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物理学科教学论习题

#2011年物理学科教学论习题
#2011年物理学科教学论习题

物理学科教学论习题

第一章、物理课程

1.科学探究过程包括七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2.从学校课程对学生发展产生影响的方式上进行分类,课程可分为:显在课程

和潜在课程

3.从课程设计、开发、管理的角度进行分类,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

程和学校课程

4.从课程内容所固有的属性上进行分类,课程可分为: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

5.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泰勒在1949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

理》被公认为是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石,是现代课程理论领域最有影响的理论框架,这个原理是围绕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怎样才能有效的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这四个基本问题展开的。

6.物理课程内容的选择需要依据基础性原则、过程性原则、普及性原则、时代

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教育性原则、选择性原则和多样性原则。

7.物理课程内容的组织顺序有纵向组织、横向组织、逻辑顺序、心理顺序、直

线式和螺旋式6种方式。

8.有意识地突出研究的主要因素,排除次要因素和无关因素的干扰,借助于逻

辑思维和想象力,对实际的研究对象加以合理的推论和抽象,在头脑中构思成理想化的研究客体,以便代替实际的研究对象来进行研究的方法,称为理想模型方法。

9.《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个维度上,提出了高中物理课程的具体目标。

10.与社会科学、数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相比,物理学具有哪些明显的特点?

P16

(1)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2)物理学是一门严密的理论科学

(3)物理学是一门定量的精密科学

(4)物理学是一门应用十分广泛的基础科学

(5)物理学是一门带有方法论性质的科学

11.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P37

(1)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3)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4)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5)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12.高中阶段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P38

(1)课程目的: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2)课程结构:注重共同基础,体现选择性

(3)课程内容: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

(4)课程实施: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5)课程评价:更新评价观念,促进学生发展

第二章、物理教学的心理学基础

1.物理学习兴趣可划分为直觉兴趣、操作兴趣、关注兴趣、因果认识兴趣、概

括认识兴趣和应用兴趣等类型。

2.中学生学习物理过程中有哪些常见的思维障碍?分别例举实例说明。P76 (1)先入为主的生活观念形成的思维障碍

(2)相近物理概念混淆形成的障碍

(3)类比不当形成的思维障碍

(4)物理公式数学化形成的思维障碍

(5)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模糊形成的思维障碍

(6)思维定式干扰形成的思维障碍

3.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

(一)学习兴趣的培养:P81

(1)利用学科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2)注重科学探究,提高学习兴趣

(3)利用信息技术,增强学习兴趣

(4)加强学法指导,巩固学习兴趣

(二)学习动机的激发P83

(1)内部学习动机的激发

……

(2)外部学习动机的激发

……

第三章、物理教学过程、原则和方法

1.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根据人们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订,

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指导教学活动的一般原理。

2.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既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共同活动的方式、手段、办法的总

称。它具有服务性、多边性、有序性三个主要特征。

3.物理教学的基本方法主要有讲解法、讨论法、实验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

练习法等。

4.什么是教学方法?举例说明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P102

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既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共同活动的方式、手段、办法的总称。常用的教学方法:(1)讲解法(2)讨论法(3)实验法(4)读书指导法5.以“摩擦力”为例,运用一种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一节物理课的教

学,说明你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依据。P106

6.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应该遵循哪些教学原则?P95

(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2)重视科学探究,突出实验的原则

(3)重视过程与方法,启发思考的原则

(4)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原则

(5)密切联系学生实际,重视STS教育的原则

7.有一种说法:“我们过去给学生教了很多很多,但他们真正学到的东西却很

少。现在我们教给学生的东西虽然少了,但他们真正学到的东西却很多很多。”对于这种关于新课程的评论,谈谈你的看法。也有人说:“教的多自然学到多,教的少自然学的少,教的难自然就能学会克服难,教的易自然则

只能学会从事易。所谓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对这种观点,你又如何评价?

第四章、物理教材与分析

1.进行整体教材分析有利于从宏观角度、从总体把握教材。整体教材分析可以

从编写意图(或编写思想)、内容选取和程度要求、体系安排、风格特点这四个方面展开。

2.单元教材分析主要包括该单元(章)在整体教材中的地位、目的要求、知识

(能力、方法)结构、重点、难点与教学建议等方面。

3.课题教材的分析内容有两个大的方面:分析教材地位,明确教学目的;分析

教材特点,了解学生学习心理特点,提出教学建议。

4.请简单谈谈物理教材具有哪些方面的功能?P116

(1)教科书只是为教师教、学生学提供必要的素材

(2)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3)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4)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以《课程标准》作为指导教学和检查教学的标准5.简述教材分析的意义?

(1)教材分析是知识信息转化的需要

(2)教材分析是从整体把我教材的需要

(3)教材分析是挖掘教材隐含的各种价值的需要

(4)教材分析是提高教师基本功的需要

(5)教材分析是选择教材的需要

6.教材分析的意义和依据有哪些?P124

(1)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

(2)物理学的只是体系

7.如何理解教材的含义与功能?你认为应该如何发挥教材的功能?

第五章、物理教学设计

1.物理教学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学任务分析、教学对象分析、教学目标设

计、教学策略设计、教学媒体设计、教学评价设计六个方面。

2.你认为应该怎样进行教学设计?

3.物理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几个方面?

(1)教学任务分析

(2)教学对象分析

(3)教学目标设计

(4)教学策略设计

(5)教学媒体设计

(6)教学评价设计

第六章、物理典型课教学

1.物理概念教学的程序一般可划分为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形成和概念的运用三

个阶段。

2.物理概念的定义法有直接定义法、比值定义法、乘积定义法、差值定义法、

和值定义法、极限思维定义法、函数定义法。

3.物理概念的内涵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物理概念的物理意义,物理概念的外延

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物理概念所指的事物的总体或概念的适用范围。

4.按照教学形式分,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可分为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边学

边实验以及课外实验与制作等。

5.引入物理概念常用的方法有哪些?请举例说明P227

(1)运用实验引入新概念

(2)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

(3)从复习旧知识引入

(4)利用物理学史资料引入

(5)利用类比法引入

6.物理概念的教学一般要经过哪几个阶段?试以加速度为例作一说明。P227

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形成和概念的运用

7.根据概念教学的一般要求,简要写出“密度”概念教学的主要步骤。

8.简述物理概念具有哪些特点?

