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重冰区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条文说明)
重冰区超高压输电塔线体系安全性研究-硕士学位论文-final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社会调查和统计分析社会调查和统计分析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社会调查和统计分析,学生可以了解到真实的社会情况,并且通过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使得问题和解决方法更加准确和科学。
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社会调查和统计分析是一个关键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社会调查和统计分析。
一、确定调查主题社会调查的主题应该是与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相关的,能够体现社会问题和发展趋势的。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主题讨论和选题活动,引导学生从中选取一个适合的调查主题。
在确定调查主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考虑到自身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选择一个既有研究价值又可操作性较强的主题。
二、制定调查方案调查方案是社会调查的基础,是确保调查过程规范和结果有效的关键。
学生在制定调查方案时,需要明确调查的目的、对象、方法和时间,并制定相应的调查工具和材料。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调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前做好准备和规划。
三、进行社会调查在进行社会调查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遵循调查方案,准确收集和记录调查数据。
学生可以选择采访、观察、问卷调查等多种调查方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数据收集。
在进行社会调查的同时,学生还需要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做到客观、准确地记录和反映调查对象的情况。
四、数据分析与处理社会调查的结果是通过一系列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得出的。
学生在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时,需要运用所学的数理统计方法,将数据转化为可视化的图表,并进行数据比较和关联性分析。
通过数据分析和处理,学生可以对调查主题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深入的研究,并得出有针对性的结论和建议。
五、撰写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是对社会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的总结和归纳。
学生在撰写调查报告时,需要遵循科学论文的格式和结构,并清晰地描述调查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报告中还需要对调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中重冰区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导则

Q / GDW 182 — 2008中重冰区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IQ / GDW 182 — 2008目次前言 (Ⅱ)1范围 (1)2引用标准 (1)3总则 (1)4术语和符号 (1)5路径 (3)6覆冰气象条件 (3)7导线、地线 (4)8绝缘子和金具 (4)9绝缘配合和防雷 (5)10导线布置 (5)11杆塔型式 (6)12杆塔荷载 (6)13杆塔定位及交叉跨越 (9)条文说明 (11)IQ / GDW 182 — 2008II前言自2008年1月10日以来,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相继出现了持续的大范围灾害性冰雪天气,此次雨雪冰冻天气过程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长、涉及面广、危害程度大,给受灾地区的交通、电力、通信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由于覆冰严重,导致多条输电线路铁塔、导线、绝缘子、金具等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随着西电东送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送电距离的不断提高,输电线路电压等级越来越高,中、重冰区线路将越来越多,覆冰厚度越来越大,原《重冰区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试行)在内容深度和技术层面上均难以指导中、重冰线路的设计。
