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宝石山地质考察报告-精选word文档 (7页)
2018年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2018年工程地质实习报告工程地质实习是整个工程地质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实践环节,使学生在课程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对基本地质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并巩固和深化课程理论,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毕业以后的设计、施工中应用有关地质资料打下一定的基础。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2018年工程地质实习报告范文,欢迎大家的阅读。
理解基本的地址概念,了解基本知识,学会基本技能。
通过简短的野外地址实习,巩固学过的《工程地质》内容,加深对课程有关内容的理解;此外,通过实习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提高随地址科学的兴趣:同时充分认识到地质实践对地质科学的重要性。
同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掌握实地操作技能和编写实习报告的能力,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联系。
昌乐火山口,距今1800万年是新生代第三纪玄武岩火山口。
火山口呈圆锥形,石头呈红褐色,气势极为壮观,数万根六棱石柱,由山底到山顶,直插云天。
此火山口是火山筒内充填的玄武岩栓,经过200多万年的长期风化剥蚀,被剥露出地面,岩栓柱状节理发育,呈辐射状,向上收敛,向下散开,形象地记录了当时火山喷发的自然景观,展示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据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考证认定,该火山口为第三纪玄武岩火山口,距今约1800多万年,它的发现,对地求物理和地震科学研究都有很大参考介值。
一色的红褐圆棱柱石,竖指苍天,凡经开凿者皆显露出明显的喷发纹理,表明其成因于火山喷发,近百平方公里内的几十座山包构成了蔚为壮观的远古火山群。
山东山旺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山东省临朐县城东约22公里处,面积约13平方公里。
地质公园地处鲁中隆起区中的临朐凹陷,公园内总体由两个次级小盆地组成,即解家河盆地和包家河盆地,其外围均为由玄武岩组成的低山丘陵,地形起伏较大。
为季节性河流。
地质公园以闻名世界的山旺古生物化石及反映其形成环境的火山地貌为特色。
杭州栖霞岭宝石山野外考察报告

杭州栖霞岭宝石山野外考察报告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杭州栖霞岭-宝石山野外考察报告考察路线:黄龙洞-紫云洞-出阳台-宝石山考察人员:地球科学概论课程全体同学考察内容:认识侏罗系火山碎屑岩系及其分布的地质地貌特点,了解段层面(带)的某些标志。
考察时间:2014年10月18日报告人:白沙泉观察现象:泉水不再喷涌,白沙泉变为一潭死水。
思考问题:泉水为什么会消失?问题分析:1、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开采地下水使得地下水水位降低,无法为白沙泉提供水源。
2、长年累月以来,宝石山下的防空洞对山脉水系造成了影响,再加上白沙泉年代久远,使得泉眼无法喷水。
蝙蝠洞观察现象:观察点三紫云洞观察现象:思考问题:蝙蝠洞和紫云洞的形成原因是什么?问题分析:1、紫云洞及其东北的蝙蝠洞恰好位于栖霞岭断层上,断层走向北东30°,倾向南东,倾角30°~40°,沿断层岩石强烈片理化,并发育有50~60cm厚的断层泥。
紫云洞的洞顶面即为断层面所在。
由于断层泥的存在,不仅削弱了岩石之间的联结力,而且在沿裂隙下渗的地下水到达这里时,因为其透水性很差,还会使地下水在此聚集,进而地下水又将这断层泥浸泡成稀泥,随地下水带走,断层泥被地下水侵蚀掏空后,上方的岩石就失去了支撑。
2、由于岩石中节理发育,把岩石切成大小岩块,一旦失去支撑就沿节理下错,结果就形成了巨大的洞穴。
观察点三初阳台观察现象:熔结凝灰岩,微红,节理,假流纹构造思考问题:假流纹构造的形成原因是什么?问题分析:1、火山凝灰岩简称凝灰岩,是一种压实固结的火山碎屑岩。
