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风貌解析与控制

合集下载

巴黎城市空间形态解析 城市的空间形态

巴黎城市空间形态解析 城市的空间形态

74 国际城市形态论坛International Urban Morphology Forum / 南方建筑/ South Architecture 2010.1巴黎城市空间形态解析Interpreting the spatial morphology of Paris卞素萍Bian Suping1 巴黎拉德方斯2 巴黎的城市轴线3 巴黎协和广场4 凯旋门5 纪功柱6 巴黎埃菲尔铁塔摘要本文分析了巴黎的城市结构、城市肌理与城市的空间形态的关系,并介绍了两种经典的城市设计的发展方法在城市中的运用。

通过相互之间的关联,城市街道、城市交通和城市空间得到有效的整合。

最后阐述了在旧城更新过程中保护和改造问题及滨水区城市设计和绿地规划等,对我国诸多城市建设的意义。

关键词巴黎城市形态空间结构城市交通整合保护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of three aspects ofcities, which are urban structure, urban texture and urban spatial form. Moreover it introduces two classic means of urban design. Through interrelation, urban streets, transports and urban spaces may be integrated. Finally it expatiates the problem of conserv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in the process of renovation of old cities. Discussion also focuses on design of urban waterfront and greenbelt planning. It provides many valuable teachings for the urban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 KEY WORDS Paris, urban form, spatial structure, urban transport, integration, conservation中图分类号TU983/.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0-0232(2010)01-0074-03作者简介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研究生(南京,210096)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都,如何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满足居民现代化生活的需要的同时,保持城市应有的特色,一直是各国探讨的重要问题。

城市形象定位与城市风貌分类研究

城市形象定位与城市风貌分类研究
(4)经济功能定位: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功能定位与 城市风貌特色是息息相关的。首先,从城市经济发展规模 来看,规模大的城市意味着其人口多,经济发展势头强, 这样的城市与人口少,经济发展势头弱的城市在交通组 织、市容市貌、城市管理、商业氛围、市民生活安排等方 面各有特色,而这些因素都对城市风貌的形成造成直接或 间接的影响。其次,从城市功能定位上来看,城市功能是 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导因素所决定的,不同城市功能决定 了城市风貌的特点。如工业城市和交通口岸城市,其构筑 景观体系的出发点是不一样的。工业城市以工业为主导, 工业用地和工业设施比重大,其风貌以展示城市粗旷壮 观、欣欣向荣的工业形象为主,工业园区景观建设尤为重 要。各种特殊职能的城市,如旅游度假城市桂林、经济中 心城市深圳,各自城市风貌的特点也一目了然。桂林山水 相映,以自然山水为主体构筑城市景观;深圳经济发达,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是以现代化人工景观为主构筑城市风 貌的。
(5)历史文化:城市的历史以及长期发展形成的文化 条件对城市风貌有着深刻的影响,从本质上说,历史文化 发展决定了城市风貌特色的发展方向。比如,同为平原城 市,上海和北京的城市风貌就完全不同。北京历经沧桑, 从单体建筑到城市布局都大气磅礴,充满厚重的历史感; 而上海虽然也有自己悠久的历史,但相当于北京而言,由 殖民者所带来的外来文化的侵袭更甚于自身的文化,体现 到城市风貌上就是海纳百川、兼容并蓄。
根据以上结论,在以城市形象定位为基础进行城市风 貌分类时,我们可以尝试以城市风貌形成的内在推动力, 即城市自然和人文因素作为分类的标准,表 2 是一个较为 完整的分类体系。
如表 2 所示,城市风貌的形成是由自然因素和人文因 素共同作用而成,其中对城市风貌影响较大的自然因素有 地形地势、江湖水系和气候气象;而对城市风貌影响较大 的人文因素有经济功能定位和历史文化。

