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资本金(I)

商业银行资本金(I)
商业银行资本金(I)

商业银行资本金

任何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在业务发展初创时期以及今后进行业务经营都需要筹集并投入一定量的资本金,并在以后的业务经营过程中不断地加以补充。

各国的商业银行法均为商业银行的设立有最低注册资本限额的规定。此外,根据巴塞尔协议,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达到8%,其中核心资本要达到4%。

编辑本段

简述

商业银行资本金包括两部分:

1、商业银行在开业注册登记是所载明、界定银行经营规模的资金。

2、商业银行在业务经营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不断补充的资金。

我国商业银行资本金的构成

我国银行资本金的构成情况以1993年7月1日实行的《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为界限,在政策上有所不同。1993年以前,我国银行资本金主要由国家财政拨款、银行积累资金和待分配盈余等三个途径形成。1993年以后,根据新的财务制度对商业银行资本金的规定:各方投资者投入商业银行的资本金以及由这些资金增殖等原因形成的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利润分配形成商业银行的所有者权益,代表着投资者在商业银行的权益,供商业银行在存续期内长期使用。商业银行可以采用吸收现金、实物、无形资产或发行股票等方式筹集资本金,并按有关规定入帐。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资本金包括以下内容:

1、核心资本: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实收资本,按照投入主体不同,分为:国家资本金、法人资本金、个人资本金和外商资本金。

资本公积,包括股票溢价、法定资产重估增殖部分和接受捐赠的财产等形式所增加的资本。它可以按照法定程序转增资本金。

盈余公积,是商业银行按照规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是商业银行自我发展的一种积累,包括法定盈余公积金(达到注册资本金的50%)和任意盈余公积金。

未分配利润,是商业银行实现的利润中尚未分配的部分,在其未分配前与实收资本和公积金具有同样的作用。

2、附属资本:商业银行的贷款呆帐准备金、坏帐准备金、投资风险准备金、五年及五年期以上的长期债券。

贷款呆帐准备金:是商业银行在从事放款业务过程中,按规定以贷款余额的一定比例提取的,用于补偿可能发生的贷款呆帐随时的准备金。

坏帐准备金:是按照年末应收帐款余额的3‰提取,用于核销商业银行的应收帐款损失。

投资风险准备金:按照规定,我国商业银行每年可按上年末投资余额的3‰提取。如达到上年末投资余额的1%时可实行差额提取。

五年及五年以上的长期债券:属于金融债券的一种,是由商业银行发行并还本付息的资本性债券,用来弥补商业银行的资本金不足。

此外,根据《巴塞尔协议》的要求与我国商业银行的具体情况,我国还规定了商业银行资本金的扣除项目,形成资本净额:

在其它银行资本中的投资;

已对非银行金融机构资本中的投资;

已对工商企业的参股投资;

已对非自用不动产的投资;

呆帐损失尚未冲减的部分。

商业银行资本金的的特性

1、商业银行业务活动的基础性资金,可以自由支配使用。

2、在正常的业务经营过程中无须偿还。

商业银行资本金的作用

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在其日常经营和保证长期生存能力中起了关键的作用:

1、资本金是一种减震器。当管理层注意到银行的问题并恢复银行的盈利性之前,资本通过吸纳财务和经营损失,减少了银行破产的风险。

2、在存款流入之前,资本为银行注册、组建和经营提供了所需资金。一家新银行需要启动资金来购买土地、盖新楼或租场地、装备设施、甚至聘请职员。

3、资本增强了公众对银行的信心,消除了债权人(包括存款人)对银行财务能力的疑虑。银行必须有足够的资本,才能使借款人相信银行在经济衰退时也能满足其信贷需求。

4、资本为银行的增长和新业务、新计划及新设施的发展提供资金。当银行成长时,它需要额外的资本,用来支持其增长并且承担提供新业务和建新设施的风险。大部分银行最终的规模超过了创始时的水平,资本的注入使银行在更多的地区开展业务,建立新的分支机构来满足扩大了的市场和为客客户提供便利的服务。

5、资本作为规范银行增长的因素,有助于保证银行实现长期可持续的增长。管理当局和金融市场要求银行资本的增长大致和贷款及其风险资产的增长一致。因此,随着银行风险的增加,银行资本吸纳损失的能力也会增加,银行的贷款和存款如果扩大得太快,市场和管理机构会给出信号,要求它或者放慢速度,或者增加资本。

6、资本在银行兼并的浪潮中起了重要作用。根据规定,发放给一个借款人的贷款限额不得超过银行资本的15%,因此,资本增长不够快的银行会发觉自己在争夺大客户的竞争中失去了市场份额。

