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

合集下载

主治医师 (临床医学检验学)-微生物和微生物学检验(B型题)_2

主治医师 (临床医学检验学)-微生物和微生物学检验(B型题)_2

主治医师 (临床医学检验学)-微生物和微生物学检验(B型题)1、皮窗试验是测定中性粒细胞的功能A.趋化性B.调理功能C.吞噬功能D.杀菌功能E.抗原递呈功能2、Boyden小室法是测定中性粒细胞的功能A.趋化性B.调理功能C.吞噬功能D.杀菌功能E.抗原递呈功能3、NBT还原试验是测定中性粒细胞的功能A.趋化性B.调理功能C.吞噬功能D.杀菌功能E.抗原递呈功能4、用光学显微镜可以直接检查A.DNAB.包涵体C.衣壳D.包膜E.RNA5、病毒的辅助结构A.DNAB.包涵体C.衣壳D.包膜E.RNA6、用变形杆菌代替立克次体与患者血清作凝集反应的试验是A.肥达试验B.神奈川试验C.锡克试验D.ELEK试验E.外一斐试验7、用于肠热症的辅助诊断试验是A.肥达试验B.神奈川试验C.锡克试验D.ELEK试验E.外一斐试验8、用于巧克力琼脂平板的阳性质控菌株是A.脆弱拟杆菌B.副溶血弧菌C.黏质沙雷菌D.粪肠球菌E.淋病奈瑟菌9、用于TCBS平板的阳性质控菌株是A.脆弱拟杆菌B.副溶血弧菌C.黏质沙雷菌D.粪肠球菌E.淋病奈瑟菌10、用于厌氧血平板的阳性质控菌株是A.脆弱拟杆菌B.副溶血弧菌C.黏质沙雷菌D.粪肠球菌E.淋病奈瑟菌11、用于鉴别石膏样毛癣菌和红色毛癣菌的培养基是A.沙保弱培养基B.马铃薯葡萄糖琼脂C.脑心葡萄糖血琼脂D.皮肤真菌试验培养基E.尿素琼脂12、用于培养深部真菌,使二相性真菌呈酵母型的培养基是A.沙保弱培养基B.马铃薯葡萄糖琼脂C.脑心葡萄糖血琼脂D.皮肤真菌试验培养基E.尿素琼脂13、用光学显微镜可以直接检查的是B.病毒包涵体C.病毒衣壳D.病毒包膜E.RNA14、病毒的辅助结构是A.DNAB.病毒包涵体C.病毒衣壳D.病毒包膜E.RNA15、伤寒发病第一周用于细菌分离培养标本为A.血液B.尿液C.粪便D.骨髓E.痰16、伤寒发病整个病程均可用于细菌分离培养的标本是A.血液C.粪便D.骨髓E.痰17、属于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的试验是A.杆菌肽试验B.甲基红试验C.硝酸盐还原试验D.明胶液化试验E.丙二酸盐利用试验18、属于碳源和氮源利用试验是A.杆菌肽试验B.甲基红试验C.硝酸盐还原试验D.明胶液化试验E.丙二酸盐利用试验19、属于酶类试验是A.杆菌肽试验B.甲基红试验C.硝酸盐还原试验D.明胶液化试验E.丙二酸盐利用试验。

