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分离工程期末复习资料教案资料
生物分离工程复习资料

生物分离工程复习资料(总10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生物分离工程》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双电层:偏离等电点的蛋白质的净电荷或正或负,成为带电粒子,在电解质溶液中就、吸引相反电荷的离子,由于离子的热运动,反离子层并非全部整齐的排列在一个面上,而是距表面由高到低有一定的浓度分布,形成分散双电层简称双电层。
2、stern层(吸附层):相距胶核表面有一个离子半径的stern平面以内,反离子被紧密束缚在胶核表面。
3、扩散层:在stern平面以外,剩余的反离子则在溶液中扩散开去,距离越远,浓度越小,最后达到主体溶液的平均浓度。
4、超临界流体萃取:利用超临界流体为萃取剂的萃取操作。
5、细胞破碎:指利用外力破坏细胞膜和细胞壁,使细胞内容物包括目的产物成分释放出来8、凝聚:在化学物质(铝、铁盐等)作用下,胶体脱稳并使粒子相互聚集成1 mm 大小块状凝聚体的过程。
9、絮凝:絮凝剂(大分子量聚电解质)将胶体粒子交联成网,形成10mm大小絮凝团的过程。
10、错流过滤:液体的流向和滤膜相切,使得滤膜的孔隙不容易堵塞。
被过滤的发酵液在压力推动下,带着混浊的微粒,以高速在管状滤膜的内壁流动,而附着在滤膜上的残留物质很薄,其过滤阻力增加不大,因而能在长时间内保持稳定不变的过滤速度。
凝聚沉淀法:,废水中悬浮固体浓度也不高,但具有凝聚的性能,在沉淀的过程中,互相粘合,结合成为较大的絮凝体,其沉淀速度是变化的。
道南(Donnan)效应:离子和荷电膜之间的作用即相同电荷排斥而相反电荷吸引的作用。
电渗析:利用分子的荷电性质和分子大小的差别进行分离的膜分离法。
高效液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是色谱法的一个重要分支,以液体为流动相,采用高压输液系统,将具有不同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剂、缓冲液等流动相泵入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在柱内各成分被分离后,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从而实现对试样的分析电渗析:利用分子的荷电性质和分子大小的差别进行分离的膜分离法。
《生物分离工程》复习内容提要

2009级《生物分离工程》复习内容提要第一章绪论:重点节:第二节、第三节1、生物分离工程的一般流程Page42、生物分离纯化工艺过程的选择依据Page53、生物分离过程的特点Page6第二章发酵液的预处理:重点节:第一节1、发酵液的一般特性Page92、发酵液预处理的要求Page10-113、发酵液预处理的方法Page11-164、凝集&絮凝Page11-125、转筒真空过滤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Page27-28第三章细胞分离技术:重点节:第二节1、差速离心&密度梯度离心Page312、比较不同细胞破碎方法(机械法、化学法、物理法和酶溶法)的原理和优缺点Page34-393、比较珠磨法、高压匀浆法和超声波细胞破碎法的优缺点Page34-364、细胞破碎的方法主要有哪些?选择破碎方法时应考虑哪些因素?(自己总结)5、蛋白质复性及其主要复性方法(稀释与透析、色谱、反胶束)Page41-45第四章沉淀技术:重点节:第三节1、盐析的原理Page512、K s和β分级盐析法Page523、什么是饱和度?盐析沉淀操作曲线的制作实验步骤Page544、盐析操作计算Page53-545、主要的沉淀方法(盐析、有机溶剂、等电点、变性沉淀等)及其优缺点比较Page27-28第五章萃取技术:重点节:第二节(二)、第三节(二、三)、第四节(一、二、四)、第六节(一、二)、第八节(一、二、三、四)1、萃取分配系数、相比、萃取分离系数Page652、单级萃取、多级逆流萃取、多级错流萃取理论收率和萃余率的计算Page67-703、物理萃取&化学萃取Page72-734、水相条件如何影响有机溶剂萃取过程Page73-745、有机溶剂萃取剂的选择原则Page746、解释双水相相图Page817、常用的双水相系统有哪些?Page80-818、什么是道南电位Page82,试述道南平衡理论在双水相萃取、纳滤膜分离机制和离子交换树脂分离机制解释中的应用。
生物分离工程复习提纲

常用的蛋白质沉析方法有什么?
