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知识点总结
物理第十五章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知识点的总结:
1. 电流: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数量。
单位为安培(A)。
电流的方向由正电荷流动方向决定。
2. 电路:电路是由电源、导线和电器组成的闭合通路。
根据电流的路径可分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 电阻:电阻是物体阻碍电流流动的程度。
单位是欧姆(Ω)。
电阻可以根据材料特性分为导体和绝缘体。
4.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表明电流与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公式为:电流 = 电压 / 电阻。
即I = U / R。
5. 线路中的功率:功率是单位时间内消耗的能量,也可以理解为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
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
功率可以通过电流和电压的关系计算。
公式为:功率 = 电流×电压。
即P = I × U。
6. 短路和开路:短路指的是电路中的导线直接连接在一起,导致电流很大。
开路指的是电路中断,导致无法通过电流。
7. 安全用电: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电器设备需要注意避免短路和触电,特别是避免水与电接触。
8. 电功率:电功率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速率。
电功率可以通过电流和电压的乘积来计算。
以上是物理第十五章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希望能帮到你!。
九年级物理第15章电流和电路知识清单

知识清单01 知识框架)电流和电路⎩⎪⎪⎪⎪⎪⎪⎪⎪⎨⎪⎪⎪⎪⎪⎪⎪⎪⎧电荷摩擦起电⎩⎪⎪⎪⎨⎪⎪⎪⎧两种电荷⎩⎪⎨⎪⎧正电荷:与① 丝绸 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负电荷:与② 毛皮 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电荷间的作用规律:③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验电器⎩⎪⎨⎪⎧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原理:④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检验方法摩擦起电的实质:⑤ 电荷 的转移导体与绝缘体⎩⎪⎨⎪⎧导体⎩⎪⎨⎪⎧定义:⑥ 容易导电 的物体举例:人体、大地、食盐水溶液绝缘体:⎩⎪⎨⎪⎧定义:⑦ 不容易导电 的物体举例:橡胶、玻璃、塑料电流和电路⎩⎪⎨⎪⎧电流⎩⎪⎨⎪⎧成因:⑧ 电荷 的定向移动方向:⑨ 正电荷 定向移动的方向电路⎩⎪⎨⎪⎧构成:电源、⑩ 用电器 、开关、导线三种状态:○11通路 、断路和短路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产生持续电流的条件:有○12电源 ,且电路是通路电流的测量⎩⎪⎨⎪⎧电流的单位:○13A 、mA 、μA 测量:电流表⎩⎪⎨⎪⎧使用方法:○14调零 、串联、“+”进“-”出、不超量程读数方法串联和并联及电流特点⎩⎪⎨⎪⎧串联电路⎩⎪⎨⎪⎧结构特点:逐个顺次连接电流特点:○15电流处处相等并联电路⎩⎪⎨⎪⎧结构特点:首首相连,尾尾相连电流特点:○16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生活中的电路 02 知识对比)1.电路的三种状态概念电路图特点通路 连通的电路,又叫闭合电路电路中有电流,用电器能正常工作 断路某处断开的电路,又叫开路电路中无电流,用电器不能工作 短路局部短路:电路是接通的,用电器被导线直接连通灯泡L 1被短路,没有电流通过灯泡L 1,L 1无法工作,灯泡L 2能工作电源短路:直接用导线将电源的正、负极连接起来电路中电流很大,会烧坏电源,灯泡L 1、L 2无法工作2.串联和并联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电路图连接方式 首尾依次连接 首尾并列连接 电流路径 顺次流过每个元件 分别流过每条支路 电路特点 元件互相影响 元件互不影响开关作用 控制整个电路 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开关控制该支路 电流 电流处处相等,即I =I 1=I 2 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即I =I 1+I 2 实例装饰小彩灯、开关和它控制的用电器家庭中各种用电器03 实验突破)实验: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 (1)实验设计:如图所示.将电流表分别接在两图中的A 、B 、C 三点,观察并记录电流表的示数. (2)实验表格:A 点的 电流I AB 点的 电流I BC 点的 电流I C第一次 测量 第二次 测量 第三次 测量(3)实验结论: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__相等__,表达式:__I A =I B =I C __;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__之和__,表达式:__I C =I A +I B __.(4)交流讨论:①连接电路时的注意事项,如开关__断开__、电流表正负接线柱不能__接反__、电流表选择合适__量程__;②实验中要更换不同规格的灯泡多测量几组数据的目的:__保证实验规律的普遍性和正确性__.04 图片展示)图片考查内容摩擦起电梳过头的梳子能吸引纸屑,摩擦过的气球靠近头发能把头发吸起来,靠近细小的水流能吸引水流等,这都是因为带电体具有__吸引轻小物体__的性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与丝绸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带__正__电,吊起其中一根并用另一根靠近它,发现被吊起的玻璃棒向外发生了偏转,说明__同种电荷相互排斥__.验电器验电器是检验物体__是否带电__的仪器.它是根据__同种电荷相互排斥__的原理制成的.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金属箔就会__张开__.。