9.谈谈你对物理规律教学重要性的认识。P241

10.举例说明物理规律具有哪些特点?

11.举例说明创设探索物理规律的情景常用的方法有哪些?P242

(1)利用实验创设探索物理规律的情景

(2)联系生产、生活中的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情景

(3)复习旧知识创设探索物理规律的情景

(4)利用物理学史或生活中的故事创设探索物理规律的情景

12.物理规律的教学一般要经过哪几个阶段?试结合实例说明。

提出问题、探索规律、运用规律

13.结合教学实例谈谈中学物理规律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4.引导学生对物理规律进行讨论,主要从哪四个方面进行?

(1)讨论规律的物理意义

(2)强调规律表述中的关键词语及公式中字母的意义

(3)明确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4)弄清所学规律与相关物理概念、规律间的关系

15.有的中学物理教师认为:“高考不考操作,因此,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做实验,

只要让学生多做有关的练习题,照样能提高高考物理成绩。”结合你对物理实验教学意义的认识,评述这一观点。

16.举例说明演示实验的各项要求。

演示实验的各项要求:

(1)要有明确的目的

(2)要明显、直观

(3)要安全可靠、确保成功

(4)要有启发性

(5)配合讲解,引导观察思考

17.边学边实验有哪些类型、哪些特点、哪些要求?

类型:(1)认识型边学边实验、(2)探索型边学边实验、(3)观察型边学边实验、(4)体验型边学边实验、

特点:(1)小:内容少、所用时间短、实验规模小、学生分组小

(2)易:实验原理简单,器材操作方便,实验步骤简单,实验现象明显,易于观察,数据较少,便于分析整理。

(3)活:实验方法灵活、实验时机灵活

要求:(1)目标要明确、(2)成功率要高、(3)要安全、可靠、(4)要简单易做,最好能够用自制仪器

18.课外实验有哪些类型、哪些特点、哪些要求?

类型:观察型课外实验、补充型课外实验、探究型课外实验、制作型课外实验特点:生动有趣、形式自由、效果明显

要求:(1)内容要有意义、(2)实验过程必须简单、安全、(3)布置课外实验时,要做到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4)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实验方法的知道、点拨、(5)课外实验的活动形式要丰富多彩

19.根据物理问题的内容呈现方式,可以分为原始物理问题、传统抽象习题。根

据问题空间是否明确,可以把问题分为结构良好问题和结构不良问题。20.举例说明物理问题解决中用到的基本方法。(说出5种即可)

物理问题解决中用到的基本方法:建立模型法、等效变换法、微元处理法、近似处理法、案例法、隔离分析法、叠加法、对称处理法、极端分析法

21.习题教学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物理问题要精心选编、努力创新、联系生活实际;物理问题解决教学应注意对学生进行解题指导;练习要循序渐进,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物理问题解决过程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分析问题要注意学生学习过程;解题方法要注意灵活多样性;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练习的结果要及时反馈;评价学生要注重激励性与过程性。

22.谈谈你对物理复习课作用的认识。

巩固知识、强化记忆;温故知新、拓宽加深;发展能力、综合提高。

23.“减轻学生负担”,是否不需要给学生布置课后练习题?如果认为不需要,

请说明理由;如果认为需要,那么课后练习题的数量以多少为宜?什么形式、什么类型的练习题比较合适、布置这些课后题的目的作用是什么?

第七章、物理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成长

1.教师运用口头语言表达的形式,以教育教学理论为依据,针对所教内容的教

学设计与实践,面对评说者(教师或专家、领导),述说授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思路、教学效果及其理论依据的教学研究活动称为说课。

2.说课的内容有哪些?

一:说课的要点;引导语;说教材(教材简介;教学的目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材内容的处理艺术);说教法;说教学手段;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设计。

二:说课的其他要求:充满激情、自信亲切;详略得当、突出重点;畅流连贯、简练准确;强调特色、突出创新;写画并用、说演结合

3.说课和备课有哪些区别?

内涵程度不同;活动对象不同;组织形式不同;要求侧重不同;个体效果不同;

4.试述说课与备课之间的关系。

备课事说课的前提和基础;说课是备课的反思和提高。

5.你认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物理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养?

P389,见作业

学科教学论美术专题十作业

作业要求 1、外部环境好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就一定会好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我认为外部环境好了,一般情况下,教师的专业发展会跟着好起来。因为教师专业发展有两个推动力:一是来自系统的推动力,包括学校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即外部动因;二是个体自身的推动力,受到教师生涯发展阶段和生活经验的影响,即内部动因。“发展”就意味着个体不满足于既有的专业知识与能力,不满足于自身目前的综合素质,在个体主动性的的促使下寻求专业的扩充和创新,专业发展具有较大的“内源性动力”,但同时也受到其它诸多外部和内部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可是不存在绝对性,因为也要看教师的内在因素,比如教师的专业认可,学习能力,反思能力,科研能力,还有个人的惰性习惯。 2、请以“美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点与目标的关系”为题,结合自身实际发表你的观点,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小论文。 美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点与目标的关系 教育通常被认为是一项变化不大、惰性较强的工作,即使一个教学新手在教过三轮学生以后,通常也可较轻松地应对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往很多教师经过几年的自我摸索,熟悉了所任教的科目,获得了一些课堂应急机智,教学方法基本定型后,其专业发展就基本结束,未来漫长的教学生涯就靠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储蓄的些许经验提供技术和理性支持,进入了年复一年的机械式的重复性劳动之中,不愿意再寻求变化和新的发展。 新课程要求新型的教师应是在其专业领域内不断成长进步的人,即专业不断发展的教师,其核心就是“发展”。现代汉语词典对“发展”一词的解释是“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变化就是发展的开始,没有变化则永无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变化”则取决于教师为发展所确定的“基点”与“目标”,其中目标的高低往往决定着专业发展的成败。有的人是为了生活而被动做教师,有的人则是因为热爱、为事业而做教师,两者的发展目标不同,其发展的动力自然不可同日而语,其发展的结果也必然是差之千里,二者之间有着本质的不同。只有依照“目标”的引导,教师才会积极主动地在每一个前进的基点上调整把握好状态与方向,才会在每一个基点上“闪现专业的思想和智慧的光芒”。由此我想到了中学时的一位老师,每到上课时这位老师既不带课本、教参,也不带教案,但讲起课来却是侃侃而谈,就连哪个知识点、哪一个练习题在课本的哪一页都讲得十分准确,从没出过差错。这让当时的我感到有点不可思议,对这位老师的记忆力印象十分深刻。我毕业后回到母校任教,我向这位老师请教上课有何诀窍,不成想老师的回答让我初为人师后第一次陷入了“老师的工作就是如此数十年如一日的机械式的重复”的迷茫与疑问当中。这位老师告诉我说:“这没有什么诀窍,我已工作三十多年了,教材就这一本,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内容早已滚瓜烂熟了,你说我还用得着带那些东西(教材、教案)去上课吗?”听起来似乎没什么,教材还是那本教材,可学生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些学生了。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成长的环境、接触到的事物、学习的方法、对待生活、学习的态度等等,一切都发生了变化。由此看来,这位老师确实是把教书当作是自己的职业了,其发展的目标也即是“为了生活”。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和动力,正是以对“教育事业”本质作用的深刻而明确的认识为发端的。

