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动物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原生动物实验报告

原生动物实验报告

原生动物实验报告原生动物实验报告引言:原生动物是一类微小而古老的生物,它们广泛存在于水体和土壤中。

虽然它们的体型微小,但原生动物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了解原生动物的生态和生理特征,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

实验一:原生动物的觅食行为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选取了一种常见的原生动物——草履虫。

我们将草履虫放置在一块玻璃底板上,并在底板上滴加一滴融化的糖水。

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发现草履虫会迅速游动并聚集在糖水滴的周围。

它们用自己的纤毛将糖水吸入口中,这是它们获取营养的方式之一。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了解到原生动物的觅食行为与其生存和繁殖密切相关。

实验二:原生动物的繁殖方式为了探究原生动物的繁殖方式,我们选择了一种常见的原生动物——草履虫。

我们观察到,草履虫的繁殖方式主要有两种:二分裂和有性繁殖。

在二分裂过程中,草履虫会先将自己的核分裂成两个,然后分别形成两个新的个体。

而在有性繁殖中,两个不同的草履虫会通过接触并交换部分染色体,然后分别形成两个新的个体。

这些观察结果揭示了原生动物的繁殖方式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实验三:原生动物的生态功能为了了解原生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原生动物对水体中有害物质的处理实验。

我们在一桶水中加入了一定量的污染物,并将原生动物放入其中。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原生动物能够有效地降解和吸附污染物,使水体中的有害物质浓度显著降低。

这表明原生动物在水体净化和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实验四:原生动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为了研究原生动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能力,我们将草履虫分别放置在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下进行观察。

结果显示,草履虫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

在较高温度下,草履虫的活动明显减弱,而在光照不足的条件下,草履虫的生长速度也受到了明显的影响。

这些实验结果揭示了原生动物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进一步说明了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

结论:通过一系列的实验研究,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原生动物的生态和生理特征。

原生动物观察实验报告

原生动物观察实验报告

原生动物观察实验报告原生动物观察实验报告引言:原生动物是一类微小而多样化的生物,广泛分布于水体和土壤中。

它们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环节,对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原生动物的生态特征和行为习性,我们进行了一次原生动物观察实验。

实验目的:1.观察原生动物的形态特征和运动方式;2.了解原生动物的生活环境和生存策略;3.探究原生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实验材料和方法:1.显微镜:用于观察原生动物的细胞结构和运动方式;2.显微镜玻片和盖玻片:用于制作原生动物标本;3.显微镜载玻片:用于观察原生动物的活体;4.显微镜盖玻片夹:用于固定原生动物活体;5.显微镜封片蜡:用于封装原生动物标本;6.显微镜封片刀:用于切割封片蜡。

实验过程:1.采集样本:从水体或土壤中采集原生动物样本,并将其放入显微镜载玻片中;2.观察活体:将载玻片放入显微镜中,调整放大倍数,观察原生动物的形态特征和运动方式;3.制作标本:将原生动物样本固定在显微镜玻片上,加入适量的封片蜡,并用封片刀切割成合适大小的标本;4.观察标本:将制作好的原生动物标本放入显微镜中,观察其细胞结构和形态特征。

实验结果:1.形态特征:我们观察到原生动物的形态多样,有的呈球形,有的呈椭圆形,还有的呈扁平形。

它们的大小一般在10-100微米之间,其中有些种类的原生动物体内还含有膜泡、纤毛等结构;2.运动方式:原生动物的运动方式也多样,有的通过伸缩细胞体来蠕动,有的通过纤毛的摆动来前进,还有的通过假足的伸缩来移动;3.生活环境:原生动物广泛分布于水体和土壤中,它们可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并通过摄食细菌、藻类等来获取营养;4.生存策略:为了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原生动物发展出了多样的生存策略,如共生、寄生、捕食等。

讨论与分析:通过本次实验观察,我们对原生动物的形态特征和运动方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原生动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使其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原生动物观察实验报告

原生动物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原生动物的基本形态和结构;2. 掌握原生动物的生活习性;3. 培养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原生动物是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其个体由单个细胞组成,具有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器等结构。