初三物理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知识点总结

初三物理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知识点总结摩擦起电: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带电体==本质:电荷的转移正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种类电荷负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性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排斥检验:验电器——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电量:q 单位:库伦简称:库符号:C元电荷:最小电荷:e=1.6×1019 C组成: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电源:提供电能开关:控制电路通断作用用电器:消耗电能导线:传输电能的路径导体:金属、人体、食盐水两种材料绝缘体:橡胶、玻璃、塑料电流产生条件①电路闭合②保持通路定义:正电荷移动的方向电路电流的方向在电源中电源的正极→用电器→电源的负极单位:A−→−310mA μ−→−310A工具:电流表○A测量使用方法①电流表必须和被测的用电器串联电流的大小〔I〕②看清量程、分度值,不准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③必须正入负出④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电路的连接:先串后并,就近连线,弄清首尾通路:接通的电路三种状态断路:断开的电路短路:电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回到电源的负极两种类型:【一】电荷1、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荷;换句话说,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2、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3、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生了电,而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
【二】两种电荷:1、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电子从玻璃棒转移到丝绸。
2、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电子从毛皮转移到橡胶棒。
3、基本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4、带电体排斥带同种电荷的物体;带电体吸引带异种电荷的物体和轻小物体。
例:1、A带正电,A排斥B,B肯定带正电;2、A带正电,A吸引B,B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A、B都是轻小物体〕【三】验电器1、用途: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从验电器张角的大小,可以粗略的判断带电体所带电荷的多少。
电流和电路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十五章电流与电路总结一、电荷1、摩擦过的物体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二、两种电荷:1、用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2、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3、基本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1电荷(电21212124性,物体对外也不显电性;七、导体和绝缘体1、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2、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塑料等;3、金属导体靠自由电子导电,酸碱盐溶液靠正负离子导电(所以电流不只是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定向移动);八、电流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2、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方向和电流方向相反)。
3、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九、电路:用导线将用电器、开关、用电器连接起来就组成了电路;1、电源:提供持续电流,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2、用电器:消耗电能,把电能转化成其它形式的能(电灯、电风扇等)3、导线:输送电能的;)。
2、连出的实物图中各元件的顺序一定要与电路图保持一致;3、一般从电源的正极起,顺着电流方向,依次连接,直至回到电源的负极;4、并联电路连接中,先串后并,先支路后干路,连接时找准分支点和汇合点。
