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脾肿大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脾功能亢进有哪些症状?

脾功能亢进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脾功能亢进症状,尤其是脾功能亢进的早期症状,脾功能亢进有什么表现?得了脾功能亢进会怎样?以及脾功能亢进有哪些并发病症,脾功能亢进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脾功能亢进常见症状:肝脾肿大、脾肾阳虚、出血倾向、鼻子黄色或棕色、全血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一、症状临床上所见的脾功能亢进多数为继发性,因此其突出的表现有两方面:1.原发病的表现根据所患疾病的不同其表现亦异。
常见的是肝硬化所致的门静脉高压充血性脾大。
除脾脏肿大外,可伴有或不伴有肝功能减退。
2.脾功能亢进的表现主要是脾脏肿大和血细胞减少而发生相应的症状。
脾脏的性质与大小按原发病而异,至晚期脾脏可呈显著肿大。
血细胞减少可导致贫血、感染和出血。
有的患者虽然白细胞或血小板数量很低,但感染或出血的症状和体征不一定明显或很轻微。
但是,如果伴有肝功能减退或凝血功能发生障碍时,则可出现较严重的出血症状。
脾功能亢进一般具有脾脏肿大,但并非所有的脾大均有脾功能亢进。
脾组织增大越显著,有可能脾功能亢进的程度越严重,因此脾脏增大与脾功能亢进的程度有一定关系,但不是呈绝对的平行关系。
*二、诊断诊断脾功能亢进有赖于以下各项指标,一般可确诊。
(一)脾脏肿大几乎大部分病例的脾脏均肿大,对于肋下未触到脾脏者,应进一步通过其它检查,证实是否肿大,应用99m锝,198金或113m铟胶体注射后脾区扫描,有助于对脾脏大小及形态的估计,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也能测定脾大小及脾内病变,但脾肿大与脾功能亢进的程度并不一定成比例。
(二)血细胞减少红细胞,白细胞或血小板可以单独或同时减少,一般早期病例,只有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晚期病例发生全血细胞减少。
(三)骨髓呈造血细胞增生象部分病例还可同时出现成熟障碍,也可能因外周血细胞大量被破坏,成熟细胞释放过多,造成类似成熟障碍象。
(四)脾切除的变化脾切除后可以使血细胞数接近或恢复正常,除非骨髓造血功能已受损害。
肝脾肿大是什么原因

肝脾肿大是什么原因文章目录*一、肝脾肿大是什么原因*二、肝脾肿大如何预防*三、肝脾肿大如何治疗肝脾肿大是什么原因1、肝炎脾肿大是肝炎的体征之一,但并非每个病例皆然。
脾肿大者多数质地柔软,轻度肿大及轻触痛。
慢性活动性与慢性持续性之肝肿大质地较韧,并具有轻触痛,部分病人以肝区疼痛为主诉症状。
脾肿大是部分慢性肝炎病人所具有的体征,肿大不显着、质地较硬伴触痛。
活动性者以肝功能明显异常及明显黄疸来区别于持续性者。
2、肝硬化肝硬化也是会导致患者出现肝脾肿大的情况,但是这种情况并不是肝硬化的主要体征。
心源性、酒精性及胆汁性者均有肝肿大的特点。
凡肝硬化病例其肝脏质地均较硬,可达Ⅲ,边缘锐利、表面突凹不平,触之结节状改变。
各类型肝硬化尤其并发门脉高压症者脾肿大较显着。
在门脉性肝硬化病例中,肝与脾的大小呈反比即:肝愈小、脾愈大。
质地愈硬。
3、肝脓肿细菌性肝脓肿病情一般较重,肝脏的左、右两叶均累及而同时增大,质地较软伴有轻触痛及右季肋部叩打痛。
阿米巴性肝脓肿起病缓慢,病情较稳定。
初期(即阿米巴肝炎期)肝脏呈轻度肿大或中度弥漫性肿大,质地柔软。
一旦脓肿形成之后全身症状显着,肝医疼痛加剧。
如病变在肝内缓慢进行、脓肿缓慢形成时,肝脏逐渐增大、变硬。
4、脂肪肝为脂肪代谢障碍所致的肝损害。
触诊肝脏轻度至中度肿大伴压痛,质地较韧或硬,表面光滑。
此类病人很少发生脾肿大。
确诊需肝活检帮助。
其他代谢障碍性肝脏疾病,常见的如肝淀粉样变性、血紫质病等均可引起肝脏显着肿大,质地硬、边缘钝、无触痛,少数病例可发生黄疸与腹水征。
肝脾肿大如何预防1、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预防脾肿大应该多吃一些蛋白质不仅能提高血浆蛋白含量防止或减少肝脏的脂肪浸润而且还可以促进肝组织恢复和再生。