主要由粒径小于2毫米的晶屑、岩屑及玻屑组成。
2、在形成过程中,由塑形的玻屑、浆屑平行排列会形成类似流纹的构造。
3、根据塑形玻屑可见燕尾状分叉,在刚性碎屑边部可见塑变不强弧面棱角状外形,“假流纹”延伸不远,一般无气孔及杏仁体等有别于流纹构造。
宝石流霞观察现象:熔结凝灰岩中含有鲜红色的碧玉思考问题:碧玉如何形成?问题分析:1、宝石流霞是由侏罗纪凝灰岩构成。
宝石山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宝石山位于我国浙江省杭州市,是一处具有丰富地质遗迹和自然景观的著名景点。
为了深入了解宝石山的地质构造、岩石特征以及地貌演变过程,我们班级于XX年6月19日组织了一次地质实习活动。
二、实习目的1. 学习地质学基础知识,了解宝石山的地质构造、岩石特征和地貌演变过程;2. 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野外地质实习技能;3. 增强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三、实习过程1. 实习前期准备在实习前,我们查阅了相关资料,了解了宝石山的基本情况。
实习当天,我们提前到达集合地点,听从指导老师的安排,明确了实习任务和注意事项。
2. 野外实地考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们首先来到了宝石山的主峰,观察了山顶的岩石类型和构造特征。
接着,我们沿着登山步道向下,分别考察了以下几个地质点:(1)火山喷发堆积层:在宝石山的山脚下,我们发现了一层厚厚的火山喷发堆积层,主要由火山灰和火山碎屑组成。
(2)断层带:在登山途中,我们遇到了一条明显的断层带,断层两侧的岩石错位明显,断层带中充满了断层泥。
(3)沉积岩:在宝石山的一处山谷中,我们发现了沉积岩,其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和云母等。
(4)变质岩:在宝石山的山顶,我们发现了一层变质岩,其特征为片麻状构造,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和云母。
3. 实习总结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不仅学到了地质学知识,还提高了野外考察技能。
以下是我们的实习总结:(1)宝石山地质构造复杂,岩石类型多样,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地质现象。
(2)通过野外实地考察,我们掌握了地质学基本观察方法,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
(3)实习过程中,我们加强了团队合作,学会了相互协作、相互支持。
四、实习收获1. 提高了地质学知识水平,对宝石山的地质构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2. 学会了野外地质实习的基本技能,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基础;3. 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了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总之,本次宝石山地质实习活动收获颇丰,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储备,还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
宝石山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宝石山工程地质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背景本次实习是为了深入了解宝石山的地质特征和工程地质情况,从而为未来的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依据。
宝石山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是一座具有丰富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的综合性山地。
二、实习过程和方法1.实地调查:通过实地踏勘,观察宝石山的地貌特征、岩层分布、断层构造等地质情况,并进行记录和拍照。
2.取样分析:在不同地质环境下,采集岩石、土壤和水样,进行实验室分析,了解其物理力学性质、化学成分和水质情况。