5、在连接电路前应将开关断开;十四、电流的强弱1、电流: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符号I2、单位:安培,符号A,还有毫安(mA)、微安(μA)1A=1000mA??1mA=1000μA十五、电流的测量:电流表1、电流表的结构:接线柱、量程、示数、分度值2、电流表的使用(1)先要三“看清”:看清量程、看清指针是否指在临刻度线上,看清正负接线柱(2)电流表必须和用电器串联;(相当于一根导线)(3)选择合适的量程(如不知道量程,应该选较大的量程,并进行试触。
)注:3(1(2(345122。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必考知识点归纳(带答案)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必考知识点归纳单选题1、如图,闭合开关,灯泡不亮,在闭合开关且不拆开导线的情况下,将M接电源“+”极,N依次试触E、F、G 接线柱,发现电压表示数前两次为零,第三次接近3V,若故障只有一个,则可能是()A.电源没电B.开关断路C.灯泡断路D.灯泡短路答案:B将M接电源“+”极,N接E,无示数,说明可能存在断路,且断路不在变阻器,N接F,无示数,说明断路灯泡也没断路,N接G,有示数,说明断路可能在开关,且电源有电,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毛皮和橡胶棒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毛皮和橡胶棒原来不显电性,所以不带任何电荷B.通过摩擦可以生成大量电荷C.通过摩擦迫使原子核发生转移,若失去原子核,则物体带正电D.通过摩擦迫使核外电子发生转移,若失去电子,则物体带正电答案:DA.毛皮和橡胶棒原来不显电性,是因为毛皮和橡胶棒原来带的正负电荷总量相等,所以不显电性,而不是不带任何电荷,故A错误;B.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发生转移,而不是生成新电荷,故B错误;CD.通过摩擦可以使得核外电子发生转移,若失去电子,则物体带正电,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3、如图所示,当只闭合开关S时,两灯均不亮;若同时闭合开关S1和S时,只有灯L2亮。
则电路中可能出现的故障是()A.灯L1断路B.灯L2断路C.灯L1短路D.灯L2短路答案:A根据电路图可知,只闭合开关S时,只有L1接入电路中,两灯均不亮,说明电路出现了断路现象;同时闭合开关S1和S时,只有灯L2亮,说明灯L1断路,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如图所示为部分电路结构,若用一根导线在a、b、c、d四个接线柱之间连接,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若a与b,c与d连接,则只有L1发光B.若a与b,b与d连接,则只有L2发光C.若a与b,b与c连接,则L1、L2并联D.若a与b,b与d连接,则L1、L2串联答案:AA.若a与b,c与d连接,由于c与d连接将灯泡L2短路,则只有L1发光。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5章《电流与电路》知识点梳理与汇总

第十五章电流与电路第一节电荷摩擦起电1、电荷:带电体: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是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带电体既能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又能吸引带异种电荷的带电体。
电荷: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符号是Q。
电荷的单位是库仑(C)。
2、检验物体带电的方法:①使用验电器。
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从验电器张角的大小,可以判断所带电荷的多少。
但验电器不能检验带电体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
②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③利用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3、使物体带电的方法:(1)摩擦起电: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也就是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物体不带电原因原因:由于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的物体,要失去电子,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强的物体,要得到电子,因为有了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注意:①在摩擦起电的过程中只能转移带负电荷的电子;②摩擦起电的两个物体将带上等量异种电荷;③由同种物质组成的两物体摩擦不会起电;④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但电荷总量守恒。
能量转化:机械能-→电能(2)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
(接触带电后的两个物体将带上同种电荷)(3)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4、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生中和现象。
这时,带电量多的物体先用部分电荷和带电量少的物体中和,剩余的电荷可使两物体带同种电荷。
