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放射学
《介入放射学教学》课件

注意事项
影像引导下的介入技术需要严格掌 握适应症和禁忌症,操作时应避免 损伤正常组织。
肿瘤介入治疗技术
总结词
01
肿瘤介入治疗技术是通过导管将药物或栓塞剂直接注入肿瘤内
部,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详细描述
02
常用的肿瘤介入治疗方法包括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射频消融术、放射 性粒子植入术等。
肿瘤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显著等优点,尤其适用于不能手 术或不愿接受手术治疗的肿瘤患者。
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
01
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是利用导管等介入器械对血管病变 进行治疗的方法,如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等。
02
泌尿系统疾病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 疗效显著等优点,尤其适用于不能手术或不愿 接受手术治疗的泌尿系统疾病患者。
其他应用领域
01
除了以上几个领域,介入放射学 还广泛应用于神经介入、妇产科 介入、消化系统介入等多个领域 。
02
在这些领域中,介入放射学发挥 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患者提 供了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介入放射学的重要性
01
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率
通过影像设备,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病变部位,为疾病的 诊断提供有力依据。
02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介入放射学治疗对患者损伤小,恢复快,能够显著提高 患者的生活质量。
03
降低医疗成本
介入放射学治疗相比传统手术方式,手术时间短,术后 恢复快,有助于降低医疗成本。
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历程
介入器械的研发
加大科研投入,开发更高效、安全的介入器 械。
介入放射学

名词解释1、介入放射学(IVR or IR):是以影像诊断为基础,在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的引导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对疾病进行治疗或采集组织学、细菌学及生理、生化资料进行诊断的学科。
2、经皮穿刺引流术:是通过穿刺针、导管等器材,在X线、B超、CT等影像设备引导下,经皮穿入体内液体潴留处并植入引流管引流的一种介入治疗技术。
3、经导管血管栓塞术(TAE):在X线电视透视下经导管向靶血管内注入或送入栓塞物质,使之闭塞从而达到预期治疗目的的技术。
4、栓塞后综合征:指靶器官栓塞后,因组织缺血坏死引起的疼痛、发热、恶心、呕吐、腹胀和食欲下降等症状,对症处理后1周左右可逐渐减轻、消失。
5、动脉内药物灌注术(IAI):是指通过介入放射学的方法,建立由体表到达靶动脉的通道(导管),经该通道注入药物达到局部治疗的一种方法。
6、首过效应:是指药物第一次通过靶器官时被提取和代谢的现象,也包括一些其他效应。
7、层流现象:由于药物的比重通常比血液小,当药物进入血管后并不能很快和血液混合,特别在卧位时给药时,药物常在血柱的上层流动,优先进入向人体腹侧开口的血管或优先分布于靶器官的腹侧部分的现象。
8、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PTA):是采用导管技术扩张或再通动脉粥样硬化或其他原因所致的血管狭窄闭塞性病变的方法。
9、球囊血管形成术:采用经皮穿刺的方法,将带导管的球囊置于血管狭窄处,打入造影剂使球囊充盈,从而使狭窄管腔扩张成形的技术。
10、支架血管形成术:利用金属支撑器机械扩张血管壁的血管介入放射技术,用于血管狭窄和血管急性闭塞的治疗。
11、下腔静脉滤器置放术:利用介入放射学的经皮静脉穿刺技术,引入导丝、导管,将一种能够滤过血栓的特殊装置放置于下腔静脉内,使血栓不能随静脉回流至右心造成肺动脉的栓塞。
12、经皮穿刺消融疗法:是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原位灭活肿瘤,使其融解吸收,达到非手术切除肿瘤的效果13、介入性(内科性)器官切除:内科性器官切除是应用栓塞剂,栓塞某些器官的终末动脉或毛细血管,使之出现不同程度梗死、机化,从而达到临川治疗目的的治疗方法。