3.文件资料综合分析:研究宝石山区域的地质调查报告、工程勘察报告等文献资料,了解该地的地质背景和工程地质情况。
三、地质情况分析1.地形地貌:宝石山地势较为陡峭,山势起伏,地貌类型以山地为主,山脚有河流穿流,形成峡谷景观。
2.岩层分布:宝石山主要由花岗岩、片麻岩和石英岩组成,岩层坚硬稳定,适合工程建设。
3.断层构造:宝石山区域存在多个断层,大部分断层活动较为明显,工程上需要特别关注。
四、工程地质评价根据实习所得资料和分析结果,对宝石山的工程地质情况进行评价和建议。
1.基础条件:宝石山地层坚硬稳定,适宜进行地基工程建设,但部分区域存在断层活动,对基础工程设计和施工有一定的影响。
2.岩体裂隙:花岗岩和片麻岩中普遍存在裂隙和节理,对岩石的稳定性和抗毁性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3.水文地质条件:宝石山区地下水位较高,需要进行地下水位降低措施,以确保工程建设的稳定性。
五、实习总结和感受通过宝石山的工程地质实习,我对于宝石山的地质特征和工程地质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习中,我学到了实地调查和取样分析的技巧,掌握了运用文件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方法。
同时,我也深刻认识到了工程地质对于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在未来的工作中将更加注重工程地质的实际应用。
六、改进建议1.在实地调查过程中,应注意安全,做好个人防护,特别是在陡峭的山地环境中,要注意防滑。
2.在取样分析中,要做好标本的编号和记录,以免混淆和遗失。
3.在文件资料分析中,应注重对于文献资料的筛选和评估,提高对于真实可靠资料的利用。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3篇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3篇地质地貌实习报告篇1一. 实习目的1、通过野外实习和实地地貌及水文观察,理论结合实践,掌握各种地貌类型的基本形态、基本特征、物质组成、发育过程和演化历史。
2、了解不同水文条件下,河流地貌的演化规律,小流域地貌的发育,空间组合规律。
3、培养野外观察、动手和分析等技能,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二.实习地区地貌概况简介地点:____地区时间:20__年8月27日—20__年9月2日杭州处于浙西山地与长江三角洲平原的衔接地带。
地势西高东低,绝大部分为构造剥蚀地貌,游客费为三个地形单元:外围峰丝,主要由泥盆系砂岩组成,高度300-400米;内圈山体,如玉皇山,由石炭-二叠系石灰岩组成,高度200米左右,岩溶地貌发育;北部孤山、葛蛉、宝石山由侏罗系火山碎屑岩组成,高度在35-125米之间。
杭州市平原部分由第四系组成,其分布或近西湖、或滨湖面呈椭圆形,南北伸长3.3公里,东西2.8公里,周长为15公里,水面面积月5.6平方公里。
钱塘江呈“之”字形流经杭州市城区的东南侧。
杭州地区大地构造处于扬子准地台钱塘台褶带,杭州西湖地区一篇低山丘陵是西湖复向斜内中生代断块隆起区,包括市区在内的杭州市东北地区的平原是中生代断陷盆地。
中元古代以后,地层发育齐全,岩浆作用频繁,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较好。
近期由于现代构造运动趋向缓和,地震活动显得微弱,地壳相当稳定。
区内地层出露和岩石种类组成较齐全,地质构造复杂而地貌类型多样,有火山熔岩地貌、构造地貌、岩溶地貌、流水地貌等等,地表起伏变化大,山、丘、岗、沟和平原组合构成了杭州地区独特的地域综合体。
三.实习内容20__年8月30日九溪十八涧途中九溪十八涧源头在龙井村一带,形成了一个面积巨大的漏斗状盆地。
该盆地的四周山岭基本上由砂岩组成,只在东北角靠近龙井泉处出露了石灰岩,岩层倾向北东,与地形坡向趋近一致。
岩层层面裂隙及节理发育,一条北东方向延伸的断层正好穿过龙井寺,这些都成为龙井泉的导水通道。
2018-2019-野外地质考察报告-word范文 (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野外地质考察报告篇一:重庆北碚地区野外地质考察报告-胡伟光重庆北碚地区野外地质考察报告胡伟光中国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研究院201X-11-11目录1前言。
12地层岩性及沉积发展史。
13构造。
18 4结论。
21附图。