试论城市风貌特色评价体系

试论城市风貌特色评价体系

试论城市风貌特色评价体系王晓;吕茂鹏【摘要】该文尝试探索一种合理可行的城市风貌特色评价途径和方法,提出了城市风貌特色评价体系,指出了其适用范围及应用价值,归纳了城市风貌特色评价的17因子,论述了城市风貌特色评价的标准、评价步骤与方法等;并以全国省会城市框架中的武汉市为例,进行了城市风貌特色评价的示例性研究;目的是为区域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后续研究提供一个具有示例性和参考意义的评价体系,弥补城市风貌评价环节上针对风貌特色评价的欠缺,补充城市风貌特色研究的不足,并期望引起对城市风貌特色评价意义及其评价体系的探讨.【期刊名称】《华中建筑》【年(卷),期】2016(000)001【总页数】3页(P16-18)【关键词】城市风貌特色;城市特色;评价体系;评价标准【作者】王晓;吕茂鹏【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高,我国城市风貌趋同严重。

与其相应,我国城市风貌、城市风貌规划等相关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已经取得诸多研究成果,对我国城市风貌的改善、城市风貌特色的发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但迄今为止,尚未发现对城市风貌特色进行横向比较的评价体系研究。

即使关键词相近的相关研究,如刘慧的“城市风貌特色评价研究”[1],实际上也是关于城市自身风貌特色评价体系的研究。

本文所提出的“城市风貌特色评价体系”,对单个城市的意义不大,主要适用于一定范围内的、或某类型的诸多城市(如全国省会城市、全国旅游性小城镇、各省内城市)之间的城市风貌总体特色比较评价。

其目的与意义主要在于,实践意义:通过对一定范围内的诸多城市的城市风貌特色评价,一是可以在社会上宣传其中特色度较高的城市,有利于相关城市美誉度的提高,促进其城市综合旅游及城市竞争力的发展;二是可以评价相关城市的城市风貌建设成效,激励其中特色度较高的城市,鞭策其中特色度较低的城市,进而有利于推动我国城市风貌特色的持续发展,有利于改变我国城市风貌趋同的现状;理论意义:提出并初步构建城市风貌特色评价体系,以引起城市风貌特色评价意义的讨论;并为城市风貌特色评价体系的研究提供示例性的文件。

城市风貌改造汇报文件PPT课件

城市风貌改造汇报文件PPT课件

9
1.4 总结
第一部分 现状解读
结合现状整治以及考虑到区域品牌的提升, 规划片区将面临以下问题:
功能:,街道定位不明确,缺乏本地特色的识 别性和易读性。
建筑:忽视了整体空间秩序,缺乏统一的规划 设计。建筑风格多样,色彩混杂。需要引入规 划思想,从整体上进行控制,增强街道建筑界 面的连续性、整体性、韵律性。
根为核心,恢复原有皇城印记,展现北京古都风貌。
今——西二环官园桥到赵登禹路,朝阳门北小街到东三环长虹
桥,建设现代城市功能区,体现北京时代精神。
平——增设开敞空间与活动场地,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
演绎城市平民的幸福生活。
安——改善道路交通状况,实现人车便捷通行,营造安全舒适
的街道空间。
12
2.1 案例解析1
玄武南街为南北向, 全长约470米。
第一部分 现状解读
7
1.3 现状分析
第一部分 现状解读
玄武南路东侧建筑建筑类型较多,建筑品质一般;屋顶存在搭建、加建现象;建筑色彩不统 一;空调机位布置混乱;广告牌没有统一规划;现状植被较差。
8
1.3 现状分析
第一部分 现状解读
玄武南路西侧建筑有保险公司、财政局、质监局等行政办公建筑,也有临街商业及多层住宅; 建筑形式多样,色彩较杂乱;建筑门窗形式多样;天线外置,景观较差;行道树树种不统一, 且长势较差。
中江交通便利,处于成都一小时 经济圈。S106川西环线、S101成 (都)南(江)公路、沪蓉高速 公路、达成高铁,在建的德中快 速通道、成(都)南(部)高速 公路、成都第三绕城高速公路 (绵竹-德阳-中江-大英高速与蒲 江-简阳-中江高速)穿境而过。 城市名片的打造。
6
1.2 区位分析

