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中国文明起源之理解分析
历史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历史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代文明国家,拥有丰富而庞大的历史文化遗产。
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传统。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文化起源、政治起源和社会起源。
一、文化起源中国古代文明的文化起源要追溯到公元前4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那个时期的中国已经具备了较为复杂的社会结构和文化行为。
在这个时期,中国人开始掌握了农业生产,并逐渐形成了定居和种植的生活方式。
同时,中国古代文明还涌现出了许多富有特色的文化符号,如彩陶、玉器等。
这些文化符号体现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创作水平,为后来的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政治起源中国古代文明的政治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21年的秦始皇统一中国之时。
秦始皇通过消除分裂割据的封建制度,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将中国各个地区纳入统一的国家框架。
这使得中国古代文明有了更强大的集中统一力量,从而促进了科技、经济、文化的繁荣与进步。
随着中央政权的不断巩固,中国文明也逐渐发展成为世界文明的瑰宝。
三、社会起源中国古代文明的社会起源与中华民族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华民族是一个主要由汉族组成的大家庭。
中国古代社会起源于中原地区的原始社会,逐渐发展成为农业社会和封建社会。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社会经历了不同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的转变。
这些转变虽然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和变革,但中国古代文明的核心价值观——仁爱、和谐、孝顺等在中华民族的心中一直延续下来。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它涵盖了文化、政治和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中国古代文明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也能更深入地研究和挖掘我们伟大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渊源。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是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的重要基石,也是我们传承和发展优秀文化的有力支撑。
让我们一起共同致力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对中国文明起源的认识

对中国文明起源的认识《对中国文明起源的认识》哎呀呀,说到中国文明起源,这可真是个超级有趣的话题呀!就好像我那次去参观博物馆,那里面展示的种种文物,真的让我特别震撼。
一走进博物馆的那个展厅,我就仿佛穿越了时空一样。
看着那些古老的陶器呀、青铜器呀,我就在想,这得是多少年前的东西呀。
有一个陶碗吸引了我的注意,它虽然看着很朴素,但上面的纹路却特别精致,就好像古人在跟我们诉说着他们的生活故事。
我凑得很近很近去看,感觉自己都快钻进那个陶碗里啦。
我想象着当时制作这个陶碗的人,是怎样用心地去雕琢它,也许他一边做还一边哼着小曲呢,哈哈。
从这个小小的陶碗,我就联想到了中国文明的起源呀。
那是从多么久远的岁月中一点点发展起来的呀。
就像一颗种子,慢慢地生根发芽,长出了粗壮的枝干,最后变成了一棵参天大树。
在这漫长的过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无数让人惊叹的东西。
文字的出现,那得多重要呀,让人们可以记录下自己的生活和思想;还有那些精美的手工艺品,体现了他们对美的追求。
再看看我们现在的生活,不也是从那时候延续过来的嘛。
我们的语言、文化、习俗,都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
就像我会说中文,会写汉字,这都是中国文明的一部分呀。
有时候我走在大街上,看着来来往往的人们,就会想,他们身上也都带着中国文明的印记呢。
而且呀,中国文明的起源可不仅仅是那些物质的东西,还有精神层面的呢。
那些古老的道德观念、哲学思想,一直影响着我们。
就好像尊老爱幼,这可是我们从小就知道的美德。
总之呢,中国文明起源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宝藏,越深入去了解,就越觉得神奇和有趣。
就像我在博物馆看到的那个陶碗,它只是中国文明中的一个小点点,但却能让我感受到那深厚的底蕴。
以后呀,我还要多多去了解中国文明起源的更多方面,去探寻那些隐藏在历史长河中的奥秘。
嘿嘿,想想都觉得特别有意思呢!这就是我对中国文明起源的一点小认识啦,虽然简单,但却是我最真实的感受呀!。
中国古代文明起源

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古代文明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人民创造了许多伟大的文化成就,这些成就不仅对中国自身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世界其他国家的文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