为了规范和优化中、重冰区线路设计,提高线路杆塔的抗覆冰过载能力,同时处理好安全与投资的关系,在总结我国重冰区线路设计运行经验及科研成果基础上,特制定“中重冰区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
规定针对中、重冰线路特点,突出了线路路径选择、导地线选择和布置、杆塔型式、杆塔荷载及交叉跨越等的技术要求。
中、重冰线路设计,除应执行本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和电力行业标准的规定。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规定主要编制单位: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西南电力设计院。
本规定参加编制单位:中南电力设计院、湖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
本规定主要起草人:舒印彪、于刚、刘开俊、郭日彩、梁政平、李喜来、葛旭波、张卫东、王永刚、李勇伟、郭跃明、王强、刘仲全、王劲、李力、肖洪伟、梁明、徐晓东、龚永光、李永双、邓安全、胡红春、段松涛、侯长健、何洪波、王勇、孙波。
DL-T5092-1999-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

基础上拔稳定主要靠基础的重力,且其重力大于上拔力的基础。
4.1.6 钢筋混凝土杆 reinforced concrete pole
钢筋混凝土杆是普通钢筋混凝土杆、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杆及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杆的总称。
4.1.7 居民区 residential area
工业企业地区、港口、码头、火车站、城镇等人口密集区。
3总 则
3.0.1 送电线路的设计必须贯彻国家的基本建设方针和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符合国情。
3.0.2 送电线路设计,必须从实际出发,结合地区特点,积极慎重地推广采用成熟的新材料、新结构等先进技
术。
3.0.3 在送电线路设计中,除应按本规程规定执行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和电力行业标准有关规定的要求。
如沿线的气象与附录A(标准的附录)典型气象区接近,宜采用典型气象区所列数值。
6.0.2 确定最大设计风速时,应按当地气象台、站10min时距平均的年最大风速作样本,并宜采用极值Ⅰ型分布
作为概率模型。
统计风速的高度如下:
各级电压大跨越
离历年大风季节平均最低水位10m
110~330kV送电线路 离地面15m
W0——基准风压标准值,kN/m2; µ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CG——永久荷载效应系数; GK——永久荷载标准值; ψ——可变荷载组合系数;
CQi——可变荷载效应系数; R——结构构件的抗力设计值;
Qik——第i项可变荷载标准值; fG——钢材的屈服应力,N/mm2; fS——地基承载力设计值,kPa; γrf——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
7.0.2 验算导线允许载流量时,导线的允许温度:钢芯铝绞线和钢芯铝合金绞线可采用+70℃(大跨越可采用
4.1.8 非居民区 nonresidential area
架空高压输电线路设计在重冰区应注意问题分析及采取措施

设施 的运 行经验推 断和计算覆 冰厚 度 。通常 只能对线路覆 冰厚 度进行定 性分析 ,若进 行定量分析会 引起较大 的误差 。同时也 可沿着计 划路 径建立覆 冰观测站 ,以便 观测线路 覆冰情况 ,一 般该 方案投入 成本较大 ,工期较长 。但 是覆冰观 测站得到 的数 据 准确性较 高且可靠 ,进行 线路设计覆 冰利用观测 数据得 到的 结果更加 可靠 、真实 ,在一 定程度上 节约了工 程投 资。 2 . 3 导线 、接地线 铝合 金股线制成 的钢芯铝合 金绞线 能够 完全发挥 钢芯 的作 用 ,绞线受到作用 力之后分 布均匀 ,改善铝 合金股线 表面受力 情况 ,与普通导线 相 比能够极 大增强导线 的抗冰能力 。钢筋铝 合金绞线 硬度较大 ,耐磨性能较 强 ,能够改 变导线表 面的粗糙 系数 ,进 而降低 电晕损 耗量 。使用 钢芯铝合金 绞线后 ,因为其 弧垂性能较 好 ,在特 定的地线支架 高度 内,应该 使用强度较 高 的钢绞线 ,以此来确保导线和接地线之间的距离。
地形 。 2 . 2 覆冰厚度 沿着线路 调查相关 地物和设施 的伏兵情 况 ,依照正 在运行