九、膜分离和电泳
膜分离技术的概念。
膜分离技术的分类。 各种膜的分离特性。 对于膜材料的基本要求。 主要的膜组件类型。
超滤和反渗透过程中渗透压的影响
超滤的基本方程 了解亲和膜分离技术 了解电渗析的工作原理
什么是吸附过程?
吸附的类型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划分的? 常用的吸附剂种类有哪些? 什么是吸附等温线?其意义何在?Langmuir吸附等 温线的应用?
影响吸附过程的因素有哪些?
什么是亲和吸附?其特点有哪些?其具体步骤有那些?
什么是离子交换?离子交换树脂的部分是什么? 离子交换树脂的分类?其主要的理化性质有哪些? 离子交换的机理是什么?离子交换树脂的制备方法 有? 什么是离子交换的选择性?其选择性受哪些因素影 响? 基本的离子交换操作是怎样的? 如何利用离子交换法分离蛋白质?
七、色谱分离
什么是色谱分离技术? 色谱分离技术的分类 什么是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 吸附色谱及其分类和基本原理 什么是分配色谱? 离子交换色谱的分类及应用
凝胶色谱的分离原理及分类
离子交换及疏水作用层析的原理
高效液相色谱的分离原理及应用
薄层色谱及纸色谱的分离原理、操作步骤及应用
四、细胞破碎
1、细胞破碎的概念; 2、细胞破碎的常用方法及原理; 3、化学破碎法中渗透压的计算及应用;
五、萃取
1、萃取的概念及原理; 2、萃取的分类; 3、单级萃取和多级萃取的应用及相关的计 算; 4、固体浸取、超临界萃取及双水相萃取的 概念、原理及应用。
六、吸附与离子交换
生物分离工程知识点复习(有)

⽣物分离⼯程知识点复习(有)2009-2010学年第⼀学期《⽣物分离⼯程》复习⼤纲第⼀章绪论⼀、⽣物分离过程的⼀般流程P3⼆、⽣物分离的⼀般步骤:⼀般分四步1、不溶物的去除(固液分离)Removal of insolubles2、杂质粗分或称分离(浓缩)使⽤离⼦交换吸附、萃取;以上分离过程不具备特异性,只是进⾏初分,可提⾼产物浓度和质量。
Isolation3、纯化(⾊谱、电泳、沉淀)Purification4、精制(结晶)Polishing三、⽣物分离过程的特点(四个,P4)第⼆章细胞分离与破碎⼀、⽣物悬浮液预处理⽬的a 改变发酵液物理性质b 产物转⼊液相中c 除去发酵液中部分杂质⼆、凝聚和絮凝的概念及作⽤凝聚:添加盐类破坏细胞双电层,导致细胞聚集。
絮凝:添加絮凝剂在细胞间形成桥架作⽤。
作⽤:加快重⼒沉降速率(直径增加),去除蛋⽩质,提⾼过滤速度和质量。
三、⽣物悬浮液固液分离⽅法离⼼和过滤四、离⼼设备从形式上分为管式、螺旋式、碟⽚式。
五、细胞破碎的概念和破碎的关键⽬标及原因破碎细胞壁和细胞膜,关键是细胞壁。
原因:因为细胞壁是具有⼀定刚性和坚韧的物质,起到保护细胞的作⽤,当细胞与周围环境交换营养物或代谢产物时,细胞壁起了调节和控制的作⽤。
此外,它还具有抗机械撞击作⽤的功能。
六、超声破碎细胞的原理超声波在⾼强度声能输⼊下,利⽤空化现象(cavitation)引起的冲击波和剪切⼒使细胞破碎。
七、细胞破碎程度的测定⽅法直接计数法:直接对适当稀释后的样品进⾏计数,可以通过平板计数技术或在⾎球细胞器上⽤显微镜观察来实现最终染⾊细胞的计数。
间接计数法:间接计数法是在细胞破碎后,测定悬浮液中细胞释放出来的化合物的量(例如可溶性蛋⽩、酶等)。
破碎率可通过被释放出来化合物的量R与所有细胞的理论最⼤释放量Rm之⽐进⾏计算。
间接计数法最常⽤的细胞内含物是蛋⽩质,特别是酶活性释放到基质中,是破碎程度很好的指⽰参数。
