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

合集下载

植物保护的方法

植物保护的方法

植物保护的方法
植物啊,那可是我们大自然的宝贝!它们给我们带来清新的空气,美丽的风景,还有好多好多的好处呢!那我们可得好好保护它们呀!
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做起呀。

比如说,不要随手摘花折草,那多残忍呀!每一朵花每一棵草都有它的生命和价值呢。

就像我们人一样,谁愿意被随便伤害呀。

还有啊,多种植一些植物也是很重要的哦。

我们可以在自己家的院子里,阳台上,种上各种各样的花花草草,看着它们一点点长大,开花,结果,那种成就感简直无与伦比!这就像是养育一个小生命一样呢。

我们也要注意给植物提供合适的环境。

就像人需要一个舒适的家一样,植物也需要合适的土壤、水分和阳光。

不能让它们渴着饿着,也不能让它们暴晒或者受冻呀。

大家想想,如果没有了植物,我们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到处是光秃秃的,没有一点生机和色彩,那该多可怕呀!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它们,让它们茁壮成长。

保护植物,其实也是在保护我们自己呀。

它们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让我们呼吸更顺畅。

它们还能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

这就好像是我们的好朋友,一直在默默地为我们付出呢。

我们可以积极参与到保护植物的行动中来呀。

比如参加一些植树活动,或者宣传植物保护的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植物的重要性。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用我们的爱和关心,去呵护那些可爱的植物们!让我们的地球因为有了它们而更加美丽和生机勃勃!植物保护,刻不容缓,我们每个人都责无旁贷!。

植物的保护方法

植物的保护方法

植物的保护方法植物的保护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 预防措施:加强植物的生长环境管理,选择合适的土壤、光照和温度条件,以提高植物的健康程度,增强其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2. 生物防治:使用天敌和有益微生物等自然方法来控制病虫害。

例如,释放捕食性昆虫来控制害虫数量,使用杀菌剂或有益微生物来对抗病原体。

3. 化学防治:使用化学农药来控制病虫害,如杀菌剂、杀虫剂和除草剂。

但是使用化学农药应谨慎,遵循正确的使用和安全指南,以保证植物的健康和环境的安全。

4. 遗传改良:通过遗传改良,培育出具有抗病虫害能力的品种,以提高植物的抗性。

5. 农业措施:采取合理的农业管理措施,如合理轮作、使用有机肥料、夏季休闲等,以减少病虫害的传播和发生。

6. 监测和早期预警:定期检查、监测和记录植物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阻止病虫害的进一步传播。

总体来说,植物保护方法是多方面综合施策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植物的生长环境、病虫害类型和程度,选择合适的控制方法。

与此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在使用化学农药时谨慎使用,并注意遵循相关法规和安全操作指引。

7. 病虫害防治:定期巡视植物,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如手工捕捉害虫、剪除受病害侵染的植物部分、处理受感染的植物器具等。

8. 植物营养管理:合理施用肥料,保持植物充足的营养,使其有足够的能量来抵抗病虫害的侵害。

9. 疫情监测和防控:加强对疫情的监测和防控,及时掌握和报告疫情,采取隔离、消毒和其他措施来防止疫情扩散。

10. 教育和宣传:加强植物保护知识的宣传,引导公众关注植物保护的重要性,提高人们的植物保护意识和行动。

总结起来,植物的保护方法包括预防措施、生物防治、化学防治、遗传改良、农业措施、监测和预警、病虫害防治、营养管理、疫情监测和防控以及教育宣传等多个方面,通过多种手段综合施策,保护植物的健康和生长,减少病虫害的损害。

11. 掌握正确的灌溉方法:注意植物的水分供给,避免过度浇水或干旱,因为水分的不合理管理容易导致植物易感染病害或虫害。

《保护植物》 讲义

《保护植物》 讲义

《保护植物》讲义一、植物对于地球生态的重要性植物,是地球上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对于维持地球的生态平衡、提供生态服务以及支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了赖以生存的氧气。

如果没有植物的光合作用,地球上的氧气将迅速耗尽,生物将无法呼吸。

其次,植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础。

它们为众多的动物提供了食物和栖息地。

从微小的昆虫到大型的哺乳动物,都依赖植物而生存。

植物的多样性也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一个丰富的植物群落能够支持更为复杂和多样的生态系统。

