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介绍 全共119页
中国民族文化简史

• • • • •
吃新谷与长龙宴
• 红河一带哈尼族,农历七月的第一个 龙日,有“吃新谷”的习俗。吃新谷这一 天,每户人家按照老规矩,应在东方刚露 鱼肚白时,到自家水田拔回一小捆连根带 穗的稻子。拔稻时要选择株数逢单的稻穴, 背回时无论遇到生、熟人都不打招呼,否 则以为不吉。
哈尼族节日
• • • • • • • 十月节 六月节 菇凉节 敬老节 里玛主节 捉蚂蚱节 吃新米节
BYE
汉族人饮茶,据说始于神 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 直到现在,中国汉族同胞还有 民以茶代礼的风俗。汉族对茶 的配制是多种多样的:有太湖 的熏豆茶、苏州的香味茶、湖 南的姜盐茶、成都的盖碗茶、 台湾的冻顶茶、杭州的龙井茶、 福建的乌龙茶等等。 • 中国茶艺在世界享有盛誉,在 唐代就传入日本,形成日本茶 道。
中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 一,有诺苏、纳苏、罗武、米撒泼、撒尼、 阿西等不同自称。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
贵州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
服饰
• 类型:凉山 → • 乌蒙 • 红河 • 镇东南 • 特点:1)反映了黑之尊、黄之美的审美观;
• • • 敬 2)反映了彝族“顾头”的生活习惯和荣誉意识; 3)男子服饰多体现其英勇善战的气概; 4)服饰图案纹样体现了彝族对自然的理解和崇
各民族间的经济和政治的、历史的和 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 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没有不 同民族、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 就不会有世界文化百花园 争妍斗艳、五彩缤纷的景象。 •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 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 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 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家乡的山谷静谧安适, 太阳的光芒欢乐相聚。 祝愿相聚,永不分离; 如若分离,愿再相聚。 家乡的村寨静谧安适, 我们的亲友欢乐相聚。 祝愿相聚,永不分离, 如若分离,愿再相聚
多民族的国家课件-七年级地理上册中图版

民族分布:汉族主 要分布在东部和南 部,少数民族主要 分布在西部和北部
民族政策:中国实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权 利和自治权利
中国的民族分布
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占全国总人口的90%以上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南部地区,包括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回族等
民族自治地方:包括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文化保护:保护和传承各 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各
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民族经济发展:加大对少数民 族地区的扶持力度,促进各民
族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第二章
中国的民族文化
中国的民族语言文字
汉语:中国使用最 广泛的语言,也是 联合国工作语言之 一
少数民族语言:包 括藏语、维吾尔语、 蒙古语等,各具特 色
汉字:中国最古老 的文字之一,具有 悠久的历史和丰富 的文化内涵
少数民族文字:如藏 文、维吾尔文、蒙古 文等,各具特色,丰 富了中国的文化多样 性
中国的民族服饰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汉族:汉服,旗袍,唐装等 藏族:藏袍,哈达,藏靴等 蒙古族:蒙古袍,蒙古帽,蒙古靴等 维吾尔族:维吾尔族花帽,艾德莱斯绸,维吾尔族长袍等 苗族:苗族服饰,苗族银饰,苗族刺绣等 朝鲜族:朝鲜族服饰,朝鲜族舞蹈服等
中国的民族贸易与投资
民族贸易:各民族之间的商品交 换,促进民族经济发展
民族投资:各民族之间的资金投 入,推动民族经济发展
民族贸易与投资的特点团结,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提高民族地区人民生活水平
第四章
中国的民族旅游资源
中国的民族地区旅游资源
中国的民族音乐舞蹈
民族音乐:包括汉族、 藏族、蒙古族、维吾 尔族等各民族的音乐
鲁教版七年级地上册《民族》示范课教学课件

1617.9
黎族
124.8
毛南族
10.7
保安族
1.7
布依族
297.1
傈僳族
63.5
仡佬族
57.9
裕固族
1.7
朝鲜族
192.4
佤族
40.0
锡伯族
18.9
塔塔尔族
0.5
满族
1068.2
畲族
71.0
阿昌族
3.4
京族
2.3
侗族
296.0
柯尔克孜族
16.1
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族
3.4
独龙族
0.7
鄂伦春族
0.8
拉祜族
45.4
典型例题
例2.“世界屋脊”上生活的主要少数民族是( )A.维吾尔族 B.壮族 C.高山族 D.藏族
D
解析:青藏地区除青海省东北部汉族人较多外,大部分地区人口以藏族为主。藏族人民多信奉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位于拉萨市中部的布达拉宫是著名的藏传佛教圣地。故选D。
典型例题
课堂小结
壮族
1617.9万人
珞巴族
3000人
人口400万以上: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满族、土家族9个少数民族。
人口100万以上:白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等18个少数民族。
1
民族的构成
一、中华民族大家庭
与美国、日本民族构成相比,我国民族有什么异同?
思考
美国被称为“民族的大熔炉”,主要由白种人、黑种人和黄种人共同融合构成统一的美利坚民族;日本主要是由大和民族构成的;而我们中国则是由包括汉族在内的56个民族组成的团结和睦的大家庭。
塔吉克族
4.1
中国少数民族介绍