⼋、离⼼和珠磨法破碎细胞的计算第三章初级分离⼀、沉淀的概念(P35)以及与结晶的区别沉淀和结晶的区别在于形态的不同,结晶是同类分⼦或离⼦以有规则排列形式析出,沉淀是同类分⼦或离⼦以⽆规则的紊乱排列形式析出。
生物分离技术期末复习

生物分离技术期末复习一、名词解释1、絮凝:指使用絮凝剂(天然的和合成的大分子量聚电解质)将胶体粒子交联成网,形成10mm大小絮凝团的过程。
2、凝聚:指在投加的化学物质(铝、铁的盐类或石灰等)作用下,胶体脱稳并使粒子相互聚集成1mm 大小块状凝聚体的过程。
3、双水相萃取:是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两水相间分配系数的差异来进行萃取的方法。
4、结晶:是指溶质自动从过饱和溶液中析出形成新相的过程。
5、初级成核:是过饱和溶液中的自发成核现象。
6、二次成核:在过饱和度较小的介稳区内不能发生初级成核,但如果向介稳态过饱和溶液中加入晶种,就会有新的晶核产生,这种现象称为二次成核。
7、截断分子量(MWCO):相当于一定截留率(通常为90%或95%)的分子量。
二、问答题1、生物分离的一般流程和单元操作。
析:2、不同微生物的特点及其破碎方式。
析:⑴细菌:肽聚糖、多糖、磷壁酸,主要阻力来自于肽聚糖的网状结构。
酵母菌:葡聚糖、甘露聚糖、蛋白质,主要阻力来自于壁结构交换的紧密程度和厚度。
真菌:多糖、蛋白质、脂类、葡聚糖、几丁质,主要阻力来自于壁强度和聚合物网状结构。
⑵选择的一般原则A、提取产物在细胞质内,用机械法破碎B、提取产物在细胞膜附近,用化学法C、提取产物与细胞膜和细胞壁结合,可采用化学法和机械法结合的方法3、生物分离(蛋白质)经过哪些预处理?析:1)加热:加热可产生:降低黏度、促凝聚、减少固体成分体积、破坏凝胶结构、增加空隙率、去杂蛋白;2)调pH值:pH直接影响发酵液中某些物质的电离度和电荷性质,适当调节pH可改善其过滤特性;、3)凝聚和絮凝:主要作用为增大混合液中悬浮粒子的体积,提高固液分离速度,同时可除去一些杂质;4)惰性助滤剂:一种颗粒均匀、质地坚硬的粒状物质,用于扩大过滤表面的适应范围,减轻细小颗粒的快速挤压变形和过滤介质的堵塞;5)加入反应剂:加入某些不影响目的产物的反应剂,可消除发酵液中某些杂质对过滤的影响,从而提高过滤速率。
分离工程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1、生物工程学的概念:生物工程学亦称生物技术,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利用生物体或生物过程生产有经济价值产品的学科,生物工程是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相结合的产物。
生物工程学的研究领域: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工程、酶工程。
2、生物分离工程的概念:是生物化学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从发酵液、酶反应液或动植物细胞培养液中分离、纯化生物产品的过程,因它处于整个生物产品生产过程的后端,又称为生物工程下游技术。
它描述了生物产品分离、纯化过程的原理、方法和设备。
3、生物分离加工过程按工艺流程顺序可分为四个主要阶段:发酵液的预处理、提取、精制和成品加工。