对 塔 台进行 负 载设 计 时不 但应 该考 虑 常年 负载 的设 计 冰 厚 ,还应 该分析稀 有负载 的验算 冰厚。在设计 冰厚时 ,保证线 路 的安 全水平满足 常规线路 的建设标 准 ;在验算 覆冰时 ,保证 线路各零 部件材料应力 允许满足屈 服应 力或者 弹性 限度 。在铁 塔计算 负载组合上 ,除应该满足基本设 计条件外 ,还 应该增大 不均匀覆 冰 、脱冰 时引起的纵 向弯矩 和扭矩负载 ,以及验算覆 冰超负载 的情况 。
2 . 5 绝 缘
重冰区架空输电线路管理制度(5篇)

重冰区架空输电线路管理制度1.目的覆冰是危害线路安全运行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对线路安全运行危害极大。
为保证处于重冰区架空输电线路在覆冰季节能安全、优质运行,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____供电局所属各职能部门、工作站及变电站。
3.术语重冰区:指输电线路覆冰厚度达20cm及以上的输电线路段。
4.相关知识4.1覆冰的成因每年的冬末或初春季节(气温在零下五度左右),或者在降雪或雨雪交加的天气里,在架空线路的导线、避雷线、绝缘子串等处均会有冰、霜和湿雪混合形成的冰层。
形成原因是暖气团爬至冷气团之上,其所含的大量水分在爬升过程中,不断地冷却凝结形成雾和毛毛雨。
随着高度的增加和气温的降低,逐渐形成了冷却水滴、雪花和冰晶,当颗粒过大即开始下降,接近电线、树木或地面形成雾淞、雪淞或冻雨,并且越结越厚形成了覆冰。
4.2覆冰的种类根据线路覆冰时的气温、风速、水滴直径等将其分为四类:雨凇、混合淞、雾凇积雪。
(1)雨凇。
雨凇是一种非结晶状透明的或毛玻璃冰层,由空气中的过冷却水珠或毛毛雨中水滴与导线表面尚未完全冻结时,正当大风,使之又和一个水滴相碰,在这种反复湿润下冻结在导线的表面而形成的冰层。
通常在0~-3℃和较大的风速(2~20m/s)时最易形成。
这类覆冰比重大,在导线上的附着力强,不易脱落。
(2)雾凇。
雾凇是一种白色不透明的,外层呈羽状的覆冰。
通常在大雾天形成,当细小的过冷却水滴、雾粒或毛毛雨与导线相碰时,由于导线表面温度低,毛毛雨中水滴潜热释放快,另外,因为风速小,下一个水滴飞来前,上一个已完全冻结,雨水之中夹有空气,从而呈羽状的覆冰(霜)。
最多出现在风速小(7m/s)和温度低(-3℃~5℃)时,也有在-10℃时形成。
这类覆冰的结构疏松,容易自导线上脱落,且比重小,对导线的危害性相对较小。
(3)混合淞。
混合淞是一种白色不透明或半透明的坚硬冰,形成时的温度在-2℃~-8℃之间,风速在2~15m/s内。
《架空输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新旧规范对照

《架空输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新旧规范对照:现行《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架空输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DL/T5154—2012作废《架空输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DL/T5154—20021 总则1.0.1为了在架空输电线路杆塔结构的设计中贯彻国家的基本建设方针和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可靠、先进适用、经济合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制定本标准。
套话,原则性问题。
与GB50545—2010的区别为涉及直流线路问题.适用范围扩大.1.0.2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的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杆塔结构的设计.对应原DL/T5154—2002条文:1。
0.1 、1。
0.2、1。
0。
3由110kV~500kV调整为110kV~750kV,与GB50545-2010相一致。
与GB50545-2010的区别为涉及直流线路问题及750 kV的双回及多回问题。
适用范围扩大。
去掉了原DL/T5154-2002条文1。
0。
1 “通信杆塔设计可参照采用”;略去了1。
0.2、1.0。
3.DL/T5154-2012条文说明1。
0.2明确了临时线路、通信杆塔结构设计参照执行,原线路的改造和改建参照验算和设计。
基本一致1。
0.3 本标准确定了架空输电线路杆塔结构的设计原则,给出了角钢铁塔和混凝土电杆的设计计算方法。
新增1.0.4 本标准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用可靠度指标度量结构构件的可靠度,在规定的各种荷载组合作用下或各种变形或裂缝的限值条件下,满足线路安全运行的临界状态。
对应原DL/T5154-2002条文:3。
0。
2一致1.0。
5 杆塔结构设计,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地区特点,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推广采用节能、降耗、环保的先进技术和产品。
新增与GB50545-2010条文:1.0.3一致。
1。
0。
6 杆塔结构设计采用新理论、新材料或新结构型式,当缺乏实践经验时,应经过试验验证。