介入放射学

介入放射学概述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简称IR)是一种医疗技术,通过利用放射线技术来进行诊断和治疗。
与传统的外科手术相比,介入放射学无需开刀,可以通过小切口或者皮肤穿刺来进行操作,减少了对患者的创伤和恢复时间,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介绍介入放射学的原理、应用领域和潜在风险。
原理介入放射学主要依靠X射线、CT、MRI等医学影像学的技术,结合导管、导丝和特殊的介入器械来执行诊断和治疗操作。
放射学家通过实时的影像引导,可以准确地定位病变部位,并将介入器械送入体内进行操作。
这些器械可以用于取材、打针、塞栓、放疗等治疗操作,同时还可以进行造影、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等诊断和治疗手段。
应用领域介入放射学广泛应用于多个医学领域,包括血管介入、肿瘤治疗、病理学和神经介入等方面。
血管介入血管介入是介入放射学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主要用于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例如,通过血管造影可以清晰地观察血管的情况,发现狭窄、栓塞等异常情况。
在治疗方面,血管介入可以通过放置支架来扩张血管,或者通过栓塞术阻塞肿瘤的供血,达到治疗的效果。
肿瘤治疗介入放射学在肿瘤治疗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通过穿刺和针刺等操作,可以将化疗药物直接送入肿瘤部位,发挥更好的治疗效果。
此外,介入放射学还可以通过高能射线放射治疗来杀死肿瘤细胞,达到肿瘤的控制和消灭。
病理学介入放射学在病理学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细针穿刺活组织检查,可以获取肿瘤或组织的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确定诊断和治疗方案。
这种方法无需开刀,切口小,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和恢复时间。
神经介入神经介入是介入放射学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例如,在脑血管病中,通过介入放射学可以准确地定位血管畸形,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此外,在脊柱病变治疗中,通过神经介入可以缓解疾病的症状和恢复患者的功能。
潜在风险虽然介入放射学在医疗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也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
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Radiology

疼痛介入治疗
神经阻滞
椎间盘突出的介入治疗
通过注射药物或物理方法,阻断神经传导 ,缓解疼痛。
通过消融或减压等技术,消除突出物对神 经根的压迫,缓解腰腿痛。
肿瘤疼痛的介入治疗
术后疼痛的介入治疗
通过神经毁损或药物注射等技术,减轻肿 瘤患者的疼痛。
通过神经阻滞或镇痛泵等技术,缓解手术 后的疼痛。
04
介入放射学的优势与挑战
介入放射学
• 介入放射学简介 • 介入放射学的基本技术 • 介入放射学的临床应用 • 介入放射学的优势与挑战 • 介入放射学的安全与防护
01
介入放射学简介
定义与历史
定义
介入放射学是一门通过影像引导 ,使用导管、针等器械进行诊断 或治疗的医学专业。
历史
介入放射学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逐 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03
介入放射学的临床应用
肿瘤介入治疗
肿瘤栓塞
通过栓塞肿瘤血管,阻 断肿瘤血供,使肿瘤缺
血坏死。
肿瘤消融
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破 坏肿瘤组织,如射频消 融、微波消融和化学消
融等。
肿瘤内药物灌注
将化疗药物直接注入肿 瘤组织,提高药物浓度,
增强抗肿瘤效果。
放射性粒子植入
将放射性粒梗阻的介入治疗
通过放置支架或引流管,解除胆道梗 阻,缓解黄疸。
消化道狭窄扩张
利用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等技术,解 除消化道狭窄,改善进食。
泌尿系统结石的介入治疗
通过体外冲击波碎石或输尿管镜取石 等技术,清除结石,缓解疼痛和梗阻。
呼吸道狭窄扩张
利用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等技术,解 除呼吸道狭窄,改善呼吸功能。