再者,植物在保持水土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它们的根系能够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

在山区和河流流域,植物的存在可以减少泥石流和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此外,植物还参与了全球的水循环。

它们通过蒸腾作用将水分从根部吸收并释放到大气中,增加了大气湿度,促进了降水的形成。

二、植物面临的威胁然而,当前植物面临着众多严峻的威胁,这些威胁正在严重影响着植物的生存和繁衍。

1、人类活动的直接破坏城市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导致大量的森林和植被被砍伐和清除,以腾出土地用于建筑和道路。

农业的扩张也使得大量的原始植被被开垦为农田,破坏了植物的原生环境。

2、过度开采和采集一些具有药用价值、观赏价值或经济价值的植物,遭到了过度的开采和采集。

例如,某些珍稀的野生药材植物因为过度采挖而濒临灭绝。

3、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如干旱、洪涝、高温等,这对植物的生长和繁殖产生了不利影响。

许多植物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气候条件,其分布范围和种群数量都在逐渐减少。

4、外来物种入侵随着国际贸易和人类活动的增加,外来物种被引入到新的地区。

一些外来物种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和适应性,它们会迅速繁殖并占据本地植物的生存空间,威胁本地植物的生存。

5、环境污染空气、水和土壤的污染对植物的生长和健康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例如,大气中的酸雨会腐蚀植物的叶片和根系,水中的污染物会影响植物的水分吸收和养分摄取,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会导致植物中毒和死亡。

植物保护学课件

植物保护学课件
检疫措施
该地区设立了专门的植物检疫机构,负责辖区内植物及其产品的检疫工作。同时,加强与海关、农业等部门 的协作配合,形成合力推进植物检疫工作。该地区还积极推广先进的检疫技术和方法,提高检疫效率和准确 性。
成效评估
经过多年的努力,该地区的植物检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方面,有效防止了危险性病、虫、杂草的传播 和扩散;另一方面,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和安全,促进了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
害监测和防治。
精准化植物保护
通过精准农业技术,实现对农田 环境的实时监测和精准管理,提 高植物保护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绿色化植物保护
未来植物保护将更加注重环保和 可持续发展,减少化学农药的使 用量,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
等绿色防控技术。
THANKS
感谢观看
预测预报
通过对病原物、寄主和环境条件的监测和分析,结合历史资料和气象预报等信 息,可对病害发生趋势进行预测预报。
防治策略与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科学 施肥等农业措施,提高植物抗病 力。
在必要时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注意选择低毒、低残留农药并 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规定。
防治策略 农业防治 生物防治 化学防治
农业科学为植物保护学提供了农业生产实践中的问题和需求,推动了植 物保护学的研究和发展。同时,植物保护学的研究成果也为农业生产提 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02
植物病害及防治
Chapter
病害类型与症状识别
病害类型
根据病原性质不同,植物病害可 分为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 病害等。
症状识别
各类病害在植物上表现的症状不 同,如真菌病害常导致植物组织 坏死、变色、畸形;细菌病害多 引起植物萎蔫、腐烂等症状。
与其他学科关系

动植物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动植物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动植物保护的意义和措施保护动植物是维护自然生态平衡的必要措施。

随着人类的迅速发展,自然环境受到了很大的破坏,许多珍贵的物种在不知不觉间濒临灭绝。

所以,采取措施保护动植物,既能保护自然环境,也能保护人类自身。

下面,我们将从多方面来探讨动植物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一、保护动植物的意义1. 维护生态平衡动植物在大自然中都有着各自的角色和功能,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构成了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若其中一个物种灭绝,将会引发链式反应,使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都受到影响。

因此,保护动植物就是维护生态平衡,是维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根本保障。

2. 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动植物是人类获取自然资源的重要来源,人类从中获取食物、药材等,这些资源对于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至关重要。

如果动植物物种不断灭绝,那么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将受到威胁。

3. 遏制环境荒漠化动植物的存在和生长可以改善和恢复环境,保持水土不流失,遏制环境荒漠化。

而当它们灭绝了,环境就会逐渐恶化,生态环境变得脆弱。

二、保护动植物的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民众保护意识加强宣传教育,尤其是在学校、社区等公共场所,开展环境保护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信念。

2. 设立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实施动植物保护区政策,设立不同类别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区里的动植物,从而提高其生存的分布和数量。

