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分析-23页
初一生物课本讨论题答案整理

初一生物课本讨论题答案整理P14页讨论:1.小麦生长需要的条件:阳光、水、营养物质(无机盐)、空气(二氧化碳和氧气)、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长颈鹿生活需要的条件:阳光、水、营养物质(食物)、空气(氧气)、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2.仙人掌生活在干旱缺水的荒漠,小麦生活在相对湿润的环境中,但它们都需要阳光、空气、水、营养物质等条件。
牛生活在陆地上,海豚生活在海洋中,但它们的生活都离不开阳光、空气、水、营养物质等条件。
3.水是作物生长所需的重要条件,干旱缺水会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从而使粮食减产。
P17页讨论:1.这个实验所探究的非生物因素是光。
此外,温度、水分等因素对鼠妇生活也有影响。
采用对照实验,可以保证除了所研究的因素不同之外,其他因素都相同,这样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单一变量引起的。
2.采用多只鼠妇做实验,可以减小误差,便于统计。
本实验用了10只鼠妇。
当然采用更多的鼠妇会更好,但会增加实验的难度。
如果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
3.一个组的结果容易存在误差,不一定能反映真实情况。
假设全班有10个组,则相当于做了9次重复实验,计算这10次实验的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可以减小误差。
P19页练习:1.这句诗描写的是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由于山里温度相对较低,桃树生长迟缓,4月平原地区的桃花已经调谢,而山里的桃花才刚刚开放。
2.大雨过后,土壤中充满雨水,缺乏空气,蚯蚓因缺氧呼吸困难,会爬到地面上来。
3.(2)假如猫少了,田鼠由于缺少天敌而大量繁殖;田鼠以土蜂的蜜和幼虫为食,并破坏它们的巢。
因此,土蜂数量减少,三叶草由于得不到土蜂的及时传粉而数量减少。
P21页资料分析:骆驼失水很少是对干旱环境的适应;莲的根状茎和叶柄中的气腔是对水生环境的适应;海豹的皮下脂肪很厚,具有保温作用,是对寒冷环境的适应;旗形树的树冠形状是对单侧风的适应;避役的体色与生活环境相似,利于捕食和逃避敌害;向日葵的花盘随着太阳转动可以接受更多的阳光,更好的适应环境。
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举例说说什么是生态系统? 2、教材20页资料分析: (1)、树皮里面有昆虫的幼虫。树、昆虫幼虫和啄木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2)、腐烂的树桩最终会消失吗?为什么? 3、在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和真菌分别扮演着什么角色?它们之间关系如何? 4、有人说,生态系统中,消费者是可有可无的,你认同这种观点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5、请连接书22页观察与思考中的食物链。 6、上述食物链中,蛇的数量减少,哪些生物数量可能变化?怎样变化? 7、教材23页资料分析讨论题。 8、草原上雨量充沛,草多的时候,兔和羊会急剧增加,但会无限制的增加吗?为什么?
10、13组
人会中毒
2、 因为一些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无法排出,它们随着食物链不断积累,所以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 定的,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干扰超过 该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右图是淡水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A微小的水生植物→B剑水蚤→C蜻蜓的幼虫→D小鱼→E大鱼。 图中红色圆点表示的是排入水体中的某些有毒物质,这些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是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色圆点的多少表示有毒物质量的多少。 讨论:1.如果这些积累了很多有毒物质的鱼被人吃了,后果怎样? 2.为什么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得越多?
一块农田
一片草原
一个湖泊
生产者
动物
分解者
阳光、空气、水等
在一定 内, 与 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空间范围
生物
环境
组成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 和 的关系。
改变
1、生物的生存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 , 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 因素。 2、生物因素是指影响生物生活的 。
第二课时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探索人在食物网中的地位
活动: 1、在纸上写下你昨天吃的食物 2、写出每一种食物分别来自哪种动物或植物。 如:馒头——小麦,牛奶——牛,对于动物,请 你继续列出它们的食物(如牛吃草)或被哪些动 物所吃。 3、别忘了把自己的名字也写上,然后用箭头把 它们都连起来,你能发现一些什么问题吗?