设备依赖
介入放射学 教材

介入放射学 教材
介入放射学是一门融合了影像诊断和临床治疗于一体的医学专业。
以下是五本介入放射学的教材及其出处意思的赏析:
1.《介入放射学教程》
o出处:由国内知名医学出版社出版,是介入放射学领域的经典教材。
o意思:该书系统介绍了介入放射学的基本理论、操作技术和临床应用,为学习者提供了全面的知识体系。
o赏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既适合初学者入门,也适合专业人员深化学习。
2.《实用介入放射学》
o出处:由多位介入放射学专家共同编写,强调实用性。
o意思:该书着重介绍了介入放射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包括各类疾病的介入治疗方法和技巧。
o赏析:以案例为导向,贴近实际,有助于学习者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3.《介入放射学手册》
o出处:一本便携式的介入放射学参考手册,方便随时查阅。
o意思:该书汇总了介入放射学的常用技术、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是临床工作的得力助手。
o赏析:简明扼要,重点突出,适合在工作中快速查找信息。
4.《现代介入放射学》
o出处:反映了现代介入放射学的最新进展和趋势。
o意思:该书介绍了先进的介入技术和设备,以及在新领域的应用探索。
o赏析:前沿性强,引领潮流,有助于学习者了解并掌握最新的介入放射学知识。
5.《国际介入放射学教程(中文版)》
o出处:引进自国外著名教材,经过本土化改编以适应国内教学需求。
o意思:该书融合了国际先进的介入放射学理念和经验,为学习者提供了国际化的视野。
o赏析:既保留了原版的精华内容,又增加了符合国情的案例和解析,具有很高的教学价值。
介入放射学

介入放射学分类
按系统分类 血管系统介入放射学 非血管系统介入放射学
按技术分类
穿刺术 灌注与栓塞术 成形术 其他:TIPS、取异物、留置过滤器等
介入放射学分类方法(一)
血管系统介入放射学 非血管系统介入放射学 其他(包括两者的结合)
血管系统介入放射学
各种血管造影术 利用血流动力学特点的药物灌注与
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瘤、腹主动脉瘤、颈动脉 狭窄、肾颈动脉狭窄、上腔静脉阻塞综合症、下腔 静脉阻塞、肢体动脉瘤、肢体动静脉瘘、髂股静脉 狭窄等。
颈动脉狭窄 支架植入术
1. 脑保护伞(EPD)
2. 支架(直形支架→锥形支架)
对狭窄血管的球囊扩张
在狭窄部位放置支架
左侧腔隙性梗死 30万尿激酶溶栓 2.5×8mm支架
血管扩张药物
肾上腺皮质激素
根据不同的造影目的改变 血流分布
血管收缩药物
栓塞物质
根据不同的造影目的或栓 塞目的,改变血流分布
肝素钠
抗凝剂
阻断血流或改变血流方向, 分为短期、中期和永久性 栓塞。
栓塞物质
短期栓塞物
血凝块(Gore) 自体血凝块是最早使用于临
床的栓塞物质之一,容易取得。它的弹性好,
线,用以阻滞血流并构成血凝块。为永久性栓塞 物质。栓塞定位准确,能通过较细的导管完成较 大直径的血管栓塞。能由X线平片长期随访观察。 不锈钢圈适用于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真性与
假性动脉瘤的栓寒;肿瘤的术前栓塞;脾栓塞、
精索静脉曲张和为动脉内化疗灌注前作血流改道 的栓塞等。
金属钢圈
可脱离球囊
医学影像学(介入放射学)课件

MRI是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生成身体内部结构的二维图像。优点是对于软组织 的显示效果较好,无辐射损伤。但MRI检查时间较长,且对体内金属植入物有禁 忌。
介入放射学与外科手术的比较
介入放射学
介入放射学是通过导管等医疗器械,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对 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介入放射学的优点是创伤小、恢复快 、效果显著。例如,通过介入技术可以将药物直接送至肿瘤 组织内,提高药物疗效。
外科手术
外科手术是通过开刀的方式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外科手 术的优点是对于大型病变的治疗效果较好,但创伤较大、恢 复时间较长。
介入放射学与其他医学影像技术的联合应用
介入放射学与CT、MRI等影像技术 的联合应用
在某些情况下,介入放射学可以通过联合使用CT或 MRI等影像技术,对疾病进行更为精确的诊断和治疗 。例如,在介入放射学引导下,利用CT图像对肿瘤进 行定位和穿刺活检。
介入放射学与超声技术的联合应用
超声是一种无创的诊断方法,可以用于实时监测介入 治疗的过程。例如,在介入放射学引导下,利用超声 图像对肿瘤进行实时监测和定位。
06 介入放射学案例 分析
案例一: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例