3. 加强科学研究加大对动植物的科学研究力度,认识动植物的生态行为、群落结构、生态需求和生态适应性等,以帮助野生动植物适应恶劣的生境,提高其生存能力。

4. 推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推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让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互促进,而不是相互矛盾,从而实现生态环境的持续健康发展。

5. 动植物迁移保护迁移保护是为了适应环境变化,通过动物的迁徙使其得到保护。

如野生动物因人类活动而失去自由活动的土地,直接关乎其存续,需要将其迁移到其他地方保护。

总之,保护动植物的意义重大,人类生态环境事关人类的生命和存活环境。

《植物保护》PPT课件

《植物保护》PPT课件

《植物保护》PPT课件•植物保护概述•植物病虫害识别与诊断•植物病虫害防治策略与技术•植物检疫与法规制度目录•农业生态系统中的植物保护•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植物保护挑战与对策01植物保护概述定义与重要性定义植物保护是研究如何保护植物免受有害生物(如病害、虫害、杂草等)的侵害,以及如何在受到侵害后恢复其健康状态的一门科学。

重要性植物作为生态系统的基石,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保护不仅有助于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还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古代时期人们通过观察和实践,积累了一些朴素的植物保护经验,如轮作、间作等。

近代时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植物保护逐渐从经验走向科学,出现了植物病理学、昆虫学等分支学科。

现代时期植物保护学科不断完善,研究手段日益先进,如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技术的应用为植物保护开辟了新途径。

•目标:通过预防和治疗措施,减少有害生物对植物的危害,保障植物健康生长,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任务研究有害生物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策略;推广和应用先进的防治技术;培养专业的植物保护人才;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性植物保护挑战。

02植物病虫害识别与诊断常见植物病虫害类型病害类型包括真菌病、细菌病、病毒病等,如锈病、霜霉病、黑斑病等。

虫害类型包括咀嚼式口器害虫、刺吸式口器害虫等,如蚜虫、蚧壳虫、红蜘蛛等。

注意观察植物的异常症状,如变色、坏死、畸形等,以及害虫的形态特征。

观察症状识别病原掌握发生规律通过实验室检测或专业机构鉴定,确定病害的病原类型。

了解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流行条件,以便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030201病虫害识别方法与技巧诊断流程与注意事项诊断流程包括现场调查、症状识别、病原鉴定和综合分析等步骤。

注意事项在诊断过程中,要注意排除非生物因素引起的异常症状,如药害、肥害等;同时,要结合植物的生长环境、品种特性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03植物病虫害防治策略与技术农业防治策略选用抗病、抗虫品种选用具有抗病、抗虫特性的品种,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

珍稀植物保护措施

珍稀植物保护措施

珍稀植物保护措施概述珍稀植物是不可再生资源,其保护至关重要。

近年来,珍稀植物保护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应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以防止随着需求的增加、环境污染的加剧、野生动物的驯化而带来的植物灭绝。

一、珍稀植物的保护(一)禁止砍伐砍伐植物的行为是对植物的最大威胁之一,任何一种珍稀植物遭受砍伐都会威胁其生存,甚至导致植物灭绝。

因此,应该严格执行禁止砍伐珍稀植物的法令,任何破坏性采伐操作均应受到严厉处罚。

(二)加强环境保护环境的压力对珍稀植物的存在和生存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保护珍稀植物,应加强环境保护。

可以采取减少排放有害物质、堆肥尚未成熟的垃圾、限制集体居民污染行为等措施,以减少对植物的破坏性影响。

(三)加强野生动物驯养野生动物作为珍稀植物的共同宿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因此,要保护珍稀植物,就必须加强野生动物驯养。

可以采取设立野生动物保护区、禁止猎捕、定期普查野生动物数量等措施,为野生动物提供良好的生存条件,同时也有利于珍稀植物的保护。

二、珍稀植物的繁殖(一)采用种子繁育技术采用种子繁育技术可以对珍稀植物进行有效控制,即采集珍稀植物的种子,在适当的环境下培育出新的植物,以替代原有的植物。

(二)采用遗传育种技术遗传育种技术可以有效强化珍稀植物的适应性和抗病性,有助于提高植物的生存率,增加珍稀植物的存活机会,从而为保护植物提供有效的保障。

总结珍稀植物是不可再生资源,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保护措施,以保护植物的生存。

