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项目可行性分析综述

会展项目可行性分析综述
会展项目可行性分析综述

电影会展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一、市场环境分析

1、略(宏观、中观、微观)

2、市场环境评价:

内部优势:近些年.在数字网络及无线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影响下,电影的制作发行方式在悄然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数码、数字电影、电视电影、DV电影等一些新的电影形式在不断涌现。最近,3G移动通信技术、网络宽频技术、无线宽带技术的出现,又为电影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网络电影、手机电影、博客电影、赳客电影等一些新媒体电影已经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深刻改变着电影产业的面貌和内涵。

内部劣势:院线公司的形成改变了电影市场内部的市场环境,形成了多元竞争的态势,传统意义上的制片商、发行商、电影放映商以及消费者均因此赋予了各自明确的市场定位,均有各自的利益驱动和价值取向,并通过在市场上的运作实现各自的目标。作为衔接制片商、电影放映商以及消费者的院线公司,既承担着流通渠道中分销商的作用,也承担着院线公司战略规划与整体市场营销的功能,相对于传统的发行放映公司,职能不仅发生了变化,所处的竞争环境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外部机会:根据规定,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武汉、南京7大试点城市的中外合资电影院中,合营外方在注册资本中的投资比例最高可达75%。这对外资投资中国电影市场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业内人士分析,新规定的出台将进一步鼓励外资投资到中国的电影市场。

外部威胁:对于中国电影来说,面对好莱坞电影的外部威胁,面临观众越来越高的电影要求,如何提升国产影片的商业品质,将决定中国电影是否能够持续健康良性发展。中国电影只有在观众的成长中才能成长。观众决定着中国电影的商业品质。

二、会展项目生命力分析

1、项目发展空间

产业空间

某券商近期发布中国电影行业分析报告,认为2011年中国电影产业还有8~12

倍的市场空间待挖掘,年复合增长25%左右。

主要观点:1、看好中国电影产业的美好发展机遇。去年上映的《唐山大地震》仅15天票房已达4.8 亿元,国产片票房早已突破1亿元人民币。看好中国电影行业,并认为电影是投资者不容忽视的传媒领域。2、相比美国,中国电影产业才刚刚步入发展阶段,电影产业链正在延伸。3、中国电影产业凭借三大亮点抢镜投资领域:第一,电影行业正强劲健康地成长。近6 年,票房收入以年均30%的速度增长,2010年同比增幅有望超过60%,全年全国票房超过100亿元。同时,国产片逐渐占据市场主导;第二,电影行业空间巨大,高增长还将继续。研究员预测,未来10 年中国电影产业还有8~12 倍的市场空间有待挖掘,年复合增长25%左右;第三,电影行业集顺周期和逆周期为一身的特殊行业属性,使其得以攻守兼备,成为投资者在任何经济环境下都不容错过的投资品种。4、票房收入是中国电影行业主要的收入来源和增长的核心推动力。

市场空间

票房收入占电影行业总收入的一半,是电影行业的主要收入来源和增长的核心推动力。目前这个产业是在非常快速地成长,电影产量连续七年攀升,行业收入过去6年的年均增速也超过30%,远远超过中国GDP增速。2009年中国票房收入排到全球第九。预计2010年全国的票房将接近100亿,同比增长超过60%.同时,这个行业也在健康地成长,2004年开始国产片开始占据市场的主导,主要是由于国内院线制的推行带来行业的逐渐市场化以及商业片在中国的逐渐成熟。当然也不可否认国家对进口影片部数的限制等政策也是一方面的因素。另外在国内市场高票房的影片也在逐渐地增多,影片的类型也是越来越多样化。国内的影片在海外获奖也越来越多这些我们都可以看到这个产业正在健康、快乐地成长。

从供需来看,电影行业发展空间巨大。供给方面在全世界产能过剩的背景下,电影行业是供给不足的。需求方面中国市场对电影产品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的,预计未来10年中国电影产业还有8-12倍的市场空间。中国的银幕数跟国外有巨大的差距。从每百万人拥有的银幕数来看美国是我们的40倍。另外国内是审查制,分级制度尚未建立,这导致了一部分涉及敏感场面的电影不能上映,就像《色戒》这样的影片,它在香港取得了非常成功的票房。同时国内也还没有恐怖片这个级别的设立,所以有一些可能票房市场会比较好的恐怖片缺失一部分的票房。

旅游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doc

旅游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会展业与旅游业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会展通常都会选择旅游发展到一定程度、有一定基础设施的地方举办,而知名的成功会展又会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城市更加重视发展会展旅游业。今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会同市旅游局、市会展办和市政府研究室等部门,联合开展了会展旅游业发展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市会展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会展旅游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展经济蓬勃发展,产业特色初步形成。从全国范围来看,合肥会展起步偏晚,但发展较快。自以来,展会数量年均增速达40%。全市举办各类展览40余场次(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18场次);达69场次,较上年增长70%,参展人数增长141%,当年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大型会展25个;举办各类较大的展览66场次,尤其是第xx届国际美术大会的举办,标志国际性大展取得零的突破,当年参展人数总计达28万人次。,全市举办各类展览突破70场次(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32场次),营业收入、展览面积、参展人次都再创历史之最。,全市共举办各类展览102场,展种涉及科技、工业装备、文化艺术、农业、服装服饰、人才、粮油机械等领域,其中全国性展览有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合肥展暨合肥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国际徽商大会等8场。我市举办各类展览122场,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各类展览45场,同比增长10%,总展览面积达63.9万平方米;安徽省红三环体育馆举办展会25场,总展览面积16万平方米,参展人次达60万。 会展企业快速增加,办展水平逐步提高。截止底,全市有展览业务的企业已达60多家,其中专业展览公司30多家,直接从事与展览相关的广告、装璜、物流等关联业务企业近200多家。以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为龙头,形成了体育馆、科技馆及商务中心、公园、广场等室内外大小适宜、分工自然的展场体系。会展企业呈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激烈市场竞争中适时进位、选项定位的发展趋势。专业展览公司的发展壮大,加速了合肥会展经济的崛起。几年来,我市成功举办了第xx届国际美术大会、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会(连续四年)、中国畜牧业交易会、第38届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第57届全国汽车零配件交易会、第48届中国教学仪器设备展览会、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首届中国国际动漫交易会、连续

