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预防接种管理制度
学校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管理制度范文(3篇)

学校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管理制度范文一、目的为了确保学生的健康和预防传染病的扩散,对学生的预防接种证进行查验工作进行管理,保障学校的卫生与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学校的师生和管理人员。
三、职责1. 学校管理人员负责确保学生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并与相关部门进行协调。
2. 学校医务人员负责对学生预防接种证的查验和记录,并向学校管理人员汇报查验情况。
3. 班主任负责收集学生预防接种证的信息,并保证预防接种信息的及时更新。
4. 学生和家长负责提供正确和完整的预防接种证,并协助学校进行查验工作。
四、流程1. 学校入学注册:学生入学时,班主任向家长要求提供学生的预防接种证,并将证件信息录入学生档案。
2. 查验:学校医务人员对学生的预防接种证进行查验,并将查验结果记录到学生档案中。
如果发现学生有未完成的疫苗接种,应提醒家长及时完成接种。
3. 更新:学生每次进行疫苗接种后,家长需要提供相关的接种证明,并及时更新学生的预防接种记录。
4. 监督:学校管理人员定期对学校的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工作的有效性和规范性。
五、违规处理1. 学生和家长提供虚假或不完整的预防接种证件,学校将严肃处理,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查处。
2. 班主任不按时、不规范地进行预防接种证信息的收集和更新,学校将对其进行警告或相应处罚。
3. 学校医务人员未及时查验学生的预防接种证,或没有将查验结果及时记录,学校将责令其改正,并进行相应的培训。
六、宣传教育学校应定期组织预防接种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师生和家长对预防接种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预防传染病的意识和能力。
七、保密原则学校对学生和家长提供的预防接种证信息应严格保密,不得将其用于其他用途。
八、执法标准学校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应参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确保工作的合法性和准确性。
九、附则本制度经学校管理人员审定后生效,并应定期进行评估和修订,以保持其适用性和有效性。
学校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管理制度模版(4篇)

学校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管理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学校师生的公共卫生安全,提高学校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管理水平,制定本工作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学校,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等各级各类学校。
第三条学校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是指对所有学生进行预防接种证件的查验和记录工作。
第四条学校要加强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控中心等相关卫生部门的合作,共同做好学生预防接种工作。
第五条学校要确保每位学生都及时、全面接种疫苗,加强预防接种工作宣传,提高接种率。
第六条学校要定期进行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评估,及时调整工作措施,提高工作效率。
第七条学校要加强对相关标准和政策的学习,不断完善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管理制度。
第二章接种证查验工作的人员第八条学校要设立专门的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人员,负责学生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第九条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人员要具备相应的医学知识和工作经验,熟悉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流程和操作规程。
第十条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人员要定期接受相关培训,提高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专业水平。
第十一条学校要建立健全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人员的考核和奖惩制度,激励其积极参与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第三章接种证查验工作的流程第十二条学校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分为三个环节:登记、查验和记录。
第十三条学校要在新生入学时要求家长提供学生的预防接种证件,由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人员进行登记。
第十四条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人员要对学生提供的预防接种证件进行查验,核实疫苗接种情况。
第十五条查验合格的学生,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人员要在学生个人档案中记录相关信息。
第十六条查验不合格的学生,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人员要及时告知学生家长,并协助其完成补种手续。
第十七条学校要及时将查验结果报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控中心等相关卫生部门,保持工作信息的及时更新和沟通。
第十八条学校要定期组织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审核和检查,确保工作流程的规范和工作质量的有效性。
学校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管理制度

学校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管理制度一、目的和依据为了保障学校师生的健康和安全,合理履行学校的疫情防控职责,制定学校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管理制度。
该制度根据中国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学校传染病防控技术指南》制定。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学校的所有师生以及校外人员,包括教职员工、学生及其家长、访客等。
三、职责分工1.学校行政部门负责制定接种要求和相关政策,并监督检查各部门的实施情况。
2.学校卫生保健部门负责组织和实施接种证查验工作,记录和管理相关数据。
3.教职员工负责接种证的携带和更新。
4.学生及其家长负责提供接种证的复印件并按要求接种相应的疫苗。
5.校外人员需提供相关的接种证明或健康证明。
四、接种证查验流程1.学校卫生保健部门提前通知学生及其家长在开学前提交接种证明的复印件。
2.学生及其家长按照通知要求将接种证明的复印件提交给班主任或学校卫生保健部门。
3.学校卫生保健部门核对接种证明的真实性和有效期,并记录相关信息。
4.若有接种证明不合格或者过期的情况,学校将及时通知学生及家长重新接种相应的疫苗,并提供相关的接种服务信息。
5.校外人员进入学校时需提供相关的接种证明或健康证明,并由学校卫生保健部门核对和记录。
6.学校卫生保健部门每学期进行一次接种证查验工作的总结和评估,并及时提出改进意见。
五、违规处理1.学生及其家长未按时提交接种证明的复印件的,学校将停止其上课和其他校内活动直至符合要求为止。
2.学校教职员工未按要求携带和更新接种证的,学校将采取相应的纪律处分措施。
3.校外人员未提供相关的接种证明或健康证明的,学校将拒绝其进入校园,并报告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六、宣传和培训学校将定期组织有关疫情防控政策和接种证查验流程的宣传和培训活动,提高师生和家长的知识和意识。
七、附则1.对于特殊情况,如接种证丢失或损坏等,学校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
2.若相关法律法规发生变化,本制度将及时进行修订并施行。
学校预防接种疫苗管理制度

