发疾病,输注相关的
根据有无血容量不足的临床症状及严重程度,同时参考血红蛋白和血
细胞比容(HCT)的变化选择治疗方案。一般首选输注晶体液、胶体
液或少量血浆增量剂,不输全血或血浆。当失血量超过总血容量20%
(1000m1)时,应及时输注适量全血。

(二)贫血或低蛋白血症

常因慢性失血、红细胞破坏增加或清蛋白合成不足引起。手术前
(三)、新鲜冰冻血浆
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多种凝血因子或抗凝 血酶缺乏,并伴有出血表现时输注.外科PT或 APTT>正常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时,患者急性 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全血或红细胞悬液后(出 血量或输血量相当于患者自身血容量),病史或 临床过程表现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 时输用.一般需输入l0~l5ml/kg体重新鲜冰冻 血浆.
(2)手术患者在血小板>50×109/L时,一般不会发 生出血增多.血小板功能低下(如继发于术前阿司 匹林治疗)对出血的影响比血小板计数更重要.手 术类型和范围,出血速率,控制出血的能力,出血所

手术室实践指南术中输血操作护理课件

手术室实践指南术中输血操作护理课件
细菌污染的处理
若血液制品被细菌污染,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通知相关机构。对于已经输注被污 染血液制品的患者,应立即采取抗感染治疗措施,并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 同时,应调查污染原因,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05 特殊情况下的输血操作
大量输血患者的护理
大量输血患者通常在手术中或严重创 伤后出现,需要快速补充血液容量和 血红蛋白。
若患者在输血过程中出现溶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通 知医生。根据患者的症状,可能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利尿 剂等紧急处理措施,严重时可能需要透析治疗。
细菌污染的预防与处理
细菌污染的预防
血液制品的采集、加工、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确保血 液制品不受污染。同时,应定期对储存设施和设备进行清洁和消毒。
输血前应仔细核对血液样本和输血申 请单,确保血液类型和血量与患者需 求一致。
护理要点包括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 征,特别是血压、心率和呼吸,以及 观察是否有出血或凝血异常的症状。
输血过程中应保持适当的温度,避免 血液过冷或过热,同时注意观察是否 有输血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溶血 反应等。
特殊血液病患者的护理
观察输血效果
在输血后,观察受血者的病情变化和恢复情况, 评估输血效果,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整理用物
输血结束后,及时整理用过的医疗物品,按照规 定进行消毒处理,确保手术室环境安全。
04 输血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过敏反应的预防与处理
过敏反应的预防
在输血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尤其是对血液制品、药物和食物的过敏情况。对于有过敏史的患者,应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如使用抗过敏药物。
控制输血速度
根据受血者的病情和年龄等因素,合理控制输血速度,避免过快或 过慢引起的并发症。

