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科普-new

合集下载

骨质疏松症科普

骨质疏松症科普

骨质疏松症科普骨质疏松主要指的是,患者由于多种原因导致骨密度,以及骨质量的下降,这些因素会导致患者的骨微结构发生破坏,使其骨脆性增加,致使全身容易发生骨折性的疾病。

骨质疏松主要有两个大类,具体有原发性,以及继发性的类型。

其中原发性的骨质疏松症区分为绝经后的骨质疏松症,或者是老年性的骨质疏松症以及特发性的骨质疏松症。

女性患者在绝经后的10年内所患的骨质疏松称为绝经后的骨质疏松症。

7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有的骨质疏松称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疾病。

青少年患有的骨质疏松称为特发性骨质疏松,这类疾病的病因至今没有明确的表示。

骨质疏松的病因有哪些?常见可以引起骨质疏松的疾病有以下9类:①当患者有内分泌的疾病时,就会导致患有骨质疏松,内分泌类的疾病有糖尿病,糖尿病的类型有两种,主要是Ⅰ、Ⅱ两种类型的糖尿病,以及甲状腺类疾病等。

②结缔组织类的疾病,主要指的是患者患有系统性的红斑狼疮、或者是类风湿性的关节炎都会导致患有骨质疏松。

③当患者患有慢性的肾脏类疾病时,这类疾病的发生影响患者的肾骨有营养不良的情况发生。

④患者患有血液系统性的疾病,主要指的是白血病或是患有淋巴瘤,以及骨髓类疾病,这些疾病的发生会增加患者患有骨质疏松的几率。

⑤当患者患有神经肌肉性系统疾病时,这些疾病会造成患者的偏瘫等肢体功能的影响,使患者患骨质疏松的风险加强。

⑥患者具有胃肠疾病时,主要是由于患者胃肠吸收受到一定的影响。

营养不良时都会导致患者患有骨质疏松。

⑦长期卧床⑧器官移植手术后。

⑨长期使用促性腺素释放激素类的药物或是患者有肾衰需要进行透析液时。

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有哪些?需要做什么检查?临床诊断?患者患有骨质疏松疾病的相关具体症状主要有三种类型,包含疼痛、患者脊柱发生变形、患者极易发生骨折。

当患者发生疼痛时,疼痛的主要部位在患者的腰背处主要以酸痛的形式出现。

或者患者整个身体出现酸痛,当疼痛逐渐加量时,就会使患者出现活动受到限制的情况,当患者起身或者翻身受到影响后,其骨质疏松的情况就变得非常严重。

骨质疏松治疗科普

骨质疏松治疗科普

骨质疏松治疗科普骨质疏松在中老年群体中发病率较高,是一种骨代谢性疾病,尤其在绝经后的老年妇女中较为多发。

一般患有骨质疏松的人会经常出现有些疼痛,驼背、容易骨折等等。

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有多种不同的方式,根据病情的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案,对疾病进行控制。

那么,该如何对骨质疏松进行治疗和调养呢?本文对该病症的治疗方法进行简要概括。

一、急症治疗骨质疏松的治疗通常需要以多种方式,从多种方面来进行综合性的治疗,包括对生活方式的调整,对患者应用骨健康补充剂,采用药物干预,并进行康复治疗等。

但是,一些患者会出现非常剧烈的疼痛,对于这种急症,可以应用非甾体抗炎药消炎镇痛。

例如艾瑞昔布、洛索洛芬钠、依托考昔等。

有些患者也会出现骨折的现象,如果出现骨折的部位是髋关节,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来进行治疗,但是必须要尽快做出评估。

如果是其他部位的骨折,通常不需要进行手术,而是采取复位、固定的方式,来减缓患者的疼痛。

对于椎体压缩骨折的患者,可以通过打入骨水泥的方式进行治疗,也就是经皮椎体成形术。

二、一般治疗对于骨质疏松的一般治疗,可以使用骨健康基本补充剂,例如维生素D、钙剂等。

其中维生素D的摄入可以增加肠对钙的吸收,这些钙可以应用在骨骼的生长上,使骨骼更加强壮。

相关数据表明,在将近一半以上的绝经后,女性群体中,维生素D的缺乏非常普遍,许多人长期不在户外晒太阳,也导致了钙的吸收缓慢的现象,而且老年群体本身由于年龄特点就会出现缺维生素D的现象,因此可以补充维生素D,来保持机体正常手续。