第二章发酵液的预处理1、发酵液的一般特征有哪些?发酵液预处理的目的和要求有哪些?(1)组分大部分是水;(2)产物浓度低;(3)固形物主要是菌体和蛋白的胶状物;(4)含有培养基残留成分;(5)含有代谢副产物;(6)含有色素、毒性物质、热原质等有机杂质。
(一)发酵液预处理的目的1)改变发酵液中固体粒子的物理性质,提高固液分离的效率;2)使产物转入便于后处理的某一相中;3)去除发酵液中部分杂质,以利于后续各步操作。
总之,改变发酵液的性质,以利于固液分离。
(二)、发酵液预处理的要求1、菌体的分离(正确控制发酵终点);2、固体悬浮物的去除;3、蛋白质的去除;4、重金属离子的去除;5、色素、热原质、毒性物质等有机杂质的去除;6、改变发酵液的性质,以利于提取和精制后续工序的操作顺利进行;7、调节适宜的pH值。
2、发酵液预处理的方法有哪些?并简述各种方法的原理和特点?(一)凝聚和絮凝1、凝聚:在投加的化学物质作用下,胶体脱稳并使粒子相互聚集成1mm大小块状凝聚体的过程。
(使胶体粒子间的排斥电位降低而发生沉淀)2、絮凝:指某些高分子絮凝剂能在悬浮粒子之间产生桥梁作用,使胶粒形成粗大絮凝团的过程。
(二)、加热法①降低发酵液的粘度;②去除某些热变性蛋白等物质;③降低悬浮液的最终体积,破坏凝胶结构,增加滤饼的孔隙度,使固液分离变得十分容易。
生物分离工程复习[1]
![生物分离工程复习[1]](https://img.taocdn.com/s3/m/5d3cb72c2af90242a895e531.png)
第一章绪论P8思考题:1、5、61、生物分离工程:是指从发酵液、酶反应液或动植物细胞培养液中分离、纯化生物产品的过程。
P12、生物分离纯化过程的一般流程可分为几大部分?分别包括哪些单元操作?P4答:一、发酵液的预处理(固液分离):单元操作:过滤和离心;二、产物的提取(初纯化):单元操作:沉淀、吸附、萃取、超滤;三、产物的精制(高度纯化):单元操作:层析(包括柱层析和薄层层析)、离子交换、亲和色谱、吸附色谱、电色谱;四、成品的加工处理:单元操作:浓缩、结晶和干燥;3、生物分离工程的特点有哪些?P6答:①原料液体系非常复杂,杂质含量高,难于分离;②原料液一般为产物浓度很低的水溶液;③原料液抗环境变化能力差,容易变性失活;④分离过程必须保持目标物的生物活性;⑤分离粗产物纯度低,最终产品纯度要求极高,而对与人类生命息息相关的生物产物的质量要求必须达到国家相关标准;⑥常无固定操作方法可循;⑦分离操作步骤多,不易获得高收率;⑧对于基因工程产品,一般要求在密封环境下操作;⑨分离纯化过程代价昂贵,产品回收率低。
第二章发酵液的预处理1、发酵液预处理的方法:P11按预处理的目的分为:提高过滤速度的方法、改变发酵液性质的方法和杂质去除的方法具体的方法有:凝集和絮凝、加热法、调节PH法、加水稀释法、加入助滤剂法、加吸附剂法或加盐法、高价态无机离子去除的方法、可溶性杂蛋白质去除的方法、色素及其他杂质去除的方法。
2、凝集:指在投加的化学物质(如水解的凝集剂、铝、铁的盐类或石灰等)作用下,发酵液中的胶体脱稳并使粒子相互凝集成为1mm大小块状絮凝体的过程。
P113、絮凝:指某些高分子絮凝剂能在悬浮粒子之间产生桥梁作用,使胶粒形成粗大絮凝团的过程。
P124、具体方法中常采用的物质试剂:P14~15调节PH法:一般采用草酸等有机酸或某些无机的酸碱;高价态无机离子去除的方法:①、Ca2﹢的去除:常采用的酸化剂为草酸;②、Mg2﹢的去除:采用加入磷酸盐,是Mg﹢生成磷酸镁沉淀的方法;③、Fe3﹢的去除:采用加入黄血盐,生成普鲁士蓝沉淀的方法。
生物分离工程复习纲要