22重庆北碚地区野外地质考察报告胡伟光1 前言重庆市北碚区是重庆主城区之一,其地理位置和经济在重庆市具有重要地位。
本次实习以北碚区辖内的嘉陵江段为研究对象,对该江段地质构造进行调查研究。
近年来,南方勘探取得重大进展,在长兴组及飞仙关组、嘉陵江组中相继获得突破,发现了一系列气藏,表明南方海相勘探大有可为。
此次野外地质考察,主要是在海相地层中进行,并对其构造形态描述。
本次考察由中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组织,工作时间为2天,由于从成都到重庆路上来回花费一天,实际上考察时间只有一天左右。
考察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工作,测产状、采标本等等并拍了大量的地质照片。
研究区内的地貌为典型的平行岭谷地貌,背斜成山,构成了区域地貌的脊梁;向斜为谷,是区域内较低的地方。
按照海拔和相对高度标准:海拔500一1000米、相对高度大于200米为低山;相对高度差小于200米为丘陵。
据此,把研究区地貌划分为低山和丘陵两类地貌。
本次考察的观音峡背斜低山为“一山三岭二槽”背斜低山(见图1)。
该背斜两翼的碳酸盐岩地层被溶蚀,形成岩溶槽谷。
沿观音峡背斜西北翼嘉陵江组盐酸盐地层发育的槽谷称为前槽,沿观音峡背斜东南翼二叠系和三叠系盐酸盐地层发育的槽谷叫后槽;背斜轴部飞仙关组岩层以及两翼的须家河砂岩形成三条山脊,从而使山体呈“一山三岭二槽”的形态。
江水下切强烈,江边相对高差大,一岩层中多断层,悬崖分布较普遍:白庙子江边有多处岩溶洞穴分布。
图1 野外地质考察的观音峡2 地层岩性及沉积发展史(一)地层岩性研究区地层由古生代和中生代的地层构成。
2018地质实习报告4篇_工作报告

2018地质实习报告4篇专业年级 09水利水电工程学号 090610517姓名蒋健楠指导教师黄勇二零一一年四月中国南京提纲实习时间、地点、路线和目的等二、实习区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
三、实习内容主要是野外所看到的内容和老师讲课的内容,包括地层岩性背斜、斜等工程地质实习报告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我们对工程地质这门学科有了深刻的了解,掌握了关于工程地质的基本知识,但是书本上的知识大都是理论上的,往往与实际状况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为了更好地认识地质现象,加深对其了解,我们09级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与4月23日在黄勇老师的带领下开始我们的工程地质实习。
1 / 27工程地质实习的目的学会对肉眼的岩石判别了解湖山地区沉积岩的每一层的岩石组成及其颜色、厚度等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用地质罗盘实地测量岩层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掌握褶皱的基本知识和判断背斜、向斜的能力现场认识断层、滑坡、岩层、背斜、向斜等地质现象工程地质实习过程我们的实习分为两个阶段。
首先,我们到达湖山地区,观察湖山地区的地质地貌,肉眼判别岩石,采集岩石标本,并且用地质罗盘实地测量岩石的产状,判断背斜和向斜;其次,我们去参观南京地质博物馆,了解中国石文化。
当天下午三点结束工程地质实习,返回学校。
工程地质实习内容认识湖山地区的岩层湖山地区位于南京城东大约28公里,处于宁镇褶皱束南带,有三列山组成,其走向为北向东。
自南京有公共汽车通汤山镇、湖山地区,交通便利。
于早在一百多年前,日本的小野田家族就对湖山地区进行了研究。
而国内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也对此作过研究。
在湖山地区所观察到的岩石主要以沉积岩为主,还有少量的侵入岩。
这里地层出露齐全而清楚,易于观察,在宁镇地区是少有的。
志留系高家边组、坟头组出露较好,茅山组很不发育,仅零星可见。
五通组、2 / 27孤峰组发育良好,剖面切割得清楚。
龙潭组中下部的页岩与砂岩暴露,易于观察。
青龙群在棒锤山西端便道旁下部地层剖面十分清晰。
2018地质地貌毕业实习报告范文

2018地质地貌毕业实习报告范文从5月30号到6月1号,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分别在肇庆七星岩,黄埔区蟹山公园,华农树木林及教三附近进行了地质地貌学的实习.5月30日肇庆七星岩石灰岩山峰通过查阅有关资料, 七星岩由风岩、玉屏岩、石室岩、天柱岩、蟾蜍岩、仙掌岩、阿坡岩七座石灰岩山峰组成, 排列就像北斗七星般撒落在碧波如镜的近600公顷湖面上。