《微生物和微生物学检验》

《微生物和微生物学检验》

G+菌肽聚糖厚、层数多、立体状坚固。
图 金黄色葡萄球糖细胞细胞壁的 肽聚糖结构
图 大肠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
G+菌细胞壁 特殊结构
膜磷壁酸 壁磷壁酸 表面蛋白:SPA、M蛋白
G-菌细胞壁 特殊结构 (外膜)
磷脂
脂蛋白
类脂A:毒性部分
脂多糖(LPS,内毒素): 核心多糖:属和组特异
特异多糖:种和型特异
革兰氏阴性菌多见
化学组成 蛋白质(分子量27,000~900,000)
磷脂一多糖一蛋白质复合物 (毒性主要为类脂A)
稳定性 不稳定,60℃以上能迅速破坏
耐热,60℃耐受数小时
毒性作用
强,微量对实验动物有致死作用(以ug计
稍弱,对实验动物致死作用的
量)。各种外毒素有选择作用,引起特殊病 量比外毒素为大。各种细菌内
目前检验科的主要任务。 4.对医院感染进行监控。
五、临微学习方法:
重要性:与毕业后工作紧密相关。 (1)平时注意预习、复习; (2)对内容上,紧紧围绕诊断,诊断又是 由各种典型特性建立的方法来进行的 抓特性、去共性 (3)注意新动向。
第一篇 微生物学
细菌学总论
一、细菌(bacterium)的形态与结构
3.质粒可自行失去或经人工处理而消失。 4.质粒可以独立复制。 5.可有几种质粒同时共存在于一个细菌内。
(二)细菌的变异现象
形态与结构变异 培养特性变异 毒力变异 耐药性变异
(三)细菌变异的机制
突变
基因的转移和重组
转化(transformation)是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 游离的DNA片段,通过与染色体重组,获得了供体 菌的部分遗传特性。
医院感染:医院中发生的一切感染。包

带你了解什么是微生物检验

带你了解什么是微生物检验

带你了解什么是微生物检验微生物检验是一门将实验室科学和临床医学相结合的学科,它是研究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学检验和防治原则的学科。

主要目的是诊断和预防感染性疾病,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控制医院感染,监测细菌耐药性,发现新型或罕见的病原微生物等。

总而言之,微生物检验,无论是在疾病诊断还是疾病治疗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今天本文将带您了解什么是微生物检验。

1. 微生物检验是什么?主要检验什么?微生物检验是一种用于检测和鉴定病原微生物的实验方法,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

微生物检验可以分为七大类,分别是细菌检测、真菌检测、衣原体检测、支原体检测、梅毒螺旋体检测、病毒检测以及其他检验测试。

不同类型的微生物检验需要不同类型的标本,例如血液、尿液、粪便、分泌物、组织等。

标本的采集、运输和处理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微生物检验都有哪些方法微生物检验的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显微镜检查法:利用不同的染色技术,如革兰染色、抗酸染色、暗视野染色等,观察标本中的微生物形态、结构、数量和分布。

培养与分离技术:利用不同的培养基、条件和方法,如液体培养、固体培养、选择性培养、富集培养等,使标本中的微生物生长繁殖,形成菌落或浊度,以便进行进一步的鉴定。

生物化学鉴定技术:利用不同的生化试剂和方法,如氧化还原试验、发酵试验、酶促反应试验等,检测标本中的微生物对不同底物的代谢能力和产物,以判断其属种特性。

非培养检验技术:利用不同的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如聚合酶链反应(PCR)、核酸杂交、抗原抗体反应等,直接检测标本中的微生物或其特异性分子标记,以实现快速、灵敏和准确的诊断。

药敏试验:利用不同的药敏试验方法,如纸片扩散法、稀释法、E-test法等,检测标本中的微生物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细菌分型:利用不同的细菌分型方法,如分子分型、质粒图分析、血清学分型、细菌素分型和噬菌体分型等,比较标本中的微生物在基因或表型上的差异,以判断其来源、流行性和相关性。

