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老院区迈向现代化医院的转折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综合住院楼

56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以下简称“武汉协和医院”)由本部、西院区、肿瘤中心和金银湖协和医院(在建)组成,编制床位5000张。
其中,位于武汉市汉口解放大道的本部院区运行时间最长,就诊患者最多,医疗学科发展最好,但同时面对年代久远的老旧建筑,院内外拥堵的交通压力,有限空间对学科发展产生严重制约,因此医院于2016年4月建设综合住院楼,2018年11月投入使用,设计床位1385张。
此次建设不仅缓解了就医需求,更是本部院区迈向现代化新型医院的转折点。
占地面积:4800㎡建筑面积:106810㎡设计床位:1385张建设内容:一期住院综合楼主体建筑;二期地下室老院区迈向现代化医院的转折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综合住院楼分两期逐步实施新建综合住院楼占地面积为4800m 2,总建筑面积为106810m 2,位于医院西北角,北靠食堂,南邻内科病房楼,东为科研综合楼,西为住院医师楼。
建设前,该地块范围内有综合病区、特诊区、医技楼、两栋宿舍楼及一片篮球场,计划分两期拆除。
综合住院楼及地下停车配套设施为医院一期工程,建筑面积为91813㎡,其中,地上建筑面积83935㎡,地下建筑面积7878㎡。
地上24层,地下2层。
综合住院楼涵盖口腔科、耳鼻喉科、神经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医疗功能,以及布置有30间手术室、ICU 、DSA 、核医学病房、3台磁共振、4台CT 等设施设备。
二期为纯地下室工程,为弥补一期规划中地下停车位不足而扩建的地下停车场,共两层,紧邻一期地下车库南边并与之联通,建筑面积为14997㎡。
扩增车位464个,总计556个,从而大大扩展了地下停车设施的停放能力。
老院区存在很多老旧、高危建筑,计划待二期地下室工程建设时,拆除原医院中心位置的医技楼,修建中心绿化花园。
在老院区内,还有一栋2006年投入使用的老外科楼,脑外、耳鼻喉科等重点科室搬至新住院综合楼,逐步腾空,近两三年拆除该老楼,彻底改善医院老院区的建筑环境。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刘国辉教授简介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ORTHOPAEDIC BIOMECHANICS MATERIALS AND CLINICALSTUDY◎刘国辉教授简介个人简介刘国辉,男,医学博士,三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副主任,创伤骨科主任。
任职情况现任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委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理事,SICOT中国部创伤委员会常务委员,SICOT中国部创伤骨科学会常务委员,SICOT中国部肩肘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下肢创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分会骨感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骨科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创伤药物与转化应用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骨与关节损伤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运动医学分会脊柱损伤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创伤骨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急救复苏专业委员会创伤骨科与多发伤学组副组长,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质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学会骨质疾病专业委员会修复重建学组主任委员,湖北省医学会创伤骨科学组主任委员,AO/OTC中国区讲师,AOCC湖北委员会主席。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中华骨科杂志》《中华创伤杂志》《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等十余种期刊杂志编委、审稿专家及二十余种SCI杂志审稿专家。
学术成果以第一作者(含通讯作者)发表专业学术论文250余篇(其中在国内外SCI收录40余篇,中华系列权威期刊论文60余篇);获批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4项(已转化1项),受理申请专利7项。