讨论:
1、人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在食物 网中的地位有什么特点?我们应该注意什 么问题? 人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消费者的角色 ,是食物链的最高位置,人类的生活 离不开周围的生物,因此,我们要保 护我们周围的生物. 2、营养物质以及能量沿什么途径进行流 动的?
2、下列四个选项中,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D A、 阳光 B、 鼠 C、 鹰 D、 草 草 蛇 蛇 兔 牛 鹰 青蛙 鹰 昆虫 虎
5、生态系统的组成
植物 ————生产者 生 态 系 统 生物部分 动物
————————消费者
细菌、真菌 ——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 ——阳光、空气、水、温度等
习题:
1、生态系统是指( B ) A、一种生物的总和 B、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C、所有生物的总和 D、生物生存的环境 2、一个生态系统无论大小,都是由( C ) A、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B、动物和植物组成 C、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 D、所有生物组成的 3、下列各项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D ) A、草履虫 B、细菌 C、蘑菇 D、草 4、海洋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 A ) A、浮游植物 B、肉食鱼类 C、浮游动物 D、大型鱼类
• 物种越单一、食物链越简单的生态系统越不稳定,抵抗 力越弱,越容易被破坏! • 比如人工松柏林森林生态系统是最不稳定的,最容易破 坏,因为它里面的物种多样性最少!
• 一般地:成分多样、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途径复杂的生 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强;反之,结构与成分单一的生态 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就相对更弱。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有着 最为多样的成分和生态途径,因而也是最为稳定和复杂 的生态系统,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由于仅地衣一种生产者, 因而十分脆弱,被破坏后想要恢复便需花费很大代价。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9条
食物网: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
1、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描述的生物之间的什么关系
2、这是否构成一条完整的食物链?为什么?
资料分析(23页)
E
D
C B
A
想一想: 在草 兔 狐这条食物链中,若把狐大量捕 杀,则兔的数量会怎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1、增多
兔子能无限 的增多吗?
先增多后减少
2、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动调节的能力, 使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维持相 对稳定。
课堂小结
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态系统的组成
植物—— 生产者 动物 ——消费者
细菌、真菌—— 分解者
生 态 系 统
食物链和食物网
非生物部分—— 阳光、空气、 水等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1.右图是简化的森林生态系统 中的食物网,据图回答: 草 1.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__ 5 2.该生态系统中有__条食物 链,其中最长的一条是:_ 草→鼠→蛇→鹰 _________。 3.该生态系统还应该包括生物 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 部分。 部分中的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 草 4.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应该是____;最少的应 鹰 该是____。 5.如果某种原因,狐和鹰的数量减少,对兔的影响是_ 数量会先减少后增多 _____________。
阳光、空气、水、 非生物部分 —— ? 土壤、无机盐等
生态系统 生物部分
植物———— 生产者 ? 动物———— 消费者 ? 细菌、真菌—— ? 分解者
分析下列图片中展示的生物现象。这些现象在森林中是常见的。
啄木鸟在树干上找虫吃
腐烂的树干上长出许多真菌
1、捕食关系 2、会,树干中的有机物会被真菌、细菌分解成无机 物(水、二氧化碳、无机盐) 3、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01.02.0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 适应 )环境,也 ( 影响 )和( 改变 )着环境。
2、生物圈是由地球上所有的( 生物 )和( 环境 )共 同构成的。 3、生物的适应性是( 普遍存在 )的
4、你能各举一个生物适应环境与生物影响环境的例 子吗? 沙漠中生活的骆驼刺
蚯蚓疏松土壤
5、能判断下列各属于生物适应环境还是影响环境?