热力学统计物理 课后习题 答案

第一章 热力学的基本规律 1.1 试求理想气体的体胀系数α,压强系数β与等温压缩系数κT 。 解:已知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为nRT pV = 由此得到 体胀系数T pV nR T V V p 1 1== ??? ????= α, 压强系数T pV nR T P P V 1 1== ??? ????= β 等温压缩系数p p nRT V p V V T 1 )(112=-?? ? ??=???? ????- =κ 1.2证明任何一种具有两个独立参量T,P 的物质,其物态方程可由实验测量的体胀系数与等温压缩系数,根据下述积分求得()? -=dp dT V T καln ,如果P T T 1 ,1 = =κα,试求物态方程。 解: 体胀系数 p T V V ??? ????= 1α 等温压缩系数 T T p V V ???? ????-=1κ 以T,P 为自变量,物质的物态方程为 ()p T V V ,= 其全微分为 dp V dT V dp p V dT T V dV T T p κα-=? ??? ????+??? ????= dp dT V dV T κα-= 这就是以T,P 为自变量的完整微分,沿一任意的积分路线积分,得 ()?-=dp dT V T καln 根据题设 , 若 p T T 1,1== κα ????? ? ?-=dp p dT T V 11ln 则有 C p T V +=ln ln , PV=CT 要确定常数C,需要进一步的实验数据。 1.4描述金属丝的几何参量就是长度L,力学参量就是张力£,物态方程就是(£,L,T)=0,实验通常

在大气压下进行,其体积变化可以忽略。线胀系数定义为F T L L ??? ????= 1α ,等温杨氏模量定义为T L F A L Y ??? ????= ,其中A 就是金属丝的截面。一般来说,α与Y 就是T 的函数,对£ 仅有微弱的依赖关系。如果温度变化范围不大,可以瞧作常数。假设金属丝两端固定。试证明,当温度由T1降至T2时,其张力的增加为)T -(T -Y A £12α=?。 解: f (£,L,T)=0 ,£=F£(L,T) dT T dL L dT T d L T L ??? ????-??? ????+??? ????=££££ (dL=0) 1££-=??? ??????? ??????? ????T F L L L T T αα YA L AY L L T L T T F L -=-=??? ??????? ????-=??? ????££ dT YA d α-=£ 所以 )T -(T -Y A £12α=? 1.6 1mol 理想气体,在27o C 的恒温下发生膨胀,其压强由20P n 准静态地降到1P n ,求气体所做 的功与所吸收的热量。 解:将气体的膨胀过程近似瞧做准静态过程。 根据? -=VB VA pdV W , 在准静态等温过程中气体体积由V A 膨胀到VB,外界对气体所做的功为 A B A B VB VA VB VA P P RT V V RT V dV RT pdV W ln ln -=-=-=-=? ? 气体所做的功就是上式的负值, - W =A B P P RT ln -= 8、31?300?ln20J= 7、47?10-3J 在等温过程中理想气体的内能不变,即?U=0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U=W+Q, 气体在过程中吸收的热量Q 为 Q= - W = 7、47?10-3J 1、7 在25o C 下,压强在0至1000pn 之间,测得水的体积为 V=18、066-0、715?10-3P+0、046?10-6P 2cm 3?mol -1 如果保持温度不变,将1mol 的水从1pn 加压至1000pn,求外界所作的功。 解:将题中给出的体积与压强的关系记为 V=A+BP+CP 2 由此得到 dV=(B+2CP)dP 保持温度不变,将1mol 的水从1Pn 加压至1000Pn,在这个准静态过程中,外界所作的功为