主编学术专著1部,副主编学术专著2部,参与编写其他专著10余部。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ORTHOPAEDIC BIOMECHANICS MATERIALS AND CLINICAL STUDY◎刘国辉教授简介研究成果主持在研课题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2001502 ):个性化智能动态矫形器硏究课题负责人科技部国家重点硏发计划项目(2018YFB1105705 ):高性能聚合物个性化可吸收接骨板的生物学性能检 测和临床应用,子任务负责人(项目骨干)国家卫计委重大疾病科技行动防治计划创伤修复重大专项:3D 打印新型水凝胶支架负载A-LL-37-L 修复感 染及缺损创面硏究国家卫计委重大疾病科技行动防治计划创伤修复重大专项(ZX-01-018 ):多中心协作不同作用机制下骨与软组织感染、缺损控制再生修复的应用硏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772345 ) : 3D 打印纳米纤维水凝胶支架负环hBDs-L 修复感染性缺损创面湖北省卫健委重点支撑项目(WJ2019Z009 ) : 3D 打印生物活性纳米藻酸盐水凝胶负载hGlyrichin 修复感 染性缺损创面华中科技大学教学改革项目:SBAR 模式下3D 打印模型技术在临床医学八年制骨科床旁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武汉市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武汉市科学技术局)(2017060201010192 ) : 3D 打印自组装水凝胶支 架负载A-hBDs-L 修复慢性感染性创面主持结题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际AO 创伤亚太基金项目1项,其他省部级科硏基金项目10余项课题任务负 责人。
华中科技大学临床学院简介

华中科技大学临床学院简介第一临床学院(协和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创建于1866年,系卫生部直属大型综合性医院。
医院先后被评为国家首批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佳医院、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获全国五一劳动奖。
医院设置床位数4600张。
2012年,医院门诊量达330.7万人次,出院人数13.8万人次,住院手术量6.1万台次。
医学专家荟萃,人才优势明显。
拥有高级职称医务人员近500名,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94名,“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名,双聘院士1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名,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0名,担任国家级学会副主任委员以上的专家28名,担任省市级专业学会主任委员的专家55名。
学科设置齐全,专科实力强大。
医院现有43个临床科室,14个医技科室,7个研究所,15个治疗中心,103个实验室。
有7个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8个科室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医院现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
拥有博士生导师136名,硕士生导师368名。
医院技术力量雄厚,年开展新技术100余项,多项在国内和中南地区居领先地位,并创下了同类医院单日手术251台的国内纪录。
在教育部、湖北省生物靶向重点实验室和湖北省分子影像实验室等科研平台的支撑下,医院取得343项科研成果,其中65项达国际先进水平,278项达国内领先水平,4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5项成果获省部级一等奖。
作为华中科技大学临床教学重要基地,第一临床学院现有8个系5个专业16个教研室,承担临床医学八年制、五年制、留学生等多个临床医学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任务。
医学影像系、医学检验系挂靠在我院。
有宝钢基金全国优秀教师奖4 人、湖北省教学名师 2 人。
多项教学成果获国家级、省级奖励。
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2门,临床医学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医学检验专业是湖北省品牌专业,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是国家级示范中心,拥有27个国家级和5个省级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是湖北省毕业后医学教育研究中心挂靠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有几个院区及其规划

教学建设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有几个院区及其规划
截至 2015 年 4 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共拥有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药 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法医学系、护理学系以及三所临床学院,设有 13 个本科专业。
[1]
下属学院/系
专业设置
学制
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
4
医药卫生管理学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信息)
4
临床医学(本、硕、博贯通培养)
8
临床医学(含海军师以下部队军医、专项计划)
5
临床医学(六年制中、德实验班)
6
临床学院
医学影像学
5