《南方电网公司关于废止33项公司技术标准的通知》-附件

2007-12-20
21
Q/CSG113010-2011
三相感应式长寿命电能表技术规范
2011-11-3
22
Q/CSG12102-2008
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规范
2008-10-20
23
Q/CSG12103-2009
营销综合分析系统功能规范
2009-3-31
24
Q/CSG10015-2007
负荷管理系统数据传输规约
2007-5-1
25
Q/CSG10016-2007
负荷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2007-5-1
26
Q/CSG118011-2011
数据中心数据质量管理规范
2011-12-1
27
Q/CSG11810-2009
管理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标准第2分册基本要求
2010-1-1
28
Q/CSG11811-2009
2012-3-27
32
Q/CSG118004-2012
网络与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实施规范
2012-3-27
33
Q/CSG11516.5-2010
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充电接口规范
2010-4-19
2009-3-5
11
Q/CSG123001.2-2011
500kV三相自耦现场组装交流电力变压器技术规范
2011-10-14
12
Q/CSG123001.3-2011
220kV三相一体变压器技术规范
2011-10-14
13
Q/CSG123001.4-2011
220KV三相组合变压器技术规范
2011-10-14
17
输变电工程设计专业调考-线路专业试题(带答案)

2013年度国家电网公司智能输变电工程设计专业调考试题(线路卷)一选择题(单选6题,每题2分;多选6题,每题4分,总计36分)1.(单选)35~66kV导线与树木(考虑自然生长高度)之间最小垂直距离应保持在(C )及以上。
(《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 50061-2010 第12.0.11条P34)A. 3.0mB.3.5mC.4.0mD.4.5m2.(单选)在爆炸性气体环境1区内,电缆线路严禁或不应有(D )接头。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1992 第2.5.10条P27)A. 两个以上B.三个以上C.四个以上D.中间3.(单选)35~66kV导线与公园、绿化区或防护林带树木之间最小垂直距离,在计算最大风偏情况下,应保持在(B )及以上。
(《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 50061-2010 第12.0.12条P34)A. 3.0mB.3.5mC.4.0mD.4.5m4.(单选)35~66kV导线与果树、经济作物或城市灌木之间最小垂直距离,在计算最大弧垂情况下,应保持在(B )及以上。
(《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 50061-2010 第12.0.13条P34)A. 3.0mB.3.5mC.4.0mD.4.5m可编辑文档5.(单选)实施阻火分隔的技术特性,除通向主控室、厂区围墙或长距离隧道中按通风区段分隔的阻火墙部位应设置防火门外,其他情况下,有防止窜燃措施时可不设防火门。
防窜燃方式,可在阻火墙紧靠两侧不少于(C )m区段所有电缆上施加防火涂料、包带或设置挡火板等。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217-2007 第7.0.3条P45)A.2B.1.5C.1D.2.56.(单选)直埋敷设的电缆与铁路、公路或街道交叉时,应穿保护管,保护范围应超出路基、街道路面两边以及排水沟边(A )以上。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217-2007 第5.3.6条P31)A. 0.5mB.0.8mC.1.0mD.0.6m7.(单选)同一通道的地下电缆数量较多,且位于有腐蚀性液体或经常有地面水溢流的场所,或含有35kV以上高压电缆以及穿越公路、铁道等地段,宜采用( D )敷设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0~750kV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是全国输电线路设 计的指导性文件,对轻、重冰区线路均能适用。但鉴于中、重冰线 路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特殊性以及一些设计要求,在该规定中却难以 一一概括,所以,需要专门编制“架空输电线路中、重冰区设计技 术规定”予以补充和完善。
本规定是在总结国内外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编制而成 的,亦将随着广泛实践、深化认识而不断改进和提高。 3.3 原重冰规定第 1.3 条的保留条文。