物理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物理教学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10×3) 1.中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特点包括直觉兴趣、操作兴趣、关注兴趣、因果认识兴趣、概括认识兴趣、应用兴趣。P80 2.整体教材分析可以分为编写意图、内容选取和程度要求、体系安排、风格特点。P133 3.教学方法的选择包括依据教学目的、依据教材内容、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教师的特点、依据学校的特点。P106 4.根据教育学的理论,在课堂上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过程要经历以下五个环节:激发兴趣、感知知识、理解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P66 5.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引入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常用的方法有:运用实验引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从复习旧知识引入、利用物理学史资料引入、利用类比法引入。P225 6.常用的物理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有建立模型法、等效变换法、微元处理法、近似处理法、案例法、隔离分析法、叠加法、对称处理法、极端分析法。P283 7.物理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学生活动、教学效果、教师基本素质。P435 8.物理教师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包括:职业道德、物理学知识、教育与心理学知识、文化素养、教学能力、教学工作、教学效果。P383 9.物理复习教学的常用方法:对比复习法、提纲复习法、复现复习法、组题复习法、实验复习法、归类复习法、知识结构复习法。P308 10.个案研究法的优点:细致深入、全面系统、及时灵活。P463 二、简单题(6×5) 1.中学生物理学习中的记忆特点。P75 答: 1)中学生的有意记忆逐渐占重要地位,但无意记忆还较明显; 2)中学生的机械记忆逐渐为意义记忆所代替; 3)中学生的抽象记忆虽有发展,但还是不如形象记忆好; 2.中学物理课程改革的特点和趋势。P41 答: 1)内容的选取突出基础性和时代性; 2)突出“探究活动”,强调“做科学”; 3)重视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和个性的培养; 4)重视对学生的学习评价; 5)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丰富多样; 6)提供物理学习情境和学习资料,扩大学生的科学视野; 7)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培养都独立思考能力; 8)将实验和理论融为一体,突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基础地位; 9)体现物理和人文的融合,多学科渗透; 10)重视物理学史料的教育功能,关注知识产生于发展过程; 11)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培养血红色呢个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2)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中学物理教试题学概论习题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0XX级物理学中学物理教学概论期末考试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是______________。 2、物理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的本质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性的反映。 3中学物理教学资源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中学物理教育分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阶段。 5、目前中学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模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题研究模式和合作学习模式。 6、中学物理教学的基本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讨论法和谈话法等。 7备课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备学生。 8物理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是在传统的物理教学法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其发展历程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9演示实验根据在教学中的目的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物理概念是观察、实验和______________相结合的产物。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性是指( ) A讲授的物理内容必须是正确无误。 B讲授任何一个物理问题都必须讲深、讲透、讲全。 C对任何一个物理问题或原理的表述都必须是十分严格。 D所有的物理实验都必须是高度精确的。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应该是() 中心地位D 主宰地位C 主导地位B 主体地位A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下列属于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应该着重贯彻的教学原则是( ) A发展性原则B双边性原则C科学性原则D教育性原则 4.新课程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室课程资源,以下()不属于实验室课程资源。A教学设计及教案B实验器材余试验资料C光学投影媒体与影视录像D 实验模型与挂图 5.以下原则中不属于中学物理教学原则的是( ) A科学性原则B生动直观性原则C形象性原则D启发积极思维原则 6.中学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大致可以归纳为讲授法、实验法、()基于

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作业

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作 业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关于中学化学探究情景的论述 145965 代梦云 课程改革的任务就是要彻底实现现代课程观和现代教学观,真正地以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本,让学生在教师导向性信息诱导下,五官并用,全身心独立地开展体验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实现三维教学目标,逐步成长为创新型、开拓型的各级各类英才。这就需要构建崭新的课堂教学结构。《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以构建高质量、高效率的有效课堂教学为宗旨。从诱思教学和谐论来看,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过程,既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被动接受式,也不是以学生为太阳的纯粹发现式,而是在教师导向性信息诱导下的主动探究式。为了实施好探究学习方式,必须发挥情意子过程的功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意因素,包括学习兴趣、动机、求知欲、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对本学科学习的热爱等。为此师生要善于共同创设好探究情景。 化学作为实验与理论密切结合的科学,化学教学的素材与生产和生活有着密切关系,无论是从科学性、趣味性还是实用性等方面来说,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本文着重从中学化学探究情景的内涵、类型、案例等方面加以阐述。 一探究情景的内涵

探究情景为探究式学习活动的展开提供的背景或场景,为打开探究式学习局面提供导引作用,在情景中隐藏着可能被学生发现的问题,给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质疑创造机会。 探究情景富有真实性、针对性、情感性。探究情景从生活中熟悉的现象和事物入手,或以自然界、社会及与其它学科相关的问题为切入点,呈现化学知识存在的实际背景,使学生尽可能在真实的情景中建构意义;探究情景必须指向一定的课程目标;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在现实环境与主体交互中获得全面发展。 二探究情景的类型 按照情景的呈现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1.问题情境 按教学活动中问题情境出现的阶段分为教学活动开始、过程中和结束时的问题情境。 开始时的问题情境 这一阶段的问题情景分两种类型:一种是主要起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学习兴趣作用的问题情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导课”阶段的问题情景,另一种问题情景虽然出现在教学的起始阶段,但它蕴涵的问题实际上贯穿于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和线索,也是教学目标的指向所在。 例如,在进行化学能与电能的教学时,开始这样描述:格林太太是位漂亮得妇女。当她开怀大笑时,人们会发现她一口洁白的牙齿中镶有两颗假牙,其中一颗是黄金的-这是她富有的象征;另一颗

学科教学论(数学)必做作业

?名称(必做)数学学习理论简介 ?所属章节 ?专题3 数学学习理论简介 作业要求 作业:专题中提到了“行动研究”这一概念,查阅有关文献,了解何谓行动研究、行动研究的优势以及怎样开展行动研究。 要求:提交有关行动研究的阅读体会以及对自己的启示。 学号:姓名: 1.何谓行动研究 2. 行动研究的优势 3. 行动研究怎么做:行动研究的步骤 4.行动研究对自己的启示 1.何谓行动研究 含义: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是一种以实践工作者为主体进行的研究,它以研究自己实践中的问题,改进实践为其本质。 (一)教育行动研究的涵义 教育行动研究的涵义 教育行动研究的概念来自于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1)教育行动研究特别指在教育情景中,由教育专业工作者(通常指教师)进行,用以改善教育专业实践,并达成教育理想或目标的行动研究。(陈惠邦,1998)(2)行动研究是对社会情景的研究,是以改善社会情景中行动质量的角度来进行研究的一种研究取向。(艾略特J.Elliot,1991)(3)由社会情景(教育情景)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Husen:《国际教育百科全书》,1985) 2.行动研究的优势 该研究法是克服以往教育理论脱离教育实践弊端的有效方法之一。这种方法要求教育实践者担任主角,在实践过程中,选择实践中的某一问题开展研究,研究的成果也就是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了。 行动研究法应用范围比较灵活,可以是针对个别学生、特定事件的研究,可以是班级集体内或整个学校内某个突出问题的研究,也可以是一个学区、一个城镇(市、乡)、一个县、一个省范围内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的研究。 3. 行动研究怎么做:行动研究的步骤 勒温(K.Lewin)的螺旋循环模式;凯米斯行动研究模型(1985) 计划 “计划”是指以大量事实和调查研究为前提,制订“总体计划”和每一步具体行动计划。 包含三方面:(1)计划始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它要求研究者从现状调研、问题诊断入手(2)计划包括总体设想和每一个具体行动步骤(3)计划必须有充分的灵活性、开放性。 行动 “行动”就是指计划的实施,它是行动者有目的、负责任、按计划的行动过程。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一起行动。重视实际情况的变化,会不断调整行动。 观察 观察”是指对行动的过程、结果、背景以及行动者的特点的考察。行动研究鼓励使用各种有效研究技术。