商业模式变革文献综述

商业模式变文献综述 1.商业模式的概念 彼得德鲁克说:“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商业模式的重要作用已得到各界的高度认可与重视。众多企业在有效利用商业模式的情况下,获得了巨大的收益。但对于商业模式的研究还是不够系统、完善。一般定义:为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把能使企业运行的内外各要素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高效率的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运行系统,并通过最优实现形式满足客户需求、实现客户价值,同时使系统达成持续赢利目标的整体解决方案。对于商业模式的真正含义,理论界没有形成统一的权威解释。笔者将对商业模式的四个角度对其概念进行综述。 经济(盈利)角度:经济类的定义仅仅将商业模式描述为企业的经济模式,其本质内涵为企业获取利润的逻辑。与此相关的变量包括收入来源、定价方法、成本结构、最优产量等。许多研究者都从这个角度对商业模式进行了概念界定和本质阐述。Stewart 等 ( 2000 ) 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能够获得并且保持其收益流的逻辑陈述。Rappa ( 2000 ) 则认为商业模式的最根本内涵是企业为了自我维持,也就是赚取利润而经营商业的方法,从而清楚地说明企业如何在价值链 ( 价值系统) 上进行定位,从而获取利润。Hawkins ( 2001) 把商业模式看作是企业与其产品/ 服务之间的商务关系,一种构造各种成本和收入流的方式,通过创造收入来使企业得以生存。Af uah 等 ( 2001 ) 把商业模式定义为企业获取并使用资源,为顾客创造比竞争对手更多的价值以赚取利润的方法。商业模式详细说明了企业目前的利润获取方式、未来的长期获利规划,以及能够持续优于竞争对手和获得竞争优势的途径。 运营角度:运营类定义把商业模式描述为企业的运营结构,重点在于说明企业通过何种内部流程和基本构造设计来创造价值。与此相关的变量包括产品/ 服务的交付方式、管理流程、资源流、知识管理和后勤流等。也有许多研究者从这个角度对商业模式进行了概念界定和本质阐述。Timmers 将商业模式定义为表示产品、服务和信息流的架构,内容包含对不同商业参与主体(business actors) 及其作用、潜在利益和获利来源的描述。Mahadevan 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与商业伙伴及买方之间价值流(value stream) 、收入流(revenuestream) 和物流(logistic stream) 的特定组合。Applegate 把商业模式说成是对复杂商业现实的简化。通过这种简化,商业模式可用来分析商业活动的结构、结构元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商业活动响应现实世界的方式。Amit 等把商业模式看作是一种利用商业机会创造价值的交易内容、结构和治理架构。他们描述了由公司、供应商、候补者和客户组成的网络运作方式。 战略角度:战略类定义把商业模式描述为对不同企业战略方向的总体考察,涉及市场主张、组织行为、增长机会、竞争优势和可持续性等。与此相关的变量包括利益相关者识别、价值创造、差异化、愿景、价值、网络和联盟等。目前来看,国外对商业模式的定义大部分属于这个范畴。KMLab 顾问公司(2000) 将商业模式定义为关于企业如何在市场上创造价值的描述,内容包括企业的产品、服务、形象与配销的特定组合,还包括用以完成工作的人员与作业基础建设的基本组织。Linder 等(2000) 认为商业模式是组织或者商业系统创造价值的逻

1-项目可行性分析方法

如何写作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一、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的含义 可行性分析报告,就是从事一种经济活动(投资)之前,企业要从经济、技术、生产、功销直到社会各种环境、法律等各种因素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分析,确定有利不利因素、项目是否可行,估计成功率大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程度,为决策者和主管机关审批而制定的上报文件。 二、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的写作格式 1、引言。主要包括项目名称、目标和基本功能,用户单位名称,新项目开发单位,该项目与其他项目或机构的关系和联系,在可行性报告中使用的专门述语及其定义,该报告中所引用的文件和技术资料。 2、可行性分析的准备.包括对可行性分析的要求和目标,进行可行性所具备的条件和限制,进行可行性分析所采用的方法. 3、对项目的分析。包括企业要实现的目标与完成的任务,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可供利用的资源及制约条件,目前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薄弱环节。 4、新项目方案。包括新项目的目标及要实现的功能,新项目的组成结构,新项目的实施计划、安排,包括各阶段对人力、资金、设备的需求,新项目实现后对组织结构、管理模式影响等。 5、可行性分析。包括有:项目的必要性、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和技术可行性、组织管理的可行性和社会的可行性。 6、可行性分析的结论。根据以上对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应该得出一个该项目是否可行的结论,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 1)、可以立即进行 2)、需要增加一定设备资源后才能进行 3)、要推迟到某些条件具备以后才开始进行 4)、需要对项目目标进行重大修改 5)、不能或不必要确立该项目 三、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的主要内容 1、基本情况 1)、项目申请单位情况:单位名称、地址及邮编、联系电话、法人代表姓名、人员、资产规模、财务收支状况等情况。