口腔医学
5
中西医临床医学
5
医学检验技术
4
公共卫生学院
预防医学(含专项计划、农村自主招生)
5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法医学系
法医学
5
护理学系
护理学
4
护理学(英语班)
5
药学院
药学(含生物药学基地班、专项计划、农村自主招生)
质量工程 截至 2015 年 4 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共拥有 4 个国家特色专业、3 个国家实验 教学示范中心以及国家精品课程 15 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15 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 课程 7 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程 3 门。[1] 国家特色专业(4 个):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公共事业管理[22-24] 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 个):基础医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预防医学国家级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临床技能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5]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5 门):天然药物化学、临床输血检验、职业卫生与职业医 学、药理学、妇产科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环境卫生学、儿科学、内科学、外科学、耳鼻咽 喉科学、人体寄生虫学、病理生理学、医学免疫学、生物化学 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7 门):妇产科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儿科学、生物化学、病 理生理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外科学[26] 培养模式
医院管理案例分享:妇产优质服务模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Union hospital
武汉协和医院
武汉协和医院
人文关怀新技术—染色体病检测方案
卵裂球活检
囊胚期活检
目前已完成10余种单基因病和染色体病50余个胚胎, 近50个周期含70余个可移植胚胎,近25个家庭实现了 遗传病阻断,且所有胚胎羊水穿刺结果与PGD检测结果 完全一致
Union hospital
武汉协和医院
成果展示
2017年至今共收到锦旗15面,表扬信56封
立博士后流动站。设有配套的妇科和产科实验室,
术、卵巢癌根治术、腔镜手术、新式剖宫产以及
医学助孕技术,成为中南地区各级医院的转诊单 位并担负各种疑难杂症的会诊工作。
Union hospital
武汉协和医院
妇产科—护理团队
01
总护士长
总护士(1人):王培红
护士长
02
护士长(6人):邓六六、 万盈璐、周静、程湘玮、 曾娅、王晓丽
Union hospital
武汉协和医院
Wuhan Union Hospital (1866-2017)
Union hospital
武汉协和医院
靠近我温暖你 爱在妇产科
分享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医院级别: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01 02
医院概况
妇产科简介
项目背景 项目内容 成果展示
目
录
CONTENTS
03 04 05
Union hospital
武汉协和医院
01
医院概况
Union hospital
武汉协和医院
医院布局
编制床位:4600张 临床科室:43个 医技科室:14个 研究所: 7个 治疗中心:15个 实验室: 103个
医院管理案例分享:最合理布局打造最便捷最高效最安全急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转机:2008年医院开始筹建新门诊大楼
成立了以分管院长为组长,急诊、临床、收费、检验、影像、放射、药房、网络、 后勤及医管部门一把手为组员的协调小组,以打造出高效便捷优质的急诊为目标, 对新急诊布局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
设计思路
Union hospital
武汉协和医院
最合理布局
打造最便捷最高效最安全急诊
分享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医院级别: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目 录
一 二 三
医院简介
案例内容 成果成效 总结体会
四
医院简介
编制床位:5000张 临床科室:41个 医技科室:14个 研 究 所:7个 治疗中心:17个 实 验 室:103个 在职职工:6699人
流程优化——“一站式”急诊医疗救治
从院前急救到院内急诊救治的整个过程“一站式”设置
院前转运“一站式”:急诊科面临武汉繁华主干道解放大道,设有急诊专用大 门和车辆通道,急救车及社会车辆可直接开到急诊大厅入口。 院内转运“一站式”:设计超大的急诊大厅和超宽的急诊走廊,利于病人安全 转运;急诊和门诊衔接通道宽敞、直观便捷,便与门诊和急诊之间的会诊,以 及门诊病人突发状况的紧急救治。