生物分离工程复习纲要--裴武第一章绪论1.生物分离工程在生物技术中的地位?答: 生物技术的重要目的是运用培养微生物、动物细胞、植物细胞来生产对人有用的产品, 而分离纯化过程是生物产品工程的重要环节。
因此, 生物分离工程是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生物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在生物技术研究和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技术进步限度对于保持和提高各国在生物技术领域内的经济竞争力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生物分离工程的特点是什么?答: 生物分离是从生物材料、微生物的发酵液、生物反映液或动植物细胞的培养液中分离并纯化有关产品(如具有药理活性作用的蛋白质等)的过程, 又称为下游加工过程。
生物工程的重要特点是生物制品多种多样; 常无固定操作方法可循;生物材料组成非常复杂, 分离操作环节多, 不易获得高收率; 培养液(或发酵液)中所含目的物浓度很低, 而杂质含量却很高; 分离进程必须保护化合物的生理活性; 生物活性成分离开生物体后, 易变性、破坏。
3.生物分离工程可分为几大部分, 分别涉及哪些单元操作?答: 生物分离工程可分为可分为不溶物的去除、产物分离、产品的纯化及产品的精制四大部分。
不溶物的去除涉及过滤、离心和细胞破碎, 通过这些单元操作使产物浓度和质量得到了提高。
产物分离涉及离子互换吸附、萃取等。
其中萃取又分为溶剂萃取、反微团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和双水相萃取等。
以上分离过程不具有特异性, 只是进行初分可提高产物浓度和质量。
产品的纯化涉及色谱、电泳、沉淀等单元操作, 这些技术具有产物的高选择性和杂质的去除性。
产品的精制涉及结晶及干燥等单元操作。
4.在设计下游分离过程前, 必须考虑哪些问题方能保证我们所设计的工艺过程最为经济、可靠?答: 在设计下游分离过程前, 通常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生物材料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 有数百种甚至更多, 各种化合物的形状、大小、相对分子质量和理化性质都各不相同, 有的迄今还是未知物, 并且这些化合物在分离时仍在不断的代谢变化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分离工程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1.生物分离工程的一般过程 P4答:①发酵液的预处理主要采用凝聚和絮凝等技术来加速固相,液相分离,提高过滤速度。
过滤、离心是其最基本的单元操作。
②产物的提取采用沉淀、吸附、萃取、超滤等单元操作。
③产物的精制常采用色谱分离技术,有层析、离子交换、亲和色谱、吸附色谱、电色谱。
④成品的加工处理浓缩、结晶、干燥第二章一、概念:1.发酵液的预处理:指采用凝聚和絮凝等技术来加速固相、液相分离,提高过滤速度。
2.凝集(凝聚):指在投加的化学物质(如水解的凝聚剂,铝、铁的盐类或石灰等)作用下,发酵液中的胶体脱稳并使粒子相互凝集成为1mm大小块状絮凝体的过程。
3.絮凝:指某些高分子絮凝剂能在悬浮粒子之间产生桥梁作用,使胶粒形成粗大絮凝团的过程。
4.离心分离:指在离心场的作用下,将悬浮液中的固相和液相加以分离的方法。