成都会展业发展现状分析2009

成都会展业发展现状分析2009 会展业在我国被称为三大新经济产业之一,具有强大的经济集聚和扩散效应,在引导产业发展、促进生产要素流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城市形象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成都会展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国内经贸活动的加强、西部大开发和成渝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成都会展业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同时,国际会展企业纷纷进入我国,国内各会展城市的激烈竞争,使成都会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成都发展会展业有其城市经营体系的内在要求。第一,会展业带来的聚焦效益、名片效益和宣传效应,对成都在完善产业结构、改善投资软环境、创建国内最佳旅游城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二,成都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远远超过了工业产业,2005年分别为49.8%和28.1%,会展活动聚集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有利于改变成都的资本和劳动力拥有状况,推动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第三,成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城乡经济矛盾和就业压力日益突出,会展业所带动的相关行业的发展和就业岗位的增加,使得会展业成为成都首选扶持产业之一。 目前,成都已成功举办过全国糖酒会、花博会等300多个展览会以及中国西部论坛、万国邮联等1500多场会议,展会的专业化、规范化和产业化水平日益提高,内容日趋完善,已涉及到机械、电子、建筑、花卉、食品、医疗器械、体育用品等行业,知名会展企业:中国国展集团和香港展览公司已经进入成都。中欧

历史上规模最大、欧洲企业参会企业数量最多的2006中国?欧盟投资贸易合作洽谈会于11月9日在成都开幕,极大地提升了成都市会展业的规格和档次。2005年,成都举办展会近200个,其中7个展览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办会单位的场馆收入8亿元以上,带动相关行业产值120亿元,占当年GDP的5.06%,会展规模和会展经济均居中西部首位、全国前列。糖酒会等大型专业展会的规模年递增幅度超过25%,本土展会发展态势喜人,在国内取得了一定的知名度。2005年第六届成都国际家具工业展览会的展位数从首届的400多个增加到2200多个,参展企业近400家。成都会展业现已初步形成了专业展览会、会议和节庆活动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 一、成都会展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一个城市会展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经济发展状况、对外开放力度、三产发达程度、会展硬件设施水平、地理位置、交通和通讯条件、文化底蕴、生态资源等,就整体而言,成都会展业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一)经济优势明显,对外开放程度高 一定的经济实力和资金投入,是进行会展基础设施建设和举办大型国际展会的必要条件。成都经济基础条件好,产业结构合理,十五期间经济总量与其增长幅度都比较高,其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3%左右。2005年GDP增长率分别比全国、全省增速高3.6、0.9个百分

商业模式、共生体与商业生态:案例与理论

商业模式、共生体与商业生态:案例与理论 魏炜朱武祥林桂平 摘要:商业模式是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以往研究主要关注只包括核心利益相关者、微观视角的商业模式或包括所有宽泛利益相关者、宏观视角的商业生态。本文在商业模式和商业生态之间建立起中观视角的新概念——共生体,为同个商业生态中不同商业模式的企业建立起同一个坐标系,使不同商业模式的企业之间进行比较成为可能;也为企业创新、重构商业模式提供更为广阔但又不过于宽泛的利益相关者视角。为更好阐述理论,本文采取DG公司的商业模式重构过程作为共生体概念导入、逻辑解释和理论体系建构的单案例研究样本。关键词:商业模式共生体商业生态利益相关者 Abstract: The essence of a business model defines a transaction structure that involves stakeholders. In this article, we examine the transaction structure, including transaction relationship, forms and so on, among these stakeholders, and introduce a new concept of “symbiont”, the aggregation of the business model of the focal firm as well as the business models of its stakeholders. By proposing this innovative concept, we bridge the gap between macro (Business Ecosystem) and micro (Business Model) views and therefore broaden our thinking of business model. The concept of “symbionts” in business model that we create provides a share coordinate system for different business models in the same business ecosystem, making it possible to compare different business models directly. What’s more, it allows us to analyze a focal firm's business model in a micro viewpoint, which may suggests how to restructure or reform the focal firm in a surgical way based on the anatomic picture of the company. We focus on the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of an old-lined agriculture firm in China to better explain our theory. Key Words:Business Model, Symbionts, Business Ecosystem, Stakeholders 一、问题的提出 传统管理学科,研究对象为企业组织及其内部各部门、人员等之间的关系和业务活动、管理活动。视角从微观到宏观分别为人员、组织和产业。评价标准则为运营的业绩指标——如何更好地发挥既定资源禀赋的最大能力。 商业模式研究对象为焦点企业(商业模式研究的对象)及其利益相关者,考察他们之间的交易关系、交易方式等组成的交易结构总和。视角进一步拓展,微观至焦点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处于企业内部、具备独立投入产出、独立利益诉求、独立权利配置,如物流、信息平台、支付平台等),宏观至整个商业生态,包括焦点企业的外部利益相关者,如企业的供应商、合作伙伴、客户、竞争对手,甚至焦点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相关者,如供应商的供应商、客户的客户、竞争对手的合作伙伴等等。评价标准则是价值的创造、传递效率。观察价值如何在利益相关者之间创造和传递,焦点企业从中获得多大的价值等。 这种视角的拓展,具备三方面意义:第一,从商业生态等宏观结构定位焦点企业的价值