这些保护措施主要有禁止砍伐、加强环境保护、加强野生动物驯养以及采用种子繁育和遗传育种技术等。

在实施这些保护措施的同时,还要加强监督,尽可能减少对植物的破坏,保护珍稀植物的生存。

植物保护的主要方法

植物保护的主要方法

植物保护的主要方法植物保护是指通过一系列措施来预防和控制病虫害对植物的危害,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下面是关于植物保护的10条主要方法以及详细描述。

1. 合理轮作制度:轮作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要求将作物在同一块土地上种植,以达到土壤养分的平衡和病虫害的控制。

合理的轮作制度可以有效地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在同一土地上种植不同的作物可以打破病虫害的传播链条,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和有益生物控制病虫害的方法。

常见的生物防治措施包括引入天敌或益虫来控制害虫的数量,比如利用寄生蜂来控制害虫的繁殖。

还可以利用生物杀菌剂来控制植物病害的发生,例如利用白僵菌来防治蚜虫。

3.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指使用农药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

化学防治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植物保护措施。

它可以通过喷洒、灌溉或者涂敷的方式使农药进入植物体内,从而杀死或抑制病虫害的发生。

4. 种子处理:种子处理是指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处理,以提高其抗病虫害能力。

常见的种子处理方法包括种子浸泡在有机磷类或杀虫剂中,以杀灭种子表面的病菌或虫卵。

5. 土壤消毒:土壤消毒是指利用化学物质或热处理来消灭土壤中的病菌和虫卵。

土壤消毒可以有效地控制土传病害和土壤中的害虫。

6. 病害预警:病害预警是指通过对病虫害的监测和预测,及时提醒农民并采取相应措施来防治病虫害。

病害预警可以根据病虫害的传播规律和气象条件,预测病虫害发生的时间和范围,从而提前采取防治措施。

7. 植物品种改良:植物品种改良是指通过选育和培育抗病虫害品种,提高植物对病虫害的抵抗力。

植物品种改良可以通过杂交和选择育种等方法,选育出具有抗病虫害能力的新品种。

8. 病害循环破坏:病害循环破坏是指通过破坏病虫害的生命周期来达到防治的目的。

比如及时清除田间遗留的感染源,剪除感染病叶或枝条等。

9. 调整灌溉和施肥措施:适当的灌溉和施肥措施可以使植物生长健康,增强植物的抵抗力,从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盟有机农业政策对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的启示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有关植物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却是很不完善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农产品的安全,落后的农业发展也同样制约着环境友好型有机农业的发展。

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环保意识逐步发生变化,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状况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般来讲,传统农业生产使用大量化肥、农药等人工合成化学品,使农产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土地生产能力持续下降。

然而,环境承载能力有限,恢复周期漫长,长期的过度开发已经严重破坏了我国的自然环境。

为了保护生态系统,亟需发展规模性的生态农业体系,有机农业是具有严格标准的可操作的农业生产方式。

而欧盟有机农业的发展居世界第3位,法律法规成熟,有机农产品市场管理规范,在农业投入品的使用和残留物检测方面有着非常严格的标准。

鉴于此,欧盟的有机农业政策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1 我国有机农业存在的问题1.1 农产品产地环境污染农产品的生长发育离不开环境,环境污染直接影响着农产品生长。

目前农产品产地环境污染源主要有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土壤污染,这些污染源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均有极大影响。

大气污染主要针对有叶子的农作物,通过光和作用,使农作物的一些化学元素含量超过标准含量,严重影响了农产品质量,还会引发食物链问题,给国民经济带来严重的损失。

任何生物体的成长都离不开水,只要水受到污染,那么生物体必然受到影响。

植物体通过根部的吸收水分,把一些污染元素输送到了农产品中,严重影响了农产品质量。

土壤污染往往是通过农作物吸收和食物链的积累,直到影响人或高级动物的健康。

而且,土壤重金属污染是一个不可逆过程,污染后极难恢复,将长期对土壤功能产生影响,后果十分严重。

1.2 基础理论、技术研究滞后,服务体系不健全目前,有机农业的一整套技术措施及社会服务体系很不完善。

有效的生物农药品种还比较少,有机肥的投入措施和手段仍没有保障;有机农产品的产供销售网络缺乏。

对有机农业的科研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国内有机农业生产研究与科研开发缺少经费,没有专门从事有机农业科研和教学的机构,特别是缺乏对有机农业生产资料的研究和开发。