这两个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先驱,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仰韶文化出现在今天的河南、陕西和山东地区,其特点是以农业为主导,人们开始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家畜。
龙山文化则出现在今天的河南和山东地区,其特点是人们开始使用青铜器,并且社会组织逐渐形成。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代文明逐渐进入了青铜时代。
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也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重要阶段。
商代人民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他们发展了许多农业技术,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他们精湛的青铜器制作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宗教仪式;他们建立了繁荣的商业网络,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
随着商代的衰落,周代取而代之成为中国古代文明的新阶段。
周代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
周代人民继承了商代的文化传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周代是中国古代奴隶制社会的巅峰时期,国家政权逐渐强大,社会组织更加完善。
周代的统治者以礼治国,提倡儒家思想,这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政治和社会组织的发展,中国古代文明还在其他领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例如,在科学技术方面,中国古代人民发明了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重要的发明,这些发明对世界科技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文学艺术方面,中国古代人民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和艺术品,如《诗经》、《论语》、《孔雀图》等,这些作品至今仍然被广泛传播和赞赏。
总之,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于几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化成就。
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不仅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篇章。
人文历史:中华文明的历史起源与发展

人文历史:中华文明的历史起源与发展1. 起源中华文明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在这个时期,中国大地上的先民们逐渐从狩猎采集社会进化为农业社会,开始进行定居耕作,开启了华夏族群的发展。
中国文明的起点是黄河流域,这里是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的天然条件。
古人类通过团结合作,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开展农耕生产,并创造出了稻、麦等重要农作物,使他们能够获得丰富食物并安居乐业。
2. 发展从黄河流域向外拓展,中华文明在数千年间逐渐形成和发展。
下面将从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等方面进行介绍:2.1 政治中国古代政治体系主要是封建君主制,早期为部落联盟制度。
后来,在周朝建立后通过封地和宗法制度建立了统一政权,并实行了分封制度。
这一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瓦解,到秦朝统一前达到巅峰。
2.2 经济古代中国的经济主要以农业为基础。
在中国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农民的出现不仅促进了粮食产量的增长,还推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兴起。
商业交易逐渐发展起来,并且丝绸之路也形成了重要的贸易通道。
2.3 科技中国古代有许多重要科技创新。
例如,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等重大发明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些发明使得中国人民在农业、医学、冶金、建筑和航海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2.4 文化中华文明以其独特的文化艺术而闻名于世。
中国古代文化注重礼仪、家庭观念和儒家思想等价值观念,形成了独特的国学传统。
在音乐、舞蹈、绘画和书法等艺术领域,中国文明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3. 影响中华文明对于中国及世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它的政治、经济和科技成就不仅为中国历史上其他王朝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还促进了东亚地区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化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和尊重。
总而言之,中华文明凭借其悠久而丰富的历史、独特的政治体制、杰出的科技创新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于中国及世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和传承这一宝贵遗产,使之继续发光发热。
中国文明起源的认识