然而如果一日三餐吃进去的蛋白质总量超过了每天每公斤体重2-3.5克的限度就会有副作用。
过量的蛋白质在体内产生过多的氨肝脏不能将其转化为无毒物质排出最终结果是导致肝昏迷。
2、忌酒和烟长期饮酒可导致酒精性胃炎甚至酒精性肝硬化。
肝脾肿大详解课件

肝硬化
肝脾肿大伴有门静脉高压、腹水等症 状。
血液系统疾病
如白血病、淋巴瘤等引起的肝脾肿大 ,常伴有血常规异常。
其他疾病
如心脏疾病、肾脏疾病等也可能引起 肝脾肿大,需要结合其他症状和检查 结果进行鉴别。
03
肝脾肿大的治疗
药物治疗
01
0203抗生Fra bibliotek治疗针对感染引起的肝脾肿大 ,使用适当的抗生素进行 治疗,以控制感染和缩小 肿大的肝脾。
脏和血液系统状况。
病理学检查
通过肝穿刺或脾穿刺获取组织 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明确
诊断。
诊断标准
肝脾肿大
肝脾超过正常大小,质地变硬 或结构异常。
肝功能异常
转氨酶、胆红素等指标升高, 提示肝脏受损。
血常规异常
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异常, 提示血液系统疾病。
其他症状
如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等。
鉴别诊断
肝炎
肝脾肿大的常见原因
感染
肝炎、肝脓肿、血吸虫 病等感染性疾病可引起
肝脾肿大。
淤血
门静脉高压、心力衰竭 等可导致肝脏淤血,引
起肝脾肿大。
肿瘤
肝癌、肝血管瘤、肝肉 瘤等肿瘤疾病可导致肝
脾肿大。
其他
如脂肪肝、肝硬化、白 血病等也可引起肝脾肿
大。
肝脾肿大的症状与体征
症状
肝脾肿大可引起右上腹或左上腹疼痛 、食欲不振、乏力、消瘦等症状。
肝脾肿大的预后与转归
预后情况
良好预后
肝脾肿大可能是暂时性的,由非恶性疾病引起,如病毒感染或过敏反应。这种 情况下,肝脾肿大通常会自行消退,患者预后良好。
较差预后
如果肝脾肿大是由恶性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或转移性肿瘤)引起的,则预 后通常较差。这些疾病可能导致肝脾持续肿大,甚至进行性加重。
脾肿大诊断详述

脾肿大诊断详述*导读:脾肿大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一、病史详细了解病史,对脾脏肿大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病史中注意起病的缓急,病程的长短、既往史、流行病史、家族史、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脾肿大的伴随症状等均可给诊断提供一定的线索。
急性感染通常起病急、病程短,脾肿大程度轻/慢性感染、遗传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则起病缓、病程长、随病程迁延肿大程度加剧。
恶性肿瘤则有发展迅速倾向、且可明显增大。
既往史对疾病的诊断也有很大帮助,如:既往有病毒性肝炎史、长期饮酒史或有输血及血制品史,现有脾脏肿大,提示可能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流行病及地方性疾病常有流行病史;某些疾病可有家族史,如:地中海性贫血、代谢性疾病等;某些疾病的发病与不同年龄和性别有关,如:组织细胞增生症和脂质沉积症多发生在婴幼儿;急性感染性疾病中的传染病常发生于青少年;恶性组织细胞病、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多见于女性;多发性骨髓瘤,多发生于老年男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结缔组织病多发生于青年女性等等。
脾脏肿大的伴随症状和体征,是寻找脾脏肿大原因的重要线索。
如:脾肿大伴发热、可见于各种急慢性感染性疾病;脾肿大伴贫血、发热、出血倾向常常提示白血病性脾肿大;脾肿大伴贫血、黄染提示溶血性贫血;脾肿大黄染常提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脾肿大伴消化道症状或呕血黑便可能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心脏病或心包积液!起的淤血性脾肿大往往有呼吸困难、心悸气短等症状。