总结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一种有效的冠心病治疗手 段,通过导管在冠状动脉开口处放置支架,扩张狭窄的 冠状动脉,恢复血流,达到治疗目的。
降低医疗成本
由于介入放射学通常采用微创的方法,患 者恢复时间较短,减少了住院时间和康复 周期。
相比传统手术,介入放射学的微创性质和 精准治疗降低了手术难度和医疗成本。
介入放射学的挑战
技术要求高
介入放射学需要医生具备较高 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介入放射学作业

CT介入技术 CT介入技术是指在CT的导向下,将穿刺针、 导引钢丝、导管等器械插入病灶,对病变 区进行取材活检、穿刺引流以及硬化或消 融的诊疗性技术。 PTC技术
经皮经肝胆道成形术。是指通过穿刺针、导 引钢丝、导管等器械,在影像设备的引导 下,经皮经肝穿刺胆道置入内外引流管、 胆道成形并置入内支架的一种技术。
何谓栓塞技术?
栓塞技术是指在影像设备的导向下,将导管 经血管插至病变区,再经导管注入栓塞剂 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技术。 何谓CT介入技术? CT介入技术是指在CT的导向下,将穿刺针、 导引钢丝、导管等器械插入病灶,对病变 区进行取材活检、穿刺引流以及硬化或消 融的诊疗性技术。
介入放射使用的止血药及溶栓药各有哪些? 止血药:加压素、肾上腺素 溶栓药:链激酶(SK)、尿激酶(UK) DSA的减影方式有哪些? 时间减影、能量减影、混合减影 经皮穿刺脓肿和囊肿引流技术与手术切开 引流相比的优点是什么? ①疗效较高,奏效较快;②痛苦少,并发症 少;③操作和护理简单;④节约时间和费 用。
第一次作业:
何谓介入放射学?
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o radiongy, IVR)是以医学影像诊断为基础,在影像设备 的监控和导向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 介入器材,对疾病进行治疗或用以采集组织 学、细菌学及生理、生化资料进行诊断疾病 的一门微创性临床学科。
介入放射学所用的器械有哪些?各有何作 用? 穿刺针:用于血管穿刺。 导丝: ①作为导管从穿刺部位穿过皮肤和动 脉壁等软组织的支柱;②引导导管进入弯 曲的血管,特别是迂曲成角的血管;③导 管过软在血管中不易前进时,可植入导丝, 以增加导管的硬度,帮助导管前进。 导管: ①血管造影; ②介入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芳军 36591748
经导管血管内药物灌注术
(transcatheter arterial infusion)
经导管注入药物,从而达到局部药物治疗目的 应用
恶性肿瘤局部化疗 血栓局部溶栓 肠道出血止血 雷诺氏病等血管缺血性疾病的血管扩张治疗 顽固性的局部感染如骨髓炎等,局部灌注抗菌素
并发症处理
栓塞后综合征(postembolization syndrome)
与肿瘤或组织的坏死有关 适当应用激素,可预防或减轻栓塞后反应 出现栓塞后综合征,适当对症处理
误栓
与插管不到位和操作不当有关 重在预防,熟悉操作程序、技术方法、栓塞剂选择 发生误栓,则需及时采取保护措施,如吸氧、疏通被 误栓的血管、应用激素及扩血管药物,以减少误栓 的危害。
临床医技学之介入放射学
王芳军 36591748
临床医技学之介入放射学
王芳军 36591748
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
操作程序(operating sequence)
1.常规穿刺插管 2.诊断性血管造影 3.导丝通过病变血管段并跟进选择性导管,进行预 扩张 4.换管:经交换导丝换入合适型号的球囊导管 5.充盈球囊:透视监控,球囊充盈并维持30秒左右。 抽空后隔3~4分钟再次充盈扩张,一般重复2~4次即 可。 6.再次造影:如效果欠佳,可再插入重复扩张1~2次。 一般情况下,使残余狭窄<30%即可以达到较好的 临床效果,不必强求达到正常 7.撤除球囊导管:尽量抽空球囊
王芳军 36591748
临床医技学之介入放射学
王芳军 36591748
超选择性血管插管技术 并发症
(complication)
动脉痉挛
动脉内膜损伤
临床医技学之介入放射学
王芳军 36591748
经导管血管栓塞术(TAE)
(transcatheter angiographic embolization)
血管性+非血管性 如TIPS
临床医技学之介入放射学
王芳军 36591748
相应分支学科
(涉及学科分类)
神经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Neuroradiology) 心脏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Cardioradiology) 肿瘤介入放射学 妇产科介入放射学 急诊介入放射学 骨关节介入放射学…...