民俗:饮食
蒙古族烤全羊
民俗:居住
游牧地区牧民多住圆形穹庐顶的蒙古包; 蒙古地区的标志建筑也常饰以穹庐顶
民俗:歌舞
蒙古族能歌善舞,主要乐器为马头琴。
民俗:节日活动
“那达慕”是蒙古语音译,意为“玩耍”或 “消遣”,流行于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等 蒙古族聚居地区 。
民俗:节日活动 祭敖包:敖包是蒙古语,意为堆子或鼓包。
概况:语言文字
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为主食,最具特色的是竹筒饭, 喜食酸食,嗜酒和槟榔。
民俗:节日活动
傣族的新年,傣语称为 “楞喝桑堪”或“桑堪比 迈”。由于庆祝新年的时候, 要进展热闹而盛大的泼水祝 愿活动,外地人都把它称为 泼水节。
民俗:歌舞 杨丽萍孔雀舞
民俗:文化艺术
以歌谣、摆手舞、史诗和山歌而著名,此外 还有傩戏和土家锦俗称西兰卡普。
民俗:节日活动
土家族的传统节日有赶年和土家年。
民俗:居住
概况:分布
主要分布在海 南省中南部的琼中、 白沙、乐有、三亚、 五指山等七县二市 之内。
概况:语言文字
黎族有本民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不同的地 区存在着方言的差异。
民俗:居住
苗族房屋为三开间 的平房或楼房,山区 为吊脚楼。
吊脚楼
民俗:节日活动
苗年、龙舟节、四月八、吃新节、芦笙节、花山节和清 明节。
概况:分布
藏族
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其余分布在青海、四川、甘肃 及云南等地。
概况:语言和文字
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属汉藏语系藏缅语 族藏语支。
概况:文化
医学巨著:《四部医典》
民俗:节日活动
男子三项那达慕 :摔跤
民俗:节日活动
初二下册地理1.3多民族的大家庭.ppt

蒙 古 族
藏
族 芦笙节
那达慕大会
老人节
傈僳族
布依族
刀竿节
三月街节
白族
苗族
火把节
彝族
查白歌节
斗马节
马头琴-- 蒙古族
冬不拉--
火不思--
芦笙--
葫 芦 丝 - -
月 琴
---
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人口分布地
民族概况
中国共有 56 个民族 中国共有 52 % 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中国人口总数的 8 %
民族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各名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实行名族区 域自制(少数名族聚民区)
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1600多万)的是——
壮族
人口在5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
壮族 维吾尔族
满族 彝族
回族
苗族
土家族 蒙古族 藏族
民 族 分 布 图 民族分布特点
汉族: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西南 等地
大杂居,小聚居
藏族
傣
族
壮 族
蒙
古
朝鲜族
族
朝 鲜 族
苗 雪顿节
景颇族简介

民族概况景颇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
现有人口119209人。
主要分布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陇川县、潞西市、瑞丽市、盈江、梁河三县,少部分散居于其他州县。
在中国景颇族聚集最多最集中的地方是云南省德宏州陇川县,陇川县被称为“中国目瑙纵歌之乡”。
雄狮般勇猛的民族——景颇族景颇族他们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旱谷等作物。
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景颇族素以刻苦耐劳、热情好客、骁勇威猛的民族性格著称。
他们有句家喻户晓的成语:“要像狮子一样勇猛。
”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征服大自然,用大长刀与恶势力作斗争。
历史上,多次顽强抵御外敌侵入,为保卫祖国领土立下了功勋。
景颇族大多住在海拔1500-2000米的山区。
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特产丰富。
除种植旱谷、玉米、水稻外,盛产名贵的红木、楠木和各种竹子,还有橡胶、油桐、咖啡、茶叶、香茅草等经济作物,以及热带、亚热带水果菠萝、菠萝蜜、芒果、芭蕉等。
深山老林中栖息着各种珍禽异兽。
地下矿藏也很丰富。
景颇族的口头文学发达,尤其是集诗、歌、舞于一体的创世史诗《勒包斋娃》,包含了人们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方方面面的认识,深受本民族群众的喜爱,也是祖国民间文学的一朵奇葩。
除了长篇叙事诗外,景颇族的其他民歌也十分丰富。
山歌分为大声唱的“直么”和小声唱的“直作”。
舂米歌即劳动歌,景颇支称为“月鲁”,载瓦支称为“谷阿岗”或“谷统直”,多由一人主唱,一人伴唱,形成合唱。
风俗歌中以“腊磨罗统”最富特色。
民族语言景颇族公认有景颇和载瓦两种语言,差异颇大。
景颇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载瓦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
景颇人使用的景颇文是一种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民族宗教崇信万物有灵,认为自然界中的万物的鬼灵都能对人起作用,给人以祸福。
供奉的鬼分三类,即:天鬼、地鬼、家鬼。
天上以太阳鬼为最大;地上以地鬼为最大;家鬼以“木代”鬼为最大。
凡遇插种、收割、婚丧、械斗等均请巫师宰牲祭鬼,主持祭祀的巫师被称为“目陶”(音译),最大的祭典“目脑”,就是为祭“木代”鬼而举行的。
中国的民族(1)