深圳城市风貌导则-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深圳城市风貌导则-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深圳城市风貌导则-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经济特区,经历了短短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的一座现代化城市。

深圳城市风貌的建设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独特的规划设计和现代化的建筑风格,深圳创造了自己独特的城市形象,凸显了发展的活力和创新的精神。

深圳城市风貌的建设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当时的深圳还只是一个小渔村。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国际经济上的崛起,深圳开始迎来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

为了适应城市化的需求,深圳积极引进海外的先进城市规划和建筑理念,吸纳了国内外优秀设计团队的参与,以打造一个现代化、宜居的城市为目标。

在深圳城市风貌的建设过程中,强调了人文关怀和环保理念。

通过注重公共空间的设计和利用,深圳创造了更多供市民休闲娱乐的地方,如公园、广场和步行街等。

同时,在建筑物的设计上,深圳注重生态环保,大量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和节能技术,以降低能耗和污染排放。

深圳城市风貌的特点是多样性和创新性。

深圳在城市规划上注重拓展空间,建立起现代化的产业园区,吸引了大量高科技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入驻。

这些产业园区不仅提供了就业机会,也为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意。

此外,深圳还注重文化建设和艺术发展,通过举办各种文艺活动和艺术展览,为市民提供更多文化交流和艺术体验的机会。

总结而言,深圳城市风貌的建设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深圳以其独特的规划设计和现代化的建筑风格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的城市典范。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当更加注重保护和发展深圳城市风貌,通过创新和文化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营造宜人的生活环境和良好的城市氛围。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这样编写: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本文的整体组织架构和各个章节的内容安排。

本文按照以下结构编写:第一部分是引言,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在概述部分,将介绍深圳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现代化城市,其城市风貌的重要性和特点。

文章结构部分则对全文进行总体的安排和布局,详细介绍各个章节的内容及其关系。

《青岛城市风貌保护规划(纲要)》.doc

《青岛城市风貌保护规划(纲要)》.doc

即墨市城市风貌要素名词解析手册即墨市规划局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5年8月为便于广大群众线索提报,现将对28类要素的概念进行详细解析。

一、自然山体自然山体是指由于地壳上升地区经受河流切割而成的,一般指高度较大、坡度较陡的高地。

本次线索征集重点:即墨市行政辖区范围内全部的独立山峰和连绵山脉。

二、自然水体自然水体是水的集合体,是地表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相对稳定的陆地为边界的天然水域,包括江、河、湖、海、冰川、积雪、水库、池塘等,也包括地下水和大气中的水汽。

本次线索征集重点:即墨市行政辖区范围内的长度大于0.5公里的河流、面积大于1公顷的天然湖泊、已探明储量的地下水源地、大中型及重要小型水库。

三、沙滩、礁石岸线由软质沙子组成的海岸线称为沙滩岸线;由坚硬礁石组成的海岸线称为礁石岸线。

本次线索征集重点:即墨市全部的沙滩和礁石岸线。

四、海湾海湾是指海洋伸入陆地的部分。

本次线索征集重点:即墨市全部的大小海湾。

五、岬角岬角是指向海突出的夹角状的陆地。

本次线索征集重点:即墨市全部岬角。

六、海岛海岛是指四面环水并在高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而且能维持人类居住或者本身的经济生活。

本次线索征集重点:即墨市辖区内的全部海岛。

七、湿地湿地是指常年或季节性积水地带、水域和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包括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滨海湿地等自然湿地,以及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或者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原生地等人工湿地。

本次线索征集重点:即墨市海岸带范围内的滩涂湿地、人工养殖池塘湿地、沙滩湿地。

八、风景名胜区风景名胜区是指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

本次线索征集重点:即墨市范围的国家级和省级风景名胜区。

九、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域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面向实施的建筑风貌控制方法研究——以《兰州新区建筑风貌导则》编制实施为例