中国文明起源的认识嘿,咱来说说对中国文明起源的认识哈。
有一次啊,我去参观了一个博物馆。
那里面展示了很多古代的文物,有陶器、青铜器、玉器啥的。
看着那些精美的文物,我就想,咱中国的文明可真是源远流长啊。
我记得有一个展柜里放着一个古老的陶器,上面有一些奇怪的图案。
我就好奇地看了半天,也没看出个所以然来。
这时候,旁边走过来一个老爷爷,他看着那个陶器,就给我讲起了中国文明的起源。
老爷爷说,中国文明起源于很久很久以前,那时候的人们还过着很简单的生活。
但是他们很聪明,会制作工具,会种地,还会养动物。
慢慢地,他们就发展出了自己的文化和文明。
我听了老爷爷的话,觉得很有道理。
我又想起了以前在电视上看到的一些考古节目,那些考古学家们在地下挖出了很多古代的遗迹和文物,通过研究这些东西,就能了解到古代人们的生活和文明。
比如说,有一个考古发现了一个古代的城市遗址,里面有很多房子、街道、水井啥的。
这就说明那个时候的人们已经有了很发达的城市文明。
还有一个考古发现了一些古代的文字,这就说明那个时候的人们已经有了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系统。
我觉得中国文明的起源真的很神奇。
从一个小小的部落,发展到现在这么庞大的一个国家,经历了几千年的时间。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很多伟大的发明和文化,比如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等。
这些发明和文化不仅对中国,对世界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总之啊,中国文明的起源是一个很复杂很漫长的过程。
通过参观博物馆和看考古节目,我对中国文明的起源有了一些认识。
我觉得我们应该珍惜我们的文明遗产,好好学习我们的历史和文化,让我们的文明继续传承下去。
嘿嘿。
揭示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

揭示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摘要:本文论述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
首先分析了中华文明的起源,这是由历史上的社会文化变化和自然因素所决定的;其次探讨了中华文明的形成,通过对人民生活习俗、语言、文化以及重要历史事件等多方面进行讨论;最后,总结了中华文明的发展,特别侧重于现代快速发展时期。
关键词: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正文:中华文明起源于周朝,这是因为周朝是历史上最早一个以封建社会为形式的中国朝代。
这种封建社会确立了中国两千余年的社会文化发展基础。
其中,最重要的特征是礼义仪礼、儒教、孔教,以及把帝王法治开创成形。
而在社会结构上,统治集团为农耕提供保障,让这一文化能够在农业社会中得到发展和普及。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华文明经过几个朝代的叠加和积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蕴,不仅体现在政治思想、社会制度和价值观上,也显示在文字、文化、美术和礼仪等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中。
在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中国的经济和技术发展得到迅猛的增长,这些发展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从现代时期开始,中华文明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中国遭受大量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新的思想流派和文化元素融入了中国文明,使之得以超越传统,步入现代世界。
总之,中华文明是一个大河,将古老文化和现代文化汇聚一起,是一个不断吸纳外部文化,并以灵活的方式发展新文化的长河。
中华文明是当今世界上最古老、影响最深远的地区文化之一,它不但对亚洲周边国家影响深远,也在广泛传播到全球。
因此,将中华文明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变得特别重要。
首先,从社会角度来看,中华文明能够凝聚人们的情感、加强交流和友谊,促进各民族团结一致,为社会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人们的心理及行为方式有着深远的影响,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印记,可以帮助人们找到自我认同、形成良好的利益共赢格局。
此外,中华文明还可以用来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捍卫国家事业发展,促进地区安全稳定和国际合作。
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

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古代文明源远流长。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并分析其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一、地理环境的塑造中国拥有多样的地理环境,包括高山、平原、河流等丰富的资源。
这种多样性为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例如,长江、黄河等众多河流为中国人民提供了丰富的农业资源,促进了农耕经济的发展。
此外,中国还拥有适宜的气候和地理条件,这为人类的居住和生存提供了便利。
二、始祖文化的奠基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五千年前。
在这个时期,中国人民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社会组织和道德规范。
他们崇尚和平,崇拜自然,尊重祖先。
同时,他们发展了一套独特的文字系统,用以记录和传承文化。
始祖文化为后来的历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将其延续至今。