对于一些高危人群来说,可以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血清250 H D水平的检测,来确定机体维生素D的营养状态,最终根据检测结果决定是否需要补充维生素D。

钙对人身体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摄入充足的钙能够使机体获得理想骨量峰值,降低骨质流失的速度,使骨骼能够保持在健康状态。

通常成年人每天需要摄入的guide量为800毫克,而对于一些年龄较大的人群,钙的摄入量应该有所增加,一般在1000至1200毫克。

骨质疏松的科普知识,你一定要知道

骨质疏松的科普知识,你一定要知道

骨质疏松的科普知识,你一定要知道现在,“骨质疏松”已经成为困扰许多人生活的一种常见病。

许多人在受到轻微的外力作用下,出现了骨折,这才意识到自己的骨质疏松症。

那么,什么是骨质疏松?分为哪些种类?骨质疏松症又是怎样引起的?出现骨质疏松又有哪些早期症状?怎样才能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症?本文专门为大家提供一些这方面的科普知识。

一、什么是骨质疏松症?分为哪些种类?是怎样引起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一些老人佝偻着背,走路总是身子很不稳。

而且经常会感到骨头疼痛,甚至有人只要不小心摔倒,就会骨折。

其实,这些人可能患上了骨质疏松症。

它属于以代谢异常为特征的骨病,主要特质有骨量下降及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骨脆性上升等。

患者只要一有风吹草动,就往往容易出现骨折等。

通常来说,老年患者的发病率高。

相对来讲进入绝经期的女性要比其他群体更易得此病。

近年来,青少年得此病的比例也在增加。

所以青少年也应注意避免该病的发生。

骨质疏松有原发、继发两种,其机制也存在区别。

(一)原发性骨质疏松分为三类:Ⅰ型、Ⅱ型、特发性(含青少年型)。

其中,第一种通常出现于女性绝经后5~10年;第二种则是在70岁以后出现;而第三种则多见于青少年。

对于第一、第二种来说,其主要发病原因在于钙流失,具体在于:1)中、老年人体内荷尔蒙分泌降低,特别是在妇女绝经期后,雌激素水平降低引起骨吸收。

(2)由于患者年龄的老化,造成新陈代谢的机制开始衰退,钙调节激素的分泌功能不如年轻时期,使体内骨骼代谢产生异常。

(3)老人胃口下降,吃得少,容易导致体内蛋白质、钙、磷等成分的摄入不足,造成体内缺乏足够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4)室外活动减少,身体得不到适当的锻炼,也是导致老年人骨质疏松的一个主要因素。

而对于第三种来说,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

(二)继发性骨质疏松则是由其他疾病而引发的骨质疏松。

通常可由下列疾病而引发:1.内分泌系统疾患如各型糖尿病、甲亢和甲减、库欣综合征及垂体瘤等。

骨质疏松护理科普知识

骨质疏松护理科普知识

制定康复计划
康复锻炼
饮食调整
定期检查
坚持进行康复锻 炼
康复锻炼的方式 和强度应该根据 患者的具体情况 来制定
康复锻炼可以改 善骨质疏松症患 者的生活质量
康复锻炼应该长 期坚持,才能达 到良好的效果
增加钙的摄入:多吃含钙丰富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坚果等 适量蛋白质摄入:选择优质蛋白,如鱼、瘦肉、蛋类等 控制盐的摄入:减少盐的摄入可以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复发 增加维生素D的摄入:多晒太阳,吃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鱼肝油、蛋黄等
定义:骨质疏松症是一 种骨骼疾病,以骨量减 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 为特征,导致骨骼脆性 增加,容易发生骨折。
症状:骨质疏松症的症 状包括骨痛、骨折、身 高缩短、骨折风险增加 等。其中,骨折风险增 加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特发性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的原因:内分泌失调、营养不良、遗传因素、不良生活习惯等。
饮食调整:增加钙和维生素D 的摄入
规律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 增加骨密度
避免不良习惯:如吸烟、过度 饮酒等
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和治疗骨 质疏松症
增加肌肉力量 减少跌倒风险
改善骨密度 适当锻炼,避免过度运动
增加钙的摄入:多 吃富含钙的食物, 如牛奶、豆腐、深 绿色蔬菜等
减少盐的摄入:盐 会促进钙的流失, 从而增加骨质疏松 的风险
遵医嘱用药:骨质疏松患者需要长期坚持服药,不可随意更改药物种类或剂量。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观察药物疗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关注副作用:骨质疏松药物可能存在一些副作用,如胃肠道不适、皮肤过敏等,需密切关注 并适当处理。 避免药物相互作用:骨质疏松药物与其他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应注意避免同时使用。