生 态 系 统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有一定限度
随堂练习:
1、判断下列选项中,哪些是属于生态系统? 一片草原 一个湖泊
一群鱼
一片森林 一块农田
一群人
生物 与______ 环境 所形成的统 2、在一定地域内,_______ 生态系统 。 一整体叫__________
3、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_______ 食物链 和 食物网 流动的。 _______ 数量 和__________ 所占的比例 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的_____ 总是相对稳定的现象叫生态平衡。 调节 能力,但这种调节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 有限度的 ,如果人为因素超过了这个_____ 限度 , 能力是_________ 被破坏 。 生态系统就会_______
在生物学上把这个整体叫生态系统。
1、什么是生态系统呢? 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 整体就叫做生态系统 2、你能举一个生态系统的例子吗? 一片树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 3、以一片树林为例,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 提示:树林中 有什么?
树 草 害虫 鸟 细菌 蘑菇
土壤、 空气、 水分等
D C B A
1.如果这些积累了很多有毒物质的鱼被人吃了, 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人会中毒 2. 为什么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 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得越多? 因为一些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比较稳定、不易 分解,而且是生物体无法排出的,这些有毒物质 随着食物链不断积累。所以~
资料分析-23页

资料分析常见术语及相关公式常见速算方法常见题型解析常见术语及相关公式一、基期A 和报告期B(末期/现期)基期是指在计算指数、增速等指标时,作为对比的基础时期。
“基”是指统计基数,“期”是指统计时限。
报告期是指与基期进行对比的现在时期或当前时期。
【例】根据2015年和2010年两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如果要计算“十二五”时期我国的经济增速……那么这句话隐含的信息是:2010年为基期,2015年为报告期(末期/现期)。
二、增长量和增长率(增速、增幅)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B-A增长率m%是增长量与基期量的比值,用以表示具体量的相对变化程度,又称增长幅度(增幅)、增长速度(增速)。
m%=100%B AA -⨯增长率();(1%)BA m =⨯+;(1%)BA m =+三、同比增长与环比增长同比增长是指本期发展水平与去年同期发展水平相比较的增长速度,用以说明本期发展水平与去年同期发展水平对比而达到的相对增长速度。
-=100%⨯本期数去年同期数同比去年同期数环比增长是指本期发展水平与上期(紧挨着的那一期)发展水平相比较的增长速度,用以说明现象的逐期增长速度,包括日环比,月环比,季度环比,年环比等。
-=100%⨯本期数上期数环比上期数四、百分数与百分点百分数是用100做分母的分数,在数学中用%来表示,可表示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百分点是指不同时期以百分数形式表示的相对指标的变动幅度。
【例】去年物价上涨了10%,今年物价上涨了8%,今年物价上涨幅度比去年下降了2个百分点。
五、倍数与翻番倍数是由两个有联系的指标对比,将对比的基数抽象化为1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常常用于比数远大于基数的场合。
补充:A 是B 的3倍A 比B 多2倍A 比B 增加了200%A 比B 增加2倍倍数就是增长率+1翻番是指数量的加倍,翻番的量是以2n变化的。
=2nA n A ⨯翻番六、比重比重是某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一般都是百分数形式。
假设总量为A,分量为B,分量占总量的比重为x%,比重主要考查的是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七年级(上)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如果这些积累了很多有毒物质 的鱼被人吃了,会产生什么样的 后果?
这些有毒物质会在人体内积累, 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
2. 为什么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 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 得越多?
因为一些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比较 稳定、不易分解,而且是生物体无 法排出的,这些有毒物质随着食物 链不断积累,所以在食物链中营养 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 物质越多。
四、生态系统的特征 (1)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都不 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 的。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调 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 一定限度的。
结论
• 在食物链中物质来源于生产者的光合作用 • 能量来源于阳光 •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越来越少;有毒物 质越积累越多;生物的数量沿着食物链越 来越少。
小结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物 环境 在一定空间范围内,____与____ 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 植物 —— 生产者 动物 ——消费者 真菌细菌 —— 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 —— 阳光、空气、水等
珍 爱 生 命
保 护 环 境
生物部分
动物
细菌真菌
非生物部分
阳光 空气
水 土壤
下一页
你会分析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吗?