面向实施的建筑风貌控制方法研究——以《兰州新区建筑风貌导则》编制实施为例

812023.20 /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城乡规划·设计城市建成环境的风格特色与文化内涵,是城市风貌的核心内容,是城市特色塑造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文在对我国近几年建筑风貌控制成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结合《兰州新区建筑风貌导则》(以下简称《导则》)编制实施的相关实践,探索能够面向城市建筑风貌实施管理的管控方法,塑造城市新区建筑风貌特色,提升城市品质。

1我国建筑风貌控制的实践动态与实施困境1.1建筑风貌控制的实践动态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建筑风貌管控实践起步较晚,最早论述来源于20世纪40年代末梁思成先生提出的“体形环境设计”的主张;20世纪80年代,国外设计理念逐步引入,如凯文·林奇《城市意象》、芦原义信《街道的美学》等,为建筑风貌的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真正开始关注建筑风貌管控要推迟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此时的建筑风貌管控主要在城市设计的框架下得以实施;自2000年起,我国各大城市开始重视城市建筑风貌特色的塑造与引导,并组织了大量的风貌规划编制工作[2]。

2010年以后,建筑风貌规划逐步进入理性发展阶段,开始注重编制成果的实际操作性。

1.2建筑风貌控制的实施困境1.2.1控制内容重点不突出,指导性较弱目前,我国对建筑风貌的控制仍处于探索阶段,对控制内容的选择尚未进行系统的梳理与研究,对控制内容的把握不明确,不能有的放矢地指导建筑风貌的规划,造成编制成果指导性较弱,难以进行有效的管控操作。

1.2.2控制方式把控不当,操作性较差在建筑风貌编制过程中,出于保障公共利益以及未充分考虑城市地域特色需求等因素,对建筑风貌的刚性控制摘要 建筑风貌作为城市风貌的核心内容,是营造城市风貌特色的重点与难点。

以目前我国建筑风貌导则编制与实施的困境为出发点,通过《兰州新区建筑风貌导则》编制与实施的具体实践,提出“分层、分类、分级”的控制体系,明确新区建筑风貌的控制内容、控制深度、控制方式,将建筑风貌控制要求系统化、具体化,探索便于操作、有效实施的控制方法。

漯河市城市风貌浅析

漯河市城市风貌浅析

漯河市城市风貌浅析收稿日期:2008210206作者简介:姜书纳(19832),女,西南林学院园林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云南昆明 650224魏开云(19622),男,副教授,西南林学院园林学院,云南昆明 650224汪婷婷(19842),女,西南林学院园林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云南昆明 650224姜书纳 魏开云 汪婷婷摘 要:从城市的形成过程和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积累出发,对漯河市的城市格局、城市道路网络、历史文物古迹、城市色彩以及城市的轮廓线等方面进行了了解,深入分析和研究了漯河市的城市风貌和城市空间特色,从而对该城市有一个更全面地认识。

关键词:城市风貌,城市格局,空间特色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1 概况1.1 地理位置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南,伏牛山东麓平原和淮北平原交错地带,辖舞阳县、临颍县、郾城区、源汇区、召陵区。

全市总面积2617km 2,其中建城区面积35.4km 2。

总地势西高东低,有少量黄土岗分布,境内河流分别为沙颍河、汾泉河和洪汝河水系,是淮河较大支流,其中沙、澧河横贯全境,在市区交汇后穿越市区而过,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1.2 自然环境漯河市属暖湿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为14.7℃,日照时数平均为2181h ,年降水量为786mm 。