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电荷被消灭,实际上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只是等量的正负电荷使物体整体显不出电性。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基础知识点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知识网络构建⎧⎪⎧⎪⎨⎪⎩⎪⎪⎪⎨⎧⎪⎪⎪⎪⎪⎪⎪⎪⎪⎪⎨⎪⎪⎪⎪⎪⎪⎪⎪⎪⎪⎩⎧⎧⎪⎪⎨⎪⎪⎩⎪⎨⎪⎧⎪⎪⎨⎪⎩⎪⎩⎩带电方法:摩擦起电两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摩擦起电的实质:电子的转移电荷量电子带负电质子带正电原子核中子不带电检验物体带电的仪器--验电器原子结构常见导体导体导电的原因导体和绝缘体常见绝缘体绝缘体不易导电电荷的基本知识电流和电路的原因电电流流的概念33A mA μA 1A 10 mA 1mA=10 μA :,“”“”⎧⎪⎨⎧⎪⎪⎪⎪⎪⎪⎪⎨⎪⎪⎪⎪⎪⎪⎪=⎩⎧⎪⎧⎪⎪⎪+⎨⎪⎨⎪⎪⎪⎪⎩⎪⎪⎩⎩及方向得到持续电流的条件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单位其他单位:换算:、工具电流表符号串联在被测电路中测量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一接线柱流出正确使用电流表所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不能直接接到电源两极上组成分类:通路、开路(断路)、短路电路图定义串联电流特连接方式电路2X σ⎧⎪⎪⎪⎪⎪⎪⎪⎪⎪⎪⎪⎪⎪⎪⎪⎪⎪⎪⎪⎪⎪⎪⎪⎪⎪⎨⎪⎪⎪⎪⎪⎪⎪⎪⎪⎪⎪⎪⎪⎪⎪⎧⎪⎪⎪⎪⎧⎧⎪⎨⎪⎩⎨⎧⎪⎪⎪⎪⎪⎪⎨⎪⎪⎪⎪⎪⎪⎪⎪⎪⎪⎩⎪⎩⎨⎪⎩⎩点定义并联电流特点高频考点透析○A6 电流表de使用★★★7 串、并联电路中电流de特点★★★第一讲电荷、电流和电路知识能力解读(一)摩擦起电de定义和条件1.摩擦起电:用摩擦de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2.摩擦起电de条件:一是相互摩擦de物体由不同种物质构成;二是这两个物体要与外界绝缘。
(二)两种电荷1.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de玻璃棒带de电荷叫做正电荷。
常用符号“+”来表示。
质子和正离子所带de电荷为正电荷。
2.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de橡胶棒带de电荷叫做负电荷。
常用符号“-”来表示。
电子和负离子所带de电荷为负电荷。
3.电荷间de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如图所示。
(三)电荷量1.物体所带电荷de多少,称为电荷量。
初三物理第十五章第2节电流和电路知识点

初三物理第十五章第2节电流和电路知识点
初三物理第十五章第2节电流和电路知识点
1.带电体的性质:吸引轻小物体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①摩擦起电;②接触带电;③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3.两种电荷:
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验电器: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6.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
单位:库仑(C)
元电荷(e):电子的电荷量最小,最小的电荷叫做元电荷
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都是e的整数倍。
7.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类似太阳系)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正电荷与负电荷相等,原子对外不显带电性质。
8.摩擦起电的实质:电子的转移。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摩擦时,原子核束缚电子能力强的物体得到电子;原子核束缚电子能力弱的物体失去电子.得到电子的物体就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就带正电。
9.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
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水容液等。
金属导电靠自由电子。
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
橡胶、玻璃、塑料、陶瓷等。
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知识点汇总第1节 两种电荷知识点一、原子及其结构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有的分子由多个原子构成,有的分子只有一个原子构成。
但原子也不是最小微粒。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逊发现了电子,揭开了原子具有进一步结构的秘密。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比原子小得多。
原子核由带正点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子绕核运动。
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也就是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
知识点二、摩擦起电及原理(1)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2)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丝绸带负电,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的橡胶棒带负电(毛皮带正电,橡胶棒带负电)。
记忆口诀:玻正橡负。
(3)摩擦起电原因: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有了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4)摩擦起电本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知识点三、两种电荷(1)带电体的基本性质: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的物体的现象。
