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下册8.试卷讲评课
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课件(完整版)

返回
如何读出这些数呢?
200 200由2个百组成。
读作:二百
十位和个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 没有,写“0”占位。
201 201由2个百、1个一组成。 读作:二百零一
百位写2,十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 写“0”占位,个位写9。
返回
课堂练习
写出下面各数。
四百三十七 二百零五 六百八十 七百
百十 个 位位 位
返回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2573 读作: 二千 五百 七十 三
8007 读作: 八千
零
七
8070 读作: 八千 零 七十
8700 读作: 八千 七百
中间有两个0, 只读一个零。
中间有一个0,读一 个零,末尾的0不读。
末尾不管有几 个0都不读。
返回
课堂练习
看图填空。
这个数写作( 6153 ),由( 6 ) 个千、( 1 )个百、( 5 )个十 和( 3 )个一组成。
返回
青岛版(五年制) 数学 二年级 下册
一 万以内数的认识
认识计数单位“万”
情境导入
探究新知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情境导入
人民大会堂万人礼堂 总计可容纳一万人。
返回
探究新知
例 一万有多大呢?
你有什么好方法来 认识一万的大小吗?
返回
10个一千就是一万。 9990、9991、9992、 9993、9994、9995、 9996、9997、9998、 9999、10000。
返回
连一连。
5个百、6 个十组成
5个千、6 个百组成
5个百、6 个一组成
5个千、6 个一组成
5600
506
小学数学_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讲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讲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试卷讲评教案设计教学内容:五四制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试卷一、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虽处于初级阶段,但基本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
从整体上看,二年级学生都比较活跃,大多数学生上课基本上能够跟上教师讲课的思路,教师上课组织课堂纪律并不难,而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容易调动。
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课前准备、上课听讲、思考发言、书写、审题、运算习惯等学习习惯,并乐于参加各种数学实践活动。
二、教学目标:1、通过反馈测试的结果,老师看到了学生对本单元知识: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掌握情况、查缺补漏,更好的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析错题,找出错因,矫正、巩固、掌握常见题型的答题方法。
3、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考试分数,以良好的心态面对考试,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1、查漏补缺,发现不足。
2、进一步加强各类题型的解题方法的指导。
教学难点:1、让学生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
2、提高数学综合素质。
四、教学过程:分析考试情况:这节课我们就针对本次试卷出现问题较多的地方做一下重点分析,以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
1、成绩分析:公布考试结果,对考试情况进行分析。
2、表扬优秀的学生和进步明显的学生。
3、试卷分析:对本次试卷中出现问题较多题目的失分率情况进行分析(填空、比较大小、解决问题)。
4、总结每题中出现的问题,及失分情况。
5、自我反思---独立更正:自纠;记录不会做的题。
6、小组合作:组内更正,组长记录不会的问题。
7、精准点播:错题重现,反思造成错误的原因。
8、勇于挑战:(平行练习)。
9、当堂检测:(举一反三)10、考试小技巧11、谈谈自己的收获:(成功经验)12、教师寄语:(勤奋+反思=成功)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虽处于初级阶段,但基本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二下8数学学科试卷讲评课导学案

变式拓展训练
三、自我检测。
课本第110页,我学会了吗?