新材料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新材料项目 可行性分析报告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

摘要说明— 新材料在发展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防 实力等各个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世界各国均把大力研究和开发新 材料作为21世纪的重大战略决策。 该新材料项目计划总投资9474.4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7507.7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9.24%;流动资金1966.7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0.76%。 达产年营业收入13824.00万元,总成本费用10612.34万元,税金及 附加173.14万元,利润总额3211.66万元,利税总额3827.79万元,税后 净利润2408.74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1419.04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33.90%,投资利税率40.40%,投资回报率25.42%,全部投资回收期5.43年,提供就业职位264个。 报告内容:总论、投资背景和必要性分析、市场分析、项目方案分析、项目选址规划、土建工程设计、工艺技术、环境保护可行性、项目安全卫生、风险性分析、节能概况、项目实施计划、投资分析、项目经济评价分析、项目评价等。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

新材料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目录 第一章总论 第二章投资背景和必要性分析第三章项目方案分析 第四章项目选址规划 第五章土建工程设计 第六章工艺技术 第七章环境保护可行性 第八章项目安全卫生 第九章风险性分析 第十章节能概况 第十一章项目实施计划 第十二章投资分析 第十三章项目经济评价分析 第十四章招标方案 第十五章项目评价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 (一)公司名称 xxx有限责任公司 (二)公司简介 公司始终坚持“人本、诚信、创新、共赢”的经营理念,以“市场为 导向、顾客为中心”的企业服务宗旨,竭诚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 一流服务,欢迎各界人士光临指导和洽谈业务。 公司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最高机构为股东 大会,日常经营管理为总经理负责制,企业设有技术、质量、采购、销售、客户服务、生产、综合管理、后勤及财务等部门,公司致力于为市场提供 品质优良的项目产品,凭借强大的技术支持和全新服务理念,不断为顾客 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案、优质的产品和贴心的服务。公司的能源管理系统经 过多年的探索,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能源管理体系,形成了行之有效的 公司、车间和班组Ⅲ级能源管理体系,全面推行全员能源管理及全员节能 工作;项目承办单位成立了由公司董事长及总经理为主要领导的能源管理 委员会,能源管理工作小组为公司的常设能源管理机构,全面负责公司日 常能源管理的组织、监督、检查和协调工作,下设的能源管理工作室代表 管理部门,负责具体开展项目承办单位能源管理工作;各车间的能源管理

会展项目策划可行性报告

会展项目策划可行性报告 目录

1. 背景分析 (3) 1.1 我国茶文化历史背景 (3) 1.2 现代茶文化发展 (3) 2. 调查数据分析 (3) 2.1 我国茶叶消费数据 (3) 2.2 全球茶叶消费数据 (4) 3. 我国茶消费现状 (5) 4. 会展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5) 4.1 市场分析 (5) 4.2 项目优劣势分析 (6) 4.3 制定的执行方案分析 (6) 4.4 会展财务分析 (7) 4.5 风险分析 (7) 5. 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 (7) 5.1 调查问卷 (7) 5.2 访谈提纲 (10)

1. 背景分析 1.1 我国茶文化历史背景 谈及中国的茶文化,可谓历史悠久。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利用茶叶和栽培茶树的国家。自古以来,茶文化就被文化大家所追崇,诗作大家白居易在他的《唐才子传》说自己是“茶铛酒杓不相离”,白居易更是喜欢边品茶边吟诗:“闲吟工部新来句,渴饮毗陵远到茶”;“起尝一碗茗,行读一行书”;“夜茶一两杓,秋吟三数声”;“或饮茶一盏,或吟诗一章”等诗句。与白居易同时代或者后期时代的文人雅士对于茶文化的评价甚高。我国的千年茶文化历史使的我们对于茶具有颇深的研究。仅仅是茶的分类就高达百千种。对于茶的应用以及所具有的各种功效更是熟知。 1.2 现代茶文化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世界范围内的各种文化相互碰撞融合,使得我国的具有历史传统的茶文化受大波及。现在,走在繁华的街面上看见的、听到的更多的是咖啡、奶茶,仿佛茶饮品已经成为了一种俗不可耐的东西。在我们盲目的接受西方的文化时,西方上层社会正在研究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具有深刻内涵的传统。鉴于此种状况,我国政府正在积极的倡导发扬我国传统优秀文化,而具有深厚底蕴的茶文化更是重中之重。 2. 调查数据分析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虽然我国的茶叶消费数量也呈现出增长的趋势,但是相对于全球茶叶消费的发展趋势而言,我国落后于国际水平。 2.1 我国茶叶消费数据