商业银行资本金共4页文档

商业银行资本金 任何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在业务发展初创时期以及今后进行业务经营都需要筹集并投入一定量的资本金,并在以后的业务经营过程中不断地加以补充。 各国的商业银行法均为商业银行的设立有最低注册资本限额的规定。此外,根据巴塞尔协议,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达到8%,其中核心资本要达到4%。 编辑本段 简述 商业银行资本金包括两部分: 1、商业银行在开业注册登记是所载明、界定银行经营规模的资金。 2、商业银行在业务经营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不断补充的资金。 我国商业银行资本金的构成 我国银行资本金的构成情况以1993年7月1日实行的《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为界限,在政策上有所不同。1993年以前,我国银行资本金主要由国家财政拨款、银行积累资金和待分配盈余等三个途径形成。1993年以后,根据新的财务制度对商业银行资本金的规定:各方投资者投入商业银行的资本金以及由这些资金增殖等原因形成的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利润分配形成商业银行的所有者权益,代表着投资者在商业银行的权益,供商业银行在存续期内长期使用。商业银行可以采用吸收现金、实物、无形资产或发行股票等方式筹集资本金,并按有关规定入帐。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资本金包括以下内容: 1、核心资本: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实收资本,按照投入主体不同,分为:国家资本金、法人资本金、个人资本金和外商资本金。 资本公积,包括股票溢价、法定资产重估增殖部分和接受捐赠的财产等形式所增加的资本。它可以按照法定程序转增资本金。 盈余公积,是商业银行按照规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是商业银行自我发展的一种积累,包括法定盈余公积金(达到注册资本金的50%)和任意盈余公积金。 未分配利润,是商业银行实现的利润中尚未分配的部分,在其未分配前与实收资本和公积金具有同样的作用。

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分析及主要资本补充方式

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分析 及主要资本补充方式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分析及主要资本补充方式 【摘要】近几年,各类股份制银行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兴起,商业银行为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的企业法人;与普通企业经营商品相比,商业银行由于运营的是货币这一特殊商品而体现出其作为金融企业的特殊性。也正因为这特有的不同,使得商业银行显得尤为特殊。所以这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商业银行的各类资本构成情况及主要的资本补充形式。 【关键词】资本结构资本补充资本充足率巴塞尔协议Ⅲ 2007年8月,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破产标志着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显示出金融市场监管力度不足,金融法律不健全等漏洞。2010 年 9 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成员国代表就加强银行业监管的《巴塞尔协议Ⅲ》(basel Ⅲ)达成一致,此次修订的巴塞尔协议明确了划分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的界限;规定了商业银行总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的最低比例;同时前瞻性的提出拨备覆盖制度,为防范银行的非预期损失做好充足准备。金融危机距今9年了,但如今国际经济形势依然复杂,各国经济发展程度不一,世界经济走势不明朗。我们选择了民生银行作为研究对象,深入了解银行的资本结构及其资本补充方式。

一、民生银行情况简介 1996年1月12日中国民生银行在北京成立,它是中国首家由非公有制企业入股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截止2013年年底,民生银行已经在36所大中型城市设立了共852家分支机构。 2013年民生银行获得《亚洲银行家》颁发的“2013年度中国最佳中小企业银行业务”。其主要经营业务与其他商业银行一样,以吸收公众存款和发放短、中、长期贷款为主。 二、民生银行资本结构分析 根据资产负债表知,企业的资产是由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两部分组成,权益资本包括股本、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三部分,是企业可以永久使用的资本;债务资本即企业的负债,该项资本使用是有期限和固定使用费用的,即到期还本付息。 (一)资本结构分析 我们在巨潮资讯网上搜集了民生银行从10-15年的资本构成数据,具体如下: 10-15年民生银行的总资产分别为182亿元→223亿元→321亿元→322亿元→401亿元→453亿元。总资产呈匀速增长趋势。10-15年民生银行的总负债分别为172亿元→209亿元→304亿元→302亿元→377亿元→421亿元。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附件1-17【精选】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附件 附件1:资本工具合格标准。 附件2:信用风险权重法表内资产风险权重、表外项目信用转换系数及合格信用风险缓释工具。 附件3: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风险加权资产计量规则。 附件4: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风险暴露分类标准。 附件5: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监管要求。 附件6: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风险缓释监管要求。 附件7:专业贷款风险加权资产计量规则。 附件8: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加权资产计量规则。 附件9:资产证券化风险加权资产计量规则。 附件10:市场风险标准法计量规则。 附件11:市场风险内部模型法监管要求。 附件12:操作风险资本计量监管要求。 附件13:商业银行风险评估标准。 附件14: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监督检查。 附件15:信息披露要求。 附件16:资本计量高级方法验证要求。 附件17:外部评级使用规范。

附件1: 资本工具合格标准 一、核心一级资本工具的合格标准 (一)直接发行且实缴的。 (二)按照相关会计准则,实缴资本的数额被列为权益,并在资产负债表上单独列示和披露。 (三)发行银行或其关联机构不得提供抵押或保证,也不得通过其他安排使其在法律或经济上享有优先受偿权。 (四)没有到期日,且发行时不应造成该工具将被回购、赎回或取消的预期,法律和合同条款也不应包含产生此种预期的规定。 (五)在进入破产清算程序时,受偿顺序排在最后。所有其他债权偿付后,对剩余资产按所发行股本比例清偿。 (六)该部分资本应首先并按比例承担绝大多数损失,在持续经营条件下,所有最高质量的资本工具都应按同一顺序等比例吸收损失。 (七)收益分配应当来自于可分配项目。分配比例完全由银行自由裁量,不以任何形式与发行的数额挂钩,也不应设置上限,但不得超过可分配项目的数额。 (八)在任何情况下,收益分配都不是义务,且不分配不得被视为违约。 (九)不享有任何优先收益分配权,所有最高质量的资本工具的分配权都是平等的。 (十)发行银行不得直接或间接为购买该工具提供融资。 (十一)发行必须得到发行银行的股东大会,或经股东大会授权的董事会或