主要用于颗粒较细的悬浮液和乳浊液的分离。
(分为差示离心、均匀介质离心、密度梯度离心、等密度梯度离心和平衡等密度离心。
)5.等电点沉淀法:利用蛋白质等两性化合物在等电点时溶解度最低,易产生沉淀的性质,用酸化剂或碱化剂调节发酵液的pH,使其达到菌体蛋白的等电点而产生沉淀。
二、填空:1、按过滤时料液流动方向的不同,分为常规过滤和错流过滤。
2、可溶性杂蛋白的去除法包括:等电点沉淀法、热处理法、化学变性沉淀法和吸附法三、问答1、发酵液的一般特征?①组成大部分为水;②发酵产物的浓度较低;③发酵液中的悬浮固形物主要是菌体和蛋白的胶状物;④含有培养基中的残留成分,如无机盐类、非蛋白质大分子及其降解产物;⑤含有其他少量代谢副产物;⑥含有色素、毒性物质。
热原质等有机杂质。
2、常用的絮凝剂有什么?无极絮凝剂:Al2(SO4)3·18H2O (明矾)、氯化钙、氯化镁碱式氯化铝、高分子无机聚合物等。
有机絮凝剂:壳多糖及其衍生物、明胶、丙烯酰胺类、聚苯乙烯类、聚丙烯酰类聚乙烯亚胺类。
3、影响絮凝效果的因素?答:① 絮凝剂的种类;② 絮凝剂浓度;③ pH; 最关键因素,影响絮凝剂活性基团的解离度。
④ 搅拌转速和时间。
4、发酵液预处理的方法? 答:①凝聚和絮凝方法②加热法 ③调节PH 法 ④加水稀释法 ⑤加入助滤剂法⑥加吸附剂法或加盐法 ⑦高价态无机离子去除法Ca 2+ ——草酸、草酸钠→形成草酸钙沉淀Mg 2+——三聚磷酸钠(Na 5P 3P 10)→形成 三聚磷酸钠镁可溶性络合物 Fe 3+ ——黄血盐(K 4Fe(CN)6) →普鲁士蓝淀 ⑧可溶性杂蛋白的去除法3、 VB 12发酵液絮凝预处理的研究答:由正交试验确定影响絮凝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最佳絮凝条件:絮凝剂为聚合氯化铝、加入体积分数7%,pH6、搅拌速度14r/min 、搅拌时间45s 。
通过加压过滤实验,得到絮凝后滤饼的过滤特性;在此基础上,加入硅藻土助滤剂以探讨对滤饼结构和过滤速率的影响,并考察滤饼的比阻值及可压缩性。
实验表明,絮凝预处理后的滤饼为高可压缩滤饼,加入硅藻土后滤饼的比阻值降低,可压缩性系数减少到0.387过滤速率提高30%。
第三章 细胞分离技术一、填空1.根据被分离物质颗粒的大小,可分为一般过滤和膜过滤。
2.离心分离因子Fr 来定量评价离心设备的分离能力3.离心分离法根据其操作方式不同,又可分为重力沉降和密度梯度离心。
4-1细胞壁结构gFr γω2=4-2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结构比较5. 细胞破碎效果通常用细胞破碎率来衡量。
直接测定法:其中:X---细胞破碎率,%N---经t 时间操作后未破碎细胞的数量,个/cm 3N 0---细胞初始量,个/cm 36.细胞破碎方法:机械破碎法、物理破碎法、化学渗透法、酶溶法。
%100(%)00⨯-=N N N X7.机械破碎法又分为珠磨法、高亚匀浆法、超声波破碎法。
8. 不宜采用高压匀浆法的微生物:团状或丝状真菌、较小的革兰氏阳性菌、质地坚硬的亚细胞。
9.传统的化学渗透剂包括:酸碱、盐、表面活性剂、变性剂,螯合剂、有机溶剂等。
10.冻结的目的:为了破坏细胞膜的疏水键(膜的通透性改变)。
11.蛋白质复性方法:稀释与透析复性法、色谱复性技术、反胶束萃取复性法。
12.提高复性率的策略:二硫键的形成、小分子添加剂、模拟体内蛋白折叠过程(共表达分子伴侣、折叠酶可提高外源蛋白的可溶性表达)、温和溶解工艺相结合提高复性率。