原生动物具有多种运动方式,如伪足运动、纤毛运动等。

通过观察原生动物,可以了解其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及与人类的关系。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草履虫、变形虫、疟原虫等原生动物;2. 实验仪器: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生理盐水、酒精、盐酸等。

四、实验步骤1. 取草履虫、变形虫、疟原虫等原生动物,分别置于载玻片上;2. 用生理盐水滴加在载玻片上,使原生动物悬浮在液体中;3. 将载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原生动物的基本形态和结构;4. 观察原生动物的运动方式,记录其运动特点;5. 观察原生动物与食物的关系,记录其摄食方式;6. 观察原生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记录其繁殖方式;7. 将实验结果记录在实验报告上。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草履虫:草履虫呈卵圆形,细胞质中有一个大核和一个小核。

草履虫具有纤毛,能通过纤毛运动在水中旋转前进。

草履虫摄食方式为渗透和胞饮。

草履虫的繁殖方式为无性生殖,通过二分裂繁殖。

2. 变形虫:变形虫呈不规则形状,细胞质中有一个大核。

变形虫具有伪足,能通过伪足运动在固体表面爬行。

变形虫摄食方式为吞噬。

变形虫的繁殖方式为无性生殖,通过二分裂繁殖。

3. 疟原虫:疟原虫呈椭圆形,细胞质中有一个大核和一个小核。

疟原虫具有鞭毛,能通过鞭毛运动在水中游动。

疟原虫摄食方式为渗透。

疟原虫的繁殖方式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相结合,经过环状体、滋养体、裂殖体、配子体等阶段。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原生动物的基本形态和结构、生活习性及与人类的关系。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使用显微镜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原生动物在自然界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观察原虫实验报告总结

观察原虫实验报告总结

观察原虫实验报告总结
本次实验主要观察了原生动物中的一种具有显著运动性的原虫。

实验过程中,我们首先观察了原虫的外形特征并进行了分类鉴定,然后研究了其运动方式和环境适应能力,并最终通过实验数据得出了一系列的结论。

首先,在观察原虫的外形特征时,我们发现该原虫为单细胞生物,呈长圆筒形,两端略尖。

其表面布满纤毛,这些纤毛通过颤动的方式使原虫能够在水中快速移动。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该原虫具有一个柔软的外膜,可以改变形状以适应不同环境的要求。

在研究原虫的运动方式时,我们进行了一系列观察和实验。

首先,我们发现原虫通过纤毛的颤动产生推进力,从而向前移动。

当纤毛在一侧颤动时,原虫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从而改变前进的方向。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原虫能够通过改变纤毛的颤动频率和幅度来调整速度和运动方向。

这种颤动运动方式不仅使原虫能够快速移动,还能够在缺氧或过酸性环境下更好地适应。

在观察原虫的环境适应能力时,我们进行了一组实验。

实验结果显示,原虫对温度较为敏感,能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生存和繁殖,但高温和低温对其生命活动有一定的影响。

此外,原虫对酸碱度的适应范围也较宽,但过度酸性或过碱性环境会对其造成严重的损害。

我们还发现,原虫在缺氧环境下能够延长存活时间,并通过改变颤动的幅度和频率来适应。

综上所述,本次实验通过观察原虫的外形特征、运动方式和环
境适应能力,得出了一系列结论。

这些结论不仅丰富了我们对原生动物的认识,也为我们研究原虫的生存机制和环境适应能力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实验结果对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原生动物的生态学和生理学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动物学实验报告实验一动物组织与原生动物