《物理教学论》考试试卷

《物理教学论》期终考试试卷(K) 一、填空题(本题共10分,每空格占1分) 1.中学物理教学论是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依据,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系统地研究中学物理教学现象与问题,揭示中学物理教学规律,指导中学物理教学的一门理论兼应用的学科。 2.关于课程实施,2001年6月8日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有意识地突出研究的主要因素,排除次要因素和无关因素的干扰,借助于逻辑思维和想象力,对实际的研究对象加以合理的推论和抽象,在头脑中构思成理想化的研究客体,以便代替实际的研究对象来进行研究的方法,在物理学中称为方法。 4.中学物理探究性学习的一般步骤为→建立猜想(假说)→实验检验→归纳分析→解决问题(或得出结论)。 5.物理学习兴趣可划分为直觉兴趣、兴趣、因果认识兴趣、概括认识兴趣等四种类型。 6.从建构主义学习心理学的视角来看,学习不是一个只强调外因条件,而忽略学习者这个内因的被动的刺激——反应过程(S→R),而是一个能动的建构过程,即通过、顺应和平衡,学习者把外界的刺激(S)最后同化(A)于自己的认知结构(T)之中,从而对外界的刺激(S)作出反应(R),用公式表示为S→(AT)→R。 7.科学的评价考试质量,主要反映在四项指标(即四个度)上。这四个度分别是信度、效度、难度和。 8.学习目标编写的“ABCD”模式中的A指教学的对象;B指外显的行为;C指产生的条件;D指评价的。 9.物理概念的外延就是指具有该物理概念所反映的的对象,即通常说的概念的适用范围。 10.教师运用口头语言表达的形式,以教育教学理论为依据,针对所教

西南大学2016网络统计物理基础作业及答案

2016《统计物理基础》0132作业及答案1、下列系统遵循泡利不相容原理的是______ 光子系统 自由电子系统∨ 玻耳兹曼系统 2、电子是_____________ 1.玻耳兹曼粒子 2.费米子 3.玻色子 3、费米分布为____________ 1. w/(exp(a+be)+1) 2. w/(exp(a+be)-1) 3. w(exp(a+be)+1) 4. wexp(-a-be) 4、玻色分布为____________ 1. w/(exp(a+be)+1) 2. w/(exp(a+be)-1) 3. w(exp(a+be)+1) 4. wexp(-a-be) 5、玻耳兹曼分布为____________ 1. w/(exp(a+be)-1) 2. wexp(-a-be) 3. w/(exp(a+be)+1) 4. w(exp(a+be)+1) 6、热力学基本方程为dG =________ 1. TdS —PdV 2. TdS+Vd 3. -SdT-pdV 4. -SdT+Vd 7、从热力学基本方程出发,dF =_____ 1. TdS —PdV 2. TdS+Vd 3. -SdT-pdV

4. -SdT+Vd 8、从热力学基本方程出发,dH =_____ 1. TdS —PdV 2. TdS+Vdp 3. -SdT-pdV 4. -SdT+Vdp 9、热力学基本方程为dU =________ 1. TdS —PdV 2. TdS+Vd 3. -SdT-pdV 4. -SdT+Vd 10、玻尔兹蔓常数K= 1. 0 2. 8.31J 3. 1.38* 1023J/K 4. 1.38* 1023 11、照能量均分定理,刚性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的内能=_____ 1. 0 2. 1/2kT 3. 5NkT/2 4. 2kT 12、理想气体的焦耳—汤姆孙系数u=___ 1. 1 2. 2 3. 0 4. 3 13、工作于温度为500C与10000C的两热源之间的热机或致冷机热机效率的最大值n=______ 1. 120% 2. 5 3.5% 3. 7 4.5% 4. 24% 14、根据热力学判据,对等温等压系统,平衡态系统的 _____为最小

学科教学论

《学科教学论》 一、填空 1、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本体属性。 (注:“本体属性”可换成“本质属性、”“性质”、“基本特点”) 2、语文素养大致可以分为四层:操作层、实施层、动力层和基础层。 3、实现课程总目标的五个发展方面: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 4、从语文教学评价领域和评价内容,可以把评价指标定为三个维度,五个领域和两种类型。(1)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既是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也是评价语文教学的三个基本标准,即,三维目标。 (2)九年制义务教育教学目标的五个板块/五个领域:识字与写字(包括汉语拼音)、阅读、写作(包括写话、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3)①高中语文课程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②高中阶段的两种课程类型:必修课和选修课。 A、必修课程是按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条线索进行描述。 B、选修课程分别根据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着研读五个系列的拟定目标。 5、钱梦龙教学提倡“三主四式”的教学方法,“三主”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四式“即导读式:自读—导读—教读—复读。 6、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的指的是: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 7、阅读教学过程的基本框架,即教学中的三教段是:感知——理解——实践。 (注:书中是初读—精读—复读) 8、作文的发展趋势,也是作文教学的训练方式是: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供料作文—话题作文。 9、作文讲评常用的方式:专题讲评、典型讲评、对比讲评、综合讲评。 10、作文批改常用的符号:增补、删除、保留、换位、紧接、换行、褒许、考虑、错别、后移。 11、理想型的语文学习档案袋的三部分构成:作品产生过程的说明、系列作品(包括作文、读书报告、研究报告、朗读课文的录音带等)以及学生的反思记录等。 12、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综合性、主体性、参与性、生成性特征。 13、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十环节:选择课题—确定目的—策划方案—角色分工—准备材料—明 确时间—优化步骤—组织实施—成果展示—评价反思。 14、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15、说课内容的四大板块: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补充:说板书设计、具体时间分配和说作业布置) 16、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师专业素养、教学效果五大方面。 17、评课的三方面内容:评教师的教、评学生的学、评教学内容。 18、口语交际教学的基本过程:课前准备、导入情境、模拟交际、可外延伸。 19、教学过程的优化模式:自主学习-创设情境-总结感悟-练习巩固。