手术室输血安全管理ppt课件

手术室输血安全管理ppt课件

人体血管中流动的血液
全血
4℃ 血小板 12h
全血并不全
4℃
丧失大部分活性 24h
丧失全部活性
中性 粒细胞
4℃ 4-8h
丧失大部分活性
4℃ 24h
丧失全部活性
凝血因子
4℃ 12~24
活性丧失50%
成分血
成分输血的优点
高效
安全
合理
成分血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输血观念的进步,传统输全血的方法已经被 改变。成分输血受到重视。
年老体弱、有心肺功能障碍者、重度慢性贫血病人、婴幼儿输血速度宜慢, 每分钟为1—2毫升,新生儿一般每分钟8—10滴,如有心衰、肺炎或早产 儿以每分钟4—5滴为宜;
不论是什么情况,一袋血须在4小时之内输完,如室温高,可适当加快滴速, 防止输注时间过长,血液发生变质,特别是长菌危险。
输血过程管理
输血过程管理
输血器的应用: 一律使用一次性带过滤装置的输血器
使用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同一输血器在连续使用4小时以上,须 更换。
输血过程管理
输血速度:
要根据输注的血液制品种类和受血者体质而定,开始宜稍慢,待观察受血 者无不良反应,再根据需要调速;
一般情况下输血速度为每分钟5—10毫升,若大量失血或发生失血性休克, 则需遵医嘱快速输入,输血速度可达每分钟50—100毫升
水温, 约15分钟左右取出备用;水温不得超过3 7℃,以免造成红细胞
损伤或破坏而引起急性溶血反应;此方法应慎重使用,加过 温的血液要尽快输注,因故未能输注不得再入冰箱保存。 有条件应用血液加温器给血液加温
输血前核对
核对须两名医护人员共同参与,输血核对包括血标本送检前核对、取血时核对,血 液在输注前、中、后核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B、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 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等。
• 二、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及回报制度
• 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 生的不良反应。在输血当时和输血24小时内发生 的为即发பைடு நூலகம்应;在输血后几天甚至几月发生者为 迟发反应。一般包括:
• 发热反应 • 过敏反应 • 溶血反应 • 输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 • 大量输血后的并发症(循环负荷过重、出血倾向) • 细菌污染引起的输血反应 • 输血传播的疾病
• 1、输血申请; • 2、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 ; • 3、血型检测和交叉配血环节 ; • 4、血液入库核对 ; • 5、发血环节 ; • 6、输血环节 。
• 1)、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 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 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 方可输血。
• 2)、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患者姓名、 性别、年龄、病案号、床号、血型等,确 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 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 3)、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 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 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 处理。
• 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 水维持静脉通路;
• 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血库) 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 找原因,做好记录。
• A、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 试验结果记录;
• 1、临床报告发现输血反应时,临床医师及时进行必要的 处理,出现溶血性输血反应是,要积极抢救,并及时通知 输血科,输血科值班人员接到通知后,要及时通知科主任 或医务科。
• 2、出现输血反应的血袋血,及时封存,送回输血科进行 鉴定,并进行原血样的血型鉴定及交叉配合实验。采集病 人新鲜血液标本进行必要项目检查,并检查病人新近尿样 等。鉴定过程要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有关规定进行。
麻醉科输血制度与流程
2013年7月26
输血制度与流程
• 一、输血核对制度 • 二、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及回报制度 • 三、输血反应应急预案及流程 • 四、麻醉科输血流程 • 五、紧急用血取血流程
• 一、输血核对制度:
• 核对核查是保证输血安全的重要措施,应 贯穿于输血相关的各个环节,各工作人员 必须严格执行。
• 3、应及时检查出现输血反应的原因,分析可能存在的问 题,提出分析结果,避免今后类似原因输血反应的重复发 生。
• 4、对出现输血反应的情况,应及时向上级汇报,以便统 一部署,采取抢救措施。
• 5、出现输血反应,应做好一切记录,包括事件过程及原 因分析记录,严格登记病人资料,以备后用。
• 三、紧急用血取血流程: 四、输血反应应急预案及流程:
• 循环负荷过重:常见于心肺功能不全,及大量快速输注液体的患者, 可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出现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血压下降及两肺 出现湿罗音等。
• 其他:枸橼酸中毒,肌震颤、手足抽搦、低血压等;高钾血症,肌无 力及心电图变化等。
• 全麻病人,主要观察有无创面严重渗血,皮肤淤血,血压心率的变化 及尿液的变化等。
• 溶血反应:最严重的,一般发生在输血10~15ml后,病人可主诉头胀 痛、四肢麻木、腰背部剧烈疼痛和胸闷。继续发展出现黄疸和血红蛋 白尿,同时伴有寒战、高热、呼吸急促和血压下降等症状。后期出现 少尿、无尿等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可导致迅速死亡。此外,溶血反应 还可伴有出血倾向。
• 细菌污染的输血反应:常见于格兰阴性菌的感染,可出现皮肤红肿, 高热,严重者甚至出现休克等。
• 发热反应:病人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1~2小时内,表现发冷、发热、 寒战,体温突然升高38~41℃,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对 症处理。
• 过敏反应:最常见的,大多数病人的过敏反应发生在输血后期或即将 结束时。表现轻重不一,轻者出现皮肤瘙痒、荨麻疹、轻度血管性水 肿(表现为眼睑、口唇水肿);重者喉头水肿出现呼吸困难,两肺可闻 及哮鸣音,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