项目可行性分析

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2011/8/31 一、市场分析 1.1人口 市常住人口有870.04万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间增加182.17万人,增长 26.48%,年平均增长率为2.38%。全市常住人口中市外流入人口为235.44万人,占27.06%。 1.2收入与消费 1.2.1收入 2010年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平均水平2.4104万元的城镇居民家庭约占60.3%;从高低收入户看,20%低收入组居民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383万元,20%高收入组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9506万元,两者相差3.67倍。;从排名看,市在全国副省级城市比较中,列第6位(分别在、上海、、、北京之后);在长三角城市比较中,人均可支配收入列第4位(分别在上海、、之后)。 1.2.2平均消费 ()2010年市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8595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中,住房装潢支出拉动消费增长1.45个百分点。去年市区城镇居民人均住房装潢支出为804元,比上年增长43%,拉动消费支出增长1.45个百分点,对消费增长的贡献率为12.9%; 1.3行业环境 1.3.1行业消费及市场分析 我国的橱柜生产厂家有几千家,全国橱柜行业每年都有几百亿元人民币的产值,而且每年的增长幅度都在30%以上。目前城市居民家庭整体厨房拥有率只有1.2%,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家庭橱柜拥有率达到了1.5%,而中西部地区仅有0.8%左右,整体厨房在2001年全年销售31.1 万套,而在2002 年上升到45.6 万套,预计未来三年整体橱柜产品的潜在市场将会达到260 万套,若按每套平均3 万元计,则有780 亿元的市场空间。如果与今天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势头和全国消费的集中注意力指数来看,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富有广大市场前景的产业。根据中国经济的发展特点以及房地产的运动规律,目前国橱柜企业主要集中于北京、上海、、四大区域,这几大区域在设计、服务、管理等方面引领着国

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其启示 荐 1944 刘文海原创| 2012-07-11 08:00 | 收藏| 投票 关键字:启示世界旅游业 本文出自《中国市场》杂志2012年7月,作者:刘文海 摘要:旅游业是世界经济中持续高速稳定增长的重要战略性、支柱性、综合性产业。当今,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世界旅游业更是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本文梳理了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特点,预测了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世界旅游业发展可资借鉴的启示。 关键词:世界;旅游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启示 中图分类号:F591 旅游业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发展成为超过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的世界第一大产业,也是世界经济中持续高速稳定增长的重要战略性、支柱性、综合性产业。当今,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世界旅游业更是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2011年3月3日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发布的 《2011-2021旅游业经济影响报告》认为,尽管目前世界经济增长遇到了很多挑战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但旅游业却一直是增长速度最快的部门之一,而且成为推动经济和就业增长的主要力量。预计未来10年里,世界旅游业对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每年将达到4.2%,总额为9.2万亿美元,并创造6500万个就业机会。准确把握世界及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特点和主流趋势,对于我国确立旅游业发展战略,提升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由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的迈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过去60年来,世界旅游业发展一直长盛不衰,期间虽然也有波动,但总体上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推动世界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关键因素有三个:一是各国经济快速增长及与其相关的国民收入稳步提高,使人们有能力支付价格不菲的旅游旅行费用。比如,目前在欧洲,一个月收入4,000~6,000欧元的中等收入家庭,可非常容易地到亚洲、非洲旅行。每人每次旅行的平均费用大约为2,000欧元,比月收入还低。现在欧美有些家庭每年的出境旅游已成为习惯。二是交通运输技术的巨大进步,使长途旅行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大大缩短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距离,使“地球村”的理念成为现实。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宽体喷气式飞机的发明、家用小汽车的普及和高速铁路的广泛运用。三是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和人权、民生状况的不断改善,使人们可以有大量的闲暇时间用于旅游旅行。以发达国家中每周工时最短、一年带薪假期最长的国家法国为例,从1919年起每周法定劳动时间为48小时,1936年起减为40小时,2000年起实行每周35 小时工作制;除了每年法定的节假日,一年带薪假期1936年是两周,1956年增加到3周,1968年4周,1981年起增加到5周。也就是说,法国人每年大约有5个月不用工作。北欧其他一些国家也是大同小异。美国人已有1/3的休闲时间,2/3的收入用于休闲,1/3的土地面积用于休闲。休闲度假已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的重要生活方式,休闲经济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经济形态。 纵观60年来世界旅游业的发展,呈现以下突出特点和发展态势。 一是旅游业增长高速、持续、稳定,没有哪一个行业可与之相提并论。有学者研究表明,就全球旅游者数量而言,从1950年到2000年的50年中,基本每隔十年就会翻番,从1950年的2500万人次增加到2000年的6. 7亿人次;从2000到2010年的最近十年中,由于旅游者基数不断增加,增速有所放缓,但十年中仍然增加了2.7亿人次,到2010年达到9.4亿人次。就世界旅游业收入增长速度而言,过去60年中年平均增长率为6.9%,也基本是每隔十年左右就会翻番。其中,从 1950 年到 1960年的第一个十年,年均增长率为 10.6 %;依次第二个十年为9.1 %,第三个十年为5.6 %,第四个十年为4.8 %,第五个十年为4.3 %,第六个十年为6.5%。对比分析可见,世界旅游业收入增速明显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按每十年作为一个周期来测算,通常年均增长率在3%以下)。根据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数据,截至2010年,国际旅游业经济总量占全球GDP的10%以上,旅游投资占投资总额的12%以上。国际旅游业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权重可见一斑。 二是世界旅游市场逐步出现分化,呈现“三足鼎立”新格局。从旅游目的地的区域板块划分来看,欧洲和北美长期以来一直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两大旅游胜地,是全球旅游市场的“双雄”。但最近十年来,情况却正在发生快速变化。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深刻地影响着世界旅游业的发展轨迹,也打破了原有的旅游市场格局。国际旅游者对于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出现多样化,东亚及太平洋地区已经成为第三首选目的地,从而形成欧洲、北美、东亚及太平洋地区“三足鼎立”的新格局。早在1950年,东亚及太平洋地区所接待的国际游客量不足19万人,到2000年接待的游客量达到了1.12亿人,2010年接近2.0亿人,占全球份额约20%。据预测,到2020年,东亚及太平洋地区接待国际旅游人数占全球份额将上升为27.3%,超过北美(届时为17.8%),位居世界第二,进一