物理教学论

1.为什么在物理教学中,学生起主体作用,教师起主导作用? 答:一、必须坚持教师的主体作用,在教育教学中坚持这一思想有它的客观必要。 二、必须坚持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内因,老师和一切教育环境都是外因,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内起决定作用。 三、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是一致的,相辅相成的,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好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必然会体现出来,学生进入了学习的主体地位,肯定与老师的巧妙引导分开。 四、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不应该是径直的过程。教师的引导应该让学生明确干什么,并以极大的热情、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投入到学习中,通过学习主体产生巨大作用。 2. 中学物理教学应坚持哪些主要的教学原则? 答: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激发学习兴趣的原则;创设物理环境、突出观察实验的原则;启发思考、教给方法的原则;联系实际、联系生活的原则. 3. 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用“物理课程标准”代替“物理教学大纲”,试说明这种代替发生了那些实质性的变化? 答:课程的价值取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从只注重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 4.结合实例论述中学物理规律教学的主要环节同16题 答:a.创设便于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物理环境;b.思维加工建立规律(运用实验总结规律、运用已有知识,理论推导得到新规律、提出假说,检验修正假说,得出结论;c.引导学生对物理规律进行讨论,加深理解;d.引导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和掌握。总之,从感性认识入手,到理解物理规律,最后在运用规律的过程中,从定性和定量方面不断加深对规律的理解 5. 运用讨论法进行教学时,对教师提出了那些更高的要求 答:首先,讨论前教师要提出讨论的题目(恰到好处)思考提纲和讨论的具体要求(估计会出现个情况及如何解决)。其次,讨论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既要鼓励学生大胆的发表意见,又要抓住问题的中心,把讨论引向揭露问题的本质。最后,讨论结束时,老师要进行总结。对不同的意见进行辩证的分析,做出科学的结论,教师要正确评价学生的发展,应着眼于引导和鼓励 6.为什么说物理教学论具有综合性的特征? 答:因为物理教学论的内容涉及物理学的知识、技巧和方法,涉及教学论、教育心理学、教育测量和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也涉及信息论、控制论的观点和方法,以及哲学、逻辑学、工艺学等方面的知识,从而使它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7.请结合实例说明物理概念的教学要求? 答:引入、形成、巩固深化、总结。 8.你认为现代的物理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结构? 答:物理学科专业知识、相关学科知识、教育专业知识、信息素养 9.物理教学论是高等师范院校物理专业的必修课,你认为学习该课程重要吗,为什么? 答:物理教学论是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物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高等师范院校物理专业的

九年级物理 实验完成情况统计表

三塘中学2014-2015 学年度第一学期九(1)班填表日期:2014-12-20 实验情况演示实验(个) 学生分组 实验(个) 说明 应完成数10 12 实际完成数10 12 增加实验数 完成百分比100% 100% 尚缺实验1、因缺少仪器 2、因未安排 3、因教师请假 4、实验员请假 补做实验名称,(尚 缺原因按“尚缺实验”项:1、2、3、4条注明)

三塘中学2014-2015 学年度第一学期九(2)班填表日期:2014-12-20 实验情况演示实验(个) 学生分组 实验(个) 说明 应完成数10 12 实际完成数10 12 增加实验数 完成百分比100% 100% 尚缺实验1、因缺少仪器 2、因未安排 3、因教师请假 4、实验员请假 补做实验名称,(尚 缺原因按“尚缺实验”项:1、2、3、4条注明)

三塘中学2014-2015 学年度第一学期九(3)班填表日期:2014-12-20 实验情况演示实验(个) 学生分组 实验(个) 说明 应完成数10 12 实际完成数10 12 增加实验数 完成百分比100% 100% 尚缺实验1、因缺少仪器 2、因未安排 3、因教师请假 4、实验员请假 补做实验名称,(尚 缺原因按“尚缺实验”项:1、2、3、4条注明)

三塘中学2014-2015 学年度第一学期九(4)班填表日期:2014-12-20 实验情况演示实验(个) 学生分组 实验(个) 说明 应完成数10 12 实际完成数10 12 增加实验数 完成百分比100% 100% 尚缺实验1、因缺少仪器 2、因未安排 3、因教师请假 4、实验员请假 补做实验名称,(尚 缺原因按“尚缺实验”项:1、2、3、4条注明)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物理教学论》课程考试大纲

《物理教学论》课程考试大纲 2015年10月

一、考试课程说明: 《物理教学论》课程是面向物理师范教育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它是一门由物理科学、教育科学、心理学、哲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科学课程。该课程综合运用这些学科的研究成果来研究和指导中学物理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其宗旨是力求理论与实际结合,针对中学物理新课程及其改革的教学实际,对中学物理新课程标准、中学物理教材、中学物理教学方法等进行研究和探讨,使学生能够掌握物理教学的一般规律和方法,为将来从事中学物理教学和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本课程以建构主义理论及多元智能学习理论为基础,依托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采用基于案例分析的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学习模式,旨在有效贯彻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培养和提高师范生的教学能力以及教学设计的研究能力,促进和引领其教师专业化成长。 二、考试用教材:《中学物理新课程教学概论》阎金铎郭玉英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2008 年 2月出版主要参考书目:《现代基础物理教育学》李来政何熊智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8月出版 三、考试要求说明: 1、考生要在认真学习教材和参考书的基础上,理解中学物理教学的基 本理论,掌握物理教学的基本原则、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熟悉中 学物理教学的基本过程,并能够针对不同的课型,有效地的开展备 课和说课。 2、考生要在围绕培养和提升物理教学能力目标的基础上,学会合理运 用各种教学策略,针对各种课型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和 教学实施。通过案例研习,对优秀案例进行评价和反思,以提高自 身的教学设计能力。 3、考生要通过教学评价及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理论及技能的学习,不 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以适应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物理课程改革的 形势,成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具有创新意识、热爱教师职业的优 秀师范生。

热力学统计物理 课后习题 答案 (3)