1.3 各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不够有机农业是从传统农业向精准农业的转换,在发展有机农业的时候,存在减产和受病虫害的威胁,农业经济效益存在很大的风险,发展有机农业的时候,必须有政府的支持,才能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但国家及各地方政府的农业投入中,用于有机食品项目建设的很少,直接影响了有机农业的发展。

1.4 生产规模小、产业化水平低有机食品发展的规模、生产总量和开发面积都比较小,只占全国大宗农产品种植面积和总产量的0. 1 %左右,而且有机食品的产品结构不尽合理,品种单一,无法满足人们对食品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1.5 有机农产品可信度缺乏,有机农产品市场狭小由于过度施用化肥、环境的过度污染,人们渴望有机食品,但由于国内对有机食品的监管力度不够,部分有机产品的包装和实际质量不相符,造成人们对有机食品质量的怀疑。

我国不同的机构执行标准的差异性大,存在有机农产品质量的混乱。

有的产品原料还未达到有机的要求,其加工产品却被认证为有机,并在媒体炒作,误导消费者。

1.6 人们对有机农产品的认识不够有机农业在我国兴起后,由于我国有机农业认证系统和国外有差异,有机农业产品的标准也不同。

我国通常称为绿色食品,但人们对绿色食品的含义缺少认识,大部分人把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混为一谈,人们存在对绿色食品认识度不够,需要进一步普及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概念和含义上的差别。

2 欧盟有机农业政策的启示2.1 农产品产地污染的解决技术2.1.1 病虫草害防治技术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控制病虫草害。

如选择远离病原菌的种植地区、安排合适的播种期、清沟排渍、通风透光;清除或毁灭染病植株、去除选择性寄主和杂草寄主、土壤处理等根除病原菌;选育抗病品种、培养健壮植株、接种温和病毒,提高植株抗性。

培育天敌,防治害虫;通过合理轮作休耕和秸秆覆盖控制杂草。

2.1.2 农业耕作技术长期种植同一种作物会导致病虫害加重。

利用时空差异合理轮作,改变农田生态、改善土壤理化特性、增加生物多样性。

通过轮作恶化病虫生存条件,免除和减少单一植物特有的病虫草害。

通过间(混)作和套种改善田间小气候、降低敏感性植物的密度,减少病原菌侵染机会。

利用害虫对特殊颜色或背景敏感、植物分泌物、机械隔离、小气候利用等防治害虫。

2.1.3 无病种苗技术选择抗逆性强的作物种类及品种,及时清除混杂的杂草种子和带病虫的种子,选用饱满、均匀的优良种子,达到减少杂草和病虫中间寄主,减轻病虫草害。

通过晒种杀灭种子表面的病菌,促进种子后熟,提高种子出苗率;浸种、干热消毒法杀死隐藏在种子中的害虫和病菌,提高种子活力,最终获得无病健壮的种苗。

2.1.4 作物健身栽培技术通过有机农业植物营养和培肥措施,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农田生态、保证土壤生物活性、增强植物抗逆能力,减少病虫害。

2.2 做好有机农业相关技术的研发欧盟的植物保护在病虫害防治和有机农产品市场监管方面是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并没用一成不变的制度体系。

且随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其有关法规的内容。

以确保有机农业的发展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我国应该加强在病虫害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有害物残留检测和标准认证方面的投入。

形成符合我国农业发展实际的植物保护技术和措施。

植物保护技术涉及面广泛。

在专家系统、信息系统、技术应用支持系统等方面都需要一定的投入。

特别是对现有成熟技术的整合和推广。

我国做的还远远不够,欧盟各国全方位的技术支持系统能够帮助有机农业的生产者快速高效地开展具体工作。

并在遇到问题时快速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

我国应该加强植物保护技术集成和推广体系的建设。

并确保这种技术能够有效地应用到实际的农业生产中。

有机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现代化机械设备的投入,我国在农业机械设计、制造和应用方面也远远落后于欧盟各国。

这和我国地域辽阔,农业生产分散等客观因素有关。

随着我国农村土地的合法流转、规模化农业生产的发展,亟需各种新型的田间作业机械,为科学施肥、无害化收割奠定基础。

这方面的投入将是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低能耗的农业生产,欧盟今后将低碳农业发展作为重点,并计划在现有水平上减少40%的能耗。