商业银行如何补充资本金的不足

商业银行如何补充资本金的不足 经济走势跟踪 The Pursuit of Economic Trends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国内外经济动态》课题组 2011年第5期(总第1127期) 2011年1月19日(星期三) 经济热点分析 银行业再掀融资潮 [导读:在监管层实施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及巴塞尔Ⅲ的背景下,央行差别准备金将资本管理和信贷管理合二为一,为了防止监管部门进一步出台更加严格的资本规定,银行业新一轮融资狂潮已苗头初显。] 银行业密集再融资 2010年初,国务院提出了国有大行再融资的四点要求,即“A股筹集一点、信贷约束一点、H股多解决一点、创新工具解决一点、老股东增加一点”,并要求各家银行采取符合自身特点的再融资方式。2010年,中行、建行、工行、交行在内的11家上市银行再融资额超过4000亿元,这还不包括农行和光大银行的IPO,A股市场也由此屡屡承压。2011年伊始,在银监会资本金达标的刚性压力下,多家银行抛出了再融资方案,如民生银行拟通过增发融资214.79亿元,农行、兴业银行准备通过发行次级债,融资500亿和150亿元。银行业新一轮再融资大潮将再次涌起。 商业银行的资本 2011年1月7日《东方早报》:依据目前的监管规定,商业银行的资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核心资本,一般包括股权融资、资本公积以及留存利润等,这部分资本占所有资本的比例须不低于50%;另一部分则为附属资本,主要包括非公开储备、混合资本债、次级债等。其中,主要商业银行次级债及其他混合资本债计入资本的比例不得超过某一商银核心资本的25%,并且须扣除该行持有其他银行次级债及混合资本债监管资本工具的额度。

四大商业银行差异化战略实施机制_孔春丽

一、四大商业银行差异化战略的兴起 差异化战略是四大商业银行的一项新兴竞争战略,在四大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培育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四大商业银行是我国银行体系的主体,差异化战略的实施,可以引领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对差异化战略的关注,从而促进 我国银行业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竞争力整体水平的提高。 所谓差异化战略,就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充分发挥和运用其产品和服务的部分优势或全部优势,作为企业持续性发展的目标和方向[1]。差异化战略是一种以企业内部条件为重心的企业战略,特别强调依赖于公司现有的资源水平来向顾客提供 四大商业银行差异化战略实施机制 孔春丽1,刘涛2,张同建2 (1.云南大学经济学院,云南昆明6500911;2.江苏大学管理学院,江苏镇江212013 )收稿日期:2014-08-25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BG1025)。作者简介:孔春丽(1976-),女,云南玉溪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上市银行公司治理; 刘涛(1977-),男,江苏镇江人,博士,主要从事银行差异化研究;张同建(1968-),男,江苏新沂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财务管理研究。 摘要:差异化战略是四大商业银行的一项基本竞争战略,但远未达到预期的目标。本研究在四大商业银行差异化战略实 施的背景、必要性和平台分析的前提下,概括了四大商业银行差异化的路径,归纳了四大商业银行差异化战略的基本策略,包括数据库建设、市场细分、产品差异化、服务差异化、分销渠道差异化、银行形象差异化、客户关系管理和差异化定价,研究认为四大商业银行差异化战略仅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充分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差异化战略实施的经验和技能,强调四大商业银行差异化战略实施的深化策略是优先在关键差异化策略上实现突破,进而在基础差异化策略上全面展开,最终提高银行的差异化绩效。同时,本研究指出了四大商业银行差异化战略的理论引导方向,即动态分析差异化的影响因素、引入西方银行的差异化技术和完善绩效考核理论体系。 关键词:商业银行;银行管理;金融服务;管理战略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92X(2015)01-0103-05 The Implementation Mechanism Research of Differentiate Strategy in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KONG Chun-li 1,LIU Tao 2,ZHANG Tong-jian 2 (1.Economics School ,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091,China ; 2.Management School ,Jiangsu University ,Zhenjiang Jiangsu 212013,China ) Abstract :The differentiation strategy is one of the basic competitive strategy of the four major commercial banks ,but not reach the expected goal.By the analysis premise of difference background ,necessity and platform of four major commercial banks ,this research summed up the difference path of the four major commercial banks ,summarizes the basic difference strategy of the four major commercial banks ,including database construction ,market segmentation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service differentiation ,distribution channels differences ,bank image differentiation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and the pricing differences ,think that differentiation strategy in four major commercial banks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needs to learn the differentiation strategy implementation experience and skills from the commercial banks in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emphasizes the deepening strategy including breakthrough in key difference strategies ,then on the basis of differentiation strategy in full swing ,and ultimately improving the differences performance.At the same time ,this research also points out the theory guide direction of difference strategy ,such as dynamic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difference strategies ,introducing western bank difference technology and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appraisal system. Key words :Commercial Banks ;Bank management ;Financial services ;Management stratrgy