消费者
非生物部分
消费者
生产者与消 费者的吃与 被吃又构成 了什么?
生产者 分解者
食物链
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 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2、你能举一个食物链的例子吗?(如何表示呢?)
在一定空间范围内, 生 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叫做生态系统。
判断下列选项中,哪些是属于生态系统?
《资料分析》红领名师模块班讲义(李委明)

第 21 讲:复变法—定性型 ......................................................................................................... 27 第 22 讲:复变法—比值型 ......................................................................................................... 29 第 23 讲:复变法—比例型 ......................................................................................................... 30 第 24 讲:复变法—连涨型 ......................................................................................................... 32 第 25 讲:复变法—展开型 ......................................................................................................... 33 第 26 讲:差分法......................................................................................................................... 34 第 27 讲:增长法......................................................................................................................... 35 第 28 讲:修正法—相对误差估计 ............................................................................................. 36 第 29 讲:修正法—乘除截位修正 ............................................................................................. 37 第 30 讲:综合强化训练—春联 2014 年材料三 ....................................................................... 38 第 31 讲:综合强化训练—春联 2014 年材料二 ....................................................................... 40 第 32 讲:综合强化训练—秋联 2014 年材料二 ....................................................................... 42 第 33 讲:综合强化训练—国家 2015 年材料一 ....................................................................... 44 第 34 讲:综合强化训练—国家 2015 年材料四 ....................................................................... 46 第 35-36 讲:综合强化训练—国家 2014 年材料四.................................................................. 48 第 37-38 讲:综合强化训练—国家 2014 年材料二.................................................................. 50 第 39 讲:综合强化训练—春联 2013 年材料四 ....................................................................... 52 第 40-41 讲:综合强化训练—春联 2013 年材料三.................................................................. 53 第 42-43 讲:综合强化训练—国家 2014 年材料三.................................................................. 55 第 44 讲:综合强化训练—春联 2013 年材料二 ....................................................................... 56 讲义答案....................................................................................................................................... 5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分析常见术语及相关公式常见速算方法常见题型解析常见术语及相关公式一、基期A 和报告期B(末期/现期)基期是指在计算指数、增速等指标时,作为对比的基础时期。
“基”是指统计基数,“期”是指统计时限。