骨质疏松的科普通用课件

骨质疏松的科普通用课件
骨质疏松的科普通用课件
目录
• 骨质疏松概述 • 骨质疏松的预防 • 骨质疏松的治疗 • 骨质疏松的康复与护理 • 骨质疏松的误区与注意事项
01 骨质疏松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 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全身性 骨骼疾病,导致骨脆性增加,容 易发生骨折。
分类
原发性骨质疏松、继发性骨质疏 松和特发性骨质疏松。
适量蛋白质摄入
蛋白质是骨骼的重要组成部分,适量 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鱼、瘦肉、豆类等 。
维生素D补充
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适 量晒太阳或食用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 如鱼类、蘑菇等。
适量运动与晒太阳
有氧运动
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 、慢跑、游泳等,有助于 提高骨密度,增强骨骼。
力量训练
进行适量的力量训练如举 重、俯卧撑等,有助于增 加肌肉力量,减轻骨骼负 担。
04
注意一
保持适当的运动量,加强骨骼 锻炼
注意二
合理饮食,摄入足够的钙、磷 、维生素D等营养素
注意三
避免长期卧床休息,加强户外 活动和日照
注意四
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及时发 现和治疗骨质疏松
定期复查与随访
建议一
每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测,了解骨骼健 康状况
建议二
根据医生建议,定期进行复查和随访,调整治疗 方案
病因与病理机制
病因
年龄、性别、家族遗传、内分泌失调 、营养不足、长期制动等。
病理机制
骨吸收增加、骨形成减少、骨转换失 衡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疼痛、骨折、身形变化等。
诊断
骨密度检测、X线检查、生化指标检测等。
02 骨质疏松的预防

骨质疏松健康科普

骨质疏松健康科普

骨质疏松健康科普骨质疏松是一种慢性骨骼病,主要表现为骨密度降低和骨组织微结构改变,增加了骨骼破裂的风险。

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代谢障碍病,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特别是女性。

那么,如何预防骨质疏松,保持骨骼健康呢?1.均衡饮食骨质疏松的发生和饮食有关。

缺乏蛋白质,维生素D和钙的人容易引发骨质疏松症。

因此,要保证均衡的饮食,适当摄入蛋白质,维生素D和钙。

蛋白质可以来自肉类、蛋类、奶制品等,维生素D可以从阳光中获取,而钙可以从奶类、豆腐、海产品等食品中获取。

2.增加体育锻炼运动可以促进骨骼的生长和发育,可以防止骨质疏松。

适当锻炼可以促进骨骼的形态成长、改善骨质组织的大量分布和稠密化,并增加骨骼的强度和韧性。

适合练习的运动项目有游泳、跳舞、慢跑、骑车、瑜伽等。

3.强化日常生活注意事项注意步态和姿势,避免长期弯腰、低头看手机等不良姿势。

应尽量避免长时间叠坐或仰卧,因为仰卧时,重力从背部传递到腰椎,使脊柱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易导致腰部疼痛。

平时坐着时,应走动一下,活动肌肉,避免肌肉懒惰,被动地坐在椅子上。

4.控制酒精和烟草摄入过量饮酒和吸烟对骨骼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

饮酒可使骨骼的钙质被输送到尿液中,从而影响骨骼的健康。

烟草使人体内一些骨骼形成的物质代谢不良,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修复和更新。

5.定期接受体检定期接受身体检查可以及时发现骨质疏松,及早进行预防和治疗。

对于骨质疏松高危人群,在定期的检查中,应进行骨量测量等骨骼检查。

总之,预防骨质疏松需要从饮食、运动、生活习惯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调整和管理。

通过控制饮食和生活习惯,增强体质和意识,可以帮助人们预防骨质疏松,保持骨骼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和寿命。

骨质疏松科普小知识

骨质疏松科普小知识

骨质疏松科普小知识
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主要表现为骨质密度降低和骨质微结构异常,导致骨骼易碎和骨折风险增加。