最新商业银行资本金 (2)

商业银行资本金(2)

商业银行资本金 任何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在业务发展初创时期以及今后进行业务经营都需要筹集并投入一定量的资本金,并在以后的业务经营过程中不断地加以补充。 各国的商业银行法均为商业银行的设立有最低注册资本限额的规定。此外,根据巴塞尔协议,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达到8%,其中核心资本要达到4%。 编辑本段 简述 商业银行资本金包括两部分: 1、商业银行在开业注册登记是所载明、界定银行经营规模的资金。 2、商业银行在业务经营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不断补充的资金。 我国商业银行资本金的构成 我国银行资本金的构成情况以1993年7月1日实行的《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为界限,在政策上有所不同。1993年以前,我国银行资本金主要由国家财政拨款、银行积累资金和待分配盈余等三个途径形成。1993年以后,根据新的财务制度对商业银行资本金的规定:各方投资者投入商业银行的资本金以及由这些资金增殖等原因形成的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利润分配形成商业银行的所有者权益,代表着投资者在商业银行的权益,供商业银行在存续期内长期使用。商业银行可以采用吸收现金、实物、无形资产或发行股票等方式筹集资本金,并按有关规定入帐。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资本金包括以下内容: 1、核心资本: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实收资本,按照投入主体不同,分为:国家资本金、法人资本金、个人资本金和外商资本金。 资本公积,包括股票溢价、法定资产重估增殖部分和接受捐赠的财产等形式所增加的资本。它可以按照法定程序转增资本金。 盈余公积,是商业银行按照规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是商业银行自我发展的一种积累,包括法定盈余公积金(达到注册资本金的50%)和任意盈余公积金。 未分配利润,是商业银行实现的利润中尚未分配的部分,在其未分配前与实收资本和公积金具有同样的作用。 2、附属资本:商业银行的贷款呆帐准备金、坏帐准备金、投资风险准备金、五年及五年期以上的长期债券。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资本金的补充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资本金的补充 116010002 刘丽 【摘要】在银行同业竞争中,资本金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行业的整体竞争力。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普遍注重资产、负债的管理而疏于对资本金进行管理,资本金不足、资本结构不合理、盈利能力较差是存在的主要问题。切实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建立资本金补充的长效机制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资本金;资本充足率;商业银行;次级债 随着《新巴塞尔协议》出台,未来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要达到8.5%,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问题将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银监会要求大型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低于11.5%,中小银行要达到10%;大型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要达10%,中小银行要达8%。对此,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致力于补充资本金,提高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时刻关注的战略性课题,而资本金补充机制对银行的整体经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银行体系和金融产业中,资本管理更为重要。我国的商业银行长期处在国家所有的大背景下,对资本管理的系统性、规范性和科学性重视不足。出于公平竞争和国际化经营的客观需要,我国商业银行必须遵循国际上商业银行的运行规则,强化资本管理,建立可持续的资本补充机制。 一、我国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的背景及迫切性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资本金方面面对着巨大的压力,资本金约束不断趋紧。补充资本金的背景及迫切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经济复苏,银行业进行的天量信贷投放,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企稳回升,信贷规模的迅速扩张也对银行资本金“侵蚀”甚多。据2009年银行三季报显示,国内各大银行普遍出现了资本充足率下降的现象,其中14家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较2008年末平均下滑达2.43个百分点,距离警戒线仅有一步之遥。而在银行“早投放、早收益”的业务规律支配下,以及经济复苏本身催生的贷款需求和4亿万元刺激计划项目的后续配套贷款,使得进入2010年初,银行信贷在读井喷,据报道一月份首周即放贷6000亿元,这无疑使得银行的资本金状况更加雪上加霜。 2、监管层出台了一系列资本充率新规,更加剧了银行所面临的资本金压力。 鉴于信贷规模快速扩张,资产质量存在隐患,为提高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监管层出台了一系列资本充足率新规,更加剧了银行所面临的资本金压力。在根据建立动态资本和动态拨备的要求将对中小银行和大型银行的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分别提高到10%和11%之后,为降低银行间债务关联性和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2009年10月,银监会出台了《关于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机制的通知》,规定自2009年7月1日起持有的其他银行发行的次级债要全部从附属资本中扣除,这一举措降低了银行对次级债的需求,使得其市场需求方仅限于保险资金和农信社,促使次级债的发行利率不断走高,增加银行发债成本,也加剧了银行补充资本金的压力。 3、我国银行业《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实施更加剧了商业银行资本金的压力。 2010年是中国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第一年,这将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银监会要求银行制定与业务发展战略和监管要求相符的资本补充机制,强化资本补充的可持续性,并与1月13日发布《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督检查指引》,在指导中国银行业逐步实施新资本协议后,银监会进一步细化了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监管,对商业银行