微生物学检验

微生物学检验
的鼻祖
Robert Koch 在微生物学技术方面的杰出贡献 :
发明了固体培养基
创造了细菌的染色方法 开创了实验性动物感染 发现炭疽病(1876)、结核(1882)、霍乱的病原 体,而获 1905年的医学生理学诺贝尔奖。 提出了郭霍原则: ① 必须能在可疑病例中发 现并分离出同一种微生物;②必须在体外获得纯培养 ;③这种培养的微生物接种于动物,应能引起典型的 疾病。
Florey 1940年提取青霉素 目前遇到的问题:滥用导致耐药性增高
欧立希:发明化学疗剂——砷凡纳明
3、现代微生物学时期:
(1)新病原微生物的发现:
传统病原卷土重来;
新型病原:如军团菌、幽门螺杆菌、莱姆病螺 旋体、肺炎衣原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SARS病毒 等。
发现了比病毒更小的微生物:类病毒、拟病毒、 朊粒.
注意:微生物无处不在,应树立无菌观念。 与人类的关系:大多对人类有益,少数有害。 病原微生物(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条件致病微生物(机会致病微生物)
微生物学(microbiology):
微生物的进化分类、生命活动规律及与动植物、 人类、自然相互关系。
按研究对象分:细菌、病毒、真菌学 按应用领域分:工业、农业、医学、兽医 按研究方向分:基础微生物、分子微生物学、
了解了微生物的发展简史,以及现代微生物学的 特征和发展趋势。
介绍了这门功课的特点和学习方法。
思考题:
1.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分那些种类?
2.微生物与人类有何关系,为什么要学习微 生物?
3.预测微生物学下一阶段的发展趋势。 4.目前医学微生物学的研究热点有哪些?
(2)致病机制的研究进一步深入
采用新技术 各种致病因素的分子机理及调控。 完成了部分细菌、病毒的基因测序,从分 子和基因水平研究病原微生物的致病作用。

细菌鉴定技术-临床微生物学跟微生物学检验资料文档

细菌鉴定技术-临床微生物学跟微生物学检验资料文档

6.克氏双糖铁(KIA)复合试验
【方法】:将待检菌接种于克氏双糖铁培养基(底 层穿刺,上层斜面划线),35ºC,24h,观察。
【结果】:发酵乳糖和葡萄糖产酸产气,则上层和 底层均呈黄色且有气泡产生;只发酵葡萄糖而不 发酵乳糖,则底层变黄,上层仍为红色。如底层 变黑,说明该菌产生硫化氢,生成黑色的硫化铁 沉淀。
【方法】:大肠埃希菌和产气肠杆菌分别接种葡萄糖蛋白胨 水培养基中,35ºC18-24h,加入甲基红指示剂2-3滴观察 结果。
【结果】:红色为阳性,黄色为阴性。

+
4.V-P(Voges-Proskauer)试验
【原理】:某些细菌分解葡萄糖生成丙酮酸,进一步脱羧生成乙 酰甲基甲醇,在碱性环境下被氧化成二乙酰,后者与蛋白胨中 的精氨酸所含的胍基起作用,生成红色胍缩二乙酰,为VP试验 阳性。若培养基中胍基含量少,加入少量含胍基的化合物如肌 酐,以加速其反应。
实验内容
生化反应培养基的制备。 常用细菌生化反应。 数字编码鉴定 。
一、生化反应培养基的制备
不同生化反应需选择不同生化反应培养 基。
按相应培养基配方及配制要求,制备所 需生化反应培养基。
制备方法同培养基制备技术
二、常用细菌生化反应
糖发酵试验 吲哚试验(靛基质试验) 甲基红试验 V-P(Voges-Proskauer)试验 枸橼酸盐(或柠檬酸盐)利用试验 克氏双糖铁(KIA)复合试验 动力、吲哚及脲酶(MIU)复合试验
【方法】:大肠埃希菌和产气肠杆菌分别接种于柠檬酸盐培 养基中,35ºC,24-48h,观察。
【结果】:菌苔出现,培养基变为深蓝色为阳性。细菌不能 生长,培养基不变色(绿色)为阴性。
6.克氏双糖铁(KIA)复合试验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测试题三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测试题三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测试题三1、单选内基小体在哪种疾病的诊断中有重要意义()A.狂犬病B.天花C.麻疹D.疱疹E.腮腺炎正确答案:A2、单选在选择实验动物时,可以不考虑((江南博哥))A.动物的敏感性B.动物的品系C.动物的性别D.动物的年龄E.动物的颜色正确答案:E3、单选革兰阴性菌菌落S-R变异是由于丢失了()A.脂蛋白B.外膜C.脂类AD.特异性多糖E.核心多糖正确答案:D4、配伍题编码大肠菌素的是()编码细菌毒力的是()编码耐药性的是()编码耐药性肠毒素的是()A.Col质粒B.F质粒C.Vi质粒D.ST质粒E.R质粒正确答案:A,C,E,D5、单选关于放线菌属生物学特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芽胞,无抗酸性B.无芽胞,无抗酸性C.无芽胞,有抗酸性D.有芽胞,有抗酸性E.无芽胞,一端菌毛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放线菌为无芽胞、无抗酸性革兰阳性菌。