商业模式与战略转型的文献综述 ——国内外文献对比研究

商业模式与战略转型的文献综述 【摘要】动态复杂的外部环境下,企业的需不断调整自身以适应市场的发展趋势,商业模和战略的动态变化成为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而在商业模式与战略转型方面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如何,这是本文的关注重点。本文从商业模式与战略转型纷繁复杂的研究框架中选取了现阶段更受关注的四点——管理者认知在战略中的作用、商业模式转型、战略转型的驱动因素以及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作为论述重点,对国内外的研究做出梳理 【关键词】管理者认知商业模式战略转型多元化 一.管理者认知在战略中的作用 尚航标、李卫宁和蓝海林(2013)给管理认知做出了如下定义:管理认知是企业战略决策者在进行战略决策时所用到的一种知识结构。管理认知通过提供信息搜寻功能、信息解释功能和行动逻辑功能来影响企业战略决策,进而影响企业绩效并决定企业是否具有竞争优势。 在过去的20年中,管理者和组织认知(MOC,managerial and organizational cognition)在战略管理研究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发展(Walsh,1995;Huff,2005;杨迤等,2007;Kaplan,2011)。SuchetaNadkarni and Pamelas.Barr(2008)将管理认知划分为注意焦点(attention focus)和环境—战略因果逻辑(environment-strategy casual logics)。其中注意焦点是指高层管理者对他们所处的外部环境的主观认知程度,这些认知受一个(或多个)领域的观念的支配,而忽视其他领域。Daft and Weick (1984)认为关于环境与战略之间因果关系有两种不同的逻辑方式,一种是环境驱动模式(environment-driven)所代表的确定逻辑(deterministic logics),一种是解释驱动模式(interpretation-driven)所代表的前摄逻辑(proactive logics)。在环境驱动模式中,高管认为环境决定战略,因为高管所感知的环境是确定的、剧烈的、可测量以及有决定因素的,他们先了解那个环境的需要继而提出反应战略。在解释驱动模型中,高管根据战略来确定环境,因为高管所面对的环境是更不确定和更难分析的。武亚军(2013)将MOC的研究领域归纳为三个:一是行为决策理论研究,它关注认知偏见、简化原则等在战略决策中的应用及调整;二是认知地图和认知结构研究,它主要关注管理者的认知方法;三是认知结构与战略管理过程的联系,包括战略形成和实施过程。武亚军运用认知地图和扎根方法对华为公司领导人任正非进行分析,发现了“战略框架式思考”和“悖论整合”两个典型认知模式,在中国转型发展的复杂动态环境下,任正非的这种思维模式具有有价值、稀缺、难模仿、难替代等特征,是华为可持续竞争优势的一种重要来源。 管理者认知在企业战略形成、推进及转型等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中达成了一致。Tushman & Romanelli (1985)指出,高管的变革与继任是克服转型障碍的重要机制。Tushman等(1985)的研究发现公司绩效的下滑并不能直接推动战略转型的实施,而是否存在新任管理者是关键的调节因素。Loasby(2002)认为,企业成长阶段演进及相应的组织变革,都与企业管理者对未来变革和成长机会的认知变化发生直接关系。Yokota & Mitsuhashi(2008)的研究发现,新任管理者是否可以推动战略转型的实施取决于其是否可以改变战略决策的过程;高管的变更与继任并不是触发战略转型的充分条件,只有当高管变更后管理者价值观和利益偏好发生改变时,战略转型才会实施。在国内,薛有志等也认为管理者的认知过程是形成战略的组织因素中必不可少的动态要素;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将优化高管团队构成和改善经营者战略思维作为提升企业战略决策能力的关键;尚航标黄培伦(2010)在对万和集团的案例研究中提出了有限理性视角下企业管理者认知对企业竞争优势

离型材料项目可行性方案

离型材料项目 可行性方案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

摘要 该离型材料项目计划总投资4647.65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381.9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2.77%;流动资金1265.7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7.23%。 达产年营业收入11451.00万元,总成本费用8896.60万元,税金及附加89.96万元,利润总额2554.40万元,利税总额2996.69万元,税后净利润1915.80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1080.89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54.96%,投资利税率64.48%,投资回报率41.22%,全部投资回收期3.93年,提供就业职位158个。 严格遵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地方产业发展规划的原则。项目一定要遵循国家有关相关产业政策,深入进行市场调查,紧密跟踪项目产品市场走势,确保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项目建设必须依法遵循国家的各项政策、法规和法令,必须完全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相关行业投资方向及发展规划的具体要求。 离型材料行业在西方发达国家发展了约50年的时间,在我国大概有20年的发展历程,它和胶粘行业息息相关,主要应用领域有不干胶标签、工业胶带、复合材料、医用敷料等行业。电子加工业及复合材料生产工艺的不断进步,对于加工环境和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给离型材料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对应的中高端离型产品的生产要求相对较高,而利润率相较普通离型产品也更为可观。

报告主要内容:项目概况、项目背景及必要性、项目调研分析、项目建设内容分析、项目选址可行性分析、土建方案说明、工艺原则及设备选型、环保和清洁生产说明、安全卫生、建设风险评估分析、节能评价、项目进度说明、投资方案、经营效益分析、项目评价等。