报告期是指与基期进行对比的现在时期或当前时期。
【例】根据2015年和2010年两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如果要计算“十二五”时期我国的经济增速……那么这句话隐含的信息是:2010年为基期,2015年为报告期(末期/现期)。
二、增长量和增长率(增速、增幅)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B-A增长率m%是增长量与基期量的比值,用以表示具体量的相对变化程度,又称增长幅度(增幅)、增长速度(增速)。
m%=100%B A A -⨯增长率();(1%)B A m =⨯+;(1%)B A m =+三、同比增长与环比增长同比增长是指本期发展水平与去年同期发展水平相比较的增长速度,用以说明本期发展水平与去年同期发展水平对比而达到的相对增长速度。
-=100%⨯本期数去年同期数同比去年同期数环比增长是指本期发展水平与上期(紧挨着的那一期)发展水平相比较的增长速度,用以说明现象的逐期增长速度,包括日环比,月环比,季度环比,年环比等。
-=100%⨯本期数上期数环比上期数四、百分数与百分点百分数是用100做分母的分数,在数学中用%来表示,可表示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百分点是指不同时期以百分数形式表示的相对指标的变动幅度。
【例】去年物价上涨了10%,今年物价上涨了8%,今年物价上涨幅度比去年下降了2个百分点。
五、倍数与翻番倍数是由两个有联系的指标对比,将对比的基数抽象化为1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常常用于比数远大于基数的场合。
补充:A 是B 的3倍A 比B 多2倍A 比B 增加了200%A 比B 增加2倍倍数就是增长率+1翻番是指数量的加倍,翻番的量是以2n 变化的。
=2nA n A ⨯翻番六、比重比重是某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一般都是百分数形式。
假设总量为A,分量为B,分量占总量的比重为x%,比重主要考查的是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100%B x A =⨯%B A x =⨯%BA x =七、贸易顺差、贸易逆差和贸易平衡贸易顺差是指在特定年度一国出口贸易总额大于进口贸易总额,又称“出超”。
贸易逆差是指一国在特定年度内进口贸易总值大于出口总值,俗称“入超”。
贸易平衡是指一国在特定年度内外贸进、出口总额基本上趋于平衡。
八、基尼系数与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常用来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程度。
基尼系数是介于0~1之间的数值。
基尼系数越大表示不平等程度越高。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百分比,用以衡量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国家的贫富程度恩格尔系数越低表示生活水平越高。
九、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DP 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是一个生产概念。
国民生产总值GNP 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新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常见速算方法一、首尾数法首数法是指通过运算结果的首位数字或前两、三位数字来确定选项。
一般用于除法中。
应用原则:选项的首位获前两位数字各不相同。
尾数法是通过运算结果的末尾数字来确定选项。
尾数可以指结果的最末一位或者几位数字。
一般用于加、减、乘法中。
应用原则:选项的尾数各不相同;列式为简单的加减乘法运算。
【例一】某省2016年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5.45亿元,比上一年增长21.9%;第二产业投资3439.08亿元,增长22.3%;第三产业投资4019.17亿元,增长18.4%。
2016年该省第一、二、三产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是()亿元。
A.7377.8B.7473.7C.7743.5D.7932.4【例二】2015年美国国内体育产业总值为125.3亿美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2.4%。
2015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为()亿元。
A.5220.8B.96752.3C.79964.7D.无法确定【例三】2018国家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GDP之和约为12.0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16.0%;人口总数约为32.1亿,占全球总人口的43.4%;对外贸易总额(进口额+出口额)约为71885.6亿美元,占全球贸易总额的21.7%。
2016年全球贸易总额约为多少万亿美元()A.28B.33C.40D.75二、有效数字法截位法在计算多位有效数字的数据时,可将其个位、十位或者百位等的数据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进舍位,得到相对简单的数据,再进行计算。
应用原则:一般在第3位有效数字上四舍五入。
为减小误差,当遇到5或接近5的数字时,减/除法运算取舍时同向变化,加/乘法运算取舍时反向变化。
【例一】536÷62485≈530÷62000或540÷63000536×62485≈530×63000或540×62000【例二】2017国考2014年,我国文物机构相关指标同比增速最快的是()A.从业人员数B.参观人数C.文物机构数D.未成年人参观人数【例三】截至2014年末,我国共有博物馆3658个,占文物机构总数的43.5%。