6、单选莱姆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传播媒介是()A.软蜱B.硬蜱C.体虱D.鼠蚤E.鼠虱正确答案:B7、单选血清学鉴定是()A.鉴定病原菌最有效的方法B.用已知抗原检测患者血清中相应抗体C.用已知抗体检测患者血清中相应抗体D.用含有已知特异性抗原的诊断血清检测未知菌E.用含有已知特异性抗体的诊断血清检测未知菌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血清学鉴定是指用含有已知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诊断血清)与分离培养出的未知纯种细菌或标本中的抗原进行血清学反应,以确定病原菌的种或型。

8、单选目前实验室保存菌种最常用而又简易的保存方法是()A.液氮超低温保存法B.培养基保存法C.冷冻真空干燥法D.干燥保存法E.脱脂牛奶保存法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目前实验室保存菌种的方法很多,选项A、C、D都是可选的方法,但相对烦琐,而脱脂牛奶保存法只适用于乳酸菌类细菌,因此只有培养基保存方法是常用而简易的方法。

9、单选支原体具有与致病性有关的结构是()A.菌毛B.荚膜C.顶端结构D.鞭毛E.膜磷壁酸正确答案:C10、单选以下不是实验动物微生物学控制方法分类的是()A.无菌动物B.悉生动物C.常规动物D.纯杂种动物E.清洁动物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微生物学控制方法分类可将实验动物分为无菌动物、悉生动物、无特殊病原体动物、清洁动物及常规动物。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引言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是一种通过检测和分析患者体内微生物的存在和活动水平来帮助诊断和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方法。

微生物学检验可以确定感染的原因和类型,并确定适当的抗生素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概念、常见的检验方法和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概念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是通过收集患者样本(如血液、尿液、血液培养物等)并对其中的微生物进行培养、分离和鉴定来确定感染病原体的方法。

它涉及一系列实验室操作和技术,包括细菌培养、抗生素敏感性测试、鉴定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确认感染病原体的存在、确定其感染类型(细菌、真菌、病毒等)以及选择适宜的治疗药物。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常见方法细菌培养细菌培养是一种常见的微生物学检验方法,它涉及将患者样本置于培养基中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

不同类型的培养基可以支持不同类型的微生物生长,如常见的血液琼脂培养基可用于细菌培养。

细菌培养的时间可以从几小时到几天不等,具体取决于患者样本中微生物的增殖速度和种类。

抗生素敏感性测试抗生素敏感性测试是一种用于确定感染病原体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和抵抗性的方法。

常见的抗生素敏感性测试方法包括纸片扩散法和微量稀释法。

这些测试可以帮助医生选择最适合的抗生素治疗方案,以避免抗生素的滥用和抵抗性的产生。

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检测微生物的核酸(如DNA或RNA)来快速鉴定微生物的存在和类型。

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PCR (聚合酶链反应)和实时荧光定量PCR。

分子生物学方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微生物。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应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在临床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帮助确定感染的病原体,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并监测治疗的疗效。

以下是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在不同感染疾病中的应用示例:细菌感染在细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中,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可以帮助确定感染的菌种、菌株的数量和敏感性,从而选择适当的抗生素治疗方案。

微生物检验(完整版)

微生物检验(完整版)

