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2.1 原子结构学案(无答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教学设计

3.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对课堂知识进行深入探讨,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根据课堂讲解和课本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原子序数、原子量的计算以及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绘制。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原子的基本组成,掌握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概念,理解原子序数、原子量的含义。
2.使学生掌握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表示方法,能够识别常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例如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b.根据原子序数、原子量判断元素。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3.选取部分学生作品进行展示,鼓励学生互评,共同提高。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a.原子的基本组成、原子序数、原子量的含义。
b.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识别和绘制方法。
c.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c.教师适时给予指导,点拨学生思路,帮助他们突破难点。
3.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a.以生活实例引入新课,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b.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化学的趣味性。
4.注重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a.教会学生运用类比法,将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联系起来,降低学习难度。
b.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帮助他们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要求:分工合作,观点明确,论述充分,报告格式规范。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九年级化学新课型第三章第4课时,总第19课时主备人:(4)同种原子的核内质子数相同,不同种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不同; (二)合作共研专题一:相对原子质量1.阅读教材第56页的相关内容,结合下表体会为什么采用相对原子质量。
2.请用公式的形式表示出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
相对原子质量=一个原子的质量一个碳原子质量×1123.运用这个式子,计算一下上表中任意两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4.相对原子质量有没有单位?单位是“1”,常省略不写5.分析下表,思考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与该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有何关系?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数值上的相等)原子种类 原子质量(单位:kg) 氢 1.670×10-27氧 2.657×10-26 碳 1.993×10-26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氢 1 0 1 1 碳 6 6 6 12 氧 8 8 8 16 钠 11 12 11 23 氯17181735三、巩固提升1.在原子的构成中 带正电, 带负电, 不带电, 绕着 做高速运动。
占据原子的绝大部分空间,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
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等于质子数与 之和。
2.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与另一位科学家合作,测定了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
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相对原子质量为115.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 .115 B .49 C .66 D .1643.右图为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氯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7 B .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 C .氯原子的质子数为17D.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容易失去电子4.钾是维持人体生命和植物生长所必须的元素.如图是从元素周期表中得出的部分信息.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钾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9B.钾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9.10gC.该种元素属于金属元素D.该元素位于第四周期5.下列各种原子各1g,所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A氧原子 B铁原子 C氢原子 D氯原子6.下列各种原子各1g,所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7.已知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一种碳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原子的结构(1)教案新人教版(new)

课题2 原子的结构(1)个,在化学反应中易电子;都趋于达到相对稳定的结构。
探究与交流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能否再分呢?知识点1:原子的构成问题1原子能否再分呢?质子原子核原子中子电子问题2分析P53表3-1,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原子种类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氢101碳666氧888钠111211氯171817(1)所有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吗?(2)在原子中,电子数、质子数与中子数有何关系?(3)不同原子之间的有哪些区别?问题3观察下表,质子、电子、中子在电性与电量上有何区别?粒子电性电量观看原子爆炸的视频,可见原子并不是最小的粒子,还可以再分。
指导学生观察P53图3—9原子的构成示意图,并结合教材阅读归纳出原子的结构,形成知识网络.学生观察表格,分析、交流、归纳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小结:(1)所有原子中都含有质子和电子。
氢原子不含中子。
探究与交流质子带正电1个单位正电荷电子带负电1个单位负电荷中子中性不带电荷(1)质子、电子、中子在电性和电量上有何关系?(2)原子核电性与电量决定因素?(3)为什么整个原子对外不显电性?知识点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视频播放:核外电子分层排布flash动画(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
问题1(1)与原子相比,原子核的体积如何?(2)多电子的原子中,核外电子运动离核远近的依据?(3)原子中,离核最近是第一层,次之为第二层,依次为?离核最远的是最外层,最外层上电子数不超过几个?(如果只有一个电子层呢?)(2)在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与中子之间不一定相等。
(3)不同原子之间,质子数、电子数不相同。
明白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性质,是学习好原子结构的钥匙。
学生认真观察表格,小组合作、交流自己观点。
表达自己的想法。
弄清三种粒子的基本性质。
小结:(1)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
质子与电子之间,电量相等,而电性相反.探究与交流问题2请指出下面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的意义?问题3观察下列常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P54图3—12部分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1)稀有气体、金属原子、非金属原子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目有何规律?(2)原子的相对稳定结构指的是?(2)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中子不带电.因此,原子核的电性与电量由质子决定。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结构》(第1课时)教学设计

a.阅读教材第58页的“科学家的故事”,了解科学家们探索原子结构的艰辛历程。
b.拓展阅读有关原子结构的前沿研究,如量子力学、原子核模型等,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作业要求:
1.学生需认真完成作业,字迹工整,保持卷面整洁。
2.书面作业需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实践作业和探究作业可适当延长提交时间。
3.小组合作完成的作业,每个成员都要积极参与,分工合作,确保作业质量。
2.实践作业:
a.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反应,如铁生锈、电池放电等,分析其中的原子结构变化,并撰写观察报告。
b.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放射性元素的应用,如核电站、医学诊断等,并结合原子结构知识进行简要解释。
3.探究作业:
a.小组合作,设计一个关于原子结构的实验,验证原子序数和原子量的关系。
b.针对实验过程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观察现象和结论。
4.学生在情感态度上可能对化学学科存在一定的偏见,教师应通过生动的教学实例,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科观念。
5.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度,提供个性化指导,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包括原子核、核外电子、原子序数和原子量的理解。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设计丰富的课堂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使学生认识到原子结构在化学科学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对科学研究的敬畏之心。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2 原子的结构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一、学习目标:1.知道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理解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3.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学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重点: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难点: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课前预习】1.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什么?2.原子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可分割的实心小球呢?如果不是,那你想象中的原子是什么样的呢?【情境导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10.16新疆罗布泊),原子弹的巨大威力是如何产生的呢?二、自主探究:【阅读】课本第70页原子的构成一段文字,观察图4-11.同桌互相描述一下原子的结构。
(提示:可从位置、电性、所占体积等不同角度描述。
)2.分子、原子都在不断地运动着,想象一下,构成原子的原子核和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呢? 【观察】教师播放的动画:原子内部的运动,概括原子的结构。
【分析思考】分析教材第70页表4—1、4—2,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的电性、质量如何?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哪部分?2.原子中有带电的粒子,那么整个原子是否带电?为什么?3.是否所有原子核内都有中子?4.同种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有何特点?5.不同种类原子的内部结构有何不同? 【交流讨论】你对原子的结构了解多少?【阅读】课本第71页第一段,体会原子的体积之小。
表1【阅读】教材第71页的相关内容。
1.结合表1体会为什么采用相对原子质量。
2.请用公式的形式表示出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
3.运用这个式子,计算一下表1中任意两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交流讨论】1.相对原子质量有没有单位?2.两种原子的质量之比与其相对原子质量之比是何关系?3.分析表2,思考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与该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有何关系?表2【交流讨论】同桌互相提问,从附录中查出一些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第1课时 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要求:组长组织组内交流互学,解决疑难,不会的问题向老师提交问题清单。
三、自学检测
必做题:
1、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B.原子总是不断地运动着
C.原子可以构成分子D.原子很小,不可以再分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不能再分B.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①核内质子数=核外_______数=_______数
②相对原子质量≈_______数+______数
3、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对于有多个电子的原子,它的电子是怎样运动的呢?
(2)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电子层数:一、二、三、四、五、六、七
离核距离:
能量高低:
(3)画出O、C、F、Na、Mg原子结构示意图
难点
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的形成。
自学质疑学案
一、自主学习
1.原子的构成
①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_____电的___________和核外带_____电的________构成的。
②原子核由_______和________两种粒子构成。质子带______电,中子________电。
2.原子中的几个数量关系
实验九年级化学学科翻转课堂导学案
班级小组姓名编号:11
课题
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
1课时
主备人
张春燕
复备人
审核人
岳辉
学习目标
1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3.在有关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过程中逐步培养微观想像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重点
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C.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值勤,没有单位
第三单元课题2 原子的结构导学案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第三单元课题2 原子的结构一.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认识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特点,进一步了解元素的性质跟原子结构有关。
2、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知道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认识由离子形成的典型化合物。
二.重点:认识理解结构示意图的含义,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
难点:从原子、离子结构图分析判断元素的种类、性质,离子符号的书写。
三、教学方法:模型、图表直观教学;情景教学法四、课前预习:1、原子核外电子是排布的2、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的含义可表示(以氧原子为例)3、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关系。
①.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个(氦为2个)。
这种结构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②.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4个,因而易电子。
③.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个,因而易电子。
所以,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原子的决定。
4、离子:带电的或。
离子分为和5、构成物质的粒子有五、教学过程:【设问】:原子核外面的电子是如何运动的?运动是否有规定的轨道?你能确定某一时刻电子在何位置吗?(一)、核外电子的排布1、电子层:电子运动的区域2、多电子的原子,电子在核外是排布的3、原子结构示意图:(1)(2)特点:①第一层电子数不超过2个;②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3)各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特点:所以,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原子的决定。
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情况化学性质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六、课堂评价练习:1、某元素是人体中的常量元素,它在人体内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
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则该元素的核电荷数为,该原子核外有个电子层,该元素属于(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该元素在化反应中易(填“得”或“失”)电子。
2、从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
(1)稀有气体元素(氦除外)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这样的结构叫结构。