执业医师:1672人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是扎根武汉 历史最悠久的卫计委直管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已 有1 5 0年历史,由本部、肿瘤中心、西区及国际 医院组成,形成“1+3”四位一体立体化布局。
执业护士:3270人 药 检 技:587人 行政管理:318人
急诊简介
急诊科位于新门诊大楼的一楼,面 临武汉繁华主干道解放大道,设有 2016年急诊总量:15万人次 日均急诊量:400余人次
中国真正的“协和”都有谁

中国真正的“协和”都有谁作者:来源:《文萃报·周五版》2020年第10期当全民聚焦武汉时,协和医院、同济医院等医疗机构再次走入公众视野。
在我们印象中,最有名的“协和”在北京,那武汉的“协和”医院和北京的是一回事吗?“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前身,是协和医学堂。
1906年,英国伦敦会联合美国公理会、美以美会、长老会、伦敦教会医学会和英格兰教会五个英美教会团体共同创办了这所近代中国第一个联合教会医学校。
1917年9月24日,北京协和医学院奠基仪式举行,1921年正式落成,此后该院便因提倡并实践“高水平”和“本土化”发展目标享誉世界。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时任北平协和医学院生理学科主任林可胜教授,开始训练协和医院住院医师及各级学生,组织医疗救护队,遣赴长城古北口、密云等地,开设诊所和手术室,救治前线伤患人员。
战地医疗工作的经验,给此后全面抗战的医疗救护工作提供了借鉴。
1937年“七七事变”,时任“卫生署”署长兼北平协和医学院院长的刘瑞恒被当局紧急征召,成立“卫生勤务部”,由其主持军民医务卫生工作。
然而一经淞沪会战,脆弱无力的“卫生勤务部”很快被取消。
当刘瑞恒及其他逃难的医疗人员集聚武汉时,刘氏再次邀约林可胜南下汉口,1937年9月刘瑞恒与林可胜正式会晤,经通宵详细商议,决定整合中国红十字会医疗资源和滞留武汉医疗人员力量,组建救护总队及分队,建立战时卫生人员训练所,加强医疗卫生人员训练,力求跟上战争步伐。
1937-1945年期间,“协和系”师生在军卫筹备、设计、主持供应、负责行政与技术等方面立下汗马功劳。
就贡献而言,他们不仅为抗战胜利做出巨大牺牲,而且还为抗战胜利后乃至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军医”和“民医”工作奠定了基础。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人民政府接管了北平协和医学院,从此该院获得新生。
1971年,医院曾改名为首都医院,1985年改为北京协和医院名称。
谁是正牌“协和”在我国公立医疗机构队伍中,除了北京协和医院,尚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下文简称“武汉协和医院”)和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下文简称“福建协和医院”)两家。
病理切片和蜡块的管理问题

网络出版时间:2021-4-2217:29 网络出版地址: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34.1073.R.20210422.1105.025.html·病理质控·病理切片和蜡块的管理问题马程功1,陈 星2,李 凤1,翁密霞1关键词:切片;蜡块;管理;会诊中图分类号:R197 3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1-7399(2021)04-0481-02doi:10.13315/j.cnki.cjcep.2021.04.026接受日期:2020-11-02作者单位: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病理科,武汉 4300222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民医院医务科,武汉 430048作者简介:马程功,男,硕士,技师。
E mail:564352412@qq.com翁密霞,女,硕士,主管技师,通讯作者。
E mail:mimi027@sina.com 随着精准医疗和靶向治疗的发展,病理会诊的需求不断增加,存档切片和蜡块的使用也越来越频繁[1]。
在会诊借片时,患者常会提出外借蜡块的需求,前台工作人员多以“国家/医院规定”婉拒,但难以消除患者“我身上的东西,我为什么不能拿走”的疑虑。
本文结合法律文献、指南规范、现代研究等内容,从归属、保管、借阅等方面对切片和蜡块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简要探讨。
1 病理切片和蜡块管理的相关文件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简称《规范》)和《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简称《指南》)均对病理资料的管理进行规定,是当前病理科设置切片和蜡块管理制度与流程的主要参考。
但两者均属于行业指导性文件,缺乏法律效力,在解释病理切片和蜡块的归属、保管、借阅等问题时,仍需寻找更具效力的根源。
切片和蜡块与病理报告单一样,均是医疗过程中产生的诊疗资料,属于病历的一部分,应参照病历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更进一步归类,切片和蜡块还是医药卫生档案,然此点并未被病理从业人员广泛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线形骨折(linear fracture)
凹陷性骨折(depressed fracture)
按骨折与外界是否相通分为
开放性骨折(aopen fracture)
20
第二节 颅骨损伤
一、线形骨折
大多系外力直接作用颅骨所致,可单发或多发,发生率高, 一般需要依靠X线摄片确诊,但要警惕合并颅内出血及脑损伤。