微生物检验(完整版)名解微生物:是一群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不能看见的微小生物的总称种:亲缘关系较近的微生物群体在进化发育阶段上有一定的共同形态和生理特征微生物学: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特性及微生物的进化分类生态等生命活动规律以及微生物之间与人类动植物自然界互相关系的一门科学抗生素:是由某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抑制或杀灭某些其他微生物和肿瘤细胞的微量生物活性物质细菌素:是某些细菌菌株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条件致病菌:正常菌群在宿主体内具有相对稳定性一般不致病消毒:指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孢的方法灭菌:指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的方法防腐:指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无菌:指没有货的微生物的存在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也是环状闭合的双联DNA分子比染色体小存在于细胞质中可自主复制突变:是指细菌遗传物质的机构发生突然而稳定的改变所致的变异现象可遗传给后代基因转移:外源性物质由供体菌转入受体细胞内的过程基因重组:供体菌的基因进入受体菌细胞并在其中自行复制与表达或矛受体菌DNA整合在一起的过程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一种核酸只能在活的易感细胞内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复制周期:病毒的增殖被人为分成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成熟与释放七个步骤的完整过程缺陷病毒:是指因病毒基因组不完整或因基因某一点改变而不能进行正常增殖的病毒顿挫感染:病毒进入宿主细胞若细胞缺乏病毒复制所需的酶能量和必要成分等则病毒无法合成自身成分不能够装配和释放子代病毒的现象干扰现象: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种细胞时可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人工自动免疫:是将疫苗等免疫原接种于人体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使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力人工被动免疫:是指注射含某种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的免疫血清等一系列细胞因子是机体立即获得特异性免疫干扰素:是由病毒或干扰素诱生剂作用于中性粒细胞成纤维细胞或免疫细胞产生的一种糖蛋白致病性:一定种类的病原微生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在特殊的宿主体内引起特定疾病的能力半数致死量:在规定时间内通过一定途径能使一定体重或年龄的某种动物半数死亡或感染需要的最小病原体数量或毒素量急性感染:发作突然病程较短一般是数天或数周局部感染:病原体侵入机体后局限就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病变的一种感染类型毒血症:致病菌侵入宿主体后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病菌不进入血液循环但其产生的外毒素入血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败血症: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性毒性症状内毒素血症:革兰阴性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崩解后释放出大量毒素也可有病灶内大量革兰阴性菌死亡释放的内毒素入血所致培养基:是指人工方法配制的适合细菌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CFU:菌落形成单位细胞病变效应(CPE):是指某些病毒感染组织细胞后正常生长的梭形细胞变圆变性坏死溶解及从培养瓶壁脱落细胞堆积形成葡萄状包涵体:某些病毒感染细胞后可在细胞核或细胞质中形成包涵体医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在入院前已开始或住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填空●根据微生物的大小、结构和组成不同可分为三大类型:非细胞型微生物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微生物的分类等级与其他生物相同依次为:界、门、纲、目、科、种、属其中种是最基本的分类●细菌的基本机构是由各种细菌共有的节后由外向内依次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等●细菌L型的只要生物学特性:多形