以下是一些骨质疏松的科普小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预防这种疾病。

1. 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遗传因素、生活方式、营养不良、慢性疾病等。

女性、年龄大于50岁、家族中有骨质疏松病史、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缺乏运动、饮食不均衡等人群更容易患上骨质疏松。

2. 骨质疏松的预防
骨质疏松的预防包括增加钙、维生素D的摄入、保持适当的体重、进行适量的运动、避免吸烟和过度饮酒等。

此外,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也是预防骨质疏松的重要措施。

3. 骨质疏松的治疗
骨质疏松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钙、维生
素D、雌激素、雄激素、双磷酸盐等药物。

非药物治疗包括运动、饮食、针灸、按摩等。

4. 骨质疏松的并发症
骨质疏松容易导致骨折,尤其是脊椎骨折和髋部骨折。

骨折会导致疼痛、残疾和死亡等严重后果。

5. 骨质疏松的饮食
骨质疏松的饮食应该注意增加钙、维生素D的摄入。

钙含量较高的食物包括牛奶、豆腐、鱼类、虾皮等。

维生素D含量较高的食物包括鱼肝油、蛋黄、牛奶等。

此外,应该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

总之,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但是通过预防和治疗,我们可以降低患病的风险。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保护好自己的骨骼健康。

骨质疏松症知识科普

骨质疏松症知识科普

骨质疏松症知识科普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主要表现为骨质减少和骨骼微结构破坏,导致骨骼易碎和骨折。

这种疾病主要发生在老年人身上,但也有可能在年轻人身上发生。

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上这种疾病。

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是骨质流失,这是由于骨细胞的代谢失衡所导致的。

骨细胞是骨骼中的细胞,它们负责维持骨骼的健康和强度。

当骨细胞的代谢失衡时,骨骼中的骨质就会流失,导致骨骼变得脆弱和易碎。

骨质疏松症的症状包括骨折、骨痛、身高缩短、驼背等。

这些症状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残疾。

因此,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非常重要。

预防骨质疏松症的方法包括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进行适当的运动、避免吸烟和饮酒等。

饮食中应摄入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这有助于维持骨骼的健康和强度。

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骨骼的密度和强度,从而减少骨质流失的风险。

吸烟和饮酒会影响骨骼的健康,应尽量避免。

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钙剂、维生素D、雌激素替代疗法、双磷酸盐等。

手术治疗包括骨折修复手术、植入人工骨等。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预防和治疗非常重要。

通过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进行适当的运动、避免吸烟和饮酒等,可以减少骨质流失的风险。

如果已经患上了骨质疏松症,应及时进行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以减轻症状和预防骨折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扫描速度快,单部位最快达1.5秒
WHO唯一推荐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
能够用于早期诊断和治疗监测
骨密度测量方法
外周骨双能X线骨密度仪(PDXA)
辐射剂量小
体积小、易携带 精确度一般,误差较DXA大 只能扫描单部位 扫描速度慢 无统一诊断标准 不能用于治疗监测,只能用于骨质疏松的筛查
低骨量:-13% ~ 24%(含24%) 骨质疏松症:≥-25% 严重骨质疏松症:≥-25%并发生一 处或多处骨折,没有骨折但≥-37%
骨密度(BMD)测量部位
【腰椎正位R.O.I】:L1—L4
骨密度(BMD)测量部位
◆ 【髋关节R.O.I】:Neck——股骨颈
G.T.——大粗隆 Inter.Tro——粗隆间 Ward——ward.s三角
在站立高度或低于站立高度跌倒发生的 骨折 引起骨折的暴力不足以导致正常骨骨折
骨折风险评估
WHO骨折风险评估设备 FRAX
FRAX工具简介
是一种应用临床危险因素结 合患者骨密度来评估每一位个体 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绝对风险的 工具,是大量循证医学的证据产物 ,是帮助临床医师做出治疗决策的 简易办法.
使用T值 适用于WHO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
围绝经期妇女和绝经后妇女及50岁 以上男性BMD报告模板
检查说明: 按WHO骨质疏松症诊断分类,提示骨密度正常(低 骨量、骨质疏松症、严重骨质疏松症)。请结合 临床。 建议:6-12个月复查骨密度。 附: WHO骨质疏松症诊断分类
骨密度诊断细则
未绝经妇女和50岁以下的男性的BMD报告原 则:
骨密度测量方法
单光子吸收法(SPA) 单能X线吸收法(SXA)
只能测量四肢骨的骨密度
由于人体手臂运动频繁,骨密度变化小且难以消 除肌肉影响 必须要求相同厚度的水样密度的软组织,但人体 自然的软组织是不同厚的 精确度差,误差大 国外已被淘汰,但国内仍有医院使用
骨密度测量方法
双光子吸收法(DPA)