城市商业银行的差异化发展

第一章绪论 城市商业银行是我国银行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中最具活力的金融板块之一,在供应区域金融资源、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我国中小金融体系乃至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今银行体系中,城市商业银行是指除了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和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之外、由城市信用社组建而来的中小商业银行。截至2014年第一季度末,全国共有的城市商业银行145家,营业网点近万个,遍及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经历十几年的发展,城市商业银行已经逐渐成熟。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壮大,一是扩大了银行业的竞争主体,促进了银行业的市场竞争和效率的提高;二是推动了利率差异化;三是增强了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问题,并推动了金融创新,促进了银行业金融服务水平的提高;四是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有了渠道,从而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满足了地区金融的多样化需求。 在获得快速发展的同时,城市商业银行自身经营也面临不少问题,主要有表现为市场定位不清晰,人才和技术薄弱,创新能力不强,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政府干预较多等问题。银行没有以自身核心竞争力为基础进行战略规划,缺少差异化发展理念和战略,使得城市商业银行走上与其它类型商业银行相同的发展道路,并导致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低下、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银行未能根据自身特色,发掘不同于其他银行的优势,确定自身差异化的市场定位,是造成商业银行同业化竞争的原因。必须对商业银行经营发展存在的问题充分了解后针对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得出相应结论。建立特色组织构架,保持高效管理,选择差异化市场定位开辟新的盈利模式,开发差别性金融服务产品,占领市场等。只有在立足于自身机制、市场与区域资源的基础上制定实施差别化发展战略,城市商业银行才能确立自身市场竞争优势,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好发挥在我国银行业的作用,巩固自身优势。

商业银行现金资产管理

第二节现金资产管理 一、现金资产管理原则 银行现金资产是商业银行预先准备为应付存款支取所需的资金,主要由库存现金、中央银行的存款、在同业的存款和托收中的现金等项目组成。 现金资产是商业银行所有资产中最富流动性的部分,是银行随时用来支付客户现金需要的资产。各国均把现金资产作为支付客户提取,满足贷款的需求,以及支付各种费用的一线准备。但现金资产是非盈利性资产,不能为商业银行带来收益或只带来甚微的收益,故各国商业银行都希望把现金资产量减低到必要的最低水平。 1、现金资产特点 (1)频繁性:银行资金存取调动非常频繁。 (2)波动性:银行现金需求和供给的很多方面是银行自身难以控制的。 (3)强制性:银行必须及时满足流动性需求,特别是负债中绝大部分是存款,而存款必须随时保证支付。 (4)矛盾性:与追求盈利性的目标相矛盾。 2、现金管理目标:就是要在确保银行银行流动性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现金资产在资产总额中的比重,使现金资产达到适度的规模。 3、最优化原则 按照存量管理理论,微观个体应使其非盈利性资产保持在最低的水平上,以保证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实现。就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而言,

其存量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其盈利能力。 4、结构组合原则 银行必须根据业务过程中现金流量变化的情况,适时的调节现金资产流量,以确保现金资产的规模适度。具体来讲,当一定时期内现金资产流入大于流出时,银行的现金资产存量就会上升,此时需及时调整资金头寸,将多余的资金头寸运用出去;当一定时期内现金资产流入小于流出时,银行的现金资产存量就会减少,银行应及时筹措资金补足头寸。因此,适时灵活地调节现金资产流量是银行维持适度现金资产存量的必要保障。 5、安全原则 库存现金是银行现金资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银行日常营业支付之用,是现金资产中唯一的以现钞形态存在的资产。因此,对库存现金的管理应强调安全性原则。 库存现金的风险来源有三:一是被盗、被抢或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二是工作人员管理中的失误,如清点、包装差错;三是工作人员的恶意挪用、贪污等。 二、库存现金管理 1、库存现金资产特点 流动性适当性强制性 2、库存现金影响因素分析 现金收支规律 营业网点的多少

我国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方式.doc

商业银行资本是银行从事经营活动必须注入的资金。随着外资银行进入中国,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银行同业竞争中,资本金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行业的整体竞争力,资本的充足性更是银行安全经营的要求。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普遍注重资产、负债的管理而忽视了对资本金进行管理,资本金不足、资本结构不合理、资本充足率偏低是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所以补充资本金对我国商业银行而言是十分重要的,下面介绍一下我国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的主要方式。 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的方式大致可以分为内源资本的增加和外源资本的增加, 内源补充的是核心资本,主要通过留存收益和增加准备金来完成;外源则包括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股权融资补充核心资本,债务融资补充附属资本。 1.补充内源资本 银行通过增加内源资本是商业银行获取资本金最经济最便捷的方法,但是内源资本支持银行资产的增长是有限制的。 (1)利润转增所需的留存收益等于税后净利润减去支付的股息,这是商业银 行内源资本的来源。而留存收益建立在商业银行盈利的基础上,即盈利能力越强的银行,内源融资的空间越大,资产的可持续增长率也就越高。尽管目前我国留存盈余转化为资本金的占比较小,但随着盈利能力的增强,内源融资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长期资本金补充的重要来源。 (2)计提一般准备金也是补充内源资本的一种方式。在 2006 年前 , 一般准备金每年的增加额占资本金补充需要的 9%。此后每年平均可满足需要额的 15%,由此可见,计提一般准备金补充资本金的能力有限,作为附属资本的一般准备金的提取空间还是相当有限的 , 而且准备金的计提同时会减少银行利润留存,但却是资本金补充的一条稳定渠道。

