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6.1计算器word教案(7)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计算器使用|冀教版,(727)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计算器使用|冀教版,(727)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计算器使用|冀教版,(727)课题与教学内容计算器的使用(49-53)课时 1 安排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知识与技能:1、简单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结绳记事、算筹等)2、向学生介绍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

3、知道计算器上的各个功能键的作用,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过程方法学生经历认识和使用计算工具的过程,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情感态度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札记教学过程设计预设教学路径预设学生活动备择方案一、导入:1、师:今天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些计算工具。

你知道哪些计算工具?2、学生介绍计算工具3、介绍古代计算工具:计算工具从古到今,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远古时代,人类在捕鱼、狩猎和采集果实的劳动中,产生了计数的需要。

人们就用手指、石子、结绳或在木棒上刻痕来计数。

这种方法只能计数,而不能清楚的表示出计数级的是什么事情,人们开始想一些新的办法来计数。

这就出现了这样一种计数方法——算筹。

介绍算筹:我国古代人用算筹计算。

用算筹表示一个数,采用十进位制,并且纵式横式交替使用。

个位数用纵式表示,十位数用横是表示,百位数再用纵式表示“……”空格表示零。

二、新授:(一)认识算盘:1、介绍算盘的由来:后来我国劳动人民创造了算盘作为计算工具。

早在公元15世纪,算盘已经在我国广泛使用,后来游船到日本、朝鲜等国。

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特别实用他计算数目较大和数目较多的加减法,更为简便。

2、介绍算盘的组成:算盘各部分的名称如下图:(略)刚才同学们介绍了许多的计算工具,其中(1)算盘是我们中国所特有的,现在在许多地方还学生介绍计算工具算筹一般是用十几厘米长的竹签制成(也可是骨制或木制的)。

用这些算筹摆成不同的形式,表示不同得数目,并进行各种计算。

用算筹表示数有纵、横两种形式。

学生介绍算盘由来和特点教学过程设计预设教学路径预设学生活动备择方案能见到。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6.1 用计算器计算|冀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6.1 用计算器计算|冀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6.1 用计算器计算一、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并能够使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法的计算。

2.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适当控制使用计算器的方式,养成正确的计算方法。

2.训练学生观察能力,提高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老师出示一台计算器,问学生知道这是什么工具吗?有谁知道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吗?请学生发表意见。

2. 观察体验、自我探究老师出示加、减、乘、除法的例题,让学生自己探究,用计算器完成计算。

题目1:48 ÷ 8 = 题目2:54 - 18 = 题目3:32 × 5 = 题目4:78 + 15 =让学生站起来,根据题目开始自主完成计算,完成后按铃声齐声报出答案。

每个问题结束后,老师让一部分学生上来讲解自己的解法,并指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3. 基础训练老师出示一些简单的计算题,要求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在计算时,可以只输入几个数位,查看计算器的显示,然后按“=”键得出结果。

题目1:12 + 18 = ? 题目2:25 - 17 = ? 题目3:36 ÷ 4 = ? 题目4:22 × 4 = ? 题目5:75 - 16 =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可以使用计算器一起完成练习,以便于学生更好的熟练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4. 拓展应用老师出示更加复杂的计算题,这些题目要求更高的思维能力和操作技巧。

同时加入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让学生能够理解计算器在现实中的应用。

题目1:一辆公交车每天开10小时,每小时行驶48公里,那么一天的行驶距离是多少公里?题目2:王爷爷40岁,他的孙子小王只有王爷爷年龄的六分之一,那么小王多少岁?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可以结合实际应用,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并且提高反应速度和思维能力。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而且更加熟练的掌握了整数的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增强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计算器》教案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计算器》教案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计算器教学目标:1、通过有趣的探索活动,使学生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会探索的方法。

3、通过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悟数学知识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灵活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

难点是发现、归纳算式的特点。

教学过程:【导入】有趣的算式名人小故事导入师出示算式:1+2+3+......+100=?这个算式同学们会计算吗?聪明的高斯发现了其中的奥妙,直接用101×50=5050同学们想不想变的和小高斯一样聪明呢?今天我们将通过闯关的形式去探索、发现有趣算式的规律,同学们有没有信心闯关。

(有)别忘了带上你的计算器,let’go!【讲授】有趣的算式二、探究新知(一)奇妙的宝塔1、教师出示一组算式:1×1=11×11=111×111=1111×1111=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四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这四道算式有什么特点?(我发现这四道算式都是由1组成的。

我发现下面的算式中的每个乘数都比上一个算式的每个乘数多了一个数字1。

比如:第一个是1×1=,下一个就是11×11=……)老师:你们真是善于观察的好孩子!在这三道算式中,第一道是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第二道是两位数和两位数相乘;第三道是三位数和三位数相乘。

3、现在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计算器快速计算出它们的得数。

(学生动手计算,快速写出算式的得数。

)4、谁愿意公布一下你的答案?(学生公布答案,教师板书:1×1=1,11×11=121,111×111=12321,1111×1111=1234321)5、仔细比较观察这三个算式的答案有什么特点?它们与算式的两个乘数又有什么关系?谁能用自己的话把你的发现表述出来。

