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三国中最深藏不露又风流倜傥的武林高手
魏文帝曹丕

魏文帝曹丕——开启三国之世的才子皇帝提起曹丕,大家可能第一印象就是他逼迫自己的弟弟曹植,使曹植不得不七步成诗以求活命(然而仅记载于世说新语,基本肯定是伪作),还有就是篡汉自立,以及和甄宓郭女王的三角恋。
另外其他还有不少野史小说把害死曹昂、害死曹冲、害死曹彰的锅让他背。
(这些是野史段子,不见于正史)。
所以曹丕一直都属于知名度高、路人好感度低的皇帝,在文学影视作品中大多以偏反派的配角形象出现。
那曹丕到底是怎样的人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探讨探讨!首先,我们来看看历史上是怎么评价他的。
《三国志》中陈寿是这样评价曹丕的:“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若加之旷大之度,励以公平之诚,迈志存道,克广德心,则古之贤主,何远之有哉!”陈寿认为啊,魏文帝这个人,天资聪颖,文采不凡,下笔成章,博闻强记,才艺双全,就是气度不大,要是再具备博大的气度,修养公平的德行,追求远大的抱负,心存弘伟的道义,那么与古代的贤君相比,也差不多了。
也就是说陈寿是肯定文帝的文采的,但对于魏文帝政治上的作为是持否定态度的,基本算是说他政治上一事无成。
而刘勰在他的《文心雕龙·才略》一篇中说:“魏文之才,洋洋清绮,旧谈抑之,谓去植千里,然子建思捷而才俊,诗丽而表逸;子桓虑详而力缓,故不竞于先鸣。
俗情抑扬,雷同一响,遂令文帝以位尊面减才,思王以势窘而益价,未为笃论也。
”这就是拿曹丕跟曹植做对比了,刘勰说魏文帝曹丕的文才,旺盛而清丽,过去的评论贬低他,认为比曹植相差千里。
但曹植是文思敏捷而才气俊秀,诗歌华丽而章表卓越;曹丕则思考周详而才力迟缓,因此他的名声不大。
可是曹丕的乐府诗清新激越,《典论·论文》辩明扼要:注意到他们各有长短,也就可以做正确的评价了。
但世俗之情对人的或抑或扬,往往是随声附和,于是使曹丕因身为帝王而降低了文才,曹植因处境困难而增加其价值,这并不是准确的论断。
此论,带有为曹丕“平反”的意味,认为世人低估了魏文帝的才华,曹丕做了皇帝,而曹植怀才不遇,出于同情弱者的心态,人们往往褒曹植抑曹丕。
历史趣谈:三国十大文武全才 三国时有哪些文武双全的人?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三国十大文武全才三国时有哪些文武双全的人?导语:三国历史上文武全才的十大牛人:《三国志》中有十大文臣之排名,也有十大武将之座次却没文武全才的,感觉有些遗憾所以写此文,望各位爱好历三国历史上文武全才的十大牛人:《三国志》中有十大文臣之排名,也有十大武将之座次却没文武全才的,感觉有些遗憾所以写此文,望各位爱好历史的朋友品评(不含君主):一、张辽三国魏名将,随曹军征讨,战功累累。
张辽(169年-222年),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
三国时期曹魏著名将领。
曾从属丁原、董卓、吕布。
下邳之战后,归顺曹操。
此后随曹操征讨,战功累累。
与关羽同解白马围,降昌豨于东海,攻袁尚于邺城,率先锋在白狼山斩杀乌桓单于蹋顿,又讨平辽东柳毅、淮南梅成、陈兰等。
濡须之战后,曹操任命张辽、李典、乐进等守合肥。
张辽多次击退孙吴进攻,在215年的逍遥津之战,更是以七千之众大破十万大军,差点活捉孙权,经此一役,张辽威震江东,声名大噪,成为历代推崇的名将之一,“张辽止啼”也成为民间流传的传奇故事。
曹丕登基后,仍令张辽守御孙权。
221年,张辽屯驻雍丘,染病。
张辽大病期间,孙权依旧对其非常忌惮。
222年,张辽不负众望,抱病击破吴将吕范。
同年在江都病逝,谥刚侯,享年五十四岁。
后世将其与乐进、于禁、张郃、徐晃并称为曹魏“五子良将”。
张辽为曹操统一北方南征北战,出生入死,立下了汗马功劳。
直到晚年,他还带病征战。
张辽的一生几乎全部是在战争中度过的。
他先后跟随曹操战山东、讨袁谭、灭袁尚、平辽东,在极端混乱的三国时生活常识分享。
三国中曹丕的性格特点介绍

三国中曹丕的性格特点介绍(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三国中曹丕的性格特点介绍【导语】:三国演义中,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
历史趣谈:文学功底深厚的曹丕技能满点 曹丕写过哪些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文学功底深厚的曹丕技能满点曹丕写过哪些诗