血肿范围不超过颅缝,张力高,大者可有波 动感,常 伴有颅骨骨折
a
11
第一节 头皮损伤
头皮血肿的处理
1.小的血肿不需特殊处理。 2.较大的血肿早期可冷敷和加压包扎。 3.为避免感染,一般不穿刺抽吸。 4.要考虑到颅骨损伤甚至脑损伤的可能。
a
12
第一节 头皮损伤
二、头皮裂伤 (scalp laceration)
颅脑损伤
朱贤立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a
1
概述
颅脑损伤是指颅脑在外力的作用下所致的损伤, 无论在和平或战争时期都是一类极为常见的损伤 性疾病。
发生率次于四肢居第二位,但由于伤及中枢神 经系统,其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很高,居第一位。
a
2
第一节
头皮损伤
a
3
第一节 头皮损伤
头皮各层示意图
a
4
第一节 头皮损伤
a
29
第二节 颅骨损伤
颅底骨折的手术指征
视神经管骨折视力减退,疑为骨折片血肿 压迫视神经,应在12小时内行视神经管探查 减压。
脑脊液漏>1月未停止者,可考虑手术修 补漏口。
a
30
第二节 颅骨损伤
二、凹陷性骨折
粉碎性凹陷骨折: 多发于成年人,颅骨全层深入或内板深
入颅腔,甚至刺破脑膜、脑组织。
乒乓球样骨折: 一般发生在小儿,凹陷之颅骨一般不刺
a
7
第一节 头皮损伤
皮下血肿示意图
a
8
第一节 头皮损伤
帽状腱膜下血肿 (subcutaneous hematoma)
多由小动脉或头皮导血管破裂所致,此 层组织疏松、血肿易扩散,甚至遍布全头, 疼痛不如皮下血肿明显。
a
9
第一节 头皮损伤
骨膜下血肿 (subperiosteal hematoma)
第二节 颅骨损伤
颅中窝骨折
(fracture of middle fossa)
骨折累及蝶骨伴脑膜破裂时,有鼻出血 或脑脊夜鼻漏(经蝶窦);
骨折累及颞骨岩部伴中耳鼓膜破裂时, 脑脊液经外耳道流出,鼓膜完整时经耳咽 管鼻腔流出;
面听神经(Ⅲ-Ⅷ颅神经)易受损; 颈内动脉海锦窦漏中颅窝骨折临床最常 见; 骨折波及破裂孔时常导致致命性的大出 血。
注意合并症: 临床上颞骨骨折易并发硬膜外血肿; 枕骨骨折多并发额颞叶对冲性脑挫伤; 气窦处骨折易并发颅内积气。
颅盖线形骨折一般不需特殊处理。
a
21
第二节 颅骨损伤
颅底骨折
颅底线型骨折多为颅盖骨 折延伸到颅底。
根据发生部位分: 颅前窝骨折 颅中窝骨折 颅后窝骨折
a
22
第二节 颅骨损伤
颅底骨折的临床表现
a
15
第一节 头皮损伤
头皮撕脱伤的处理
处理原则: 压迫止血、止痛、防治休克、清创、抗;感染。
手术方法: ①头皮瓣复位再植
②清创后自体植皮 ③晚期创面植皮
a
16
第二节
颅骨损伤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
17
第二节 颅骨损伤
颅骨骨折(skull fracture)
颅骨骨折(skull fracture)是指受暴力作用所致 颅骨结构改变。
颅骨骨折的伤者,不一定合并严重的脑损伤; 没有颅骨骨折的伤者,可能存在严重的脑损伤。
a
18
第二节 颅骨损伤
颅 骨 骨 折 图 示
a
19
第二节 颅骨损伤
颅骨骨折分类
按骨折部位分为
颅盖骨折(fracture of skull vault)
颅底骨折(fracture of skull base)
按骨折形态分为
a
25
第二节 颅骨损伤
颅后窝骨折
(fracture of posterior fossa)
骨折累及颞骨岩部后外侧 时,伤后1~2日出现乳突部皮 下 瘀 血 斑 , 又 称 Battle 征 。
骨折在基底部,有枕下淤 血肿胀。
骨折在枕骨大孔处可有后 组颅神经的损害。
a
26
第二节 颅骨损伤
颅底骨折的诊断
主要依靠临床症状诊断。 颅底骨折X线拍片时只有30%~50%能显示 骨折线。 CT扫描对诊断有帮助。
a
27
第二节 颅骨损伤
颅底骨折的处理
绝大多数颅底骨折本身不需特殊处理, 着重观察有无脑损伤,颅底骨折合并脑脊液 漏应视为开放性颅脑损伤。
a
28
第二节 颅骨损伤
脑脊液漏的处理
1.早期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2.体位:半卧位,头偏向一侧。 3.不可堵塞、冲洗,不做腰穿,避免用力咳嗽、 打喷嚏和擤涕。 4.如超过一个月仍未停止漏液,可手术修补。
可由锐器或钝器伤所致。 出血较多,可引起失血性休克。
a
13
第一节 头皮损伤
头皮裂伤的处理
清创缝合 1.检查伤口深处有无骨折或碎骨片。 2.若有脑脊液或脑组织外溢,须按开放性脑损伤 处理。 3.清创缝合时限允许放宽至24小时。
a
14
第一节 头皮损伤
三、头皮撕脱伤 (scalp avulsion)
多因发辫受机械力牵扯所致,严重时可撕脱整 个头皮,可导致失血性或疼痛性休克,较少合并颅 骨骨折或脑损伤。
三大临床表现: 1.脑脊液漏 2.迟发性的局部瘀血 3.相应的颅神经损伤症状
a
23
第二节 颅骨损伤
颅前窝骨折
(fracture of anterior fossa)
常累及眶顶及筛骨; 常伴有鼻出血、脑脊液鼻漏、外伤性颅 内积气; 球结膜下出血、眼眶周围淤血(“熊猫 眼”征); 损伤嗅、视神经。
a
24
多因受伤时颅骨发生变形,颅骨与骨膜分 离、骨折等,如新生儿产伤、凹陷性颅骨骨 折,骨膜撕脱等,血肿范围常受颅缝限制, 局限于某一颅骨表面。
a
10
第一节 头皮损伤
头皮血肿的临床特点
血肿类型 皮下血肿 帽状腱膜下血肿 骨膜下血肿
临床特点
血肿体积小,位于头皮损伤中央,中心软,周围硬,无 波动感
血肿范围广,可蔓延全头,张力低,波动感明显
头皮损伤
头皮损伤分为: 头皮血肿 头皮裂伤 头皮撕脱伤
a
5
第一节 头皮损伤
一、头皮血肿 (scalp hematoma)
头皮血肿多因钝器伤所致,按血肿出现于 头皮内的具体层次分为皮下血肿、帽状腱膜 下血肿、骨膜下血肿。
a
6
第一节 头皮损伤
皮下血肿(scalp hematoma)
血肿位于皮下组织层之间,此层致密血肿不易 扩散,体积小,周围组织肿胀增厚,触中心有凹 感,血肿部位疼痛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