巴塞尔协议与商业银行资本金管理教程文件

vv巴塞尔协议>> 与商业银行资本金管理 进入70年代以来,由于跨国银行和国际间资本流动的迅猛发展,国际间信贷资金金额骤增,银行竞争加剧,金融风险增大,这一变化迫切需要加强国际金融监管。时至今日,国际金融界在金融监管的国际协作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与突破,其中最重要的当属巴塞尔协 议和《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 一、巴塞尔协议 产生的背景,宗旨,和几个主要的协议的基本内容。 (1)1975年第一和1983年第二个《巴塞尔协议》的主要内容。 (2)第三个《巴塞尔协议》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1988) (3)第四个《巴塞尔协议》的主要内容。(1997) (4)第五《巴塞尔协议》的主要内容及其精神。(2006) 二、1988年巴塞尔协议的主要内容 1988年巴塞尔协议的主要内容包括:对银行资本的定义和分类及资本标准的规定;风险权重的计算标准;资本充足率的计算;过渡期的安排等。

1、巴塞尔协议的作用与影响 (1)巴塞尔协议提出了以资本充足性管理为核心的风险资产管理模式,从资本构成及 资产风险权数来控制银行资产的风险,增强银行的稳定性,为国际银行统一监管提供了有效的风险控制手段。 张给银行带来的风险,是银行风险管理的最大突破,有利于银行的稳健经营。

(3) <<巴塞尔协议〉〉为国际金融监管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方法,使金融监管的国际协作成为可能和必然。 (4)促使商业银行转变经营管理观念,重视对“三性”的均衡要求;拓宽了商业银行 经营管理的范围,加强了对表外业务的管理;推动商业银行施行全面的风险管理,尤其加强了对表内信贷资产风险的管理。

2、1988 年〈〈巴塞尔协议〉〉的不足与问题 (1)就资本构成来看:〈〈巴塞尔协议〉〉把股本等作为核心资本的主要内容,但又禁止银行相互购买股票,这不仅使银行最终的或最高级的资本股票失去更大的吸引力,募集困难而导致这种资本的稀缺与昂贵;而且迫使银行尽力扩张最为便宜而又丰盛但却是最不安全的低等级资本。 (2)就设计基础来看:〈〈巴塞尔协议〉〉主要是根据发达国家的银行制度及经营管理状况而制定的,既协议的初衷是为发达国家的银行提供标准的经营管理领域,而对发展中国家不同的金融管理制度,银行体制,经营状况等考虑的不是那么充分。 (3)就资产风险权重的划分来看:〈巴塞尔协议〉〉对银行的核心业务——对公司和个人的贷款的风险确定为100% ,这实际上是惩罚或间接限制了其核心业务的发展。 (4)就主权风险来看:〈巴塞尔协议〉〉对选定姿信较高的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与经合组织及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借贷总协议提供贷款的国家)给予较低的风险权数和优惠地位;优惠组别以外的国家只能承受较高甚至100%的风险权数。这种差别会深刻影响不发达 国家的资信和银行的对外经营活动,使其对外借款的成本和条件更加恶化。 (5)就风险管理的重点来看:〈巴塞尔协议〉〉主要强调资产尤其是信贷资产的风险,而对银行经营中的其它不可忽视的风险,如投资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几乎没有涉及。 总之,〈巴塞尔协议〉〉在设计的基础上存在局限性,各国银行业务管理制度的差异性及银行环境的迅速变化使这种局限性越来越大。1996 年Greenspan 称这种“ One—Size—fites —All ”的做法越来越有误导之嫌! 三、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 该原则是巴塞尔委员会继巴塞尔协议之后推出的又一份重要文件,它顺应了新的经济金融形势发展的需要。巴塞尔委员会也认识到了这一现实,在对以往工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 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之后,于1997 年推出了《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该原则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七大部分,共25 条。主要内容有: (1)有效银行监管的先决条件。 (2)发照和结构。 (3)审慎法规和要求。 (4)持续银行监管手段。 (5)信息要求。 (6)正式监管权力。 (7)跨国银行业。除《巴塞尔协议》和《核心原则》以外,其他国际性组织也在积极推动金融监管的

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农村商业银行差异化监管的意见

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农村商业银行差异化监管的意见 【法规类别】银行监管 【发文字号】银监办发[2013]136号 【发布部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3.05.16 【实施日期】2013.05.1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农村商业银行差异化监管的意见 (银监办发[2013]136号) 各银监局: 为引领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农商银行)走差异化、特色化和专业化的发展道路,更好地支持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现就农商银行差异化监管提出以下意见。 一、基本原则 (一)分类指导原则。根据农商银行所处经营环境、资产规模、风险状况和业务复杂程度等因素,采取差异化审慎监管措施。因地制宜指导农商银行科学制定发展战略,完善公司治理架构和风险管理体系等。