导语:曹丕生于公元一百八十七年冬,卒于二百二四六年六月,享年四十岁。
他终结了汉王朝,一举开创了魏国,与蜀国、吴国形成三国鼎立之势。
虽然在
曹丕生于公元一百八十七年冬,卒于二百二四六年六月,享年四十岁。
他终结了汉王朝,一举开创了魏国,与蜀国、吴国形成三国鼎立之势。
虽然在位时间很短,只有区区六年,但是曹丕取得的功勋却不容小觑,特别是废除宦官干政和创设九品中正制上,为后世的集权统一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曹丕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还是著名的文学家、诗人。
他的文学功底非常深厚,在八岁的时候就能做出整篇的文章。
他所著的《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本文学批评理论专著,至今仍广为流传。
作为诗人,他擅用乐府题材,讲究音律美,诗歌内容细腻,代表作为《燕歌行》。
文学造诣的深厚与曹氏家族的教育有着深厚的联系,曹丕与曹操、曹植合称“三曹”,在中国文学史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奇怪的是曹丕在后世的流传度上并不广泛,美名欠佳。
大抵是是因为曹丕与曹植的皇位之争和曹丕的风流好色。
曹操原本属意的太子人选为曹植,但是曹丕在心性上比曹植成熟,依靠前朝大臣和后宫力量取曹植而代之,登基后不顾兄弟亲情欲除之而后快,落下了一个心胸狭窄妒忌贤能的名声。
而说曹丕风流,野史记载,曹操归天后,曹丕不顾道德伦理将父亲的整个后宫揽入怀中。
曹丕在历史上是一个有着诸多争议的人物,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在政治、经济、文学上取得的巨大成就。
曹丕的诗
曹丕的诗歌保留至今的大概有四十首。
题材多样,主要描写爱情,生活常识分享。
曹丕三国演义中权谋高手的代表人物

曹丕三国演义中权谋高手的代表人物曹丕,即魏明帝,是三国时期曹操的次子,也是曹操的继承者。
他以其卓越的智谋和权谋手段而被尊称为权谋高手。
在《三国演义》这部脍炙人口的古代小说中,曹丕的权谋智计不仅帮助他夺取了魏国的皇位,也成为了那个时代功业最为卓越的政治家之一。
曹丕的权谋手段几乎无所不用其极,他善于利用现有的局势和人力资源,以达到自己权力扩张和政治统一的目标。
曹丕在政治上的第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在曹操驾崩后,趁机迅速篡夺了曹操的位置,成为魏国的新君主。
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曹丕不仅借助军事手段,还灵活运用了各种政治策略。
他在位初期,就积极推行儒家思想,并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国家发展的政策。
曹丕深知维护朝纲和秩序的重要性,因此他颁布了一系列严厉的法律和制度,以确保国家的稳定。
曹丕的权谋手段还在外交方面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他在与其他诸侯势力的战争中,不仅善于运用军事策略,还善于运用外交手段。
曹丕明白,通过外交手段可以达到国家和平发展的目标,因此他频繁地与其他国家展开外交交流。
他不仅能够以诱敌深入,从而牵制敌人的战略,还能够以谋士相助,争取国家的荣誉。
在曹丕的权谋智计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决定了自己成为太子的一系列行动。
曹操驾崩后,曹丕与弟弟曹植展开了一场争夺继承权的权谋之争。
曹丕精心策划,通过利用父亲曹操生前对他的赞誉、亲信的支持以及掌握权力等因素,最终成功地夺取了太子的位置。
这一系列的行动,展示了曹丕卓越的智慧和权谋天赋。
曹丕在一系列权谋手段中,展现出了他成为一个卓越政治家的潜力。
他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在政治舞台上更加靠近权力的核心,并以自己的智谋与权谋手段,为魏国的独立和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
无疑,曹丕是曹操三子中最具政治才能和权谋智计的代表人物。
总结起来,曹丕在《三国演义》中被塑造成了一个拥有卓越智谋和巧妙权谋手段的人物形象。
他通过各种手段巧妙地利用自身的优势,达到了夺取皇位和巩固统治的目标。