如此等等各种疾病引起的脾肿大的同时,均有个自疾病的特点,在病史中均应逐一询问。
二、体格检查脾脏肿大主要依靠触诊检查。
用触诊法未能确诊时可用叩诊法检查脾的浊音界有无扩大。
(正常脾浊音界在左腋中线第9-11肋之间;宽 4-7cm,前方不超过腋前线人必要时可用超声、X线、CT 等检查,以明确脾脏的大小和形态。
触诊发现脾肿大时,要注意脾肿大的程度、质度,同时注意有无其他伴随体征。
脾大诊断标准

脾大诊断标准脾大是指脾脏增大,通常是由于某种疾病或病理状态所致。
脾大的诊断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正确判断脾大的原因和诊断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介绍脾大的诊断标准及相关内容。
1. 体格检查。
脾脏位于腹腔左上部,在正常情况下是无法触及的。
脾大的诊断首先需要进行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触诊和叩诊来判断脾脏是否增大。
一般来讲,脾脏的下缘应该位于肋缘下1-2cm处,如果能够触及或者叩诊时听到浊音,就可能存在脾大的情况。
2. 影像学检查。
除了体格检查外,医生还可以借助影像学检查来确认脾大的诊断。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MRI等,这些检查能够直观地显示脾脏的大小和形态,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
3. 血液学检查。
脾大的病因很多时候与血液系统有关,因此血液学检查也是诊断脾大的重要手段。
通过血常规、血涂片、骨髓穿刺等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血液情况,包括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从而帮助医生判断脾大的原因。
4. 临床症状。
脾大的患者在临床上通常会出现一些症状,如腹痛、腹胀、脾区叩痛、贫血、出血倾向等。
这些临床症状也可以作为诊断脾大的参考依据。
5. 病史。
患者的病史对于诊断脾大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肝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都可能导致脾大。
因此,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既往是否有肝炎、淋巴瘤、结核病等疾病史。
总之,脾大的诊断需要综合运用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血液学检查、临床症状和病史等多种手段,只有全面综合考虑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
希望本文介绍的脾大诊断标准能够对临床医生有所帮助,提高对脾大的诊断水平,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好的参考依据。
症状学——肝脾肿大

(二)体格检查
3.皮肤(色素、瘙痒抓痕、紫癜、黄疸) 4.心脏检查(心率、杂音、颈静脉怒张、下肢浮肿) 5.脾(肝硬化、血吸虫、疟疾、血液病) 6.一般状态(显著消瘦见于肿瘤及肝硬化失代偿期)
注意: 与问诊核对,必要时补充
(三)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检查内容
1. 血液学检查 2. 尿液检查 3. 粪便检查 4. 肝功能检查 5. 免疫学检查 6. 影像学检查 7. 肝穿刺活检 8. 腹腔镜检查
左叶厚径不超过6cm 左叶长径不超过9cm 5. 门静脉及胆总管的宽度 门静脉内径1.0~1.2cm 胆总管内径0.4~0.6cm
1.左肋缘下 2.左正中旁 3. 正中位 4.右正中旁 5.沿门静脉长轴 6.右肋缘下 7.右肋间斜切 8.右肝冠状切
[二问]
肝肿大可能由哪些疾病引起的?