三、礼仪制度的形成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仪制度对于社会的稳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人们逐渐形成了一套行为规范和礼仪制度,用以约束人们的行为和言谈。
这种制度不仅帮助建立了一个秩序井然的社会,还培养了人们的修养和道德观念。
四、思想文化的繁荣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也可以从思想文化的繁荣中得以体现。
众多的哲学家和文化人物纷纷涌现,他们通过思考和思辨,为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例如,孔子的儒家思想、老子的道家思想以及墨子的墨家思想等都对中国古代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思想不仅促进了人们的道德修养,也推动了中国古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五、科技创新的推动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不能忽视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
中国古代人民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的发明和创新。
例如,造纸术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书写方式,使知识得以更好地传播。
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等重要发明也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可以归功于地理环境塑造、始祖文化的奠基、礼仪制度的形成、思想文化的繁荣以及科技创新的推动。
这些因素共同为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并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华文明起源知识点高三

中华文明起源知识点高三中华文明的起源是一个广阔而复杂的话题,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的研究。
在高三阶段,学生需要对这一知识点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思考。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中华文明的起源。
一、地理环境对文明起源的影响中华文明的起源与中国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拥有广袤的土地面积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东部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水系和良好的交通条件,为海洋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而西部地区则由于地势高原和山脉的阻隔,形成了多样化的人文地理景观和文化差异。
由此可见,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和特殊性,对于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早期人类在中国的活动与文化创新在早期人类的活动中,农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的农耕文明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人们开始种植谷物和蔬菜,并饲养各种家畜。
随着农业的发展,人类开始建立定居村落,并逐渐形成了社会组织和文化传承的机制。
同时,陶器的出现进一步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交流。
洛阳、西安等地出土的彩陶和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明起源的有力证明。
三、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发展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发展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夏朝、商朝到西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经历了不同的王朝和社会制度的变迁。
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体现了君主与臣民、父母与子女等不同身份和等级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社会结构和道德观念。
同时,孔子、老子等伟大思想家的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家、道家、墨家等学派的兴衰与中国文明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连。
四、文化传承与新的思潮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变革是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书法、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都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乐府古诗的流传、山水画的独特风格以及豪放的书法都展示了中国人对美的追求和独特的审美观念。