会展立项可行性分析研究报 告

会展环境分析 (一)宏观市场环境分析(行业市场分析) 1、政治环境:合肥市是安徽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金融和商贸中心,国家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核心城市,具有承东启西、连接中原、贯通南北的重要区位优势。同时,在中部六省崛起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省会的优势和竞争有序、管理有序的政策环境为安徽合肥婚庆博览会提供了稳定的政治环境。再加上本届婚庆博览会是由安徽省民政厅、安徽省商务厅以及合肥市人民政府主办的,所以总体来说,合肥的政治环境对与婚博会的举办是十分有利的。 2、经济环境:婚博会经济一般被认为是高收入、高盈利的经济形式,其利润率大约在20%-25%以上。婚博会是以会议和展览活动作为发展经济的手段,通过举办大规模、多层次、多种类的会议和展览,以获取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经济行为。婚博会业能给主办地带来源源不断的商流、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创造商机,吸引投资,推动商贸旅游业的发展,进而拉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婚博会经济本身能够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 3、社会环境:随着经济的发展,新手对婚礼的花费方兴日盛,婚庆业慢慢发家起来。结婚花费已从纯洁的举办婚礼、婚宴发家到了婚纱摄影、婚纱礼服、珠宝、婚礼企图、新址装修等津润项目,商务部在2007年甘愿答应对6万对城镇居民新婚人群的拜候挖掘。 4、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有三大类,一是物质文化,二是关系文化,三是观念文化。它们分别代表人们对物质生活、社会关系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要求、认识和看法。社会文化环境对企业参展和观众到会参观会产生较大影响。例如,人们的餐饮习惯,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好坏,世界各国节假日和喜庆日的安排,对举办展会的影响就非常大。 5、技术环境:科技的发展会给企业的经营活动和经营方式带来重大影响,一方面可以给一些企业提供新的有力的发展机会,另一方面也可以给一些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带来威胁。另外,在所有展会服务的外部环境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也能发挥巨大作用。例如,互联网的出现就极大地改变了会展业的办展思路和竞争模式,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使展会的观众等级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微观市场环境分析

我国会展旅游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浅析

我国会展旅游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浅析 摘要:会展活动往往会有旅游,把这个伴随会展活动而产生的旅游叫会展旅游,会展旅游是旅游产品的一种新兴方式,旅游业发达程度与否,会展旅游成了其中的一个风向标,由于会展旅游的经济效益可观,因而吸引了许多相关企业的参与。会展旅游可以推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更是在繁忙的商务活动中增添了一丝轻松,因此在许多会展活动中,几乎旅游活动都存在。随着会展活动的频繁增加,人们希望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适当休息、增加阅历、修养身心,会展旅游也成为诸多会展及旅游专业人员的研究对象。首先,文章从会展旅游的发展现狀和发展条件着手,就会展旅游行业现狀的特点和发展会展旅游的现实条件做了简明的分析;然后,对我们国家的会展旅游发展的现狀及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陈述和解析;最后,对发展会展旅游提出一系列的策略。 关键词:会展业;旅游;发展趋势;展览 1 我国的会展旅游的发展现狀和现实条件 1.1 我国会展旅游发展现狀 随着我国会展活动的高速发展,会展旅游也声名鹊起,几乎所有的会展活动都有会展旅游的伴随行之,其发展速度和扩张规模都非常快。会展行业被称为是经济发展的风向标,会展旅游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也称为众多旅游企业效益增长的新方式。各地方政府为鼓励本地区会展行业的发展,纷纷制定了各种鼓励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无疑对会展旅游也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1.2 我国发展会展旅游发展的现实条件 {1}交通。国家为促进经济和地区发展,在交通方面做了诸多努力,尤其是为了促进旅游的发展,专门修建了通往某旅游景区的马路、高速公路、铁路等,一些更为稍微奢侈一些的交通方式如高铁、飞机等也为旅游创造了许多有利条件。 {2}旅游资源。我们国家的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几乎每一个会展举办地的周围都会有许多有特色的旅游目的地,这些资源内容丰富,旅游吸引力强,有许多旅游目的地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非常强,这些资源使得会展了旅游的目的地选择丰富了许多。 {3}会展业和旅游业。我国的会展业相关政策出台使得该行业愈发成熟,会展活动的安排愈加合理,这给许多商务人士的旅游提供了便利。其次是旅游业,我国旅游业发展历史悠久,行业发展和接待能力完善而成熟,这些都给会展旅游的可行性加了分。 有了这些优良的现实条件,会展旅游的已被许多商务人士列为会展活动目的地工作安排之外的必选项目,对会展旅游的发展起了促进意义。 1.3 我国会展旅游先存的问题 第一,政府干预。许多超大型的会展活动都是由政府操办的,政府部分在安排相关的旅游活动时,其拥有许多便利条件,比如车辆成本、景区门票、景区导游的聘请等,使政府组织的会展旅游活动成本或许很低,这对于市场的会展旅游组织无疑是负面影响,使得许多旅游企业在竞争过程中缺失了优势。 第二,由于会展行业的发展目前还没有非常完善,在一些展会活动中的一些瑕疵影响了商务客人心情,使其失去了会展旅游的兴趣,这就要求相关政府部分尽快完善会展相关的法律法规,让会展行业有序的发展,唯有这样,才能使会展