应用现状
应用范围涵盖各部位的各个器官 介入病房和介入放射科纷纷建立 各相关专业积极参与、各分支学科日益成熟 介入放射学杂志、书籍不断出版
临床医技学之介入放射学
王芳军 36591748
介入放射学
应用现状及发展
发展趋势
诊疗技术将逐步规范化、标准化 新的器械、器材的研制和开发 新的药物制剂、栓塞剂等研制开发 引导设备向无射线方向发展:开放式MR,超声等 建立和完善教育培训体系 介入诊疗技术与中医药相结合
介入放射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 院影像学教研室
问 题
什么是介入放射学? 介入放射学有什么优势? 什么是血管性和非血管性介入技术? 介入放射学有哪些常用设备、器材? 介入放射学的临床应用范围如何?
临床医技学之介入放射学
王芳军 36591748
基 本 概 念
《现代汉语词典》对于“介入”的解释是:插进两者之间 干预其事。 具有以医学影像设备为引导,集影像诊断与微创性治疗为 一体的鲜明学科特点
发 展 简 史
1.萌芽
Dawbon(1904) 颜面血肿 栓塞治疗 Forsmann(1929) 自身体内右心导管插管
2.奠基:
Seldinger(1953)经皮血管穿刺技术-- Seldinger术 Dotter,Judkin(1964)经皮同轴导管血管成形技术
3.成形
Margulis(1967)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Wallace(1976)系统解释和使用IR 此后,介入放射学整体学科迅速发展
将导管插入目标血管后,经导管注入能 够引起血管暂时性或永久性阻塞的物质 (即栓塞剂),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介 入技术,称为经导管血管栓塞术
临床医技学之介入放射学
王芳军 36591748
经导管血管栓塞术(TAE)
TAE可实现以下目的: 1.各种实体性、富血管性肿瘤的术前和姑息性治疗 2.外伤性或产后大出血,急诊止血 3.难以控制的内脏出血如咯血、消化道出血等,可 止血 4.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外伤性假性动脉瘤、动静 脉瘘等,防止破裂出血、阻断异常分流 5.“内科性”内脏切除——如脾、肾,治脾亢、肾 性高血压 6.实现血流重分配——如栓塞胃十二指肠动脉或一 侧髂内动脉,改变内脏器官的血液供应模式,用以 配合其他介入技术的成功完成。
王芳军 36591748
临床医技学之介入放射学
王芳军 36591748
Seldinger技术示意图
临床医技学之介入放射学
王芳军 36591748
改良Seldinger技术
临床医技学之介入放射学
王芳军 36591748
选择性和超选择性 血管插管技术
选择性血管插管技术
(selective catheterization) ——主动脉一级分支 (或腔静脉的一级属支)
阻控法 将导管楔入或用球囊阻塞目标血管 的近端,再注入栓塞剂主要用于某些液态 栓塞剂的释放
防栓塞剂返流、防血液稀释栓塞剂
临床医技学之介入放射学
王芳军 36591748
临床医技学之介入放射学
王芳军 36591748
外 伤 肝 破 裂 出 血 栓 塞
临床医技学之介入放射学
王芳军 36591748
经导管血管栓塞术(TAE)
医学影像学 内科
介入放射学
临床医学 外科
王芳军 36591748
第三医学
临床医技学之介入放射学
优势
1.可以远道施术 2.创伤轻微,容易耐受 3.可重复性强。 4.定位准确。 5.疗效高、见效快。 6.安全性好 7.可联合应用多种介入技术 8.方便与其他诊治手段联合应用