根据经验,线路覆冰与所处地形、高程、周围的地形地物、覆 冰时风速风向等因素密切相关。在可能的情况下,线路应尽量避开 暴露的山顶、横跨垭口、风道等容易形成严重覆冰的微形地段。
二、抗冰:对于无法避开的中、重冰地区,则应根据地区历年 覆冰情况,合理地确定冰区,采用相应的设计条件,增强线路抗冰 能力,减少冰害事故,提高安全运行水平。
2008 年 1~2 月我国南方的冰害事故中,按 10mm 覆冰设计的 线路事故(断线、倒塔)占 90%以上,造成 220~500kV 交、直流 线路大量倒塔和断线引发大面积停电。为提高线路的抗冰能力,减 少此类事故,提高各级输电线路的可靠性,特提出:电线设计冰厚 大于 10mm 小于 20mm 的地区,称为中冰区,位于中冰区的线路即 为中冰线路。对于中、重冰区须制定专门的设计技术规定,以规范 其设计。 3.2 新增条文。
鉴于中、重冰线路运行复杂、事故率高、维护困难,所以通过 中、重冰地区的线路应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避冰、抗 冰、融冰或防冰措施,以保证线路的安全运行。
一、避冰:即是避开严重冰区或者在严重覆冰区内做到“避重 就轻”的目的。这是中、重冰场确定路经走向时认真执行。
本规定是作为《110~750kV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的补 充而编制的。也是在原“重冰区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以下 简称:原重冰规定)的基础上扩充而成的。
70 年代我国设计并建设了第一条刘关 330kV 重冰线路。1992 年建成了第一条天贵 500kV 高海拔重冰线路。而早在 1982 年,为 了二滩电站的安全送出,西南电力设计院在黄茅埂地区建立了大型 覆冰观测塔,并架设一段 0.574km 具有二、三、四分裂导线的试验 性线路进行同步观测,连续观测 14 年,为 500kV 高海拔、重冰区 的二滩送出工程设计提供了可靠基础资料,随着这些线路的设计和 运行,较好地丰富了超高压重冰线路建设的实践经验,也为编制本 规定创造了条件。750kV 线路,在我国因投运时间不长,尚缺乏运 行经验。然而,重冰线路的力学特性具有普遍性和相似性,一些基 本规定,对其它电压等级的高压交直流架空输电线路仍可参照执 行。
在我国,从东北经中原到西南,线路冰害事故不断,尤以 2005 年 2 月华中地区出现罕见的冰凌,造成 220~500kV 线路大量倒塔
和断线引发大面积停电。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要求在认真总 结事故经验教训的基础,将重冰规定扩展到 500kV 和 750kV 线路, 并提高重冰线路的设计水平。
在 76 年全国重冰会议上,根据重冰线路的特性明确提出:电线 设计冰厚 20mm 及以上的地区,称为重冰区,位于重冰区的线路即 为重冰线路。
2005 年我国华中地区冰害事故以后,一批按提高抗冰能力改造 的各级输电线路的运行经验也为中、重冰区线路的设计提供了宝贵 的经验。 3 总则 3.1 原重冰规定第 1.1 条的修改条文。
中、重冰线路是输电线路的一部份,但具有较多的特殊性。一
是冰凌荷载大,成为设计中主要控制条件。在大冰凌年,还存在因 过载冰荷重而造成断线、倒塔等巨大威胁;二是具有较明显的静、 动态运行特性。如不均匀冰荷载、覆冰绝缘子串闪络、脱冰跳跃 等;三是运行维护特别困难,常常需要在冰天雪地中巡查、抢修, 劳动强度大且条件恶劣。所以,世界各国都慎重对待中、重冰线路 的设计和建设。国际间建立了多个研究、交流的机构。如:
中重冰区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 条文说明
目次
1 范围 2 引用标准 3 总则 4 术语和符号 5 路径 6 覆冰气象条件 7 导线、地线 8 绝缘子和金具 9 绝缘配合和防雷 10 导线布置 11 杆塔型式 12 杆塔荷载 13 杆塔定位及交叉跨越
1 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单回 110~750kV 架空输电重冰区线路设计和 单、双回 110~750kV 架空输电中冰区线路设计,其它电压等级的 高压交直流架空输电线路可参照执行。
建筑物大气覆冰国际研讨会,即:IWAIS。为促进各国间对冰 雪问题的研究、总结与交流,从 80 年代开始,每 2~3 年召开一 次。研讨建筑物(包括输电线路、电视塔、飞机等)覆冰机理、参 数、荷载特性、检测技术、事故情况和防护措施等。
国际电工委员会第 11 技术委员会(IEC TC11),从 70 年代开始 对冰凌荷载进行国际间广泛研讨,1991 年提出了“架空输电线路荷 载与强度”标准供试行,2003 年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 修订,提出了“Design criteria of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s”(架空 输电线路的设计标准),即 IEC 60826,2003-10(以下简称 IEC 规 范),其中的 6.3 和 6.4 节专门论述覆冰及冰载取值,供各国参考。
三、融冰:目前已实施的仅有宝凤Ⅰ、Ⅱ回带自耦变压器不停 电融冰方案和湖南在 220kV 电压及以下实施的停电短路融冰方案两 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