(我发现答案里都有1,最高位和最低位都是1。

我发现积是以中间数字对称的,而且乘数是三位数,积中间最大的数就是3,如果因数是四位数,积中间最大的数就是4。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计算器:用计算器计算 ▎冀教版(2014秋)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计算器:用计算器计算 ▎冀教版(2014秋)

第一课时:认识计算器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器上常见功能键的名称,学会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2、对计算器充满好奇心,体验用计算器计算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了解计算器上常见功能键的名称。

教学准备:1、每个学生自备一个计算器。

2、教师准备计算器、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一、师生对话,引出新知识师:在上一节数学课上,我们在了解计算工具发展的同时,感受到了人类的智慧。

课下你又有什么新收获,来和大家交流交流。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拿出准备的计算器。

师:你在哪些地方看过计算器呢?学生自由回答,列举计算器在生活中的使用情况。

师:的确,在我们的身边计算器是无处不在的,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帮助。

那么你对计算器有哪些了解呢?二、展示交流,认识计算器1、师生拿出各自带来的计算器,学生同桌交流自己对计算器的了解,教师巡视,发现班上同学带来了哪些不同款式的计算器,找出有代表性的同学,为大家介绍手中的计算器。

(特别关注班级中“问题学生”,他们可能对计算器有自己的研究,给他们创造展示的机会,以此作为转变学生的契机)给每个学生提供表达自己已有经验的机会,满足学生表达的愿望,同时学会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

教师则通过巡视,发现问题,观察学生对计算器的了解情况。

2、教师引领,集体复习基本按键课件出示计算器面板图,教师随机提问,如:键盘里有哪些键?“on/off”是什么意思?小数点键在哪儿?“CE”的作用是什么?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逐一出示答案。

教师有必要说明有些键由于我们学的知识有限现在还不能用,可以以后再学习。

不同的计算器还可能有一些特殊的功能,同学们可以在需要时边用边学,今后可以把自己新掌握的用法介绍给老师和同学们。

巩固学生对计算器常见功能键的认识,方便以后使用计算器。

同时激发学生探究不同计算器使用功能的欲望。

3、学习计算器进行计算教师指出利用计算器计算数目较大或数位较多的加减乘除计算非常简便,想试一试吗?出示加法算式:5040+1073=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注意发现没有用计算器计算经验的学生,给予关注。

最新冀教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6.1计算器》word精品教案 (7)

最新冀教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6.1计算器》word精品教案 (7)

计算器教学目标:1.使学生简要了解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感受科学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显著变化。

2.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较大数目的四则运算。

3.培养同学们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较大数目的四则运算。

教学难点:通过探索发现数学规律,利用计算器计算。

教学过程:一、简介计算工具的演变。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计算器。

板书课题:计算器出是计算器,如:师:除了计算器你还知道那些计算工具?生:算盘。

接着,教师简要说明计算工具的演变。

(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第49页的内容,教师讲解)1.石子计数远古时代,人们用石子计数或结绳计数2.算筹两千多年前,中国人用算筹计算3.算盘用算盘来计算称为珠算。

珠算在我国,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

(1)学生阅读课文“知识窗”。

(2)说一说你对算盘的了解。

4.计算机原来需要几十年时间运算的题目,现在只需要1秒就可以了。

(1)你还知道那些关于计算机的知识?(2)你利用计算机做过那些事情?二、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1.了解计算器的功能键。

(1)开关键ON按此键,屏幕显示“0”。

(2)数字键:78 94 5 61 2 3按数字键,屏幕显示相应数字。

(3)符号键:﹢﹣× ÷按符号键,屏幕不改变原显示内容,计算器按此键功能输入计算要求。

(4)关闭键:OFF按此键,关闭计算机。

2.用计算器计算。

计算:5040+1073(1)学生尝试独立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2)教师边演示边讲解计算过程。

①按开关键ON。

②按数字键5 0 4 0。

③按 +。

④按数字键1 0 7 3。

⑤按 =。

⑥按开关键ON。

或者按关闭键OFF3.试一试。

用计算器计算三、巩固练习课本中练一练。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用计算器计算_冀教版-最新学习文档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用计算器计算_冀教版-最新学习文档

第六单元认识更大的数■教材分析“认识更大的数”是《数学课程标准》第二学段关于“数的认识”的基本要求:能够读、写万以上的数,并能运用合适单位的数描述事物,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也是人们现实生活、工作和交流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

本单元教材编排分为“计算器”“亿以内的数”和“亿以上的数”三个模块,最后安排了综合与实践活动“编学籍号”。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知道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学生从认识万以内的数到亿以内的数、亿以上的数,既是数概念的扩展,也是了解数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体会数学价值的过程,是发展学生数感的活动。

■教学目标1、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运算,解决简单问题,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2、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万以上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3、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4、能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为单位的近似数。