全国文物机构拥有文物藏品4063.58万件,比上年末增加222.77万件。
其中,博物馆文物藏品2929.97万件,文物商店文物藏品770.00万件。
文物藏品中,一级文物9.82万件,二级文物68.82万件,三级文物340.51万件。
2014年末,我国一、二、三级文物总量占全部文物藏品的比重最接近以下哪个数字()A.8%B.10%C.14%D.54%【例四】2015年我国钟表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65.8亿元,同比增长8.7%;实现利润23.4亿元,与上年相比下降1.5%;而2015年轻工行业主营业务利润率(利润/主营业务收入)的平均水平为7.57%。
2015年我国钟表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率比轻工行业平均水平()A.低3个百分点B.高3个百分点C.低1.2个百分点D.高1.2个百分点三、百分数转化分数法利用一些常用数据的数字特征,将百分数转化为分数,有效减少计算量,在乘除法运算中使用。
【例】“十一五”期间,全国铁路客运量72.8亿人,货运量163.0亿吨,分别比“十五”增长35.9%、42.9%,均创历史新高。
“十一五”期间,全国铁路货运量比“十五”期间增加了()A.42.9亿吨B.43.1亿吨C.48.9亿吨D.163亿吨资料分析中的百分数一般不会超过50%,在转化时尽量保证分子为1。
规律为:如果%1B A=,则100≈⨯B A 四、乘除转换法已知某指标本期的量为B,同比增长或下降x%时,求上年同期量A,列式为:应用原则:0<x%≦5%。
【例】124.3124(1 1.6%)1261 1.6%≈⨯+≈-五、放缩法放缩法是通过对算式中的数据进行放大或缩小,将算式的数值限定在一定范围内,再通过选项或其他限定条件来判断正确答案的方法。
多用于解决有多个数据需要计算、判断大小的题(1)(1)a a x x =±目。
应用原则:加/乘运算中,放大其中一项会使结果放大,缩小其中一项会使结果缩小;减/除运算中,被减数/被除数放大(缩小)则结果放大(缩小),减数/除数放大(缩小)则结果缩小(放大)。
【例】2008年我国总用水量5116亿立方米,其中,居民生活用水475亿立方米。
全国人均用水量为390立方米。
则2008年全国人均每月生活用水量大约为()立方米。
A.3B.4C.5D.6六、分数比较法若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大;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分子大分母小,一定大2345123423451314156713142345131401.14754.5803.12291.4843.21813.40122.49603.802566009342711822103880002400481800188335.316788.7432694.0插值法在计算数值或者比较数值大小的时候,运用一个中间值进行“参照比较”的方法。
【例】2839.435570.47>12>785.231657.34常见题型解析文字型30~60秒标记主旨、找关键词表格型15~30秒单位、注释图形型10~30秒陷阱、背景混合型40~60秒材料之间的关联性一、直接查找型直接查找型题目是最为基本的一类题目,多出现在统计表类型的材料中。
一般不需要繁琐的计算或分析,但要求正确理解题意,快速需找答案。
方法:快速定位、精准选择。
【例一】2015年全年水产品产量29.16万吨,同比增长3.6%。
其中,海洋捕捞1.09万吨,与上年持平;海水养殖6.07万吨,增长89.5%;淡水捕捞0.18万吨,增长1.1%;淡水养殖21.81万吨,下降7.9%。
按照2015年水产品产量从多到少,以下排序正确的是()A.海洋捕捞、海水养殖、淡水捕捞、淡水养殖B.淡水养殖、海水养殖、海洋捕捞、淡水捕捞C.淡水捕捞、淡水养殖、海洋捕捞、海水养殖D.淡水养殖、海洋捕捞、海水养殖、淡水捕捞【例二】注:公园绿地指具有公园作用的所有绿地的统称,即公园性质的绿地,并非公园中的绿地面积,包括综合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街旁游乐园和社区公园等。
2018国考表中公园面积大于公园绿地面积的城市有几个()A.1B.2C.3D.42016国家2014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最高的季度是()A.第一季度B.第二季度C.第三季度D.第四季度二、计算型计算型试题,就是纯粹的数学运算。
方法:计算时根据数据和选项特点灵活选用速算技巧;遇到需要多步计算的问题时,可先列出完整算式,整体考虑约分化简和速算技巧比重【例一】2016年,全国城市公园数量排名前五的省份依次是广东、浙江、江苏、山东和云南,公园数量分别为3512个、1171个、942个、828个和683个。
其中,广东省的公园面积达到65318公顷,占全国公园面积的比重超过17%;公园绿地面积达到89591公顷,占全国公园绿地面积的比重约为14%。
20182016年全国公园绿地面积约为多少万公顷()A.200B.640C.20D.642018国考2015年第四季度在线餐饮外卖市场交易规模占全年交易规模的比重约为()A.21%B.28%C.37%D.49%两期比重【例三】2017江苏2015年该市发明专利申请量占全省的比重比2010年提高了()A.22.5个百分点B.27.0个百分点C.32.1个百分点D.40.8个百分点【例四】2016年,广东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四万亿元。
经初步核算,全年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42578.7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8%,增幅高于同期GD.P增幅0.3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增幅比同期GD.P第二产业增幅高3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