动物学实验报告实验一动物组织与原生动物

04 实验结果与分析
动物组织的观察结果与分析
动物组织观察结果
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动物组织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包括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 经组织和上皮组织等。这些组织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各有特点,共同协作完成动物体
的各项生理活动。
动物组织分析
通过对动物组织的观察,我们发现不同组织在形态和结构上的差异与其功能密切相关。 例如,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组成,具有收缩和运动的功能;神经组织由神经元和神经 胶质细胞组成,负责信息的传递和处理;上皮组织覆盖在动物体表面,具有保护、吸收
学习原生动物的基本特征
总结词
掌握原生动物的基本特征,包括形态 、生活习性、繁殖方式等。
详细描述
通过观察和实验操作,了解原生动物 的基本特征和分类,学习原生动物的 繁殖方式和生态习性,为后续学习动 物学和生态学打下基础。
02 实验材料
动物组织样本
01
02
03
心脏组织
用于观察心肌细胞的结构 和特点。
通过实验,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动 物生命系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更 加深入地理解了生物进化的过程和机 制。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出版年份:2018年
作者:张三
文章标题:《原02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记录观察结果
详细记录观察到的动物组织样本的特点,如细胞形态、排列方式、 组织结构等。
观察原生动物样本
准备显微镜和原生动物样本
01
确保显微镜处于良好工作状态,并准备好待观察的原生动物样
本。
观察原生动物样本
02
将原生动物样本置于显微镜的载玻片上,调整显微镜倍数,观
察原生动物的形态、运动方式和生活习性。

原生动物实验报告

原生动物实验报告

动物实验(小鼠)的一般操作技术一目的和要求: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实验的一般操作方法,包括动物的抓去和固定、编号被毛的去除给药途径麻醉采血和处死等方法。

二实验内容:1 实验动物的抓取2 实验动物性别、发情和配种的鉴定3 实验动物编号的标记方法4实验动物被毛的去除术5 实验动物的给药途径和方法6 实验动物的麻醉7实验动物的采血8 实验动物的处死方法9 雄性不育小鼠的制备三实验的方法1 小鼠的抓取:抓取时先用手将鼠尾提起,放在实验台上,轻轻拉尾,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抓住小鼠两耳和头颈部皮肤,将鼠置于左手中心,用左手无名指和小指按住尾巴和后肢,即可做其他实验操作作用。

2 实验动物性别、发情和配种的鉴定:1抓取小鼠后,观察动物肛门与生殖器之间的距离。

距离远的为雄性,距离性别鉴定:○近的为雌性。

成熟的雄性小鼠可看到小鼠睾丸的轮廓, 雌性肛门与生殖器之间有一无毛2 动物仰卧保定,观察乳头。

雄性乳头不能明显,雌性乳头明显。

小沟。

○发情鉴定(阴道分泌物检查)材料:生理盐水,蒸馏水,显微镜,载玻片,细棉签,性成熟小鼠原理:哺乳类雌性动物性成熟后出现情动周期,啮齿类动物在动情周期不同阶段,阴道膜发生典型的变化。

操作: . 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固定小鼠的颈部,将小鼠倒放在手掌上,用左手小指固定小鼠尾巴,然后用适宜大小的移液器吸取20至30ul生理盐水于小鼠阴道内反复抽吸5次。

2. 将抽吸得到的液体滴在用多聚赖氨酸预先处理过(防止脱片)的载玻片上,用移液器吸头将其均匀涂抹开。

3. 涂片自然干燥后,用甲醇固定3分钟。

4. 待其干燥后,先用瑞氏染液染色5至8分钟,冲洗后立即吉姆萨染液染色5至8分钟,用水漂洗后自然干燥,待检。

5. 显微镜下观察阴道涂片的变化,见下图。

附:小鼠发情周期阴道细胞的变化小白鼠性周期4~5天,发情持续时间大约9~12小时或20小时,排卵是在发情开始后2~3小时。

配种鉴定:○1 阴道栓法○2 涂片检查法。

实验报告模板草履虫

实验报告模板草履虫

一、实验名称草履虫观察实验二、实验目的1. 观察草履虫的形态结构;2. 了解草履虫的运动方式;3. 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三、实验原理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隶属于原生动物门。

它具有典型的纤毛结构,通过纤毛的摆动进行运动。

草履虫对光线、温度等外界刺激有敏感反应,可以观察到其趋光性、避热性等特性。

四、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草履虫培养液、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酒精灯、镊子、滴管、棉签等;2. 实验仪器:显微镜、实验台、加热器等。