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也不可忽视对能源的节约,需要在技术、管理、法规等方面积极探索,发展低碳高效的中国特色有机农业。

2.3 在有机农业中积极推广植物保护新理念有机农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植物保护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实施。

可以说,没有植物保护,就没有有机农业的未来。

做好有机农业的植物保护工作,除了配套政策的出台、相关专业技术的完善和提高以外,还需要各有关人员强化植物保护意识,并在实践中积极主动应用植物保护相关措施,在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将植物保护工作作为有机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植物保护工作所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要求广大植保工作者必须重新提高对植保工作的认识,树立全新的植保工作新理念。

为此国家提出了“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新理念。

将植保工作作为农业与农村的公共事业和人与自然和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以及对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保障和支撑作用,拓展植物保护工作的发展领域和空间。

2.4 监控体系监控机构对有机农业生产者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检查生产者是否有使用《欧洲有机法案》不允许使用的产品,或使用与法案不一致的工艺。

检察机构可以进行随机的不事先告之的取样检测,并出具检查报告。

2.5 质量管理体系有机农业内部管理体系和管理要求保证了有机农产品的高质量和高安全。

《欧盟有机法案》对有机农业生产规定了最低要求和监控措施。

生产中必须建立可回溯追踪的质量管理体系,对每一地块建立管理记录,记录各种农事活动。

如生长记录,农药和肥料等各种投人物质的使用记录、收获产量记录等,保证有机农业生产全过程都处于可回溯追踪的质量管理体系的监控下。

建立有机农产品编码系统,保证通过编码可追溯至每一批次生产记录乙对平行的非有机生产也实施同样的监控,确保避免对有机农产品的混淆和污染。

只保存允许使用的农药、肥料等,对有机农产品的物流设立台帐,详细记录使用品牌、厂家、进货时间、进货商家、使用情况,确保这些物品不会误用,造成污染。

2.6 加大植保法规体系的建设力度欧盟有机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其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我国正在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而有机农业的发展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现在仍处于逐步规范、快速发展阶段,适时适度地发展有机农业必将成为我国农业迎接国际竞争和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举措。

我国于2005年颁布了有机产品国家标准《GB/T 19630有机产品》,同时出台了管理有机认证市场的法律法规,促使我国有机农业向规范化方向发展。

消费者对有机产品也有了更深的认识,我国有机农业将会进入稳定发展阶段。

我国的植物保护工作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植物保护法》的立法工作纳入了日程,但是与欧盟的法规工作相比,我国起步晚,没有成熟的法律基础,需要在立法、执法方面加大投入,并据此制定具体的有机农业发展规划和有关领域的植物保护条例。

2.7 加大有机农业体系的宣传推广现在消费者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有机农业的大力发展可向社会提供无污染、好口味、食用安全的环保食品,有利于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减少疾病发生。

而且,有机农业属于环境友好型农业的典型代表,对环境保护、生态维护都有积极作用!欧盟在有机农业发展的同时,获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欧盟各国的居民和环境都因此而受益。

我国居民对有机农业的诸多好处并没有深刻的认识,也没有建立起对有机食品高价值的认可度。

这就需要我国做好有机农业的相关推广宣传工作。

在相关的法规建设中,也要重点考虑有机农业发展初期所面临的经济问题,主要是投入和受益的关系。

有机农业的生产者希望高投入有高回报,有机食品的消费者不愿意为此支出高额的费用。

完善的有机农业补贴体系是欧盟各国的共同选择。

我国也需要借鉴国际经验,逐步建立起完善的有机农业补贴体系,为愿意进行有机农业生产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合理的补贴,从而促进有机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 小结严格的有机农业基本规程、监控程序的有效实施保证了有机农业产品的高质量、高安全,保护了动植物和生态环境,保证了农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处于《植物保护法》立法的关键时期,在法律依据、执行标准、市场准入和监管方面需要积极探索,并应从病虫害防治、高新生物技术、有机农业结构、农业信息化、机械化和低碳农业发展等方面认真调研,根据各个地区的农业发展现状,制定差别化的政策,加大植保领域的投入力度,提出合理的有机农业发展补贴政策,完善有关技术、法规的系统化、信息化建设,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有机农业及其植保体系,不断提高我国有机农业的管理和发展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