5、在探索规律、估算一百万、一亿有多大、用近似数描述大数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地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做出解释,发展数感。

6、对现实生活中用大数描述的事物感兴趣,了解某些现象可以借助数来描述,感受大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重点能读、写万以上的数;能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万”“亿”为单位的数或近似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难点能读、写万以上的数;能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万”“亿”为单位的数或近似数;感受大数的意义。

■教学建议本单元在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更大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掌握更大数的读写,并能在数据的收集过程中,认识近似数,进一步感受大数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结合具体的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本单元学生认识的数都是一些较大的数,一般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得比较少。

为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丰富学生对数的认识,教材中多次安排了数一数等具体的情境,力图通过情境这个载体,进一步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体会到十进制计数的特点,感受大数的意义。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用计算器计算|冀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用计算器计算|冀教版

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用计算器计算|冀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能够熟练操作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2)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进行数学探索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勇于尝试、克服困难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器,并能运用计算器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 教材内容: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第61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能够熟练操作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2.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计算器、教学课件。

2. 学具:计算器、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快速准确地解决问题。

然后引入计算器,让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激发学生学习计算器的兴趣。

2. 教学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教授计算器的各个按键的功能,以及如何进行基本的数学运算,如加、减、乘、除等。

同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操作计算器进行解答,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3. 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计算长度、面积等,让学生运用计算器进行解答。

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计算器解决。

4. 数据处理与分析: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数据,如班级学生的身高、体重等,让学生运用计算器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如求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等。

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体会计算器在数据处理和分析中的作用。

5. 巩固练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关计算器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计算器的掌握程度。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用计算器计算_冀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用计算器计算_冀教版

第六单元认识更大的数■教材分析“认识更大的数〞是?数学课程标准?第二学段关于“数的认识〞的根本要求:能够读、写万以上的数 ,并能运用适宜单位的数描述事物 ,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根本数学知识和技能 ,也是人们现实生活、工作和交流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

本单元教材编排分为“计算器〞“亿以内的数〞和“亿以上的数〞三个模块 ,最后安排了综合与实践活动“编学籍号〞。

本单元教学内容 ,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 ,知道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 ,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的根底上进行学习的。

学生从认识万以内的数到亿以内的数、亿以上的数 ,既是数概念的扩展 ,也是了解数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 ,体会数学价值的过程 ,是开展学生数感的活动。

■教学目标1、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运算 ,解决简单问题 ,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2、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万以上的数 ,了解十进制计数法 ,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3、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 ,并能进行估计。

4、能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为单位的近似数。

5、在探索规律、估算一百万、一亿有多大、用近似数描述大数的过程中 ,能进行有条理地思考 ,能对结论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开展数感。

6、对现实生活中用大数描述的事物感兴趣 ,了解某些现象可以借助数来描述 ,感受大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重点能读、写万以上的数;能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万〞“亿〞为单位的数或近似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难点能读、写万以上的数;能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万〞“亿〞为单位的数或近似数;感受大数的意义。

■教学建议本单元在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根底上 ,进一步认识更大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掌握更大数的读写 ,并能在数据的收集过程中 ,认识近似数 ,进一步感受大数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结合具体的情境 ,感受大数的意义本单元学生认识的数都是一些较大的数 ,一般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得比拟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简要了解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感受科学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显著变化。

2.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较大数目的四则运算。

3.培养同学们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较大数目的四则运算。

教学难点:
通过探索发现数学规律,利用计算器计算。

教学过程:
一、简介计算工具的演变。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计算器。

板书课题:计算器
出是计算器,如:
师:除了计算器你还知道那些计算工具?
生:算盘。

接着,教师简要说明计算工具的演变。

(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第49页的内容,教师讲解)
1.石子计数
远古时代,人们用石子计数或结绳计数
2.算筹
两千多年前,中国人用算筹计算
3.算盘
用算盘来计算称为珠算。

珠算在我国,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

(1)学生阅读课文“知识窗”。

(2)说一说你对算盘的了解。

4.计算机
原来需要几十年时间运算的题目,现在只需要1秒就可以了。

(1)你还知道那些关于计算机的知识?
(2)你利用计算机做过那些事情?
二、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1.了解计算器的功能键。

(1)开关键ON
按此键,屏幕显示“0”。

(2)数字键:
78 9
4 5 6
1 2 3
按数字键,屏幕显示相应数字。

(3)符号键:﹢﹣× ÷
按符号键,屏幕不改变原显示内容,计算器按此键功能输入计算要求。

(4)关闭键:OFF
按此键,关闭计算机。

2.用计算器计算。

计算:5040+1073
(1)学生尝试独立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2)教师边演示边讲解计算过程。

①按开关键ON。

②按数字键5 0 4 0。

③按 +。

④按数字键1 0 7 3。

⑤按 =。

⑥按开关键ON。

或者按关闭键OFF
3.试一试。

用计算器计算
三、巩固练习课本中练一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