五、实验步骤1. 草履虫的采集与培养(1)取一定量的草履虫培养液,倒入培养皿中;(2)用滴管吸取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3)用镊子夹取棉签,轻轻搅拌培养液,使草履虫分布均匀;(4)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

2. 草履虫的形态结构观察(1)在显微镜下观察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包括细胞核、纤毛、食物泡等;(2)记录观察结果。

3. 草履虫的运动方式观察(1)调整显微镜,使草履虫位于视野中心;(2)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的运动方式,如纤毛摆动、旋转等;(3)记录观察结果。

4. 草履虫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观察(1)将草履虫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其对光线、温度等外界刺激的反应;(2)记录观察结果。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草履虫的形态结构草履虫呈圆筒形,具有细胞核、纤毛、食物泡等结构。

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纤毛分布在细胞表面,用于运动和捕食。

2. 草履虫的运动方式草履虫通过纤毛的摆动进行运动。

当草履虫遇到食物时,会通过纤毛的摆动将食物包裹在食物泡中。

3. 草履虫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草履虫具有趋光性和避热性。

当草履虫遇到光线时,会向光源方向移动;当草履虫遇到高温时,会向低温区域移动。

七、实验结论1. 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具有典型的纤毛结构;2. 草履虫通过纤毛的摆动进行运动,具有趋光性和避热性;3. 草履虫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观察到其形态结构、运动方式和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八、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如何确保草履虫的培养液新鲜?2. 实验过程中,如何观察草履虫的运动方式?3. 实验过程中,如何记录草履虫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九、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对草履虫的观察,了解了草履虫的形态结构、运动方式和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草履虫 实验报告

草履虫 实验报告

草履虫实验报告草履虫实验报告一、引言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属于原生动物门,常见于淡水环境中。

它们以细菌和藻类为食,是淡水生态系统中重要的食物链成员。

本次实验旨在观察草履虫在不同条件下的行为和生存状况,以深入了解其生态特性。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 草履虫标本- 显微镜- 盖玻片- 蒸馏水- 细菌培养基- 藻类培养液2. 实验方法:- 准备不同浓度的细菌培养基和藻类培养液。

- 取一滴草履虫标本放置在盖玻片上,加入适量的蒸馏水,避免草履虫干燥。

- 在显微镜下观察草履虫的行为和活动情况,并记录下来。

- 将不同浓度的细菌培养基和藻类培养液滴在草履虫标本旁边,继续观察其对食物的反应和进食情况。

三、实验结果1. 草履虫的行为观察:- 在正常条件下,草履虫呈现蠕动运动,以细菌和藻类为食,寻找食物的过程中会发出伸缩的伪足。

- 当环境条件不适宜时,草履虫会收缩体内的胞质,变为休眠状态,以应对干旱或寒冷等不利环境。

2. 草履虫对不同食物的反应:- 在观察中发现,草履虫对细菌培养基的反应更为积极,会迅速向食物源靠近,并通过伪足将食物吞入体内。

- 对于藻类培养液,草履虫的反应相对较弱,可能是由于藻类的浓度较低,不足以引起草履虫的食欲。

3. 草履虫的生存状况:-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草履虫能够正常生长繁殖,并保持较高的活动性。

- 当环境中细菌和藻类的供应不足时,草履虫的数量会减少,个体也会变得较为衰弱。

四、讨论与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草履虫的行为和生存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

草履虫作为淡水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成员,对细菌和藻类的食物链起着关键的作用。

观察发现,草履虫对细菌培养基的反应更为积极,这可能是因为细菌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更适合其生长和繁殖。

而对于藻类培养液的反应较弱,可能是由于藻类浓度不足以引起草履虫的食欲。

此外,草履虫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较强,当环境不适宜时,它们能够通过收缩胞质进入休眠状态,以应对干旱或寒冷等不利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实验(小鼠)的一般操作技术一目的和要求: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实验的一般操作方法,包括动物的抓去和固定、编号被毛的去除给药途径麻醉采血和处死等方法。