沙、澧河穿越城市中部,非常适合把自然风光引入繁华都市,打造富有特色与活力的城市中心区。

弯曲多变的河道水系,形成多个景观区域,形成步移景异、别有洞天之景。

宽窄各异的河滩,保持着淳朴的田园野趣,放眼望去,绿茵融融、花团锦簇,令人赏心悦目。

2 城市风貌漯河市地处河南省中南部,是豫中中小城市群的中心。

漯河市既是一座近代兴起的现代城市,又是一座中原文化古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境内河流分别为沙颍河、汾泉河和洪汝河水系,是淮河较大支流,其中沙、澧河横贯全境,在市区交汇后穿越市区而过,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生态”、“城市遥感”、“城市信息”、“城市意象”等,本论文何以选择研究“城市风貌”为主旨?回顾改革开放至今的城市建设,时至今日人们惊呼“特色危机”、“生态危机”等等,究其因,不能说我们过多的注重物质的空间设计而相对忽视了城市空间的.“文化的”、“精神的”、“传统的”、“情感的”内涵塑造。

这种局面一方面与开放后西方文化的冲击有关,面对纷至踏来的西方各式设计思潮。

变得有些无所适从。

另一方面,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成熟不规范的情况下,设计市场秩序不严谨且竞争欠公平,规划师与建筑师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不经意地有演变为“绘图匠”、“墙头草”的倾向。

关于“城市风貌”的解析与研究,试图在于提醒人们,在建设城市的物质实体与空间实体时,尚需培育和重视城市之“风格”,城市之“精神”,城市之“意境”,有了城市的风格和精神,城市建设就可以取人之长,孙已之短,纳四海精华而强健自我风骨,一句话:扬长避短,而不至于迷途。

以上是就单个城市个体而言论述的城市风貌的重要性,而从整个国家而言,城市是国家历史文化最重要的物质载体,城市里往往孕育并保藏有一个国家最主要的物质与文化财富。

而城市群及其风貌本身就是国家最重要的有形和无形的资产。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单个城市的风貌缺失或许不足惧,但是如果整个国家的城市都在失去传统、失去文化特色的话,那将是民族的灾难,是涉及民族存亡意义的大事。

因为失去民族文化最主要的载体,无疑是失去了灵魂,失去了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最重要的资本。

古今中外的许多传说中的文明与文化,例如我国古代的西夏王朝,在被灭亡后,城市被毁灭,最后连文字也消逝了。

还有埃及等国家,传统的建筑文化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也大为逊色。

我国传统的建筑文化历经几千年一直得以延续,城市的风貌也独具特色。

近几十年的城市建设的剧烈变化中,如何保持清醒的认识,继承与弘扬民族历史文化特色是关系到国家兴亡的重大问题。

五、相关概念辨析(一)城市风貌的概念研究城市风貌不妨首先从其定义着眼,首先看看前辈与同仁是如何理解与定义“城市风貌”的。

有关城市风貌的说法很多,如:1.1996年重庆建筑大学编写的“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对城市风貌与景观傲了以下定义:城市风貌与景观指人们对城市所进行的一系列审美活动中在审美主客体之间的意向性结构中所产生的审美意象-。

2.郝慎钧所译的《城市风貌设计》一书对城市风貌如此解释:“城市风貌是一个城市的形象。

反映出一个城市特有景观和面貌、风采和神态,表现了城市的气质和性格,体现出市民的文明、礼貌和昂扬的进取精神,同时还显示出城市的经济实力、商业的繁荣、文化和科技事业的发达。

总之,城市风貌是一个城市最有力、最精彩的高度概括。

”23.张继刚先生在《二十一世纪城市风貌探》一文中,对城市风貌做了如下定义:“城市风貌,简单地讲就是城市抽象的、形丽上的风格和具象的、形而下的面貌。

34.彭远翔先生在《山地风貌及其保护规划》一文中,对城市风貌如此解释:“城市风貌即城市的风格和面貌,是自然园素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

”4关于城市风貌的定义,还有其他的表述,总结以上的说法,本文认为,城市风貌是通过’重庆建筑大学建筑系编《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1998年审批通过,P342(日)池泽宪著,郝慎钧译,羌苑校‘城市风貌设计》,建筑工业出版社,P763张继刚,《二十一世纪城市风貌探》.《华中建筑》2000,第2期,P354彭远翔,载于《97山地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974自然景观、人造景观和人文景观而体现出来的城市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城市传统、文化和城市生活的环境特征。