第六章 近独立粒子的最概然分布 6.1试证明,在体积V 内,在ε到ε+d ε的能量范围内,三维自由粒子的量子态数为 D(ε) d ε =()εεπd m h V 21 23322 证明:由式子(6-2-13),在体积V=L 3内,在P X 到P X +dP X ,P Y 到P Y +dP Y ,P Z 到P Z +dP Z ,的动量范围内,自由粒子可能的量子态数为 Z Y X dP dP dP h V 3 -----------------(1) 用动量空间的球坐标描述自由粒子的动量,并对动量方向积分,的得在体积V 内,动量大小在P 到P+dP 范围内,三维自由粒子可能的量子态数为 dP P h V 2 34π-------------(2) 上式可以理解为将相空间(μ空间)体积元4πVP 2dP (体积V ,动量球壳4πP 2dP )除以相格大小h 3而得到的状态数。 自由粒子的能量动量关系为m P 22 =ε 因此 εm P 2= , εmd PdP = 将上式代入(2)式,即得到在体积V 内,在ε到ε+d ε的能量范围内,三维自由粒子的量子 态数为 D(ε) d ε =()εεπd m h V 21 23322------------(3) 6.2试证明,对于一维自由粒子,在长度L 内,在ε到ε+d ε的能量范围内,量子态数为 D(ε) d ε =εεd m h L 122??? ?? 证明:对于一维自由粒子,有n L h n L p == ηπ2 dn L h dp =∴ 由于p 的取值有正、负两种可能,故动量绝对值在范围内的量子态数p d p p +→ p d h L d 2 n = 再由 εεm m p 2p 22 ==得 所以 ()εεεεεd m h L m d h L dn 2 12222 d D ?? ? ??===, 证毕 6.3试证明,对于二维自由粒子,在面积L 2内,在ε到ε+d ε的能量范围内,量子态数为 D(ε) d ε =επmd h L 22 2

物理教学论试题A 答案

陕西师范大学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2007级物理学、应电专业 物理教学论(A)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答案可能是1个或者多个,多选、错选都不得分,每题1 分,共10分) 1.C 2.BCD 3.C 4.ACD 5.BCD 6.AD 7.A 8.C 9.B 10.BC 二、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合计20分) 1.大学;中学2.《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素质教育3.开放性;理论和实际 相联系4.物理规律;基本物理方法5.说学法.说教法6.F1;F1 7.225 8.4H/9 9.18 10.收缩;变小 三、计算题(本题1个小题,共10分) (1)因车辆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速度比较快,故刹车过程中滑行的距离也比较大,前、后 车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是为了避免因突然刹车而出现的追尾现象;因车辆在圆弧形桥面运动 时,车辆的重力一部分提供其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故车对桥的压力小于其重力,即可 以减小车辆对桥面的压力。(3分) (2)若汽车与路面之间的压力为零,则汽车与路面之间的摩擦力也等于零,没有摩擦力的 作用,汽车的加速、减速、转弯、停车都无法实现。(2分) (3)R>250m (5分) 四、简答及案例分析(本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答题要点:概念教学应遵循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形成和概念的巩固与深化这一基本程序。 (5分)结合实例(5分)。 2.答题要点:可运用认知学习理论、信息加工理论或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的任意一种,来 进行解释。(学习理论要点5分,开放分析5分) 3.答题要点:结合自由落体运动,说明物理学科的间接性、概括性、逻辑性和精确性这四 个特征。(每个知识点2。5分) 4.答题要点:可结合物理实验的6方面的作用进行分析。(判断1分,每个点1.5分) 五、论述题(本题共1个小题,共20分) 答题要点:从脑生理特点(5分)、情感兴趣特点(5分)、思维特点(5分)和注意特点(5 分)这几个方面综合进行论述。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课后习题答案第六章

第六章 近独立粒子的最概然分布 6.1 试根据式(6.2.13)证明:在体积V 内,在ε到d ε+ε的能量范围内,三维自由粒子的量子态数为 ()()13 2232d 2d .V D m h πεεεε= 解: 式(6.2.13)给出,在体积3V L =内,在x p 到d ,x x y p p p +到 d ,y y x p p p +到d x x p p +的动量范围内,自由粒子可能的量子态数为 3 d d d .x y z V p p p h (1) 用动量空间的球坐标描述自由粒子的动量,并对动量方向积分,可得在体积V 内,动量大小在p 到d p p +范围内三维自由粒子可能的量子态数为 2 34πd .V p p h (2) 上式可以理解为将μ空间体积元24d Vp p π(体积V ,动量球壳24πd p p )除以相格大小3h 而得到的状态数. 自由粒子的能量动量关系为 2 .2p m ε= 因此 d . p p p md ε== 将上式代入式(2),即得在体积V 内,在ε到d εε+的能量范围内,三维自由粒子的量子态数为 ()13 2232π()d 2d .V D m h εεεε= (3) 6.2 试证明,对于一维自由粒子,在长度L 内,在ε到d εε+的能量范围内,量子态数为 ()1 2 2d d .2L m D h εεεε?? = ???

解: 根据式(6.2.14),一维自由粒子在μ空间体积元d d x x p 内可能的量子态数为 d d .x x p h 在长度L 内,动量大小在p 到d p p +范围内(注意动量可以有正负两个可能的方向)的量子态数为 2d .L p h (1) 将能量动量关系 2 2p m ε= 代入,即得 ()1 2 2d d .2L m D h εεεε?? = ??? (2) 6.3 试证明,对于二维的自由粒子,在面积2L 内,在ε到d εε+的能量范围内,量子态数为 ()2 22π.L D d md h εεε= 解: 根据式(6.2.14),二维自由粒子在μ空间体积元d d d d x y x y p p 内的量子态数为 21 d d d d .x y x y p p h (1) 用二维动量空间的极坐标,p θ描述粒子的动量,,p θ与,x y p p 的关系为 cos ,sin . x y p p p p θθ== 用极坐标描述时,二维动量空间的体积元为 d d .p p θ 在面积2L 内,动量大小在p 到d p p +范围内,动量方向在θ到d θθ+范围内,二维自由粒子可能的状态数为 22 d d .L p p h θ (2)