二实验内容:1 实验动物的抓取2 实验动物性别、发情和配种的鉴定3 实验动物编号的标记方法4实验动物被毛的去除术5 实验动物的给药途径和方法6 实验动物的麻醉7实验动物的采血8 实验动物的处死方法9 雄性不育小鼠的制备三实验的方法1 小鼠的抓取:抓取时先用手将鼠尾提起,放在实验台上,轻轻拉尾,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抓住小鼠两耳和头颈部皮肤,将鼠置于左手中心,用左手无名指和小指按住尾巴和后肢,即可做其他实验操作作用。

2 实验动物性别、发情和配种的鉴定:1抓取小鼠后,观察动物肛门与生殖器之间的距离。

距离远的为雄性,距离性别鉴定:○近的为雌性。

成熟的雄性小鼠可看到小鼠睾丸的轮廓, 雌性肛门与生殖器之间有一无毛2 动物仰卧保定,观察乳头。

雄性乳头不能明显,雌性乳头明显。

小沟。

○发情鉴定(阴道分泌物检查)材料:生理盐水,蒸馏水,显微镜,载玻片,细棉签,性成熟小鼠原理:哺乳类雌性动物性成熟后出现情动周期,啮齿类动物在动情周期不同阶段,阴道膜发生典型的变化。

操作: . 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固定小鼠的颈部,将小鼠倒放在手掌上,用左手小指固定小鼠尾巴,然后用适宜大小的移液器吸取20至30ul生理盐水于小鼠阴道内反复抽吸5次。