四、丰收园。
评价自己在本单元的学习情况。
试卷反思
强化巩固是试卷讲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错误反映出的学生一种思维的习惯,如果我们讲了以后不做强化巩固,学生可能一时明白,但一段时间后,学生曾经有的那种错误的思维方式又会呈现出来,因此在试卷讲评内以后,应在对学生进行一个强化巩固的过程,起到趁热打铁、举一反三的作用
莱阳市第二实验小学数学学科试卷讲评课导学案
二年级编写者宋玉英黄绍芳备课组长黄绍芳总计第课时
课题
混合运算综合练习
上课日期
月日
试卷分析
通过阅卷,老师发现同学们完成的不错,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还比较不错,班级中不少同学有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一些同学解决问题的方法巧妙,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审题不仔细,解决问题不够灵活。
作业
将错题认真分析,找出错误原因。
5、运用四则混和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注意让学生从众多的信息中收集有用的信息解决问题。
6、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7、练习估算和笔算。
8、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重点是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解题思路训练。
9、生独立完成。
11、估算训练。
讲评
重难点
1、本单元所学口算、估算和笔算的回顾。从而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错题归类剖析
1、口算练习
2、可以运用口算和估算解决问题。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此题。完成后,相互交流沟通。
3、混合运算综合练习。注意说说运算顺序。
4、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小学数学试卷讲评课教案

小学数学试卷讲评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试卷中的重点知识点。
2. 通过讲评,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并学会正确解题方法。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解题技巧。
二、教学重点:1. 试卷中出现的易错题型和错误原因分析。
2. 正确解题思路的引导和方法的总结。
三、教学难点:1. 学生对错误原因的自我分析能力。
2. 学生对解题方法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准备:1. 试卷一份,包含学生的错误答案和正确答案。
2. 教学PPT,展示易错题型和解题步骤。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简单回顾上一次考试的总体情况。
2. 强调讲评课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二)试卷分析1. 总体分析:统计各题的得分率,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
2. 个别分析:挑选几道典型题目,展示学生的错误答案和正确答案。
(三)错误原因分析1. 针对易错题型,分析学生的错误原因。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避免类似错误。
(四)解题方法指导1. 对于每道易错题,给出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2. 通过例题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解题步骤。
(五)学生互动1.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鼓励学生提出疑问。
2. 教师点评,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
(六)总结提升1. 总结本次讲评课的重点和难点。
2. 强调解题技巧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练习。
(七)布置作业1. 针对试卷中的易错题,布置相应的练习题。
2. 要求学生在课后复习讲评内容,准备下一次的测试。
六、板书设计:1. 试卷总体分析2. 易错题型及错误原因3. 正确解题方法4. 学生互动要点5. 课后作业要求七、课后反思:1. 学生对讲评课的接受程度。
2. 学生在解题方法上的掌握情况。
3. 教学方法的适宜性和改进空间。
通过本次讲评课,学生应能更好地理解试卷中的知识点,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二年级数学试卷讲评教案例文

小学二年级数学试卷讲评教案例文新的教学理念从关注学生的学习动身,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寻求的,而不是由教师所操纵的。
因此,目标的主体明显应当是教师与学生。
今天作者在这里整理了一些最新小学二年级数学试卷讲评教案例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最新小学二年级数学试卷讲评教案例文1教学目标:1、通过比一比活动,掌控比较万之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之内数的大小。
2、通过估计,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作用。
教学准备:教师:数字卡片、学生:100之内的数字卡片教学进程:一、复习1、同桌用100之内的数字卡片,每次每人抽出一张,谁先说出大数,谁就赢。
2、交换判定大数的体会。
二、新授1、教学“比一比”(1) 出示1084、982说说谁大,谁小?(2) 学生说:三位数比四位数小,所以1084 982(3) 教师出示另一些数,学生进行比较。
(4) 总结规律:数的比较:(1) 数位比较多的一个数比较大(2) 从位比起,位的数大的大(数位相同)(3) 如果数位和位都相同,我们比较下一位。
2、练一练(1) 学生完成P36在O里填上、、=(2) 说说自己为何这样填3、试一试(1) 教师指导学生读题,知道题意(2) 说说怎样能比较快地比出大小?(3) 教师总结:先将这些数按数位多少分一分,再将相同数位的数进行比较。
99 345 387 809 1725 43004、想一想(1) 指导读题,知道题意(2) 最小的四位数1000,的四位数99995、数学游戏:(1) 告知同桌你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数,……(2) 请一个学生上台示范,全班再分组做。
6、练一练完成练习题1、2两道题三、小结这节课,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1、学会了比较万之内数的大小2、四位数与三位数怎样比3、都是同数位的数怎样比4、如果很多数在一起比较大小,该怎样做四、作业1、最小的四位数是( ),的四位数是( )2、最小的三位数是( ),的三位数是( )3、在287、7650、80、285、1651、79这几个数中,二位数的有( ),三位数的有( ),四位数的有( )4、427 O 527 1620 O 620 888 O 98829 O110 99 O 999 6080 O 3090最新小学二年级数学试卷讲评教案例文2教学目标:1、通过比一比的活动,掌控比较万之内数的大小方法,能用符号表示万之内数的大小。
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八单元解决问题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解决问题》。
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进行解说。
第一个方面:说课标说课标包括说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
首先说课程目标(一)课程目标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课程标准》把九年义务教育的学习时间划分为三个学段,二年级处于第一学段;根据对第一学段“数与代数”的学段目标的研读,下面我对本单元目标进行解读:对本单元目标我分别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进行阐述,1.知识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会分步解决两步计算的乘加(减)、除加(减)问题,掌握分步解决两步计算问题的解题思路。
2.数学思考目标:让学生在分步解决两步计算的乘加(减)、除加(减)问题的过程中,感悟数学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
3.问题解决目标:能结合生活实际,将生活中“旅游”素材引入数学知识中,经历在实际情景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并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感受数学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再说内容标准(二)内容标准在认真研读第一学段内容标准的基础上,确定了本单元的内容准标是:分步解决两步计算的乘加(减)问题:通过本信息窗的学习,学会分步解决两步计算的乘加(减)问题,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掌握一些初步的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
分步解决两步计算的除加(减)问题:通过本信息窗的学习,学会分步解决两步计算的除加(减)问题,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掌握一些初步的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