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作业

第四章自测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 1.创建(C),是成功实施教学艺术的天梯。 A.教学艺术场 B.教学伦理性 C.教学情意场 D.现代媒体环境2.在教学系统中,学生是通过学习,认识客观世界,从而获得全面和谐发展的主体。其主体性的核心特征是( C )。 A.基础性 B.能动性 C.独立性 D.创造性 3.人类理性认知中,思维的两种最基本的形式是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下列对逻辑思维基本过程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D) A.分析和综合 B.比较和鉴别 C.抽象和概括 D.实践与应用 4.从逻辑思维的角度来看,研究有三种基本形式,下面不属于研究基本形式的是( B )。 A.归纳研究 B.行动研究 C.演绎研究 D.类比研究 二、填空题(每空2分) 6.“_食贵自化,学贵自得,深思熟虑,积水成渊,这就是为学之道的灵魂。” 7.张熊飞教授指出,在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体验过程中,应坚持“七动”:动手做、动眼看、动耳听、动情读、动口议、动笔写和动脑思。 8.张熊飞教授的“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提出“四为”原则是::以

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以体验为红线和以思维为主攻。 三、论述题(每题9分) 9.张熊飞教授认为:“引而不发,因人善喻,不言之教,大爱无疆,这正是为师之道的根本。”请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这句话体现教师引导作用的核心特征是启发性,就是实施启发教学,有了启发性就必定具有情感性,也就易于实现促进性和反馈性。教学中,学生之所以出现启而不发的现象,那是由于教师诱之不当造成的,也就是教师没有创设“愤”“悱”的情境而造成的。因此,启发性是教学的灵魂。启发教学不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一条反映教学规律的教学思想。教师要变教为诱,变教为导,重复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学的全部核心问题在于教师。这个教学策略考虑的并非是自己怎样教,而应该考虑怎样教学生学,不是以教为中心设计教学过程,而是以为主体去组织教学过程,既把学生为主体作为实施教学的基本点,又使教师为引导成为学生主体地位的根本保证。 10.你认为张熊飞教授的《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首先是论证了教学职能观,全面阐述了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引导作用的内涵、外延特征以及核心特征等,从而得出“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育人育才”这就是化启发教学的精髓等有关教学职能的定位致和之道。接着进一步探究了教学艺术,论证了“教学情意场”和“教学艺术场”,阐述了教学艺术的内涵及其本质特征,由此构成了完整的“诱思教学思想论”,称为核心思想。

《物理教学论》试题及答案教学内容

《物理教学论》试题 及答案

第八章物理实验教学 1、有的中学物理教师认为:“高考不考操作,因此,没有必要浪费 时间做实验,只要让学生多做有关的练习题,照样能提高高考物理成绩。”结合你对物理实验教学意义的认识,评述这一观点。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对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培养创造性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高考不是物理教学的目的,成绩也不是物理教学的唯一要求,实验教学是要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为目标的。 实验教学的意义包括: (1)实验教学能力为学习物理概念与规律提供符合认识规律的环境 (2)实验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3)实验教学是发展学生能力和技能的重要途径 (4)实验教学有利于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 (5)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作用和道德素养 (6)实验教学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 2、设计一个课外实验 关于液体表面张力的实验设计 实验提问:如果我们在硬币上滴水,我们来猜一猜:一角的硬 币能容纳多少滴水? 实验操作:

将一枚一角的硬币放在桌面上,然后用吸管往硬币上滴水, 看看一角的硬币究竟能装几滴水。 实验注意: 1、硬币放在桌上要放平,不要碰撞课桌。 2、吸管底端离硬币近一些,慢慢的滴,要滴在中间。 3、当滴下去的水漫出来的时候,现在的滴数,减去1就是 硬币所能容纳的水滴数。 4、实验结束后,与硬币成水平方向观察水在硬币表面的形 状,画在实验报告单上,并和自己的猜测作比较。 第九章 1、举例说明物理教学中的原始物理问题与传统抽象习题、结构良好的问题和结构不良问题。 原始问题是关于物理方面的实际问题,是自然界以及社会生产生活中客观存在的尚未被分解简化抽象加工的典型物理现象。例如:汽车启动时的加速度是多少?传统抽象习题是指物理教材或辅导材料上的例题思考题练习题以及测试题等,是为了巩固对物理概念的理解而人为编写的,如:有一辆小车他得加速度是2m/s2,初速度是1m/s,三秒后他得速度是多少? 结构良好的问题是指出事状态目标状态和中间状态都很明确的问题,如:已知一个圆的半径和圆的周长公式求圆的周长的问题。结构不良的问题是具备以下缺点的问题I.和具体情境相联系II.问题的描述比较含糊III.给定信息不完全IV.目标不确定V.不知道那些概念和规律原理对解决问题有用.

统计物理部分课后答案解析

7.4 解: 根据式(6.6.9),处在能量为s ε的量子态s 上的平均粒子数为 .s s f e αβε--= (1) 以N 表示系统的粒子数,粒子处在量子态s 上的概率为 1 .s s s e e P N Z αβεβε---== (2) 显然,s P 满足归一化条件 1,s s P =∑ (3) 式中 s ∑ 是对粒子的所有可能的量子态求和. 粒子的平均能量可以表示为 .s s s E P ε=∑ (4) 根据式(7.1.13),定域系统的熵为 () () 1111ln ln ln ln s s s S Nk Z Z Nk Z Nk P Z βββε βε??? =- ? ???=+=+∑ ln .s s s Nk P P =-∑ (5) 最后一步用了式(2),即 1ln ln .s s P Z βε=-- (6) 式(5)的熵表达式是颇具启发性的. 熵是广延量,具有相加性. 式(5)意味着一个粒子的 熵等于ln .s s s k P P -∑ 它取决于粒子处在各个可能状态的概率 s P . 如果粒子肯定处在某个状态r ,即s sr P δ=,粒子的熵等于零. 反之,当粒子可能处在 多个微观状态时,粒子的熵大于零. 这与熵是无序度的量度的理解自然是一致的. 如果换一个角度考虑,粒子的状态完全确定意味着我们对它有完全的信息,粒子以一定的概率处在各个可能的微观状态意味着我们对它缺乏完全的信息. 所以,也可以将熵理解为信息缺乏的量度. 第九章补充题5还将证明,在正则系综理论中熵也有类似的表达式. 沙农(Shannon )在更普遍的意义上引进了信息熵的概念,成为通信理论的出发点. 甄尼斯(Jaynes )提出将熵当作统计力学的基本假设,请参看第九章补充题5. 对于满足经典极限条件的非定域系统,式(7.1.13′)给出 11ln ln ln !,S Nk Z Z k N ββ???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