赢利模式文献综述

硕士研究生文献综述报告 一、引言 一个企业能否寻找到一套优秀、成熟的赢利模式,往往是这个企业能否走向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赢利模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现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短缺经济时代和市场经济初期经历了要素驱动、能力驱动之后,到了充分竞争的经济全球化时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便要由赢利模式来决定。实际上,当今成功企业的战略,其根本已经不再是公司本身,甚至不再是整个行业,而是企业的整个价值创造系统,也就是企业的赢利模式。 二、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国外对于商业模式的研究以2003年为界限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2003之前的这个阶段称其为开创性阶段;之后的阶段为综合性阶段。在开创性阶段,人们普遍以概念研究为重点,采用归纳逻辑思维方法从大量案例研究中总结规律,归纳出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分类方法、变革路径、评估方法。在综合性阶段,人们对于概念的研究普遍采用“博采众长”的方法,对前人的研究成果按照主客观要求进行整合,得出自己的概念定义;对赢利模式的构成、表述、演化、评估多数采取演绎的逻辑思维方式进行研究,在人们比较普遍接受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针对特定领域或特定现象得出特定的结论。本文的阶段划分当然不是绝对的,只是为了研究的方便给出的一个大概的描述。 1、代表性学者著作简介 表1:企业设计要素

资料来源:亚德里安J斯莱沃斯基等著,凌晓东等译,发现利润区【M】.北京:中心出版社,2003.13.页 表2 :赢利模式构成要素代表性观点[10,11] 3、赢利模式的分类研究综述 分类研究是赢利模式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多数文献中关于赢利模式分类的描述是非结构性的,这使得很难准确识别和区分具体的商业模式,也很难评价每个商业模式所需要的资源和基础设施。并且,这些赢利模式分类研究一般都没有提供一个框架使得

保温材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保温材料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实业发展公司

第一章项目概述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保温材料项目 (二)项目选址 某某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场址选择应提供足够的场地用以满足项目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及辅助生产设施的建设需要;场址应具备良好的生产基础条件而且生产要素供应充裕,确保能源供应有可靠的保障。 (三)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47357.00平方米(折合约71.00亩)。 (四)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74.55%,建筑容积率1.49,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7.53%,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87.28万元/亩。 (五)土建工程指标 项目净用地面积47357.00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35304.6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0561.93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53742.78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5311.04平方米。 (六)设备选型方案

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122台(套),设备购置费4653.31万元。 (七)节能分析 1、项目年用电量1101532.91千瓦时,折合135.38吨标准煤。 2、项目年总用水量16071.16立方米,折合1.37吨标准煤。 3、“保温材料项目投资建设项目”,年用电量1101532.91千瓦时, 年总用水量16071.16立方米,项目年综合总耗能量(当量值)136.75吨标准煤/年。达产年综合节能量50.58吨标准煤/年,项目总节能率24.08%, 能源利用效果良好。 (八)环境保护 项目符合某某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规划,符合某某临港经济技术 开发区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和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对产生的各类污染物都 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内,项目建 设不会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 (九)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项目预计总投资16602.07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3296.8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0.09%;流动资金3305.1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9.91%。 (十)资金筹措 该项目现阶段投资均由企业自筹。 (十一)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XX县会展中心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婺源县会展中心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总论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婺源县会展中心 2、项目占地面积:5.45万平方米(约81.75亩) 3、项目投资总额:11443.4万元 4、项目建设地点:婺源县文公北路星江河东岸(详见附图) (二)项目背景 婺源县位于江西省的东北角。它的东面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衢州,西面与瓷都景德镇相连,北部靠着皖南旅游胜地黄山,南接国家风景名胜区三清山,是一颗镶嵌在赣浙皖三省交界地的绿色明珠。踏进婺源,满目青山绿水,松竹连绵,在蓝天、青山、碧水之间可见小桥、流水、人家,层层梯田、云雾缭绕,如诗如画,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丽的乡村”和“最后的香格里拉”,秀美的风光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旅游者。在婺源境内现已建有自然保护小区189个,全县森林覆盖率81.5%,拥有全国最大的野生鸳鸯栖息地——鸳鸯湖以及世界濒临绝迹的黄喉噪鹛,是国家首批通过的3A级旅游区。被称作婺源模式的创建群众性自然保护小区的做法,获

得了世界科学与和平贡献奖。去年以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专题播放了反映婺源生态保护的《爱我家园》专题片,《光明日报》和《参考消息》以头版头条的位置刊出婺源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的专题文章。 婺源县不仅风光秀丽,而且历史悠久,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婺源建县于唐开元28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县名婺源,是因“地当婺水之源”而得名。婺源历史上属安徽管辖,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区域内有保存完整的明清古建筑。婺源“文风鼎盛,人杰地灵”。先后养育了南宋理学大师朱熹、明代篆刻家何震、清代经学家江水、科学家齐彦槐、近代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现代医学家程门雪等一代名流。据史书记载,从宋代至晚清,有“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之说。此外,历代文人学士留下传世著作就有3100多部,其中172部计1487卷选入《四库全书》,因此婺源又被人们誉为“书乡”。已建成的婺源县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达万余件,被称为“中国县级第一馆”。 婺源还素有“茶乡”之称,茶叶为婺源的传统特色产业,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有遐名中外的茶叶“婺绿”-香高、汤碧、味醇、汁浓,曾唐载《茶经》,宋称绝品,明清入贡,中外驰名。 如此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环境,构成了婺源宝贵的旅游资源。2001年5月江总书记到婺源视察,对婺源的发展提出了具有战略性的意见,提出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因地制宜,搞好规划,加强开发,加强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