风貌中的“风”是对城市社会人文取向的软件系统概括,是社会习俗、风土人情、戏曲、传说等文化方面的表现;“貌”则是城市总体环境硬件特征的综合表现,是城市的有形形体和无形空闻.是“风”的载体,两者相辅相成t两者有机结合形成特有的文化内涵和糟神取向的城市风貌。

(二)相关联概念在明确了城市风貌的概念之后,我们还应明确城市风貌与城市特色、城市景观、城市形象等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便更好的理解城市风貌的内容与内涵。

1.城市景观与城市风貌城市景观是城市中各种物质形体环境通过人的感知后获得的视觉形象,它是城市生活的表象特征,是社会组织机构的表现。

城市景观的内容包括城市自然环境、文化古迹、建筑群体以及城市的各项功能设施物象给人的一种视觉感受。

而城市风貌主要是指城市的民族特色、文化艺术传统、文化特性以及城市物质环境风格等所反映的城市历史文化及其精神特征。

城市风貌的概念侧重于审美主体对城市意义整体感受与体验.而城市景观则是审美主体、对城市具体、审美对象的审美知觉。

2.城市特色与城市风貌城市特色就是指一座城市在内容和形式上明显区别于其它城市的个性特征,是城市独具的环境景观和人文景观,因而它是城市最具有象征性与代表性的特征和精华所在。

城市风貌与城市特色相同之处在于两者都有城市形象的内涵,含有人对城市感知感觉的印象;两者不同之处在于城市特色侧重于碱市可视形象特征区别于其他的表现,城市风貌则倾向于城市的文化、传统习俗与内在精神。

城市特色是城市不同于共性的个性特征显现,是城市风貌的一个方面,城市风貌包含了城市特色。

3.城市规划与城市风貌规划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是依据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有关生产力布局的要求,充分研究城市的自然、经济、社会和区域发展的条件,确定城市的性质、预测城市发展规模、选择城市用地发展方向,按照工程技术和环境的要求,综合安排城市各项设施,并对各项用地进行合理布局。

城市风貌规划是城市规划系统中的~个组成部分。

城市风貌规划侧重于对于城市精神文化层面的资源在城市物质空间环境中的规划整合,它偏重于艺术、心理感知、心灵感受层面,较少直接涉及国家政策、经济方针、政治制度。

而城市规划则更多地与国家和各级政府的决策机构结合,规划的重点己从物质环境建设转向公共政策和社会经济等问题。

4.城市设计与城市风貌规划城市设计是关于城市空间和环境品质的研究,是以人为中心,从城市的整体环境出发的城市形态设计,侧重与城市物质空间形态的最优化。

其主要目标是通过形态研究来改进人们生存空间的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

一般来说,相对于城市风貌规划而言,城市设计偏重于形体艺术设计,包括城市的空间形态和建筑物形态。

城市风貌规划侧重于对城市的文化、历史传统、文态文脉、风土习俗的研究,并通过将城市特有的自然与文化资源与城市物质环境相结合同时在城市物质空间中进行合理有效的分布,从而更好的塑造并展示一个城市特有的物质环境特征和精神文化特色。

城市风貌规划偏重于在城市宏观层面把握城市的整体环境面貌.而城市设计则侧重于对微观具体的形体环境进行刻画与规定。

城市设计的主要方法与技巧是城市风貌规划的重要借鉴。

六、相关基础理论的研究绪论(一)城市空间的场所精神许多研究城市空间理论都是从城市的空问结构着手,大致上把城市的公共空问归纳为点、线、面的形式去研究,常用的结构元素如焦点、轴线、节点、地标、开放、空间、视觉走廊等,而探讨及设计这些元素的品质则通常又可包括空间的封闭度、比例、结点的张力、历史的连续、空间的连续、空间的节奏等,但这些方式除了考虑视觉的体验效果之外,缺乏考虑这些空间对居民的意义以及能否发生社会的交互作用,海德格(}玷jdde蹈er)指出,不能将空间同入割裂开来,空间既非外部对象,也非内部体验,人与空间是不能分开考虑的‘。