2. 将抽吸得到的液体滴在用多聚赖氨酸预先处理过(防止脱片)的载玻片上,用移液器吸头将其均匀涂抹开。

3. 涂片自然干燥后,用甲醇固定3分钟。

4. 待其干燥后,先用瑞氏染液染色5至8分钟,冲洗后立即吉姆萨染液染色5至8分钟,用水漂洗后自然干燥,待检。

5. 显微镜下观察阴道涂片的变化,见下图。

附:小鼠发情周期阴道细胞的变化小白鼠性周期4~5天,发情持续时间大约9~12小时或20小时,排卵是在发情开始后2~3小时。

配种鉴定:○1 阴道栓法○2 涂片检查法。

3 小鼠编号的标记方法:用被毛染色法做小鼠编号。

用苦味酸(黄色),一般左前肢为1,左侧腹部为2,左后肢为3,头颈部为4,背部为5,尾根部为6,右前肢为7,右腹部为8,右后肢为9。

用两种颜色可以染到99。

4 小鼠被毛去除:给药途径和方法:有剪毛法,拔毛法,剃毛法,用硫化钠脱毛法。

5给药途径有经口灌胃法,经呼吸道吸入,经皮肤吸入和注射给药法。

用一支特制的灌胃针进行灌胃,小鼠一般给1.5ml以下。

用注射器抽好液体,然后抓取小鼠,针头延侧角通过食管进入胃内,然后将液体注入。

6 小鼠的麻醉:麻药有挥发性的和非挥发性两种。

给药途径有吸入性麻醉,注射给药。

小鼠一般用腹部麻醉的方法。

用戊巴比妥钠40mg/kg,根据小鼠的体重给药。

抓取小鼠后,使针头和腹部成30度的角,刺入腹腔,回抽若无回血或者肠内容物可以注入。

注入麻药5分钟后,小鼠失去知觉。

7 小鼠的采血的方法:有静脉采血法,尾部采血法,眼眶静脉采血法和心脏采血法。

将小鼠装入固定盒中,露出尾部,用二甲苯图擦,使尾静脉充盈。

用锋利的刀片切断一根尾静脉即可用毛细管采血,也可用细注射器从尾静脉采血。

8 小鼠的处死方法:用颈椎脱臼的方法或者注射过量的麻药使小鼠死亡。

9 雄性不育小鼠的制备结扎雄鼠的手术技术,包括麻醉、手术、缝合和术后观察等。

1、雄鼠的麻醉:戊巴比妥钠,以40ml/kg腹腔注射。

2、雄鼠输精管的结扎1)适合的雄鼠应在6周以上。

术前和术后都应注意保持温度,尤其是术后腹部道口散热严重。

2)称重麻醉3)腹部消毒:用70%的酒精消毒腹部手术部位。

4)剪毛如果鼠毛多,可沿腹中线剪毛。

5)切开皮肤:用钝镊子夹起皮肤,使之离开腹壁。

沿腹中线在适当位置开口。

注意,要保持剪子向上抬起。

6)切开体壁:用小镊子夹住体壁,提起,使之离开肠管。

再用眼科剪子在腹中线轻轻剪1厘米长的切口。

注意不要触伤下面的肠管。

7)找到睾丸的的白色脂肪垫,把一侧睾丸从阴囊推入腹腔。

用小镊子夹住腹壁切口一缘,找到附于睾丸的白色脂肪垫(体)。

8)取出睾丸,用钝镊子夹住脂肪体,将其轻轻拉出切口,继之睾丸、输精管等也被拉出。

不能直接触及或操作睾丸,只能通过操作脂肪体使睾丸移动和定位。

9)结扎输精管:仔细辨认睾丸和附睾,将附睾尾下方的输精管用小镊子夹起,用缝合线在夹起的输精管段的两端结扎,然后在两个结扎部的中间区域剪断。

(也可用灼热的小镊子烧断输精管,或者去掉一段输精管)。

10)复位:结扎完后,轻轻牵动脂肪体,使睾丸等复回腹腔。

按上述方法结扎另一侧输精管。

11)缝合:外科手术缝合刀口,撒上适量抗生素。

术后护理:手术后的雄鼠要认真护理,提高环境温度。

一般术后两周后才能使用篇二:动物实验及报告编写要求附模板动物实验报告要求第一部分:动物实验概述应提供—个动物试验的主要内容提要,该提要应包括动物试验题目、研究小组成员、试验动物和研究产品的名称、试验用器械或药物的适应症、试验时间、试验目的、试验方法、试验研究动物、诊断及进入研究的主要标准、试验的产品信息、剂量、给药方式及批号、治疗持续时间、参考的治疗、剂量、给药方式及批号、评价标准(有效性、安全性)、统计方法、实验结论(效能结论、安全性结论、结论)及报告日期。

该提要应包括表明结果的数字资料,而不仅仅是文字和p值。

第二部分:实验内容(一)动物实验一般资料(动物类别选择实验用动物的入选标准和数量、试验用产品等):(二)动物实验试验方法;(三)所采用的统计方法及评价方法;(四)动物实验评价标准;(五)动物实验试验结果;(六)动物实验试验中发现的副作用及其处理情况;(七)动物实验试验效果分析;(八)动物实验试验验结论;第三部分:实验(一)实验名称:要能够明确表达试验内容;(二)实验目的:要直截了当的说明为什么要进行这个试验,解决什么问题,具有什么意义;(三)试验器材:所有仪器、材料应介绍齐全;所用材料、试剂、诱导物对动物有无危害影响说明。

(四)实验动物的选取(动物种类,性别,体重,年龄,品系,级别,健康状况,动物来源及其合格证号);(五)分析可能影响到动物试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重复性(环境因素;理化因素;营养因素;居住因素;同种动物间因素;异种动物间因素);(六)动物实验设计与分组(是否符合对照性、一致性、重复性三原则;该试验选取了什么设计方法,比如单组比较设计、配对比较设计等等;动物随机分组方法应具体描述,如分为两组或者三组或者每个动物一组时具体的操作方法,切忌不可简单的“随机”二字就带过)。

第三,实验基本技术的描述,包括:(一)实验动物的抓取与固定(哺乳类与非哺乳类动物的方法不同);(二)动物的编号、标记(临时性、半永久性及永久性标记)及去毛(剪毛法、拔毛法、剃毛法、脱毛法);(三)若该试验中动物需要麻醉,则采用了何种麻醉类型与方法(全身麻醉方法、局部麻醉方法)以及麻醉药物与麻醉剂用量(挥发性麻醉剂、非挥发性麻醉剂),若过量麻醉,复苏和抢救措施是如何实施的;(四)动物的给药途径与方法: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动物种类、药物类型来决定动物的给药途径与方法;(五)动物血液的采集方法(不同部位);(六)动物各种体液的采集方法(不同部位);(七)常见观察指标的测定与检查方法(生理指标测定方法;生化指标测定方法;血液学指标测定与检查方法;免疫学指标测定方法);(八)受试动物的动物实验检查方法(一般检查内容及方法;系统检查及方法;动物脏器组织的活检方法)。