第二个方面:说教材教材中的内容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资源,那么,它们是怎样来阐述课程理念的呢?我将从“知识与技能立体整合” “内容结构” “编写特点”“三个方面来进行研说,先来看看知识与技能立体整合(一)知识与技能立体整合:本套教材内容是由低年级到高年级不断拓展的螺旋式编排。
本单元分步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是学生在掌握加、减、乘、除四种基本数量关系并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后面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青岛版(五年制)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三位数乘一位数讲评

教案标题:青岛版(五年制)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三位数乘一位数讲评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年制)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三位数乘一位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难点:理解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则,特别是进位处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复习一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为学习三位数乘一位数做好铺垫。
2. 自主探究让学生尝试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发现并总结计算法则。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计算方法,互相学习,互相纠正。
4. 讲解演示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和错误,进行讲解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法则。
5.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继续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特别是学困生,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六、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测试成绩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资源教材、教具、多媒体设备等。
八、教学时间2课时九、教学进度第一课时: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讲解演示、巩固练习第二课时:课堂小结、作业布置、教学评价十、教学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以上就是青岛版(五年制)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教案,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讲解演示”环节。
青岛版(五年制)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二)讲评课

青岛版(五年制)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单元:第五单元课题: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二)讲评课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评课,让学生了解自己在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计算中的常见错误,学会分析错误原因并改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学内容:1. 讲评学生在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计算中的常见错误。
2. 分析错误原因,总结计算方法和技巧。
3. 练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复习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提问学生在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时遇到的困难。
2. 学生分享: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计算过程中的错误和困惑。
二、讲评1. 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在计算中的常见错误进行讲解,分析错误原因,并给出正确的计算方法。
2. 学生参与:教师提问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共同分析错误原因和解决方法。
3. 总结方法:教师总结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和技巧,强调注意事项。
三、练习1. 基本练习:教师出示一些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检查答案,讨论解决方法。
3. 教师辅导:教师巡视课堂,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个别辅导。
四、总结与反思1. 学生总结:教师邀请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2.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3. 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计算中的错误,思考如何避免类似错误的发生。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程度,评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在练习中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计算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和学生的需求。
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布置一些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题,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青岛版二年级下册P35-P45,第三单元。
教学类型:试卷讲评课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常用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对于今后学习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都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 在实际测量中,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能估计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以及积极参与测量的愿望,体验数学学习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措施:
重点是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千米=1000米。
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难点是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能选择合适的单位名称表示物体的长度。
突破措施: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习题的讲解与知识点的回顾结合起来。
教学准备:试卷。
教学过程:
课前自查:
(课前,提前把测试题发放到学生手中,并提出要求)
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完成了有余数除法的单元检测,试卷老师已经批完了,现在发给大家,自我检查分析,完成三件事情:
1.自查:检查自己出错的原因。
2.自改:把自己能改正的题目改正过来。
3.自记: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
总结检测情况:
谈话:同学们,我们完成了有余数除法的单元检测,通过阅卷,老师发现同学们完成的不错,其中有*人得了优,班级中不少同学有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一写同学解决问题的方法巧妙,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审题不仔细,解决问题不够灵活,下面我们就对这次检测进行试卷讲评。
试卷讲评:
一,填一填
1,师:量一量,填一填。
谁来告诉老师,怎样才能量得准确呢?
生1:从0开始量。
生2:写清楚单位。
师:真是两个爱学习的好孩子!请坐。
2,单位换算。
师:毫米、厘米、分米都是计量物体长度的单位,叫做长度单位。
谁能说一说毫米、厘米、分米之间的倍数关系呢?
生: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师:真棒!说得非常的准确!