他的权谋智计和政治手法,成为那个时代权谋高手的典型代表,也为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曹丕三国时期魏国皇帝七步成诗的才子皇帝

曹丕三国时期魏国皇帝七步成诗的才子皇帝曹丕,字子桓,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战略家,也是三国时期魏国的皇帝。
他除了执政有方,对于文学艺术也有着非凡的造诣。
据史料记载,在位期间,曹丕曾以七步成诗的才能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曹丕的生平事迹、七步成诗的故事以及其影响等方面展开论述。
曹丕,即魏文帝,是魏国建立者曹操的长子。
他出生于公元187年,幼年聪颖好学,在曹操的培养下接受了严格的教育。
年少时就展现出了很高的文学天赋,善于作诗。
曹丕即位后,致力于巩固政权和发展经济,同时也非常重视文化艺术的发展。
据《魏书》中记载,曹丕在一次宴会上,与好友相谈甚欢。
宴会结束后,曹丕提议以七步成诗的方式进行文艺竞赛。
他们约定每人用七步的步韵各写一首诗,以观赏对方的才华。
曹丕首先起舞,一边走一边作诗,最终用七步的时间完成了一首优美动人的诗作。
这首诗被后人称为《登楼赋诗》。
《登楼赋诗》是曹丕的一首咏怀之作,通过对登楼的描写,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惋惜以及对将来的期许。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意象,形象地描绘了人生的变迁和沧桑。
这首诗自问世以来备受推崇,并广泛流传至今。
曹丕七步成诗的才能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赞叹。
这个传奇的故事凸显了曹丕在文学上的卓越才华和独特的创作能力。
同时,曹丕七步成诗也成为后世文人的激励和追求的目标。
通过这一故事的传承,曹丕的文学形象得以永久地留在了历史长河中。
曹丕的七步成诗不仅仅是文学上的成就,更展现了他作为一位皇帝的独特魅力。
曹丕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并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渴望让国家强盛。
七步成诗的才艺更是使曹丕在政治上更加得到臣民的认可和支持。
他以文治国的理念,用自己的文学才能来影响和感染人们。
曹丕的七步成诗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是他治国策略的一种体现。
在曹丕的统治下,魏国的文化繁荣达到了一个巅峰。
他鼓励文学艺术的发展,提倡才华横溢的文人登第,使得魏国的文化底蕴不断积累。
曹丕简介资料 曹丕的简介资料

曹丕简介资料曹丕的简介资料魏文帝曹丕,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下面是X为你整理的曹丕的简介资料,希望对你有用!魏文帝曹丕简介魏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
豫州沛国谯 (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220年—226年在位)。
魏武帝曹操与卞夫人的长子。
曹丕文武双全,八岁能提笔为文,善骑射,好击剑,博览古今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被立为魏王世子。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逝世,曹丕继任丞相、魏王。
同年,曹丕受禅登基,以魏代汉,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建立魏国。
曹丕在位期间,平定边患。
击退鲜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复汉朝在西域的建置。
除军政以外,曹丕自幼好文学,于诗、赋、文学皆有成就,尤擅长于五言诗,与其父曹操和弟曹植,并称“三曹”,今存二卷。
另外,曹丕著有,当中的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论作品。
黄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于洛阳,时年四十岁。