学校预防接种疫苗管理制度学校预防接种疫苗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学校疫苗接种管理,预防传染病的流行和传播,做好学生的健康保障工作,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学校疫苗接种管理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为基础,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三条学校疫苗接种管理包括疫苗接种计划的制定、宣传与宣讲、接种服务的实施与跟踪以及接种信息的管理等方面。
第四条学校疫苗接种工作由学校卫生保健委员会具体负责,由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监督。
第五条学校要加强与有关卫生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及时掌握疫苗接种工作的最新动态和相关政策。
第六条学校应保证疫苗接种场所的卫生条件,确保接种过程安全有序进行。
第二章疫苗接种计划的制定第七条学校疫苗接种计划应根据国家有关疫苗接种计划和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方案应在每年的暑假前制定完成。
第八条疫苗接种计划应根据学生的年龄段、性别、健康状况和疫苗供应情况等因素进行合理分配和安排。
第九条学校疫苗接种计划应将重点放在对接种覆盖率较低和易受传染病影响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加强。
第十条学校疫苗接种计划应根据学校疫苗接种情况的监测和评估结果进行及时修改和调整。
第三章宣传与宣讲第十一条学校疫苗接种管理应加强对学生及家长的宣传与宣讲工作,提高他们对疫苗接种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第十二条学校可以通过课堂、校报、校园广播等多种形式进行疫苗接种的宣传。
第十三条学校应定期组织相关专家对学生及家长进行疫苗接种知识讲座,解答他们的疑问。
第十四条学校应设立专门的接种咨询服务点,向学生及家长提供必要的咨询和辅导。
第十五条学校可以邀请相关机构开展疫苗接种的宣传活动,提高学生及家长的接种意识。
第四章接种服务的实施与跟踪第十六条学校应制定明确的疫苗接种服务流程和标准,确保接种过程安全、规范、科学。
第十七条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学生疫苗接种档案,记录学生的接种信息、接种时间、接种剂次等内容。
第十八条学校应指定专人负责接种服务工作,接种医生应具备相关资质和专业知识。
学校接种疫苗工作制度

学校接种疫苗工作制度是为了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预防疾病传播,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相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而制定的。
本制度适用于我校全体师生员工。
一、组织机构1. 学校成立疫苗接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疫苗接种工作。
2. 学校设立疫苗接种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疫苗接种的实施、资料收集和报送等工作。
3. 各部门、各单位要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疫苗接种工作。
二、疫苗接种对象1. 全校师生员工(含临时工)均应参加疫苗接种。
2. 特殊情况不能接种的,需提交书面申请,经学校疫苗接种工作领导小组批准。
三、疫苗接种种类和时间1.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疫苗接种计划,明确疫苗接种种类、时间和注意事项。
2. 学校将根据疫苗接种计划,提前向师生员工通知疫苗接种的具体时间和地点。
3. 师生员工应按照通知要求,按时参加疫苗接种。
四、疫苗接种流程1. 宣传发动阶段: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宣传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提高师生的认识和参与度。
2. 摸底调查阶段:各部门、各单位要全面了解师生员工的疫苗接种情况,建立疫苗接种档案。
3. 疫苗接种阶段:按照疫苗接种计划,分批次组织师生员工进行疫苗接种。
4. 资料收集和报送阶段:疫苗接种工作办公室要收集、整理和报送疫苗接种相关资料,建立健全疫苗接种数据库。
5. 疫苗接种总结阶段:疫苗接种结束后,对疫苗接种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五、疫苗接种要求1. 师生员工应按时参加疫苗接种,不得无故缺席。
2. 接种疫苗时,要遵守接种点的规定,自觉排队,保持秩序。
3. 接种疫苗后,要在接种点留观30分钟,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4. 接种疫苗后,要注意休息,保持饮食清淡,避免剧烈运动。
5. 师生员工在疫苗接种过程中,如有疑问或不良反应,应及时向接种点工作人员反映。
六、疫苗接种禁忌症1. 对疫苗成分过敏者不宜接种。
2. 患有急性发热性疾病者不宜接种。
学校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管理制度范文