使用Z值,不能使用T值,尤其是儿童 Z值等于或小于-2.0表示:骨密度低于同龄人
Z值大于-2.0,表示:骨密度在同龄人范围内
注:单独依据BMD不能诊断50岁以下 男性患有骨质疏松症
未绝经期妇女及50岁以下男性BMD 报告模板
检查说明: 按ISCD骨质疏松症诊断意见,提示骨密度在同龄人 范围内(骨密度低于同龄人),请结合临床。 建议:6-12个月复查骨密度。 附: ISCD骨质疏松症诊断意见。
骨密度诊断细则
腰椎:取L1-L4的平均值
骨密度诊断细则
如果相邻腰椎的T值相差大于1SD,应除 去该椎体并计算余下椎体的T值.此时临 床医师要考虑如下情况,并建议进一步 检查: 椎体骨折
严重的骨质增生 骨水泥 假体植入 恶性肿瘤骨转移
骨密度诊断细则
髋部:取全髋或股骨颈T值最低者
椎体骨折评价(VFA)应用
VFA:“可视侧位脊柱评估”
侧位脊柱的形态学分析 脊椎半量化评估 (Genant表) 脊椎压缩检测
楔形骨折
双凹骨折
压缩性骨折
矫形分析领域
• 传统DEXA系统的矫形功能 只
MEDIX-DR:
能给出假体(髋,膝)周围的 BMD结果
使得部位外周的高分辨 影像成为可能
须经常更换同位素源
扫描速度慢(单部位要30分钟) 放射性强度弱,图像不清晰 精确度差,误差大
骨密度测量方法
双能X线吸收法(DXA) 中轴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 外周骨双能X线骨密度仪(PDXA)
骨密度测量方法
中轴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DXA)
辐射剂量小
精确度高、误差小
可扫描全身及多部位
骨密度诊断细则
未绝经妇女和50岁以下男性如有明 显继发因素, Z值≤ -2.0或伴有脆性 骨折即可诊断为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诊断细则
特发性青少年骨质疏松症诊断标 准
Z值≤-2.0
有下面一个或一个以上事件发生:
下肢长骨骨折
椎体压缩性骨折 两次以上的上肢长骨骨折
骨密度与乳腺癌、前列腺癌
/FRAX/
FRAX评估治疗阀值
美国FRAX评估治疗阀值
10年内发生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概率 ≥20% 10年内发生髋部骨折的概率≥3% 我国尚未建立治疗阀值,可参照执行 ,但建议每个地区建立自己的FRAX评估 治疗阀值.
FRAX工具适合应用的人群
骨密度测量结果中T值≥+2.5时
妇女:提示患乳腺癌风险高
应嘱病人每年进行乳腺疾病普查
男性:提示患前列腺癌风险高
应嘱病人每年进行前列腺疾病普查
骨密度仪多领域应用与功能