此外,中国的科技创新也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做出了巨大贡献。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等发明都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对中国文明起源之理解岭院抖社9班田振刚众所周知,中国作为东亚文明的杰出代表与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并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
但是为什么其他三个文明古国的称谓前面都要加一个“古”字呢?理由很简单,因为他们的文明在进步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遭受到了外族的野蛮入侵和残酷毁灭。
例如发端于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于公元前343年被波斯帝国灭亡。
滥觞于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大约于公元前1750年左右被雅利安人灭亡,印度河城邦消失,近代以来,由于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印度文明进一步受到西方外来文明的毁灭性打击,作为印度文明的浓缩精华——梵文的消失,英语成为印度官方语言或许就是最好的证明。
而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呢,结果就更悲惨,因为它作为一个曾经有过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成就的国家已经永久地尘封在历史的长河里而不复存在,公元前539年波斯人的铁马金戈让巴比伦王国在滚滚的硝烟战火中化为一片尘埃。
今天作为古巴比伦文明的继承者——伊拉克也不得不为他们古老而不复存在的古国文明感慨惋惜,当他们面对着历史遗留下来的《汉谟拉比法典》不知道会生发出怎样的感慨。
相比之下,中国文明则在历史的变迁,岁月的风火和时间的拷磨中幸运地保留了下来,并且呈现出自身鲜明的个性——继承性,整体性,多样性。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文明的这种史诗般的延续仅仅就是由于幸运吗?中国也曾经长期遭受过外族大规模的野蛮入侵,两汉时期的匈奴人、两宋时期的辽夏金人以及后来的蒙古人(在当时来看是外族,现在当然大部分已经融入到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结果是:西汉时期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深入漠北大败匈奴,解除了其对北部边郡的威胁,捍卫了中原王朝的独立与古国文明的延续;辽夏金人虽然在军事上对宋王朝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但这丝毫没有减弱宋王朝的先进文明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边族外夷日常生活中巨大的影响力,所谓”两军交兵,而商旅之行不绝“讲的就是这种情况。
而当蒙古人的金戈铁马踏碎南宋士大夫心中的盛世繁花,看似如风中残烛的中原文明却并没有重蹈巴比伦人的覆辙,而是凭借的深厚的底蕴,顽强的韧性以及无与伦比的先进性与包容性得以继续存活。
几千年过去了,中国文明历经沧桑而不凋,历尽磨难而更强绝不可能仅仅得益于历史老人的眷顾,他自身必然拥有一种极其深厚的内在气质使之自强、使之发展,而这种内在气质早在沉淀之初即中国文明起源阶段就必然酝酿着一种特殊性和生命力,因此中国文明起源问题的研究在整个中国文明研究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关于中国文明起源问题的研究,无数的先辈们在经年累月的考古挖掘实践和学术理论总结的过程中留下了不朽的业绩。
其中的杰出代表便有苏秉琦先生的《中国文明起源新探》,夏鼐先生的《中国文明的起源》。
其中对中国起源问题的看法至今仍处于百家争鸣的状态,争议较大,下面主要讨论两个问题。
其(一)站在全球的角度来看,中国文明是外来文化传入刺激融合的结果还是本土自然生长的结果?绝大多数中国学者都赞成后者,而持有相反观点的主要有瑞典历史学家安特生和美国历史学家毕世博等等。
安特生主要根据彩陶来证明中国文明西来说,他1920年在甘肃河南考古发现史前时代的彩陶以后,发现中国考古发掘出来的彩陶与中亚、东欧出土的彩陶类似,于是便认为史前早期的中国人是从中亚、东欧进入新疆然后经过甘肃的河西走廊到达河南即中原地区,然后留下了那些彩陶。
这显然只是一种主观的臆测而并没有详尽的材料予以证实。
之后不久,中国的考古学家在山东龙山城子崖和河南安阳殷墟的考古发掘发现了中国本土文化史前时代的遗物,这些发现无疑是对安特生中国文明西来说的一个有力反击。
美国学者毕世博在《东亚文明的开始》一文中提出中国从新石器时代至殷周时期时期主要的文化成果如彩陶,文字,战车,水牛,羊,马,大米,小米,高粱等等都不是来自近东就是印度,因为这些相对先进的文明在中国出现较同时代的中亚、近东、印度偏晚,并且从出土的文物来看已经处于一个比较先进的阶段,这些需要历经成百上千年才有可能发展形成的文化不可能没有诞生萌芽期就直接成熟。
到了20世纪70十年代,随着考古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和理论研究的深入,认为中国文明是土著自生的观点逐渐占了上风,例如李先登先生在《商周青铜文化》中写道:“中国古代夏商周时期不仅用青铜来制作生产工具和武器,而且还用青铜制作奴隶主生活中使用的器具。
这些奴隶主贵族用于祭祀、朝聘、宴飨,丧葬等各种礼仪活动的青铜器具,其功能不单是乘物用的容器,而且具有表示身份等级的作用,即用以‘明贵贱,辨等列’(《左转隐公五年》)是贵族权利与地位的象征,是当时礼制的体现,即所谓‘器以藏礼’(《左传成公二年》)所以称为礼器。
青铜礼器十分发达是中国古代青铜器区别于世界上其他国家古代青铜器的显著特点,也是中国古代青铜文化的本质的鲜明的特点。
这是由中国古代夏商周文明的特点——宗法血缘关系所决定的。
另一方面,中国古代青铜冶铸技术高度发展则为青铜礼器十分发达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
总之,这也有力的说明了中国古代青铜文化是在中国的土地上独立发展起来的,形形色色的中国青铜文化外来说是没有根据的。
”其(二)是中国文明起源的具体问题,而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思考一下另一些问题。