学校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管理制度范文一、背景与目的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预防接种证的查验工作在学校教职员工、学生及家长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确保学校内部的预防接种工作有序进行,保障学校师生的健康和安全,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学校内部所有教职员工、学生及其家长。
三、责任分工1. 学校领导:负责组织实施本制度,确保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2. 教职员工:负责自己预防接种证的及时更新和提交,并积极参与学生的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
3. 学生:负责携带预防接种证,并接受学校的查验工作。
4. 家长:负责提供子女的预防接种证,并配合学校的查验工作。
四、具体要求1. 学校领导应定期进行预防接种证查验的宣传工作,提高教职员工、学生和家长的认识和意识。
2. 学校应建立完善的预防接种证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更新教职员工、学生和家长的预防接种证信息。
3. 教职员工应在入职时提交最新的预防接种证,并定期更新信息。
4. 学生应在入学时提交最新的预防接种证,并随时携带在校。
5. 学校应定期进行预防接种证的查验,确保学生的预防接种工作符合要求。
6. 家长应及时提供子女的预防接种证,并确保其信息的准确性。
7. 学校领导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提高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专业素质。
8. 学校与卫生部门建立紧密联系,定期交流合作,确保预防接种工作的有效开展。
五、违规处理1. 对于未按时提交或提供虚假预防接种证的教职员工、学生和家长,学校将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2. 学生未能携带预防接种证的,学校将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罚,并要求其家长下一次必须携带。
3. 家长未能提供子女的预防接种证或提供的证明不准确的,学校将要求其及时提供或更正,并给予相应的警告。
六、工作评估与改进学校领导应定期对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改进和完善。
七、附则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如有需要进行修改或调整,学校领导有最终解释权。
学校预防接种查验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在校学生身体健康,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特制定本制度。
二、查验范围及对象1. 查验范围:学校新生入学、转学、插班等情况。
2. 查验对象:15岁以下在校生和入托儿童。
三、查验内容及方法1. 查验内容:依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品种及接种程序》核查儿童预防接种完成情况。
2. 查验方法:(1)家长或监护人在学生办理入托、入学手续时,必须出示儿童预防接种证。
(2)学校对学生的预防接种证进行查验,并填写《预防接种证查验登记表》。
(3)学校每年在新生入学后一个月内上报区疾控中心。
四、补办预防接种证及补种工作1. 预防接种记录完整无缺的接种证,查验登记结束后应交由家长妥善保管,但学校、托幼机构须留有查验登记。
2. 有接种证,但接种项目不全的,应及时补种。
3. 对于无接种证的儿童,学校应督促家长或监护人尽快补办预防接种证,并按照国家免疫规划进行疫苗接种。
五、工作要求1. 学校应建立健全预防接种查验制度,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制度落实。
2. 学校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家长和学生对预防接种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3. 学校应与疾控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国家免疫规划和传染病防治政策。
4. 学校应定期开展预防接种查验工作,确保学生预防接种率达到国家要求。
5. 学校应加强对传染病防治知识的普及,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学校负责解释。
3. 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本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
学校学生预防接种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保障学生身体健康,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在学校内的传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预防接种范围1. 国家规定的疫苗种类,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
2.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可增加其他疫苗种类。
三、预防接种工作职责1. 学校设立预防接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预防接种工作。
2. 学校卫生室负责具体实施预防接种工作,包括疫苗采购、储存、接种等。
3. 各班级班主任负责宣传预防接种知识,督促学生按时接种。
四、预防接种流程1. 学生入学时,学校卫生室负责查验学生预防接种证,了解学生疫苗接种情况。
2. 学生入学后,学校卫生室负责定期开展疫苗接种工作,包括疫苗接种、补种、加强免疫等。
3. 学生因病、因故未按时接种的,学校卫生室负责记录并通知家长,及时安排补种。
4. 学生预防接种后,学校卫生室负责记录接种信息,并告知家长。
五、预防接种证管理1. 学生预防接种证由学校卫生室统一保管,并建立电子档案。
2. 学生预防接种证不得涂改、伪造、转让。
3. 学生转学、升学时,学校卫生室负责出具预防接种证明。
六、预防接种宣传教育1. 学校卫生室定期开展预防接种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师生预防接种意识。
2. 各班级班主任负责宣传预防接种知识,提高学生家长对预防接种的认识。
七、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1. 学校卫生室负责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报告和处理。
2. 学生在接种过程中出现异常反应,学校卫生室应立即采取措施,并及时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3. 学生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处理,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八、附则1. 本制度由学校预防接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预防传染病管理制度
学校预防接种管理制度
1. 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依法开展预防接种工作。
2. 需要对学校人群实施群体性预防接种的,必须由学校所在地区(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报经本级人民政府决定,并报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组织学校人群进行群体性预防接种。
3.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需要采取应急措施的,按照上级规定执行。
4. 凡经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决定,在学校实施的群体预防接种,由学校统一向学生发放由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预防接种知情同意书,并告知家长带学生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接种单位和地点进行接种。
5. 对未按规定接种的学生配合辖区内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时做好补种工作。
6. 学校要做好预防接种的宣传动员,提高预防接种率。
7. 严格执行预防接种家长回执制度。
每次接种工作均要做好登记、统计、归档等工作。
8. 做好在校生预防接种证的管理。
入学时收集保存,接种后做好登记,毕业后发给学生。
页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