引起肝肿大疾病: 感染性 非感染性
肝脏是人体中最大的腺体 器官,重量在1200~1500 克左右。 肝脏大小: 长25-30cm 宽19-21cm 厚6-9cm
体格检查-肝
肝脏绝大部分在右季肋区内 上界: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
右腋中线第7肋间 右肩胛线第10肋间
下界:叩诊肝上界
(1)右锁骨中线,≤1cm (2)前正中线,≤3cm
触诊肝下缘
诊断 Diagnosis
完整的病史
详尽的查体
大夫,我最近不 舒服
哪里不舒服呢?
辅助检查
(一)病史询问
1. 伴随症状 (1)发热 (2)肝区疼痛性质 (3)黄疸(注意皮肤搔痒) (4)近期体重变化
(一)病史询问
2.既往史、个人史 (1)流行病、传染病史-血吸虫、肝炎 (2)输血、注射史 (3)病毒性肝炎密切接触史 (4)饮酒史 (5)药物、化学物质接触史 (6)心脏病史
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脾肿大_方峰

等[8]报道12例新生儿梅毒,发现肝肿大率8313%,肝肋下215~5cm,脾肿大率5813%,脾肋下115~3cm,黄疸1例。
2例进行肝功能检查,发现异常1例。
笔者医院曾误诊先天性梅毒1例,患儿男性2个月,因面色进行性苍白1个月伴咳嗽、腹泻入院。
入院查体发现肝肋下515cm 、剑下7cm,脾肋下2cm 。
肝功能检查:ALT 22313U/L 、AS T 7113U /L 。
予以抗感染治疗无好转。
长骨摄片提示先天性梅毒可能。
查母亲TRUS T 1B 64,患儿TRUS T 1B 1024阳性。
最后确诊为先天性梅毒。
由于小儿时期的肝脏生理、病理、解剖及免疫学特点,小儿的全身感染十分容易引起肝损害,尤其是严重感染。
肝损害的发生率与原发病的轻重无关。
大多数全身感染肝损害较轻,容易恢复,预后好,少数可以发生肝功能衰竭,甚至导致死亡。
必须引起临床儿科医生的高度重视。
一旦发生肝损害,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应给予积极的保肝治疗。
参考文献1 曾玫,朱启,王晓红.上海地区1990~1999年儿童伤寒临床特点分析.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17(12):723-7252 卢秀英,陈大勋,马正,等.儿童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附55例分析.临床儿科杂志,1989,7(4):210-2113 李娟,张义,谭君梅.新生儿败血症105例临床分析.遵义医学院学报,2002,25(6):531-5324 吴素莺,林洪山.肝结核的CT 诊断.医用放射技术杂志,2003,(7):845 殷菊,申昆玲,何乐健,等.经尸检证实的儿童深部真菌感染18例.中华儿科杂志,2001,39(5):300-3036 郭异珍,李静,万伟琳,等.全身重症深部真菌病2例及治疗探讨.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16(11):6837 乐桂蓉,李玉芝,黎春蕾,等.血吸虫感染儿童肝脏超生显像特征及治疗后病变的逆转观察.同济医科大学学报,2001,30(5):479-4828 任虹,盖金明,李娜.新生儿胎传梅毒12例临床分析.镇江医学院学报,2000,10(4):712-713(2004-04-01收稿)(本文编辑:常 新)文章编号:1005-2224(2004)06-0325-04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脾肿大方 峰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教研室(武汉,430030)E -mail:ffeng@tj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病毒性疾病是人类的常见病。
肝肿大诊断详述