性普通培养不声张可返祖可致病●细菌的繁殖方式:二分裂繁殖以2的N次方数量增长●细菌的生长曲线: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细菌产生的色素有两类:水溶性色素脂溶性色素进行水的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时一般以大肠埃希菌作为水被粪便污染的重要指标通过测定大肠菌群数来判定水源被污染的程度目前我国规定生活饮用水的的标准是:1ml水肿的细菌总数不超过100cfu●空气中的细菌一般以甲链作为指示菌●热力灭菌法又分为:干热灭菌法(包括焚烧烧灼干烤法)和湿热灭菌法(主要高压蒸汽灭菌法间歇灭菌法巴士消毒法煮沸法)●热力灭菌法的原理是:高温加热●影响消毒剂的因素:消毒剂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温度与酸碱度环境中化学拮抗物质的存在●噬菌体的结构:由头部尾部两部分组成头部外壳为蛋白质内含核酸;尾部由尾领尾鞘尾髓尾板尾词和尾丝组成●真菌的变异三种表现形式:真菌形态、机构变异真菌菌落变异真菌抗药性变异●外毒素:具有菌种特异性毒性作用较强具有组织选择性良好的免疫原性不耐热易被酸和蛋白水解酶灭活●细菌全身感染在临床上常见的有下列情况几种情况: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内毒素血症●按培养基的物理性状可分为3类:液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培养基的制备程序:调配溶化矫正PH 过滤澄清分装●细菌在液体培养基的生长现象:浑浊沉淀菌膜●细菌菌落一般分为下列3种类型:光滑型粗糙型黏液型●HCV的生物学特性:具有包膜的单正链RNA病毒球形对氯仿、甲醛、乙醚等有机溶剂敏感问答1.微生物的特点A,个体微小,结构简单B,比表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C,繁殖快,代谢强D,适应强,易变异,易人工培养E,种类多,分布广,观察和研究手段特殊2.微生物命名国际上多采用拉丁文林奈双命名法,又属名和种名组成,a,属名在前,名词,首字母大写;b,种名在后,形容词,均用小写;两者用斜体表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分类法
1,3
2.微生物在生物化学分类中的地位
(1)细菌与原核生物界
3
(2)真菌与真菌界
3
(3)病毒与病毒界
3
3.细菌的分类单位、系统和命名
(1)细菌分类单位
2,3
(2)细菌命名
1,3
(3)细菌分类系统
1,3
4.细菌的分类方法
(1)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分类法
2,3
(2)遗传学分类法
4
九、微生物学检验概述
3,4
(5)报告
3,4
4.血清学诊断
(1)方法及对应疾病的举例
掌握
2
5.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安全措施和质量保证
(1)实验室感染来源
熟练掌握
2,4
(2)感染性废弃物的处理
4
(3)微生物实验室的室内质控
2,3
6.动物试验
(1)动物试验种类、原理
了解
2,3
(2)试验动物选择原则和动物接种法
3
(3)动物试验的应用
了解
1,3
(2)细菌的生长繁殖的条件
2,4
(3)细菌个体的生长繁殖
2,4
(4)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
2,4
(5)细菌数的测定
2,4
(6)细菌的生长曲线
1
3.细菌的新陈代谢
(1)细菌的酶类
了解
1,3
(2)细菌代谢的能量来源
1
4.细菌的分解代谢
(1)糖类的分解
熟练掌握
3,4(3)其他物质的分解
(1)传染性与非传染性感染
了解
2,4
(2)外源性与内源性感染
2,4
(3)社会感染与医院感染
3,4
7.感染的临床征象:病症与症状
(1)病程发展阶段
掌握
1
(2)常见症状与体征
2
8.微生物感染的防治原则
(1)微生物感染的免疫防治
2
(2)微生物感染的化学防治
2
八、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1.概述
(1)概念
了解
1,3
(1)影响因素
3
(2)效果监测
3,4
5.生物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种类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了解
2
六、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1.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1)微生物遗传物质组成结构特点
了解
1,2
(2)细菌染色体
1,2
(3)细菌质粒
1,2
(4)细菌转位因子
2
2.微生物变异的现象
(1)概念与分类
掌握
1,3
(2)形态与结构变异
了解
3,4
(4)细菌的合成代谢及其产物的意义
了解
2,4
四、细菌的分布
1.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
(1)土壤中的分布
了解
2,4
(2)水中的分布
2
(3)空气中的分布
2,4
2.细菌在人体的分布
(1)正常菌群
掌握
1,3
(2)条件致病菌
2,4
(3)菌群失调的概念、诱因、常见菌类及检查原则
3,4