二.名词解释1、离心沉降:是利用惯性离心力和物质的沉降系数或浮力密度的不同而进行的一项分离、浓缩或提取操作。
2、超声波破碎法:超生波破碎细胞时的频率一般为15~20 kHz ,功率为100~250W ,可分为槽式和探头直接插入介质式两种型式。
其原理可能与空穴现象引起的冲击波和剪切作用有关。
3、蛋白质复性:又称再折叠,是指变性蛋白质在变性剂去除或浓度降低后,就会自发地从变性的热不稳定状态向热力学稳定状态转变,形成具有生物学功能的天然结构。
第四章 沉淀技术一、填空1.蛋白质胶体具稳定性因素:蛋白质周围的水化层、蛋白质分子间的静电斥力。
2.双电层可分为:紧密层和分散层。
3.盐析公式: KsIgS -=βl其中: S---蛋白中溶解度,mol/Lβ---盐浓度为0时,蛋白质溶解度的对数值,与蛋白质种类、温度、pH有关,与盐无关 I---离子强度ci---离子浓度Zi---离子化合价Ks---盐析常数,与蛋白质和无机盐有关 ,与温度、pH无关4.有机溶剂沉淀法的原理:破坏了蛋白质表面的水化层。
5.有机溶剂沉淀法溶剂用量:计算公式:V=V0(S2-S1)/(100-S2)其中:V——需要加入100%浓度有机溶剂的体积,mL;V0——原始溶液的体积,mL;S2——所要求达到的有机溶剂的浓度,g/100mL;S1——原溶液中有机溶剂的浓度, g/100mL;100——指加入的有机溶剂的浓度为100%,如所加入的有机溶剂浓度为95%,则(100-S2)改为(95—S2)6.果胶提取中,乙醇沉淀法的最佳条件为:pH3.5~4.0,沉淀时间30min,沉淀温度为25℃,以硫酸铝钾为盐析剂,其盐析最佳条件为:PH5.8,沉淀时间30min,沉淀温度为25℃;以三氯化铁为盐析剂,其盐析条件为:pH4.0,沉淀时间60min,沉淀温度为60℃。
二.名词解释1.结晶:同类分子或离子以有规则排列形式析出。
2.沉淀:同类分子或离子以无规则紊乱排列形式析出。
3.分散双电层:偏离等电点的蛋白质净电荷或正或负,成为带电粒子,在电解质溶液中吸引相反电荷的离子(简称反离子),由于热运动的影响,这些离子有离开蛋白胶粒的趋势,反离子层并非全部排布在一个面上,而是在距胶粒表面由高到低有一定的浓度分布,形成分散双电层,简称双电层。
4.盐析:在高浓度中性盐存在的情况下,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降低并沉淀析出的现象称为盐析。
(常用盐析剂:硫酸铵)5.等电点:是两性物质在其质点的净电荷为零时介质的pH值,溶质净电荷为零,分子间排斥电位降低,吸引力增大,能相互聚集起来,沉淀析出,此时溶质的溶解度最低。
三.简答or论述1.蛋白质沉淀方法:答:①盐析法②有机溶剂沉淀法③等电点沉淀法④非离子多聚物沉淀法⑤变性沉淀⑥生成盐类复合物的沉淀⑦亲和沉淀2.影响盐析的因素:答:①蛋白质种类相对分子质量大、结构不对称的蛋白质Ks值大,越易沉淀②离子类型相同离子强度下,不同种类的盐对蛋白质的盐析效果不同。
③温度和pH 在保持待沉淀物稳定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接近其等电点。
盐析一般在室温下进行。
但对于温敏型生化物质,盐析最好在低温④盐的加入方式⑤蛋白质的原始浓度一般较适当的样品浓度是2.5%-3.0%3. 以硫酸铵为例介绍盐析操作过程盐析曲线的制作步骤:答:①取一部分料液,将其分成等体积的份数,冷却至0℃;②跟据公式或者附表查料液饱和度达20%-100%所需加入硫酸铵的质量,并在搅拌条件下分别加到终了,继续搅拌1h以上,同时保持0℃,使沉淀得到平衡;③在3000g下离心40min后,将沉淀溶于2倍体积的缓冲液中,测定其中蛋白质的总浓度和目标蛋白的浓度;④分别测定上清液中蛋白质的总浓度和目标蛋白的浓度,比较前后蛋白质时候保持物料守恒,检测分析结果的可靠性;⑤以饱和度为横坐标,上清液中蛋白的总浓度和目标蛋白的浓度为纵坐标作图。