(二)激励相容原则。对资本充足、治理健全、内控严密和评级2级(含)以上的农商银行,督促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支持在体制、机制、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上先行先试;对监管评级较低的农商银行,督促其夯实基础,强化经营管理,适当采取限制性监管措施。 (三)宽严相济原则。遵循银行业发展规律,借鉴国内外监管良好实践,在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上,对规模较大的农商银行适当提高监管要求;对经营规模较小的农商银行,赋予一定的监管弹性和容忍度。 (四)持续监管原则。通过横向、纵向和内外监管联动,加强持续风险监测,定期评价并不断优化差异化政策,加快推进现代农村银行建设,引领实现科学发展,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 二、科学制定差异化的发展战略 监管机构应指导农商银行充分考虑外部环境和自身比较优势,科学制定发展战略规划,明确发展愿景和战略目标,建立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差异化发展模式。 (一)县域农商银行发展战略。强化“三农”发展战略定力,不断巩固“三农”市场定位,专注精耕深耕县域市场,致力于促进“三农”发展,着力打造服务“三农”的特色银行。 (二)城区农商银行发展战略。地市及以上城市城区的农商银行应在有效服务“三农”的基础上,大力拓展城市社区金融服务,确立面向“三农”、面向小微企业、面向社区的市场定位,着力打造服务社区的零售银行。 (三)大中城市农商银行发展战略。地市及以上实行统一法人的农商银行应实行城乡发展联动,坚持服务“三农”和城市社区并重,既要顺应农村、农业和农民转型要求,大力支持都市现代农业,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又要积极拓展城市金融业务,不断强化中小企业和社区金融服务,着力打造服务“三农”的特色银行和服务社区的零售银行。

浅论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资本结构

论文摘要:伴随着我国金融体系的完善与全球金融一体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我国上市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将空前剧烈,因而完善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将成为必然选择。文章通过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若干完善发展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的对策。论文关键词: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债券资本结构权益资本结构一、引言资本结构(capitalstructure),是指企业筹措资金的各种来源、组合及其相互之间的构成及比例关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资本结构是指构成企业的各种资金来源及其比例关系,包括有长期资本和短期资本;从狭义上讲,资本结构是指企业长期资金来源及其比例关系,即长期资本。现代财务理论研究表明,企业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关系到企业的盈利状况以及企业长期的生存与发展。因此,确定企业合理的资本结构,是企业财务决策的重要内容之一。商业银行具有从事业务经营所需要的自有资本,并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自负盈亏,它与其他企业一样,以利润为目标。商业银行又是不同于一般工商企业的特殊企业。其特殊性具体表现为经营对象的差异。工商企业经营的是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商品,从事商品生产和流通;而商业银行是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经营的是特殊商品——货币和货币资本。但是商业银行与一般企业一样,受《公司法》的约束和调整,其财务目标同样是追求自身价值最大化。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金融体系正在经历着历史性的变革,一个能够适应金融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现代国际商业银行体系正在悄然兴起。这既给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又形成了巨大挑战。这就需要我国尽快完善现代商业银行制度,提升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尤其当前,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五年的缓冲期已结束,金融市场更加开放,国内商业银行的资产和负债规模迅速扩张,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进一步加剧,为迎接外资银行对我国银行业形成的挑战,国内的商业银行纷纷选择了上市,因此,研究上市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对于维持国内金融秩序稳定、提高商业银行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和改善银行内部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二、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一)银行资本结构的特殊性分析银行资本结构与一般公司资本结构相比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现在:1.债权资本结构的特殊性银行的债权资本主要包括:银行长期债务和分散的小额存款。二者虽然形式上不同,但本质相同。银行,作为从事将社会闲散资金集中起来进行贷放的负债经营性行业,具有资产负债率高和债权结构分散的主要特征。一方面,债权资本在银行全部资本中占很高的比率,银行债权人与银行内部经理人员之间的代理成本不容忽视;另一方面,银行的债权结构较一般企业来说较为分散,难以发挥大债权人治理结构下的监督与控制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降低银行债权代理成本的难度。[!--empirenews.page--] 2.银行资本的高杠杆性银行的自有资本相对于其负债和资产是微不足道的,其净值很低,银行主要是利用负债来形成资产并进行经营,即银行用较低低的净值撬动较高的负债,可以说银行资本具有高杠杆性。正因为银行的杠杆作用巨大,银行能否筹集到资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银行的安全性、业务种类、管理质量、与资本水平等,而不是其负债与权益的比率。(二)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债权资本结构的现状分析1.资产负债率高,债务规模大银行是负债经营性企业,负债是银行经营资金的重要来源,因此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债务规模庞大。[1][2][3][4][5]下一页从表1中可以看出2008年中国工商银行的负债总额是91505.16亿元,占银行总资本的93.78%,中国建设银行的负债总额是70878.9亿元,占银行总资本的93.81%;从股份制银行来看,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民生银行和华夏银行的负债总额分别为14920.16、12677.24、4580.39、9996.78和7042.16亿元,负债占资本总额的比重分别达到94.92%、96.82%、96.54%、94.81%和96.25%。虽然高负债比率能够获得很高的财务杠杠利益,但是它也会带来很高的财务风险。2.各项存款构成银行债务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国有商业银行还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各项存款都在负债资本中均占有很大比重。从表1可以看出2008年中国银行各项