五、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3)鉴别培养基
3,4
(4)选择培养基
3,4
(5)特殊培养基
3,4
3.分离培养基的选择
4
7.免疫检测技术
概述
了解
2,3
8.发光分析技术
概述
了解
2,3
9.鲎试验
概述
了解
2,3
10.分子生物学在病原微生物中的应用
(1)分子生物学概念
了解
1,3
(2)基因诊断概念
1,3
十、细菌形态学检查法
1.显微镜检查
(1)普通光学显微镜
熟练掌握
3,4
(2)暗视野显微镜
3,4
(3)相差显微镜
了解
3,4
(4)荧光显微镜
2,3
(3)细菌的毒力
1
(4)细菌的侵入数量
2,4
(5)细菌的侵入门户与感染途径
2
(6)细菌感染的来源与类型
2,3
4.机体的抗菌免疫
概念与类型
了解
2,3
5.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1)概念
1,2
(2)细菌对病毒感染的反应
2,4
(3)免疫病理损伤
2,4
(4)病毒侵入途径与传播
2,4
(5)抗病毒免疫
2,4
6.感染的种类与类型
1.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目的与要求
(1)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目的
掌握
3,4
(2)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要求
3,4
(3)诊断试验的选择原则
4
2.标本采集与运送
(1)标本采集的一般原则
3
(2)标本的处理
熟练掌握
2,4
3.微生物学检查
(1)直接镜检
熟练掌握
3,4
(2)快速诊断
掌握
2
(3)直接药敏试验
3,4
(4)常规检验
(1)微生物及微生物学检验的研究内容
掌握
1,4
(2)微生物及微生物学检验的任务
4
(3)临床微生物学的性质和任务
2,3
(4)临床微生物学的思路与原则
3,4
二、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1.细菌的大小和形态
(1)细菌的大小
了解
1,2
(2)细菌的形态与排列方式及代表细菌
熟练掌握
3,4
(3)影响细菌形态的因素
了解
2,4
1.概述
(1)微生物致病性
掌握
1,3
(2)感染与感染性疾病
掌握
2,4
2.微生物与宿主的关系
(1)寄生
了解
1,2
(2)病原体
3,4
(3)正常菌群
2,
(4)菌群失调
3,4
(5)机体对病原体的对抗力
1,2
(6)抗细菌免疫
1,2
3.细菌的致病物质及其作用
(1)细菌表面成分
掌握
1,3
(2)细菌进入宿主细胞过程与归宿
3,4
(5)电子显微镜
3,4
2.不染色细菌标本检查法
方法
掌握
3,4
3.细菌染色标本检查法
(1)常用染料
熟练掌握
2
(2)常用染色方法
3,4
十一、培养基
1.培养基的组成成分
(1)营养物质
熟练掌握
1,2
(2)凝固物质
3,4
(3)抑制剂和指示剂
2,3
2.培养基的种类
(1)基础培养基
3,4
(2)营养培养基
3,4
1.基本概念
消毒、灭菌、防腐、无菌、无菌操作
熟练掌握
1,3
2.物理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1)高温(湿热、干热)
掌握
3
(2)日光和紫外线
2
(3)电离辐射
了解
2,4
(4)超声波
2,4
(5)滤过除菌
2,4
(6)干燥
2,4
3.化学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1)常用消毒剂的杀菌机制
掌握
1,3
(2)常用消毒剂的种类
2,4
4.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及监测
2.细菌的基本结构
(1)细菌壁
了解
3
(2)细胞膜
1,2
(3)细胞质
2
3.细菌的特殊结构
(1)荚膜
2
(2)鞭毛
3,4
(3)菌毛
1,2
(4)芽孢
4
4.细菌L型
(1)概述
1,2
三、细菌的生理
1.细菌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状
(1)细菌的化学组成
了解
1
(2)细菌的物理性状
2,3
2.细菌的营养和生长繁殖
(1)细菌的营养类型、物质及机制
2,3
(3)培养特性变异
4
(4)毒力变异
2
(5)耐药性变异
2,4
3.微生物变异的机制
(1)概念
了解
1,2
(2)突变
2,3
(3)基因物质的转移与重组
2,3
(4)病毒基因的相互作用
2,3
4.遗传变异研究的实际意义
(1)在临床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
了解
2
(2)在细菌和疫苗研究中的意义
2
七、微生物的致病性与感染
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
单元
细目
要点
要求
科目
一、绪论
1.微生物、微生物学与医学微生物学
微生物的概念及特点
掌握
1,2
微生物的分类及在生物分类中的地位
1,3
(3)微生物的作用
2,4
(4)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临床微生物学概念
1,2
2.医学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概述
了解
1,2
3.微生物及微生物学检验在医学中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