肝肿大诊断详述*导读:肝肿大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一、病史病史往往能提供肝脏病的诊断线索,要注意了解有否传染病的接触史,接受血液制品史,旅居流行地区史,此有助于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的诊断。
药物或毒物接触史,可引起中毒性肝肿大。
肝硬化患者既往常有肝炎、黄疽、慢性酒精中毒等病史。
伴随肝区疼痛者多见于肝内炎症、急性肝淤血、肝内占位性病变,多为钝痛性,但肝癌的疼痛可相当剧烈。
伴有发热常提示肝炎、肝脓肿、胆道感染、肝癌或其他急性传染病。
血液病、结缔组织疾病等。
病毒性或药物性肝炎伴有纳差。
二、体格检查(一)病变范围1、弥漫性肿大由于普遍性肝脏病变所致,见于各种肝炎J肪肝、肝淀粉样变性、肝瘀血、肝硬化、肝细胞癌、转移癌、胆管细胞癌。
2、局限性肿大由于肝内占位性病变所致,见于肝脓肿、肝囊肿、肝肿瘤、肝包虫等。
(二)肝的硬度正常人体质瘦弱者可触及肝边缘且质软。
肝脏中等硬见于肝炎、肝脓肿、血吸虫病、脂肪肝、疟疾等。
肝脏质地坚硬,见于肝硬化、晚期血吸虫病、淤血性肝硬化、恶性肿瘤、白血病、肝淀粉样变性、梅毒肝等。
(三)肝的边缘和表面慢性肝炎、淤血肝的边缘较钝,表面尚平滑,肝硬化的边缘锐利,表面呈结节状。
(四)压痛急性肝炎、急性肝淤血、急性胆管炎或胆绞痛发作时压痛明显,细菌性或阿米巴肝脏肿时压痛更为剧烈,主要为局限性压痛,肝癌常无明显的压痛,慢性肝炎时压痛较轻,肝硬化*肪肝、肝淀粉样变性与梅毒肝一般无压痛。
(五)黄疽病毒性肝炎、胆汁性肝硬化、肝外胆道梗阻多见。
(六)消瘦肝癌、肝硬化可伴明显消瘦。
(七)腹水肝癌、肝硬化、急性、亚急性肝坏死、循环障碍等可见。
(八)蜘蛛德和月掌见于慢性肝实质性病变。
(九)紫癫、牙龈出血等出、凝血功能异常见于严重的肝脏病、长期阻塞性黄疽、血液病、钩端螺旋体病等。
三、实验室检查(一)血液检查细菌感染或阿米巴肝脓肿时白细胞增多,病毒性感染或脾功能亢进时白细胞减少。
食管静脉破裂后、脾功能亢进或叶酸缺乏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脾肿大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肝脾肿大是临床上比较多见的,通常会表现出单纯肝大或脾大,脾静脉栓塞只出现脾大等症状,而且这些疾病存在一定的遗传几率,要是母体感染毒浆原虫、风疹、巨细胞病毒,也可能会导致新生儿受到感染。
★ 1、生前史
如遗传性代谢性疾病引起的肝脾肿大,其家族成员可能患同样的疾病。
新生儿溶血症所致的肝脾肿大,前几胎即有黄疸病史。
母亲孕期感染史,如陶奇感染(即母体感染毒浆原虫、风疹、巨细胞病毒和疱疹病毒等),会引起新生儿的先天性异常和肝脾肿大。
母亲于产前患有乙型病毒性肝炎,对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的诊断有帮助。
母亲产前有疟疾史,可引起新生儿疟疾。
★ 2、出生史
母亲产时感染可引起新生儿败血症而致肝脾肿大。
★ 3、症状
患肝脾肿大的原因不同,新生儿临床症状不一。
发热或体温不升、不吃奶、体重不增加、腹胀、黄疸等症状往往和感染有关,如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肝脓肿、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等。
半乳糖血症患儿有低血糖惊厥、呕吐、黄疸、白内障等。
阻塞性黄疸、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有严重的黄疸、灰白色大便和肝脾肿大。
新生儿溶血症、疟疾等,有贫血、黄疸伴有肝脾肿大。
有出血倾向和紫癜,多见于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白血病等。
★4、体格检查
首先确定是否有肝脾肿大和肿大的程度。
查体时最好在新生儿安静时进行,触诊动作要轻。
触到肝脾大时,应注意其肿大的
程度和质地,要注意肝脾本身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