4.有机溶剂沉淀法影响沉淀效果的因素:答:①温度在使用有机溶剂沉淀生物高分子时,整个操作过程应在低温下进行。
②pH pH多控制在待沉蛋白质的等电点附近。
③蛋白质浓度蛋白质的初浓度以0.5~2%为好,粘多糖则以1~2%较合适。
④离子强度一般在有机溶剂沉淀时中性盐浓度以0.01~0.05mol/L为好,常用的中性盐为醋酸钠、醋酸铵、氯化钠等。
⑤多价阳离子的影响实际操作时往往先加有机溶剂除去杂蛋白,再加Ca2+、Zn2+ 沉淀目的产物。
第五章一、概念1、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容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
2、分配定律:在恒温恒压条件下,溶质在互不相容的两相中达到分配平衡时,如果在两相中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则其在两相中的平衡浓度之比为一常数,称为分配常数A。
3、萃取速率计算公式:V=c 料液相中溶质的浓度c* 与萃取相中溶质呈平衡的料液相中溶质的浓度k 传质系数a 相间接触比表面积4、单级萃取萃取过程中的萃余分率:萃取分率(收率)为5、双节线:是两种高分子聚合物和水形成的双水体系的相图图中以聚合物Q的浓度(%,质量分数)为纵坐标,以聚合物P的浓度(%,质量分数)为纵坐标。
图中把均匀区与两相分开的曲线称为双节线。
影响因素:相图中双节线的位置、形状与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有关,一般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越高,相分离所需要的浓度越低;两种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差越大,双节线的形状越不对称。
6、反胶团:若将表面活性剂溶于非极性的有机溶剂中,并使其浓度超过临界胶束浓度,便会在有机溶剂内形成聚集体,这种聚集体称为反胶团。
7、超临界流体:处于超临界状态时,气液界面消失,体系性质均一,既不是气体也不是液体,呈流体状态。
二、填空1、液液萃取类型分为单级萃取、多级错流萃取、多级逆流萃取。
2、选择有机溶剂的原则是相似相容。
3、乳化现象发生后,可能产生两种形式的乳浊液,一种是(有机相)以油滴分散在水中的水包油型(0/W);另一种是水以水滴分散在油中的油包水型(W/O)。
4、双水相体系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体系熵的增加和分子间作用力。
5、在生化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的双水相体系主要是聚乙二醇-葡萄糖体系和聚乙二醇-无机盐系统。
6、溶质能在双水相系统中,进行分配主要是受体系表面自由能和表面电荷的影响。
7.液膜分离系统的膜相通常由膜溶剂、表面活性剂、流动载体、膜增强剂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