民族宗教信仰
汉族:主要信仰佛教、道教等
少数民族:信仰伊斯兰教、藏传佛教等
宗教信仰对民族文化的影响
不同宗教信仰之间的和谐共处
民族风俗习惯
民族服饰:各民族的传统服饰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如汉族的旗袍、藏族的藏袍、彝族的火草衣等
民族饮食:各民族的饮食习惯和特色菜肴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如蒙古族的烤全羊、藏族的酥油茶、维吾尔族的烤羊肉串等
民族团结原则: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区域自治,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
优惠政策: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一系列优惠政策,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民族团结政策
民族平等政策: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享有同等的权利和待遇
民族团结政策: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进民族团结与和谐
民族旅游资源的定义与分类
民族旅游资源的特点和价值
民族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民族旅游资源的概述:介绍民族旅游资源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民族旅游资源的开发:分析民族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原则和策略,以及成功案例的介绍。
民族旅游资源的保护:探讨民族旅游资源保护的重要性、措施和方法,以及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民族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未来展望:展望未来民族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趋势和挑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民族艺术和文学
民族艺术:包括绘画、音乐、舞蹈、戏曲等多种形式,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民族文学:以诗歌、小说、散文等为主要形式,反映了各民族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
民族文化与艺术、文学的关系:民族文化是艺术和文学的源泉,艺术和文学是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
民族艺术和文学的传承与发展: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和发展,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景颇族介绍小学三年级

景颇族介绍小学三年级景颇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
现有人口119209人。
主要分布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陇川县、潞西市、瑞丽市、盈江、梁河三县,少部分散居于其他州县。
在中国景颇族聚集最多最集中的地方是云南省德宏州陇川县,陇川县被称为“中国目瑙纵歌之乡”。
景颇族他们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旱谷等作物。
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景颇族素以刻苦耐劳、热情好客、骁勇威猛的民族性格著称。
他们有句家喻户晓的成语:“要像狮子一样勇猛。
”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征服大自然,用大长刀与恶势力作斗争。
历史上,多次顽强抵御外敌侵入,为保卫祖国领土立下了功勋。
景颇族大多住在海拔1500-2000米的山区。
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特产丰富。
除种植旱谷、玉米、水稻外,盛产名贵的红木、楠木和各种竹子,还有橡胶、油桐、咖啡、茶叶、香茅草等经济作物,以及热带、亚热带水果菠萝、菠萝蜜、芒果、芭蕉等。
深山老林中栖息着各种珍禽异兽。
地下矿藏也很丰富。
景颇族的口头文学发达,尤其是集诗、歌、舞于一体的创世史诗《勒包斋娃》,包含了人们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方方面面的认识,深受本民族群众的喜爱,也是祖国民间文学的一朵奇葩。
除了长篇叙事诗外,景颇族的其他民歌也十分丰富。
山歌分为大声唱的“直么”和小声唱的“直作”.舂米歌即劳动歌,景颇支称为“月鲁”,载瓦支称为“谷阿岗”或“谷统直”,多由一人主唱,一人伴唱,形成合唱。
风俗歌中以“腊磨罗统”最富特色。
景颇族分布在云南省,1998年末,云南景颇族人口为12.56万人,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0.947%.景颇族主要聚居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境内的陇川、盈江、潞西、瑞丽、梁河等五县市山区。
其余的景颇族人口散居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片马、岗房,古浪、临沧地区的耿马佤族自治县等地。
云南景颇族包括4个主要支系:景颇、载瓦、勒期和浪俄,其中载瓦支系最大,人数占景颇族人口的8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