第四,实验过程的描述,又分为药物研究的动物试验、免疫研究的动物试验、有关感染研究的动物试验、有关生殖与胚胎研究的动物试验这几方面。

主要从具体试验要求,试验准备,观察指标以及结果分析与评价来说明。

比如在药物长期毒性观察的动物试验方法中,需要对试验要求、观察指标和指标检测时间与恢复期观察三方面考虑,又如动物免疫血清的制备方法中,应对试验准备、免疫程序与效价测定和免疫血清的采集和提纯阐述,再如病毒增殖的动物接种试验里,应该对病毒增殖的鸡胚接种方法和动物感染病毒的接种方法作一描述。

第五,试验结束后,对试验动物的处理:(一)若试验动物在试验过程中未受到大的伤害,则应对其采取福利措施善后处理,这里就需对处理方法做描述;若产生的伤害使动物及其痛苦,出于人道考虑,应对其采取安乐死,因此安乐死的方法应说明;(二)若需剖检,应记录剖检的物品准备,尸体的外部检查情况,脏器采出与检查方法,病理材料的采集和送检方法以及尸体剖检记录。

第六,对动物试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结果。

第七,通过该试验,作者还有什么需要值得改进,思考的地方都应说明。

附件:植入式心脏起搏器产品动物试验动物试验的基本要求:动物实验的设计应尽量接近该器械在人体中的预期用途。

一般认为犬模型适于用来评价起搏器。

建议植入足够数量的动物/起搏器,以便于得出有效的结论。

建议与起搏器配合使用的电极需选用已经过注册批准的电极导线,如对新起搏器无法获得批准过的电极导线,则试验时应考虑未经批准的电极导线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二、动物试验的内容1. 研究目标⑴感知评价起搏器对心脏信号(r、p、t波和远场信号)及噪声的感知响应评价长期感知的稳定性对感知的p、r波与电生理分析仪的值进行比较验证在起搏、遥测过程中感知的准确性⑵对制造商标称的起搏器功能指标进行评估,并对各功能指标进行动物实验的必要性说明。

例如模式转换、频率适应房室期间(raav)、起搏、睡眠特性、非竞争性心房起搏、频率等⑶起搏功能动物实验结束后,对起搏器的输出与起搏阈值准确性进行检查如果制造商标称起搏器具有夺获管理功能,应通过诊断趋势评估夺获管理的运行,与手动测量比较和核查异常中断的原因⑷电极导线阻抗测量验证电极导线阻抗测量特性在活体环境中能按照设计运行(例如极性确认、极性配置等)⑸程控的可靠性验证起搏器与程控仪编程通讯的可靠性,模拟实际使用的各种参数组合、参数调整⑹抗干扰试验验证通讯工具、家用电气、安检系统的干扰⑺植入物检测在活体环境下手动验证植入物性能特征⑻感染控制植入过程应按照临床使用要求在无菌环境下实施。

对可疑的植入部位的感染应通过对潜在病原体的培养和鉴定以进行评价⑼植入位置验证对植入起搏器的位置的确认可采用x射线成像术证明2. 动物选择及试验过程⑴实验基本条件:具备外科无菌手术条件,建议采用试验用犬。

⑵模型制备:建议采用射频消融术、化学消融或外科手术等技术建立犬ⅲ°房室传导阻滞(ⅲ°avb)动物模型,建议每个型号的植入性起搏器实验动物应在9只或以上。

以体表心电图和腔内心电图显示房室分离即视作达到手术终点。

两组动物在手术后应用体表心电图和/或holter 随访观察4 周。

模型稳定性的评价:在手术4周后随访体表心电图仍稳定地表现为ⅲ°房室传导阻滞(ⅲ°avb),显示p、ors 波分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