(梳子上面粘有头发)。
(2)大量的事实及实验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正电荷、负电荷)。
(3)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丝绸带负电,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的橡胶棒带负电(毛皮带正电,橡胶棒带负电)。
记忆口诀:玻正橡负。
(4)电荷之间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如果两个轻质小球相互吸引有可能两个小球带异种电荷,也有可能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
但是两个轻质小球相互排斥,带负电核外电子 带正电原子核中子 电中性原子不带带正质子那么一定带异种电荷。
(5)电量:物体带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用符号Q 表示,电量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 。
(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大约10-7C,而一片雷云雨所带的电荷大约为几十库伦)所以库伦是一个非常大的单位。
电子是带有最小负电荷的粒子。
所带电荷量为1.6×10-19C 。
人们把最小电荷(量)叫做元电荷,常用符号e 表示。
e=1.6×10 -19C 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都是e 的整数倍。
(6)电荷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如果物体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生中和现象。
这时,带电量多的物体先用部分电荷和带点量少的物体中和,剩余的电荷可使两物体带同种电荷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电荷被消灭,实际上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只是等量的正负电荷使物体整体显不出电性 (7)静电现象应用:静电复印、静电喷漆、静电除尘危害:发生放电现象,产生电火花引燃易燃、易爆物或使精密仪器烧坏。
知识点四、验电器 1) 验电器结构图2) 验电器的原理:当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带电体的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上,这两片金属箔由于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
3) 验电器的特点:只能验证物体是否带电,不能验证是否带何种电荷,能大概判断物体带电量的多少,越多金属箔张开角度越大;越少金属箔张开角度越小。
知识点五 导体绝缘体 1) 探究物体是否导电 a. 实验操作1金属球绝缘垫金属杆金属箔金属罩接线柱A Bb.实验现象:验电器A、B金属箔的张角没有变化。
c.实验分析:验电器A的电荷量没有变化,验电器B仍不带电。
d.实验操作2e.实验现象:验电器A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减小,B的金属箔由闭合变为张开。
f.实验分析:验电器B上也带了电。
有一部分电荷通过金属棒从A移动到了B,电荷发生A B了定向移动。
g.实验结论:电荷在金属中可以定向移动说明金属是可以导电的;电荷不能在橡胶中定向移动说明橡胶不容易导电的。
2)导体a.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b.常见的导体: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酸碱盐水溶液等。
(酸碱盐本身并不是导体)c.导体导电的原因:导体中存在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
金属:自由电子。
溶液:阴阳离子3)绝缘体a.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b.常见的绝缘体:橡胶、玻璃、塑料、空气、油、陶瓷c.绝缘体不易导电的原因:绝缘体中只有极少的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
4)导体绝缘体相互转化a.有的绝缘体(如干木材)在条件改变时(湿木材),会变成导体。
玻璃加热熔融后也会变成导体b.有的导体在条件改变时,会变成绝缘体。
如石墨加热过后变成绝缘体。
c.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d.半导体:硅、锗等类物质是常见半导体。
一般可做成智能机器人、收音机等e.超导体:没有任何阻碍作用的导体。
理想的电线。
每节小知识:1999年5月2日晚,美国空军在轰炸南联盟首都贝尔格莱德时使用一种神秘的机载武器,这种武器叫石墨炸弹,炸弹在空中爆炸后形成石墨丝,这些石墨丝一旦落到电站或变电站的高压线上,就会导致高压线断路,造成输电中断、线路着火,甚至烧毁变电站设施,形成大面积停电。
第2节电流和电路知识点一电流1、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荷包括正电荷和负电荷定向移动都可以形成电流)2、电流方向(1)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尤其注意电子是负电荷,电子的移动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反)。
(2)自由电荷在金属导体中是自由电子,在酸、碱、盐水溶液中是正、负离子。
(3)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4)在电源内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负极流向正极。
3、电路中电流形成的条件:一是电路中要有电源,二是电路闭合。