全身体脂成分检测 ●椎体骨折评估(VFA) ●矫形分析领域 ●儿童骨密度 ●儿童骨龄
全身体脂成分检测
全身检测 : 全身BMD + %脂肪 和 %肌肉
峰值骨量越低或出现越早
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越大
峰值骨量越高或出现越晚
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危险越小
骨密度测量方法
X线摄片法
价格便宜
诊断精确度及敏感性低,特异性差
不具备预测骨折能力,只能检测骨折
不能早期诊断,早期骨丢失在普通X片上无 任何表现,只有当骨量丢失30%-50%以上时, 才能从X片上反映出骨质疏松症。
对于T值≤-2.5的人群,应用FRAX工具只能评估其骨 折风险,对于指导治疗价值不大,因为中华医学会临 床诊疗指南指出T值≤-2.5必须给予药物治疗.
对于已发生脆性骨折的病人,应用FRAX工具价值不 大,只能作为评估其再次骨折发生的风险.
FRAX工具主要用于没有发生过骨折但 又存在低骨量的人群的药物治疗指导, 且适合于40-90岁的男女人群.
DXA
BMD是骨强度的主要决定因素
骨密度可反映骨强度的70%,与骨折阀值间
接相关
★骨密度减少与骨折风险增加明显相关
BMD减少1 SD ,骨折风险增加1.5- 2.0倍
★BMD的少量增加就可明显增强骨强度
峰值骨量
峰值骨量是一生中达到的最大骨量或骨密度,即
骨尺寸不断生长和骨矿含量不断积累达到稳定时的 骨量。主要由遗传与生活方式决定。
遗传包括性别和种族决定了70-80% 生活方式包括:钙、维生素D的摄入量,体育锻炼,
吸烟等决定了20-30%
峰值骨量
不同部位的骨骼达到骨峰值的时期不同:转子:
16-17岁,腰椎:20-24岁,股骨颈:18-19岁
决定人一生中是否发生骨质疏松的两个关键因素
峰值骨量的高低 骨量丢失的快慢
峰值骨量与骨质疏松风险
为什么要推荐使用FRAX工具?
普通X片无法预测骨折风险;
单独根据骨密度预测骨折风险不能全面 反映骨折的风险,预测的是一种总体的相 对风险,而不是个体的绝对风险;
骨代谢标志物虽然能够独立于骨密度之 外预测骨折风险,但由于其特异性不高, 目前只做药物疗效监测.
如何应用FRAX工具?
登陆IOF网站
骨质疏松的诊断是根据最低部位骨密度诊断的,全 身各部位的骨密度情况不一致 骨质疏松性骨折最常见的部位为腰椎、髋部、前臂 便于骨折预测:
腰椎BMD测量对于腰椎骨折的预测价值最高(相对风险
性=2.3) 髋部BMD测量对于髋部骨折风险的预测价值最高(相对 风险性=2.6) 前臂BMD测量对于前臂骨折风险的预测价值最高(相对 风险性=2.1)
密度信息跟踪
手术前后跟踪评估 完善的彩色阶
- 膝部, 侧位膝部 - 肘部 锁骨 肩部 足部 手部
儿童骨密度(BMD)测量部位
国际骨测量学会(ISCD)的官方立场(2007) 腰椎正位(L1—L4)和全身(除头外)的骨 矿含量(TBLH-BMC)是检测儿童BMC和BMD
最准确、且重复性最好的骨骼部位
骨密度测量方法
定量超声法(QUS)
不能直接测量骨矿的含量 准确性低,误差大 是测量骨强度的检测方法,但目前没 有统一的诊断标准 不能做为诊断骨质疏松症使用,只能 用于筛查和疗效监测
如果您是围绝经期或已绝经妇女或60岁以 上男性,请向内分泌科医师或骨科医师咨 询骨密度测量!
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是确诊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
Wards区和粗隆间臂:取桡骨1/3处T值
骨密度诊断细则
无论T值如何,只要有脆性骨折存在,且 可除外继发骨折因素,即可诊断为骨质 疏松症.
骨密度诊断细则
腰椎取L1-L4的平均 值
骨密度诊断细则
围绝经期妇女和绝经后妇女及 50 岁以上男性BMD报告原则:
种族同性别的人的骨密度做比较
WHO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
目前国内外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是以双能 X 线吸收技术的骨密度数据制定的.1994年世界卫生 组织(WHO)根据白人妇女骨密度基础数据制定 的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如下:
WHO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
正常骨密度 低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 T值≥ - 1SD -2.5SD < T值< -1SD T值≤-2.5SD
骨密度检查的目的
监测骨量丢失 确诊骨质疏松 预测骨折风险 监测药物疗效
T值(T-score)
把受检者的骨密度与同种族同地区正常 青年人的峰值骨密度做比较
被检者的骨密度-同种族同地区青年人峰值骨密度的平均值
T-score=
同种族同地区青年人峰值骨密度的标准差
Z值(Z-score) 把受检者的骨密度与同年龄同
低骨量的临床危险因素
身高减低 低体重 年龄大 妇女初次月经晚 绝经后 绝经时间 吸烟 饮食钙限制 饮酒 药物(糖皮质激素) 影响骨代谢的疾病 脆性骨折史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 评估
低BMD 年龄大 脆性骨折史 一级亲属骨质疏松或脆性骨折家族史 现在吸烟 体重低于48公斤 跌倒 痴呆
脆性骨折与外伤性骨折的鉴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