3,估一估
师:我的大拇指指甲一圈大约有()。
谁能和老师比划一下,你的大拇指指甲一圈的长度?
(生用两手的食指比划出)
师:你能告诉老师这样的长度要用什么长度单位来表示吗?设计意图:把试卷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自查自改,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也为小组交流做好充分的准备。
教师总结方法,再
让学生说一说
生:……
(引导学生先选对单位,再估计数值) 二,在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师:谁愿意比划一下1毫米的长度?生1:……
师:谁能比划一下1厘米的长度?生2:……
师:谁能比划一下1分米的长度?生3:……
师:谁愿意上台来展示1米的距离?生4:……
(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充分地肯定,鼓励学生用自己熟悉的方式记忆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距离)
师:青蛙一次能跳7——
生:米——
师:蜡笔长约60——
生:毫米——
师:谁来解释一下,为什么是60毫米呢?
生:因为60毫米就是6厘米
师:表扬送给你,你是一个细心的孩子,请坐。
选择单位的时候一定要仔细,当数字较大的时候,要换算单位再检查一遍。
三,在○里填上“﹥”、“﹤”或“=”。
师:判断大小的题目要怎样做才不容易出错呢?谁来说一说?
生:把换算好的单位写在下面再比较。
(板书题目)
四,算一算,填一填。
师:(板书)8千米-1000米=()米,同学们仔细观察,单位是一样的吗?我们要怎么做?
生:先把单位都换成米,再来计算。
师:你能试一试吗?
生:8千米就是8000米,8000-1000=7000,所以是7000米。
设计意图:用孩子感兴趣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动手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
对学生的答案要给
出明确具体的判
断,出错的地方及
时进行引导。
五,把下列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师:先来观察,第一行的数单位一样吗?换成哪个单位好?师:先来动手,将第一行的单位换成米。
(学生自己写,老师巡视)
师:现在你能比较大小了吗?把这些数按顺序排起来吧!
六,填一填。
师:谁的声音最洪亮?
生:……
师:感谢你为我们读题,你的声音真好听!请坐!谁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说明这个题目?
生:150-90=60
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谁来评价一下他的答案?
生:单位。
师:谁来补充一下?
生:……(板书正确答案)
师:你的思路真是清晰!老师一下子就明白了你的意思。
这样的题目要先把单位换成一样的,才能计算。
你记住了吗?剩下的题目交给你。
(小组内进行交流,订正答案)
七,在正确的答案上面画“√”。
师:做这个题目有什么好方法吗?谁愿意和大家分享?
生:试一试,太大和太小都不行。
师:你的办法真不错!试一试就知道合适不合适了。
请坐。
还有什么方法吗?
生:看看1毫米、1厘米、1分米是多少,再比较。
师:哦,你是从长度单位考虑的,你学得也很扎实。
其实,只要你肯动脑筋,这样的题目难不倒你!
八,解决问题。
1,师,48米的电线,每8米剪成一段,能剪出几段?用什么算式来解决呢?有部分学生不按要求做这类题目,换算好的单位不往卷子上写,很容易出错,要强调清楚。
生:用除法。
就是问48里面有几个8。
师:你的除法学得很扎实,请坐。
只要涉及到分东西,我
们要用除法。
2,师:自己读题,告诉老师,这个题目用什么方法解决呢?
预设:每圈是400米,跑3圈是多少米,是问总共多少米,用乘法。
3,师:想一想,这个题目最后的单位应该是什么?同学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注意,问题用的什么单位,我们就写成那个单位。
如果给出的数学信息单位不一样,算完后,要把单位换成一样的。
4,师:谁能和老师解释一下,第四题中的这些线代表什么呀?数字又是什么?
(引导学生先弄明白题意再来解决题目)
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只有不断地改正自己的错误,你才会不断进步,学到更多的知识。
这张卷子上的题目,你要认真改错哦!
板书设计三,130厘米 2米
13分米﹤ 20分米
四, 8千米-1000米=()米
8000米
六,1米50厘米=150厘米
教学反思:
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错误反映出的学生一中思维的习惯,如果我们讲了以后不做强化巩固,学生可能一时明白,但一段时间后,学生曾经有的那种错误的思维方式又会呈现出来,因此对出错较多的知识点要着重讲解分析。
对成绩差的孩子,要重点分析,出错的点还要进一步地检查监督。
用算式讲解有些抽象,学生理解困难,让学生同桌之间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