中国商业银行发展状况及趋势

中国商业银行发展状况及趋势 摘要: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重大作用,同时,银行的发展又受经济环境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状况及趋势,主要从商业银行的发展历史,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三大部分进行展开,然后探讨了我国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商业银行发展状况发展趋势 银行是目前所有金融中介机构中最大(就资产而言)和最古老的。银行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而商业银行是银行体系的支柱,它通过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积少成多、以短贷长的方式为政府、企业、居民提供可贷资金,支持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是一个以营利为目的,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多种金融资产为经营对象,具有信用创造功能的金融机构。商业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能向客户提供多种金融服务的特殊的金融企业。 一、商业银行的发展历史 (一)西方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西方银行业的原始状态,可溯及公元前的古巴比伦以及文明古国时期。人们公认的早期银行的萌芽,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现代商业银行始于1694年成立的英格兰银行。现代商业银行的最初形式是资本主义商业银行,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技术的进步,社会劳动分工的扩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早期银行的贷款对象主要是政府等一批特权阶层而非工商业,新兴的资产阶级工商业无法得到足够的信用支持,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要有大量的为组织资本主义生产所必需的货币资本。因此,新兴的资产阶级迫切需要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银行。 (二)中国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与西方的银行相比,中国真正意义上的银行则产生较晚。据史料记载,我国远在周朝时期就出现了从事货币信用业务的金融机构。唐朝时期金融业逐渐发展起来,“飞钱”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汇兑业务。明朝中叶就形成了具有银行性质的钱庄。但数千年的封建社会,使我国的商品经济发展十分缓慢,金融机构长期处于分散、落后的状态。直到1897年,我国才出现了中国人自己设立的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第一次使用银行名称的国内银行)。最早的国家银行是1905年创办的户部银行,后称大清银行,1911年辛亥革命后,大清银行改组为中国银行,一直沿用至今。新中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基础相当薄弱,在1994年才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核心,以四大国有专业银行(商业银行)为主体,其他各种金融机构并存和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 二、中国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一)资产增长速度较快 截至2012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为133.6万亿元,比年初增加20.3万亿元,增长17.9%。从机构类型看,资产规模较大的依次为: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和邮政储蓄银行,占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的份额分别为44.9%、17.6%和15.6%。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主要商业银行2012年实现账面利润(税前)1850亿元,所有者权益达到1.1万亿元,增长24.5%,所有者权益增长首次超过贷款、资产、存款的增长。 (二)国际化步伐加快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商业银行都要面对来自全球同行的竞争,银行业与其他许多行业将不得不选择跨国经营。以工商银行为例:工商银行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截至2010年末,已在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营业性机构,分支机构总数达到203家,境外资产规模由2009年的522.1亿美元增加到757.3亿美元,增加了45.1%;而中国银行,截至2010年末,境外机构达986家,海外资产由2009年17568亿元增加到23283亿元,增加了32.5%。 (三)银行间业务趋同化 中国商业银行在战略、产品、机构、服务、收入结构、治理结构、创新、机制、文化9大方面存在趋同问题。这些趋同趋势演变下去,将导致中国商业银行出现“千行一面”的格局,不利于提升银行业的发展水平,不利于提高民族金融业的竞争力。当前若一个银行开办了新的业务,其他银行不久就会竞相开办相同的或相似的业务,各个银行的业务在趋同化。随着银行之间竞争的加剧,银行业务在不同地创新,而又不断地趋同。

商业银行资本补充现状及政策建议

商业银行资本补充现状及政策建议 摘要:全球金融一体化的今天,较高的资本充足水平是中国银行业面对国际竞争的前提条件。而且长期以来,如何提高资本充足率一直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一个重要话题,尤其是《巴塞尔协议III》实施以后。文章在新经济背景下分析我国商业银行资本补充现状并对一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资本补充;资本现状;政策建议 1银行资本补充的重要性 首先,这是因为对资本金的约束与监管能够有效保持银行业的合理资产扩张与业务扩张,也是保证银行业高效率的行使其资源配置功能的一种重要手段。其次,保持足够的资本金才能较全面的覆盖风险,同时也能增强存款人与社会公众对银行的信心,降低银行业的整体风险。再次,较高的资本充足水平是中国银行业面对国际竞争的前提条件。我国银行业长期以来不断改革的目标就是要把商业银行办成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的现代金融企业。资本充足是运营安全的前提,而在《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框架下,中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通过综合改革提高中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强化金融监管,使资本充足率达到监管要求,并让整个中国银行业保持在安全的、有效的运营状态中,这些已成为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与发展的现实要求。 2我国商业银行资本金现状 银监会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三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为11.6%,比上季末上升0.5个百分点,比年初上升0.3个百分点;加权平均核心资本充足率为9.5%,比上季末上升0.5个百分点,比年初上升0.4个百分点。从这一系列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正在稳步提升。自2009年起,监管层开始密集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等监管要求。2010年年初,银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督检查指引》,推动商业银行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和控制机制,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在过去的一年,商业银行由于加大信贷投放,资本充足率有所下降,多家银行有再融资需求。已有兴业银行、招商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实施了配股计划。经过2010上半年密集融资,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得到有效补充,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有所上升。中行在9月末资本充足率与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达到11.73%、9.35%,比上年末分别提高0.59个和0.28个百分点。截至9月末,建行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也分别为11.64%和9.33%。 但是2010年9月,由27个国家的银行业监管部门和中央银行高级代表组成的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12日宣布,世界主要经济体银行监管部门代表当日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