空间是从场所——处所、地方来领会其存在的,是有人活动的,并有安全感的所有地方。

场所体验的中心是使活动其中的人感到在内(mside)的程度——安全而非暴露,舒适而非紧张.归属感而非漂泊感等,把个人连接在更大的环境与社会整体的建成结构中,常更容易产生一种在内的感觉,而这种感觉作为场所的主要特征,是通过认同Oderlli丘cation)和指认(ofi“觚011)的作用来实践的,并作为人感知场所的过程,认同意味着通过把生存与自然人类尺度的复杂性联系起来.从而赋予一种个人存在的含义,这种认同是使人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的条件之一,指认则意味着任何含义都可以体验成广泛时空秩序中的组成部分,通过场所的认同和指认,人和场所产生互动,这便是场所精神的实质。

(二)城市空间的形象性城市空间的形象虽然是人的体验,但它以形态为基础,其形象是人文性的,是被人感知到的现实部分,它取决于观察者在三维形态性的城市空间中的位置及其自身的感知能力,因此,城市空间的形象是对一个观察者可感知的、并依赖于其知觉可能性的城市物质部分。

城市空间的形象具有作为所有社会科学研究基础的主体通性,对观察者的行为和反应来说,只有城市形象是自我的,它已成为一个直接被感知的质量,这个质量取决于通过空间环境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引起的刺激总和,而这种蒯激在很大程度上是可引起的,它取决于观察者的感知能力和感知时刻的感知条件和感知准备,特别是当众多观察者处于相同的位置,相同的感知条件,具备相同的感知能力及相同的感知准备时,客观环境的一部分以同样的方式被感知,就在城市空间的形象层上产生了主体通性。

人的知觉过程和城市空间形象产生的过程如下:人的知觉过程:文化上的印象个人的印象过滤器l过滤器2城市空间形象产生的过程真实世界的选择其他可雒的过滤器认识世界加入了选择标准在空间中表达的选择理想形象等的过滤器出最后的选择b业:幽鼬盟£QB鱼£i丛12QQQ:姐B血丛当id妇埘g£Y锄丝:b业,《盘垫揸::叠直::捶垒垫塑》6由图示可以看出,城市空间形象不只停留在视角的层面上,而涉及所有感觉,尤其受到文化背景、个人选择条件等精神因素的影响。

城市空间的形象是与感知者的行为意图、感知能力和感知时刻等感知条件有若的、有效的环境因素的结构体。

城市空间要素的内容——城市空间的物质层次上的各种环境要素的类型及排列,及观察者在此空问结构体中可能的位置决定了城市空间的形象,城市空闾形象的产生与感知准备和感知能力密切相关,而形象质量对城市空间的形象来说是决定性的。

(三)城市空间的意象性城市空间的意象是人对一个城市及其组成部分建立的概念和想象,它是一个包含了记忆、关系和经验的总和。

城市意象一方面由三维空间信息的被感知部分形成,另一方面则依赖于记忆、关系经验、希望和期待作为人与城市空间的环境互动过程的产物。

城市意象通过城市形态的社会经济及文化的功能结构和空间结构来确定,还通过观察者个体生理的、心理的及知识的特征来确定,但不同的观察者对于相同的客观环境意象的主要部分是一致的,可以说,在特定的共同的社会文化和时代的结构背景之下意象性表现出一致性,因此,对城市区域公共的意象可以通过相关者有代表性的群体抽样的询问而获得。

城市空间的意象可以由意象质量来表达.意象质量是指城市空间意象要素产生的环境特征,城市空间的意象性最终的表示是认同和归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