临床医技学之介入放射学
王芳军 36591748
导管
临床医技学之介入放射学
王芳军 36591748
导丝
临床医技学之介入放射学
王芳军 36591748
导管鞘
临床医技学之介入放射学
王芳军 36591748
其他器材
临床医技学之介入放射学
王芳军 36591748
介入放射学
应用现状及发展
三大诊疗法已成鼎立之势
内科诊疗法 外科诊疗法 介入诊疗法
其他
临床医技学之介入放射学
王芳军 36591748
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graphy)
经皮穿刺置入球囊导管至狭窄段血管 球囊扩张对狭窄血管内膜撕裂 扩大的血管管径由血压维持 损伤由血小板、纤维沉积,后由血管内 皮覆盖修复 PTA常与血管内Stent术配合治疗血管狭 窄
临床医技学之介入放射学
王芳军 36591748
临床医技学之介入放射学
王芳军 36591748
临床医技学之介入放射学
王芳军 36591748
临床医技学之介入放射学
王芳军 36591748
经导管血管栓塞术(TAE)
栓塞剂的释放方法 定位法 基本方法 流控法 为常用方法
肿瘤血管丰富有较高的血流速度,将产生虹吸 作用(siphonage),栓塞剂被优先进入肿瘤血管
临床医技学之介入放射学
王芳军 36591748
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术
技术与方法
一次冲击性动脉内化疗灌注术 常用于肺癌、头颈癌、脑恶性肿瘤等 与栓塞术并用:肝癌、肾癌等 长期性动脉内化疗灌注术 一次性插管保留导管3~7天连续给药 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
临床医技学之介入放射学
王芳军 36591748
并发症及处理原则
(诊治目的分类)
介入治疗学
在医学影像设备的 引导下,结合临床 治疗学原理,通过 导管等器材和药物 对病变进行灌、堵、 通、扩、引等的一 系列治疗技术
王芳军 36591748
临床医技学之介入放射学
诊疗技术
血管性介入技术
——
(进入途径分类)
通过血管途径施行的介入诊疗操作
非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性介入技术
——
通过非血管途径(自然孔道或穿刺道) 施行的介入诊疗操作
临床医技学之介入放射学
王芳军 36591748
临床医技学之介入放射学
王芳军 36591748
临床医技学之介入放射学
王芳军 36591748
临床医技学之介入放射学
王芳军 36591748
经导管血管栓塞术(TAE)
禁忌证: 不能超选择性插管或靶动脉有重 要器官附属支者 栓塞后可能造成某重要器官功能 衰竭者 体质弱难以承受术后反应者
等介入诊疗操作 关系到血管内介入诊疗操作的疗效及 并发症,影响整个诊治操作的成败
临床医技学之介入放射学
王芳军 36591748
血管插管技术的具体方法
选择入路:避开扭曲、方便操作 选择导管:利用管头形状,可术中塑形 配合导丝:方便导管跟进 导管成襻技术:改变导管头方向 同轴导管技术:管内套管
临床医技学之介入放射学
临床医技学之介入放射学
王芳军 36591748
基本内容
介入诊断学
(诊治目的分类)
介入治疗学
以影像诊断学和临床 诊断学为基础,在医 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 利用简单器材获得病 理学、细胞学、生理 生化学、细菌学和影 像学资料的一系列诊 断方法
王芳军 36591748
临床医技学之介入放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