从表面观察, 七座山峰为灰色与少量白色相夹杂,可以初步判断为石灰质岩石;由于此地区雨量多、气温高,侵蚀严重, 灰岩山表面有许多较大的裂痕.通过这些裂痕,可观察到其解理完整。
实习指南上对七星岩的形成过程的图解,可知为先由于地质运动,在七星岩附近形成了一个褶皱背斜山脉,正是由于肇庆地处亚热带,雨量多、气温高,侵蚀严重,尤其是流水侵蚀,这些岩石的抗蚀力都比较弱,因此背斜被破坏,部分岩石受风化成土,最终土山出露和石山形成当地低矮的地形。
再由于进一步流水侵蚀,成排的背斜谷地两侧开始形成今天的七座石灰岩山峰。
溶洞肇庆七星岩地区另一个特色之处就是其岩洞。
实习过程中,老师指出溶洞形成之处是位于地表水层的水平流动带,由于流水侵蚀而形成的洞穴,这些洞穴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地下河的通道。
由于地质运动,这些溶洞慢慢上升出了地表,出现在了人们视线。
我们在一溶洞入口处观察时,老师还指出在我们所在的这个溶洞经历过4次发育,可是我们观察到洞内顶部都比较平滑相连,是因为再溶洞露出地面的漫长时间里,由外力作用使得洞内每个发育的连接处发生岩石的掉落,使得顶较为平滑,而在地上,还可以见到坍塌下来的大石块。
我们进入溶洞,里面到处都有石钟乳。
而石钟乳的成因是:由于洞顶部渗入的地下水co2含量很高,对石灰岩具有较强的溶蚀力,呈饱和碳酸钙水溶液。
溶液下渗时失去部分co2而处于过饱和状态,于是碳酸钙在水滴表面结晶成为极薄的钙膜,水滴落下时钙膜破裂,残留下来的碳酸钙与顶板连接成为钙环。
下渗水滴不断提供碳酸钙,钙环不断外下延伸形成细长中空的石钟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宝石山地质考察报告
篇一:杭州栖霞岭-宝石山野外考察报告
杭州栖霞岭-宝石山野外考察报告考察路线:黄龙洞-紫云洞-出阳台-宝石山
考察人员:地球科学概论课程全体同学
考察内容:认识侏罗系火山碎屑岩系及其分布的地质地貌特点,了解段层面(带)的某些标志。
考察时间:201X年10月18日
报告人:
白沙泉
观察现象:
泉水不再喷涌,白沙泉变为一潭死水。
思考问题:泉水为什么会消失?
问题分析:
1、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开采地下水使得地下水水位降低,
无法为白沙泉提供水源。
2、长年累月以来,宝石山下的防空洞对山脉水系造成了影响,再
加上白沙泉年代久远,使得泉眼无法喷水。
蝙蝠洞
观察现象:
观察点三
紫云洞
观察现象:
思考问题:蝙蝠洞和紫云洞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问题分析:
1、紫云洞及其东北的蝙蝠洞恰好位于栖霞岭断层上,断层走向北
东30°,倾向南东,倾角30°~40°,沿断层岩石强烈片理化,并发育有
50~60cm厚的断层泥。
紫云洞的洞顶面即为断层面所在。
由于断层泥的存在,
不仅削弱了岩石之间的联结力,而且在沿裂隙下渗的地下水到达这里时,因为
其透水性很差,还会使地下水在此聚集,进而地下水又将这断层泥浸泡成稀泥,随地下水带走,断层泥被地下水侵蚀掏空后,上方的岩石就失去了支撑。
2、由于岩石中节理发育,把岩石切成大小岩块,一旦失去支撑就
沿节理下错,结果就形成了巨大的洞穴。
观察点三
初阳台
观察现象:
熔结凝灰岩,微红,节理,假流纹构造
思考问题:假流纹构造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问题分析:
1、火山凝灰岩简称凝灰岩,是一种压实固结的火山碎屑岩。
主要
由粒径小于2毫米的晶屑、岩屑及玻屑组成。
2、在形成过程中,由塑形的玻屑、浆屑平行排列会形成类似流纹
的构造。
3、根据塑形玻屑可见燕尾状分叉,在刚性碎屑边部可见塑变不强
弧面棱角状外形,“假流纹”延伸不远,一般无气孔及杏仁体等
有别于流纹构造。
篇二:杭州地区地质实习报告
杭州地区地质实习报告
姓名:
学号: 10124390
年级:201X级
班级:六班
指导老师:张文杰徐金明李玉岐
林永亮王佩菁实习日期: 201X.06.18-06.29
201X年 07 月 10 日
目录
第1章概述 (2)
第2章地层岩性 (4)
2.1 概述 (4)
2.2 地层岩性描述 (4)
第3章地质构造 (5)
3.1 概述 (5)
3.2 节理与断层 (5)
3.3 褶曲 (8)
第4章地质作用 (9)
4.1 西湖成因 (9)
4.2 第四纪冰川 (9)
第5章其它 (11)
5.1 罗盘使用方法 (11)
5.2 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关系分析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