知识点二电路1、电路:用导线将电源、开关、用电器连接起来就组成的电流可以流过的路径。
2、电路元件的作用:电源——能够提供电流的装置,或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干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用电器——消耗电能,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装置。
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导线——传导电流,输送电能。
3、各元器件的实物图电源开关用电器知识点三电路图1、常用电路元件符号2 电路图:用电路元件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
3、画电路图时应注意以下五点(1)电路元件的符号要用统一的符号,不能自造符号。
(2)要注意所画符号和实物的对应性,如符号中开关的状态应与实物一致。
(3)合理安排电路元件符号,使之均匀分布在电路中,元件符号不能画在电路的拐角处(滑动变阻器除外)。
(4)电路图最好呈长方形,导线要横平竖直,力求把电路图画的简洁、美观、大小比例适中。
(5)画电路图时,一般从电源的正极开始,沿电流的方向依次画出元件符号,并用导线连接起来。
注意不能遗漏元件,元件次序不能颠倒。
4、实物图的连接(1)导线一定要连接到元件的接线柱上。
(2)线路简捷,导线不能有交叉。
(3)一般从电源的正极起,顺着电流方向依次连接,最后回到负极;(4)并联电路连接中,先连接一条支路再连另一条,连接时找准分支点和汇合点,有电流表时看清电流表测谁的电流。
(5)在连接电路前应将开关断开。
知识点四电流的三种状态(通路、短路、断路)1、通路:处处连通,电路中有电流,用电器能够工作的电路。
2、断路:某处被断开,没有电流通过,用电器不工作的电路。
断路情况:导线断了、灯丝断了、接头接触不良、开关接触不良。
3、短路(1)电源短路:直接用导线将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路。
(烧坏电源)(2)用电器短路:用一根导线直接接在一个用电器的两端时,电流将流经外加导线而绕过了用电器。
这种情况叫用电器短路。
(用电器中无电流,用电器不工作)第3节串联和并联知识点一串联和并联1、串联电路: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或说成首尾相连)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电路2、把电路元件并列(或说首首相连、尾尾相连)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电路;知识点二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1、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2、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识别(1)定义法:(适用于较简单的电路)①若电路中的各元件是逐个顺次首尾连接来的-------串联电路;②若各元件“首首相接,尾尾相连”并列地连在电路两点之间------并联电路。
(2)电流流向法:(最常用的方法)①途中不分流---------串联②途中要分流---------并联或混联(3)拆除法:(识别较难电路,实验操作和现实生活中判断电路常用)①拆除任一用电器,其他用电器都不能工作---------串联②拆除任一用电器,其他用电器还能工作------------并联(4)节点法:(识别不规范电路)①所谓“节点法”:就是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中间没有电源、用电器等,则导线两端点均可以看成同一个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两端的公共点,②最大特点:是通过任意拉长和缩短导线达到简化电路的目的。
(5)等效电路法:(用于复杂电路)综合上述方法通过移动、拉长、缩短导线,把它画成规则的电路----等效电路知识点三 生活中的电路1、串联电路:装饰店铺、居室、圣诞树的小彩灯,用电器和控制它的开关。
2、并联电路:家庭中的电视、电冰箱等用电器之间,路灯,交通灯,教室的电灯、电扇,用电器和它的指示灯。
第4节 电流的测量知识点一 电流的测量1. 电流: 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是电流 。
电流的单位为 安培 (安,A )。
2. 电流的定义式:tQ I其中I 表示电流,单位为安培(A );Q 表示电荷,单位为库伦(C ); t 表示通电的时间,单位为秒(s )。
1A =103mA =106μA3. 电流表:测量电流的仪表叫电流表。
符号为○A ,其内阻很小,可看做零, 电流表可以看做是 导线 。
4. 电流表的示数:量程 使用接线柱 表盘上刻度位置大格代表值 小格代表值 0~0.6A “-”和“0.6” 下一行 0.2A 0.02A 0~3A“-”和“3”上一行1A0.1A在下一行读出的示数是指针指向相同位置时,在上一行读出的示数的5倍。
部分电流表的三个接线柱分别是“+”、“0.6”和“3”。
这时“0.6”和“3”是负接线柱,电流要从“+”流入,再从“0.6”或“3”流出。
5. 正确使用电流表的规则:a) 电流表必须和被测的用电器 串联 。
如果电流表与用电器并联,不但测不出流经此用电器的电流,如果电路中没有别的用电器还会因为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使电流过大而烧坏电流表。
b) 电流必须从“+”接线柱流入 ,从“-”接线柱流出 。
否则电流表的指针会反向偏转。
c) 被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
d) 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使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
6.无法估测待测电流的大小时,可先试触,若指针偏转超过最大值则应断开开关检查;如果指针偏转幅度太小,会影响读数的准确性,应选用小量程档。
7.使用电表前,如果指针不指零,可调整中央调零螺旋使指针调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