(2)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个,因而在化学反应中易电子。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 原子)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原子【学习目标】1、能认识原子的结构,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2、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自主预习: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电的和核外带电的构成的带电荷2、原子核 (带电情况)1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电荷;中子;1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电荷。
3、核电荷数= =4、原子中质子数等于中子数5、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一般的氢原子无;原子核带电,核外电子带电,它们所带的电荷,电性,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6、相对原子质量就是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66×10-27 kg)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
一个氧原子的质量约为2.657×10-26 kg,试计算氧的相对原子质量。
答案:1、正电,原子核,负电,电子;2、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正,不带电,负;3、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4、不一定;5、中子,中子,正电,负电,相等,相反;6、1/12 ;2.657×10-26 kg/[(1/12)×1.66×10-27 kg]【合作探究】1、看课本53页表3-1,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从何而来?质子数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有何关系?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有何关系?质子数与中子数有何关系?答案:质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2、原子核和核外电子都带电,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答案:原子核所带的正电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故原子不显电性;3、不同类原子的内部构成有什么不同?答案:不同的原子质子数不同。
【课堂反馈】:1.生物体死亡后,体内含有的碳﹣14会逐渐减少(称为衰变).因此科学家可通过测量生物体遗骸中碳﹣14的含量,来计算它存活的年代,这种方法称之为放射性碳测年法.碳﹣14原子核中含6个质子与8个中子,在衰变时,一个中子变成质子,形成新的原子核.下列关于新原子核的说法正确的是()A.碳原子核,含7个质子,8个中子B.氧原子核,含7个质子,8个中子C.氮原子核,含6个质子,7个中子D.氮原子核,含7个质子,7个中子【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于碳﹣14原子核中含6个质子与8个中子,在衰变时,一个中子变成质子,形成新的原子核,所以该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成为7,因此该原子核成为氮原子的原子核,其核内质子数是7中子数也是7;故选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2.原子结构(第1课时)
班级:姓名:小组:
【学习目标】
1.认识原子的构成;认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2.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学习运用对比、归纳的方法在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3.逐步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断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1原子的构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难点:1.核电荷数、原子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学法指导】
利用演示和讲授的方法,培养学生从微观角度看物质的能力。
【课前预习】
1.预习课本P57的拓宽视野:了解人类对原子的认识过程。
2.完成图1原子的结构
图1. 图2
3.图2中a代表原子中的_______ b代表原子中的_______ c代表原子中的_______
【课堂导入】(3-5分钟)
1945年抗日战争的末期,美国空军将两颗原子弹投在了日本的广岛和长崎两个城市,使这两个
城市遭受的灭顶之灾。
可见原子弹的巨大威力。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科学技术对人类的巨大作用。
那么原子和核武器原子弹之间有什么关系?原子是一种怎样的微观粒子呢?
【深入学习】(30-37分钟)
(一)原子的构成
1、原子是居于原子中心的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构成,原子核由_______和__________构成。
2
微粒
原子种类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规律
氢原子 1 0 1 1、质子数=________
2、氢原子中没有______
3、原子核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
_________
4、______=质子数=______
碳原子 6 6 6
氧原子8 8 8
钠原子11 12 11
氯原子17 18 17
【讨论】
1、原子与乒乓球体积比相当于乒乓球与地球的体积之比,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2、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1)电子层
电子在原子核外一定的区域内运动,这些区域称为__________。
(2)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又叫分层排布。
离核最近的称为__________,依次有第二、三、四、五、
六、七电子层,离核最远的又称为____________。
(3) 原子核外电子运动区域与电子能量的关系
能量低的离核______;能量高的离核______;
2、原子结构示意图
为了形象地表示原子的结构,人们就创造了“原子结构示意图”这种特殊的图形。
1 / 2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核外电子总是排在能量低的电子层,只有能量_______的电子层排满后,才能排在能量______的电子层;
(2)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n为层序数),由此可知第一层最多容纳_____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_______个电子;
(3)最外层最多容纳______个电子。
4、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原子的分类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趋势化学性质
稀有气体原子8个
(氦为2个)_________得失
电子
稳定
金属原子一般少
于4个______失去最外层电子,
形成阳离子
不稳定
非金属原子一般不少于4个_____得到电子,形成阴
离子
不稳定
5、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原子的化学性质
(1)当最外层电子数少于______个时一般易失电子,多于_____个时易得电子,当最外层为________个(第一层为最外层时2个)电子时原子的化学性质相对稳定。
(2)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化学性质_________,如O与S。
但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原子除外,如H与Na 或He与Mg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_。
【当堂检测】(5-10分钟)
1.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下列有关原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原子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B.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C.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 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但不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A.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B.钾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C.氯离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D.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3.某原子的核外电子排为三层,每层的数目分别为:第一层2个,第二层8个,第三层6个,该微粒是()
A.钠原子 B.硫离子 C.硫原子D.无法确定
4. 如图是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氯原子的质子数为17
B.氯原子的第一层电子数为7
C.在化学变化中,氯原子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D.氯原子得电子形成的离子有四层电子层
5.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等粒子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粒子填在相应横线上。
(1)能直接构成纯净物的是
(2)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
(3)带正电荷的是
(4)不显电性的是
(5)而同一两点中数目相等的是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