首先对于’中国文明起源‘中的“中国”该如何理解,这就引申出第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文明起源的地域问题。
据百度百科解释:汉语“中国”一词,最早指天下的“中心”——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的中原河洛地带,中国以外称为四夷。
在汉人心目中,其直接统治地区是为中国本土,其周围四夷均为臣属之地,所谓“天子有道,守在四夷”。
中国是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四夷是居天地之偏者。
汉代始建蛮夷邱,南北朝建“四夷馆”。
明朝四夷馆,内分八馆,曰鞑靼、女真、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缅甸等等。
满清统治中国以来,传统中华帝国作为天下中心的默认就渐渐被打破了。
以夏鼐、唐兰、金景芳为代表的学者认为中国文明起源于中原黄河流域。
众所周知的是,黄河是中国文明的摇篮,早期几个主要的奴隶制国家——夏、商、周的活动也主要集中于黄河以北,更重要的是,20世纪大量的考古发现也似乎印证着这一点,例如1.二里頭文化:二里頭遺址位於河南洛阳偃师二里頭村,於1959年發現,遺址距今大约3800-3500年,1960年考古學家在二里頭遺址的上層發現了一處规模宏大的宫殿基址;2.鄭州商城遺址:鄭州商城是商代早中期的都城遺址,坐落在鄭州商代遺址中部,即今河南省鄭州市區偏東部的鄭縣舊城及北關一帶東牆。
夯土層內木炭的放射性碳素斷代並經校正的年代,為距今3570±135年,據此可知其上限約當西元前1620年前後。
根據文獻記載與前人考證,不少學者認為它是商代中期“仲丁遷隞”的隞都,屬商代中期;也有人認為是商湯所都的亳,屬商代早期。
而以苏秉琦和丁季华为代表的学者则认为中国文明起源于若干不同的文化区域,苏秉琦先生通过大量的考古积累和理论总结就把中国文明的起源界定为六个不同的文化区域,即以燕山南北长城地带为重心的北方、以关中(陕西)晋南豫西为中心的中原、以山东为中心的东方、以环太湖为中心的东南部、以环洞庭湖和四川盆地为中心的西南部、以鄱阳湖-珠江三角洲一线为中心的南方。
通过对四川三星堆文化遺址、内蒙古赤峰夏家店文化遺址和红山文化遺址、山東曆城龍山鎮龍山文化遺址、浙江良渚文化遺址、湖北盤龍城遺址和石家河遺址等等文化遗址的发掘发现以及研究报告的提出,我们对中国文明起源的地域问题也就有了一个全新的认知。
中国各区域的文明更像是零散分布的满天星斗,分布于中国大地的各个不同的角落。
每一颗文明的星星都会有相似的特点同时也会有各自独特的光芒,他们在地理位置上相互独立,同时又突破着这种地域的限制而彼此相互印射相互交融。
而这种相互交流融合可能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1.早期生产力的落后,物质资源的匮乏使得饥饿的原始人民为了生存不得不开始去寻找更多的食物储备,也就使得他们不得不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外一个地方,当然也有可能是由于环境的变化例如火灾、洪涝灾害、地面沉降或上升导致了这种迁移,但不管怎样由他们积累下来的文明也同时被带到迁入地与当地已经形成的土著文明相互交融而形成新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新文明。
2.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原始人口迅速大规模增长,而相应的土地数量的增长幅度小于人口的增长幅度,由此引发了不断尖锐的人地矛盾,而这种人地矛盾就会导致一部分人不得不离开从而迁移到另外一个地方,也就会像1中所说的那样形成文明的迁移与交融。
3.原始部族之间的战争也会形成文明的碰撞。
在原始的社会生产力条件下,由于食物,活动空间等等是有限的,而人的需求是不断增长的,那么作为整体存在的部落之间也会发生战争,从而带来文明的碰撞,战胜的一方会在新的领地建造自己的文明同时为了维护聚落的秩序、缓和彼此的矛盾也会有选择性地兼容一下当地的土著文明,而战败的一方有的会迅速地融入到新的文明,有的会坚守自己的文明带着简陋的家当迁移到其他的地方从而形成文明的碰撞,交流与融合。
因此我认为虽然可以将中国文明的起源分解成六个不同的文化圈,但同时也必须把他们放在一个整体中来看待。
因为各个地区文明起源与发展并不是独立的、静态的、单向的,而应该是整体的,动态的,多向的。
用哲学中的整体与部分的观点来看的话,中国文明是一个整体,各个不同地区的文明是部分,没有部分即六个区域文明就不可能有整体的中国文明特征的形成,离开了对各个不同区域文明起源的探讨而谈中国文明起源的问题就会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没有意义的。
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区域文明对中国文明起源与形成的贡献度并不是完全一致的。
我们所熟知的是“黄河是中国文明的摇篮”,毫无疑问,黄河流域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在一定意义上说对整个中国文明的起源形成与发展的贡献度是最高的,比如活跃于黄河流域夏商周三代所形成的礼乐制度宗法观念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文明起源中最早也是最先进最成熟的一部分,这也就是为什么最初的几个奴隶制国家起源于黄河流域而不是在其他地方。
而历史学家郭静云教授则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观点,在她的新作《夏商周——從神話到史實》可以看出她的观点是:“1.中國文明的形成是多元的,先楚文化是核心發源地2.商王族來自東北,商朝是中國境內第一個集權王朝3.殷墟是商朝在中原地區的第一個都4.甲骨文是商王族吸收其他地區文字,特別是江漢地區文字並加以改進而成的文字”。
就今天我们所认知的中国历史起源来看,这显然只是一种全新的假设,比如说如果商王朝是第一个集权王朝,那么考古发掘以及历史文献对夏朝的记载又该怎么去推翻?综上三种观点,我觉得苏秉琦先生对于中国文明起源的地域问题的看法是最客观、最合理的。
然后,对于中国文明起源中的“文明”该怎么理解?这也就导出下面的问题即中国文明起源的时间和标志问题?因为只有当我们搞清楚什么是文明、怎样算进入文明社会的时候,我们才能根据已有的材料进行一一对照来找出与文明起源相关的材料从而来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