谥号文皇帝,庙号高祖(作世祖),葬于首阳陵。
魏文帝曹丕人物生平早年经历汉中平四年(187年)冬,曹丕生于谯县。
他自幼天资聪颖,后天良好的教育成长环境,给予了他深厚的文学素养。
年少成长的阶段,他广学博览,“少诵诗、论,及长而备历五经四部、史汉、诸子百家之言,靡不毕览。
”为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初平三年(192年),曹操认为时下兵荒马乱,教曹丕学射箭,六岁时,曹丕学会了射箭。
八岁时,曹丕学会了骑马。
从十岁起,曹丕就随父亲征战南北,长时间的军旅生活锻炼了他强健的体魄,而且还丰富了他的见闻,为其诗篇创作积淀了大量的素材。
随着他年龄与阅历的不断成长,艰苦生活环境带来的精神冲击,逐渐形成了他特有的沉郁性格气质。
建安二年(197年),曹丕随曹操南征张绣,张绣先降后反,曹操长子曹昂和侄儿曹安民遇害,年仅十岁的曹丕乘马逃脱。
建安十五年(210年),曹丕被司徒赵温举荐,曹操认为赵温举荐他的儿子,并不是因为他真实的才能,因此使侍中守光禄勋郗虑持节奉策免去赵温官职。
名人介绍-魏文帝--曹丕

夺嫡之争
延康元年(220年)正月,曹 操逝世于洛阳,曹丕从邺城至 洛阳继承丞相位,称魏王,改 建安二十五年为延康元年。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 曹丕运用各种计谋,在司马 懿、吴质等大臣帮助下,在 继承权的争夺中战胜了弟弟 曹植,被立为魏王世子。
曹丕的政绩
出台新政 第一项新政是废除中常侍和小黄门,改设散骑常侍,散骑侍郎两种官职,定员 各四人,同时又宣布:严禁宦人干政、宦人为官,最高只能充任”诸署令“, 从制度上铲除宦官干政的根源。 第二项新政是采纳陈群的意见,确立九品中正制,成功缓和了曹氏与士族的关 系,取得了他们的支持,为称帝奠定基础。 消除割据 曹丕在位时,假借征吴之名,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带的地方割据势力,最终完成 了北方的统一。 史学家田余庆评价说:“曹丕在广陵之役中最终解决了青徐豪霸割据一方的问题, 增进了魏国的稳定,巩固了北方的统一,可以说是他在位七年中的一件可以称说 而又被人们忽略了的政治大事……广陵之役解决了青徐问题,使东方归于一统, 魏国国势更加强大起来”。
谢谢聆听
曹丕的一生
平胡征吴 去世 早年经历 登基为帝
年少成长的阶段, 他广学博览 六岁 时学会了射箭, 八岁时学会骑马, 十岁开始随父亲 征战南北。 曹丕对外一向主张 征伐,渴望早日实 现统一山河的志向。 他积极折冲疆场, 曾两次兴师伐吴。 五月十七日(6月29日), 曹丕去世,时年四十岁, 按其生前的文告,不树不 坟,葬于首阳陵。
曹丕的作品
《燕歌行》 《典论》
曹丕的写作风格
曹丕的《燕歌行》
其一: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键入文字]
曹丕:三国中最深藏不露又风流倜傥的武林高手
曹丕是曹操的儿子,在三国中以文采而闻名,人称建安七子之一,但曹丕除了文学成就之外,还是一个深藏不露的武林高手,不知道是历史学家有意隐瞒,还是因为其文学成就实在太高,私生活实在太丰富了,人们记起他的时候,总会跟一些花边新闻沾上,不过我们今天不聊花边,只谈武学。
曹丕生于中平四年,他在《典论》的自叙中说,汉初平初年时,年仅五岁,曹操便开始教他射箭,“六岁而知射,又教余骑马,八岁而能骑射矣”,十岁的时候,跟从曹操南征张绣,张绣降而复叛,曹操贴身侍卫猛将典韦战死,长子曹昂及侄子曹安民双双阵亡。
而曹丕“乘马得脱”,以十岁的年龄,从乱军中得脱,当然,有人可能会说,因为他是小孩子,被敌人轻视而放过的,但如果曹丕当时只是个普通的小孩,没有独到的武功,他敢跑,他能跑得成功吗?连曹丕自己都感慨:“夫文武之道,各随时而用。
”
可能是因为这次乱阵中逃生的经历,曹丕“是以少好弓马,于今不衰;逐禽輒十里,驰射常百步,日多体健,心每不厌”,一方面是以世家子弟为游猎之趣,另一方面怕也是为了自卫而经常修炼。
常年的练习和实战使得他对射箭一道颇有心得,在曹操破袁绍获冀州后,各地进贡名马良弓庆贺,他与曹真在邺城试用打猎,一日猎获“獐鹿九,雉兔三十”,对当时的情景,作为文人的曹丕曾有几句精彩描写:“秽、貊贡良弓,燕、代献名马。
时岁之暮春,勾芒司节,和风扇物,弓燥手柔,草浅兽肥,与族兄子丹猎于邺西”,这一番妙文着实是令人悠然神往,遥想当年,正是“岁之暮春,勾芒司节”,两个鲜衣怒马的青年才俊,在阳光明媚,轻风拂面的野外,乘燕代名马,持秽貊良弓,“弓燥手柔”,于“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